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行裡看見生活

老子不是限量版是絕版
「從台灣來的都不會煮,但來這裡一陣子之後就會了。」

初到澳洲時,Backpackers的Housekeeper,也是個已經來一陣子的台灣背包客,看著我們這些笨手笨腳在廚房裡煮泡麵的人,有了這樣的評論。

某種程度上也是事實吧。台灣那些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永遠只強調成績的重要性,於是教出了我們這些程度不一的生活白癡…在離開校園以前,其實,一直都很討厭那種除了考試什麼都沒有的學習。

開始到外地求學及工作,開始摸索著自己過活。但彷彿直到這樣的出國長途旅行,才漸漸知道生活的各種面貌:也許在廚房裡,也許在泥土上,在只有一張床的貧無立錐之地,或以車為家的漂泊。

在農場的週末早晨,自己做個起司火腿蛋吐司,大概是個小確幸吧。雖然那段時間對煎蛋這件事一直很疑惑,好好的一個蛋總是會煎到破爛不堪…後來才發覺原來鍋子也有問題。不知道有多少背包客使用過的鍋具,連平底鍋的底部都已經變形,難怪對我這個菜鳥而言並不容易使用。但像自己曾經在「生活的滋味」裡寫到的,回味著在Backpackers燙的第一把青菜,那樣的口齒留香…美好的時刻,有時候就在你我身邊。

生活,要的其實並不多。

人煙稀少的農場裡,總是在廣袤無際的原野上工作著,走在滿是晨間朝露的泥土大地之上,偶爾踩到臭氣四溢的綿羊便便整個人會突然清醒過來…我們是必須生活在陸地上的生物,但不僅僅只是在山林中走著,實際在土地上工作,才會明瞭「腳踏實地」並不只是一句成語─充滿生命力的土地,是上天多麼珍貴的恩賜,也是人類文明生生不息的泉源。

不知道,這些是不是澳洲書局裡,食譜與園藝的書籍往往總是擺在門口最前方的原因。

而背著背包的旅程,常常只是侷促在一張床上─也許是sharehouse的共用房間,或是農場地獄周的那段時間,乃至於Backpackers的四人或八人宿舍房。一張床,大背包,不知道該說是陽春還是窮酸的生活必需品,才發覺,生命也可以這樣就好。

可是一群人擠在小小的屋簷下,生活簡單到不能再簡單,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近無可近,心與心的空間卻可能越顯疏離,於是親密與爭鬥兼而有之…

那麼就ㄧ個人流浪吧。

直到現在,還是很懷念以車為家的Kimberley、穿越Red Center,Uluru的Stuart Highway、以及最後的Great Ocean Road…

在那樣廣大的土地上,許許多多的奇妙景緻,往往都需要開車前往;但自己打理ㄧ整個旅程的交通及住宿,並不容易;結果不知道為什麼,就變成一路上以車為家的環澳旅程。誠然養車有其困難之處,自己也吃了些苦頭,累積了ㄧ些經驗後來還寫成了網誌,但那樣的自由自在,卻也是預料之外的驚喜─

即使並沒有完整的露營工具,以前也並沒有太多的露營經驗,但拜澳洲處處可見的露營地所賜,ㄧ個人,ㄧ輛車,有了一種夢寐以求的旅行方式,彷彿可以完全自由的逐公路而居,朝地平線的遠方前進。放下了ㄧ些享受,及ㄧ些本來視為理所當然的生活要素,卻好像獲得了更多…

找到了公路旅行的另一種可能性─我沒有屋頂,但整個大地就是我的家。

看到公視「我們的島」節目,談到不進廚房的台灣人在煮菜,想起了那些懷念的生活…謝謝廚師朋友的教導,也從其他朋友身上學了不少kitchenhand的技巧;謝謝Backpackers裡,那些萍水相逢的點點滴滴…

也謝謝那塊土地教給我的一切。
==
(內文未置連結及略做編修)
[網誌原文] http://wp.me/p15Yn6-Qh
他是陽光深擁必傷
那我算好運氣嗎?
從小家裡不富裕,小學就要會煮飯了
因此煮飯,打掃,縫衣服等家事都會做
大概就書比較不會讀
上專科又參加登山社,上山下海背重裝爬山,野外炊事等都要來
當兵又當傘兵,比一般部隊還操
所以抗壓性也比較強啊
十年何止一首歌那麼短
出國學會煮飯很好,
但是不要怪東怪西怪教育.
你在學校學不到煮飯很正常,
學校主要是教讀書.
你每天都回家吧? 還是住在學校?
不主動幫忙家人煮飯, 是誰的問題?
只重視成績, 是誰的問題?
在台灣比較不重視成績的人, 有比較會煮飯嗎?
回國後, 可以每週接手家人的煮飯工作兩天嗎?
如果住外面, 可以每個月回家煮兩天飯給家人吃嗎?
我想,
你如果出國前就這樣做,
你在台灣就學會煮飯了.
我姊很會讀書, 台大畢業+美國博士學位,
她可是五專時就"偶爾"幫家母做飯了.
我也是出國後才常常自己煮飯,
但我可沒有怪學校教育只重視成績,
才讓我不會煮飯,
這叫做
很幸福, 不用煮飯就有飯吃.
擦掉眼淚我依舊是王
臺灣外食方便好吃又便宜啊!
深知自己不討喜
agree, it's a journey for independence!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