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潛水導遊背後的奮鬥故事

髮型不能亂

「熱情、專業、認真」…….是我對絕大部分菲律賓導潛的好印象。

每次只要和這些當地導潛一起出海潛水,總是能被他們身上源源不絕的能量影響,而他們展現出來的自信和專業,也總是能令人安心地和他們一起跳下海悠遊。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菲律賓是一個有著七千多座島嶼的超級島國,休閒潛水產業發達,許多當地人都是靠著這塊產業,養活自己或者支撐家庭。

在一個適合發展休閒潛水的地方一定會有許多相仿的條件,撇開特殊的地點不談,通常這些地方要不就是個小島,如果不是小島,那就要離海邊或港口夠近出海夠方便。總之,放眼望去,就是要看到大海。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這些整天吹著海風的地方早期通常都是以漁業活動為主的小漁村。在菲律賓的許多小島或小漁村,都在短短的近十幾二十年內逐漸轉型成以休閒潛水或觀光為生活依靠的觀光區。

當然,當地人的生活模式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以前的漁夫可能成為了一位三輪車司機、渡假村員工、餐廳老闆、紀念品攤販……以前載著漁網或漁獲的螃蟹船,如今船上坐的是各個國家、拿著相機的跳島觀光客、休閒潛水的潛水客……

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M7k4ITxgTrA/USrX7D_-tMI/AAAAAAAAEmw/HiBb9wDzeGc/w462-h346-o-k/IMG_2258.JPG

菲律賓導潛的故事

而在當地還有一項新興的職業-潛水導遊。或者我們常稱為導潛。

潛水導遊顧名思義就是帶著潛水客下海潛水,我們平常所接觸到這些導潛當然都是笑臉迎人的,因為他們主要的工作就是要讓客人開開心心的下水,平平安安的上岸。

但在這開開心心之外,其實他們的背後都有著一段辛苦的奮鬥故事......

就先從最殘酷的「現實面」說起吧。

如果想成為一個導潛在潛水店工作,就必須要有潛水長這張證照(以PADI系統來說)。而考到這張證照對當地人是一筆龐大的開銷,粗略估算初階證照約12,000P、進階10,000P、EFR和救援證照約20,000P、潛水長則要約70,000P,前前後後加一加大概要112,000P。

以一個在民宿清理房間的員工來說,月薪約5000P,必須要22個月(將近兩年)不吃不喝,才有辦法考到這張證照。更別說以捕魚為業的漁民了,他們的收入一天大約落在50-500P,端看魚獲量而定。

十一萬披索在當地是個怎麼樣的數字?十一萬披索可以在這些小漁村買一艘載上10-12人的大螃蟹船(包括引擎)。也可以蓋上一間小小的水上屋了。簡單來說這筆數目就有點類似我們在台灣可以買一部好一點的休旅車、一間簡單的小套房那種感覺。

所以,許多當地人必須要在潛水店熬個三、五年,不管是工作換取證照也好,或者是工作賺錢也罷,而在潛水店裡的工作當然不輕鬆。

他們可能要需要搬氣瓶、打氣、搬裝備、洗裝備、整理裝備、打掃廁所、整理環境、清理、保養潛水船、開船……什麼最底層的苦力都得幹。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當地導潛的潛水裝備都破破爛爛的,捨不得換或撿人家二手的裝備,有時候兩隻蛙鞋的顏色和款式還不一樣。因為如果要買一套全新的裝備,又是一個十萬披索。

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G6nF_SkWaPA/USrX7CbetLI/AAAAAAAAEm4/H95KNt9nWnI/w260-h346-o-k/IMG_1294.JPG

接著,他們必須要面臨「轉型」的問題。

曾經在柯隆(Coron)遇上一個當地的潛水教練,以前是漁夫,熬了十幾個年頭才熬到潛水教練。在傳統的觀念之下,他的家人直到如今還是無法諒解他為何放棄傳統的捕魚生活,而去選擇休閒潛水。

另外,他們必須要在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外國人底下工作。畢竟菲律賓當地人經營的潛店還是少數,經營潛店的老闆通常從國外跨海而來。當地的導潛必須要強迫自己去適應完全不同的文化、想法和觀念,外國人所經營的潛店,不管在安全上或品質上的要求較高(大多數)。

而休閒潛水又是一項全新、他們不曾看過、接觸過的產業,他們必須要更放下身段、掏空自己去適應這些不同文化下的衝擊以及學習更多的觀光及潛水…等知識。

所以,一個在船上談吐幽默、和客人打成一片,下水之後照顧客人安全、對水下地形和生物瞭若指掌,展現著一種沉穩、令人安心的態度。這樣子的一個導潛,他可能只是一個二十歲的小伙子。不過,年紀並不代表著什麼,因為,他們比別人經歷了更多。

「前景」與「錢景」

既然那麼辛苦,得熬好幾年,又得面對許多人的不諒解才有辦法成為合格的導潛,為什麼他們還是願意選擇這條路?

原因很簡單,還是在於「前景」和「錢景」。少數人看見的是觀光、休閒潛水產業的前景,未來的發展只會越來越茁壯;多數人看見的是當導潛的錢景,可以賺得錢比普通職業還要多更多。

在一個平均家庭都有五個小孩的小漁村裡,有一份可以養家活口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菲律賓導潛通常有一份固定底薪,帶客人出海潛水還可以抽成,底薪和抽成不一看地方和潛店,平均來說抽成以氣瓶數來算,帶客人潛一支氣瓶可以抽150-300P不等,偶爾還可以拿小費。

旺季時候的潛水勝地,保守一點估算,一天一位導潛可以帶二到四個人出海船潛,平均一個人一天潛兩到三支氣瓶。

如果以非常保守的算法去計算,一支氣瓶抽200P,一天帶兩個人潛兩支,200X2X2=800P,一個月三十天的收入800X30有24,000P,這僅僅是抽成的收入還不包含底薪和小費,而且是相當保守的計算。這個數字將近是當地正常人收入的四到五倍。

我們可以試著想像一下,以台灣可憐的大學畢業底薪22K來說,四倍是88K,五倍是110K,如果有一間公司要你熬四到五年做苦力,之後可以換得這樣的薪水,你願意嗎?我想許多人會非常樂意。

所以,當地越來越多人,不管是有點年紀的中年人,絕大多數是年輕人,願意在潛店熬到潛水長,因為,成為一個專業的導潛,可以為他們帶來更多的收入以及讓家裡面過更好的生活,代表著一個光明的未來。

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J800i41sFOQ/USsQO8OS5LI/AAAAAAAAEnQ/k6V-UuDblXA/w344-h458-o-k/IMG_3271.JPG

極度不公平的世界

如果再更往上爬到潛水教練,當然會有更多的收入也不需要再做那麼多苦力,但這可能又要再熬個三、五年,因為考潛水教練,又是另一個十萬披索。這也是為什麼在菲律賓(包括許多東南亞潛水勝地),導潛都以當地人為主,而潛水教練大部分都是白人。

以休閒潛水產業來說,是一個極度不公平的世界。從沒有證照到考取一張潛水教練證照,對於出生在菲律賓或東南亞的人來說必須要熬十個年頭;對於出生在歐美、澳洲的白人而言,卻只要省吃儉用個幾個月,甚至一個月薪水就有了。

我總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出生在台灣,並且接觸到休閒潛水。台灣大部分家庭的經濟能力並不像歐美國家那麼強而有力,所以從初階到潛水教練,我必須要靠自己花時間慢慢熬過來,幸運的是,我不用像菲律賓或者東南亞國家的導潛一樣,得熬這麼久、熬得這麼辛苦。

只要每次出海船潛,如果是空著手,不趕時間,我一定會自己搬自己的裝備,甚至幫他們搬搬氣瓶,即使他們總是笑著趕我走說:「讓我們來就好。」

因為我的潛水長證照也是用換工換來的,可以體會他們的辛苦所在。相對的,經濟能力較好的歐美白人就比較不容易去明白他們辛苦的點在哪,因為他們根本不需要去經歷這些。當然,許多白人會很樂意給小費,如果他們心情好,覺得服務很棒的話,而這也是歐美人經濟能力好的優勢。

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FT5rta9-DIo/USrX7MMCKVI/AAAAAAAAEm0/iLhnJLPVCPI/w612-h458-o-k/IMG_2260.JPG

不管你是個熱愛休閒潛水的潛水員或者不潛水的人,往後如果有機會在菲律賓或東南亞潛水或學習潛水,別忘了這群扛著氣瓶的小人物,他們身上所扛的重量就跟他們身上所經歷過的一樣,比普通人更多、更重。

這群人總是很認真的去做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該是他們表現的時候,他們又會在這螃蟹船的舞台上、最熟悉的大海下毫無保留地展現自己的專業。

這群導潛總是露出潔白的牙齒熱情地對你微笑,但別忘了,在他們的背後,總是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奮鬥故事。

原文出處:http://dwhy0929.blogspot.com/2013/02/blog-post_8880.html#more
痞性不改
去過這麼多國家潛水
我覺得馬爾地夫的工作環境最棒
五星或六星級飯店的潛水店通常會聘很多員工
所以每人分攤的工作量會比較少
除非真的很忙
不然教練不用搬氣瓶也不用洗裝備
可以很專注在接待客人、教學或是當導潛

我覺得當教練除了有經費上的門檻
很重要的一點是 要會念書
畢竟要考DM
要能夠念懂PADI潛水大百科
英文能力要有一定的水準
而且裡面談到的不只是日常生活的用語
有很多是學術上的用語
特別是生態、生理、物理等

我記得我在帛琉考教練班的時候
其他同學都是當地的DM 想要升級成教練
結果其他人晚上都得留下來和Staff Instructor補習物理
雖然只是國中程度的物理
像是浮力問題 理想氣體方程等
可能就已經難倒一堆人了
我光是一元一次方程就要跟他們解釋半天
時光卑微了承諾
潛水的安全性是潛水導遊要注意的~當然背後的付出應該也比別人還辛苦!
因為心浪所以微勃
我只是個潛水的新手
我也沒有太多與導潛接觸的經驗
但是這篇文章讓我感觸真的很深

我的潛水教練是一位在綠島的民宿大哥
會接觸到他是因為我先認識了一群在帶體驗潛水的少年們
一群住在美麗島嶼上面與大海為伍的少年

他們的工作對於我們這些都市小孩來說 看似很自由
整天接觸的是大海 是美麗
我很羨慕

但是接下幾天接觸我也看見他們的辛苦
從搬運氣瓶到清洗裝備全是粗重活
我也都是盡量自己清洗裝備幫他們收拾乾淨

我只能說對於這樣的一群人
我們是應該抱持多一點尊重 :)
別把裝逼當時尚
••••••他們可能要需要搬氣瓶、打氣、搬裝備、洗裝備、整理裝備、打掃廁所、整理環境、清理、保養潛水船、開船……什麼最底層的苦力都得幹。•••••••

不只這樣,他們還要煮飯給觀光客吃
去年到宿霧潛水,在船上休息,看他們烤魚,烤肉,準備刀叉盤子
我們吃完了,他們還要收拾,
在我感覺,潛水算是優閒,算高級,
但他們同樣在潛水,還要做傭人的工作,比餐廳的服務生還不如
我比你媽還愛你
我想這也就是為何 許多台灣去的潛水團 會把一些 不太需要的額外裝備
像是面鏡 蛙鞋 呼吸管 防寒衣等 留給當地的導潛

不但是打好關係 也是相對於他們的收入來說
這也是極優渥的禮物了
撫琴淺唱入君心
••••••他們可能要需要搬氣瓶、打氣、搬裝備、洗裝備、整理裝備、打掃廁所、整理環境、清理、保養潛水船、開船……什麼最底層的苦力都得幹。•••••••

不只這樣,他們還要煮飯給觀光客吃
去年到宿霧潛水,在船上休息,看他們烤魚,烤肉,準備刀叉盤子
我們吃完了,他們還要收拾,
在我感覺,潛水算是優閒,算高級,
但他們同樣在潛水,還要做傭人的工作,比餐廳的服務生還不如

對,沒錯...
我在Coron潛水時,導潛也是得幫我們煮飯、收拾餐具,真的很辛苦。
眾人心歡襯我心酸
我在Coron時,導潛也是得幫我們煮飯、收拾餐具,真的很辛苦。 Me,too.

去年去沙巴的仙本那,今年去Ei Nido與Coron ,三次出海,比較之下,菲律賓的出海真的很辛苦,螃蟹船的引擎不太靈光,要發動有時要靠人力拉繩,很費力,有一天出海我準時8時到,結果等到白人陸續三三兩兩到場已經9點半,船員將食物與設備一一搬上船,拉引擎時因某些原因沒有成功,等不到10分鐘,3個白人女性(遲到1個半小時)竟然抓狂說不去了,嫌東嫌西,上岸跑了

幸好半小時後,發動未成功,店家幫我們換船,還保證讓我們延長時間返程,比起來,菲律賓人老實肯作,我相信會發生歐債不是沒有原因的
開著拖拉機環游世界
現實社會真的有太多不公平的地方,他們的技巧,能力都不缺,缺的就只有錢。我仲記得DM時常帶着熱情的笑容又好細心留意住我的表現,當時教練已經有说過他們的辛酸,真的太不公平了。。。。
微笑吧趁你還有牙齒
應為研究的需要,本週要開始學潛水了。
先前有體驗過一次,那一次的體驗就發現裝備真的很多。
而且那一次還是有教練協助裝備的搬運
這一次開始就要都自己來了
回想體驗的情景,教練即是導潛,工作人員是自己的家人,或是打工換課程的年青人。
潛水對我們來說,其實也是一項滿貴的活動,先不論裝備,光課程的規劃就要一筆錢囉。
但還是會看到很多「打工換課程」的人,在朝向他們的夢想前進,真的讓人很感動。
有機會也想去東南亞這些潛水渡假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