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verdance in Dublin

七分醉三分醒
就在抵達愛爾蘭的兩個月後,我與Riverdance相遇。
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時卻越不記得年輕時的初衷,
都柏林,漸漸喚醒我對過去的回憶,不僅僅是都柏林,
而是,在這裏我所遇見的人、事、物。

對於音樂劇的喜愛,可追溯至高中生活。

入門音樂劇碼是由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作曲,
劇本根據法國偵探小說家卡斯頓勒胡所撰著的愛情驚悚小說《歌劇魅影》改編。
(英語: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法語:Le Fantôme de l'Opéra)

當時,除了被其變化多端的舞台所吸引,更是加上其劇情的懸疑陰森風格。

音樂方面,歌詞句句扣人心弦,Phantom of the opera的旋律貫穿全劇反覆出現,
其中,Music of the Night是我最喜歡的一首,午夜時分,很適合聽。
這首曲子述說著Phantom第一次帶Christine到他神秘地底湖,次日清晨,他坐在風琴前彈唱的歌曲。
心情的描述,很棒。

另外,不惶多讓則是鐘樓怪人(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紅磨坊(Moulin Rouge)等。
這幾齣音樂劇的原聲帶CD,也已被聽到磨壞,但也因為Riverdance,提醒自己對於音樂劇的熱愛。

幸運地,Riverdance於今年6/26至9/2巡迴至都柏林。

這個聞名世界的踢踏舞自1994年源於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由踢踏舞王Michael Flately及Jean Butler開始,融合西班牙佛朗明哥舞及傳統西歐舞蹈,並邀來了愛爾蘭音樂大師Bill Whelan及Planxty, Donal Lunny負責音樂,Michael Flately親自編舞,結合歌手及傳統樂器演奏,重要的是舞功超強的踢踏舞團員,才成就了這個震撼全球的歌舞秀。

而愛爾蘭踢踏舞團確實有兩種,中間的演變就不多闡述,畢竟我不是專業文化研究者。

據所知,一種是「The Lords of the Dance(舞王)」,一種是「Riverdance(大河之舞)」。

當晚演出相當精彩,除了舞者精湛的舞步外,或許是自己對於影像的敏感度,舞台光影變化中,the shadow side attracted me a lot。音樂方面,愛爾蘭傳統音樂的組合,包括小提琴手、愛爾蘭風笛、吉他手、鼓手,及人聲合唱於串場時不時帶給我許多震撼。

這場表演中啟發自己最多的為幾近最後的劇碼,兩位黑人舞者出場伴隨著輕鬆愉快的類爵士樂風,融合美國紐約風格的爵士踢踏舞,緊接著即是黑人與白人的鬥舞,提琴手與風笛手也上演著音樂的對決。這個階段代表著是文化的融合。

原來具有代表性的音樂及舞蹈開始面臨新的未知文化。

如同每當遇到新的事物,我們總覺得既陌生又熟悉,但實際上卻未曾見過。
最先學會的,總是選擇那些似曾相識。
一種難以述說的心緒,在心中縈繞。

人們總是喜歡後悔與計較自己的選擇為何,亦或爭論著先天條件;
其實,你正站在自己的舞台上,替你的人生演出著,This is your show, and the show must go on.
你努力揣摩自己該演出的角色了沒,別擔心失敗,恐懼不是選項,因為任何時刻,台下觀眾永遠都會給予最大的掌聲與支持。

長得漂亮是你的優勢,
活得漂亮才是你的本事。

plus one more thing: Amazing!! People can have popcorn in the theater.

文章連結請見於此:http://ireneni-ireneni.blogspot.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