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餐桌---瑞士巧克力鍋的自殺傾向

見朕騎妓

我在「說台灣是鬼島?那你敢不敢重新投胎?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p=6142700#post6142700)」一文中的口吻非常直接,那是因為寫那篇文章時,我隱隱約約是在和十年前的自己對話。

我多麼想跟她說,不要用「鬼島讓我受苦受難受委屈」的自憐情緒來包裝自己的懶惰。

我要抓住她的肩膀狂搖:「拜託你醒醒!老天爺可從來沒答應給妳一個一帆風順的完美人生呀!」

那個二十出頭歲的我,年輕氣盛,抱怨老闆豬頭、社會不公、政客愚貪、天地不仁,我多麼常為烏煙瘴氣、狗屁倒灶的台灣滿腹怨氣啊?

後來在各地旅行累積了不少題材,我寫過泰國妓女,也寫過丹麥祖傳瓷器,我寫過慘遭美國經濟掠奪的瓜地馬拉咖啡園,也寫過瑞典採野菇時的「自由通行權」.........我還寫過印度的變性人。

聽過許多人的人生故事,我不再那麼憤怒了,我才漸漸知道,打盤古開天闢地以來,這世界就不曾完美過,哪能盡如己意?難道這點舊聞真的值得我失望流淚,而喪失前進的勇氣嗎?

當你接受這個世界本來就沒有義務按照你希望的軌跡完美運作,當你哇哇大哭但沒人給你糖果玩具,你才真的長大了。

但接受「世界本來就不公平」這個事實,並不是要你從此變成心硬如鐵、麻木不仁的成人。要先面對它,才能處理它,不是嗎?

微小的個人可以做的不多,但大家一起努力,還是能讓鬼島稍稍不像鬼島一點,而不是罵一聲鬼島就可以置身事外作壁上觀,彷彿鬼島都是「別人的錯」,全天下人都對不起他。

這種怨天尤人的犬儒態度,到哪裡都只能看見鬼,到哪裡都只能蹲在角落用手指畫圈圈,只能一輩子羨慕別人。

如果我們永遠都在羨慕別人已經夠慘了,那更糟糕的是我們羨慕別人其實並不擁有的東西,例如一個完美的人生。

更奇怪的是有人說我只比爛。咦......我文中不是提到瑞士嗎?不是提到天堂嗎?

E是我在墨西哥旅行時認識的瑞士友人,我跟她約好哪天一定會去拜訪她的家鄉。

幾年後我終於站在阿爾卑斯山上,聽著清脆的牛鈴隨著風傳入耳中,大吸一口冷列的新鮮空氣,山明水秀的人間淨土是牛奶巧克力的故鄉,五顏六色的農舍像極了玩具屋,心想:「這裡人人都應該過著童話般的甜蜜生活吧。」

等我和擔任社工的E見了面,一起吃巧克力火鍋時,她一面把草莓放到小巧的陶瓷鍋中沾巧克力醬,一面搖頭:「難道你不知道在瑞士,我們這一行的頭號大敵是自殺傾向嗎?」

正當我們把巧克力塊敲碎,放在燭火上隔水加熱,融成令人滿心歡喜的巧克力醬時,那些夢幻玩具屋攀滿爬藤鮮花的圍牆背後,可能有無數的傷心人低聲哀號,不想見到明天的太陽。

我對瑞士的社會福利和富庶進步欣羨不已,這裡一切都像勞力士錶一樣精確運行,能想像出最嚴重的社會災難可能就是電車遲到了五分鐘而已,所以不禁翻了翻白眼,下意識撇撇嘴。

但其實我隨著沾了巧克力的切片香蕉一起吞下肚的心裡話是「靠......那麼好命還自殺.........身在福中不知福......」

E看了我臉上三條線,還真的接話:「我們手上的確有些計畫,經過醫生評估後,固定送案主到第三世界做國際志工,所以那個時候我才在墨西哥待了一陣子,看看能不能支援可可豆童工救援呀。」

我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E那時去墨西哥就是為了接洽這種計畫。」

雖然我對瑞士的社會資源竟然豐沛到能如此運用(浪費?)而驚訝不已,但我還不至於敢狂妄地對有二十年社工實務經驗的E吐嘈,說那些舉槍把自己頭轟掉的瑞士人的痛苦,都是空穴來風罷了。

畢竟對視自殺為解脫的人來說,痛苦絕對貨真價實。

我好奇道:「如果有人間天堂的話,瑞士應該排第一吧。那到底為什麼你們自殺率那麼高呢?」

「難道是活得太不耐煩了?」這裡的社會福利好到讓我憤愾不已。

E回答:「問題就在於社會福利太好,人和人之間不需互相依賴,也不習慣互相依賴。每個人關在自給自足卻情感孤獨的泡泡裡,漫天漂浮。我們養尊處優,不瞭解生命本苦的實相,覺得自己不應該受苦,稍稍受委屈就氣急敗壞,埋怨自己被全天下辜負了。」

E說著說著,感慨起來:「瑞士是得天獨厚的永久中立國,我們代代努力打造人間天堂,除去一切生命中的磨難,卻也喪失鍛鍊韌性的機會,結果讓人們變得軟弱又自我中心,一旦發現人生其實沒有圓滿大結局時,就落入了絕望的深淵。」

「然後就『轟』!!!」E用手指比了手槍,指著自己的太陽穴。

我心中嘩然........卻默不作聲,不知道該怎麼接話。

因為E的苦惱聽在我耳裡,委實太奢侈呀。

一頭灰髮的E看著少不更事的我,彷彿不知從何解釋起,最後優雅地輕輕嘆了一口氣,眼光回到眼前微微冒泡的巧克力鍋上:「親愛的,這世界沒有天堂這回事啊。」

我和E都很喜歡一部墨西哥電影「巧克力情人」(Como agua para chocolate), 原文片名直譯為「恰似水之於巧克力」。

我對片名不甚瞭解,E的西班牙程度比我好多了,她說這是當地的一句老話,用來比喻激烈的情感或怒火。因為在早期巧克力還只是飲品,墨西哥人磨碎了珍貴的可可豆,加入各種辛辣香料,再用熱水沖開。

幾千年來墨西哥的巧克力一直辛辣嗆人,在盛大祭祀中被貴族視為帶有神性的飲品。近代歐洲人加了糖、調了奶,經過現代商業模式大量生產,才成了甜蜜滑順的日常零嘴。

酪農業立國的瑞士尤其以牛奶巧克力遠近馳名。

E說:「我在墨西哥時,就曾想過或許我們瑞士人太習慣牛奶巧克力了,有時候應該換又辣又苦的巧克力試試看。」

畢竟苦澀才是巧克力的本色。

就像真實人生本來就不只是電視廣告那些歡樂彩色鏡頭組合起來的。

說到底,每個凡夫俗子面對人生的考驗,都悽慘悲涼,都自覺像傻子一樣。

只不過我們往往只看到別人光鮮體面的笑臉,就以為他們蒙天保佑,得以豁免我們正在默默承受的痛苦。

但那不是真的。不管是誰,不管在哪裡,都要面對不同的挑戰,承擔責任。我們既然繼承腳下這塊土地的美善,那自然要概括承受一切醜惡。

台灣當然不是瑞士。但我遇到那些努力為台灣默默付出的人,那些值得尊敬但從來上不了媒體版面的小人物,對台灣只有疼惜,頂多就是恨鐵不成鋼的嘆息。

畢竟有能力(和意願)離開台灣的人還是極少數,我們大家還是得在這塊土地上唇齒相依。

罵罵鬼島就自以為可以擺爛,撇清關係,我們離寶島就更遠了。

更多文章請看連結http://worldontable.blogspot.tw/2013_12_01_archive.html
掐指一算菇涼我命裡缺錢
講的太好了!
總是認為都是別人的錯,社會的錯,會讓人失去進步的動力的!
去你麻痹的愛情
個人認為此經歷是以偏概全,
作者或許碰到的只是瑞士社會底層的少數人,據我認識的人生活有趣到不是這樣的。
而台灣現象, 則是社會底層的多數人。

見仁見智, 看到這篇我只覺得很有趣, 沒有什麼太大的啟示。
梅川酷子
樓主的結論下的最好~
罵罵鬼島就以為可以置身事外~台灣離寶島更遠
只有自己是鬼才會說自己住的地方是鬼島.....
愛到最美是陪伴
寫的實在太好了

是的 這世界沒有天堂啊~~
伴久見人心
坦白說我覺得妳的文章搔不到癢處。乍看之下似乎很勵志的文章確缺乏對生命實像的了解。
一個人懂得越多,對生命的本質就越懷疑,我也跟挪威人討論過自殺的問題,討論當生命忍無可忍時該如何結束自己的生命,沒說出口確彼此心照不宣的是,我們倆個都是同一種人,都有可能在未來的某天覺得生命戀無可戀而一槍轟掉自己腦袋。你的那名朋友應該也是,但由於你無法理解所以他才沒跟你深入多談。
一個人是否幸福跟物質生活他媽的一點關係都沒有 ,但從上一篇文章我就看出來你根本不懂,還拿非洲人來比,非洲人幾乎不自殺,那是否代表非洲人最幸福。
都已經三十幾歲的人了,是不是該學著讓自己有深度一點。
最冷不過人心
E回答:「問題就在於社會福利太好,人和人之間不需互相依賴,也不習慣互相依賴。每個人關在自給自足卻情感孤獨的泡泡裡,漫天漂浮。我們養尊處優,不瞭解生命本苦的實相,覺得自己不應該受苦,稍稍受委屈就氣急敗壞,埋怨自己被全天下辜負了。」

E說著說著,感慨起來:「瑞士是得天獨厚的永久中立國,我們代代努力打造人間天堂,除去一切生命中的磨難,卻也喪失鍛鍊韌性的機會,結果讓人們變得軟弱又自我中心,一旦發現人生其實沒有圓滿大結局時,就落入了絕望的深淵。」

謝謝你的分享!不同的生命階段基於不同的經驗與成長,的確對事物會有相當不同的看法,不論是左是右是深是淺是溫和還是激進,很高興你能如此率性誠實地分享,而沒有走上 hana8456 棧友所言「三十幾歲的人了」該表面地「讓自己有深度一點」的政治正確之矯情窠臼,也只是簡單引用 E 的個人說法而沒有引伸到全部瑞士人而落入 chaselien 棧友所稱的「以偏概全」。

你在本片中提到了魔幻寫實的《巧克力情人》,應該也是位電影愛好者?關於瑞士人如此幸福卻仍有點陰鬱而迷惘,看你這篇文章後令我想到另外一部有在滿天烏雲的 Bern 拍攝的電影《里斯本夜車》,不知你是否看過呢?
你別浪了和我回家
都已經三十幾歲的人了,是不是該學著讓自己有深度一點。

我也看不出你的深度在哪裡???
都幾歲了.........還那麼自以為是~
一曲琵琶傾城夢
巡题目而入,开篇似是续篇。
在自己文字中述说的好处是拥有绝对话语权,做一看客,静静看您的意犹未尽与其他看官的誓不罢休,嘿嘿
萬花叢中一朵菊
的確,瑞士有許多人有憂鬱症的傾向
當然我相信這跟環境、民族性、氣候及個人的因素都有關係
也許版主所見到的只是個案

我在瑞士住了十幾年了
老實說,我會覺得自己有機會定居在瑞士是很幸福的事
我也很快樂&充實地去渡過每一天

來瑞士之前
我覺得自己是想法比較偏負面的人
畢竟從小在台灣的家庭教育
就一直灌輸我們要〝深思熟慮〞、〝萬一沒....,該怎麼辦..〞
總歸一句就是想太多了

可是跟瑞士人結婚後
我發現自己變得更樂觀,想法也更正面
事實上,許多瑞士人還是過得非常快樂
他們懂得活在當下,把握現在
時間會替我留下最真的人
的確,瑞士有許多人有憂鬱症的傾向
當然我相信這跟環境、民族性、氣候及個人的因素都有關係
也許版主所見到的只是個案

我在瑞士住了十幾年了
老實說,我會覺得自己有機會定居在瑞士是很幸福的事
我也很快樂&充實地去渡過每一天

來瑞士之前
我覺得自己是想法比較偏負面的人
畢竟從小在台灣的家庭教育
就一直灌輸我們要〝深思熟慮〞、〝萬一沒....,該怎麼辦..〞
總歸一句就是想太多了

可是跟瑞士人結婚後
我發現自己變得更樂觀,想法也更正面
事實上,許多瑞士人還是過得非常快樂
他們懂得活在當下,把握現在

認同R大的話
每個人都是國家中的一個個案
儘管此篇文章沒有直接表示用個案來代替宏觀的意思
但隱約中的思路導向已不言可喻

就如同文初撰寫的『「許多」台灣人稱台灣為「鬼島」』
或許這不也是一種以偏概全的概念嗎?
在台灣的社會裡,還是有人默默的耕耘著、努力著
如果用這種說法,對那些人又何其不公平?

當然我同意作者的想表達的最終含意
其實是希望台灣每個人都能夠好好愛自己的土地
但若是要用這種方式表現
是否太過極端和偏頗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