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明日之城 - 世界博覽會

怕冷卻愛上了冰
在歐洲各大城市旅遊,一般來說我們不外是去逛老市中心、古色古香的老城小巷、筆直明亮的購物大街、琳琅滿目的博物館與藝廊、氣宇軒昂的城市古堡與宮殿、或是跑去郊區逛逛統治者與喧囂城市保持一段距離的郊區古堡與宮殿。

然而,有時候在老建築林立的古市中心的邊緣或外圍,尺度突然大了起來,這裡也許有大片的公園與花園,也許是親切的小橋流水也許是霸氣的幾何型花園,公園裡也不乏古典華麗的大門、圍牆、亭台樓閣、甚至濃密林蔭後面的小型博物館,一間又一間,彼此形式迥異爭奇鬥妍,甚至充滿異國風情,給在攻園散步的遊人處處驚喜。
這些今天已經完全像是古城一部分的大型開放空間,也許其實很年輕,他們是這一個半世紀才崛起的、昨日的「明日之城」- 世界博覽會場館。今日世界博覽會已經成為國際旅遊與年輕背包客最愛的盛事之一,自 21 世紀以來不論是 2000 德國漢諾瓦、2005 日本愛知縣、2010 中國上海、2012 韓國麗水還是緊鑼密鼓籌備中的 2015 義大利米蘭世博會,都受到萬眾矚目。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picture.php?albumid=32628&pictureid=385296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album.php?albumid=32628&pictureid=385296')

在逛這些前衛奇幻的當代世博會場時,想像一下,古色古香的經典老景點如倫敦海德公園、巴黎艾菲爾鐵塔與戰神廣場、巴塞隆納蒙特惠克山丘、布魯塞爾藝術丘,其實也都是才一百歲左右的年輕世博會場!如同今日的博覽會展望未來處理數位科技、環境保護、全球暖化、水資源、糧食、社會福利等問題,一百多年前的世博會也都在放眼未來,發明電話電影電報汽車飛機等充滿未來性的產品,各國也使出渾身解數發展最新建築與都市形式,而造就了今日已經百歲左右讓我們看來「古色古香」的歐洲新城市面貌。
這些老世界博覽會場地,就是昨日的「明日之城」,在 19 世紀中到 20 世紀中的一百年間,所謂世界博覽會往往都是歐洲各國輪流主辦,帶著各自的發明與殖民發現來與別國競爭「軟實力」的地方,今天他們也都在歐洲各大都會留下了足跡。其實也沒幾間大都會啦,只要多去幾次歐洲很容易就可以逛到十之八九,以下僅以國際展覽局 (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Expositions, BIE) 承認,在歐洲舉辦的綜合型與專業型世界博覽會,做個簡單的回顧,也許很多人都會赫然發現「原來我不知不覺就去過那麼多個了」!
歐洲的明日之城 - 世界博覽會 1851-1900

19 世紀歐洲殖民貿易與工業革命普及的年代,世界博覽會就是全球文化科技集中於一時一地的萬花筒,它除了促進不同地方科學技術應用的交流外,也成為引領風潮的時尚與藝術指標。在 19 世紀頭幾屆的世博會,是幾個強權大國首都輪流舉辦的遊戲。

1851 Hyde Park, London 倫敦海德公園
交通方式:巴士 9, 10, 52, 452, 701, 702 到 Kensington Royal Albert Hall 站下車

第一屆世界博覽會是維多利亞女王的老公 Albert 親王一手召集籌辦的,正式名稱叫做「萬國工業博覽會」 Great Exhibition of the Works of Industry of all Nations,這已經昭示了世界博覽會的宗旨:世界各國的工業發展交流。
倫敦萬國博覽會率先蓋出了革命性的鋼鐵玻璃組裝建築「水晶宮」 Crystal Palace 為主要場館,僅花了半年左右就建成了無論在面積、挑高、跨距都遠遠勝過大教堂的巨大場館,而且充滿新世紀鋼鐵玻璃的輕盈明亮美感。這個水晶宮就蓋在倫敦海德公園南端,也就是今日 Albert Monument 的所在,對面就是倫敦最豪華演唱會與夏日音樂節場地 Royal Albert Hall。
而在博覽會取得大成功後,倫敦用賺到的錢大規模開發了海德公園南邊 South Kensington 一帶的土地,設立了一個科學藝術城 Albertpolis,包括眾多博物館、專業學院、研究機構,這也就是今日觀光客喜歡去的 Natural History Museum & V&A 那一帶,而英國首屈一指的帝國理工學院、皇家藝術學院和皇家音樂院也都在此。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255983/medium/1_1851_London_Today.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95799')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255983/medium/1_1851_London_Today_Royal_Albert_Hall.jp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95798')

1855 Jardin des Champs Élysées, Paris 巴黎香榭麗舍大道公園
交通方式:巴黎地鐵 M1 到 Concorde, Champs-Élysées – Clemenceau 或 Franklin D. Roosevelt 站下車

這個巴黎博覽會,和倫敦較勁的意味濃厚。在倫敦住過好一陣子的拿破崙三世,對倫敦在 19 世紀的發展不但羨慕還立志要超越,最著名的就是仿照倫敦 Regent Street 附近的喬治亞式都市更新,責成 Haussmann 做了 1860 的巴黎全面都市更新。而在科學工業藝術發展方面,當然也要辦個比倫敦還豪華的世界博覽會。
就在香榭麗舍大道 Avenue des Champs Élysées 旁的公園上,巴黎世博會的主場館「工業宮」 Palais de l'Industrie,混合了水晶宮的鋼鐵玻璃與傳統歐洲石頭立面,就是要與倫敦「水晶宮」一較高下。可惜這種鋼鐵玻璃建築在那時代的特色就是輕盈、模矩化、好裝好拆,因此往往博覽會結束後不久就拆光拿去回收了,今日只能在香榭麗舍大道旁看見另一個次要小場館 Théâtre du Rond-Point。
本屆世博會主題為農業、工業與藝術,主題越來越多了,而與工業設計息息相關的藝術也從此成為每屆博覽會必備的重點主題,所有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的著名音樂家與畫家都作為各國文化國力的代表,從不缺席,而本屆影響後世最深的發明也是文化與農業方面的 - 波爾多葡萄酒分級標準。
1862 South Kensington, London 倫敦南肯辛頓區
交通方式:倫敦地鐵 Circle, District 或 Piccadilly 線到 South Kensington 站下車

十一年後,倫敦南肯辛頓 Albertpolis 也發展到了一定程度,於是借用此地新成立的 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 的植物園土地,再次舉辦了博覽會。倫敦的第二次,還是以植物園裡的單一大玻璃花房容納所有展區,而尺寸甚至沒能與前兩屆「水晶宮」和「工業宮」匹敵,這些玻璃花房材料在世博會結束後也就拆了,材料賣給倫敦另一個社區活動中心 Alexandra Palace 組裝新建築。
這個植物園,就在當時新建完成的 V&A Museum 旁邊,也就是 19 世紀末起倫敦兩大科學博物館 Natural History Museum & Science Museum 的現址,Albertpolis 還在繼續發展中。
1867 Champs de Mars, Paris 巴黎戰神廣場
交通方式:巴黎地鐵 M8 到 École Militaire 站下車

這回是一次世博會型態的小躍進。前三屆的世博會規模都只限在 15 公頃、參觀人數六百萬人次左右,不過這次正逢拿破崙三世與 Haussmann 剛剛完成史無前例的巴黎都市更新計畫,現在的巴黎已經變成林蔭大道、圓環、地標、整齊雄偉的臨街大廈所組成的全新花都,其中由廣大的練兵場翻修成的戰神廣場 Champs de Mars(還沒有艾菲爾鐵塔)就直接規劃為新的世博會場,而且不只用一次,日後還繼續在每一次巴黎的世博會繼續當主展場!
這次的展場規模突然增加到 70 公頃、參觀人數一千五百萬人次左右,而且首次把展覽從單一的鋼鐵玻璃大展館中再拉出來,在戰神廣場的公園草地上設立一個個主題館、企業館與極具異國風情的國家館。這是剛結束鎖國的日本第一次來歐洲參展,也讓歐洲藝術家驚艷於高度發展的日本文化,帶起了 19 世紀末後印象派時期一股由日本文化引發靈感的東方風潮。可惜中國清政府尚未能傾國家之力推銷高度發展的中國文化(這次有中國館,不過只有零星的中國商人而沒有官方參與),使中國文化在歐洲的交流從起跑點就落在日本後面,直到今日才漸漸追回來。
1873 Prater, Wien 維也納普拉特公園
交通方式:維也納地鐵 U2 線到 Praterstern Bf 站或 Messe-Prater 站下車

世界博覽會終於離開倫敦巴黎雙城競技的遊戲,到了東方帝國奧地利。奧地利的老皇家獵場 Prater,在轉用為公共遊憩的大公園與遊樂場一百年後,成為 1873 世博會場地,以鋼鐵玻璃造的圓形大廳 Rotunde 為中心,延展出長條的藝廊型展場,也在廣大到兩百多公頃的 Prater 公園裡散步著各個小展場… 原來在 19 世紀末看展就已經要走這麼多路了 XD。除了每屆都居主流的科學技術發展外,今年特別主題為「文化與教育」以呼應工業化歐洲面臨的一般民眾文化權問題。
今日的 Prater,在國際觀光客眼中最著名的可能是電影 Before Sunrise《愛在黎明破曉時》的摩天輪場景,這裡現在什麼休閒活動都有,有大公園給人野餐踢球曬太陽、有步道可以跑步騎馬、有體育設施給人打網球游泳健身,還有咖啡館與啤酒花園大食堂給人吵鬧地吃一餐再回家。而 1873 年主場館這塊地,儘管 Rotunde 和長條展場早就都拆掉了,這裡已持續發展成舉辦各種大小商展的現代博覽會場 Messegelände Prater。
1878 Trocadéro, Paris 巴黎卓卡黛羅宮
交通方式:巴黎地鐵 M6 或 M9 到 Trocadéro 站下車

在 1876 美國費城世博會後,世博會又回到歐洲,已經第三次由巴黎得標,而且每一次都有一個耀武揚威的主題。這一次是慶祝 1870 年普法戰爭後,法國與巴黎在短短幾年間迅速復甦重登強權之列。這屆的重要成就有由雨果率領國際文化界人士制定智慧財產權架構、點字系統的發明、貝爾電話的發明等,還有在費城世博會慶祝美國獨立百年後,再次慶祝美法兩國在自由革命上的親密夥伴關係 - 自由女神像,就是這次巴黎世博會由法國打造送給美國的!今日的自由女神像在美國紐約,不過巴黎也在賽納河中央的天鵝島 Île aux Cygnes 末端留下了一個小複製品。
這回的展場仍然大致在 Champs de Mars 戰神廣場,不過一個長方形大展場幾乎蓋住了所有開放空間,因此展場再往西邊延伸到塞納河對岸的夏悠丘 Colline de Chaillot,以侵略西班牙戰爭中唯一的勝仗 Trocadéro 為名開發了今日艾菲爾鐵塔後方的 Trocadéro 廣場,以及雄據高丘的音樂廳建築卓卡黛羅宮 Palais du Trocadéro,混合摩爾人與拜占庭風格。本宮是個永久建築構造,屹立在此六十年娛樂巴黎大眾直到 1937 年巴黎的最後一次世博會。
1888 Parc de la Ciutadella, Barcelona 巴塞隆納碉堡公園
交通方式:巴塞隆納地鐵 L1 到 Arc de Triomf 站下車

西班牙的第一次,就在工業最發達的加泰隆尼亞,不但西班牙有個旗艦城市可以宣揚國威,對加泰隆尼亞人宣揚民族獨立也是一個好場合。是時 Ildefons Cerdà 的巴塞隆納格子新城區開發計畫已經完成,新城區與老城區只剩一個芒刺在背的老星型碉堡成為最後一個巴塞隆納現代化的障礙,因此就趁這次機會把這個碉堡公園 Parc de la Ciutadella 給大整修一下成為世博會場。
今日這個公園的格局,包括圓形的外廓、稍微偏離中軸線的廣場與噴泉、還有水池,都還留著博覽會後的痕跡,而最具體的紀念碑就是 1888 世博會新建的主入口 Arc de Triomf 凱旋門,這是格子狀新城與有機發展老城的交會點,不論從新城還是老城來此,都要經過凱旋門進入世博會場。
997496997497 997498

1889 Tour Eiffel, Paris 巴黎艾菲爾鐵塔
交通方式:巴黎地鐵 M6 或 M9 到 Trocadéro 站下車

巴黎越辦越大了,除了老場地 Champ de Mars - Trocadéro 軸線,也開始擴張到傷兵醫院前的大道 Esplanade des Invalides,場地加起來將近一百公頃!搞這麼隆重,就是要慶祝法國引以為傲 1789 法國大革命一百週年。這年最重要的兩個新地標,一個是世界第一高 - 艾菲爾鐵塔 Tour Eiffel,另一個則是世界室內跨距第一寬 - 機械大廳 Galerie des machines。
儘管鐵塔剛蓋好有人愛也有人不愛,無庸置疑地鐵塔從此改變了巴黎的天際線,今天的巴黎,沒有一個人能夠忽略艾菲爾鐵塔的存在,走在巴黎什麼地方都看得到,拿出每一本巴黎旅遊書或文宣都看得到,鐵塔就這樣享有了世界第一高長達四十年,此後再也沒有任何一個世界最高樓或最高構造物能夠保持第一這麼久,可惜的是另一個工業建築大作機械大廳早在百年前就已拆除。
1897 Cinquantenaire, Bruxelles 布魯塞爾五十周年紀念公園
交通方式:布魯塞爾地鐵 M1 或 M5 到 Schuman 站或 Merode 站下車

在世博會舉辦史上最積極熱情的比利時,終於首次競到官方的世博會的標案了!事實上好大喜功的比利時國王 Leopold II 早在 1885 就已經自己辦了官方不承認的安特衛普博覽會,也標誌比利時殖民剛果的歷史。而摩拳擦掌準備到 1897 年終於搜刮了豐盛的剛果標本與產品來展示,並於布魯塞爾郊區 Tervuren 蓋好了殖民地宮 Palais des Colonies,也就是今日的皇家中非博物館 Musée royal de l'Afrique central 。比利時身為一個年輕小國,想要學歐洲老牌大帝國一樣海外殖民不落人後,其心昭然若揭。
而在市中心附近,本屆主場館是 Parc du Cinquantenaire/Jubelpark,本屆主題為汽車,不但開通了今日布魯塞爾往 Tervuren 的輕軌電車,也利用 Cinquantenaire 的兩條挑高大廊展示各種交通工具,世博會結束後,這就成了今日布魯塞爾的汽車博物館;本館到了下一次 1910 世博會則成為軍事史展館,結束後就成了今日布魯塞爾的軍事博物館。而這個Cinquantenaire 公園成為今日擁擠的布魯塞爾市中心之外,清爽亮麗的歐盟總部區上班族們出來吃午餐睡午覺的大公園。
歐洲 19 世紀末的新藝術建築、家飾、工業設計與平面設計風格,就在 1897 布魯塞爾大放異彩,成為一次大戰前歐洲美好年代的華麗風格,從布魯塞爾出發席捲了巴黎、巴塞隆納、格拉斯哥、維也納、布拉格、一直往東到里加。
1900 Grand and Petit Palais, Paris 巴黎大宮殿與小宮殿
交通方式:巴黎地鐵 M1 到 Champs-Élysées – Clemenceau 站下車

歐洲信心滿滿的美好年代中,邁向二十世紀的這次「世紀回顧」博覽會也給巴黎競到標了,巴黎的每一次都一定要有個響亮口號,這次是要回顧 19 世紀戰爭紛擾的歐洲過去,而請大家來分享不同國家的文化與生活方式,大家手牽手邁向下一世紀。
https://lh4.googleusercontent.com/-0Owo0fsA2N4/UmCf8w_0mHI/AAAAAAACYQQ/-1PB6FUVEII/s1427/1900%2520Paris_Posters.png999841997543

而這屆也首次在世博會中舉辦運動賽事,而這個賽事,剛剛好就是今日四年一度全球矚目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自 1896 年於希臘重新舉辦現代奧運後,第二屆就交給巴黎主辦。在此時,奧運還只是個基於使命感而舉辦的活動,邁向新世紀的巴黎既然兩個標都競到了,就順道將奧運會歸入世博會的節目中。這也是第一次女性運動員參加奧運。
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Ad4sO3MGU1U/UmCf8rlqF2I/AAAAAAACYQM/X45pzRGDTb0/s1429/1900%2520Paris_Olympics%2520Stitched.pnghttps://lh6.googleusercontent.com/-32h51N0bj7w/UmCf8kFfNlI/AAAAAAACYQU/9cxS9rhcZCI/s1427/1900%2520Paris_Olympics%2520Women.png
這次佔地比上次還大,除了 Champ de Mars - Trocadéro 軸線,Esplanade des Invalides 穿越亞歷山大三世橋到對岸的香榭麗舍大道也形成了第二條軸線,中間這段塞納河岸也開闢成水岸展場,盛況空前。而這年的四大新地標包括協和廣場的會場入口 La Porte Monumental Paris、華麗的發電廠 Palais de l'Électrique、以及舉辦賽馬展示汽車的大宮殿 Grand Palais 與展示法國美術品的藝廊小宮殿 Petit Palais。
四大地標今日只剩大小宮殿還完好地留存,大宮殿繼續展大規模的各類科技與時尚特展,小宮殿則成為悠閒看畫的巴黎市立美術館,比擠死人的羅浮宮與奧賽舒服太多。
997688997537
你與時光皆薄情
歐洲的明日之城 - 世界博覽會 1905-1937

19 世紀的博覽會有種巴黎獨領風騷的感覺,博覽會也仍是各國首都級城市的專利,除了利用各大首都的市郊公園計有土地外,也稍微藉此機會進行了小規模的都市更新。而進入 20 世紀,博覽會的風潮擴張到各國二線城市,也成為每個 19 世紀城市企盼全面都市更新邁向 20 世紀現代城市的契機。

1905 Parc de la Boverie, Liège 列日波佛麗河中島公園
交通方式:列日火車站 Liège-Guillemins 下車,出站向河邊直走五分鐘內抵達

慶祝比利時獨立建國 75 週年,比利時礦產豐富的工業大城列日 Liège 首次以國家二級城市之姿主辦世博會。今天的列日是個充滿混凝土叢林、有點破舊、有點灰暗的後工業城市,來比利時玩的人多半只會去玩荷語區大城而很少人來看列日一眼,但在 19-20 世紀之交重工業風起雲湧、環保意識尚未啟蒙、全球化國際分工尚未開始時,列日可是遠比根特與安特衛普興盛的明日工業希望。
自五年前巴黎世博會加入了運動會節目後,列日還要加碼把世界博覽會變成一個娛樂盛會,儘管沒有要像巴黎一樣舉辦奧運,列日把各種遊樂園、賽馬、球類運動等等非關展覽的娛樂行程也都安排進來了,還動員鄰近度假小鎮們安排郊遊與溫泉之旅,並且主打越來越敢出門也越來越會享樂的女性朋友:老公去看展談生意,姊妹們一起去小鎮踏青泡溫泉!世界第一個現代溫泉度假鎮 Spa 也跟著列日主辦了運動休閒博覽會。
列日善用了市中心馬斯河的地形與景色,以河中島 Boverie 為中心,讓馬斯河與支流分割出來的四塊土地作為四個展場,彼此間臨河相望,步行兩分鐘跨過橋就到下一個展場,其中一個展場還重建了中世紀的老列日 Vieux-Liège。這是列日開始運用最新水利科技開發過往洪氾頻繁的河中島之都市實驗,後來證明非常有效,這次的世博會場就像個小威尼斯一般舒爽、充滿綠蔭、有潺潺溪流與小島,列日也自此由防洪城市變為新世紀的親水城市。
地圖上這麼多展館,今日幾乎都拆得一乾二淨了,只剩下兩個地標,包括 Boverie 河中島上的「藝術宮」 Palais de Beaux Arts 今日已轉用為現代與當代藝術博物館,還有有四個天使在橋頭吹喇叭的弗哈涅橋 Pont de Fragnée,去過巴黎的人看見它一定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它就是仿照巴黎亞歷山大三世橋興建的。
1906 Parco Sempione, Milano 米蘭辛普朗公園
交通方式:米蘭地鐵 M1 到 Cairoli Castello 站或 Cadorna FNM-Triennale 站下車

在米蘭的史豐哲城堡後方綠地,這個新規劃的博覽會公園就命名為 Sempione,慶祝義大利與瑞士間穿越阿爾卑斯山的鐵路段辛普朗隧道 Traforo del Sempione 完工,這算是義大利的工程驕傲,不但終於讓米蘭和巴黎兩大時尚都會可以火車直達,而且隧道全長有 19.7 公里,保持世界最長的穿山隧道記錄七十多年!
因此,本屆主題就是「交通」,慶祝義大利打破交通工程史新紀錄,除此還有現代化的電氣輕軌也在這次世博會亮相,還有這時剛剛試飛成功漸漸普及的熱氣球與飛船。
世博結束,辛普朗公園就成為可遊可憩的市民公園至今,還有博覽會時蓋的體育場 Arena 與市民水族館 Acquario civico 留了下來。
1907 Herbert Park, Dublin 都柏林赫伯特公園
交通方式:都柏林巴士 4, 5, 7, 8, 18, 45, 63, 84 到 Ballsbridge 站下車

還沒有晉身獨立國家之林,經過了大饑荒與人口外移,在世紀初才剛剛復甦準備站穩腳步再出發的愛爾蘭商人,說服了英國政府爭取英國的第三次世博會 - 不辦在格拉斯哥或曼徹斯特,而要辦在小小的都柏林!
畢竟無論是英國統治者還是愛爾蘭商人都很希望讓愛爾蘭快速追上工業化的腳步晉升現代國家。不過,都柏林儘管為愛爾蘭第一大城今日更是首都,它的城市格局卻遠遠不如英法德義奧等大國的二三線城市,因此這次人數創下新低,六個月內只來了不到三百萬人次,可能愛爾蘭交通沒有那麼便利也是原因之一吧。
世博會場在相當郊區的 Herbert Park 舉辦,光看會場老照片,大部分都是戶外娛樂與表演設施,場館的規模相當小,而且大部分只有地面一層樓,這別說和前幾屆世博會的複合大園區相比,就算是和半個世紀前的倫敦水晶宮與巴黎工業宮比,都是遠遠不如。不過這沒辦法,都柏林畢竟不是英國的主要秀場,英國政府的投資相當有限,主要還是靠幾個愛爾蘭商人奔走籌錢才勉強搞到這個規模。不過,未來的愛爾蘭有因為這次世博會而成功走向工業化之路嗎?好像也沒有,但在後工業時代大家紛紛感嘆工業的汙染與開發破壞了美好的田園與生活環境時,愛爾蘭也許反而慶幸能夠跳過這一段灰暗的工業時代走向 21 世紀。
這個 Herbert Park 事實上完全在都柏林的核心觀光區之外,如果不是住愛爾蘭或訪友,一般遊客幾乎不會來到這地方。而這場簡樸的博覽會今天剩下什麼呢?也就是一個水池和小涼亭罷了,誰能想像這個平凡的社區小公園,曾經見證愛爾蘭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國際盛事。
1910 Plateau du Solbosch/Bois de la Cambre 布魯塞爾坎布雷森林公園
交通方式:布魯塞爾電車 7, 93, 94 到 Legrand 站下車

布魯塞爾的第二次,當然還是要好好展一下他們殖民剛果的最新成果,因此上次的「殖民宮」Palais des Colonies 仍是一個獨立拉出來的主題展場。
不過主展場呢?布魯塞爾才不想學巴黎把上次的舊場地再利用,而是要另起爐灶讓大家見識布魯塞爾的新面貌:搭電車經由布魯塞爾的時尚購物大街與大使館街 Avenue de Louise,直達市郊的大片森林公園 Bois de la Cambre 呼吸新鮮空氣,來到旁邊的高地 Solbosch 參觀如郊區遊樂園般華麗歡欣的世博會。
本世博會繼續以工業發展為主題,在這塊空地上一樣林立了爭奇鬥妍的比利時城市場館與異國場館,而最有名的當然是東道主自己仿照中世紀比利時城市建立的 Bruxelles Kermesse 文化村!可惜這個世博會就從這裡開始出意外,才舉辦到一半就在此發生大火一發不可收拾,把主場館在內一半場地燒毀,剩下一半只好硬撐到世博會結束。儘管如此,用了比上一屆更少的土地、更低的成本、卻有幾乎兩倍的參觀人次,仍算是個大成功!可惜的是這塊地方幾乎所有場館都就地拆除了,隨後成為布魯塞爾自由大學 ULB 的新校地。
在市中心遺留下來的痕跡則有藝術之丘 Mont des Arts,位於老市中心與布魯塞爾皇宮之間,國王對這塊荒地一直很頭痛,尤其是接近世博會了,怎麼可以讓外國貴客們看見呢?因此一道把這裡更新成了漂亮的 Mont des Arts 公園,可惜在 1950s 布魯塞爾大規模現代化的過程中,公園都被新的政府建設覆蓋掉了,不過今日 Monts des Arts 山丘上倒是成立了皇家音樂院、皇家美術館、樂器博物館、藝術宮 Palais des Beaux Arts 等文化場館,名符其實地變成「藝術之丘」。
1911 Parco del Valentino, Torino 杜林范倫鐵諾城堡公園
交通方式:杜林電車 9, 16 到 Valentino 站下車

規矩的四方形棋盤格城市杜林,與近在咫尺的米蘭並為義大利兩大工業火車頭也是死對頭。米蘭都風光舉辦了世博會,杜林能不來一次嗎?這次要慶祝義大利統一 50 週年,杜林還要另闢蹊徑,將本屆主題由工業發展延伸到「勞工生活」,包括勞工生活環境、工作狀況、休閒生活與運動。
杜林這個工業大城,棋盤格街道到處都長得一模一樣,然而這城市還是有美景如畫之處可以辦世博會,就在波河畔的 Parco del Valentino 范倫鐵諾城堡公園,這是 17 世紀在此統治的薩瓦耶家族城堡花園。帶狀的花園,臨河對岸就是一片小山坡,這也是中世紀時星形碉堡城牆的所在。因此像前一年布魯塞爾世博會的 Bruxelles Kermesse 一樣,杜林世博會也有一個仿古新建的主題樂園「中世紀城堡與村莊」Borgo e rocca medievali di Torino。
世博會辦到現在 60 年,大部分都在方整的單一大基地裡面,只有 1905 年列日曾經做了個像小威尼斯般的水上博覽會,而杜林雖然只有一條河,卻仍能善用河岸美景將堂皇華麗的場館們在兩岸一字排開,遙遙相望。今日大部分場館都已經拆除,不過整個河岸公園的格局仍然完好如初,巴洛克式的范倫鐵諾城堡與仿古的中世紀城堡,今日也都仍優雅地矗立在水岸旁。
1913 Sint-Pieters-Aalst & Citadelpark, Gent 根特聖彼德區 & 碉堡公園
交通方式:於根特聖彼得車站 Gent Sint-Pieters 下車,向東步行 10 分鐘內抵達

比利時法語國民大本營列日已經辦過了,那荷語國民大本營根特也要辦一次!不過其實 1913 年的根特博覽會動機完全相反。自比利時獨立以來荷語國民一直屈居法語統治者的文化壓抑下,而各種反抗法語社群的聲音在 20 世紀初已經蠢蠢欲動了,因此這回是根特的法語商人聯合了法國資金,在根特的法語市政府授意下辦的,要告訴荷語市民:只有我們法語文化圈才能讓根特走上世界舞台!同時這也有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的統戰意味:趕在德國以其德語文化圈拉攏比利時荷語國民之前,先讓法語文化在比利時穩固根基。
999231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mages/255983/medium/1_1913_Ghent_Grand_Palais___Bird_View.png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gallery/index.php?n=95834')

展場遠離老市中心,利用鐵路旁的大空地聖彼德區重新規劃,與鐵路另一邊的碉堡公園相望。根特也趕在開幕前建好了全新的 Gent Sint-Pieters Station 聖彼德車站,就近轉接到大展場。展場處處是華麗建築、噴泉、宮殿、還有水上樂園,不過這些看似石造的建築其實都只是鋼架外面包石膏表皮而已,幾個月就蓋完,展完後幾個禮拜就拆完,拆除時從市中心都可以看到石膏的煙塵在天空盤旋。本屆的仿古中世紀主題遊樂園是「老法蘭德斯村」Oud Vlaenderen。
此前許多博覽會都有順道進行都市更新與再開發,不過這個根特博覽會則率先把博覽會與古蹟保存和古城觀光連在一起!主辦單位知道來根特的貴客一定不會只想看博覽會,如果能用輕軌電車把他們帶進古城參觀一定更棒,因此市政府大舉把根特老市中心包括伯爵城堡、教堂、市政廳、香草岸、榖物岸等全部修復完成,另外新建一座可以俯瞰運河兩岸美景的新橋 Sint-Michiels Brug,而電車的下車點則是新闢建的廣場「榖物市場」Korenmarkt。今日我等國際觀光客能享受的更聖布魯日的根特美景,早在一百年前就是熱門觀光景點!
主展場在拆除後,再經過幾年戰爭的兵荒馬亂,戰後馬上規劃為今日的「百萬富翁住宅區」Miljoenenkwartier。今日完好存在的博覽會遺跡只剩 Citadelpark 碉堡公園與Museum voor Schone Kunsten Gent 根特美術館。
1929 Parque de María Luisa, Sevilla 塞維亞瑪莉亞路易莎公園
交通方式:賽維亞地鐵 Linea 1 到 Prado de San Sebastián 站下車,向南步行 5 分鐘內抵達

一次世界大戰讓西歐老牌國家們元氣大傷,也讓美洲國家連辦了三場世博會。直到 1929,在一次世界大戰毫髮無傷、正摩拳擦掌雄心壯志的西班牙同時辦了兩個世界博覽會,除了在國際大都會巴塞隆納以外,還有帝國光榮年代的第一大港 Seville,要來辦一個另類的「世界」博覽會 - 屬於西班牙、葡萄牙與美洲前殖民地的 Exposición Ibero-Americana,企盼在西班牙殖民地紛紛獨立一百年後,讓西葡兩國與前殖民地在新世紀重修舊好,共創西班牙/葡萄牙語圈的工業貿易合作關係,以在英法兩個殖民大國之外另闢戰場。這個博覽會是史上第一次,參加的國家不以歐洲各傳統強權為主,而是以美洲年輕國家為主。
這個重修舊好可是要長遠走下去的,絕不能像過往的世博會一樣閉幕後就拆光光,因此 Seville 花了十九年時間籌劃建設,在瓜達基維爾河畔公園 Parque de María Luisa 蓋起了永久的公園與場館,擁有華麗的傳統西班牙巴洛克混合摩爾人的風格,絕大多數場館直到今天還運作如新。整個展場就由東道主西班牙館與國力最強大的美國館雄據兩端的大廣場:Plaza de España & Plaza de América。
同時針對 Seville 老市中心也進行了市容整頓與窄小街道拓寬,因為這已經是個汽車非常流行的時代了。1929 世博會正是這個老帝國第一大港現代化進入 20 世紀的重要轉機,才有今日遊客可以舒服漫遊的老市中心。而老展場 Parque de María Luisa 就是曲折幽深老城外的一塊綠洲。
1929 Montjuïc, Barcelona 巴塞隆納猶太山公園
交通方式:巴塞隆納地鐵 L1, L3, L8, S4, S8, S33 到 Espanya 站下車

同一年,傳統歐洲強權俱樂部的世界博覽會辦在巴塞隆納。巴塞隆納的第二次規模可比上次大多了,史無前例地辦了一個山上世博會,就在城南港邊的山丘 Montjuïc 猶太山公園,向東北可以俯瞰巴塞隆納市中心美景、向南則是一望無際的巴塞隆納港區與大海。
Montjuïc 現在已經是幾乎所有巴塞隆納遊客必遊點了,觀光客們耳熟能詳的彩色噴泉 Font màgica de Montjuïc、奧林匹克運動場 Estadi Olímpic Lluís Companys、西班牙廣場 Plaça d'Espanya 與兩根門柱威尼斯塔 Torres Venecianes 都仍完好如初,而最核心的軸線頂端,雄據山上的 Museu Nacional d'Art de Catalunya 就是博覽會時的主場館 Palau Nacional。999297

其他許多場館如 Avila 城牆館、希臘劇場館、義大利館也都留了下來,不過本博覽會的指標性建築作品是個劃時代建築德國館 Pavelló Alemany,沒有柱子的自由平面、只有一塊塊實心或透明的板牆,像拿紙牌堆積木似地,這是德國現代主義建築師 Mies van der Rohe 在用現代建築席捲世界之前的初試啼聲。德國館算是這次世博會最前衛的單一實驗,而本屆世博會則將一次大戰後漸漸流行的 Art Deco 建築藝術風格做了一次大彙整,以其簡潔雄健貼近勞工人民的姿態,正式取代 19 世紀末美好年代的華麗奢靡新藝術風格 Art Nouveau。
1935 Heysel Plateau, Bruxelles 布魯塞爾海瑟高地
交通方式:布魯塞爾地鐵 M6 或電車 7, 51 到 Heysel/Heizel 站下車

布魯塞爾殖民剛果很快就到了五十年,沾沾自喜地迫不及待要來個成果發表會,還把這屆博覽會主題定為「殖民」。瞧瞧前幾年的西班牙都已經可以謙遜地邀請前殖民國貴賓來握手言和共創新局,這些自命高人一等的西歐國家還恍然不覺他們的殖民黃金年代已經快要結束了。
布魯塞爾的第三次世博會,又選了一個最新的地點:位於城北的 Heysel Plateau 海瑟高地,這一片大綠地距離比利時皇宮與皇家領地並不遠,也有遺世獨立的清爽氣氛。曾在 1897 以新藝術引領了全歐流行時尚的布魯塞爾,到 1935 這年則徹底放棄新藝術、擁抱 Art Deco,蓋出雄健霸氣的新場館群。
Art Deco 發展至今,已經漸漸具有現代主義建築的雛形,除了幾個主場館外,各國家館也紛紛走向簡潔的理性主義路線,隱隱可以聞到一個新時代已經漸漸來臨。而現代化博覽會場的倉庫型建築群也在這屆堂而皇之地成為主場館群 Grands Palais 的主體,而且一直持續再利用到今日,作為比利時大大小小商展的固定會場。
除主場館群外,今日的 Heysel 仍可見 1935 世博會遺跡,雖然各國家館與主題館都拆了,但整個會場仍保留原有大道、圓環等格局而轉用為布魯塞爾城北的娛樂場所,包括足球場 Stade Roi Baudouin、小人國 Mini-Europe、電影城 Kinepolis、還有與皇家公園 Parc de Laeken 比臨的市民公園 Ossegempark。
1937 Palais de Chaillot & Palais de Tokyo, Paris 巴黎夏悠宮 & 日本宮
交通方式:巴黎地鐵 M6 或 M9 到 Trocadéro 站下車

隨著 1936 相繼發生的西班牙內戰與柏林奧運,共產黨與法西斯左右對決的陰影籠罩在歐洲上空。已經排好日程的世界博覽會還是要辦,但這回辦起來,四海一家、明天會更好等精神已經漸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不同強權利用世博會場地耀武揚威震攝對方。
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kpHcPmTFfWs/Ul-bDhsfn3I/AAAAAAACXLw/gal2zvdnUjM/w1426-h790-no/1937+Paris_Posters.png
自 1900 後就沒再主辦過的資深博覽會城市巴黎,就擔當起這個坐鎮主場避免擦槍走火的重責大任,不過艾菲爾鐵塔旁邊兩個最重要的位置還是被這水火不容的兩大強權訂走了,分別是左邊的蘇聯館與右邊的納粹德國館。已經在一次大戰後發展多年的 Art Deco 藝術風格,其雄健而簡潔有力的特色,就完全被發揮在這兩棟極權主義國家館上。希特勒御用建築師設計的一根正方高塔上面站著德國大老鷹與納粹徽章,下面坐鎮以日耳曼的年輕健壯身體,以為已經是最偉大的帝國建築了,沒想到蘇聯館雖然高度矮了一截,卻有幾乎比建築物還大的巨型勞工男女一起奔向革命,硬是把德國的風采比了下去。
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LicV57sZZV4/Ul-b_M6bQPI/AAAAAAACXL4/M5V_pAJNBnY/w1424-h660-no/1937+Paris_Pavilion+allemand+stitched.png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8MvE6hAgpDQ/UloJwJpUFSI/AAAAAAACXCs/M_suWvIy8Xs/w1016-h636-no/1937+Paris_Pavillon+de+l%2527URSS.jpg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T9v1NQJIefH2OHHHhZnpB15f1pasrtiNOpWXF2M4mArT=w692-h477-no
無獨有偶,西班牙館得到了當年最多目光,因為西班牙正在內戰中居然還來參展!而且背後的兩大勢力和蘇聯與納粹可脫不了關係。不過儘管這是法西斯政府開辦的西班牙館,卻不計毀譽地呈現今日家喻戶曉的人道藝術作品:畢卡索的 Guernica,畫作主題正是控訴西班牙政府找納粹德國來無情轟炸。可想而知,這個一觸即發的緊張博覽會裡,遊客們絕無可能像過去的美好博覽會一樣戲水作樂把酒言歡了,世博會反而變成一個充滿衝突意識型態的窗口讓大家見識世局動盪。
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6pXDmz8b1aI/Ul-rh1SeCTI/AAAAAAACYPE/Fr0Msf7Mll8/w1067-h783-no/1937+Paris_Guernica+Stitched.png
本屆博覽會一眾霸氣國家館中,唯一留存至今的是日本館「東京宮」Palais de Tokyo。位於塞那河畔的次要場地,它沒有如德國與蘇聯館的最佳區位,卻因此有更大腹地能將高聳尺度橫向展開,堆砌起古羅馬宮殿重現般的霸氣,其軍國主義野心的張揚一點也不輸給德國與蘇聯。
https://lh6.googleusercontent.com/-EHmCBau_PfE/Ul-oP7t5IpI/AAAAAAACYGk/JpI-hu9MKVQ/w2048-h1361-no/1937+Paris_Palais+de+Tokyo.jpg
即使在這個緊張年代,本屆博覽會仍然有留下屬於巴黎的新地標 - 夏悠宮 Palais de Chaillot,把六十年來服務了三個世博會與三個世代巴黎音樂生活的卓卡黛羅宮 Palais du Trocadéro 給取代了,拆除了充滿 19 世紀美好年代氣氛的異國風情建築,改建以結構嚴守古典格律的紀念性建築,捨棄了各種繁複裝飾而僅以簡潔線腳修飾。
https://lh4.googleusercontent.com/NACpNl-D1xZLzZPPle00fl6ZzcgrBAfwBzJEXpNQ0G4A=w1979-h1055-no
今日的夏悠宮兩翼有包括海軍、人類學、法國古蹟等博物館,還有法國國家劇院,其廣場是每一個上艾菲爾鐵塔的觀光客都會看見的雄偉地標,也是夕陽時拍攝紅色鐵塔的極佳觀景點,連希特勒進入巴黎時都要來這裡拍一張 XD
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gxD1QeRDjN0/Ul-nGcmlmFI/AAAAAAACX-A/bhtYoc5JIhI/w1424-h622-no/1937+Paris_Chaillot+to+Eiffel.png
老子不是限量版是絕版
歐洲的明日之城 - 世界博覽會 1958-2008

巴黎世博會上空的劍拔弩張,到了 1940 紐約世博會終於敲響警鐘,歐洲於是陷入長達十幾年的戰爭與戰後重建,連續十八年在全球沒有任何國家舉辦世博會。而戰後第一次世博會,就由歐陸強權的十字路口比利時再度接下重擔。然而好景不常,畢竟戰後的歐洲已經走下坡了,自 1958 後連續十一屆世博會都在歐洲以外舉辦,這是美、日、加、澳等新興強權大國的時代,直到 1992 年,歐洲才恍若隔日地再次舉辦世博會。

1958 Atomium, Heysel, Bruxelles 布魯塞爾海瑟高地,原子模型
交通方式:布魯塞爾地鐵 M6 或電車 7, 51 到 Heysel/Heizel 站下車

比利時布魯塞爾,身在德法強權中間,其中立的色彩使它在戰後漸漸變成理想的歐洲統合中心。1958 年的世界博覽會在諸國樂觀其成的政治氣氛下,第四度落在布魯塞爾手上,展場繼續使用 1935 年世博會場地海瑟高地,而今這個老場地在 Expo 58 要呈現截然不同的面貌!
上一次歐洲的世博會經驗已經是二十多年前,那還是拋棄 Art Nouveau 擁抱 Art Deco 逐漸邁向現代建築的時代,而到了 1958 這一切傳統建築藝術美學的你爭我奪似乎已經不再重要,建築的面貌已經變成嶄新的超現代建築,一棟棟明亮輕盈五花八門的企業館與國家館,完全擺脫了戰前訴求的神聖性與紀念性,搖身一變成為廣告與娛樂導向的商業建築。
二十年過去了,殖民老帝國已經紛紛隕落,第三世界國家紛紛獨立,新時代各國在意的已經不是象徵性的大國威權展現,而是要精進科學與發展民生,並且將科學的果實分享到世界各個角落。戰後的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的主題是人道主義的 "A More Human World",邀請刻苦地在戰後復甦十幾年的敵對國家們一起來大和解,共創 20 世紀下半的新局。
本屆世博會具有強烈的娛樂與科學教育導向,像是帶小朋友到科學博物館來探索外太空一般地令人興奮;在這娛樂與消費的新時代,也引進了帶著甜美笑容的世博小姐導覽員,各國美食娛樂節目也是一檔接一檔;今天風靡全球的可口可樂與冰淇淋等產品也在此初亮相,成為消費年代美好生活的新代言人。
戰前博覽會的中世紀復古文化村,這回改成以 1900s 美好年代為主題的 Vieux Bruxelles,每天開辦復古舞會並無限暢飲比利時啤酒... 看得出來,脫離了戰爭苦難的歐美國家、還有脫離了殖民苦難的第三世界新國家們,已經苦悶很久沒有享樂了,這次的 Expo 58 就要昭告全世界:刻苦的日子已經過去,新的美好年代即將到來!
今日的 Heysel 只剩下一個 Expo 58 留下來的地標,也是這次世博會最重要的地標:Atomium 大原子模型。與 19 世紀中以來所有世博會的地標大異其趣,這個原子模型一點古典建築的紀念性都沒有,而是一個後現代的大型雕塑,勾勒著科學發展與美好生活的遠景。今日的原子模型已經是布魯塞爾老城中心之外的首要觀光景點,裡面更有 Expo 58 的常態展覽。
1003862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PzT176T4SnA/Uln6iZX2XFI/AAAAAAACWcw/dokw3eDkRVc/w2048-h1365-no/IMG_2519.JPGhttps://lh6.googleusercontent.com/-Ahygc5pSXJ8/Uln6sZV3gYI/AAAAAAACWdc/UjOSuG-wrtw/w2048-h1365-no/IMG_2554.JPG
Expo 58 除了再次開發海瑟高地之外,也促成了布魯塞爾再一次的都市更新,包括鐵路地下化、街廓整體開發、地鐵網絡擴張、道路拓寬以利車行等等工程。今日歐盟首都的現代化就肇始於此,而歐盟總部雛形的幾間辦公室也就在 1958 這年率先進駐更新後的布魯塞爾。可惜,這個都市更新也走向了極端,將布魯塞爾老市中心的都市紋理剷除殆盡,街廓整體開發更促成了立面主義 Facadism 古蹟保存 - 拆除整個街廓的老建築,只要留下薄薄一層臨街立面以資懷舊即可,一股遍及全歐的破壞性都市更新風潮於焉展開,而這個風潮就稱作 Bruxellisation/Brusselisation,以其始作俑者布魯塞爾命名。
可惜,布魯塞爾 Expo 58 象徵歐洲走出戰後陰霾開創新局的信心,只是曇花一現,20 世紀下半的世界科技與文化強權已經不再是歐洲了,連續十一屆的世界博覽會由美國辦了六次、日本兩次、加拿大兩次、澳洲一次。歐洲的下一次世博會,居然足足等了 34 年...

1992 Isla de La Cartuja, Sevilla 塞維亞卡圖哈河中島
交通方式:賽維亞巴士 C1 到 Puente La Barqueta 站或巴士 C2 到 José de Gálvez 站下車

西班牙航海重鎮賽維亞,慶祝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500 週年,今年主題是「發現的年代」。經過幾十年的沉寂,歐洲這回請到了一百多國家的世界文化與建築巡禮,在全新的卡圖哈島上大規模開發,規模比 63 年前大太多!半數場館留下成了 Sevilla 的新公共設施,除了開發這塊賽維亞幾百年來未開發的空地外,也促進了老市中心現代化。今日的主場館區異國建築群們與人造湖已經再利用成為主題遊樂園 Isla Mágica,可以坐雲霄飛車與大怒神。
1992 Porto Antico, Genova 熱那亞舊港區
交通方式:熱那亞地鐵到 Darsena 站或 San Giorgio 站下車

同一年在哥倫布的家鄉,也要慶祝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500 週年,主題是「哥倫布-船與海」。有別於此前的博覽會大多都在城市旁的公園空地上,這回是在老港區利用碼頭空地與倉庫,辦了一個規模小巧但佈展精緻的世博會,也促成了後工業時代年久失修設施大量閒置的老碼頭之再生,這是歐洲正在崛起的最新風潮:Brownfield into Greenfield 工業遺產再利用。
1998 Parque Expo, Lisboa 里斯本博覽會公園
交通方式:里斯本地鐵 Vermelha 線到 Oriente 站下車

經過 1993 韓國大田世博會後,歐洲要再一次把世博會主導權搶回來形成新傳統。經過 1992 年兩個哥倫布城市趾高氣昂地慶祝了發現新大陸 500 年後,同樣是傳統海洋殖民強權的葡萄牙要在 1998 年慶祝葡萄牙探險家 Vasco de Gama 航行非洲並發現印度 500 週年。儘管西班牙與葡萄牙慶祝的 500 週年對全球的後殖民國家來說都有強烈的爭議,葡萄牙這次要謙虛地將這個富有歷史創傷的海洋主題扭轉回來,擁抱不分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全人類,而將主題定為「海洋:邁向明日的遺產」。這個世博會也是個里斯本的新開發計畫,將老市中心北邊的港區空地闢建為博覽會公園 Parque Expo。
2000 Messegelände, Hannover 漢諾瓦博覽會園區
交通方式:德鐵 ICE, IC 或漢諾瓦 S4, S8 到 Hannover Messe/Laatzen 火車站下車

1998 里斯本世博將過往的大國崛起主題轉回了全人類的共同課題,而從 2000 漢諾瓦開始,博覽會正式由科技發展轉向認真地解決當前問題,譬如環境、水資源、糧食、居住、貧富差距問題等。這是世博會創始 150 年以來,科技早已領先世界的德國第一次辦世界博覽會!沒辦法,誰叫 19 世紀的世博會都是傳統殖民強權爭奇鬥妍的場合呢?德國不但是科技大國,更是商展大國,幾乎每個一二線城市都有博覽會園區 Messegelände,這回就直接借用長年舉辦 CeBIT 資訊科技博覽會的 Messegelände Hannover 舉辦。
1003985100398610039871003988
連孤獨都嘲笑我太懦弱
2008 Parque del Agua, Zaragoza 薩拉戈薩水公園
交通方式:薩拉戈薩巴士 Ci1 到 Ronda del Rabal/Palacio de congresos 或 Ronda del Rabal/frente al parque 站下車

終於進入了我們的 21 世紀,在東亞的我們大家在 2005 年都經歷過一個博覽會熱潮:2005 年日本愛知世界博覽會,搭個飛機到日本與森林爺爺森林寶寶一起愛地球,是那時新興起的知性旅遊風,那時的台灣政府還煞有其事地跟風要在台南舉辦「台灣博覽會」呢!而也從這次世博盛會起,日本給予台灣觀光免簽證了!
大家瘋完愛知博覽會後三年,很少人注意到另一個世界博覽會在地球另一邊的西班牙開幕了:2008 薩拉戈薩世博會。對歐洲一百五十多年來世博會神往已久的我,在 21 世紀已經長大成為背包客,終於可以親身來到歐洲參加一次了!這個世界博覽會沒有台灣館、在台灣沒有任何新聞版面、沒有任何台灣旅行社知道,不過不管有沒有台灣,本屆世博會仍是世界各國一起來集思廣益思索人類下世代生活的重要論壇。今年的世博會主題是「水與人類生活」,要從各國的古文明中的人雨水環境關係,一路談到今日世界面臨的水資源、水利與環境問題。
薩拉戈薩是西班牙第五大工業城,也是西班牙與法國的重要交通樞紐 - 是馬德里、巴塞隆納、瓦倫西亞、畢爾包、土魯斯、波爾多等一眾工業大城的中心點。它也是法國越過庇里牛斯山進入西班牙的第一個大城,一千兩百年前查理曼大帝縱橫中西歐時,派了手下大將羅蘭(就是「羅蘭之歌」的那位羅蘭)前來征服西班牙,結果可憐的羅蘭就悲壯地在 Zaragoza 兵敗戰死,而查理曼的王國也就此停止在庇里牛斯山。
薩拉戈薩以兩個重要的歷史景點著稱:(1) 玉柱聖母院,傳聞中就在耶穌復活後不久,聖母瑪利亞在此向來到西班牙傳福音的外甥聖雅各顯靈,並給予一根碧玉柱子責成聖雅各以聖母之名在此創立教堂,世界第一間聖母院於是在此蓋了起來,也從此展開聖雅各遍及伊比利半島的傳教事業;(2) 19 世紀初西班牙畫家哥雅的故居就在這裡,而聖母院前廣場上的亮點就是幾個 Goyescas 雕像,這個名詞直譯就是「哥雅畫作下的女孩」,不過這和電影沒有什麼直接關係就是了。可惜這次我是來世博會的,只好利用搭飛機回家前的清晨短短幾個小時迅速逛一逛古城囉。
https://lh6.googleusercontent.com/IgnPHtS-_u-mGflwnpUpyy8-gU8bWkiiTVjbiMU_omKH=w1728-h1152-no1005738

世界博覽會就辦在古城西邊不遠的河邊空地 Ranillas 上,與 1990s 的里斯本與賽維亞世博一樣,這塊新開發的土地「水公園」 Parque del Agua 是市政府都市發展的一部分,在世博會曲終人散之後都要留下來當作都市活動的新空間使用,包括辦公區、會議中心、休閒與商務旅館、都市公共空間與公共服務設施等。
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Sky2TeBNL1s/SMZkOadN96I/AAAAAAAAXVc/071ekwzKPAc/w4250-h1900-no/pano3.jpghttps://lh4.googleusercontent.com/-IsRJDLMLa8Y/SMaLBLwoAlI/AAAAAAAAX80/VTnT3zSflRc/w1600-h1066-no/IMG_5148.JPG
因此這次世博會的場館以永久構造的連棟大樓為主,在連棟大樓中安排出一間一間展廳讓各國在裡面佈置國家館,而沒有讓每個參展國各蓋一間風格特異的國家館。畢竟這已經是注重環保和永續發展的 21 世紀了,不能像 20 世紀中之前那樣讓各國砸前砸資源蓋了偉大場館後,僅風光半年就變成一堆營建廢棄物來傷害地球。
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nZfhlAhbmjM/SMZlNCv-CuI/AAAAAAAAXWE/93boR6zlG9Q/w2700-h1100-no/pano7.jpg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Y4LzElmvDvU/SMZl_7GAXdI/AAAAAAAAXW4/ntGWTEGOsVM/w2568-h1005-no/pano11.jpg
當然,世博會還是要有些爭奇鬥艷的前衛建築,邀請走在時尚前端的世界頂尖建築師們來大顯身手,這任務就要交給幾個主題館了,包括伊朗裔英國建築師 Zaha Hadid 設計的「橋館」/Bridge Pavilion/Pabellón Puente,還有在十層樓中庭中展示巨大水滴模型的「水之塔」/Water Tower/Torre del Agua。
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ePlhALRBG_A/UmgcnPLaa_I/AAAAAAAC_Ko/LukfXnHLu-M/w1994-h1283-no/IMG_5459.JPG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w0UWy1U1Ke4/SMaLke84D3I/AAAAAAAAX-Q/gVpl1iaONZ8/w1600-h1066-no/IMG_5159.JPG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QPrneoi6sFs/SMcStmWi2nI/AAAAAAAAY3k/e7ucW9fZSoM/w1600-h1066-no/IMG_5726.JPG
不過,我更想看的還是那些只能在連棟場館中發揮一點室內設計的國家館,看看各國歷史上的水與生活,以及各國在新世紀面臨的水利挑戰。儘管在 21 世紀的今天,幾乎所有最新科學知識的傳播都能透過網路等媒介無遠弗屆了,世博會還是提供了一個壯麗的場合,讓大家很有感覺地不花太多力氣一次就看見為我們安排好的知識;有些知識可能對我們環境科學相關的專業者來說早已不新鮮,可是對一般民眾可能很新鮮;就算是一般民眾也早就知道的事情,若它們能在這裡被各種多媒體展示、環境與表演藝術、以及精心設計的場館共同呈現出來,也可以再次深刻地提醒大家一些重要的事。
https://lh4.googleusercontent.com/-T1mupHE7smc/UmgKJXy4EWI/AAAAAAAC75E/CY-fhTZ94gI/w2048-h1365-no/IMG_4883.JPG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eeFlJY_MhcI/UmgJZ2XltaI/AAAAAAAC704/-XELX-1cyxg/w2048-h1365-no/IMG_4867.JPGhttps://lh4.googleusercontent.com/-tnkqiTXIlEw/UmgJJumbdSI/AAAAAAAC7zw/-hhEIjW51zw/w2048-h1365-no/IMG_4858.JPG
國家館有一百多間,還有西班牙十幾個自治區與流域的主題館,短短的三天內實在也只能走馬看花地逛多少算多少。各國呈現該國文化與水環境的方式非常多樣,甚至良莠不齊,本來我還預想每個國家應該都會呈現在水環境上面臨的課題與正在推動的事業與新科技,可是並不盡然,大家強調的重點各不相同:

1. 有些館非常認真地把他們的水利工作與投資好好地呈現了,如荷蘭。荷蘭低於海平面的水利挑戰早已經不是新鮮事,他們更想推廣的是以水利技術外銷援助海外其他國家的成果。
2. 有些館呈現了該國水文的特色與衍生出的文化,趁機行銷文化觀光,如匈牙利。匈牙利的山洞,溫泉與浴場成為其主打特色,從地質、習俗、建築、一直到主題旅遊等, 被一體包裝起來; 馬來西亞館則做了許多熱帶棲地的複製品, 包括動植物, 還有充滿異國風情的民俗服飾與觀光船讓人坐一下, 拍張照過過癮。
3. 有些古老大帝國的繼承人完整地呈現了在該帝國下的水利演進史, 這個身為古蹟保存家的我最感興趣; 如土耳其, 除了呈現安那托麗亞半島的多樣地貌外, 也把鄂圖曼帝國下建立的各種公共水利設施, 包含公共澡堂、公共打水幫浦、衍生出的公共空間、以及這些空間在歷史上的藝術表現都給呈現了; 整個場地中最令我心折的是義大利館, 他們請了海神、凱撒大帝、達文西以及現代水利工程師四位代表出來現身說法, 講述義大利半島上從神話時代至今的水利哲學與實踐之演變, 從羅馬水道橋與澡堂、到文藝復興時代設計的水閘船舶與潛水衣、一直到上個世紀的翡冷翠大水災、以及本世紀的威尼斯大堤防計畫, 很完整卻精簡地把義大利的水利問題從古到今呈現了出來; 希臘館沒有這麼多大建設, 但很另類地從希臘的地質特色連結到了希臘神話中水的意象與衍生的藝術.
1005766https://lh6.googleusercontent.com/-QNaSre5E3gQ/SMZq0cHvCVI/AAAAAAAAXao/VfXo70ndJao/w3000-h1050-no/pano30.jpg1005832https://lh4.googleusercontent.com/-MX-R2pb5weo/SMZmOusy2PI/AAAAAAAAXXQ/ZlZLQYkknV8/w2051-h993-no/pano14.jpg
4. 有些不是古老大帝國, 但也把她們歷史上在地的水利策略展現出來, 從類似風土建築的原始設施到今天的水利工程, 如突尼西亞.
5. 有些國家很誠實地把她們遭遇到的嚴峻的水環境與永續挑戰給呈現出來, 如葡萄牙的葡萄園山坡地開發造成的水土保持問題與新對策; 又如比利時這個對開發管制一直很失靈的國家, 指認了全國水文網絡與重點的永續復育策略.
6. 有幾個同一洲國家的聯合展館, 界定了共同的主題展現該洲各國大同小異的現象與對策; 如拉丁美洲館, 主要講熱帶雨林與生物棲地的保育工程; 如非洲館, 主要幾乎都在講飲用水嚴重短缺的問題以及未來對策, 看來在這裡談存活與談人道遠比生態永續發展重要; 還有中東沙漠國家的綠洲館, 雖然由於大排長龍我未能進入, 姑且猜測她們都在展示沙漠的供水計畫與生存策略吧.
7. 有些館對我來說行銷的感覺非常重, 似乎完全沒有著重在水利策略上, 而僅透過講述該國歷史上的水來行銷國家; 如日本館, 請了一隻河童出來用西班牙文配上浮世繪動畫講述江戶時代城市生活文化與河流的關係, 沒有具體的行動策略, 只是向世人宣告日本人與水從傳統到今日的緊密關係; 中國館有講述江南水鄉與鄭和下西洋, 很有展現國力的感覺. 這兩個國家分別是上一屆與下一屆主辦國, 日本請出了森林爺爺與孫子來和Zaragoza的水龍頭吉祥物Fluvi一起打敗污染壞人, 很有無敵鐵金剛消滅壞蛋的善惡分明感覺, 卻沒有講述日本在環保上具體的貢獻; 中國館也展出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新吉祥物「海寶」, 還有宣告下次主題「水與城市發展」… 嗯, 這兩個大國不要只是宣傳好嗎? 提點具體的東西給我們看吧.
8. 另一個行銷感覺很重的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UAE,這個我剛剛呆了近兩個月的國家,不管排多長的隊我都一定要進去這個館。由於我在阿聯剛剛做了綠洲保育的規劃,早就已經知道阿聯非常嚴苛的水資源與永續發展問題,很想瞧瞧他們如何提出對策來解決。可惜,一如預料地,這個資本發展方興未艾的聯合酋長國公司,完全只在推銷杜拜與阿布達比的新發展與觀光。她們提供了琳瑯滿目的影像,包含沿海的壯麗景觀、阿拉伯中產階級結合時尚與傳統的生活、配上金光燦爛的海面、海濱旅館、以及金澄澄的香檳與河岸燭光晚餐,被充滿精巧運鏡、慢動作、富有節奏感剪接而扣人心弦的宣傳片包裝出來;至於綠洲沉陷、地下水枯竭、還有土地容受力等等嚴重問題,當然是隻字不提囉!誰都不會想到這個國家致命的水資源問題,只知道她是本世紀最有前景/錢景的新天堂... 哼哼,別以為大家都沒看過阿聯的另外一面。
9. 有些國家, 看起來並沒有花什麼心思在該國場館, 只做了簡單的佈置, 簡介該國現況、地理、人文、觀光旅遊, 給一點小文宣品, 就了結了; 如馬爾他騎士團, 這個我期待很高的地中海小島國, 居然只有氣沒力地推銷海濱渡假; 又如奧地利, 搞了一個不知道要觀賞什麼的雪舞秀, 是要推薦大家來滑雪嗎? 保加利亞館只貼了幾張漂亮的水濱照片, 做了個小瀑布, 就這樣了, 倒是保加利亞餐廳成為許多人歇腳之處; 有些館沒展什麼東西, 但是精心做了水的室內設計, 如立陶宛館有水的互動式投影繪畫, 還有水牆迷宮讓人進去探險, 令大人小孩都玩水玩得很開心, 不過並不容易對立陶宛留下任何印象.
10. 有很多國家, 不論他們的展覽豐富或是空洞, 都不只在展該國的水文相關課題, 而是把自己搞成一個國家特色館甚至民俗館來讓大家玩. 譬如比利時在這兒賣啤酒與巧克力 (Duvel啤酒和Godiva咖啡冰砂, 後者在炎炎夏日裡人手一杯 XD), 還算謙虛了; 波蘭館除了開餐廳, 還派了整隊的民族舞蹈團娛樂排隊大眾; 突尼西亞搭了一個中東小茶館賣薄荷茶與棕櫚果, 葉門乾脆搞起歐洲人很愛的中東市集 (卻用歐洲人的高價賣一堆便宜東西); 摩洛哥則蓋了非常經典的伊斯蘭宮殿與噴泉, 還展了很多民俗服飾與考古物件, 雖然和水都無關; 印度館大喇喇地開了間坦都料理餐廳以及傳統市場; 中國館當然也不會忘了賣中國結等小飾品並且用毛筆為歐洲人寫中文名字.
11. 西班牙各自治區與流域的館, 則非常有系統地講述了該流域的水文, 聚落, 產業, 治理方式以及未來的project. 看來主辦國自己的自治區比較能掌控整體品質.
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5sZlwSaNmhNjWJzCy_R5Rc7I-wdbOWHK_UQ3OCRJmTId=w2020-h982-no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vzZpxrj6Hps/UmgM8GcacWI/AAAAAAAC8IQ/2CjBNTo12S0/w2048-h1365-no/IMG_4949.JPG
12. 國家館之外,其他特色館可能展出比較universal的人類共同課題。橋館 (Bridge Pavilion) 逐一地量化呈現了我們生活中各個不起眼小事物與水的關係, 並嚴肅地以統計數據與影像呈現了全球水資源分配不均與不永續的問題, 還有小遊戲測試我們的生活型態消耗了多少水, 看著多媒體資訊飛來飛去, 令人心情非常沈重; 水之塔 (Water Tower) 像是在教小朋友上物理課似地, 用許多短片把水的各種性質、型態、以及生活應用, 趣味地呈現出來, 而水之塔的絕大部分是個十幾層樓的大挑空, 放了一個水滴破碎瞬間的巨型雕塑, 要我們繞著它一圈一圈地往上爬, 從各種角度慢慢欣賞.
1005742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mUWyN8kSyGw/Umgdn6vDTMI/AAAAAAAC-nk/nf4ZHNTGr0o/w2048-h1365-no/IMG_5509.JPG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dZ3iBgt2Os0/UmgOBm1iLbI/AAAAAAAC8Sg/QvRHAqtKaM8/w1728-h1152-no/IMG_5956.JPG
也許是我太嚴肅了,總是期待一間間看展館吸收新知,把這種知性之旅當作參觀世博會的主要行程,不過這裡還有很多別的好玩事物。世博會裡分佈最廣的是藍色方盒子裡的基礎設施,每隔一段距離就可看到藍色的餐飲吧、洗手間、禮品店;還有每隔一段距離就有的餐廳,從簡單的速食到各類異國料理都有,甚至很多餐廳在國家館裡面,看來很多入場民眾就闔家大小在餐廳戶外座悠閒地待上半個下午,完全沒有急著想看展覽。
在許多戶外空間與表演廳裡有表演,而且世博會當然還能請到世界級的表演團體,每天中午免費遊街的雜耍團體總吸引整個園區的民眾從場館內往外跑,擠滿陽台也要看,原來這是世界聞名的太陽馬戲團!我走遍許多城市都想訂票訂不到,沒想到今天可以看免費的!還有些運用水作舞台設計元素的馬戲表演,其他與水無關的各國民族舞蹈或樂團街頭表演就不在話下了。
10058021005758https://lh4.googleusercontent.com/FNH4m9pGbJXho2mtHtF_XiWo0COci4TKncs2vZVJG-4m=w1728-h900-no
看來這些吃的玩的才讓整個博覽會變成歡樂的園遊會。的確,如果目標客群是全世界普羅大眾,那麼當然要把整個場子變得好玩一些,讓大家度過個歡樂的夏日並且順便帶些新知回去。無獨有偶,從許多朋友的口中聽說上次的愛知博覽會也是這樣子。不過今年在Zaragoza,感覺這個博覽會被辦得有點在地化:似乎絕大多數的參觀民眾是西班牙人,比較少聽到英語或別的語言,遍佈場內的工作人員能講得一點點英文者並不常見,許多場館內的文宣品、影片、甚至解說文字居然只有西班牙文!這對非西語系外國人如我們這些台灣人還真是不太友善...
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kXX1jsL1NNg/UmgOsEiJocI/AAAAAAAC_Lk/vc3yH8G5-j8/w1729-h790-no/IMG_4996.JPG1005872

且不論一個世界博覽會應該國際化到什麼程度,就當作它是個西班牙 Aragon 自治區辦給西班牙人來玩的博覽會好了,它能在西班牙市民們心中留下什麼痕跡呢?
市民們也許是聽說有個 Expo,被這個絢麗的名稱吸引而買票進來;進來後看到燦爛陽光、精彩建築、美麗水景、充滿異國情調的餐廳與表演、還有戴著墨鏡快樂享受假期的人們,很容易就融進了快樂的氣氛中;若帶著愉快的心情看一間間展館,可以兩三天內看見許許多多已精心安排好的異國歷史文化、景觀特色與風情,甚至可以在歐洲逛逛他們夢寐以求的中東與印度市集;即使抱著獵奇的心態,也著實可以獵到不少滿足他們想像的元素;在這樣輕鬆而開放的心情下,當然他們也能獵到較嚴肅的知識,能夠看見各國的地理、水文歷史、水在當地神話與文學中的角色、該國當代的環境課題以及對策,甚至更嚴肅的水資源短缺問題、永續發展問題、致命的全球發展不均等與生存權問題… 等等。
於是我改變了我對世界博覽會的既定印象,它不一定總是要提供最先進的科學新知給我們專業者,卻也可以靠著一個壯麗盛會 spectacle 來給大家潛移默化,寓教於樂。如果在一次歡樂的夏日假期後,人們心裡留下了什麼知識、或是被提醒了什麼本有的知識、或是莫名地對水產生了浪漫想像或奇妙的感覺,而後在他們回家用水或做各種事情時能夠多想一想,甚至改變一些習慣,那這個世博會就有了它的意義,留下了它的痕跡。今日的世界博覽會,不再是工業大國間的科技競賽,也不再是殖民強權們的奇珍異寶大秀場,也不再是達官貴族們的風流時尚聚會,而是每一個男女老少都可以親近的知性樂園。
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RU0_vzr5SUg/UmgYaYElYjI/AAAAAAAC-IQ/R3LIY964LM4/w2048-h1365-no/IMG_5275.JPGhttps://lh6.googleusercontent.com/02J0peG-2cDQ7_PQxcz4KK0rp_kR-wWTZgdCdxOECuSF=w1981-h1254-no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AG2uKOyoZ54/Umgcw-jNpuI/AAAAAAAC-iU/fdpBbxOIIko/w2048-h1365-no/IMG_5467.JPG

2015 Fieramilano, Milano 米蘭博覽會園區
交通方式:米蘭地鐵 M1 到 Rho-Fiera T.A.V 站下車

接下來 2010 中國上海世博、以及 2012 南韓麗水世博,連續兩屆辦在東亞,反應了世界最新科技與工業的軸心漸漸轉移到這兩個政商複合體大國。不過 2015 世博會又回到了歐洲,這是義大利時尚與工業之都米蘭第二次舉辦世博會,儘管具有深度的文化底蘊與觀光資源,米蘭市中心的觀光服務設施已逐漸老舊,觀光安全與友善程度更是亮起紅燈,這些問題都要在這一次世博會一併改革,讓米蘭搖身一變成為舒適明亮的時尚都會,讓所有旅客賓至如歸。
這屆米蘭世博的主題是「滋養全球的生活能源」,不只要全面檢討節能減碳、綠色能源、永續能源等問題,更要將能源的意義追本溯源,全面回顧餵養全球動物的天生萬物、與餵養全球人類每一天的各類農產品,並且配合義大利獨步世界的美食傳統,要辦一個知性、好玩、還要好吃的世界博覽會!
一百多年的傳統重工業大城米蘭,是否能蛻變成永續環保的未來城市呢?再等兩年,讓米蘭的下一代孩子們,帶領不分種族國籍的我們一起踏上這趟旅程,一起拭目以待吧!
全文完
回憶綿長
EXPO 2015 Milano
http://en.expo2015.org/expo-2015
可以開始計畫了

EXPO 2020 Dubai
想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