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故事的旅行是不會精彩的 – 獨自旅行.揚州老城

開著拖拉機追趕時光的腳步
沒有故事的旅行是不會精彩的 – 獨自旅行.揚州老城 2010 06 12

好像是負氣,所以才開始這一趟旅行的。

常熟的長途客運站的時刻表是無法預測,我和以往一樣提早到達候車大廳,看著賈平凹的「廢都」,沉默的讓注意力滑過書面,沉默的用脫皮的指尖翻頁,沉默的用眼角的餘光感知到周遭人群,沉默的坐著。感觀變的很遲頓,彷彿靈魂在哪裡自顧自的脫離了。上車了,很意外的整車都坐滿了人,身體埋在不舒服的座椅裡,帶著這些日子以來的虛弱,窗外的景色逐漸轉為蒼白,眼神放空,沉沉的睡去。於是就在口腔含混著滿滿的唾液中,第一次渡過長江。

走在四望亭街區,陽光明亮,氣溫是令人值得珍惜的涼爽。明明應該是適宜旅行的天氣啊,但思緒像是被縫衣線綁住的金龜子一樣一直被什麼沉殿殿的東西牽制著無法自由飛翔。一路上是剛剛好的熱鬧,是一種我可以感覺到他人卻不會受到干擾的密度

相對於南京,除了幾段頹圮的城牆與城門,大部份的牆垣沒有殘留下痕跡,但是前代留下來的護城河成為一段段的水道,方方正正的框出揚州老城的範圍。感覺起來的面績不大,是可以用雙腳走完的距離。沿著水道行走,一旁站滿了垂柳,六月晚春,剛從繁花似錦的絢麗歸於平淡,枝葉純青,一陣風,隨風搖曳,映在河面上,層層疊疊的綠色也和著水波默默的擺盪。

東關街是一條古老的街道,房舍低矮,兩旁是各式各樣的攤子,行走時,各種氣味衝鼻而來,就像是大陸許多的地區一樣,若是以時至今日的眼光來看,因為規劃不善,古老的無法表達時間的溫潤,只留下遺棄物般的沉積。但是以兩百年前清朝中葉的角度來看,可以想像這樣的街區的繁華景象。在東關街的北面是沿著水道而建的鹽阜東路。同治時期李文安的宅第就坐落在兩條街道之間,主人因為喜歡竹子的蒼勁,在園內種植了各式竹叢,並以竹枝三片葉的形狀,將自家園林取名个園。

大陸在改革開放之後,許多古老的園林在經過整理,轉變為各地的觀光勝地,這幾年陸續參觀過不少的園林,那些稱為四大或是十大的園林,精美是精美,園林內的景物也真的是稱的上是匠心獨具,但總覺得少了一些什麼,逛完之後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動機想要留下什麼記錄。但是个園不一樣,三進居住的屋舍與後花園結構完整的保留下來,雖然說面向東關街的屋舍並不是个園的重點,但那是一個林園不可或缺的部份,這些兩層樓的屋舍是一個完整的居住空間,有了它們整個林園才變成一個以人為主體的後花園,而不僅僅只是一個收費供人短暫遊憩的空間。

後花園應該是一種私人的概念,是一個衣食滿足之後才能追逐的生活優雅,也是家族尤其是女眷的休閒活動場所,或是正因為漢民族向來是父系社會,在大家閨秀的婦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年代,這樣的場域多少帶著鶯聲燕語與旖旎風光的想像。崑曲 《牡丹亭》描繪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故事,是充滿中國式奇幻色彩的生死之戀。而這齣姹紫嫣紅的青春之夢的起點就是青衣杜麗娘走進後花園時,用圓潤的嗓音嬌柔的唱出”不到園林,哪知春色如許。”

天光西斜,滿園的濃綠裡只剩一些散客,偌大的空間霎時安靜下來,我一個人隨意行走在有名的四季庭園裡。紅牆黑瓦的兩層木造建築的右前方是堆疊的假山,旁邊依傍的是池塘,兩者之間是一棵高大的廣玉蘭,在一片片碩大厚實的綠葉之間有很多碗大的花朵,花正盛開,湊上前去,感觀逐漸變的清晰,慢慢聞到一股若有似無的清香,是一種溫厚但是堅持的味道。我聞到花香,也聞到自己。

个園出了門往東走,走到底就是東關古渡。這裡是京杭大運河在揚州分段重要的渡口。揚州城的盛衰與大運河的漕運是息息相關的,就像是蘇伊士與巴拿馬運河改變了整個人類的文明,從吳王夫差西元前486年建邗溝(邗,音寒)開始,揚州地界就應了地利之便,逐漸成為一個繁盛的聚落,到了清朝中期海運還沒有開始之前,揚州的發展到達頂點,繁華的程度就相當於現今上海的地位。現在的東關古渡河面寬敞,水平無波,沒有行船,純粹只是一個歷史上殘留的印記。

繞完大半的老城區,好像是完成什麼任務似的帶著安心,獨自一人走進街道兩旁繁華的燈光,天已經完全黑了。

242479
魂殤
文筆精煉
描述生動
感謝大大的分享
刪了你之後網速明顯快了
看到的畫面盡是一片翠綠
絲毫感受不到它的古老

似乎告訴大家
親自去領略它的幽古才是
菊部地區有血
揚州古城真的好美唷~
有機會也要去走走
謝謝板主的分享
嗆了眼睛熬了心
真美啊!感谢分享!
寂寞總是如影隨形
我到揚州的那二天,氣溫40度。也許是太熱了,瘦西湖、古運河、東關街都讓我覺得失望。灰濛濛、悶、沒有古味,完全不是我想像的杜牧、韋小寶在其間遊憩的揚州,

揚州,應該要煙視媚行才是呀!

倒是个園,我簡直要給她A++了!不遜於拙政園、優於獅子林,很有特色、很有故事,門票比起蘇州那幾個園林,價格親切。大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