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因旅行後而意義不同了

沒公主命就別犯公主病
家身為華人,我們很自豪我們對家庭的觀念,我們注重孝道、尊重長輩,家是家人,是你留著一樣的血、相似基因的人,流浪14個月後,我發現我對家的定義有些不同了。

我記得從小我跟著爸媽一起看著好萊塢的電影,然後我媽就會對著我跟妹妹說”妳看,美國人18歲就從家裡搬出去自己獨立,妳們以後也要這樣,這樣比較好(其實是想要機會教育我們不要太依賴家裡)。”

我發現在台灣真的滿少有人會在18歲後就搬出去,通常是比較叛逆的孩子才會這樣,我大學時候因為通勤太遠了,最後就自己從家裡搬出去,雖然媽媽立刻改口說希望我待在家裡,不想要我自己住在外面,但最後還是同意了,所以和家裡的關係還是很良好。

在澳洲打工度假的時候,總共搬了五個不同的城市,在這短短11個月中我認識到太多太多美麗的人了,雖然大家來自不同的國度,擁有不同的文化,也帶著不同的原因在澳洲土地上生活著,但我們都帶著一樣的信念,要探索世界、學習、體驗,這一點也是我覺得為什麼在旅途上這麼容易認識到一拍即合的朋友。

親友也會問我”可是這樣也不是真的朋友阿,以後也許不會再見到面了,不太會連絡了吧?”。 我不反對這樣的說法,是的,你也許會遇到一拍即合,從此每天都膩在一起的那種好友,在離別時還給你緊緊的擁抱承諾著一定要保持連絡,總有一天一定要再見面,然後接著就完全沒有連絡,好似形同陌路,也就不了了之的個案,但是,大多數的人都是很善良,很真心的在跟你交朋友,也真的在離別時候,堅信總有一天一定可以再見到面的,不管是在澳洲,還是別的國家…我想我們的另一個共同點是都滿浪漫的。

“離家這麼遠不會很孤單很想家嗎?”,當然會阿,找不到工作,口袋很緊,不知道該怎麼辦超級低落的時候就會很想很想家,可是除此之外真的是每一天都活在當下,有太多事情可以做,太多事情可以探索學習,沒什麼時間想家。

剛搬到澳洲的時候就單純的覺得,反正我玩完了就會回家了,沒什麼好思鄉的,但11個月後,經歷了一些低潮,在重大關頭時候就會覺得,雖然很多人都說,只要你認識到好朋友,哪裡都可以是你的家,哪裡都可以是你的歸宿、避風港,但我現在改觀了,就像我前面說的,你可以認識到很多很美麗的人,好的朋友,但是真正懂你了解你,在你有困難時候可以靜靜坐在你旁邊,無聲的支持你的那種朋友與家人,是短短會面中無法創造的,是時間累積而來的,而這個是我現在眼中真正的家,是那些真正從頭到腳懂你接受你的那種親友。
家,不只是家人住在一起的地方,不只是名詞,是動詞、是理解、是接受、是愛,我的好友也是我家的成員,旅行真的是為了要回家。
守一座城等一個人
謝謝你的分享, 很有同感喔. 讓我想起那一年...
我在紐西蘭工作假期的這一年, 很幸運也很幸福, 到了4-5個地方工作都找到了家.
像你說的有些人可能以後不會再見, 有些人很想保持聯絡, 但回到自己的現實世界卻不是想見就能見.
也許因為這樣吧, 大家都很珍惜每一次相處的機會, 每一個工作的時光, 分享各個國家的文化特色.

在我的字典裡"家"的意義, 跟你說的差不多, 會互相分享, 互愛, 互相珍惜.

祝旅遊愉快~ 在不同地方找到你的家員!
離人不挽
恭喜版主找到回家的路,也找到心裏的家
清風涼心
中國人和西方人的家庭的觀念,確實有別. 我們會比較想念老家, 懷念家鄉, 盼望衣錦還鄉, 光宗耀祖.

雖然每個人對家的觀念和定義也許不一樣, 但至少都希望頭頂上有個[有一片瓦], 可以擋風遮雨.

很同意妳對家的定義, 也很高興妳找到心中的家.

有些時候, 有房子並不一定代表有一個家. 有家和視為家人的感覺還需要其它精神上和心的因素, 像最基本的溫暖, 自由, 關愛, 安全感和歸屬感. 有了這些因素, 家裡面雖然住著不同的人, 來自於不同的地方, 不同的文化和生活習慣等等, 即使是來來去去, 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家.

我想, 如果有個地方, 不管你走多遠, 離開多久, 成功或失敗, 當你累了, 想家了, 你隨時可以很自然的回去, 也隨時可以再離開, 這地方會隨時歡迎你, 接受你, 理解你, 關懷你, 只要回來就好. 這應該就是大家所喜歡的一個[家]吧!

跟大家分享這首歌

潘美辰-我想有個家 - YouTube
亡命之旅
無論在外多久,
家永遠是家,是個永不會遺棄我們這些遊子,最溫暖的地方。
若沒法尊重家,愛家,疼家,那個家鐵定假的。

有家的人很幸福;
而懂得珍惜家的絕對會享受到更多無止盡的❤️!

累的時候,回去是個享受!
而在外奮鬥,支撐你渡過堅硬時刻。更是那可愛的家!

感恩也慶幸有個好家為後盾。
狗啃人心
在外生活有十一年了,也买了房子。一般回家也只待两个星期。
今年年初,回家待了三个月,却是我十一年来最快乐的。

在外认识的朋友几乎都是过客,大家都是因为工作,上学才相遇在这里。正因为如此,离别从未间断过。相比较和在家乡的朋友,不会有这样的高频率。家乡的朋友就算去了外地,我们都知道他有天会回来,因为这里是他的家乡,就像我一样。

十一年里经历了太多的离别,也累了。就算这里有自己的房子了,还是没有家的那种归属感,毕竟这里不是我的根。到今天才发觉,家乡的小学和中学同学才是最珍贵的。在外认识的朋友都像过客一般只会做短暂停留。今年终于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我要回去我的家乡了,结束十一年在外漂泊的日子。静静的呆在父母的身边,他们也老了。

家,永远都会静静的等待着,守候着我们的归来。不管你离开了多久,去了多远的地方。
純情小處男
謝謝你的分享, 很有同感喔. 讓我想起那一年...
我在紐西蘭工作假期的這一年, 很幸運也很幸福, 到了4-5個地方工作都找到了家.
像你說的有些人可能以後不會再見, 有些人很想保持聯絡, 但回到自己的現實世界卻不是想見就能見.
也許因為這樣吧, 大家都很珍惜每一次相處的機會, 每一個工作的時光, 分享各個國家的文化特色.

在我的字典裡"家"的意義, 跟你說的差不多, 會互相分享, 互愛, 互相珍惜.

祝旅遊愉快~ 在不同地方找到你的家員!
Irenesun639
好高興有人閱讀我的文章,看到妳寫的經驗,也讓我感到幸福笑起來了,
我覺得能夠開心活在當下的人都是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紐西蘭好美,
也是我未來規劃的其中一站。
親完就跑
恭喜版主找到回家的路,也找到心裏的家
謝謝你!希望你也是。
愛到最美是陪伴
中國人和西方人的家庭的觀念,確實有別. 我們會比較想念老家, 懷念家鄉, 盼望衣錦還鄉, 光宗耀祖.

雖然每個人對家的觀念和定義也許不一樣, 但至少都希望頭頂上有個[有一片瓦], 可以擋風遮雨.

很同意妳對家的定義, 也很高興妳找到心中的家.

有些時候, 有房子並不一定代表有一個家. 有家和視為家人的感覺還需要其它精神上和心的因素, 像最基本的溫暖, 自由, 關愛, 安全感和歸屬感. 有了這些因素, 家裡面雖然住著不同的人, 來自於不同的地方, 不同的文化和生活習慣等等, 即使是來來去去, 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家.

我想, 如果有個地方, 不管你走多遠, 離開多久, 成功或失敗, 當你累了, 想家了, 你隨時可以很自然的回去, 也隨時可以再離開, 這地方會隨時歡迎你, 接受你, 理解你, 關懷你, 只要回來就好. 這應該就是大家所喜歡的一個[家]吧!

跟大家分享這首歌

潘美辰-我想有個家 -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OOMTw3hGU4)
看完你寫的內容真的感同深受,因為距離反而更拉近了我與家人的關係,
記得小時候常常對父母口氣不耐煩,但他們從不會在意,還是一直的關心,
現在就懂得要讓自己長大好好珍惜還在家裏的日子,好好陪陪他們。
地球人真難相處
無論在外多久,
家永遠是家,是個永不會遺棄我們這些遊子,最溫暖的地方。
若沒法尊重家,愛家,疼家,那個家鐵定假的。

有家的人很幸福;
而懂得珍惜家的絕對會享受到更多無止盡的❤️!

累的時候,回去是個享受!
而在外奮鬥,支撐你渡過堅硬時刻。更是那可愛的家!

感恩也慶幸有個好家為後盾。
現在現代的社會要有一個充滿愛的家總覺得難能可貴,
家真的是每個人蛻變的溫床,
感恩真的是再適合不過的兩個字。
他會發光卻沒照亮我
在外生活有十一年了,也买了房子。一般回家也只待两个星期。
今年年初,回家待了三个月,却是我十一年来最快乐的。

在外认识的朋友几乎都是过客,大家都是因为工作,上学才相遇在这里。正因为如此,离别从未间断过。相比较和在家乡的朋友,不会有这样的高频率。家乡的朋友就算去了外地,我们都知道他有天会回来,因为这里是他的家乡,就像我一样。

十一年里经历了太多的离别,也累了。就算这里有自己的房子了,还是没有家的那种归属感,毕竟这里不是我的根。到今天才发觉,家乡的小学和中学同学才是最珍贵的。在外认识的朋友都像过客一般只会做短暂停留。今年终于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我要回去我的家乡了,结束十一年在外漂泊的日子。静静的呆在父母的身边,他们也老了。

家,永远都会静静的等待着,守候着我们的归来。不管你离开了多久,去了多远的地方。
14個月我就已經常常會喊著想家,11年一定有很多難熬的時刻,
恭喜你最終確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並做出決定去實行,
真心的祝福你,外面走了這麼遠,回家一定更為感動,幸福加倍,
恭喜你,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