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送愛心到泰北活動之點點滴滴與有感而發

入夢亂心
送愛心到泰北這個活動是我在網路上搜尋旅遊資訊無意間得知的,在網站裡看到許多人的留言和參與過的心得,讓我對這個活動感到好奇,回想我曾經做過的公益活動,偶而在商店捐捐零錢 假日去陪小朋友玩 其實我並沒有參加過什麼正式的義工活動。面對每天待十個小時的辦公室, 同事們總是抱怨怨薪水太少,工作壓力太大 痛苦的事情總是比快樂的事情多, 除了工作之外, 沒有別的值得一提的事情 ﹔對於公司之外的事,他們只關心股票和全球經濟趨勢,這個冰冷的辦公室讓我有點快窒息的感覺。在這次偶然的機會認識了這個活動 我想也許參加這個活動可以刺激一下自己 ,期待會有不一樣的火花產生。兩個月後,帶著簡單的行李,以及一些要捐贈的衣物,我已經在飛往清邁的路上了。

這個活動並不是由什麼有規模的組織主辦,而是由一位在清邁定居快二十年的台灣華僑—德慧大哥發起的,活動內容就是開車深入山區分送從各地募集到的物資發送,範圍包括泰北山區,有時會到泰緬邊境,而每次的路線都不同。山區居民由於被群山阻隔,交通不便很難與外界連結,資源相當缺乏,基於想把物資送進給需要的人這樣一個簡單的想法,在2002年首次發起這個活動,並於2007年正式舉辦兩個月一個梯次的愛心活動。

參加活動的團員並不一定來自同一個國家,這次的活動有來自台灣、馬來西亞和香港的朋友。為期四天的活動,讓無法離開工作崗位太久的我們,不需要參加國際組織,也能來此參與這個有意義的活動。來到這裡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將所有的物資做分類以便日後的發放,來自各地捐贈的愛心物資,雜亂的堆在倉庫裡,看的出來德慧大哥為了要張羅活動事宜,對於整理物資已經分身乏術,兩個月舉辦一次這樣的活動對他來說更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然而,對於這群像半個觀光客的人,既沒有專業能力和語言能力真的能為他們做什麼嗎? 其實,除了提供物資給予幫助的目的之外,大哥舉辦這樣的活動是想讓更多人了解這個世界角落裡發生的事情,藉由關心泰北山區生活,更讓我們懂得愛人與感恩,另一方面醒思自己的生活態度,而這常是每位團員意外獲得的。

早上九點,艷陽高照,團員十人,載著滿車的物資,一群人浩浩蕩蕩的出發。下午兩點多車子開到了Mae Sariang,也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在和當地首長會面過後,認識了在此地服務的一對年進半百的美國籍夫妻Bruce和Kim。Kim在此地教英文在而Bruce則為世界和平組織工作。在這個應該準備要過著退休生活的年紀,卻選擇來這個英文不普遍且生活不便的地方服務,讓我很好奇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持著他們,後來他們倆也跟隨我們走一天的行程。

同行的Bruce與Kim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102090/medium/1_Thai_231.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33431)

進入山區後第一個停留地方的是間小學,下課時間小朋友正在空地玩耍,見到我們這群外來客,害羞的互相推擠,被推派過來的馬上又轉頭跑開。二十幾個學生,四個老師和校長就是全部的人。這天他們穿著傳統服飾上衣,女生穿著藍色裙子,男生則是卡其褲,聽校長用不太流利的英文和我們解釋著,這裡曾經有一批韓國人來捐贈物資過,這些裙子和褲子即為韓國人帶來的,星期五這天學校學生會穿著接收到的衣服。這裡大部分的學生穿的大多是不合腳的拖鞋,只有少部分的學生穿著縫補過的布鞋,我們從車裡找出了適合的鞋子和運動褲分送。沒有四年級和六年級,三間小小的教室大家輪流使用,住的比較遠的學生則住在一旁看似倉庫的宿舍裡。看到這些純真的笑顏,讓我想起台灣那些生活在水泥建築,硬體設備樣樣不缺的學生們,在盲目的追逐名次和升學率下,又有幾個能露出這樣的笑容,到底是誰比較不快樂,誰又比較幸福呢?原本以為這裡已經是資源相當缺乏的地方了,不過比起我們接下來去的幾個地方,這裡還算規模完整的。

學校裡小朋友們純真的笑容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102090/medium/1_Thai_093.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33429)

車子繼續往前開過一段相當崎嶇不平的路來到學校附近的村子,一眼望去,樹葉和木板蓋成的高腳屋下,飼養的雞、鴨、豬、牛四處閒晃,蚊蟲雜生。來到此,有種來到另一個世界的感覺,只在書裡面和網路上看過的景象,活生生的出現在眼前,那樣真實卻又不可思議。不過家家戶戶都有太陽能板,可能因為要將電纜線牽進山裡有困難度,加上修繕不易,這些太陽能板在這裡板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我們開始要發送物資之時,方才學校裡的學生放學了,手拿新鞋子新衣服,腳踏污泥,顯然是捨不得弄髒新鞋。即使村長要村民們過來領取物資,對於我們的到來,大家站在遠方好奇的看著,顯的我們出現在這裡相當突兀,和這裡相當格格不入,也不知道該怎麼去表示善意,不過在拜訪過越多村子後這種感覺也隨之消失了,一開始只能硬是把物資塞到他們手裡,在我們漸漸對這裡的生活有了解後,即使語言不通,我們試著用自己的方法和他們溝通,比手劃腳一番加上傻笑的戲碼經常上演著。

我們在第二天造訪了一個養了很多豬牛的村落,山裡飼養的家禽家畜並無柵欄,這些豬牛總是會不經意的出現在我們身邊,也因為這些無拘無束的動物們,造成滿地的排泄物,在村子裡也隨著人們的腳步擴散到每一個角落,這裡的小孩臉上掛滿了鼻涕和污泥,光著腳,因此我們替小朋友們挑選了適合的拖鞋。山裡小孩身上的衣服十分破舊,原本的顏色與圖案早已被髒污取代,甚至有些只是用一塊破布披在身上,每每看到接受到物資的村民臉上露出開心的笑臉 對於之前的舟車勞頓也早已拋到腦後了,在這裡我也漸漸瞭解到施比受有福的道理,因為我們的富足才有能力去幫助貧困,而在我們懂得捨去無謂的自尊與高姿態才能獲得內心的充實。對於一些智者說的話,我在這裡漸漸有了一些體會。

這個小小的村子裡原本有一間學校,不過早已荒廢多時,雖是學校,看起來只不過是個辦公室大的一層樓建築,從窗戶探進去只見裡面堆滿了雜物,也許是沒有老師願意進到如此的深山裡,這裡的小孩還是必須徒步到較遠的地方去上小學。在離開這個村子後,我們行經一所澳洲大使館贊助興建的學校,和附近的高腳屋有點格格不入,這裡有幾間教室、升旗台和溜滑梯,在我們看過幾間學校裡,這裡算豪華的,很高興也有許多人在關心著這片山林裡的人,而這間學校這也表示他們重視教育的程度。聽鄉公所人員說,偶爾也有一些國外的慈善團體來到山區發送物資,不過大多物資下車後即離開了,願意在山裡過夜活動持續三天的我們是第一個,畢竟這險峻的深山環境裡,讓人不想久留,所以這次與我們同行公所人員對於我們的續航力感到佩服,對團員而言,則是把握這短暫的時間,用心的體會這山裡的生活。

一位當地的老師幫小女孩換上新的衣裳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102090/medium/1_IMG_0765.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33426)

有一晚我們住在村裡的學校,這個村子位於一個山坡上,對外的道路則是接到山路的陡坡。一路上來,原本該是車子行駛的路線已被沖刷的歪七扭八的,顯然已經很久沒有車輛進入到此,不難想像每逢雨季這裡對外的交通隨時有可能會完全中斷。由於車子無法爬上陡坡進入村中,必須背著行李和物資進村,就在我們將東西從車裡卸下時,有幾個村民出來表示願意幫忙,不過被拒絕,當下我並不明白為什麼要拒絕,後來理解,我們是進來發送物資是伸出援手而不是施捨,也不是英雄,應該以一種對等的態度,而不是高高在上,雖然不知道村民們是出於何種心態。不過,若因為這樣而提昇自我的優越感,這並不是此行的目的。

往狹窄的陡坡爬去,接著看到的是一片山坡地,稀稀落落的幾間房舍,往上走到最高處即為學校。這裡的學校是一間由木板和竹片搭成的高腳屋,一間屋子裡沒有所謂的教室,也沒有桌椅,可以想像他們是趴在地板上寫字的,屋裡大家席地而坐,四周牆壁貼著自製的教學海報。抵達這裡時天色已晚,立刻著手準備晚餐,帶領我們進村的老師與我們共進晚餐,他很訝異我們一餐竟然吃得這麼多,對山裡的人而言,一碗白飯配上一小碟醬菜是最常見的晚餐,相較於習慣一頓飯幾菜一湯的我們,明顯地我們習慣享受的物質總是比所需要的多太多了。這晚村裡的婦女抱著幾個月大的寶寶來到學校,一語不發的坐在一旁笑看著寶寶和團員們玩成一片,也許是好奇心使然,還有幾個小朋友坐在門口好奇的往裡面觀望著。在我們收拾晚餐後村民們一一與我們道別回家去。夜晚,從學校往村子裡望過去,雖然有太陽能板發電,不過太陽下山後我們見到的是一片漆黑,有幾戶透露出紅紅的火光和裊裊升起的白煙,晚上九點外面已是一片寂靜了,而整片山坡唯一的光就是我們在學校點的這盞微弱的小燈。鋪上睡袋,掛上蚊帳,睡的還算安穩,唯獨大哥為連夜不停的雨擔心整夜,因為這場雨很有可能讓我們無法下山。

隔天一早,村民們都聚集到學校來了,在這裡發送物資簡單多了,小朋友們排排坐,我們一一發給適合的鞋子和衣服,大人們則聚集在門口挑選我們帶來的衣服。隨著我們在學校待的時間越久,氣氛越顯熱絡,從我們主動發送物資轉為村民們開始想和我們溝通,有些村民說到身體不適的情況,這次剛好有團員帶來了一些簡單的成藥,還有職業為護士的團員,在了解他們的症狀後給予適當的藥物舒緩,在村民們對這些藥丸露出陌生的眼神就知道此地的醫療是相當缺乏的。有位先生在我們收拾行李準備離去時,跑來一一和我們握手致意,更有一位婦女跑來擁抱我們,這個溫暖的擁抱卻讓我有點心酸的感覺,因為我們這次離去,不知道下次還有何時會有機會再遇到進村裡來關心他們的人,就在村民用力揮動雙手下,告別了這個隱藏在山坡上的村子。

因為現在適逢雨季,山路在連續的大雨沖刷狀況連連,提高了行駛在山區的困難度,大樹幹橫倒路上,山路泥濘打滑,所幸幾次都在鄉公所人員的幫忙之下都化險為夷。如果這兩天的行程感到相當辛苦,想想生活在這裡的人,這些卻是他們大部分甚至一輩子的生活。他們並不是做錯事而被放逐至此的人,而是生活在這裡的人,我們難以想像他們過著這樣缺乏的生活,就像他們永遠無法瞭解我們是這麼奢侈的享受物質。

記得在發放物資最後一個村子裡 遇見了一位年約15歲的少女,長相清秀,竟會說一些簡單的英語,她與我們聊到多年前有一批洋人來到此地發送物資,也許他從那時開始學習英語的,而我們是長久以來第二批進村的團體,他自己持續苦讀英文,不過卻因為環境的關係被迫停止學習。進入山後,所見到的學校皆為小學,很多人都上完小學後就停止求學了,山裡的設備和師資並不允許他們繼續升學,而下山學習對一個家庭而言更是個沉重的負擔。對我們來說上學這麼平常且必然的事對他們而言卻是個難求的機會,團員之中有人送他文具,希望他不要放棄學習。無奈我們能做的只是暫時舒緩他們物質上的窘境,對於大環境的改變,是一條漫長且複雜的路。
由於這裡是發放的最後一站,大家賣力地把募集到的二手衣拿在手上,像小販般在空中揮著,等待有需要的人前來領取,許多小孩拿了衣服就躲回屋內,我原以為他們是害羞,後來聽到高腳屋裡傳來的陣陣的嬉鬧聲,原來小朋友們拿了新衣興奮地在試穿著,我用力的跟他們揮了揮手,他們尖叫一聲躲了進去。活動至此,我有感而發,能夠來到這裡真的是一件很棒的事,活動也在這些笑聲中遠滿落幕了。

我們將這次未發完的物資交給當地的鄉公所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102090/medium/1_Thai_566.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33430)

車子從崎嶇不平的泥巴路開回柏油路上,來往的車輛把我們帶回原本的世界,再過沒多久我們就坐著飛機回到水泥叢林裡,而前一刻還在與我們比手劃腳的山區居民仍然過著原本的生活。

在回清邁的路上,思緒相當複雜,因為我們的造訪是否會反而讓他們更意識到自己的貧困,也不知道我們給予的物資能對他們有多少影響幫助,這些答案我還沒找到,不過我知道,面對自己有能力伸出援手的情況下是無法坐視不管的。更重要的是,在體驗過不同的生活,感受過刺激的山路,欣賞完美麗的泰北自然景觀以及住在山裡的少數民族後,回到文明社會的我們除了可以向親朋好友分享這一段奇幻之旅外,我們還有辦法持續關心這些在泰北的人嗎﹖在這裡感受的事物能在心中存放多久? 我想這一份激情可以燃燒多久才是日後的考驗。

我很高興當初作了決定來到泰北,雖然還是有很多同事對於我選擇這樣的旅行感到不解。身為工程師的我,很瞭解到對於執行一件事情的風險計算,在我去泰北之前,許多朋友們對我說,如果被困在山上怎麼辦,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存在,這些答案我都沒有辦法回答他們。不過多數的人卻也因為這樣常常作繭自縛,把自己關在一個安全而沒有太多變數的小空間裡,對於外面發生的事,選擇去逃避或視而不見。也許很多人會找許多不同的理由來告訴自己並不是自己不願意去付出而是沒辦法,其實很多事不去參與是不瞭解到自己的力量有多強大的。 下次還在為自己找理由時,何不試著去付諸行動看看,遠至非洲的難民近至隔壁鄰居,愛是不分大小的,而且往往都會有更意想不到的收穫。

德慧大哥之所以會發動這樣活動,除了實際到山區幫助那些人之外,也希望能把這份意念傳達出去,懂得愛人,懂得感恩,這是我在這次的活動所獲得的。這種也遠比我們體力上的付出還要多,而在幫助他們物質生活上的同時,也喚起我們已經遺忘的那種單純的快樂。很多人總是去羨慕別人過著優渥的物質生活, 而忘記自己擁有的已經太多了,在盲目的追尋過程中,是不是忽略掉了太多事情了。藉由這樣的活動提醒我們尊重生命,開始學著去關心去愛自己身邊的人。
這樣的活動產生的強力的磁場更是將一群可愛的而擁有共同目標的人聚集在一起, 這一段互相扶持的美好時光每分每秒也都深深烙印在每個人的心裡 。我從泰北帶著滿滿的愛回來,現在即使回到台灣,腦中還是不斷地浮現出一張張稚氣而純真的笑容,我很清楚,有朝一日,我會再次踏上泰北那片土地的。

活動相關網站: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56595
任心荒蕪
讓愛傳出去

愛 是 看 不 見 的 語 言
愛 是 摸 不 到 的 感 覺
愛 是 我 們 小 小的 心 願
希 望 你 平 安 快 樂 永 遠
愛 是 仰 著 頭 的喜 稅
愛 是 說 不 出 的 感 謝
愛 是 每 天 多 付 出 一 點 點  雙 手 合 十
不 在 乎 考 驗
讓 愛 傳 出 去 它 像 陽 光 溫 暖 我 和 你
不 管 有 多 遙 遠
總 有 到 的 那 一 天
讓 愛 傳 出 去 那 怕 前 方 漫 漫 人 生 路
有 你 的 祝 福 沒 有 過 不 去 的 苦

~~~願我們共同~~互勉~~:-)
承諾如泡沫般脆弱
洋洋灑灑万言字句,道出人間冷暖真情。

是啊,老天爺給予我們的實在太多太多。我們還能再奢求什麽?

泰北之旅返回故里,心卻久久不能平靜。

當我踏回自己的土地時,我已不再是原本的我,而是經歷人生的一次涅槃。

送愛心到泰北這個活動是我在網路上搜尋旅遊資訊無意間得知的,在網站裡看到許多人的留言和參與過的心得,讓我對這個活動感到好奇,回想我曾經做過的公益活動,偶而在商店捐捐零錢 假日去陪小朋友玩 其實我並沒有參加過什麼正式的義工活動。面對每天待十個小時的辦公室, 同事們總是抱怨怨薪水太少,工作壓力太大 痛苦的事情總是比快樂的事情多, 除了工作之外, 沒有別的值得一提的事情 ﹔對於公司之外的事,他們只關心股票和全球經濟趨勢,這個冰冷的辦公室讓我有點快窒息的感覺。在這次偶然的機會認識了這個活動 我想也許參加這個活動可以刺激一下自己 ,期待會有不一樣的火花產生。兩個月後,帶著簡單的行李,以及一些要捐贈的衣物,我已經在飛往清邁的路上了。

這個活動並不是由什麼有規模的組織主辦,而是由一位在清邁定居快二十年的台灣華僑—德慧大哥發起的,活動內容就是開車深入山區分送從各地募集到的物資發送,範圍包括泰北山區,有時會到泰緬邊境,而每次的路線都不同。山區居民由於被群山阻隔,交通不便很難與外界連結,資源相當缺乏,基於想把物資送進給需要的人這樣一個簡單的想法,在2002年首次發起這個活動,並於2007年正式舉辦兩個月一個梯次的愛心活動。

參加活動的團員並不一定來自同一個國家,這次的活動有來自台灣、馬來西亞和香港的朋友。為期四天的活動,讓無法離開工作崗位太久的我們,不需要參加國際組織,也能來此參與這個有意義的活動。來到這裡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將所有的物資做分類以便日後的發放,來自各地捐贈的愛心物資,雜亂的堆在倉庫裡,看的出來德慧大哥為了要張羅活動事宜,對於整理物資已經分身乏術,兩個月舉辦一次這樣的活動對他來說更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然而,對於這群像半個觀光客的人,既沒有專業能力和語言能力真的能為他們做什麼嗎? 其實,除了提供物資給予幫助的目的之外,大哥舉辦這樣的活動是想讓更多人了解這個世界角落裡發生的事情,藉由關心泰北山區生活,更讓我們懂得愛人與感恩,另一方面醒思自己的生活態度,而這常是每位團員意外獲得的。

早上九點,艷陽高照,團員十人,載著滿車的物資,一群人浩浩蕩蕩的出發。下午兩點多車子開到了Mae Sariang,也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在和當地首長會面過後,認識了在此地服務的一對年進半百的美國籍夫妻Bruce和Kim。Kim在此地教英文在而Bruce則為世界和平組織工作。在這個應該準備要過著退休生活的年紀,卻選擇來這個英文不普遍且生活不便的地方服務,讓我很好奇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持著他們,後來他們倆也跟隨我們走一天的行程。

同行的Bruce與Kim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102090/medium/1_Thai_231.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33431)

進入山區後第一個停留地方的是間小學,下課時間小朋友正在空地玩耍,見到我們這群外來客,害羞的互相推擠,被推派過來的馬上又轉頭跑開。二十幾個學生,四個老師和校長就是全部的人。這天他們穿著傳統服飾上衣,女生穿著藍色裙子,男生則是卡其褲,聽校長用不太流利的英文和我們解釋著,這裡曾經有一批韓國人來捐贈物資過,這些裙子和褲子即為韓國人帶來的,星期五這天學校學生會穿著接收到的衣服。這裡大部分的學生穿的大多是不合腳的拖鞋,只有少部分的學生穿著縫補過的布鞋,我們從車裡找出了適合的鞋子和運動褲分送。沒有四年級和六年級,三間小小的教室大家輪流使用,住的比較遠的學生則住在一旁看似倉庫的宿舍裡。看到這些純真的笑顏,讓我想起台灣那些生活在水泥建築,硬體設備樣樣不缺的學生們,在盲目的追逐名次和升學率下,又有幾個能露出這樣的笑容,到底是誰比較不快樂,誰又比較幸福呢?原本以為這裡已經是資源相當缺乏的地方了,不過比起我們接下來去的幾個地方,這裡還算規模完整的。

學校裡小朋友們純真的笑容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102090/medium/1_Thai_093.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33429)

車子繼續往前開過一段相當崎嶇不平的路來到學校附近的村子,一眼望去,樹葉和木板蓋成的高腳屋下,飼養的雞、鴨、豬、牛四處閒晃,蚊蟲雜生。來到此,有種來到另一個世界的感覺,只在書裡面和網路上看過的景象,活生生的出現在眼前,那樣真實卻又不可思議。不過家家戶戶都有太陽能板,可能因為要將電纜線牽進山裡有困難度,加上修繕不易,這些太陽能板在這裡板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我們開始要發送物資之時,方才學校裡的學生放學了,手拿新鞋子新衣服,腳踏污泥,顯然是捨不得弄髒新鞋。即使村長要村民們過來領取物資,對於我們的到來,大家站在遠方好奇的看著,顯的我們出現在這裡相當突兀,和這裡相當格格不入,也不知道該怎麼去表示善意,不過在拜訪過越多村子後這種感覺也隨之消失了,一開始只能硬是把物資塞到他們手裡,在我們漸漸對這裡的生活有了解後,即使語言不通,我們試著用自己的方法和他們溝通,比手劃腳一番加上傻笑的戲碼經常上演著。

我們在第二天造訪了一個養了很多豬牛的村落,山裡飼養的家禽家畜並無柵欄,這些豬牛總是會不經意的出現在我們身邊,也因為這些無拘無束的動物們,造成滿地的排泄物,在村子裡也隨著人們的腳步擴散到每一個角落,這裡的小孩臉上掛滿了鼻涕和污泥,光著腳,因此我們替小朋友們挑選了適合的拖鞋。山裡小孩身上的衣服十分破舊,原本的顏色與圖案早已被髒污取代,甚至有些只是用一塊破布披在身上,每每看到接受到物資的村民臉上露出開心的笑臉 對於之前的舟車勞頓也早已拋到腦後了,在這裡我也漸漸瞭解到施比受有福的道理,因為我們的富足才有能力去幫助貧困,而在我們懂得捨去無謂的自尊與高姿態才能獲得內心的充實。對於一些智者說的話,我在這裡漸漸有了一些體會。

這個小小的村子裡原本有一間學校,不過早已荒廢多時,雖是學校,看起來只不過是個辦公室大的一層樓建築,從窗戶探進去只見裡面堆滿了雜物,也許是沒有老師願意進到如此的深山裡,這裡的小孩還是必須徒步到較遠的地方去上小學。在離開這個村子後,我們行經一所澳洲大使館贊助興建的學校,和附近的高腳屋有點格格不入,這裡有幾間教室、升旗台和溜滑梯,在我們看過幾間學校裡,這裡算豪華的,很高興也有許多人在關心著這片山林裡的人,而這間學校這也表示他們重視教育的程度。聽鄉公所人員說,偶爾也有一些國外的慈善團體來到山區發送物資,不過大多物資下車後即離開了,願意在山裡過夜活動持續三天的我們是第一個,畢竟這險峻的深山環境裡,讓人不想久留,所以這次與我們同行公所人員對於我們的續航力感到佩服,對團員而言,則是把握這短暫的時間,用心的體會這山裡的生活。

一位當地的老師幫小女孩換上新的衣裳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102090/medium/1_IMG_0765.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33426)

有一晚我們住在村裡的學校,這個村子位於一個山坡上,對外的道路則是接到山路的陡坡。一路上來,原本該是車子行駛的路線已被沖刷的歪七扭八的,顯然已經很久沒有車輛進入到此,不難想像每逢雨季這裡對外的交通隨時有可能會完全中斷。由於車子無法爬上陡坡進入村中,必須背著行李和物資進村,就在我們將東西從車裡卸下時,有幾個村民出來表示願意幫忙,不過被拒絕,當下我並不明白為什麼要拒絕,後來理解,我們是進來發送物資是伸出援手而不是施捨,也不是英雄,應該以一種對等的態度,而不是高高在上,雖然不知道村民們是出於何種心態。不過,若因為這樣而提昇自我的優越感,這並不是此行的目的。

往狹窄的陡坡爬去,接著看到的是一片山坡地,稀稀落落的幾間房舍,往上走到最高處即為學校。這裡的學校是一間由木板和竹片搭成的高腳屋,一間屋子裡沒有所謂的教室,也沒有桌椅,可以想像他們是趴在地板上寫字的,屋裡大家席地而坐,四周牆壁貼著自製的教學海報。抵達這裡時天色已晚,立刻著手準備晚餐,帶領我們進村的老師與我們共進晚餐,他很訝異我們一餐竟然吃得這麼多,對山裡的人而言,一碗白飯配上一小碟醬菜是最常見的晚餐,相較於習慣一頓飯幾菜一湯的我們,明顯地我們習慣享受的物質總是比所需要的多太多了。這晚村裡的婦女抱著幾個月大的寶寶來到學校,一語不發的坐在一旁笑看著寶寶和團員們玩成一片,也許是好奇心使然,還有幾個小朋友坐在門口好奇的往裡面觀望著。在我們收拾晚餐後村民們一一與我們道別回家去。夜晚,從學校往村子裡望過去,雖然有太陽能板發電,不過太陽下山後我們見到的是一片漆黑,有幾戶透露出紅紅的火光和裊裊升起的白煙,晚上九點外面已是一片寂靜了,而整片山坡唯一的光就是我們在學校點的這盞微弱的小燈。鋪上睡袋,掛上蚊帳,睡的還算安穩,唯獨大哥為連夜不停的雨擔心整夜,因為這場雨很有可能讓我們無法下山。

隔天一早,村民們都聚集到學校來了,在這裡發送物資簡單多了,小朋友們排排坐,我們一一發給適合的鞋子和衣服,大人們則聚集在門口挑選我們帶來的衣服。隨著我們在學校待的時間越久,氣氛越顯熱絡,從我們主動發送物資轉為村民們開始想和我們溝通,有些村民說到身體不適的情況,這次剛好有團員帶來了一些簡單的成藥,還有職業為護士的團員,在了解他們的症狀後給予適當的藥物舒緩,在村民們對這些藥丸露出陌生的眼神就知道此地的醫療是相當缺乏的。有位先生在我們收拾行李準備離去時,跑來一一和我們握手致意,更有一位婦女跑來擁抱我們,這個溫暖的擁抱卻讓我有點心酸的感覺,因為我們這次離去,不知道下次還有何時會有機會再遇到進村裡來關心他們的人,就在村民用力揮動雙手下,告別了這個隱藏在山坡上的村子。

因為現在適逢雨季,山路在連續的大雨沖刷狀況連連,提高了行駛在山區的困難度,大樹幹橫倒路上,山路泥濘打滑,所幸幾次都在鄉公所人員的幫忙之下都化險為夷。如果這兩天的行程感到相當辛苦,想想生活在這裡的人,這些卻是他們大部分甚至一輩子的生活。他們並不是做錯事而被放逐至此的人,而是生活在這裡的人,我們難以想像他們過著這樣缺乏的生活,就像他們永遠無法瞭解我們是這麼奢侈的享受物質。

記得在發放物資最後一個村子裡 遇見了一位年約15歲的少女,長相清秀,竟會說一些簡單的英語,她與我們聊到多年前有一批洋人來到此地發送物資,也許他從那時開始學習英語的,而我們是長久以來第二批進村的團體,他自己持續苦讀英文,不過卻因為環境的關係被迫停止學習。進入山後,所見到的學校皆為小學,很多人都上完小學後就停止求學了,山裡的設備和師資並不允許他們繼續升學,而下山學習對一個家庭而言更是個沉重的負擔。對我們來說上學這麼平常且必然的事對他們而言卻是個難求的機會,團員之中有人送他文具,希望他不要放棄學習。無奈我們能做的只是暫時舒緩他們物質上的窘境,對於大環境的改變,是一條漫長且複雜的路。
由於這裡是發放的最後一站,大家賣力地把募集到的二手衣拿在手上,像小販般在空中揮著,等待有需要的人前來領取,許多小孩拿了衣服就躲回屋內,我原以為他們是害羞,後來聽到高腳屋裡傳來的陣陣的嬉鬧聲,原來小朋友們拿了新衣興奮地在試穿著,我用力的跟他們揮了揮手,他們尖叫一聲躲了進去。活動至此,我有感而發,能夠來到這裡真的是一件很棒的事,活動也在這些笑聲中遠滿落幕了。

我們將這次未發完的物資交給當地的鄉公所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102090/medium/1_Thai_566.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33430)

車子從崎嶇不平的泥巴路開回柏油路上,來往的車輛把我們帶回原本的世界,再過沒多久我們就坐著飛機回到水泥叢林裡,而前一刻還在與我們比手劃腳的山區居民仍然過著原本的生活。

在回清邁的路上,思緒相當複雜,因為我們的造訪是否會反而讓他們更意識到自己的貧困,也不知道我們給予的物資能對他們有多少影響幫助,這些答案我還沒找到,不過我知道,面對自己有能力伸出援手的情況下是無法坐視不管的。更重要的是,在體驗過不同的生活,感受過刺激的山路,欣賞完美麗的泰北自然景觀以及住在山裡的少數民族後,回到文明社會的我們除了可以向親朋好友分享這一段奇幻之旅外,我們還有辦法持續關心這些在泰北的人嗎﹖在這裡感受的事物能在心中存放多久? 我想這一份激情可以燃燒多久才是日後的考驗。

我很高興當初作了決定來到泰北,雖然還是有很多同事對於我選擇這樣的旅行感到不解。身為工程師的我,很瞭解到對於執行一件事情的風險計算,在我去泰北之前,許多朋友們對我說,如果被困在山上怎麼辦,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存在,這些答案我都沒有辦法回答他們。不過多數的人卻也因為這樣常常作繭自縛,把自己關在一個安全而沒有太多變數的小空間裡,對於外面發生的事,選擇去逃避或視而不見。也許很多人會找許多不同的理由來告訴自己並不是自己不願意去付出而是沒辦法,其實很多事不去參與是不瞭解到自己的力量有多強大的。 下次還在為自己找理由時,何不試著去付諸行動看看,遠至非洲的難民近至隔壁鄰居,愛是不分大小的,而且往往都會有更意想不到的收穫。

德慧大哥之所以會發動這樣活動,除了實際到山區幫助那些人之外,也希望能把這份意念傳達出去,懂得愛人,懂得感恩,這是我在這次的活動所獲得的。這種也遠比我們體力上的付出還要多,而在幫助他們物質生活上的同時,也喚起我們已經遺忘的那種單純的快樂。很多人總是去羨慕別人過著優渥的物質生活, 而忘記自己擁有的已經太多了,在盲目的追尋過程中,是不是忽略掉了太多事情了。藉由這樣的活動提醒我們尊重生命,開始學著去關心去愛自己身邊的人。
這樣的活動產生的強力的磁場更是將一群可愛的而擁有共同目標的人聚集在一起, 這一段互相扶持的美好時光每分每秒也都深深烙印在每個人的心裡 。我從泰北帶著滿滿的愛回來,現在即使回到台灣,腦中還是不斷地浮現出一張張稚氣而純真的笑容,我很清楚,有朝一日,我會再次踏上泰北那片土地的。

活動相關網站: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56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