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珍貴寶藏 台灣的亞馬遜河 一個從南澳古道深入的密境 以及林克孝尋找的沙韻之路

風吹起的舊時光
還真是第一次、一趟山林的旅程可以讓人不斷地回憶、不停的回味~

花了幾個晚上時間,把林克孝先生的『找路』這本書看完了。

如果說、這一篇 南澳古道旅程記事 (http://www.oyag.com/5542/travel) 是單純的記錄如何到達這個地方,另一篇 沙韻之鐘文章 (http://www.oyag.com/5564/543) 是介紹以前和現代的沙韻傳說,這一篇則是透過『找路』讓我重新咀嚼這趟行程給我的一切感觸~

『我實在很難跟人解釋,我為什麼要來找這個遺址。』這是林克孝先生在商業周刊2005副刊 alive優生活的一段訪問(全文 尋找遺忘的心靈密徑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1835&p=1)推薦閱讀),我不是一個登山客、更不是一個歷史文物保存專家,但『尋找沙韻之路』這個看來充滿充滿冒險、浪漫的一段行程,到底該怎麼形容、描述他呢?
引用為找路寫前言的瓦歷斯。諾幹說的一段話『初讀找路,你以為這是一本城市人接近荒野部落的朝聖之旅,以為是人文登山客追索遺落在叢山峻嶺之間的歷史遺緒,太多自以為是的想像恰恰遮蔽了想像的風景。找路找尋的,其實並非是神祕而險惡的山野,爬梳的並非是時光掩蔽的聊齋志怪。找路的本質是,林克孝傳述泰雅老人說故事的老靈魂。』(上圖相片 引用來自 天下雜誌 381期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3457) 攝影:劉國泰 )

另一位 張小虹小姐說的話也讓我滿能認同:

『登山』與『找路』成為可以加以細緻區分的差異,如果前者強調 征服 與 成就,那後者則是 謙卑 與 感恩, 在荒煙蔓草中學步,領受大自然的規律,改變生命的對待。

林先生在書中寫著:

而這一切都從月光開始。

『….引起我最大興趣的是裡面一則到老武塔探祕的記錄,所附的一篇小短文簡述著日本改裝版的沙韻之鐘故事,特別提到光復後沙韻之鐘被改編成月光小夜曲。
原來月光小夜曲的前世叫沙韻之鐘,而沙韻之鐘背後好像有一個淒美的故事。
對這首歌的喜愛,對山林的喜愛,對傳奇的喜愛,加上對原住民文化的喜愛,這一小段文字點燃起我開始尋找故事完整段落的心火。』

就連林先生自己其實也說不清為何因為這個沙韻的故事,讓他多年來不停的在尋找『沙韻之路』

P26『另一個也是無法解釋的為什麼,就是,沙韻之路已成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條山徑。

我從迷戀般地蒐集所有沙韻的歷史訊息,到拎著山刀砍到流興社,到認識一大群泰雅朋友,到想一起把這些泰雅祖先的居地有系統地記錄與定位。

最後到了,真的,

我在深山的暗夜趕路時,可以感覺泰雅祖靈對我的接受與護祐。』

還好~我不需要這麼辛苦的爬山涉水來體驗林先生的這段艱苦路程,宜蘭南澳古道的前段這三公里已經讓林務局修復成唯一條滿好行走的步道,我們可以不需要冒著危險攀山越嶺,也可以體會南澳山林的美麗、感受沙韻之路的淒美故事。
南澳古道的前一公里,稍微較多的上坡、溪谷,雖然比較消耗體力與較為難走,但沿路上卻可以不時看到日劇時代留下來的吊橋和標誌。

最近由於電影的關係,讓我們知道了以前原住民抗日的歷史故事,但林先生的解讀這一段戰爭往事,反倒讓我有了些不同的角度、觀點重新思考我們『漢人』的觀點、看到真實的原住民當時狀況。

找路P42: 那一連串原住民抵禦外悔的戰役,被後來的國民政府描述成可歌可泣的抗日事件。原住民抗日確實沒錯,但如果當時想打進去的是國民政府軍隊,原住民也一樣會起來『抗國』。

就像他們抗清一樣,他們就是保家衛土,不論侵略者是清政府、日本人、還是國民政府。

(鹽月桃甫 繪「莎韻之鐘」 上圖 出自 莎韻之鐘 wiki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E%8E%E5%8B%87%E4%B9%8B%E9%90%98) )

而除了歷史紀錄的沙韻新聞(這一篇 (http://talin5814.web.fc2.com/iwe_load/sayonhayon/sayonhayon.htm) 有當時的新聞簡報資料),日本宣傳的版本、電影浪漫故事版本、或是國民政府之後的另一個版本,鹽月桃甫 這位1921年抵達台灣從事美術教育工作,擔任台北高校以及台北第一中學美術教師,他的畫作:沙韻之鐘

1941年5月親赴莎韻的故鄉考察。畫面裡莎韻頭戴一頂小帽,身穿朱紅色盛裝,側坐,手捧死後,臺灣總督長谷川清贈送的紀念鐘。

也許一個了解日本政府真正動機、一個熱愛台灣的日本老師,在他這幅作品裡,沙韻無奈的握著這個對她來說沒有任何意義的鐘(當然、這也許也只是我自己的解讀和認知),也許~ 也許~ 這幅作品更能表現出 沙韻的無奈吧~

(更詳細的 沙韻故事,請見 南澳 莎韻之鐘與林克孝先生的故事 還有不一樣的月光 第一個原住民導演描述原住民的作品 (http://www.oyag.com/5564/543) )

不過~ 我還是比較喜歡帶有愛情故事的這個版本~ 誰叫~ 我始終相信浪漫的愛情呢~
走在灑滿落葉的古道中,一步一步都必需小心、注意,看似平坦的山道,也還是隱藏著諸多危險,也許一個轉彎你會發現上一次的大雨剛把山坡沖垮了~或是一個小地震也剛改變了一些山坡道路~
我們這些平地人、都市人,大概只能在這修的算不錯的南澳古道輕鬆、但小心的體會一下原住民當年日常每天行走的道路,但真說起登山啊~林先生找路書中 P203 關於原住民的體能表現描述:

每次負重攀登,才讓我清楚自己和以負重為業的人有多大的差距。
那些挑水泥上樓的工人,搬家公司的壯漢,外觀上和我們也許差異有限,體能上實有天壤之別,更別說和負重尚能在山林奔跑的獵人相比。
坐在辦公室是一種具吸引力的腐蝕,讓人悄悄地從身體內部開始崩塌,直到剩下一張體力還不錯的嘴。

唉… 連登山專家都佩服不已啊~ 我… 我還是回到電腦前輕輕的敲敲鍵盤、說說故事吧~

還有關於 原住民獵人! 我認識的獵人兩根手指就數完~ 一個是這一次帶著我們爬山溯溪的『由幹』大哥(這篇 (http://www.oyag.com/5542/travel) 提過)、另一位就是目前當紅的大明星 林慶台 大哥了(這篇 (http://www.oyag.com/5657/travel)),認知有限啊~

但林先生可是認識超多獵人!並且描述起來可也是非常有趣~

P239 獵人的資格

除了必須從老獵人那裡學到觀察與等待的能力外,獵人本身也必須具備可以在山中追逐動物的體力與技巧。
動物在狂奔的時候可不會沿著警備道路跑,牠們一定是衝向地理上對牠們最有利的環境。

獵人的兩條腿不能還意識自己是人腿,那兩條腿必須在追羊的時候是羊腿,追鹿的時候是鹿腿,被山豬追的時候更要變成豬腿。

還有這 P242 中的描述:

若以為獵人就只需要那種毛茸茸又孔武有力的特質,可完全錯了。

除了必須有足夠鬥力的本錢,他們也要和動物鬥智。
讓我們先把飛禽走獸放一旁,聽聽獵人補蜂的絕招。
對我們一般登山者,在山上還真的不那麼怕山豬或黑熊,因為碰到的機率實在太低太低了。

低到我還在念台大時,登山社辦新生訓練,新生問到 在山上碰到熊時怎麼辦時,
我們最後的答案是『 趕快拿出照相機,實在太難得了!』

但問碰到虎頭蜂怎麼辦時,大家嚴肅起來。

直到遇見泰雅獵人,才知道 我們看到蜜蜂的同時,他們只想到蜂蜜。
其實 蜜蜂碰到他們實在倒楣。

『我們會跟蹤蜜蜂回家的路線,就可以知道蜂窩在哪裡。』武塔村韋村長透露著他們祖先傳下來的絕技。
然後他緩緩道來,什麼時候蜂王會出來納涼,所以兵馬都調回去保護,什麼時候蜜蜂是出去工作,什麼時候會回來,
補蜂要在什麼時點、季節出手可以得到最棒的蜂蜜,出手的時候又是如何煙燻和圍捕。
我們最擔心的虎頭蜂,他們最喜歡,虎頭蜂酒是他們的珍品。

對其他每一種動物,獵人都可以說出同樣精采的鬥法故事。

—————————————————————————————————————————

哈哈哈~ 妙啊~ 我熱愛看美劇,還記得看那部『LOST』時,荒郊野外生活的一群人,忽然讓我覺得、如果當時劇本中還有安排一個『原住民』的獵人角色,也許整部影集的劇情都得要重寫了喔~

原住民的獵人這個職業! 我想絕對不是一般企業中能瞧的到角色啊~

聊過『獵人』,再讓你思考這一個問題:

你知道台灣的山林有多美麗嗎?

我自己雖然只有在南澳古道的外頭,稍微瞧見了一點中央山脈這尾端的一角,但又看了林先生描述的這一段:

南澳南溪與大濁水北溪,後者,登山家及古道學家 楊南郡老師特別稱為其『台灣的亞馬遜河』,這幾條溪涵蓋的流域構成了宜蘭南澳鄉。

哇~我以為~ 台灣早已經沒有『鄉下』這個地方,更別說『原始森林』了~

原來台灣還有這麼多值得 注視、關心、旅遊、探險 更別說 收藏、珍惜 的地方、地區啊!

趕快再看一下 找路書上前面的這張手繪地圖!(上圖 地圖 出自:找路:月光.沙韻.Klesan 林克孝著 書籍)

看著找錄書中林先生走過的路,腦海中忽然浮現最後這段文字:

書寫的完,但遺址繼續傾頹,古道仍會坍塌,耆老終究凋零。

也許有一天,獵人不再出獵。

我知道我能做的很有限,但很多有限的人一起做就可能超越一己的想像。
七年來,我已經看到Klesan年輕的理想追求者不斷出現,從小韋、光輝他們的實地田野調查,到潔瑤(她的阿媽就是在總督長谷川清面前高唱『追思沙韻少女』的那位松村美代子)
想拍部落的電影『不一樣的月光』,以及部落成立很多工作室努力保存傳統工藝。

這些就是希望。

沒人能阻止大自然想要要回的,如同所有人類的古文明遺跡都面臨威脅一般,但在紙上留下記錄、留下照片以及地圖,將可使這些文化的線索永遠留給未來的人類。

我相信Klesan是不滅的,這個居住在地球最北的南島語系民族,會像太平洋上眾多同語系的同胞一樣,被珍惜、也被尊重。

我們可以比別人驕傲的是,這些,就在我們台灣的山裡。

下次聽到颱風由南澳登陸,或地震震央在南澳的消息時,希望你能突然想起這本書裡的人、事、地、物與傳奇,他們真的在那裡。

————————————————————————————————————————

(『不一樣的月光』就是我在 這篇 (http://www.oyag.com/5564/543) 特別推薦的第一部原住民導演作品喔~)

林克孝先生留下來不只是一本書、幾句話~ 他留下來的這些『影響』、這些『希望』,正在慢慢的不斷『散播』、不停『擴大』、『感染』著我們每一個人!

他說到的:『我相信除了宜蘭南澳,除了泰雅,還有太多山里相同或不同的族群傳奇或遺址值得留下與追思。
應該很多人在很多角落做了很多事了,如果我們能連結起這些散落的努力,台灣的山裡,會是怎樣一部美麗的童話啊。』

我想更是已經開始慢慢呈現出來了~

看到不少 (如 尋根莎韻路,看見金岳的彩虹 (http://chinfeng420.pixnet.net/blog/post/27361790-%E5%B0%8B%E6%A0%B9%E8%8E%8E%E9%9F%BB%E8%B7%AF%EF%BC%8C%E7%9C%8B%E8%A6%8B%E9%87%91%E5%B2%B3%E7%9A%84%E5%BD%A9%E8%99%B9) 及 金岳社區協會 陳芃伶的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917421251019.2097339.1106636824&type=3) 還有 比恕伊的泰雅部落-新聞人.部落眼 (http://blog.nownews.com/article.php?bid=505&tid=24722) …等)越來越多的年輕一輩的 Klesan(曾經雄據在南澳山區的泰雅自稱是『Klesan』,意思應該來自泰雅語的Klajas(攀爬翻越)),願意離開早已習慣的都市生活,重新認識了解自己的歷史,甚至還陸續有不少的人回到家鄉、部落工作、居住,這些~ 都實在令我感到看到了原住民未來的 希望!

P148
什麼是gaga? 這一段敘述也許還可以看到一些

文明(泰雅青年名字)是個很山裡的年輕人,名字叫文明,卻是韋家三兄弟中對外界文明最不適應的人。

但到了山裡,他是個神射手,祖靈疼愛的泰雅之子,哈卡巴里斯頭目的後代。

他的面貌酷似他家中一張阿公的照片,除了缺乏臉上的紋面。

在耆老身邊,他是默默不作聲的雜役,除了砍路,他包辦了所有其他的工作,自動自發的。
泰雅的 gaga(很難翻譯的一個概念,又是組織精神,也是倫理規範),依稀可見。

這邊還值得一提,在書 P161 有一個祕境的描述:

莫很,夢中豪宅

『因為莫很是條很長的溪,由加羅湖一路流過來,在此注入大濁水北溪,因為莫很有個全台灣也難得一見的溫泉噴泉,因為莫很有座很帥的駐在所遺跡,位於一個地形非常帥的鞍部,因為這裡是動物的天堂,也是獵人的樂園。

在這裡,人人都喜歡莫很。』

書中提到的這『莫很噴泉』! 之前 文章中 (http://www.oyag.com/5542/travel) 介紹過的嚮導 張宗仁 大哥(原住民名字:由幹)還知道一條比較好走的『密徑』呢!

未來有機會,一定要再找張大哥帶我們走一趟 台灣最原始的森林、享受 台灣最棒的野溪噴泉!
(上圖相片 引用出自 布蕭丸、莫很溫泉溯行 我思故我行 的新聞台文章 (http://mypaper.pchome.com.tw/idachu/post/1322056877) ,光於莫很噴泉的登山記錄、也可以在上述的連結以及 這一篇 (http://burt.pixnet.net/blog/post/22837040) 登山文章詳細的了解。 )

對於原住民,由於我也才剛剛認識了幾位,能說的還真有限~

但我想林先生書中的這段故事,表達出以往由於我們不管是體制或是教育關係,得知到其實大部分是錯誤、誤解的認識原住民,是該開始做些『改變』了!

找路 P98:

一個我印象深刻的畫面是在北橫爺亨社外的一張告示牌,大約就是很標準警告遊客,由此進去就是山地管制區,不得進入,擅闖入者要罰錢之類的。

泰雅們用油漆在 告示牌畫個大叉叉,並且寫上『我們歡迎你,請進』。

並且~ 也由於 找路我 意外的知道另一個值得我們台灣 驕傲 的事呢!

台北烏來鄉的泰雅族,是記錄世界南島語系居住在地球最北的聚落。找路 P38:

台灣的人為什麼對於世界記錄上存活在地球最南的歸魚類、櫻花鉤吻鮭,是這麼熟悉與珍惜,但對另一個記錄似乎所知不多?
泰雅族出現在台灣的時間學者們已有共識,但何時來到南澳山區則有些爭議。
我非專業民族學者,這本書也非討論這個議題,只是這個可能是南島語系始祖的民族歷史,就發生在我們家裡,而我們家裡卻似乎沒幾個人關心,的確令人遺憾。

我們很多人千里迢迢飛去紐西蘭參觀毛利吐舌舞蹈,卻沒幾個人珍惜自家院子裡豐富的原住民文化。

(其他參考資料:臺灣是南島語系的源頭,目前是人口分佈上的地理最北端。 南島語系 wiki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97%E5%B3%B6%E8%AA%9E%E7%B3%BB) 以及 這篇 (http://192.192.159.187/9taiwan/c0102.htm) )

對於山林、田野、自然 由於一昧的追求『金錢』作為成功的定義,被我遺忘和疏忽是我個人的遺憾,但對於長期忽略原住民文化的這個部分,尤其在台灣現在拼命的倡導『觀光產業』、『綠色工業』的今天! 再不加強、更正、發展相關可對應的政策,而非只是表面的敷衍宣傳、行銷方案,這!可真是對不起全台灣的民眾了! 特別是現在的 台灣!

最後~ 我想再提一下另一本書,這也許作為這一篇的結尾會更加貼切~

千里步道,環島慢行:一生一定要走一段的土地之旅 其中的幾段話:

P26 徐仁修的話
『我們應該是提供孩子平安的環境,而不是希望他的生命就這樣平安幸福,
生命是來活出精采,而不是為求平安度日。』

是的、似乎長久以來大家的認知,『平安度日』真的是比提供『平安環境』還來的重要,東西方教育、生活的態度就是缺少『冒險』這個因子,我們害怕『未知』帶來的恐懼、骨子裡缺少面對『陌生』的處理態度,難怪近來許多媒體呼籲年輕人要懂得『壯遊』的旅行方式,透過『與自然』的旅行過程,體會到『精采的生命』,也許利用台灣本身美麗山林景點間的旅行,也是練習、體會『壯遊』的最佳前導方案。

徐仁修的話
『台灣不僅不關心別人,連自己都不關心,環境也越來越糟,台灣最大的悲哀就是以前為了賺錢而破壞自然,以為破壞一百塊賺回一千塊是值得的。』

我想大概是大家都『窮怕了』,『錢』好像永遠都賺不夠,總是想著『等我賺夠了錢再來享受』,但似乎也永遠不會有『賺夠的那一天』到來。

而又由於家長交互的影響關係,問起孩子長大的願望聽到的也大多是『以後我要做大官、賺大錢』,什麼時候『做大官』和『賺大錢』已經成為我們的下一代成長的目標了? 也由於一切以短期功利、績效看待的普遍認知,對於環境保護、愛惜當然也就理所當然的『忽略』、甚至『犧牲』了~

我們最近常看到媒體報導『不丹』這國家的『國民快樂指數』這指標,每次與朋友談到這話題,似乎大家也都普遍認同『快樂指數』與『經濟發展指數』不是相同的標準,但羨慕歸羨慕,當你的『幸福感』是建立在『比較』的基礎上時,你在乎『同事的車比你的新』、『朋友的房子住的比你的大』、『鄰居老王的薪水比你老公的高』、『小孩的同學才藝學的你家的多、成績比你家的好』…. 永遠…你還是活在這『比較來的幸福指數』上了~

『關心』!? 我想連自己的幸福都靠『比較』來的,誰還有時間去『關心』自己,更別說『關心別人』、『關心生活的環境』這些了~

你能改變這『比較來的幸福感』的習慣嗎?

P255 周聖心 的話
旅行也可以是一種公益,讓我們一起透過慢行,看見台灣、留住台灣的美。

也許~ 從『旅行』可以慢慢的改變這根生地步的『習慣認知』喔~

再這回歸真實的自然環境的旅行過程中,沒人跟山林比較誰開的車子大、誰住的房子比你好、誰家小孩成績高…

你呼吸的新鮮空氣、眼睛看到的自然美景,誰獲得的感觸都是相同的,自然給予你我的總不會還出自『比較來』的差異,再這個我們稱為大地之母的自然裡,你我感觸到的體會如同一個種子般的自然種在你我的心中,慢慢的萌芽、成長、茁壯。

每一趟再次接觸他的旅程就如同為他灌溉、施肥,每一趟旅程都會再度讓你感觸到不一樣的體驗,如同林先生說過的『一個新發現與下一個新發現綿密地構成一個個陷阱,把我吸進這個夢幻寫實的經驗。一開始,就停不住了…』這樣的體驗。

透過不同於旅行社、觀光景區式的遊玩旅行方式,以自然環境慢遊、原住民文化接觸、台灣山林、溫泉、溪流體驗等等,來重新的認識台灣、接觸自然、學習不同族群的文化,旅行除了自己真實的放鬆、享受之外,真的也能成為地方發展、自然保護的另一種公益活動,並且~ 這功效可能比『捐款』、『政策』都還要來的有效、有用喔!

別讓『收藏台灣之美』最後變成 只是一個口號、只是一場攝影比賽、只能在書上的圖片中看的到她!

從旅行這個開始!你真的就可以改變台灣許許多多地方! 下次安排出遊行程,多思考一下、多做些規劃吧~

其他更多南澳美景的相關旅行記錄文章:
宜蘭 南澳金岳部落 深度之旅 系列文章 (http://www.drytech.com.tw/node/523)
若無其事才是最狠的報復
謝謝版主的書寫
我自己十二年前第一次去南澳
到現在因找路一書
再度回到南澳與泰雅朋友重逢
看過哈卡巴里斯的紀錄片
但還沒有機會去南澳的步道走一走
建議想進一步認識南澳的朋友
近期還會有一部電影-不一樣的月光
相信也很值得一看
回憶太輕、思念太重
謝謝你的分享
決定去買這本書
決定去南澳古道"找路"
是夢就會醒
在看過塞德克族的故事之後
緊接著又看到這篇泰雅族的故事
真的有種感動
感動小小一個台灣
有好多不同的文化, 語言, 人文, 族群....等
念之森藍
如果搭火車+步行,能否走到南澳古道?
有嚮導或是需要入山證申請嗎?!
東京的櫻花落滿巴黎的街頭
搭火車+步行
要走到南澳古道會有點距離,你可以租個自行車或是叫個當地的計程車會比較好喔~
如果只是走前段已經整理好的步道,不需要嚮導也成~ 但若還要再入更深山就一定要了~
莂哪庅認嫃
徐仁修的話
『台灣不僅不關心別人,連自己都不關心,環境也越來越糟,台灣最大的悲哀就是以前為了賺錢而破壞自然,以為破壞一百塊賺回一千塊是值得的。』

我想大概是大家都『窮怕了』,『錢』好像永遠都賺不夠,總是想著『等我賺夠了錢再來享受』,但似乎也永遠不會有『賺夠的那一天』到來。

而又由於家長交互的影響關係,問起孩子長大的願望聽到的也大多是『以後我要做大官、賺大錢』,什麼時候『做大官』和『賺大錢』已經成為我們的下一代成長的目標了? 也由於一切以短期功利、績效看待的普遍認知,對於環境保護、愛惜當然也就理所當然的『忽略』、甚至『犧牲』了~

我們最近常看到媒體報導『不丹』這國家的『國民快樂指數』這指標,每次與朋友談到這話題,似乎大家也都普遍認同『快樂指數』與『經濟發展指數』不是相同的標準,但羨慕歸羨慕,當你的『幸福感』是建立在『比較』的基礎上時,你在乎『同事的車比你的新』、『朋友的房子住的比你的大』、『鄰居老王的薪水比你老公的高』、『小孩的同學才藝學的你家的多、成績比你家的好』…. 永遠…你還是活在這『比較來的幸福指數』上了~

『關心』!? 我想連自己的幸福都靠『比較』來的,誰還有時間去『關心』自己,更別說『關心別人』、『關心生活的環境』這些了~

你能改變這『比較來的幸福感』的習慣嗎?

這的確是台灣目前的通病~~很有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