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仰光大金塔:千年之光

男人善騙女人善變
仰光大金塔或雪達貢大金塔(Shwedagon Paya,Shwe為金的意思)位在市區北方幾公里處,巨大的金色尖頂從遠方就可清楚望見,這也是緬甸的象徵。西元前六世紀佛祖得道成佛四處傳遞正道,孟族(Mon)兄弟塔沙(Taphussa)和巴厘卡(Ballika)至印度經商途中遇到佛祖供奉齋食,佛祖感念施捨之恩回贈八根頭髮。後來兄弟回國受到國王歐卡拉帕(Okkalapa)熱烈迎接,歐卡拉帕王決定建造二十公尺高的金塔將佛祖頭髮與其他過去七佛的三聖物:拘留孫佛(Krakucchanda)之杖、正拘那含佛(Kanakamuni)之淨水器、迦葉佛(Kassapa)之袍一同供奉。該塔在建成後日久失修,直至1372年由勃固王頻耶陀努(Binnya U)重建該塔至18公尺高,1453年信修浮(Shin Sawbu)女王首度將塔大幅提高至90公尺,到了1774年白象王信標辛(Sinbyushin)塔的高度才提高至現今的98公尺。
話說小銘一行七人搭計程車來到大金塔,司機把我們放在南側入口。進入就是售票口(8美金/人)及安檢中心,從這裡開始就算寺廟區依規定要赤腳連穿襪子都不行,服裝儀容要莊重(露背裝及小短褲不可)。接著搭電梯直達山丘的大金塔,免去爬樓梯的辛苦,不想搭的亦可尋傳統路徑走長長的樓梯上來。大金塔四個方位都有入口,除了西側為手扶電梯外,緬甸政府為體恤觀光客都有安裝電梯。
從電梯出來穿過長廊即是菩提樹廣場,樹前有尊佛像。整座大金塔共有五株菩提樹,這是1926年從佛祖悟道聖地菩提伽耶所移植來。菩提樹的梵語原名為『畢缽羅樹』(Pippala),因佛祖在此樹下得道而被稱為菩提樹『菩提』(梵Bodhi)意為『覺悟』。
跟菩提樹相鄰寺廟用來供俸佛祖足印石。相傳佛祖將入涅槃前,曾站在大方石上回頭對阿難說:「這是我最後望著金剛座和王舍城方向所留下的足跡了。」佛教徒對佛足跡甚為敬重,見足如見佛,一樣頂禮膜拜。
佛祖留下的足印石吸引佛教徒爭先前往禮拜。其他宗教非常忌恨,為了消除佛的影響,他們用斧子、鑿子把足印石毀掉,可是隔天足印又完好無缺。佛足遺跡在古印度有三處,隨著佛教東傳,很多地方都有佛足印石複製品。
佛祖足印石北邊是供俸巴達辛(Padashin)佛像的寺廟,大金塔四周遍佈數十座歷代國王貴族及信眾所奉獻的佛像,瀏覽這些佛像也是參觀大金塔的樂趣。這尊是依佛祖等身所塑造身穿緬甸皇族服飾的銅鑄像。
大金塔四方各有座雄偉的膜拜大殿。這是東方膜拜大殿,1778年貢榜王朝(Konbaung)第四任國王信古王(Singu)運用金銀銅鐵鉛融合而成的合金在四座大殿的佛竈裏鑄造塔內所供奉四佛聖物的佛像,東方放的是拘留孫佛(Krakucchanda Buddha image)。他是過去七佛的第四位,現在賢劫的千佛之首。拘留孫意譯曰『所應斷已斷』,本姓迦葉出生於婆羅門家庭。一日於利沙樹下得道。舉行過一次說法集會,有四萬弟子參加。
大金塔周邊有八十幾座建築及六十幾座小佛塔,諸塔競相聳天爭鋒的大金塔對緬甸人來說是一生必來的聖地,其地位跟大昭寺對西藏人同樣。
照逆時針方向繼續走來到西北邊,照片中鑲滿金邊的是狄陶塔(Htidaw pagoda)。塔上的頂傘原先由貢榜王朝第十任國王敏東王(Mindon)所奉獻,隨著歲月逐漸損毀,當地政府於1999年四月重新鑄造新的放上。
這口高2.6公尺寬3.34公尺重42噸的大鐘是貢榜王朝第八任國王達亞瓦底王(Tharyarwady)於1841年參拜大金塔所下令鑄造,也被稱為達亞瓦底之鐘,這是緬甸第二大鐘。當時仰光以南已淪為英國勢力圈。
照片的寺院供奉緬甸十九世紀初高僧寶寶翁(Boe Boe Aung)所奉獻的佛像。許多緬甸人相信寶寶翁擁有長生不老的法力,現仍神遊於塵世並暗中保護相信他的人們。
大金塔平臺東北側也有座名為南陶基(Naungdawgyi pagoda)的金塔,這座高46公尺的金塔相傳在歐卡拉帕王建造大金塔後,當初帶回佛祖頭髮的孟族商人哥哥塔沙回去拜見佛祖,佛祖再度回贈頭髮,所以在大金塔旁再度建造第二座塔供俸,因此這座塔又被稱為『哥哥塔』。塔旁的紅頂寺院供奉苦行僧辛馬提(Shin Ma Htee)所奉獻的佛像,據說他擁有一顆充滿法力的神珠。許多信徒相信來這裡膜拜可實現願望。
東北邊最角落處放是罕礁瓦底王朝(Hanthawaddy)第四任國王達瑪悉提(Dhammazedi)於1453年使用緬文、孟族文及巴利文三種文字記載大金塔歷史由來的石碑,原先放在東邊入口北側,於1984年搬到現今位置。
雪達貢大金塔(Shwedagon Paya)的外形像倒置的巨鐘,高112公尺的金塔塔基為十字折角形,飾以無數水準線腳,總周長435公尺。大金塔有東南西北四個大門,門前各有一對高大的緬獅清堤(Chinte)。門內有長廊式的石階,階梯上面是用大理石舖成的平臺,平臺中央則是主塔。罕礁瓦底王朝(Hanthawaddy)的女王信修浮(Shin Sawbu)隱居這裡後以等身重量打造25貝達(1 Viss約1.65kg)的金箔覆蓋寶塔,開啟對大金塔奉獻黃金展現虔誠的慣例,五百多年來緬甸上下各階層不斷地捐獻,累積到現在塔身貼滿金箔。四周掛有1.5萬多枚金鈴、銀鈴,風吹時鈴動聲傳四方。塔底是由磚塊砌成並覆上金塊。塔底之上則為寺廟梯台,這是寺廟核心的開始,只有僧侶及男人才能進入。塔頂用黃金鑄成,上有高13公尺重5000公斤的黃金寶傘(Hti),四周鑲嵌八萬多顆各式各樣的寶石,懸掛四千個小金鈴,塔的頂端有顆重達76克拉被稱為神布(Sein bu)的巨鑽。整座金塔由九噸黃金建成,據說這裡聚集著緬甸一半以上的國家財富。
大金塔旁建築多屬緬甸傳統風格,照片中間是少數特例,像山隆起般的圓頂是仿照印度佛教古寺馬哈菩提寺(Mahabodhi Temple),這種圓頂在印度教的寺院相當常見,在佛教則象徵世界中心須彌山。
擁有顯著褐色屋頂的是山陶文塔(Sandawdwin Pagoda),裡頭聖井水源來自伊洛瓦底江,傳說佛祖聖髮要送進大金塔前曾在這口井洗滌過,1879年信徒用磚頭建造寺廟將水井圍起。
山陶文塔隔壁由好幾座小型白色建築圍繞而成的是十一寺廟群(Eleven Shrine Cluster),中間高豎的是佛祖立姿的塑像。
西北方的勝利廣場(Victory Ground)是仰望雪達貢大金塔最好的位置,據說十四、十五世紀罕礁瓦底王朝的王公貴族及將軍士兵要出外征戰時都會先來這裡對金塔祈求順利擊敗敵軍。現在很多緬甸人也會來這裡祈求心願。這個廣場也是最近數十年學生抗議軍政府運動的集結點。廣場西北側高高的建築內有整個大金塔最大高達9公尺的強塔基(Chan-Thar-Gyi)大佛。在緬甸傳統曆法八月(Tazaungmon)的滿月夜(約十至十一月間),這裡會舉行袈裟比賽,第一名的袈裟會獻給大佛。
北方膜拜大殿供俸的是信古王(Singu)塑造的佛祖合金像(Gautama Buddha image)。佛經記載過去七佛是離我們最近的七位聖佛,佛祖是第七位。佛教認為自第四位拘留孫佛後進入所謂現在賢劫,每一劫裡會有千佛出世。
大金塔旁由許多小佛塔環繞守護著,看似千篇一律的小佛塔還是有可觀之處。除了東南角的送子佛(Child Clutching Brahma)和西北角的歐卡拉帕王(Okkalapa)像外,象徵八個方位的星象點(Planetary posts)也值得好好參觀。源自印度的占星學也隨佛教傳入緬甸,緬甸占星學將一週七天分成八個星象,其中星期三以晚上六點為界切割成兩個不同星象,根據每個人的出生日期時間各有所屬星象,星象有代表的方位和專屬座騎。例如星期六出生者星象為木星西南方位座騎為龍。
較大的佛塔八個方位都設有星象點,星象點會有星象神、佛像和盛滿清水的大缽,底下為座騎。在來之前要先請教占星師,依據所祈求事情推算應祭拜的星象,然後來到星象點誠心祝禱獻上鮮花以清水浴佛。
西方膜拜大殿供俸的是過去七佛第六位的迦葉佛(Kassapa),原先信古王所塑造的合金佛像不幸毀於火災,現存是後人用石頭所雕。迦葉意譯曰飲光,騎一頭獅子,是釋迦牟尼前世之師。
大金塔西南方有座8.5公尺的臥佛。臥佛是佛祖逝世時睡臥的姿態,佛教稱為涅槃(Nirvana)。佛似睡未睡,似醒未醒,無比安祥、寧靜、淡泊、超然。佛經記載佛祖最後先沐浴,在一處四方各有兩棵娑羅樹的中間安置繩床,枕著右手側身臥著。
最後南方膜拜大殿供俸的是七佛第五位拘那含佛(Kanakamuni),同樣為信古王所塑金屬佛像。拘那含意譯為金寂,兩眉間有毫毛,潔白光淨常放光芒。佛祖的前身是他的弟子。舉行過一次說法集會。

小銘的緬甸遊記:http://prokaryotic2004.pixnet.net/blog/category/3089177
笑敬過往
好詳細的解說!不僅是照片連歷史也都很有看頭!
謝謝你的分享!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