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海的世界】

只恨時光太瘦
「你有看過海嗎? 我這輩子從來沒看過海。」這是我在緬甸遇見的一位十七歲女孩對我說的話。
同行兩個美國旅伴早我一步離開浦甘,我選擇繼續留下來,把旅途多一點時間留給浦甘,留給這個號稱”亞洲最美日落”的城市。說是城市其實浦甘一點也不像城市,至少我認知中城市該有的高樓大廈、百貨公司浦甘市區幾乎沒有,最多就是一些簡單的雜貨店或是新蓋的旅館比較像是現代化的建築。

那天我又租了腳踏車騎去浦甘舊城,夏天的浦甘異常炎熱,騎沒多久後我就停靠在一間小佛塔休息順便補充水分,緬甸小女孩就是在那個時候出現的。
「Hello,how are you?」他是一位只有十七歲的少女,家裡住附近。我們簡單的閒聊幾句後緬甸小女孩問我要不要去他的”秘密基地”。
在緬甸有四千多座佛塔,其中最有名也最多人參觀的是瑞山都佛塔,之所以有名是因為他看日落的視野最好,不會被其他的佛塔遮住或是被樹擋住。而緬甸小女孩告訴我他可以帶我去他的秘密佛塔,視野很好的一個佛塔。

我們邊走邊聊,緬甸小女孩名叫瑪推芝(MA HTWAY KYI),她的願望是當一名導遊,所以才主動向觀光客搭訕練習英文,我們到了瑪推芝口中的秘密機地,她口中的祕密基座落在離一般知名景點有段距離的小佛塔,視野絕佳,一眼望去就可以看見廣闊無際的浦甘黃土與眾多寺廟。
「Here is my secret place , you can see the wonderful sunset on the top!」
秘密基地的佛塔附近沒有其他大型的佛塔擋住視線,一眼望去便是一望無際的浦甘平原。
我們在佛塔上聊了很多,我告訴她我一路從馬來西亞到泰國,去了哪些地方,順便把相機裡的照片給她看。
「Where is here? 」瑪推芝指著我在泰國龜島拍的照片
我告訴他這是泰國的某個小島,那張照片是我爬到島上的小山上拍的照片。
「It’s beautiful ! I never see the ocean」瑪推芝告訴我她沒有看過海,依稀記得我當時的第一個感受是震驚,以前我從未想過有人沒看過海,瑪推芝說她家以前住在曼德勒附近,後來搬到浦甘,緬甸不是個完全內陸的國家,但她不像一般人有多餘的錢去旅行或是出國,所以到現在還沒看過真正的海,忽然間有另一對西方客人也爬上樓梯出現在我們的”秘密基地”。導遊得意地介紹這裡是他特別安排的景點,一般人很少知道,也難怪那兩位西方旅客看見我們時會如此的意外。

原本屬於我個瑪推芝的秘密基地現在應是多了三個電燈泡,原本應該繼續延續下去的感性話題也轉為沉默,我們在佛塔上靜靜地等待日落,但我心裡在想的卻不是日落,而是沒看過海這件事?一個沒看過海的感覺是怎樣?是不是就像是台灣人不曾看過雪一樣。或許我們都太習慣用自己的成長背景來評論所有的事物,帶著這樣的眼光在旅行時也不免被這樣的價值觀所束縛。1761086
緬甸的日落比我想像來的快,偌大橘紅的夕陽漸漸落下,隔沒多久旁邊的導遊就帶著他的旅客離開,還給我們安靜的秘密基地。

我們在塔上又坐了一會,我拿出相機幫她拍了幾張照片,也跟他學了幾句日常的緬甸話,而代價是中文數字一到十的語言交換。一直到夜色慢慢暗下來,瑪推芝問我要不要去他家參觀,我牽著腳踏車跟著他走,約莫十幾分鐘的路程。

在我眼前的是一棟用稻草搭成的房屋,就像是三隻小豬故事裡被大野狼吹壞的稻草屋一樣,隱約還可以從縫隙中看見屋子內部的動靜,我走進門後(毫無防盜作用的門),地面和外面的泥土地是連在一起的,與其說是房屋不如說是帳篷的概念,屋內擺設簡陋,不少雜物放在床上(騰空的草蓆),瑪推芝的家人看見我後卻不意外,她的兩個妹妹和弟弟都在屋內還包含奶奶和父母都住在這稻草屋內,大概不到十坪的帳棚內。
1761140我沒有在她家待太久,儘管他們很熱情的招待我(瑪推芝的弟弟還跳了一段舞給我看),離開的時候我把兩萬元緬甸幣(五百台幣左右)放在手掌心上,離別時握手的時候順勢把錢給了她,這是我認為最適合幫助她的方法,她握手的時候嚇了一跳眼睛睜大看著我,接著靦腆的笑了一會。

接著我便騎著我的腳踏車回到市區,瑪推芝也騎著她的摩托車追了上來,載著她的妹妹跟著我,我開心地對著她們笑著,瑪推芝騎到我旁邊把手伸出來示意要我牽著她的手,我伸出手後她拉著我往前騎,像是一種拖拉車的概念,她妹妹在後面笑得很開心,像是在玩遊戲一般。一直到我接近市區後她們才掉頭回去。回到房間後我在想。住在四面環海的台灣,很難想像沒有海的世界是如何?無論住在台灣何處,只要騎車最多一兩小時內就可以看見大海,所以當有人告訴我他沒看過海時,我很難想像那是什麼感覺。旅行時,我習慣用台灣的眼睛看這世界,我們是島國國家,處處都看的到海,一直到我開始旅行後才知道用別人眼睛來看世界,沒有看過海的是什麼感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b7OIfz1jAQ

臉書專頁:小馬 台灣吉普賽人 (https://www.facebook.com/i.am.small.ma/?ref=hl)
原文出自:小馬 台灣吉普賽人 (http://29asiatrip.blogspot.tw/)
何處瀟湘
哈哈,剛好看到這帖,令我記起我當時也遇見過她們一家 (2013年)。
她們都非常好客,現在小弟弟看來比起當時的他長高了很多喔 :-O

旅行中,謝謝當地人與我們互動、分享他們的故事。
唯有不同的零碎片段,才能夠編寫成了我們的旅途回憶。
莂哪庅認嫃
這是一段很棒的經驗
但就這樣塞錢並不是好事
萊茵河畔的蓉
哈哈,剛好看到這帖,令我記起我當時也遇見過她們一家 (2013年)。
她們都非常好客,現在小弟弟看來比起當時的他長高了很多喔 :-O

旅行中,謝謝當地人與我們互動、分享他們的故事。
唯有不同的零碎片段,才能夠編寫成了我們的旅途回憶。

!!!!!太神奇!!!我們居然看到同一個人~
別來無恙你還狗模狗樣
我是連著看文,上篇作者是被印度人騙錢,那種感覺真的不同,有時也是"單純"想相信當下的"感覺跟人"罷了
旅行中當地的" 人"很重要,而在緬甸卻自願挑出錢給小女孩
他非暖陽卻暖我心
我是連著看文,上篇作者是被印度人騙錢,那種感覺真的不同,有時也是"單純"想相信當下的"感覺跟人"罷了
旅行中當地的" 人"很重要,而在緬甸卻自願挑出錢給小女孩

當然不同啦。。
被騙的是弱者,事後還怕人恥笑,當然不爽啦。
施比受更有“富”,那種被人感恩的心情當然不一樣啦。

就像“助人爲快樂之本”一樣,“被欺是痛苦之根”。
多做讓自己快樂的事,多防讓自己痛苦的事。。這就是“養心原則”啦 ;-)
就算“痛苦”是避免不了的事,但是“快樂”卻可以沖淡它。(Y)
傲嬌女王
我是連著看文,上篇作者是被印度人騙錢,那種感覺真的不同,有時也是"單純"想相信當下的"感覺跟人"罷了
旅行中當地的" 人"很重要,而在緬甸卻自願挑出錢給小女孩

當然很不一樣了
緬甸小妹妹是讓人發自內心的想幫助他,因為你知道他真的需要幫助,而且待人真誠
但在印度就不同了,很明顯的印度人很有目的的接近你,明示暗示的希望你捐錢

這可是完全截然不同的感受啊~
東淫西蕩南騷北浪
當然很不一樣了
緬甸小妹妹是讓人發自內心的想幫助他,因為你知道他真的需要幫助,而且待人真誠
但在印度就不同了,很明顯的印度人很有目的的接近你,明示暗示的希望你捐錢

這可是完全截然不同的感受啊~

說起來,我也發覺我是這樣的,想幫助人只是因爲自己被感動,而不是理智的扶窮。

這樣說起來是挺矛盾的。。兩個同樣需要而想要我幫助的人,一個不敢說,一個敢付諸行動。那個在我幫助之後更有機會能夠自立呢? 那個不會浪費我的血汗錢呢?

可能我們被教養成鼓勵謙虛的人,但這也是鼓勵別人被動,因而錯過太多的機會。

矛盾的感覺是因爲想起,如果兩個跌倒的人,一直的掙扎,但是站不起來。
一個伸手要我扶,一個害羞得不敢説話。。
而我就一種想要扶持不敢說話的人,是否覺得他更值得幫助或者更需要幫助呢?

我就增經“熱心助人”而碰壁的事,因爲對方愛面子而拒絕我的好意,有的還會給我臉色看。。從此,我的熱臉孔越來越少會貼冷屁股啦。熱心雖然沒有冷卻,但是主動就變成被動了。“想要我扶你,請開口吧”8-|
十年何止一首歌那麼短
故事非常感人,好感人:\'(
放開那個禽獸
就是圍城, 城外的人想入城, 城內的人想出去
城市人都想去鄉村郊外享受寧靜

但沒機會看山看海,看大自然都是一種遺憾

很認同喔!!人對於身邊擁有的事物常常視為理所當然,對於不熟悉的事物反而有朝聖的動力,有種外國月亮比較圓的心態。

但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大自然環境勝過人文環境的。很想可以在海邊與大自然一起生活,即使生活沒像城市那麼富裕或方便,但心靈上會很舒服:-P
安素之年
很認同喔!!人對於身邊擁有的事物常常視為理所當然,對於不熟悉的事物反而有朝聖的動力,有種外國月亮比較圓的心態。

但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大自然環境勝過人文環境的。很想可以在海邊與大自然一起生活,即使生活沒像城市那麼富裕或方便,但心靈上會很舒服:-P

我也是...我喜歡戶外,背包旅行的時候喜歡不太城市的地方,因為總覺得城市讓人有距離
喜歡與人接觸
更喜歡和當地人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