北海道神宮 ~ 六花亭島判官餅、懶懶熊繪馬(拉拉熊繪馬)、Hello Kitty御守、車祓(札幌)

貓小喵
圖文並茂網誌版:http://aura.tw/2015-03-13-233/

說到北海道的神社,絕不能錯過北海道神宮,
就在札幌市區附近,非常的便利,
整體環境也非常清幽,推薦值得一遊!
北海道算是台灣人造訪率很高的地區,當地說明指示牌中文化相當高,
其實不用太擔心不會日文的問題,北海道神宮也不例外。

因為歐拉是跟團,所以走上圖左側的團客入口,
一般民眾會從前方鳥居的位置進入,
鳥居是區分人神居住的結界,通過鳥居就是神所住的地方,
前方這條通道是北海道神宮的表參道(當然不是東京那個表參道),
不知是不是下雪的緣故,讓這條表參道更顯得有神社莊嚴幽靜的感覺。
而且這條表參道兩側種植著櫻花,在盛開時一定超美的!

進入神門、拜殿參拜前,須先在手水舍淨身,
以示對神明的尊重。
淨身只要拿水杓清洗雙手,在用手接水杓的水漱口,就算完成,
詳細方法參閱下圖。
1. 用右手拿杓子,舀一杓水清洗左手。
2. 再用左手拿勺子,舀一杓水清洗右手。
3. 再用右手拿勺子,舀一杓水,將水倒在左手心上、漱口,切記不可以杓子就口。
4. 在舀一杓水清洗左手。
5. 將杓子舀水後,將杓子立起,清洗杓柄。
6. 將杓子歸還原位。
PS. 洗過的水不可流回水池中。

神社兩旁的直聳聳樹林,走在林中小路,感覺肅靜又舒爽。

車祓是什麼呢?
原來就像台灣的淨車,把新車開到神社,請神職人員祈福。
剛步入神門前,就看到三輛車等待車祓儀式。
仔細站在神門前的灰色外套男性正對著神們鞠躬,
其實進入神門前也需要雙手放在大腿兩側鞠躬後,再進入神門。
進行車祓的神職人員,日本神社的神職人員,不乏高教育的年青人。
神社車祓服務有固定的收費標準,依照大小車型不同,收費也不一樣,
據導遊說,小車3000日幣,大車4000日幣,給大家參考一下,
台灣淨車收費則是紅包,沒有硬性規定包多少錢。
大型巴士也來車祓,大巴士也是需要祈求平安。

再來看看台灣的淨車,這是大甲鎮瀾宮前的王輝明淨車王,
淨車王拿著燃燒中的金紙,在車的四周與輪胎附近祈福,
還跟車主拿鑰匙,對鑰匙祈福。

日本神社也有像台灣犯太歲的表,
日本有分是前半年、後半年還是整年都需要除厄。

北海道神宮的神門
日本神社滿多使用草繩做為裝飾,在台灣意義就不太一樣了,
不過歐拉覺得草繩其實還滿美的,日本很多新年掛飾也是以草繩做為材料所製作,
北海道神宮很特別的是,草繩結上放著象徵米的裝飾耶!
有看過阿信的話,對它就不陌生了,
阿信要去幫傭前,雇主會派人送米來當訂金或是工資。

拜殿前的庭院
北海道神宮居然有懶熊的繪馬,也有人叫他懶懶熊、拉拉熊。
繪馬上還有貼授權雷射標籤喔!
購買御守、繪馬的地方,裡面有美麗的巫女姊姊幫您服務。
北海道神宮御守還有Hello Kitty樣式可以選購喔!

抽籤一次100日圓,而且北海道神宮很貼心,
居然有中文的,還是寫台灣語喔!這樣就不用找翻譯了!

北海道神宮的拜殿有象徵皇室的菊紋,屋頂上猶如武士刀的裝飾,非常特別。
第一次看到佈滿白雪的神社,感覺完全不一樣!

明明就跟了三十幾人的大團,為什們都沒有拍到隊友呢?
因為歐拉逆著玩,等大家參拜完後,在折回去參拜,
是不是都沒人入鏡,也不用打馬賽克!

象徵皇室的十六辦二重菊菊紋。
我們這團很帶雪,下車沒多久就會開始飄雪。
下雪的表參道,是不是跟剛剛的表參道很不一樣呢!

來北海道神宮千萬不要錯過這家小茶屋的島判官餅,
雖然導遊說有免費的,不過歐拉前往時,是要付費的喔!
付費也不錯,可以輕鬆地吃到美味的島判官餅,也不會顯現出人性的醜態。
島判官是誰呢?就是開拓北海道有功的判官-島義勇,
每年的4月13日還有紀念島義勇的「島判官慰靈祭」祀日。

這家小茶屋是鼎鼎大名的六花亭。
既然是六花亭,茶屋內也有販售六花亭的伴手禮、小點心!
要種類齊全的話,小樽的六花亭種類最多,最不會缺貨。
茶屋內附有座位,點個島判官餅休息一下也不錯,
日本不會邊走邊吃,所以就坐在茶屋內吃完再走吧!

茶屋內的茶是免費的,還滿好喝的。
現烤(算是烙吧)的島判官餅完成了,
外面有點脆脆,有點鹹鹹的麻糬,配上甜而不膩的紅豆餡,真是太好吃了!
現在想到還會流口水~
每個才100日圓的島判官餅,現烤須等待五分鐘,領取號碼牌後,等待叫號即可。
還有賣盒裝的,一盒四個,400日圓。

北海道神宮
地址:日本國北海道札幌市中央区宮ヶ丘474
電話:(011) 611-0261
開放時間:
04/01~10/15:06:00-17:00
10/16~10/31:06:00-16:30
11/01~02/14:07:00-16:00
02/15~03/31:07:00-16:30
地鐵站:円山公園站步行約15分鐘。
六花亭茶屋營業時間:10:00-16:00

圖文並茂網誌版:http://aura.tw/2015-03-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