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結束症候群

一表人渣

朋友最近幾天出現了所謂的「旅行結束症後群」。

這是個我自己亂取的名稱,簡單來說就是背包客剛結束一個長期旅行回家後會遇到的症狀。

這症狀的特徵為:不太想跟週遭的親朋好友講太多自己的旅行細節。之所那樣除了講多了像炫耀外,其實親友也無法真正地理解。

背包客會發現自己跟親友產生了巨大的隔閡。回家前對於回家所產生的巨大期盼不但嚴重地落空,且無所寄託。

那時若沒有什麼計劃立刻進行,僅待在家休息,背包客很快地就會感到無聊,進而對自己跟週遭產生懷疑。出現了雖回到自己的家卻反而找不到歸屬感的問題。

朋友目前正被這症狀所困擾。

我跟朋友說,這是每個背包客旅行回家後都會遇到的問題。出門越久基本上回家所遇到的障礙越大。

對於像朋友這樣首次出遠門回家的人來說又特別辛苦。尤其是他一直對回家抱著很高的期待。

「我表妹的老公竟然說冬瓜茶很噁心?」朋友憤概地說。冬瓜茶是他在台南買後千里迢迢帶回法國給親人的伴手禮,也是他自己非常喜歡的飲料。

「我們無法勉強每個人都喜歡同樣的東西,至少他們體驗過了,知道什麼叫冬瓜茶。喜不喜歡是非常個人的事情。」

我告訴朋友,並不是只有他有這個問題。像我儘管已經有過了好幾次的經驗,但長期旅行後,剛回家的那段過渡期也還是一樣辛苦。

每次旅行結束回家,都會讓人更知道一點自己到底在追求什麼東西。周遭的人無法理解你那是正常的,因為你早已不是原來的你,你成長的速度假如以光速來算,那麼待在原地的人可能只有倍速。

所以,親朋好友怎麼可能會了解你呢。三島由紀夫說過若期待自己的父母理解你,未免也把自己看得太簡單了。倘若,出門前他們都無法了解你,又怎能要求他們理解出門後更豐富的你。

我在澳洲的房東,她年輕時曾出遠門三年才回家。回家後就跟所有的背包客一樣,迷失了。覺得周遭一切都不對勁,親友全都溝通不良。於是又繼續出門遠行,但一天她突然感覺夠了又再度回家,安定了下來。

我跟朋友說,他的症狀很正常呀。若他感到無聊就做點運動,或做一些他以前一直想要但遲遲沒時間做的事情,例如一些一定要很無聊才會想做的事情。

跟他說有了這次經歷,下次他出門想要回家時他大概就會知道他回家後將會遇到什麼情況了。

最重要的是,若他在現在還找不到歸屬感,他可以再出去。他連回程機票都有了,還擔心什麼。

問他要不要跟他媽媽聊聊,他說怕他媽傷心跟無法理解。但試試又沒差。至少試過了。且他媽比我媽好溝通一千萬倍!

朋友目前正面臨到底要留在法國完成文憑還是繼續先出去的掙扎。我說其實再沒幾天一切都會有答案。打個電話去學校問問,可以就可以,不行就不行,一切不就都結了。

跟朋友說假如我們都回澳洲一切都會很容易,但那不是最好的選擇。其他的選項比較困難,但假如成功了我們會獲得更多。

最容易的選項一定要留給最後。

最輕鬆的道路,風景往往也最無聊。

文章出處:http://wuwenchieh.blogspot.tw/2016/08/blog-post_13.html

旅行小事:https://www.facebook.com/wuwenchieh0917/
人情淡薄紙一張
很認同,我也有試過:-D
淺綠少年薄荷涼
(背包客很快地就会感到无聊,进而对自己跟週遭产生怀疑。出现了虽回到自己的家却反而找不到归属感的问题。)这很真,:-(总之很茫然又恐惧的日复一日的过!起床,工作,睡觉!闷!
最冷不過人心
現在正面臨同樣處境…原來我不孤單,當過背包客的人懂
時間會替我留下最真的人
寫得真好,還好上帝聽得懂。(F)(F)(F)
淚の味道
還好耶~沒什麼感覺的說!!
一曲橫笛
出國不要一直趕景點,生活節奏保持和國內相似,就不容易有上述症狀。
我Gap year五個月了,去過土耳其 紐澳 中國 柬埔寨 北海道 四國 馬爾地夫等地自助旅行,盡量保持每天晨跑,不熬夜,不趕景點,發現回國後不會有倦怠厭煩的感覺,反而馬上可以和國內朋友良好互動。
以上方式提供參考!
執子辶掱
我對旅行的經驗和樓主是非常不一樣的,我在大學畢業那一年才開始自助旅行,每次的時間不超過二個半月,最長的記錄(現在還在進行中)就是居住在美國。

由於自己本身在經濟上比較獨立,高中後就離家北上半工半讀的完成大學學業,家人因此對於我的各種決定大部份都以採取尊重及支持的態度,即使對我去旅行這件事也是如此。

我從來不認為有人能夠真正的了解另外一個人。以個人為例,我花了很多獨處的時刻來思考及了解有關自己,可是至今還是有很多的疑惑,所以又怎麼能夠去要求身邊的人呢? 我不知道家人及朋友對我的了解有多少,能體會的只是他們對我的愛及關心,對我來說那就足夠了。

不可否認,旅行的確豐富了我的人生,開拓了我的視野,也增廣了我的見聞,可是我無法分辨它是否讓我變得更有智慧?
而家呢? 離了家,在旅途中及海外居住後才了解自己有多想家。
越努力越幸運
還好耶~沒什麼感覺的說!!

是啊, 我去了半年回來也沒什麽啊。
當然,如果家不是家,每天回家都不會快樂。問題在於家。

如果要說有什麽不同的是,自己成長了,不會對家人太要求了,安樂就好,家和萬事興。因爲出門在外,外人會直接得讓我們看見我們的自私,我們的無理取鬧,我們必須負的責任。家人會容忍我們,寵慣我們,讓我們變成自私無禮,但是外人不會。

出了一回門,我們被逼學會了體諒別人,為別人設想了,學會己所不慾莫施與人。回到家,我學會更珍惜家人,懂得家人的價值,不會再為小事計較了,因爲在外面我們嘗試到計較的後果了,外人不會像家人那麽會容忍遷就。

在外面我們學會了討好人會順利,在家我也實行討好家人了,所以自己緣分越來越好了,看見的笑臉越來越多了。離家前是一個被人容忍的小孩,回家後是一個被人喜歡的大人了。

所以出去歷練吧,然後回家修養。
二到無窮大
剛結束3年的旅程 , 回到家已經兩個星期 , 暫時沒有所謂的"旅行結束症後群"
蹲在墳頭嚇鬼
出國不要一直趕景點,生活節奏保持和國內相似,就不容易有上述症狀。
我Gap year五個月了,去過土耳其 紐澳 中國 柬埔寨 北海道 四國 馬爾地夫等地自助旅行,盡量保持每天晨跑,不熬夜,不趕景點,發現回國後不會有倦怠厭煩的感覺,反而馬上可以和國內朋友良好互動。
以上方式提供參考!

這個建議非常棒 ! 人生多半的時間都在平凡度日子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