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履行笔记》

夢裡夢外都是他
七天行路

现代通信发达,这次出发前了解好目的地的详情,从交通食宿到参观行程。左持行程安排,右握文史书卷 - 法国人Francis Garner的《柬埔寨与老挝局部游历志,1866-1868》。就这样我优哉的踏上了这个东南亚的发展中小国-柬埔寨。
左图:通往寺庙的林间小径,1901年左右
右图:通往吴哥窟的森林道,本次履行

短暂七日,弹指之间。当速写簿不再留白涂满笔记,回期也将至。临走前我羞愧起初来乍到时的心情,不怀敬畏的,轻飘地就大步闯进了吴哥窟。当眼见为‘石’的一刻,一座城市俨然伫立,承古到今的交合透过眼神然于心,从无知的懵懂总醒来。
故有星月翻转,却是稍纵即逝。指尖触碰的是千年的廊壁雕花,入眼的是一地斑驳的石块。可是爬满青苔蔓藤拆绕的废墟明白的刻着一段褪色的旧事,高棉王朝等待了千年,等良人归来读她旧事里的色彩斑斓。

除了羞愧于不通文史的旧黄历外,更是因为鄙儿仅凭网络上的图文就主观想象地随意拼凑了一幅今日柬埔寨人生活的样子。假想总归是虚,且与真实对照顿失尽颜色。那一刻的我嘲笑起之前的我了。

金边的街头有人声人流,车声车流,自各种肤色的人穿梭着。今天高棉人的生活与你的我的一样,平凡,生动。
图:柬埔寨春卷spring roll or summer roll与鱼肉米汤

一本书

无法通过读本书就懂得这里,因为太古老。然又着实地经历了从‘懵懂’到‘懂些’的旅程。这些通过眼的观察促生出具体景象的一切激发更大的兴趣了。

1866那年,法国在位于东南亚殖民国印度支那(Cochinchina)派出一支考考察队,称作“湄公河探险队”。探险队一行六人,任命作者Francis Garnier副队长,队长Earnest Doudar de Lagree,率队执行商政之重任,因此队员皆专业精英,通晓雨林地区水路交通,熟悉热带动植物生态。任务结束所收集的资料供殖民政府今后在此展开商贸活动起了关键作用。内容涵盖文化,历史,地理,植物与通商等领域,绘制了详实的印度支那半岛以及
中国云南地区的地图,日后考证其经纬度精准翔实成为原始图。

此年6月5日队伍驶离西贡,横渡湄公河达到Great Lake,在那里搭营扎住详细研究吴哥城迹。此后继续驶向Bassac巴萨河,重返Henri Mouhot的开拓路线。沿途穿古代寮国的热带雨林,过缅甸国境,甚至深入印度支那北部仍神秘未知的几个邦国。十六个月的风餐露宿,沼泥徒路,最终来到云南。
左图:吴哥窟第三个入口,三座塔处,1866
右图:吴哥窟第三个入口,三座塔处,此次履行,2011 (正在整修)

这条路线用的是Garnier早年进入元江(Hong-cio,越南境内名叫红河HongSong)的北部支流Ho-ti Kiang探险所获得的信息,他那时推理这条水路就是印度支那与中国的通商之道也得到证实。仅从理论上证明水路通道的存在与作用还不够,必须由人亲自驾船北上验证此路确凿商船之用。此项任务落在另一名探险官员J Dupuis的肩上。
此后,队长De Lagree自西贡被蚂蟥咬伤染病终未痊愈,病情于1868年初急转而下,终客死云南东川(Tong-tchouen)。与此同时,副团长Garnier带领这支对付设法入境湄公河西藏地区的上游源头,以及Ta-ly(大理)的一个穆斯林王国。彼处乃未涉足之地,连印度英国殖民政府与其它欧洲国家旅行者都尚未到过。他们翻越重重琼山险峻,进入Yang-tse Kiang(扬子江)通航河段,再到汉口(Han Keou),最后在是1868年6月抵达上海(Shanghai),共计两年零半个月,行程5392多英里,其中3625英里是西方人此前从未涉足之地。于同月乘船返回西贡。
上图:吴哥窟从内向外望去的第二个入口,湄公河探险队安图绘制,1866
下图:吴哥窟从内向外望去的第二个入口,此次旅行,2011
上图:吴哥窟画廊入口之一,湄公河探险队安图绘制,1866
下图:吴哥窟画廊入口之一,,此次旅行,2011

一支笔

探险队二年多的时间收到沿途数百人的协助,经历数年水路交替的游历最终才留下一部关于东亚多国旅行记的合集,记载民生习俗的探险日志,制作详实交通与通商航道的地图,也留下了相片与素描,这些还记载了丰富的各地语言/方言。

今天我读这本书更多在于趣味百科,当年官方安排这大举考察带着更多的政治色彩,而对湄公河探险队六个人自己来说意义远远超越了这些。正如作者在文中的二段话中流露出的,他享受到了旅行极大的乐趣。第一段写在吴哥窟段落里,后一段写在本书前页:

“..this long description help to explain the enthusiasm which I felt and which I still feel for this edifice where I have passed hours so quickly and so agreeable spent in the company of a learned, untiring guide who taught me the facts and how to understand them.”

“…这个长长的描述(吴哥窟)可以解释我那时候从这座寺庙建筑中所见所感,而且这种强烈的感觉依旧还在,我在庙宇工作的时间过得飞快,跟着一位学识渊博不疲倦的导师学习受益匪浅,懂得了关于这座寺庙具体的内在。”

“I felt that the period of my life that had been most filled with intellectual work as well as with emotions had abruptly come to an end and I could not help weeping over this past that had vanished, the happiest days and the most enchanting memories of think I quickly recalled to mind.”

“我觉得我人生中的那段充满佳作与感情的日子突然间就结束了,终将成为过去了,无法止住眼泪流出来。刹那间脑中又浮现出那段最快乐的日子,最陶醉的记忆。”
脚步在金边,暹粒,吴哥窟移动,随时记下看到的物、事、人,这些文字次得不连贯,不成文,亦非攻略心得。仅仅是随着古人的文字图片去找寻今天的痕迹,找到了就用相机记录下来。参照古书有二本:法国人的《柬埔寨与老挝部分游历记》,母国元代周达观《真腊风土记》。若谁人对这种古今图文比较有兴趣的话,就随下文在纸上走一遭,但愿这些拙文能让某些对于柬埔寨的‘懵懂’变成‘懂些’。一本书,一支笔,七天行路,不虚此行。
图:吴哥窟的建筑台基,此次旅行,2011图:柬埔寨乐手与舞者为法国官员表演,1901左右

金边

从金边机场的城郊到市区一路多是小店小摊:五金行,修车铺,茶餐室,加油摊,啤酒炒菜的路边摊。助动车后座偶尔载着入时的90后,戴黑框眼镜忙碌着手上的电话;福特车玻璃窗后是西装笔挺的男人载着孩子们,他们在后座东张西望。坐在Tuk Tuk (三轮摩托)上看着生活百态,呼吸着扬尘空气,晚色灰蒙。

半个多小时的隆隆声终于消停了,Tuk Tuk达到一处四层楼排屋。这就是实现定好的Blue Dog Guest House(蓝狗客栈)。客栈里除了主人清一色的鬼佬,周围紧挨着几排街的西洋咖啡馆(cafe and resturant)也坐满了金发客,这里简直是洋人占据了整条街。隔壁的咖啡店座位延伸到街角,一方木桌上放着提拉米速与卡布奇诺,室温下冰淇淋融化,杯帽凝结的水滴被夜灯照出反光有意无意的撩到旁人的目光。马路对过的一家人在屋子外围坐在餐桌旁,端起盛着米饭的碗,用筷子夹菜,边食边言。油锅次拉茨拉地炒出热菜,腥气的红烧鱼,焦香的猪头肉,暖风里还有榴莲飘飘。蜿蜒车流带着笛鸣起伏,脚边的乳娃拉着我的皮箱在笑。
图:金边的桥,1901左右
图:金边的Blue Dog Guest House,此次旅行,2011

洋楼

从五十一街的独立广场到一三零街,一步一景,视觉上附着浓重的法国味:建筑、服装、餐馆与文字。对于殖民时代的历史知之甚少,这些被遗留下来的足够让人浮想法统下的高棉人的生活百态。有些未翻新的房子很残破,院子有种玉兰树空地成了垃圾堆,墙面斑驳掉落,唯有玉兰树随土生根,常开常馨。树木植物倒怡然自得,在被人遗弃的院子里自落。大门是开着的,我随兴摄下了窗台上的一片树叶。

更多的是整修过的房子,特别雅致,街道很美也很静。外墙漆成了田园农舍的颜色,百叶窗还在,多加了层玻璃,透过窗户是二楼天花铜色的风扇懒散的转着。这是家西餐厅,门口摆着诱人的塞纳河套餐介绍:鹅肝配红酒,甜点是芒果乳酪蛋糕。
这些洋房都属于巴洛克格调,很难忽略到远在欧洲的另外一个国家。可以清除自己是在金边,唯独不同的是它们都挂着高棉语的门牌,这点清楚提示外人这里是金边,不是上海的“法租界”,更不是埃弗尔铁塔下的某条街。
图:吴哥窟内四处相同的回廊型设计

店铺

柬埔寨式的房屋是连排的小楼,底楼几乎都开成了店面,屋里有内间上楼,屋外也有旋转地铁梯子盘旋伸向二三四层。有些铁门锁住的是个院子,通过院子才是底楼门厅。无处不是大小店铺:便利超市,面包房,茶店,裁缝店,五金行,修车铺,加油摊,餐厅,餐车。商铺几乎都在延伸到店外的行道上,金边除了主干道其余马路都不宽,这显得街道商铺拥挤热闹。饮食车是各种不同的:烤肉,米汤,春卷,法棍三明治,乳菜,饮料,冰激凌。

这些铺子有一部分是华人模样的经营的。说“华人模样”是因为他们不会普通话。店门口贴着书法对联,屋里挂“生意兴隆”福条。也许是早期中国南方的移民,会说中国方言,我猜想并没有问。

烈日当空,已经不容许我散漫的在街上瞎逛了。正好一弄堂旁的茶店炉子上正烧着一壶茶,走里面暗暗的没开灯,里头两个老头坐着饮茶谈天的样子。弄堂与上海的石库门弄堂极相似,上面也是过街楼,里面同样成排的住户,只不过房屋是本地的样式了。老头儿用华语招呼我落座,端上一杯咖啡,聊了几句就外头生柴炉了。里间走出一个老太,坐在门口柴炉旁敲碎整块的冰,把碎块堆在一个铁盆里传给他老伴儿,老伴儿这会儿的柴炉已经旺火了,他沏了一壶新茶。

店堂间约三十平米,到底摆放了一个佛堂,暗暗的看不清供奉的是哪尊佛,香火不绝。天花极高,大概有三米,佛堂上头是个搭起的阁楼,木栏后帘子紧闭,应该是店主的寝室。面向弄堂墙是二开窗的,能看到外面车来车往,窗头挂着二串绿色的香蕉。店里放六张桌子,大可坐二十人,每台桌上摆着一个茶壶,一盅砂糖,一盘油条和甜甜圈的点心。茶是柬埔寨出产的茉莉花泡的,茶壶是中国古典式样,壶身印着“满座茶点心涌情。丁丑年。看月”。

在这间华人茶室里喝辽国的咖啡,吃西式点心,看到这首古诗,真是独特的柬式印象。还有那甘香的咖啡,第一次尝到,很难忘记,走时买了500克咖啡粉。

印象深刻的还有随处可见的法式面包,这种咸味面包堆放在饭店厨台,杂货店的橱柜,挑着箩筐卖,头顶盆子卖,推流动车摊也在卖。法棍,在这里梆梆硬的面包不变地继续发酵着。
图:女僧侣,吴哥窟附近的农舍,此次旅行,2011
图:高棉王接见法国殖民官员(左)买法棍的女人,暹粒 (右)

《柬埔寨与老挝部分旅游记》提到湄公河探险队也到过金边:

“在1866年7月从来吴哥再次回到Camponng Luong,接着到了金边参见柬埔寨国王Norodom。他住的寝宫是欧式建筑,格外醒目。金边位于湄公河流进里萨湖(Great Lake)的入河口,如果法国政权聪明的考虑缩短与其他地点之间的路线,金边所在的位置必为将来的陆上商业起到关键作用。据说此城在被暹人(泰国人)攻打之前是国家首都。战后留有五万居民。十五世纪的本国国王定都金边,旧名是葡萄牙语译文叫作cho-do-mouc(葡萄牙语hurdumuco)。
图:买米汤的高棉女人,此次旅行,2011

金边是柬埔寨人口最混杂的地区。有安南人,暹人,马来人,印度人以及天朝各省来到这里的中国人。最后一群人各地遍布,积极且遇有商业头脑,即使非人人皆是,也是部分如此。其次具有重要地位的是安南人,他们为所有船做桨,这些船支交趾支的水上贸易的业主,也有洞里萨湖里里的渔船;最后一位的是本地人。在集市里,一排一排的瓷器、陶器、杂货店,还有天朝人开的铁器店,也有一些印度人一些印度店,一些英国棉花商店,特别还有一些装法国进口的苦艾酒活冻糕的瓶罐。”
图:随处可见的法棍摊

《真腊风土记》提到贸易:

“国人交易,皆妇人能之。所以唐人到彼,必先纳一妇人者,兼亦利其能买卖故也。每日一墟,自夘至午即罢。无居铺,但以蓬席之类铺于地间,各有处。闻亦有纳官司赁地钱,小交关则用米谷及唐货,次则用布若乃,大交关则用金银矣。往往土人最朴,见唐人颇加敬畏,呼之为佛,见则伏地顶礼。近亦有脱骗欺负唐人,由去人之多故也。 ”

服装

《真腊风土记》有关服饰的记载:

“男女皆椎髻,袒裼,止以布围腰。出入则加以大布一条,纒于小布之上。…人惟国主…手足及诸指上皆带金镯、指展。…其下跣足,足下及手掌皆以红药染赤色,出则手持金劒。百姓间惟妇女可染手足掌,男子不敢也。…新唐人虽打两头花布,人亦不敢罪之…”
服装有二重不同的元素。女子穿着棉麻质地的圆点碎花布料做成宽边衬衫裙,男子衬衣西裤,足上一双深色单鞋,其一略显欧派。多件传统女式上下分体筒裙,麻料上均是鲜色图腾花样,亦见男子下身着筒裙。男子普遍上衣我为大色块拼图,缝合挺括的立领很显特色,其二略带热带农耕生活的剪影。去暹粒乡舍偶然女孩身上裹了一片花布,露香肩,裸双脚,貌似刚从湖边归来。

几乎女性都喜爱佩戴金饰,戒指、手镯、耳环、脚链,无论是老妇人还是襁褓婴孩都有耳洞,都是全套佩戴。据说上世纪不稳定的政局造成银行信誉危机,国人宁可买金也存账户,戏称被戴一身的首饰是与钱款二合一的“帐户”。
图:柬埔寨人头像,1901年左右

木屋

洞里萨湖水域多见双层木屋,房屋迎面是单居室,向外伸出阳台与下到底楼的扶梯。双层房屋其实是底下挑空结构,由排列垂直的木桩架起整个屋子。 侧面看到屋子进深延长出数间居室,每一间都是两面开窗。再农田或者树林里能够较容易地瞄到这种“柬埔寨长屋”,因为加盖的茅草或是瓦片尖顶形状突出。

由于正直柬埔寨雨季,豪雨引发了水灾。新洲日报:“豪雨引发水灾,曹成县里暹粒省部分地区受害,数百名游客及居民受困,当局派遣9月22日派遣多架直升机前往水灾现场(包括女王庙)展开救援行动。”
图:暹粒水灾,35年水位,此次旅行,2011
上图:吴哥窟回廊外的屋舍,1866年
下图:吴哥窟回廊外的屋舍,1866年

《柬埔寨与老挝部分旅游记》提到:

“向所有安南与柬埔寨村落一样,Compong Luong沿河也是排排矮屋,建在犹如河岸水道的路上,周围是地。不同的是安南人的屋子是直接建在地上的,柬埔寨的是有木桩支撑起来的,有时候一米,二米高,也有离地过三米高的。第一件见到可续认为这种设计为了防止水患,因为河面水位有时可达十到十二米。然而,当我们在内陆没有水患灾害的地区看到这种房屋时,我们确信这是民族固有的传统,印度与印度支那地人的特点,它真正的优点是防止房屋受到鞋子,蜈蚣,或蛇,还有其他不速之客的侵袭。”

背包客栈就是一幢带院子的长屋. 二楼窗外是院子里外的风景:院子里的西餐厅散放着沙发座,吧台绕着一圈高脚凳;望出去雨后的巷子少有行人。收起目光,注意到卧室的一面留言墙上写满了世界语。残墨片语擦拭未净:世界最高文明消亡的遗迹。木百叶咯吱推曳,半开了,楼下再放爵士乐,后厨房传出芝士熔化的味道。吴哥,这是你吗?
左图:吴哥窟阶梯上升的双檐,1866年
左图:吴哥窟阶梯上升的双檐,此次旅行,2011

吴哥窟

上篇:吴哥王朝

‘长屋’的挑高结构在建筑里叫台基,是基础台高层,这点在吴哥古迹一得眼福。在己国的古代专有使节探访海路丝绸商道,到了元贞二年(1926)周达观著《贞猎风土记》。其中描述辽柬越等地人风习俗,把这片石体群寺叫做‘鲁班墓地’。更早到元代的汪大洲(1330-39)险渡湄公河沿岸深入沼泽林,遇见金龙引路进入 ‘桑香佛舍’。古人没有啧啧称奇,只用素名一片赞许这华丽的佛门圣境。

这座古都的现用的官方名‘吴哥窟’是由法语Angkor Vat而来,念作安哥吴,意思是毗湿奴的神殿。 译者放“窟”字在最后,作名吴哥窟,甚是信达雅的音意合体。石窟源起印度,作为佛教建筑的一式传入母国。佛门提遁世隐居,因此出家人常寻觅幽远深林开凿一隅山洞供自己习佛。目前还保有四处石窟古迹:敦煌莫高、大同云冈、洛阳龙门、天水麦积山。鄙儿还未曾见过己国的‘东方罗浮宫’,就先步入了“世界的天堂”。
左图:吴哥窟第二个入口,1866
右图:吴哥窟第二个入口,此次旅行,2011

中篇:吴哥宫殿

九世纪真腊国(暹粒 Siem Reap 对音)定都吴哥,雄心打造金石宫殿,在吴哥王朝长达七个世纪的统治期间,一朝天子一座城,就这样留下了座座石城古迹。
进入吴哥窟的迎门似乎进了天国,水上架起百米长桥通往远处的藏经阁。腾空飞跃的雕龙一路向前,引入处处充满雕琢壁画的经殿。护城河的水面上荷花含苞,浮藻之上蔓藤摇曳,林间偶尔鸟鸣荡响。 藏经阁有较高的台基,需要攀爬登殿。这设计起初是用来避湄公河洪水。

《柬埔寨与老挝部分旅游记》描写:

“外围是四方形“回廊”的朔壁, 向外撑起的立柱一字排开。虽经历了风化,尚还能呈现螺旋的凹凸面,光影下层次分明。回廊的屋檐重重叠高,整体线条相符,都是低位推进逐渐攀高而聚拢。

注意到塔楼殿堂无宽阔的开门,可能曾经的僧侣是在后院草地上搭木屋就寝;或在寺庙的环形天台上隔草席起居。 还有个可能是回廊西门居首的围墙除了修饰精美外还有实际使用的功能。

每一处庙宇建筑都容许左右平视,走道连接阁楼贯通了视野。 以中心主庙为基点,向四周划长方形,四座塔庙伫立在在边角上互相垂直地守望主庙。 这是单层的平面分布。上下通体的庙殿无不衔接融合,层层塔楼扶持着居高临下的殿堂。 任何角落都能通上至高点的中心宝塔,下部始于方形的基础层,逐层向上收拢成圆形阁楼,直到中心塔的顶端。逐层收拢(阶梯式)的结构设计使各级之间天然得承下启上。 当地人说曾经苏利耶跋摩王在塔顶悬挂了圆月与金剑。”
图:吴哥窟某处边门入口,1866
图:吴哥窟某处边门入口,此次旅行,2011
图:吴哥窟雕琢的廊壁,此次旅行,2011

下篇:吴哥遗迹

止步于至高点上,曾经在湄公河深处有一个高棉之王笑看他的须弥之城,日暮常亮,如今从他依然微笑的眼眸里能否构想处他昔日的容装壮颜?

《朝兴朝衰》

丛林深处亲水建都,
四方台基攀层砌石。
荷蕾倪端淋暮修行,
藏经阁上天下为事。
飞龙走象带僧者须弥修仙,
蔓藤残寺邀浮生吴哥畅行。

兴国朝邦耀眼七世纪,
慈善帝王修寺树民威。
堡垒败北换新主金边称王,
金冠落地弃空城远走他乡,
碑女失颜随雕佛销声匿迹。
智者慧眼远道而来赏奇作,
缝开新芽身绑缠枝成古迹。
图:吴哥窟斑驳的石柱,此次旅行,2011

习俗

高棉族的血气方刚有史印证,战争烽火分分合合,同样的热血也孕育出情意忠贞的个性,他们很柔情,喜欢在山里唱情歌,讲因果口拜上乘佛祖,为家的生计,国的和平。所到各处都有音乐有庙堂,无需用任何美言,因为每种人,我们都是如此的复杂而简单,柬埔寨人理应也是如此。
图:路人(我)与高棉孩儿,此次旅行

《初看柬国今朝》

口口相传恋恋山歌,代代延续叩拜佛堂,不变;
看天唤雨播种粮谷,泛舟渡河捕撒鱼网,不改,
柬国,生动的生活。

印象

突然的新旧合体是生硬的,因为古代好胜的名族把强盛传奇留在碎石堆里,而今却作为最大的旅游收入工具供人登堂入室。

有人说这是个不幸的名族,她经历过百年的殖民,半世纪战火,流水的领袖各自用心地掩饰历来的真相,加以忽略甚至抽去。 在不断摘引Francis的描述的时候发现他也在不断的引述周达观的记载。文字魅力,穿越时空轮回,无论著者何许人也,都沁心在这方寸之间。

而今俨然伫立的石城得到世界文化遗产之名。保护与利用,研究与开发双剑而发,怎么都看到利字当头。薄弱的经济下,商海巨浪高调召回远古瑰宝,重拾文明,有幸真相得意大白于我们。

我想留在记忆里的柬埔寨,无论是过去吴哥石的斑驳,还是今朝柬埔寨的百态都不会是黑白默片。
完稿于
二零一一年
亚庇

版权所有,如预转帖使用请联系作者本人。

本文也发表于中国旅行新闻网
伴我久還是棄我走
喚起我的微笑高棉行腳記憶!
時光卑微了承諾
很用心的一篇文.....

提醒一下 图:吴哥窟入口,1901左右
這個圖錯置了,那是金邊的一座橋.....
看起來很像是現代泰國的小城一景
到了西元2000 左右,金邊市反倒爛掉
遠不如100年前的榮景
不過近10年來恢復得很快......

ACE
寧負天下唯不負你
喚起我的微笑高棉行腳記憶!

很高兴能唤起你的美忆!
槍硬情濃
很用心的一篇文.....

提醒一下 图:吴哥窟入口,1901左右
這個圖錯置了,那是金邊的一座橋.....
看起來很像是現代泰國的小城一景
到了西元2000 左右,金邊市反倒爛掉
遠不如100年前的榮景
不過近10年來恢復得很快......

ACE

感谢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