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旅行方式的幾個想法

我要讓情敵當伴娘
正在研究下一趟旅程,突然有感而發

前幾天看到有人對所謂的tourist斥之以鼻
其實每個人過生活都有自己的方式
每個人旅遊也同樣有自己的方式
背包客用少少的金額、一點點的行囊、無拘無束無特定行程的出發
有點落魄有點滄桑
通常大多的時候比較會受到讚賞

某個周遊列國回來曬得全黑不修邊幅的男性網友寫著他滿頭髒亂滿臉鬍渣的出現在台北街頭
受到側目跟批判的眼光讓他想念起旅途的心境

某些人說台灣人的種族其實不單只是歧視某些國家的人
其實是歧視窮人
某方面來說這對崇尚背包客的勇敢有點衝突
一個揹起登山包的旅客大多會被給予肯定
但去掉背包衣衫破舊帶著泥土的人旁邊的座位似乎比較會令人挑剔
這讓人覺得有點偽君子
一方面覺得勇敢流浪冒險的人很值得尊敬
一方面又無法真的接受若是因為窮困或選擇簡樸的人所展現出來的一切風貌

我有點懷疑這是一種亞洲背景文化索然
曾經有某個美籍亞裔的高階主管也對於我到現在出國還在住hostel表現出驚訝跟不以為意
我以為歐美國家對出在hostel很雋意的旅遊感到很普遍
但也許某些有點驕傲自己的收入跟社會地位的人
假想著你也應該有所成就
所以不應該再像沒收入的學生族群一樣去住青年旅社
也許是我自己self concious太重
總覺得只因為我選擇低廉、品質較不注重的住宿選擇
在這位高階主管的眼裡我已經是次級公民了

然後關於背背包跟行李內容這件事情
由於經常自助旅行常常會上背包客棧或各大論壇、部落格爬文
也發現不少人對於出國要帶很多的東西、甚至拖行李箱這件事情有點小小的不以為然
似乎10公斤行囊出發
尤其是對女生來說
是一件了不起值得驕傲的事情
當然
某方面來說出國旅行只背十公斤的包包真的方便很多
尤其在你要追火車、走很多石頭路的時候
行李箱控巄巄的真的相當不方便
去了這麼多國家
老實說我就這一百零一次背了登山包
話說好一點又實用的登山包也不便宜
那一百零一次背的包包還是好心的友人借我來著
而我背包包的理由純粹只是因為我想要去德國拖Rimowa回來
我的包包沒記錯的話大概是十三公斤
在背包客旅行中應該還是算重
走路是沒有什麼大問題
要趕火車什麼的也是可以快速行走
倒是身體不太能夠往後傾,包包太重的關係真的會倒頭栽來著
尤其在很多地方沒有電梯的情況下
一個女生旅遊推行李箱要爬樓梯的時候真的會很想死
但除了不方便這件事情外
推行李箱跟準備了很多有的沒的東西究竟為啥會被給予幾乎是鄙視的評語也讓我感到很納悶
旅行為什麼不能還是保有日常生活的習慣?
有朋友告訴我她要準備的東西也是一長串、電動洗臉刷、面膜、跟有的沒的清潔用品
為啥不行?
什麼邏輯長途旅行只能素顏棉tee球鞋來著?
找個放鬆的心境裡,如果就是想要放著一張前天晚上還敷過面膜的臉有何不可
當然面膜只是舉例
我是沒有出國要敷面膜的習慣
意思只是就像包包裡一定要放某些東西
每個人的堅持不同罷了
很多時候某些Judgement再仔細思考後都會有點好笑與奇怪

然後是手機這件事情
普遍人都會批判尤其是台灣人出國一定要上網打卡這件事
當然
在臉書廣泛被大家接受之前
這的確不會是一個必須
但就像微波爐也曾經不普及現在卻廣泛納入生活習慣一樣
對於習慣的改變而特別要做文章也是有點莫名

我的習慣是不管去哪在我規畫路線跟找資料的時間裡
一定有一項是要找怎麼上網
如何買sim card
這並不表示我不會跟當地的居民互動
只是一個人的旅途上在社交網站上即時的update對我來說就好像有個旅伴一樣
卻省去了如果真的有旅伴要配合旅伴調整行程等等的麻煩
我只單純的享受與人分享的開心罷了

然後google map & google translate在不熟悉的國度實在太實用
我想這跟一個人對不確認性的安全感有關
某方面來說
行李比較少的人可以比較能夠接受發生突發狀況
比較能夠接受在較少的資源裡去adopt新的環境或狀況
而不管去哪都想跟原來的世界保有一點聯繫
或是就算是上班的路上包包裡也一定要執著的帶很多東西的人
簡單的說就是杞人憂天型
為了降低旅途中對於不確定性的焦慮
付某些費用得到網路使用
就像有人坐飛機願意付多一點錢 (甚至多一倍錢) 轉商務艙是一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