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戶 Kobe,地震與重生

你是我此生最美的風景
玩日本關西,我們會玩神戶幾天呢?這實在不太容易,旁邊就有京都大阪每次都把我吸走了,要文化住京都要活力住大阪,總是只拿個 JR West Pass 來神戶一下下,異人館吃個蛋糕與冰淇淋心滿意足就走人。這一回農曆新年假期,感謝大阪旅館實在太貴太難訂,機票日期都訂好了,不住大阪該住哪裡好?那就來每次都驚鴻一瞥的神戶吧!
1750724 1757948

住神戶,真的比住大阪舒服多了,也比京都住宿的小巧秀氣更為海派,跟人滿為患的東京比起來更不用說。向來我們找住宿要室內寬敞、要交通便利、要社區寧靜、最好開窗還不要太小,雙床間帶個小朋友一晚最好不要超過 15000 日圓... 這種種要求結合起來每每找得焦頭爛額還擁擠狹窄,但來神戶,就住到對我們來說已經尊榮頂級的神戶大倉酒店 Hotel Okura Kobe,三張大床每張睡兩人都綽綽有餘,還有天遼地闊的美景!簡直意圖把我們關在旅館不要出去玩 XD
1750714 1750715 1750716

不過神戶整個城市都很舒服,我還是每天清晨天沒亮就出去慢跑,總是剛好遇上早餐 Buffet 剛剛開放,精神抖擻的酒店領班與服務人員早已排排站好,帶著爽朗的笑容以多種語言迎接早起客人們。每天早上就這麼短短一刻,令我對神戶印象深刻:同樣是日本的中高級旅館服務人員,神戶人比起別的城市英文超好不說,還有風趣對話與爽朗身段,眼神靈活妙語如珠令客人如沐春風,完全打破我對日本服務業畢恭畢敬拘謹守禮的刻板印象。說不定這就是神戶身為日本最資深國際港的海洋城市特色?我猜想。
1750713 1750712

神戶,地震與重生

大倉酒店有通往三宮車站的接駁車,不過我們偏好走到樓下搭神戶觀光巴士 City Loop,神戶的另一個重要印象正悄悄襲來。就在巴士站牌旁,這個橋墩和別的不一樣,有個神戶大地震解說牌,用簡單卻驚悚的 1995 老照片告訴我們地震多可怕,頭上這座橋兩個車道就在這裡硬生生地錯位!對小朋友來說這真是地震的最好教材呀,別說地殼有斷層,連人蓋起來的橋都有斷層!
1750719 1750718

神戶是我們這趟日本旅程的最後一站,從年前出發避開了 2016 年南台灣大地震,旅程中寫 Email 傳簡訊問候親友,一路上除了仍要享受旅遊之樂外,也是見到神社就進去祈個福,街上甚至酒店裡也時常看見「為台灣震災募款」的告示。計畫神戶之旅,本沒把神戶大地震當成旅遊重點,但在這台灣震災仍縈繞心頭之時,來神戶似乎是個緣份,看見神戶的後震災地景,心有靈犀。
大倉酒店旁的景點,我們早就知道有美利堅公園、海洋博物館與神戶港,不過旅遊書沒特別強調的倒是這個神戶港震災紀念公園,從一個小小的淺水溝進去,溝上還有很多踏石,小朋友跳來跳去安全又好玩,不過小水溝的方向曲曲折折地,看起來就好像一條地震的裂縫。如果是平常我可能覺得自己想太多,不過在滿心對地震與重建非常有感的這天,我認真地覺得這是呼應地震意象的設計!
震災紀念公園,一條筆直堤岸線,一部分保留下來東倒西歪的原貌
1750708 1750717

震災紀念公園,展示廊,看見神戶人面對地震 20 年復興的態度。天災不可免,且平靜下心面對死亡與損失,但不要忘記痛定思痛。
當下的救濟:阪神淡路一帶的陸路交通中斷了,馬上大開海路,開闢海上交通,上岸利用小搬運與小載運,送來食物飲水醫藥器具等補給深入神戶市各地。當下救濟解決了,神戶人的日常生活不能等重建,馬上開闢臨時的海路交通,送神戶人到各地通勤去。
1750734 1750732

當下的疏散:過往遊人如織的熱鬧沙灘,此時變成個巨大難民營,風和日麗卻瀰漫著哀淒
重建:地震就是新知識,要重新思考最徹底防災計畫,從耐震結構、彈性結構、都市防火規劃、都市疏散規劃、防災公園、臨時動員疏散與運補計畫等,就趁這次機會砍掉重練吧,這就是最前衛神戶的新生。至於事前以規劃得當沒有受損的傑出建案,該走的營建進度還是要馬上接下去,絕不能讓地震打亂了既有節奏。因此,即使在震災後的 1996 年,神戶仍然完成了港區新地標 Oriental Hotel,西邊一點的明石海上大橋也儘速完工了,名符其實的「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
1750855 1750854

紀念:經濟與建設中斷了,生活與文化可不能斷,傳統的盂蘭盆節要儘速恢復如常舉行,新興的神戶光雕節 Kobe Luminarie 則要加碼重建美好信心。這一辦,還真把神戶的樂觀精神傳出去,現在變成日本幾乎每個大城每年冬天都要辦燈節。
1750733 1750735

隔壁,又是一個水池雕塑,旁邊一大堆斜斜的石頭突出地面,大家向心指著水池中央的小火山,火山還在源源不絕噴發著地球的泉源。我知道我又在想太多了,這真的又是個地震雕塑嗎?沒有時間查資料或尋找解說牌,但無論如何這個雕塑非常符合地震的意象,而且似乎並不把地震當成無情的災難,而把它當成我們需要謙虛面對甚至讚頌的自然?
1750706 1750730

這邊一大塊港邊空地都是過去的「美利堅碼頭」,1987 年都重劃成美利堅公園了,正好在 1995 成為重要的防災公園之一。這裡還有許許多多別的雕塑,一片沙地上的雕塑有一家三口望向海洋、有神戶海巡署、有如數家珍的神戶電影,都是迎向大海的開闊心胸,在文化上是不要糾結於傳統、在世事上是不要糾結於已發生的苦難,兩者好像有那麼點相通。
1750711 1750710

抱著對神戶港與地震地景越來越強的好奇心,我決定還要找一個清晨造訪更遠的震災復興紀念公園,那就要經過一片港灣設施了。從美利堅公園旁的那條大魚開始向東走,沿著碼頭們通過新港町三突堤,說是「新港」,但其實這些都已經是 1920s落成的老港了。清晨在這裡路上行走真不像觀光客做的事,旁邊一輛輛保養得雪亮的大貨車經過,很多是從港邊倉庫冒出來,簡直有種變形金剛拂曉出動的感覺。
1750773 1750774

到第三突堤前,這裡還有神戶關稅大樓以及舊神戶生系檢查所(織品實驗室?),都是 1920s建築,好像裡面還有關稅博物館與文創中心可以參觀?不過當然清晨是不行的...
1750775 1750779

第四突堤前,就是神戸震災復興紀念公園,佔地相當廣大,四面有三面都由高架快速道路圍起來。這裡好像看不見什麼紀念碑,但在功能上是神戶大地震後新建的最前衛防災公園,除了臨時疏散安置外,有可馬上使用的大量臨時廁所解決都市衛生、有大量的地下儲水維持都市生理機能、還有風力與太陽能發電補充都市黑暗期的照明… 土丘下方更是大倉庫,藏有臨時口糧奶粉飲水被耨帳棚等。
1750772 1750771

要看神戶大地震的紀念景觀,附近還有兩個,都在舊居留地邊緣的東遊園地,這片市政廳南方的帶狀公園。一片樹林水池間,第一眼奪目的是西式建築 Villa Blanche,尺度比舊居留地其他氣派的街廓建築小巧多了,這個東遊園地在神戶開港的 1868 年就劃設了,最初是僅為外國人開張的遊樂公園,還是日本現代洋服誕生地,和洋交流的歷史價值重大。這裡也是一年一度神戶光雕節的所在,每年 1/17 更在此紀念神戶大地震。
1750805 1750844

神戶大地震正是 1995/1/17 清晨發生,紀念神戶大地震的紀念碑是一盞 1.17 希望之燈,不知那燈火是不是就這樣一路燃燒不滅了 21 年?不單只是這盞燈,周邊的公園地形用紅磚圍起泥土重塑了起來,像是用珍珠版做等高線模型一般,在四周凸起一層層平台可以爬上去,而希望之燈則在四塊突出地形中間的凹地上。這個設計,是在象徵大地破裂了、但希望之火其實是從地底冒出嗎?
1750776 1750806

不論設計概念是什麼,東遊園地這個遊樂公園,現在的樣貌顯然已經轉變成清幽的紀念公園,在這大清早更顯靜謐。下一段,又是個神祕的紀念碑,一塊淺淺的鏡面水池上,半顆慢慢流出泉水的圓形噴泉,這難道又是活水從地底冒出來的象徵嗎?一路看了這麼多神戶的公園地面雕塑,不知不覺我對所有的元素都能聯想到地震紀念,就算和地震無關好了,這些設計儼然有一種共同的好奇心,好奇大地打開來裡面長什麼樣子、裡面會流出什麼東西、會如何令地面上的人們眼睛一亮?
1750807 1750777

通過一片筆直的森林,引領我們的步伐向前,也引導我們的眼睛從向下觀地轉為向上觀天,森林兩旁還有生生不息的爐火,彷彿一條參道引向下一個紀念碑。這下一個雕塑是金色銅雕 Marina 女神,算是地震紀念碑卻也又不完全是,因為它早在 1976 年就豎立了,算是前地震時代對海洋之都神戶的禮讚;但 1995/1/17 清晨大地震震倒後,女神手上的時鐘準確停在 05:46,一方面成了凍結在當下的地震紀念碑,另一方面象徵過去的神戶生活還是重建回來延續下去,屹立不搖。
帶著對南台灣地震的陰影,懷有一點沒在台灣陪伴親友的愧咎感,我照著早就訂好機票與旅館的行程來到神戶,這個擁有最強烈地震陰影,但也最輕盈向前的城市。二十年過去,今日的神戶早已看不出地震的陰影,卻處處看得見面對地震的遺續,不只是震災紀念公園、震災復興紀念公園、東遊園地這些紀念性開放空間,走在神戶處處看見公共藝術雕塑品,譬如大丸百貨店前、譬如三宮車站前,一根根從地底下衝起來的尖石,我都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地震紀念碑。有的艱險嶙峋、有的平靜如水,探索大地似乎已成為神戶公共藝術的共同主題,說不定早在 1995 神戶大地震之前就有這個傳統?
1750860 1750861

獨樹一格的神戶公共藝術,也未必全都是後地震時期的靈感,譬如三宮站後的約會見面小廣場パイ山/Pie Mountain,一圈圈地坪用方石磚逐漸隆起,傳說典故眾說紛紜,比較有說服力的應該是象徵大地之母隆起的胸脯。我本以為神戶只是海洋城市,但其實神戶是山海之間,一面對海洋外的世界充滿自由嚮往,另一面又對腳踏的實地帶著好奇與崇敬。我感謝這趟有緣的旅程,讓神戶靜靜地坐在這裡向我訴說地震的故事,日文不懂幾個字的我儘管了解相當有限,神戶只是帶著爽朗笑聲告訴我沒有關係,不管發生了什麼,我們都會找到出路,平靜地笑看過去。
1750862
泡8喝9玩10尚
神戶,自由與美味

神戶的第一個傍晚與早晨,就這樣獻給了地震紀念地景,令我心一方面激盪不已,一方面更平靜穩健充滿信心。也許這正是睜開雙眼盡情享受神戶的心理準備?旅遊日本幾次,一直對她的優雅進步與紀律感到心折,卻也感到一種屬於日本的極端自律的集體壓力。當然這種壓力都不會加在我們觀光客身上,而是加諸自己身上讓一切面面俱到,服務觀光客則是無微不至。我們家幾趟日本旅程體驗過的日本之美,有東京的經濟文化大都會景觀、有京都的千年古都優雅深邃、有名古屋上緊發條的產業文化地景、也有大阪的狂野率性是另一極端... 那神戶呢?
在神戶,我倒是第一次有旅遊歐洲的感覺,當然啦,在將近 150 年前率先開港的神戶當然是日本最洋派,有一大堆歐式建築、歐式甜點、歐式時尚購物,不過在這些具體的文化產品之外,我感受更深的是一種寬敞明亮的自由空氣,這當然和神戶作為日本第一個現代都市計畫區息息相關,在此完全感受不到東京的擁擠、大阪的匆忙、或是名古屋人寫在臉上的認真努力,也沒有京都人令人七分崇敬三分敬畏的優雅尊貴。
感受再深的,則是一種悠閒而隨性的步調。當然我們觀光客也並沒有真正進入日本人工作的辦公集中區,但光看三宮站周邊這核心商業區,路人並不那麼井然有序,每個人要前往的目的不那麼堅定準確,當然日本人是絕對亂不起來的,不過那個令人有點緊張的紀律感在這裡似乎並不存在。過去在日本每個大城旅遊,我們總是小心翼翼地保持移動,不敢隨處停下來喘口氣或看地圖,總是要四處觀察到有個人潮的空缺時才抓緊時機跳出來休息片刻。相較之下,神戶完全沒有「給別人添麻煩了」這種壓力,寬敞的馬路說走就走,簡單回首一眼說停就停很輕鬆,路人輕鬆彈性地轉個彎換個道彼此交換淺淺一笑,這樣舒爽的互動禮儀,真令我回想到熟悉的歐洲街頭。
對我們觀光客來說呢,神戶的觀光剛好也很體貼,很像我們熟悉的歐洲中尺度古城之旅,可以旅遊的城市範圍相當明顯,區劃分明,只是由歐洲古城換成日本商業市中心而已。話說回來,對 150 歲左右的年輕神戶來說,這些市中心商業區就是古城呀!看看這張地圖,鐵道南邊有西半部的元町、南京町、榮町,有東半部的三宮、舊居留地、東遊園地,神戶市中心的多樣魅力,一目了然。
最接近港區的榮町,雖然大體上長得仍然像個一般上班族辦公室後巷,但巷裡已經處處是精緻小店,白天要買東西吃午餐、晚上要喝杯小酒都可以,倒是這些每個城市都有的日常後巷在神戶洋風十足,傳統日式的反而很少,讓我們家小朋友狐疑道「這裡不是日本吧?」是呀的確不太像日本,就從法式甜點早茶開始;中午跟著單身女性旅遊聖經「小伴旅」推薦,來木頭大桌、窗明几淨、還有文創雜貨可逛的 AIDA with CAFE。這種舒服自在的地方吃習慣,我也想當單身女性了,比傳統成熟男性旅遊書推薦的舒服太多。
1751598 1751597 1751621

向北,南京町,世界港都都有中國城,神戶當然也有中華街,在此聽到的儘管仍是日文,卻充滿較親近的中文口音,神戶本來就比其他日本城市自由隨性,在這裡更是不拘小節。南京町很長,擁有好幾個中式牌樓出入口,簡直像是到了我們熟悉的利物浦與阿姆斯特丹,不過南京町十字型格局延伸更寬廣,還更像倫敦華埠。
1751593 1751599

再向北,元町商店街。元町很傳統、很日常,不但兩旁都是生活店鋪,中央甚至擺起市場賣起菜來,到處都是買菜的日本婆婆媽媽,還有出來喝咖啡聊天的日本老人。那好呀,既然早上去過年輕女性喜歡的寬敞明亮洋風飲食,下午就跟著老人們來到熱鬧的老咖啡廳にしむら珈琲店/Nishimura Coffee,從服務生到客人幾乎清一色老人,一樣笑聲爽朗姿態從容,而且聊起天來機嘰呱呱無拘無束,簡直有點中國茶樓的感覺。這與我心目中的典型日本大不同,但我很喜歡。
1751592 1751672

向東,三宮中央街與三宮本通,典型的日式購物拱廊街,我們在京都與大阪都看到過不少。儘管和 19 世紀歐洲拱廊街的古典氣派大不相同,近代日式拱廊街倒也是個比神戶範圍更廣的西風東漸,倒是在尺度上、在商家多樣性上、在繽紛多元的店面景觀上,這些日式拱廊街還比歐洲的逛起來熱鬧舒服又平易近人多了,想買什麼想吃什麼這裡都有。
1751600 1751601

就算是在偏日式的元町周邊,各種異國餐廳酒館小店仍然從各處鑽出來爭奇鬥妍,傳統日式反而沒看見幾家。最高調的搞不好是這間十幾層樓的德國大飯店,那附近一定會有德國啤酒館可以吃酸菜香腸?可惜肚子飽飽了,就來對面德式糕餅店 Bocksun 買幾塊蛋糕與甜點回旅館吧。毫無疑問,粗枝大葉又有點過度甜膩的德式甜點,到了日本精緻化在地化成為「神戶點心」之後,比傳統德國的好吃多了 XD
1751609 1751582 1751583

向南,跨過大街進入舊居留地前,還有「三宮」這塊站前中心商業區之名由來的三宮神社。說三宮,神戶當然還有一宮二宮甚至一路到八宮,是地理上圍繞在生田神社周邊的生田裔神八社!三宮神社只是其中之一,奉祀天照大神女兒瑞津姬,主保神戶最最重要的航海安全。以我們對神戶交通所知有限時間有限的淺度旅遊玩法,大概就只能順道瞧瞧這三宮神社了吧?三宮神社前還見證了重要的「神戶事件」,是 1868 神戶港開港才兩週就發生的日本與西方軍隊之衝突,就在這傳統神戶與洋人領地之交,現在回想都怵目驚心。
1751610 1751611

離開三宮前,先趁天亮提早吃一回神戸牛すてーきishida,免得晚餐時間很難訂位。我們素來不愛牛排,不論從小在台灣西餐廳還是長大在歐美公路旁快餐店,總覺得牛排就是一大片厚重血腥、嚼起來還像塑膠一樣累死滿口牙齒。不過幾年前第一回來神戶試了一餐神戶牛排,徹底改變我們對牛肉的印象!居然牛排也可以如此輕巧優雅入口即化?當然神戶牛排一餐要價不菲,每一次我們都會告訴自己「這輩子吃一次就夠了」,結果每次重遊神戶還不是乖乖再吃一回?在神戶遇到的每個人都令人如沐春風,但神戶最帥的男人還是眼前這位。
1757537 1757538

再向南,進入舊居留地,簡直就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就像在歐洲古城旅遊從中世紀進入 19 世紀一樣,神戶也在此從老日本進入 19 世紀現代都市,從頭到尾一絲不苟井然有序的 2:3 長方形格子狀街廓、筆直的雙線道兩旁有寬大的林蔭人行道。舊居留地仍剩下零星的古典建築,格局與尺度先天比起元町與三宮的街道建築氣派許多,到近代開發的高樓建築就更別說了。這裡逛起街來比其他區域都更舒服、寬敞、堂皇、明亮,不過在大街上走了好久才看到幾個人、走過幾家店,我突然覺得洋風與日本混合元町、三宮與南京町等地方,比這個從骨子裡走西洋都市計畫的舊居留地更有人味。
1751607 1751608

說不定現在是冬天,而且這天晴天逛著逛著還下起雨來,才讓舊居留地這個日本歐風大本營變得有點冷清?事實上我們在各種旅遊書及文宣上看到的,都是一整個浪漫到不行,簡直像走在舒服的巴黎街頭購物似地。不只是舊居留地,整個神戶好像都塑造出了一種浪漫的風情,彷彿日本人到了神戶就脫離了日本傳統枷鎖,而我們觀光客只要買張便宜機票到神戶就可以平價遊歐洲。這趟神戶之旅還有個神奇的印象,那就是到處都看到婚紗廣告,好多西洋臉孔的優雅模特兒,純白典雅的婚紗配上天光彩窗的西洋教堂... 只有一點弔詭的是:怎麼這些廣告都沒有男性?難道女性一個人結婚就好嗎 XD
1751639 1751640

結婚,似乎也是神戶的旅遊產業之一環,而且和神戶整體的海洋浪漫風合而為一,彷彿套上婚戒都是在追尋自由。那當然要回到天遼地闊的神戶港區,海風最自由的當然是這裡。許許多多國家都有港口,港邊也往往是勞工水手多元文化聚集的碼頭區,我熟悉的漢堡鹿特丹利物浦與安特衛普都是這樣子,往往這種地方充滿異國餐廳酒吧、街上活力充沛龍蛇混雜、甚至往往還以紅燈區為主要特色 XD
1751658 1751660

但神戶港居然可以清清爽爽地畫清界線,把美利堅公園、中突堤一直到 Harborland 摩天輪這一整塊都清清楚楚地切割出來,變成優雅明媚的中產階級港區,一點勞工的氣息都沒有、一片垃圾或菸蒂都看不見。港邊的水甚至乾淨到野生水母都來玩耍!事實上,遠方還是看得見碼頭與倉庫,不過日本人在事業上一絲不苟的態度,就完全體現在井然有序又整齊清潔的外表上了。
1751659 1751695

神戶港,至少是我們遊客可以接近的神戶港,簡直變成一塊購物中心與兒童樂園的集合體,有購物廊、有超級市場、有餐廳酒吧、有溜冰場、有摩天輪、還可以搭復古帆船出海吹風,當然情人節到白色情人節這段時間更少不了浪漫雪花,如果心動就在神戶結個海洋婚禮吧!神戶的一天結束在港區,就像晚餐後的焙茶聖代一般甜蜜又清爽,這裡不像傳統的日本那般拘謹、也不像歐洲那樣充滿正統的異國風情,西洋文化來到了神戶,早已被吸納為獨特的神戶文化,帶著一點距離、保留一點收勢,然後盡情揮灑。
1751661 1751723
煙雨扶蘇
樓主有品嚐神戶的名產「神戶牛肉」嗎?
願與時光為敵也決不放棄
謝謝分享!!
神戶在関西版大多是個被參觀路過的城市
我卻一眼就愛上了
海港都市一直都有自己迷人的風味
除北野、三宮、神戶港外
其實阪急、阪神沿線的站也各有隱趣

去年遇到一位神戶阿伯
他很自豪的說神戶是個一年365天都舒服的好地方
因為臨海,在冬、夏二季天氣比京都好太多了

我也喜歡city loop
公車和一日券都很療癒:-D:-D
時光荒老了我們的青春
去神戶一定要去看夜景跟吃神戶牛喔
一曲琵琶傾城夢
樓主有品嚐神戶的名產「神戶牛肉」嗎?
去神戶一定要去看夜景跟吃神戶牛喔
有神戶牛!本來文章中忘了寫,已經加上去~
不過夜景就沒看,印象中好像是冬天的登山纜車末班下山時間太早?不太記得,反正以後應該還會再來 :-D

謝謝分享!!
神戶在関西版大多是個被參觀路過的城市
我卻一眼就愛上了
海港都市一直都有自己迷人的風味
除北野、三宮、神戶港外
其實阪急、阪神沿線的站也各有隱趣

去年遇到一位神戶阿伯
他很自豪的說神戶是個一年365天都舒服的好地方
因為臨海,在冬、夏二季天氣比京都好太多了

我也喜歡city loop
公車和一日券都很療癒:-D:-D

這次我們的確就只玩了北野三宮神戶港,其他隱趣有待下回囉~ City Loop 很過癮!而且我們從美利堅公園上車時好空曠,不過到了地鐵三宮站前就瞬間擠爆,都是要去異人館的韓國少年。
向日葵開在舊夏天
神戶,山與海之間

神戶的二十年遺產是地震的智慧,一百五十年遺產則是海派自由的洋風,那神戶永恆的精華是什麼?走一趟三宮中央通,拱廊街兩端就是答案:神戶當地版畫家川西英畫的《神戶百景》,精選來這裡當彩窗的就是兩幅全景畫,一幅山,一幅海,神戶的永恆魅力正在山海之間,猶如我們的花蓮與台東。
1757922 1757921

剛剛好,我們的大倉酒店旁碼頭,圍牆上就有一系列馬賽克壁畫,在神戶的第一個晚上,當我們還不知道有哪裡可玩時,就來參考參考吧。光是海,就不只美利堅公園與神戶港,還有水族館、海洋博物館、搭船出遊看海豚、甚至還有海上飛機場;另一邊的陸地上呢,倒是沒有三宮元町南京町這些逛街區,陸地的美景當然以山腰上的北野異人館為主,而且一定有佇足藍天之上的風向雞。
1757923 1757924

在神戶看過海、逛過街,神戶的最後一天就往北向山上走吧。當然說爬山也說不上,可以爬的還更高更廣,只是北野一路走到異人館,就是屬於神戶城市的「山」之意象,外國商人與使節不只是要在平地臨海處劃居留地開辦公室做生意,他們看見的神戶魅力仍然是向海,但要座山望海、甚至座北朝南,以我們的風水來說神戶北野真是完美格局呀!
北野的一天,先從生田神社開始,在我們的神戶異國風情之旅中,來此才突然有回到日本的感覺。如果元町三宮留了一點點近代老日本的痕跡、而舊居留地到神戶港充滿近代後洋派日本的格局,那真正深遠的神戶千餘年歷史可能就展現在這裡。神戶及神之居所,正以此神社領地為典故,昨天逛過的三宮神社只是以此地為中心的生田八裔神社之一。生田神社供奉天照大神妹妹稚曰女尊,主保健康與姻緣,據說有明星在此結婚,我們今天看到的難道也是場結婚儀式嗎?
1757926 1757927

要感覺到北野的地形,當然先爬名符其實的北野坂,還好北野一代的坡還不算陡,不然這種舊金山式筆直開路法可真是無法無天。還沒進入異人館的領域,第一間是美國人 Shea 故居,今日是北野物語館,也就是超熱門的星巴克神戶北野店,雖然室內比平均來說已經非常寬敞的神戶咖啡聽還要再大一截,但總是人滿為患,此前來了兩次都沒擠進去這次終於擠到了!來這裡旅遊和其他日本城市的感覺真不同,譬如在京都處處聽到中國與台灣口音,在北野星巴克居然室內嘰哩呱啦地都是韓文,窗外拍照的都是一組組帥氣有型的韓風少年少女們,和北野山坡上的青春自由氣息相當搭。
1757928 1757929

記得曾學過描繪山形的箕舌線「阿涅西的女巫」,總是告訴我們從平地上山時,坡度一段陡過一段,要到接近山頂時才終於會趨緩下來。從北野坡走上異人館區,就是這種感覺,已經從直斜坡變成彎曲斜坡、甚至再變成陡峭的樓梯。其實異人館我們也走馬看花過幾次了,拿著一支六甲牧場冰淇淋逛小巷、一間間異人館前後院通廊參觀一下買個紀念品,就已經很過癮。這次當然要進一階,找一間異人館買票進去好好瞧瞧,就先看看我們最喜歡那個歐洲異國文化吧,萊茵館?法蘭西館?最後還是魚鱗之家的紅色電話亭吸引了我們。
1757930 1757931

雖說紅色電話亭,還有個獅子與獨角獸的英國徽章,不過很快我們就發現這裡風格混合,剩下還有點英國味道的可能是那個維多利亞式 bay window,其他的要說是哪國傳統風格也說不上來,反而更像 1900s在歐洲也整體工業發達到極時,對各種異國珍奇喜好拼貼下的折衷風格。魚鱗之家,背後一棟房子都沒有,算是在北野異人館區的最高處吧?在這個建築還能蓋的緩坡終點、陡坡之下,面山望海,真不知 1900s在此置產的外國人們是怎麼爭地產的,能夠住在這邊,表示起造的德國屋主 Harrier 是當時最有權柄的實業家或外交官嗎?
1757933 1757951

魚鱗之家的內部,一個小暖氣倒是看見了德國工業的痕跡,話說這暖氣是否由首任屋主 Harrier 留下我也不知,甚至這整體內部擺設,更像是個歐風家具博物館而不像真實的德國人之家,要說是歐洲其他哪國人之家也不太像,室內每一間都是最搶眼家具擺設、最精雕細琢的小木作、滿滿彩飾的瓷器餐具,有種超現實的感覺,不太容易想像一個屋主準備把這裡哪一間當成他的 showcase。
1757934 1757935

就算是單間室內,也聞到一種比傳統歐風還要歐風的重量,細緻也要超越歐洲家飾細部、精品數量和密度也要超過歐洲大宅室內,不禁讚嘆日本人複製別國文化青出於藍猶勝於藍的細心與毅力。不過有點莫名地,昨日我才對神戶吸納洋風並將它折衷轉化的清爽感敬佩不已,今天卻看到了它的反面,一種比歐洲還歐洲的極致執著,讓整間魚鱗館變成最突出室內博物館,卻少了生活的軌跡。看看魚鱗館房間角落的各種中大型運動器具,這樣精雕細琢在歐洲根本不是富人拿來運動用的,而是古代帝王拿來進行儀典用的呀。
整個異人館,不知是從何時開始一間間都變成了供人參觀的博物館,好像就是從魚鱗之家開始的?也不知道以前的「異人」屋主們都到哪去了,怎麼會讓這整區這麼多間紛紛都開放為博物館、而其實社區內也還混著不少和洋混合的豪宅?眼前的魚鱗之家,從外面庭園的電話亭與雕像、到室內極高工藝密度的家具擺設,真不知還留了多少原味?我都不覺得真有個人曾經這樣住著。不過無論如何,魚鱗之家絕佳的地勢、整體建築區位與格局、尤其是迴廊連排窗戶俯瞰神戶港的視野,絕不會改變。魚鱗之家只是一段百餘年的小歷史小變化,大歷史的聚落變化更不用說,不變的,還是這遙遙相望的山與海。
1757959 1757938

那就要來體驗異人館這區最陡的階梯了,倒不是百年異人館而是八百多年的北野天滿神社。天滿神社與天滿宮,都奉祀學問之神菅原道真,也都以梅花五瓣為標誌,那這裡有沒有如東京北野天滿宮滿滿的梅花可看呢?時值二月中旬,梅花正摩拳擦掌準備盛開,還要先穿越櫻花樹林立的小參道再繞過神社登,堂入室走上比神社還高一點的梅花後園,才看到寥寥幾株已率先綻放。
1757963 1757941

也許來日本幾次都是二月,我總是對日本的梅花比櫻花還要有親切感,梅花嘛,就不是要欣賞大塊的花海、不是要跟大群日本人一起坐在花樹下,只要兩三個人、幾條遠近交錯的枝葉上梅花點點,即使近距離也只散發淡淡清香,配著二月中旬不太冷冽但清澈的空氣,這才是我喜愛的神戶美感,別太投入、別太甜膩、別太極致,寧可帶點清爽的距離。
1757942 1757956

不知 12 世紀末的天滿神社和 20 世紀初的魚鱗之家,在北野的地形中是哪個較高?兩個外表與歷史故事天差地遠,卻共享一樣的美景,神戶的山海意象的確跨越時空。突然很高興,這次我們來神戶是從山中來,搭一班新幹線從中部繞山越嶺來到平坦的關西,再從大阪穿山經過漫長的黑暗隧道,從山間車站新神戸駅進入神戶大門。造訪神戶,就要從山中來,一路輕騎而下迎向舒爽的海風。
1757955 1757943

揮別神戶,也要從海上走,不論是飛向高空還是橫跨海灣,都要慢慢看著帶狀的神戶漸漸遠離,拉出了距離,神戶的全貌才漸漸完整、城市聚落的地理關係才漸漸清楚、山海之間的比例也才漸漸真實。經過了幾次從大阪來的走馬看花,這一次才算粗淺地認識了神戶的面貌,還只小小一個中央區而已,由小而大;一定會有的下次關西旅程,再從海上來,由大而小探索神戶。
1757939 175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