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戒掉「壯遊」這標籤

曲終人散
如何戒掉「壯遊」這標籤

朋友傳給我一篇,據說最近鬧得沸沸揚揚,連主流媒體也在報道的文章。文章有點長,是個廿六歲女生的旅後獨白:工作數年後,想留個白,辭職,旅行,回國,有體會,邀請大家體驗。這類文章,之前在旅途,偶爾會跟旅伴,用來開玩笑,但到現在看到標題,會自然略過。或者年紀變大,夢想文章,不是我杯茶了。坦白說,我不理解,這文章的爭議點是甚麼。明明大眾,一直對這類題目來之不拒。

記得文章裏,作者特別提到「壯遊」二字。

實不相瞞,我有點抗拒「壯遊」二字,對於辭職旅行這事,旅伴跟我,只是剛好覺得要做。也許,下決定時,有點忐忑。我們的辭職旅行,是人生中重要回憶之一,但不轟烈,也不浪漫。不過,這只是對我們而言而已。好些人,也許要排除萬難,好不容才能成事,因此旅遊,對他們來說,的確是壯遊。

如此看來,「壯遊」之所以是「壯遊」,原因在於,為了做這事,得破斧沉舟,花十噸心血,和巨大犧牲,才得這彌足珍貴的機會。也許,「壯遊」焦點根本不是旅遊,旅遊剛巧是事情目的。壯烈,是事前熬過困難的經過。當然,有些旅遊經歷大起大落,也是「壯遊」,但這是另一話題。

之不過,大家視線,總轉移到「旅行」。「旅行」一詞,仿佛俱有鼓動人心的魔力。一群朋友聚會,總有朋友說,真佩服出走的勇氣。其實,你選擇留下,工作結婚,買樓生子,我覺得,一樣需要莫大勇氣。只是剛好,我選擇逃避工作結婚買樓,你選擇逃避流動的不安穩,各有顧慮,各有選擇,然後都要勇氣,面對自己選擇,所帶來的問題。

又有朋友說,真羨慕這份灑脫。這些朋友,總有穩定工作,安逸生活。我衷心回應說,如果我是你,我一樣不會辭職,如果真受不了當下,你自然會同樣作出決定,改變現況。很奇怪,坊間勵志文章,愛鼓吹大眾,似乎在任何情況下,都得放棄眼前安穩,改變情況,尋找不安,才能追求夢想。彷彿愈痛苦,方可愈成功。其實,人各有志,盡力做好眼前的事,已經了不起。

記得新相識朋友說,當她是大學生時,就決意要點不平凡經歷。差不多七八年前吧,她背著大包,到墨西哥一年,刻意走訪遊客罕至的村落,誓要找JUICY題材。返回香港,有出版社為她的作品印製成書,她的朋友,皆視她為偶像。諷刺的是,若干幾年,朋友有新目的,她的朋友卻說,「你不再去旅行,昔日JUICY的你,已沉寂下來,你不再是我偶像了」。真有趣,旅行何時,成為評價的標籤了。難道撕去旅行標籤,轉而追求其他事物,就不可取了?

說到標籤,大家總以為,愛旅行的人,一定大無畏。前幾天上司游說我,希望我能截然改變,以往工作路向。她著急說,「你不是說曾辭職旅遊嗎?依你這個性,理應喜歡新嘗試才對。」我不知如何反應,因為當刻我也以為,她是對的。我不禁懷疑自己,難道變弱了?但事後想想,原來大家,已替我掛上「旅遊」標籤,然後把旅遊衍生出的聨想,統統放在我身上。又例如,大家都會以為,愛旅遊的人,總是外向大膽,不計後果。不,我不是。相比熱鬧,我更愛寧靜。跟一大群不相識的人聚會,侃侃談自己,會叫我不自在;做事下決定,我還是會猶豫不決等等。這些情性,是否背棄了「旅遊」形象?我造就「 旅遊」,成為我的特點,這會否成為我的包袱,叫我活在「 旅遊」陰霾下?

看到旅伴說,很懷念旅遊時光。是的,我也是。其實,出走難,回來更難。不瞞你說,我從前亦被神化了的「壯遊」騙了。旅行過後才發現,重大改變,根本不存在。學習誠實面對這事實,返回現實,為五斗米折腰時,又想起從前的難忘時光,不喜不悲之餘,已為人生下一目標奮鬥。不留痕刻的壯烈,才是更大挑戰。希望將來大家認識我時,旅遊,只是我的一個小部分而已。

FACEBOOK: 對倒香港: 遊南美隨筆 https://www.facebook.com/deberesdelviaje
那季花落亂了流年
孙子兵法早就说了:是故善战者,无智名,无用功。 太阳底下无新事。
一笑奈何
如何戒掉「壯遊」這標籤

朋友傳給我一篇,據說最近鬧得沸沸揚揚,連主流媒體也在報道的文章。文章有點長,是個廿六歲女生的旅後獨白:工作數年後,想留個白,辭職,旅行,回國,有體會,邀請大家體驗。這類文章,之前在旅途,偶爾會跟旅伴,用來開玩笑,但到現在看到標題,會自然略過。或者年紀變大,夢想文章,不是我杯茶了。坦白說,我不理解,這文章的爭議點是甚麼。明明大眾,一直對這類題目來之不拒。

記得文章裏,作者特別提到「壯遊」二字。

實不相瞞,我有點抗拒「壯遊」二字,對於辭職旅行這事,旅伴跟我,只是剛好覺得要做。也許,下決定時,有點忐忑。我們的辭職旅行,是人生中重要回憶之一,但不轟烈,也不浪漫。不過,這只是對我們而言而已。好些人,也許要排除萬難,好不容才能成事,因此旅遊,對他們來說,的確是壯遊。

如此看來,「壯遊」之所以是「壯遊」,原因在於,為了做這事,得破斧沉舟,花十噸心血,和巨大犧牲,才得這彌足珍貴的機會。也許,「壯遊」焦點根本不是旅遊,旅遊剛巧是事情目的。壯烈,是事前熬過困難的經過。當然,有些旅遊經歷大起大落,也是「壯遊」,但這是另一話題。

「壯遊」一詞應該是從英文與法文 "Grand Tour" 翻譯過來的,原意強調的應該不是事前熬過困難的「壯烈」經過,因為 18-19 世紀「壯遊」根本就是中上流階層累積文化資本的過程,是家裡本來就有錢有勢的人要訓練菁英氣度與品味用的。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rand_Tour

以下你說的那些大眾、親友、上司關於「旅遊」的期待與想像,我認為恐怕才是「壯遊」所期待達到的效應,那就是讓別人覺得你好棒、好有品味、好有見識、好勇敢追求自我、真是大家的「偶像」(然後願意崇拜你、為你出書、給你升遷... etc)。我想,也許你想擺脫的標籤,仍然是「壯遊」的標籤。

之不過,大家視線,總轉移到「旅行」。「旅行」一詞,仿佛俱有鼓動人心的魔力。一群朋友聚會,總有朋友說,真佩服出走的勇氣。其實,你選擇留下,工作結婚,買樓生子,我覺得,一樣需要莫大勇氣。只是剛好,我選擇逃避工作結婚買樓,你選擇逃避流動的不安穩,各有顧慮,各有選擇,然後都要勇氣,面對自己選擇,所帶來的問題。

又有朋友說,真羨慕這份灑脫。這些朋友,總有穩定工作,安逸生活。我衷心回應說,如果我是你,我一樣不會辭職,如果真受不了當下,你自然會同樣作出決定,改變現況。很奇怪,坊間勵志文章,愛鼓吹大眾,似乎在任何情況下,都得放棄眼前安穩,改變情況,尋找不安,才能追求夢想。彷彿愈痛苦,方可愈成功。其實,人各有志,盡力做好眼前的事,已經了不起。

記得新相識朋友說,當她是大學生時,就決意要點不平凡經歷。差不多七八年前吧,她背著大包,到墨西哥一年,刻意走訪遊客罕至的村落,誓要找JUICY題材。返回香港,有出版社為她的作品印製成書,她的朋友,皆視她為偶像。諷刺的是,若干幾年,朋友有新目的,她的朋友卻說,「你不再去旅行,昔日JUICY的你,已沉寂下來,你不再是我偶像了」。真有趣,旅行何時,成為評價的標籤了。難道撕去旅行標籤,轉而追求其他事物,就不可取了?

說到標籤,大家總以為,愛旅行的人,一定大無畏。前幾天上司游說我,希望我能截然改變,以往工作路向。她著急說,「你不是說曾辭職旅遊嗎?依你這個性,理應喜歡新嘗試才對。」我不知如何反應,因為當刻我也以為,她是對的。我不禁懷疑自己,難道變弱了?但事後想想,原來大家,已替我掛上「旅遊」標籤,然後把旅遊衍生出的聨想,統統放在我身上。又例如,大家都會以為,愛旅遊的人,總是外向大膽,不計後果。不,我不是。相比熱鬧,我更愛寧靜。跟一大群不相識的人聚會,侃侃談自己,會叫我不自在;做事下決定,我還是會猶豫不決等等。這些情性,是否背棄了「旅遊」形象?我造就「 旅遊」,成為我的特點,這會否成為我的包袱,叫我活在「 旅遊」陰霾下?

看到旅伴說,很懷念旅遊時光。是的,我也是。其實,出走難,回來更難。不瞞你說,我從前亦被神化了的「壯遊」騙了。旅行過後才發現,重大改變,根本不存在。學習誠實面對這事實,返回現實,為五斗米折腰時,又想起從前的難忘時光,不喜不悲之餘,已為人生下一目標奮鬥。不留痕刻的壯烈,才是更大挑戰。希望將來大家認識我時,旅遊,只是我的一個小部分而已。

FACEBOOK: 對倒香港: 遊南美隨筆 https://www.facebook.com/deberesdelviaje
朝我開槍請對準心臟
壯遊這詞... 一開始聽了就很不舒服... 不就是一堆自卑的人拿來貼在自己身上的標籤嗎? 因為報章愛這種浮誇的字眼, 正好遇到自卑的旅行者兩者一拍即合...... 所以就這樣流傳開來 對我而言 這根本就是虛浮到不行形容...
若無其事才是最狠的報復
在我看來,「狀遊」兩字已淪為年輕一輩用來向同儕炫耀的代名詞....
喧嘩的城空白的心
在我看來,「狀遊」兩字已淪為年輕一輩用來向同儕炫耀的代名詞....

哈哈哈,我覺得從 18 世紀 Grand Tour 開始時,這個字本來就是、向來就是年輕人拿來向同儕炫耀的代名詞。18-19 世紀有錢有勢的資本家副二代或貴族年輕繼承人,「壯遊」一回看了古城古蹟古典音樂大師繪畫後,回來就可以走路有風,人人也都會為他取得的「文化資本」而不假思索阿諛奉承、甚至自己覺得矮了一截而羨慕不已。

大家愛不愛旅遊,愛不愛自命「壯遊」並炫耀,我覺得都是其次了,反而是我們 21 世紀被炫耀的人們,能不能一眼看穿「壯遊」的虛華表象,而對有旅遊或沒旅遊的人仍然一視同仁呢?不管有沒有旅遊、是行走天下一輩子還是待在鄉里一輩子,每個生命都應該平等,一樣地「壯」。
老子不是限量版是絕版
最近心得:之前的旅行經驗其實比較貼近"撞"遊!
也就是--不管別人眼光如何,自己用好奇心與熱情,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一路跌跌撞撞的摸索前進著.....
縱使歷經天涯海角、得失只有寸心知。
七分醉意三分醒
行萬里路甚於讀萬卷書. 這是眾所皆知的. (P)
更重要的是能讓我們擴大肚量. (Y)
世界之大. 渺小如我. 無所可爭的. 喔..! :-)
此名字太勁爆系統無法顯示
行萬里路甚於讀萬卷書. 這是眾所皆知的. (P)
更重要的是能讓我們擴大肚量. (Y)
世界之大. 渺小如我. 無所可爭的. 喔..! :-)

我並不完全贊成「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因為「行」的成本很高,而「讀」的成本相對低很多,更可以透過公共建設(如圖書館與文化中心)與教育來推廣,才不會讓這個累積文化資本的遊戲變成有錢人的專利。

別忘了還有一句「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人真的一定要走過世界到過異地,才能對異地的文化帶有謙虛、包容、好奇、同理嗎?如果真是這樣,那恐怕是用雙腳綁住了自己的眼睛。
那季花落亂了流年
壯遊
有些人把它想成是辭職去旅行表現自我的一個行為。
對!
但也可以想成是工作到了一個階段,累了,想休息,而背起包包拿起地圖,去諸多國家走走看看,體驗不同的風土民情來增廣見聞。

有些人說有家累,要有經濟資本,不能胡亂出國或為了一個虛名而嚮往。
世界是不公平的,大家的起跑點不一樣,有些人出生在環境好的家庭,可以背起包包出走一番,有些人家裡需要經濟照應,不能出國亂花錢而要扛起家計,甚至很多人說女性比男性更有機會出國。
也對!
但不能因為這些理由而把壯遊妖魔化,
而把它想成不負責任的一個行為,

我覺得人活著態度最重要,看你怎麼對待自己的行為,並且怎麼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想去壯遊? 好,能去是個服氣
不能去壯遊? 沒關係,扛起家計把這社會當成你的壯遊之旅吧(國內的壯遊)

純屬個人感想,沒有特別意思 :|
孤獨伴我終老
年輕人不要急著玩
也不用急著去看世界
30歲之前是把職涯基礎打好的關鍵時刻
累積到了一定的專業跟技術
覺得累了想休息了再出去看看

就像樓上幾位說的
留下來面對現實絕對比出去難得多
出去就是玩,遇到再多困難也是在玩
不要誇大什麼出去可以學習跟鍛鍊這一類的事
真正的在國外打滾過的人
很清楚這一類的話不過是用來合理自己的行為
或是讓同儕產生羨慕的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