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山岩之旅

多像笑話
2005.8.6 天氣晴
今天本來是沒有任何計畫要去哪,因昨天颱風剛過,也不適合到山區.畢竟雨後天雨路滑,在旅遊網站上就看到一個不遠的景點,且該地從史前化石,古墓,到近代歷史的古蹟樣樣都有.就這樣吸引我去拉.
芝山岩典故:
1. 史前; 現在的台北盆地在六千年以前是河海相連的「台北鹹水湖」,之後海水不再進來,而淡水河系的沉積泥沙使台北湖面積縮小,曾經湖水的高度大概與現在地平面差不多,芝山岩是高出水面的小島之一,在小島上有人類的活動。
2. 清朝; 士林地區早期原為先住民平埔族麻少翁社之居住地。在清朝康熙年間,來此的漳州人與麻少翁社的原住民達成開發此地的協議,漳州人陸續遷入此地開墾。因來渡海來台的漳州移民懷念家鄉福建漳州名勝--芝山,遂取名為「芝山岩」。一說為芝山岩的景緻像漳州的芝山而命名
3. 日治時代; 日治時期,日本總督府學務部再芝山岩惠濟宮設--國(日)語傳習所,推廣日語教育。當時,惠濟宮左側林間小徑前進巨石遍佈,枝葉茂盛,此地日據時期曾列為實驗林,日本老師白天常帶學生到此上課;夜晚則會舉行一項考試--試膽會,要求學生在樹鬱成蔭的芝山岩上,夜晚摸黑走過山上小路,藉以訓練膽量。
4. 光復後; 光復初期(民國35年),許多在日治時期所建的物品,遭到拆毀、破壞、棄置或轉賣。現在可見的,像是殘破、傾倒紀念碑塊任意棄置、石燈籠和石雕神像等,多數早已不見,近年連最後置於惠濟宮旁的一尊觀音石像,亦不知何時不翼而飛...。
其實芝山岩不大也不高,因此我一小時內就走完了.真是臉不紅氣不喘,不過如果大家沒事還是可去看看.有幾項古蹟跟大家介紹一下:
1. 在雨農閱覽室的前方,有一座「學務官僚遭難之碑」這是當時日本人為了紀念來台被殺害的六位老師所設立,在1896年元旦,這六位老師下山到總督府慶祝元旦,半路遇上「土匪」而被殺害。學務官僚遭難之碑立碑時間是1896年7月,碑文是由當時的總理大臣,「伊藤博文」所書寫,這是距離現在一百多年的古文物,很有歷史意義。
2. 由山下通往山上神社的路,就是芝山岩著名的「百二坎步道」,石階大約有124階,步道兩旁種植整齊的柏樹, 莊嚴而樸素,神社雖已不存在,但是仍可感覺到當年神社參拜步道的肅穆氣氛。
3. 閱覽室的附近,有一棵大樟樹,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4. 「六氏先生之墓」,這是神社被毀後,善心人士重葬六位老師骨灰所建的墓。畢竟是墓我就沒拍照了.
5. 惠濟宮是國家三級古蹟(但很新ㄝ),雖然最早興建於乾隆十七年,但從清代以來歷經天災人禍,經過了五次的改建,所以和原來的建築 結構有了很大的差別。
6. 西隘門為三級古蹟(因我是從別的路口進去,是看了別人的遊記才得知,真可惜沒看到)

相片和遊記都好了.有興趣進去看看八
笑敬過往
我在WiKipedia上看到當年六位日文老師的資料
山口縣,楫取道明,38歳
愛知縣,関口長太郎,37歳
群馬縣,中島長吉,25歳
東京都,桂金太郎,27歳
山口縣,井原順之助,23歳
熊本縣,平井數馬,17歳
他們的年紀之輕,出乎我的意料。
當年想必也是懷抱著夢想,而來到日本第一個海外殖民地。
殺害他們的台灣人,到底該算是土匪還是抗日英雄,實在真難回答。
六個年輕且充滿理想的生命卻因而殞落卻是不爭的事實。

我回想起一個有點類似的故事,2007年23名韓國基督徒進入了阿富汗宣教。
這也是一群年紀約二十到四十歲的年輕人,夢想著將基督的福音帶給身陷戰亂的阿富汗人民,卻無視於當地的人民與政府官員視他們為西方基督教世界的馬前卒。
七月十三日,這群宣教士遭塔利班綁架,兩名男性宣教士遭殺害,棄屍於道路旁。其餘宣教士則在韓國政府付出大筆贖金後獲釋。

如果我們認同當年的「抗日英雄」,也許我們就很難譴責那些殺害韓國宣教士的塔利班。
或許年輕的夢想這件事,在大多數人的眼中盡是無知又惹人討厭吧。

http://blog.yam.com/paul_no3/article/41498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