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踏出舒適圈之前,不要急著去想:「目的地在哪?」

長得醜照樣傲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5805&pictureid=299405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5805&pictureid=299405')
攝於Lyon, France, 2011

最近越來越多的文章在談著關於「走出舒適圈」,又或許這個話題在每一個世代的心中都會有那麼一陣子是不斷被關注的--也極有可能正是出自於我自己的需求,才會覺得最近這樣的詞彙非常密集地閃現在眼前。

只是關於「舒適圈」究竟要怎麼樣去定義?大致的說法都是在某個自我熟悉的環境下,感到舒適且沒有危機感。而這樣的環境應該是因時因地而有所改變的,以我自身為例好了,在四年前的春天裡頭,我的舒適圈可以定義為「一個人的傷春悲秋,習慣用過去的失敗來提醒自己必須要將未來處理好,同時營造出一種盡力而為的假象」,現在觀看那時的生活習慣的確是太過狹隘而淺視了,無怪乎當時的諸多情感都像是被錯置在游泳池中的海嘯一般讓人難以堪負。

那時候的我,面對情緒的時候無外乎急遽的低落或者無法遏止地高昂,在兩端徘徊的往往會是對於他人情感回饋的需求所造成的,極少反求諸己--又或者說,我已經為自己設立一個「我要比過去更好」的要求,是故我僅僅會對外去索求那些「我試圖變得更好時所認為應有的回饋」--但是,從來沒有什麼是應該的,沒有人應該對我好,沒有人應該察覺我在用心,沒有人應該體諒我為了準時赴約而提早兩小時出門,的確,所有要求我自己的都是我,而我所失望低落的對象,也應該只有我而已。

很多事情是在你踏出了舒適圈後,或許一步,或許好幾里了,回頭看時,才會發現的。

然而,生命中的許多人事物,也極有可能就在那一步步的猶豫不決間擦身而過,倏忽地讓我們來不及反應,除了徒留嗟嘆外無能為力。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5805&pictureid=299404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5805&pictureid=299404')
攝於Lyon, France, 2011

對於當時的我,這個世界的一切都算是在舒適圈之外 (http://chanyunyeh.blogspot.tw/2012/03/comfort-zone.html),在2009年的第一次自助旅行 (http://chanyunyeh.blogspot.tw/p/blog-page.html),我算是毫無準備地踏出了舒適圈,那是我第一次見識到這個世界的無比寬闊,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新鮮的空氣,是我第一次遠離他鄉時感受到陌異化的震撼,過去那無數個難以跨越的死胡同如今都顯得渺小而可笑,我想,每一個人在踏出舒適圈的同時--有可能是帶有目的性的,也有可能是毫無準備--無論心理頭有沒有那個「踏出的意識」,都會帶給自己無比震撼的感受,或像我當年遇到投契的旅伴一樣的驚喜,也有可能是一種破繭而出極其難捱的過程。

幾年下來,在那一次的旅行之後,旅行對我而言也開始產生了一個舒適圈,每一年我都開始比過去要來的更有意識地去走出那個舒適圈,嘗試在每一次的旅行之中多一點給自己的挑戰,可能是逼自己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比手畫腳地與當地人多說上幾句話,可能是在旅行之中依然保有某種書寫的規律,更多的是在每一次回國之後對旅行的反視反思,甚至是對於我所常年生存的這塊土地的眼光,我嘗試以旅行的角度生活在日常之中,嘗試以某個類似的元素來投射過去旅行時的美好,在所謂一般的生活之中能夠感受到幾次旅行中的溫度。

這一路上嘗試的,或許在他人的眼中僅僅是一年一次的旅行,時常也會聽到他人評論著:「真好!暑假又可以去歐洲玩了!」,更多的是:「錢真多!怎麼又跑去歐洲。」但在這一切的背後,他們不會知道的是犧牲更多課後時間換來的家教機會,也不會知道在壓縮時間來換取旅行的可能時我所失去的一切,更不會明白每一趟旅程中至今依然清晰的對話與感受,不會明白我在旅程中感受到毛孔全然開放而飽滿換氣的感動。

換做是四年前的我,一定會為了他人觀看我的角度而開始質疑自己,但現在回過頭去,就會發現自己根本沒時間回頭了,我只能盡力往前跑,上了癮一般地飛奔著,去感受那些難以言說的事物,去書寫那些僅屬於我的故事。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25805&pictureid=299403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25805&pictureid=299403')
攝於Lyon, France, 2011

其實,想要踏出卻總是無法如願的人,不妨回頭想想,過去有沒有因為擁抱未知和恐懼,卻得到正面回饋的經驗,或者去思考在踏出舒適圈後的最慘情況──對我而言,去旅行的路上,我的機會成本可能是一整年的積蓄,最悲慘的情況是遇到不友善的人,甚或是一些歧視的眼光──除此之外,其他大部分的危險都是有可能避免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我似乎沒有什麼可以失去,那又何不嘗試看看呢?

踟躕的人,當我們老是告訴自己:「先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然後等我四十歲,一定要賺夠了錢來旅行、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工作和旅遊一樣,都會產生另一層的舒適圈和憂患意識,我們擁有了穩定的工作時,進一步會有的,可能就是安於當下的固定薪水與生活模式,之後準備成家立業,一路上都會需要固定的薪水與生活模式來給予自己安全感與成就感,到時,舒適圈也會像上了癮一樣地讓人無法自拔。

最終,我們踟躕了大半光陰,才發現自己依舊停在原地。

無論如何,在我們踏出舒適圈之前,不必急著去設想目的地在哪,不必急著計較得失,不必太有意識地去完成某些事情,只要我們踏出去了,這一切就會自然發生。

原文出處:Encore une Fois, (http://chanyunyeh.blogspot.tw/)
七分醉意三分醒
這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每天都在變"。人類永遠無法滿足現狀。過一段日子就想換換環境。很多人找不到"自我滿足"的重要。
學會習慣曾不習慣的習慣
起身出走後,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遼闊!!
走就對了,至於到哪?隨遇而安!!
後悔過去不如奮鬥將來
想起北極特快車裡列車長說過:

"The thing about trains...
it doesn't matter where they're going.

What matters is deciding to get on."

(重點不在火車要開往哪裡,而是你要不要上車。)

感謝文章分享:)
且將心事兌入酒
如果等一切時機成熟,才作出決定那就太慢了
人生有太多階段,其實順序可以調整的
一個轉身兩個世界
寫的好貼切唷!
放縱不羈笑點低
舒適圈來形容我們現在的生活 真系貼切
但要走出尼個圈卻需要極大的勇氣!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