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麼邊工作又邊旅行世界的

小怪瘦

許多人對我可以經常旅行這件事情很感興趣。
就連我自己的一些朋友,看到我出國旅行的次數多到覺得驚奇,時常問我

「你人還在國外嗎?」
「你不用工作上班嗎?」
「錢怎麼來的呢?」
「你到底是做什麼工作可以讓你這樣去旅行的?」

這個主題太深太廣,所以我一直以來沒有分享出來,一篇文章難以說明整件事情。
但其實說到底,我所有的文章都一直在說明這件事情。
這不單單只是說你找到什麼樣的工作、怎樣存錢、怎要找出時間來辦到這些事情而已,
這些東西只是很表像所呈現的結果,並不是最根源的核心。
最終根源的核心是在於:

「你是用什麼心態來面對自己人生的旅程,以及你選擇的是怎樣的生活型態。」

這篇我就平鋪直敘分享我自己的故事,一路走來我的心路歷程。

許多人問我錢怎麼來的?
哪來的錢?
我不用工作嗎?

首先我必須說,我並不有錢,我家也不有錢,就是個正常的家庭。
但我家也不是那種窮到脫褲的情形,不是那種三不五時就有人討債的那種情況,
我念大學的時候,家裡因為經濟很吃緊,所以並沒有幫我負擔學費,
我自己申請助學貸款, 一路貸款到研究所畢業。
我不特別窮,也不特別有錢,就跟一般的台灣人一樣.

我不用工作嗎?

我整天旅行嗎?

跟各位說,我從研究所畢業當兵入伍十三個月退伍之後馬上就開始工作,
這過程中,我從來沒有斷過工作超過三個月。
我不是那種虛幻不切實際的夢想派,
閉著眼睛每天只虛幻的喊喊說要追夢然後什麼都不做,
我還是得每天加班工作面對現實,爆肝的在公司加班趕末班捷運。

錢是很重要的,這件事情我完全同意,
但我認為錢雖然重要,卻不是最重要的。
我認為時間和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我退伍開始工作的時候就一直在還債,把我大學和研究所的助學貸款還掉。
我確實運氣不錯, 第一家公司就進入了一家薪水不錯的軟體公司,
待了快四年左右離開。
當時我許多同事換工作的時候,薪水都是往上升的。

有哪個蠢蛋會換一個薪水更少的工作呢?
很不巧的那個蠢蛋就是我。

我原本是從事資訊工程寫軟體的科技業,瞬間跳到金融業去當期貨選擇權交易員的IT。
在當時我連最基本的金融常識融資融劵都不懂呢,股票也沒自己買過。
然而為什麼我跳槽跳那麼大,那又是另外一段故事了。

當時我的新工作的薪水是前一份工作的四成,
帶我的主管都比我之前在科技業的那份薪水還低。
而在那金融業工作之後,我又跟夥伴出來創業,
創業那段時間的錢又更少了,比22k還要低。

今天各位問我出國旅行的錢到底哪來的,
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也許你家裡父母欠債千萬,整天被黑道追殺,
然後你每個月的所有薪水都得去還債,那我想我也沒辦法說什麼,
你可能目前真的很難撒手就去旅行吧。

也許你一個人隻身來台北工作,薪水稍低,
可能付完房租水電和生活費就乾了,永遠沒有存款,
那麼我可能也沒辦法說什麼,你暫時可能也很難去歐洲旅行吧。

但如果你是個普通人,你有錢買個iPhone手機,你平常跟朋友出去可以吃吃喝喝去看電影,
甚至你還可以貸款買車出遊等等,那麼錢的問題就真的不是大問題了。
差別只在於你怎麼把那個錢擠出來,
以及最重要的,你是怎麼看待旅行這件事情的。

旅行對你來說是去爽然後錢燒掉後就結束沒任何收穫了?
還是旅行是你提升自己以及人生旅程的一部份?

出國旅行很貴嗎?

可以很貴也可以很便宜。
出國旅行,最貴的就是那張機票,只要你能買得起機票,就解決一半以上的問題了。

如果歐洲機票太貴,就去日本阿
如果連日本都太貴,那就環島阿
旅行不限定要很遠,對我來說只要是離開我熟悉的環境,可以認識到新鮮的人事物,
就算是在台灣的島上,都是旅行。

出國旅行第二貴的地方是住宿
一般給旅行社包的旅遊大概都會住旅館之類的。
旅行社那些詳細的內容我不清楚,因為我自己背包客旅行從來不跟旅行團的,
除非是家人或是朋友出國要我陪的時候,我才會跟到朋友訂的旅行團。
我每次旅行幾乎都是住hostel,跟陌生人住,
最少四人房,多的話就是六人房八人房十二人房以上都有。
一天的住宿你抓得好,不要去太貴的國家,大概一天台幣五百就能解決.

一天五百元的住宿費多不多?

我還是老話一句,如果你可以經常換手機還跟朋友常常看電影,
我覺得一年下來一周兩周的旅行是辦得到的。
猛一點的話,旅行的時候買帳篷野外露宿,或是租車住在車裡面,都可以減少你住宿的花費,
而且搭帳篷租車到處旅行的冒險更是精采,不但省到錢還可以有更難忘的冒險。

再來第三貴的是交通費
因為我這個人很懶,我很懶得去研究交通細節或是大眾運輸之類的,
我最常用的是我的雙腳,然後跟著GPS一起走。
這樣最簡單,我只要確保手機有電就好。
每次去到新的城市還要了解他們的大眾運輸系統實在很麻煩,
而且由於我不認得路所以經常迷路,逼得自己一定得問路人,又更可以和當地人有所接觸,
我曾經在土耳其因為向一個女生問路,問完之後我當下就直接約她喝咖啡,
我們就這樣一起去個湖邊的Cafe度過美好的下午,分享彼此的人生故事。

我曾經從波蘭搭一個所謂的「共乘」的車子到德國柏林,
(什麼是共乘可以google一下,我覺得有點類似現在的Uber。)
那個司機完全不會講英文,我們完全無法溝通,
所以他後來就把我放到柏林的郊區,自己就把車開走了。
我當時查了一下手機GPS地圖,我所在的位置離我住的hostel有點距離,
但其實我對距離沒有概念,也不知道會走多久,
當時想可能頂多半小時一小時吧,而剛到柏林我又很懶得去查大眾運輸系統,
於是就用老方法 :走路,背著我二十五公斤的大小包包走路。

結果這一走,走了四個小時。
一個台灣傻子在柏林這個交通運輸這麼發達的大城市,背著二十五公斤的包包走了四小時,

這就是我的旅行方式。

再來,吃的消費,

吃的消費是最可以控制的,基本上跟你在台灣的消費是差不多的,
我在紐西蘭的時候,隨身都會背個食物包,
每到新的一個城市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超市補給,
因為吃外面超貴,所以我總是去超市買便宜的義大利麵、土司、起司、火腿等等,
回到hostel的廚房自己煮,並不會花很多錢。
除非你就是希望可以吃好的,吃點這個國家特別的美食,
那麼真的就會多花費。
但是對我來說,旅行時候的吃,跟我在台北時候的吃其實是差不多的,
並沒有比較貴,端看你怎麼選擇而已。

所以到底我錢哪來的,我不用工作嗎?
這幾年下來,我去的國家跟許多背包客比起來算少的,我算了一下大概十六個國家。

紐西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德國、瑞士、瑞典、葡萄牙、保加利亞、
土耳其、韓國、日本、中國、香港、美國。

在這過程中,我一直都在工作,也有換工作,也有創業。
有些公司待了三年以上,有的公司則只待了一年。
如果你對於「錢」這件事情還有疑慮的話,我覺得你可以再仔細想想。

你不能出國旅行最大的困境,真的是因為「錢」嗎?

我除了第一份工作是最穩定薪水的科技業公司以外,
之後跳槽到金融業薪水掉到四成以下,然後陸陸續續還有創業,
我真的不認為我是“很有錢”才能出國旅行。
我覺得最大的差別在於你用什麼心態來看待旅行。

旅行對你的人生來說到底是什麼?

許多人認為旅行是消費,是把錢花掉,是去歡樂,去玩的,
是去逃避現實的,去之後回來就是什麼都沒有了。

沒錯,我承認旅行很多時候是去歡樂,去玩的,
但是,我不認為旅行是去逃避現實,或只是單純去消費後回來什麼都沒有了。
旅行是我的生活,是我對自己的投資,是我要提升自己的過程,
是我要對我人生旅程負責很重要的一段旅程。

我認為不去旅行對我的人生來說,才是逃避現實。

所以我會把錢省下來,不去花在其他我覺得沒必要的地方,
比如說我沒買車,我雖然有駕照,但是我從來沒有在台北上過路,
我第一次上路還是在紐西蘭租車上路的,而且他們還是右駕,
我開著那台車在紐西蘭一片廣闊的大自然道路上,眼前是一望無際的草原和高山,
我時速飆到一百五十公里也不感覺車子有在前進,唯一擔心的是會不會撞到忽然飛過來的鳥,
因為經過的道路上還真的一堆鳥的屍體。

一台車多少錢?大概六十萬左右?
如果你是個願意投資三年甚至五年的時間存錢買車的人,
六十萬可以去歐洲來回十次以上了,
我也不是一瞬間就去了十六個國家,也是花了好幾年才達到的。

我今年確實達到了出國次數的高峰,
到目前為止已經去了歐洲三次,亞洲兩次,大概五六個國家了,月底還會去美國。

我很有錢嗎?

那是因為這幾年下來,我把旅行當成是我人生應該要做的事情,
它不是逃避現實,它就是我的現實。
從一開始是離職的空檔去了五十天的紐西蘭,
當時其實打算去三個月的,因為是離職空檔,
但是當時我感受到背包客旅行的魅力之後,我知道我這輩子都要一直旅行了。
所以只去了五十天我就把剩下來的錢省下來回台灣,留著下次用。
接下來慢慢地到處去旅行,認識更多的人。

這幾年累積下來,我在許多國家都有朋友,
很多時候去他們的國家旅行時,他們都會免費招待我吃住,我連住宿費都省了。
比如說最近的一個例子是我在上海認識的一位德國女孩,
她當時要回去柏林了,說下次我去柏林的話可以免費招待我去她家。
有興趣可以看看下面的影片約 5:00 的地方。
其他還有太多例子不勝枚舉,我認識一個保加利亞大媽,
第一次去的時候她就免費邀請我住她家,離開之後她還希望我再去找她,
可以免費住她家三個月,想想這樣我又可以省下多少錢了。

德國女孩告訴你搖擺舞如何精彩你的社交生活 : Germany girl shows you how swing dance can improve your social life - YouTube

所以如果你對於旅行很嚮往,如果你是個普通的台灣人,那麼我想告訴你,
這件事情是辦得到的,”錢“的問題是可以被解決的,
差別只在於你怎麼看待旅行的方式。
我過去認為旅行對我沒幫助,就是花錢走馬看光拍拍照爽完噴完錢就回來了。
還記得當時我在科技業的時候,到了年底年假都用不完,
連公司給的旅行津貼都不知道該怎麼花,
然後年底我們一群宅男就帶著Wii跑去陽明山的某個溫泉會館度過,
旅行津貼用不完,所以大家就跑去樓下的7-11猛吃哈根達斯,
吃到店員都會背我們公司的統一編號。
那段跟宅宅朋友一起用假期的方式我到現在還是覺得很有趣,
現在想起來覺得很懷念。

但是那個時期的我,還不知道旅行對我人生的重要性。
所以如果你認為旅行對你來說就像是爽完錢噴掉就沒了的一種事情,
那你就會認為你沒錢,因為你覺得這是浪費錢。
但是當我嘗試過第一次背包客旅行時候,我認為旅行是我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
每次去旅行不是只有在爽的,很多時候是很孤獨的,
要打入人家的社交圈,要面對焦慮克服恐懼,要可以忍受一個人孤獨地在陌生街道上面,
這是我每次旅行都要面對的。
我每次旅行的開始,從桃園機場開始等飛機時就開始要面對這些焦慮了。

但是我知道這是一個過程,是對我人生有幫助的。
因為同時間我也可以得到很棒的體驗,認識很棒的朋友,冒險未知的世界,
了解更多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等等。
這些錢花下去,對我來說是投資,不是單純燒掉就沒了。

其實一年可以去很多國家旅行並沒有什麼,這只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
有些人的生活方式是努力的工作賺錢,在最短期的時間內達到財務自由,
有些人的生活方式是想趕快組成家庭,當個好伴侶好父母,
有些人的生活方式則是靜靜的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不出門,沉浸在自己熱愛的領域裡面,
有些人則是喜歡旅行,把探索世界當做自己人生旅程很重要的一部份。
這所有的生活型態沒有對錯之分,大家都是很努力的活出自己的價值,
我許多朋友都很努力地過著他們自己所選擇的生活型態,都過得很精采,
結婚的結婚,衝事業的衝事業,宅的宅,衝夢想的衝夢想。
我很佩服他們,也從他們身上學到許多東西,
我們的差別只在於各自選擇的生活型態不同罷了。

然而,旅行這件事情讓一般人覺得最苦手的地方,不在於你有沒有錢和時間,
而是在於你無法克服那未知的恐懼,你被恐懼打敗了,你讓恐懼控制了你,
你放棄突破舒適圈了,你屈服了這個社會制約而停止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你停止聆聽自己內心最想要的熱情與渴望,於是你停止行動了。
這是一般人最大的困境。

自我提升過程分享 - 突破舒適圈 - YouTube

我非常了解這件事情,也知道這件事情有多麼地困難,因為我都經歷過,
所以我會分享這麼多文章,分享影片, 分享podcast,辦免費講座,
都是因為我想傳達一個訊息:

「這是辦得到的,這件事情是辦得到的!」

我希望讓你看到更多的證據,增加你的信心,讓你可以更堅持地走下去。
因為最終要做到這件事情還是得靠你自己,不是別人。
這是你的人生,這是你必須要面對的人生旅程。

--
原文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AbovelightLife/posts/322990734713437

若想看更多文章和影片, 可以參考我的相關網頁

AB的異想世界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bovelightLife
AB的異想世界 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ttdzSsGwduhNCRSWHgpVSQ
AB的異想世界官方網站
http://www.abovelight.com/
愛咋咋地
雖然是辦得到

但是

要讓身邊的人支持這件事可是更難

(W)
幕後煮屎
比較想問的是,撇開錢不說,工作允許請這麼多假嗎?
我知道有些職業是不需要一直待在辦公室,只要帶著筆電就能在全世界辦公,但很多人是不能這樣的,或說公司文化不允許這樣,想問您有什麼看法?對於這種工作性質的人該怎麼旅行呢?(這裡說一週~兩週以上的旅行):-D
劈腿年代何為真愛
文章看完 給你一個字 讚
笑熬漿糊
比較想問的是,撇開錢不說,工作允許請這麼多假嗎?
我知道有些職業是不需要一直待在辦公室,只要帶著筆電就能在全世界辦公,但很多人是不能這樣的,或說公司文化不允許這樣,想問您有什麼看法?對於這種工作性質的人該怎麼旅行呢?(這裡說一週~兩週以上的旅行):-D

我自己的例子,我待的公司雖然假好請(基本上跟上司說一聲就可以遞假卡)
但就是不被允許連請超過四天的特休,因此跨六日最多就是5天4夜
不然就是趁連假的時候請,這樣大概最多可以休到7天(如今年端午)
所以短期的話就只能東北亞東南亞跑一跑了

而最長的假期就只能趁過年的時候,這兩年大概都能休到10-12天
所以如果要跑歐洲就只能冬天去,真是十分無奈

而每個人家庭狀況不同,我已經很久過年沒待在家,
慶幸我父母還沒把我掃地出門:-P
萬人追不如一人捧
truth.
很多時候,往往限制住的都是我們自己。
很多人看到你去哪裡玩了,你又去哪裡玩了,你好像很有錢blahblahblah
喊著你很有錢的人卻每天吃著高級便當高級餐廳,假日去看電影逛街買新衣服褲子鞋子,一年換一支iPhone...

完全同意這篇文章
人不死終究會出頭
(什麼是共乘可以google一下,我覺得有點類似現在的Uber。)

我猜共乘是 carpool, 與Uber 完全不同
笑敬過往
喊著你很有錢的人卻每天吃著高級便當高級餐廳,

其實吃也是一種經驗,坐頭等艙旅行也是一種經驗,就跟旅行一樣,都是要用錢來換,只是每個人追求的不同。
單身照樣嗨
我自己的例子,我待的公司雖然假好請(基本上跟上司說一聲就可以遞假卡)
但就是不被允許連請超過四天的特休,因此跨六日最多就是5天4夜
不然就是趁連假的時候請,這樣大概最多可以休到7天(如今年端午)
所以短期的話就只能東北亞東南亞跑一跑了

而最長的假期就只能趁過年的時候,這兩年大概都能休到10-12天
所以如果要跑歐洲就只能冬天去,真是十分無奈

而每個人家庭狀況不同,我已經很久過年沒待在家,
慶幸我父母還沒把我掃地出門:-P

是啊~ 對台灣的一般上班族來說要請長一點的假好像真的很難,再加上責任制的工作就更難了~ 其實我還是學生,但好羨慕能帶著電腦走的工作啊~:-$
你是我今生唯一的夢
我猜共乘是 carpool, 與Uber 完全不同
有一種是 blablacar,可能比較像是你說的。
就是有車的人,預定行程貼上網,想要一起走的人一起分擔一些錢。
老子單身照樣嗨
(什麼是共乘可以google一下,我覺得有點類似現在的Uber。)

我猜共乘是 carpool, 與Uber 完全不同

有一種是 blablacar,可能比較像是你說的。
就是有車的人,預定行程貼上網,想要一起走的人一起分擔一些錢。

不知道樓主原意為何, 我提供些我的想法。

共乘是 rideshare,
以一般轎車共乘叫做 carpool,
以箱型車共乘叫做 vanpool,
因為 carpool 是最普通的共乘方式, 所以 carpool 也常作為 rideshare 的代稱。

blablacar.com 是讓人尋找共乘的網站之一, 本身沒有共乘的意思, 就是網站的名字而已。

順便解釋, 譬如在機場找接駁車 (shuttle) 的時候, 可能被問到要 share ride 還是 private ride, 前者是和順路的人同車, 後者是自己一車, 當然前者比後者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