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歐洲七十八天
萌面怪瘦
這是我第一次踏上歐洲大陸,也是我第一次自助旅行。
我現在人在德國法蘭克福,明天要搭火車到巴黎展開我最後幾天的旅行。
我是拿德國打工度假簽證,但因為一些事情改變了我的原先打工計畫。
所以我開始一個人的旅行,從丹麥哥本哈根、荷蘭鹿特丹&阿姆斯特丹&海牙、
瑞士interlaken、奧地利薩爾斯堡&維也納、捷克布拉格、德國海德堡&漢堡&
慕尼黑&柏林。以及和朋友的比利時布魯日及布魯塞爾。還有之後的法國巴黎。
林懷民曾說年輕的流浪是一生的養分
現在回顧來歐洲那時的我,我真的非常贊同這句話
他解釋這句話:"年輕的時候去過的地方,會帶給你的影響,
是你一輩子的養分,因為你去過,所以你的好奇度會不斷增加
會不斷享受到累積的東西,每個地方都會累積東西。"
尤其當我要去買票、坐車、到各個景點或是吃飯都是一個人。
我就會左顧右看,很認真去看其他人在幹嘛他們的表情他們的穿著打扮、
聽他們說當地的語言、研究他們的超級市場有哪些東西、特殊的氣味或感覺、
很認真的研究當地的地圖,或是到了一些景點在回家的路程就會心理想著
今天的收穫是什麼,博物館裡哪幅畫我最愛、這個國家的街道市容建築及
交通運輸設備、這個國家的人是不是包容外來文化、還有他們看我的表情、
這個國家我最愛哪個景點、下次我來還想去哪些景點
或是什麼都不做只是飛來這個國家享受這個當下。
當看了更多東西,視野變大了以後,很多事情也開始變的不重要。
就是你發現這個世界很大很大,你的心也會變得更有包容力,更可以去包容更多事。
因為包容,所以哪些事情都變的不重要,而可以慢慢放下。
因為一個人單獨旅程,常常有機會要跟當地人聊天或是遇到也是來旅行的背包客。
當我在荷蘭要去看風車時,遇到了來自香港的女生,我們就一起去看風車,
還約好明年她來台灣,我可以招待她。
當我在荷蘭要去羊角村的時候,遇到一個荷蘭婆婆,我們就一起搭有暖氣的船
一起暢遊羊角村,她還充當我跟船伕的翻譯。
當我去薩爾斯堡俯瞰美景時,我遇到了跟我一起下車的美國人,剛好他去台灣教過一年
英文,我們就整天一起玩薩爾斯堡,談旅行聊台灣。
當我住薩爾斯堡的HOSTEL時我遇到了來自日本的女生,我們就一起去玩維也納,
還說好我明年去日本玩,她可以招待我。
當我住布拉格的HOSTEL時,我的室友是一個義大利男生,我們就聊天,他讓我了解一點
黑手黨跟西西里島。因為我真的好想去義大利。他說下次去義大利可以住他父母家。
離羅馬不遠。
當然,一個人的自助旅行沒有想像中浪漫
我晚上走在黑暗的馬路上的恐懼(因為我還搞不清楚哪些地方是安全哪些地方是危險)、一到某個國家要在天黑之前快速尋找我訂的旅館、要自己熟悉各個國家的交通工具,避免搭錯車回不了旅館、還有那些扛行李上上下下的疲憊、更沒說有時候在異鄉生病的痛苦、或是找不到路到某個地方的茫然、更多的是你心裡有很多想法但很難用英文表達的痛苦、有時候在火車上不敢睡覺因為怕睡過站(因為單獨旅行)、有時候為了省公車錢就走超久的路,搞到之後走不回去、有時候因為外面吃飯很貴又沒廚房,所以我常常都不是三餐定時吃飯,所以我有點小胃痛。==
我更發現有時候我陷入低潮的時候,就是當我去了別的國家回來德國後,我就更想念台灣。因為我其實不懂台灣的美,我無從推薦起台灣的美。我知道玉山很美但我沒上過玉山,有人說日月潭很讚,但其實我沒有泳渡日月潭過。
有人說我很勇敢,但我常常說我不得不勇敢,
我知道如果我不用力幫自己,沒人可以幫我。
因為我已經踏出去那最艱難的一步,所以往後每一步的恐懼都是靠著那第一步的勇敢支撐而能再踏出第二步及第三步。
但每次到其他國家後我既是低潮又疲憊,但又感謝老天爺讓我安全完成一個國家的旅行。當我ㄧ個人的時候,有更多時間關於很多人生的路程我究竟該怎麼走。我有很多時間跟自己對話以及跟自己身處的城市對話,我有時間去細細感受我內心的聲音。
相信這趟旅行,因為一些淬煉,可以讓自己更勇敢。
當我出來時好少遇到台灣人,遇到的東方人多昰日本人跟韓國人或是香港人。
有時候我在想台灣的政治外交弱勢,但是我們年輕人可以走出來跟這個世界做朋友
讓大家知道台灣在哪台灣的特色是什麼。
因為一個人旅行,所以他們都會好奇我從哪裡來。
當我說從台灣,我看過他們的臉閃過一絲神情。
但我沒有繼續問,你知道台灣在哪嗎?
畢竟,不知道台灣在哪不是他們的責任,是我們的責任。
身為台灣人民有義務走出去告訴別人台灣在哪。
旅行到了最後,我還是很想念台灣,我都會倒數日子,雖然歐洲很美。
但我希望未來我有更多時間好好了解台灣這個我從小到大的土地。
也希望台灣的年輕人,我們一起走出來吧!!!!
也希望我能像李欣頻的書所寫的
幾歲,就去幾個國家。
因此我每年都在期待一個新的國家展開新的一趟旅行。
我現在人在德國法蘭克福,明天要搭火車到巴黎展開我最後幾天的旅行。
我是拿德國打工度假簽證,但因為一些事情改變了我的原先打工計畫。
所以我開始一個人的旅行,從丹麥哥本哈根、荷蘭鹿特丹&阿姆斯特丹&海牙、
瑞士interlaken、奧地利薩爾斯堡&維也納、捷克布拉格、德國海德堡&漢堡&
慕尼黑&柏林。以及和朋友的比利時布魯日及布魯塞爾。還有之後的法國巴黎。
林懷民曾說年輕的流浪是一生的養分
現在回顧來歐洲那時的我,我真的非常贊同這句話
他解釋這句話:"年輕的時候去過的地方,會帶給你的影響,
是你一輩子的養分,因為你去過,所以你的好奇度會不斷增加
會不斷享受到累積的東西,每個地方都會累積東西。"
尤其當我要去買票、坐車、到各個景點或是吃飯都是一個人。
我就會左顧右看,很認真去看其他人在幹嘛他們的表情他們的穿著打扮、
聽他們說當地的語言、研究他們的超級市場有哪些東西、特殊的氣味或感覺、
很認真的研究當地的地圖,或是到了一些景點在回家的路程就會心理想著
今天的收穫是什麼,博物館裡哪幅畫我最愛、這個國家的街道市容建築及
交通運輸設備、這個國家的人是不是包容外來文化、還有他們看我的表情、
這個國家我最愛哪個景點、下次我來還想去哪些景點
或是什麼都不做只是飛來這個國家享受這個當下。
當看了更多東西,視野變大了以後,很多事情也開始變的不重要。
就是你發現這個世界很大很大,你的心也會變得更有包容力,更可以去包容更多事。
因為包容,所以哪些事情都變的不重要,而可以慢慢放下。
因為一個人單獨旅程,常常有機會要跟當地人聊天或是遇到也是來旅行的背包客。
當我在荷蘭要去看風車時,遇到了來自香港的女生,我們就一起去看風車,
還約好明年她來台灣,我可以招待她。
當我在荷蘭要去羊角村的時候,遇到一個荷蘭婆婆,我們就一起搭有暖氣的船
一起暢遊羊角村,她還充當我跟船伕的翻譯。
當我去薩爾斯堡俯瞰美景時,我遇到了跟我一起下車的美國人,剛好他去台灣教過一年
英文,我們就整天一起玩薩爾斯堡,談旅行聊台灣。
當我住薩爾斯堡的HOSTEL時我遇到了來自日本的女生,我們就一起去玩維也納,
還說好我明年去日本玩,她可以招待我。
當我住布拉格的HOSTEL時,我的室友是一個義大利男生,我們就聊天,他讓我了解一點
黑手黨跟西西里島。因為我真的好想去義大利。他說下次去義大利可以住他父母家。
離羅馬不遠。
當然,一個人的自助旅行沒有想像中浪漫
我晚上走在黑暗的馬路上的恐懼(因為我還搞不清楚哪些地方是安全哪些地方是危險)、一到某個國家要在天黑之前快速尋找我訂的旅館、要自己熟悉各個國家的交通工具,避免搭錯車回不了旅館、還有那些扛行李上上下下的疲憊、更沒說有時候在異鄉生病的痛苦、或是找不到路到某個地方的茫然、更多的是你心裡有很多想法但很難用英文表達的痛苦、有時候在火車上不敢睡覺因為怕睡過站(因為單獨旅行)、有時候為了省公車錢就走超久的路,搞到之後走不回去、有時候因為外面吃飯很貴又沒廚房,所以我常常都不是三餐定時吃飯,所以我有點小胃痛。==
我更發現有時候我陷入低潮的時候,就是當我去了別的國家回來德國後,我就更想念台灣。因為我其實不懂台灣的美,我無從推薦起台灣的美。我知道玉山很美但我沒上過玉山,有人說日月潭很讚,但其實我沒有泳渡日月潭過。
有人說我很勇敢,但我常常說我不得不勇敢,
我知道如果我不用力幫自己,沒人可以幫我。
因為我已經踏出去那最艱難的一步,所以往後每一步的恐懼都是靠著那第一步的勇敢支撐而能再踏出第二步及第三步。
但每次到其他國家後我既是低潮又疲憊,但又感謝老天爺讓我安全完成一個國家的旅行。當我ㄧ個人的時候,有更多時間關於很多人生的路程我究竟該怎麼走。我有很多時間跟自己對話以及跟自己身處的城市對話,我有時間去細細感受我內心的聲音。
相信這趟旅行,因為一些淬煉,可以讓自己更勇敢。
當我出來時好少遇到台灣人,遇到的東方人多昰日本人跟韓國人或是香港人。
有時候我在想台灣的政治外交弱勢,但是我們年輕人可以走出來跟這個世界做朋友
讓大家知道台灣在哪台灣的特色是什麼。
因為一個人旅行,所以他們都會好奇我從哪裡來。
當我說從台灣,我看過他們的臉閃過一絲神情。
但我沒有繼續問,你知道台灣在哪嗎?
畢竟,不知道台灣在哪不是他們的責任,是我們的責任。
身為台灣人民有義務走出去告訴別人台灣在哪。
旅行到了最後,我還是很想念台灣,我都會倒數日子,雖然歐洲很美。
但我希望未來我有更多時間好好了解台灣這個我從小到大的土地。
也希望台灣的年輕人,我們一起走出來吧!!!!
也希望我能像李欣頻的書所寫的
幾歲,就去幾個國家。
因此我每年都在期待一個新的國家展開新的一趟旅行。
夢裡夢外都是他
我歐洲旅行時
也發現 台灣背包客 好少好少
知道台灣的外國人 不多不多
我們真的應該多走出去
讓世界的人 知道台灣 認識我們
也發現 台灣背包客 好少好少
知道台灣的外國人 不多不多
我們真的應該多走出去
讓世界的人 知道台灣 認識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