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本海外志工的書出版了-[邊境漂流]書介

後來無人像你
【新書發表】邊境漂流
from TOPS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

全球化時代,海外志工服務已成為年輕人必修的實習課程。志工服務不只是「走出去」,還必須貼近他人,面對自我。看駐足泰緬邊境六年的賴樹盛如何走過一段不尋常的人生?

「閱讀了賴樹盛的《邊境漂流》,我重新拾回對台灣青年的驕傲感……,他的誠實自省精神,使他無疑成為一個勇敢的人。」──文化評論家 郭力昕

賴樹盛是中國人權協會「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泰國工作隊領隊,在2003年赴泰緬邊境擔任國際志工,一年後專職該團泰國工作隊領隊,持續服務至今。他以個人的探索為出發點,以關懷服務人群的公民責任為主軸,將五年多來國際志工及海外服務工作的點滴紀錄下來,召喚年輕人跳脫現實功利,藉由公益服務的過程貼近他人的生命,傾聽自己的內心。

書中以第一人稱敘事觀點寫成五卷29篇散文,搭配數十張彩色照片,筆觸輕鬆流暢但積極溫暖。他將六年來的難民服務經驗透過許多精彩故事呈現出來:從緬甸克倫族的民主運動者彭財、培訓偏遠地區教育人員的「老先生」皮瓦替、遊走山地村落的赤腳醫生拉魯、流亡泰國的辛西雅醫生和她在泰國美索鎮的梅道診所,到流落異鄉的穆斯林女孩帕恰拉、與失去了泰籍克倫族丈夫仍堅定工作的台灣長期志工良恕,這些堅強的人物,展現了強勁的生命力,與可貴的人性光輝。

除了述說感人的故事,作者在本書中也對國際服務的本質進行深刻的反思:在神聖的光環下,短期國際志工真的能幫助別人嗎?對於許多台灣年輕志工天真無知又傲慢的心態,他提出了坦率的批判,使得這本書不同於一般通俗勵志文字那種淺薄的、溫情式的浪漫情調,反而在動人的故事之外,也蘊含了更多層次的自我探索和省思:究竟是誰富有,又是誰貧窮?是誰自私,又是誰無私?究竟是誰在幫助誰?最終,他發現最大的受益人還是自己,在長期和難民相處中,他學會了平等和別人對話的能力、無私分享的能力,以及在困苦中活下去的勇氣……。

本書已獲文化、學術、外交、青年服務等領域多位專家的高度評價。文化評論家郭力昕盛讚《邊境漂流》具多重特色及價值,且層次豐富、質地動人,最重要的是「重拾我對台灣青年的驕傲感」。前青輔會主委鄭麗君說,本書是「以愛與勇氣所詠唱的生命之歌,為這一代年輕人的理想與實踐寫下歷史。」暨南大學李家同教授也認為,「本書深思人道服務的意義,可列為高中生及大學生的讀品。」

本書按「原來的我」「他們」「我和他們」「我們」「現在的我」的脈絡,陳述這則真摰動人的故事。書中以第一人稱的敘事觀點,說明五年的志工及NGO組織服務工作,讓原來的「我」蛻變成一個嶄新的「我」。剛開始時,「我」只是帶著模糊的概念去遠方一個陌生的地點服務,其實並不確知自己究竟是在追尋還是逃避。「我」並不認識在當地難民營生活的「他們」,但逐漸熟悉後,我與「他們」有所連結,成了朋友。日久,這些人成了「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形成了「我們」,於是「我們」一起改善現狀,如志願服務隊、小小學……;最後,「我」在「我們」之中,思索這一路走來的意義與未來追尋的夢想。

邊境漂流
我和他們泰緬邊境2000天

作者:賴樹盛
出版:天下雜誌公司
定價:320元
出版日期:2008年6月25日

作者簡介:賴樹盛
O型射手座,注定四處玩耍的個性。

1974年生。自小喜歡探索不太愛唸書,卻一路半工半玩半讀,還在英國拿到碩士學位。27歲那年,為了一門自我設定的實習課程,到了泰緬邊境擔任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志工,一年後,開始擔任和平服務團泰國工作隊領隊。他相信人道工作是世俗志趣,毋需神聖光環的加持,秉持身為人的感性情懷和理性思考。入圍2008年「國家青年公共參與獎」(國際參與類),曾獲聯合國難民署訓練資助,獲頒證書。長期關心泰緬議題,籌辦「世界難民日」活動。

放棄說的聽的,用心感受

進到難民營內,則是另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擁擠的生活空間,侷限的活動範圍,被迫的生活方式,皆清楚顯現在營裡每個人的面容上,我找不到在泰國鄉村裡熟悉的自在感。初次見到難民營時,映入眼裡的是被鐵絲網藩籬所圈圍住、無數雜亂錯置的茅草屋舍,如烙印般的深植在腦海裡。

失去自由當是世間至極悲苦之事,何況竟有十幾萬人在數座難民營裡已生活了二十餘年之久。相較之下,我出生在台灣而非緬甸,因而能選擇赴海外唸書、工作,但他們只因為誕生在難民營裡,便注定了可能要當一輩子的難民。

千萬不要以為海外工作者就得精通多國語言,我自知從來不是個用功的學生,也未曾具備語言天份。很多時候,反正本來就聽不懂,乾脆放棄用說的或用聽的,而是選擇用看的,也就是仔細觀察人們在做些什麼,想表達些什麼。後來我發現,很有意思的是,多種語言同時存在一個時空裡,其實就代表了只需要一種最根本的溝通方式,那就是彼此的一個表情或動作,無論有意無意,便已傳達最直接的訊息給對方。

隨時給自己心理建設,保持對人、事、物的高度興趣,勇於嘗試,樂於接受,敢於承擔,該是比學習語言更重要。簡單的說,人們吃什麼就跟著吃什麼,喝什麼也就跟著喝什麼,但穿什麼就不一定要跟人家一樣,因為可能會變成觀光客,但也不要太不一樣,因為可能會變成街頭藝人。時刻得提醒自己,文化沒有優劣好壞之分,有的只是差異不同罷了。

其實,參與海外服務工作的首要任務,並非急著去幫助什麼,或趕著要改變什麼,因為長久複雜的戰亂問題及當地貧困情況,並不會由於我的短暫到來便迎刃而解或有所改善,而是應該調整自己來配合當地步調,試著去瞭解當地的人、事、物,同時也讓對方有機會來認識我。

月曆已撕去了許多頁,年曆也換了幾本,日子一天天流逝卻更加真實。

初抵泰緬邊境時,我的年紀已是二十八歲,擁有工作經驗和專業學歷又如何?我對在地環境的認識仍然有限,甚至連觀察思考能力都不足。但透過與當地的日常良好互動,我知道自己已逐漸熟悉這塊土地,並漸為這些人所接納。

勇敢活下去

一艘疾駛於泰緬界河上的扁長木舟,柴油馬達吃力的轉動著螺旋板,船體朝北方逆流而上,在充滿綠意的河面上畫出陣陣波浪漣漪。

輕鬆望著岸邊壯麗無比的原始山林,實在很難相信這幾乎觸手可及的平靜安和,竟是動盪數十年的緬甸國度。此刻旁邊身著黑色制服荷槍實彈的護送人員,食指緊扣扳機處,刻意壓低的黑色帽沿,仍可清楚看到專注而警覺的眼神,更加深了存在心中許久的沉重壓迫。

那是我來到泰緬邊境後的第一個夏季,一行人前往邊境某個小村落,發放賑濟米糧給一群為躲避戰火,不久前才跨越界河逃到泰國的緬甸難民,他們在逃難過程中失去了原就所存無幾的家當。

逃難的人們為了怕被緬軍發現,甚至不敢生火煮食,僅能找些野菜野果來裹腹,孩子們營養不良的瘦弱四肢,清楚訴說著有一頓沒一頓的逃難歲月。邊境的另一岸,不時傳來槍砲聲響,百姓的驚叫呼喊,近半世紀以來的武裝抗爭和軍事掃蕩,迄今未曾停歇。

這得從這些流離人民的故土、動盪不安的國度─—緬甸談起。

緬甸是上天眷戀的富富庶魚米之鄉,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不但氣候溫和少有天災,境內河川縱橫,相當適合種植五穀雜糧,曾經為亞洲主要稻米生產國之一。原始林木更是天賜資產,森林覆蓋率幾占全國一半的土地,是世界上柚木產量最大的國家。同時,許多地區蘊藏豐富的珍貴玉石及質地良好的稀有寶石,長久來皆享有盛譽。

但如今,這個國家卻淪為聯合國機構評定的糧食嚴重匱乏、醫療教育低落、人權侵害嚴重的世上最低度發展和最貧窮國之一。

如非親身經歷,實在難以想像所謂難民的生活,過著失去自由的日子。難民被收容安置在營區內,雖然能夠得到人道救助資源,卻同時得接受庇護國政府的控管,無法自由出入營區。

返回故鄉,是所有難民心中真切渴望。回家,一個再單純不過的想法,對於同樣身處異鄉的我來說很容易,只要想回家,有假期、有機票,隨時都可以返回台灣。但對逃難來此的難民而言,故鄉的一切早已人事全非,家園已被破壞殆盡。

想回家,卻仍回不了家;回了家,又要回到哪兒呢?還是,難民營可以當做家嗎?

二十餘年的光陰,足夠讓當年抱在懷裡逃難的嬰孩,在營內結婚,身為人父母。這不算短的時間,能讓許多懷抱夢想的青壯年,不得不面對自然律則下的疾病衰老,最終,被安葬在營區旁一處荒蕪的坡地。

逝去的身軀,似乎終能掙脫鐵牢的囚禁。然而,獲得靈魂上的自由,依舊無聲的訴說著永無返家之日的異鄉漂流。

不安的寂靜──緬甸境內流離失所難民

如果想像自己世代居住在一個偏遠村落,周遭是山林圍繞的美好家園,捕獵耕作為了三餐辛勤勞動,這樣生活也許困苦,但仍是美好的,一切都如此安詳平靜。

傾刻間,耕作多時的小米田被踐踏在軍靴底下,遮風避雨的屋舍被焚毀殆盡,相依相存的親友無聲的倒在仍冒著硝煙的槍桿下。懷裡抱著受到驚嚇嚎啕大哭的嬰孩,耳邊仍傳來陣陣槍響聲,不得不逃離安身立命多年的家園,躲進叢林深處挨餓受寒,還得恐懼誤踩地雷。
一曲橫笛
7/20(日)1500-1600 B1書區舞台
在台南誠品長榮店
有作者的導讀喔..今天去誠品看到的資訊;-)
惹你賤笑
前一陣子在天下網站看到關於這本書的介紹,"留在泰緬邊境不是因那裡的人需要他,而是他需要那群伙伴,需要在異鄉土地上繼續試探屬於自己生活節奏和態度"..
心中抽動了一下,活在舒適環境的我們,要如何才能體會那只求溫飽的小小滿足..
一起來為那小小的快樂付出些心力吧!!
她是月光久抱必涼
加油唷!
守一座城等一個人
這本書的作者我也認識
去年初我也去那邊服務過
對於書裡面寫得感受很深
建議有心要成為志工的朋友們可以看(Y)
這是我寫得心得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iloveuk/3/1308582665/20080702153634

by the way
我現在在巴拉圭當長期海外志工
你送她回家卻忘記我也怕黑
講題:邊境漂流-海外志工到專業工作者的夢想與實踐
主講人:《邊境漂流》作者 賴樹盛、青輔會「98年青舵獎」得主黃婷鈺
時間:98年5月23日 下午16:3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青島東路3-4號 健康GO活力生機屋 (近捷運善導寺站2號出口)
主辦單位:青年成長協會 http://www.yem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