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堡 Heidelberg:一場浪漫大學城的對談

殘月孤星
去海德堡一個週末小旅遊,是 2009 年 6 月的事,那時只是個純粹觀光客,還不認識任何海德堡的人。直到 2011 年在比利時認識了海德堡畢業的 CC 小姐,我才知道在那個 2009 年夏天,我們曾經這麼接近!
那年 6 月,德國政府準備開始對大學收學費,引起了一堆德國大學的抗議;平日專心向學沒什麼抗議的海德堡,這時學生也紛紛站出來抗議了。大學收學費事件,據 CC 的說法好像只是從免學費漲為一年 500 歐元?天呀,台灣隨便哪間學校學費都超過這個,就算國立大學學雜費加一加也差不多是這個數目... 為了這點小事就要罷課抗議嗎?
1197482 1197533

其實那年在海德堡,就有聽到兩位路上學生用英文簡單解釋理念給我聽,這回和 CC 聊天又重新談起這個話題:大學收學費其實只是整個德國大學改制風潮的一小階段,開始收學費只是個讓事情爆上檯面的導火線,背後其他的議題還有廢棄德國學制擁抱英美碩士學制、廢棄德國較類似行會工匠的系統訓練而改採英美的每學期自由選修作法、甚至還牽涉到了大學前的中小學要念多少年的問題(據說有一整屆中學生要和下屆學弟妹一起畢業,這在入大學與入職場的市場上一定是一團混亂呀)。
1197483 1197532

就這樣,我那次 2009 的海德堡之旅,並沒有什麼「我心遺忘在海德堡」或「海德堡之吻」這些浪漫想像與符號,迎面而來的卻是入世的、實際的、生猛有力的學生運動。大家來海德堡一定要參觀的大學廳,就這樣變成學生運動的「佔領」陣地, CC 還口沫橫飛語帶得意地回想她以前如何在這裡輪班佔領、組織討論會、幫忙喬各種後勤活動、幫忙溝通各系團體與正反派師長意見… 等等。看來 2011 年紐約華爾街、倫敦證交所、法蘭克福歐洲銀行等高調的世界級「佔領」運動,早就不新鮮了,早在 2009 年海德堡就佔了大學,恐怕那個月還有不少其他德國大學也有「佔領」。
1197502 1197501

CC 以前每天都有去大學廳前的廣場櫃檯排班,接待民眾解說理念。我隨即翻開電腦裡的老照片資料夾想要找到她的身影,可惜沒有找到,我去的時間她沒在當班,不過她倒是興奮地認出了幾個老同學。我記得,我在另一個景點「學生監獄」也有遇到過排班解說的學生,也聽他們有耐心地對我們這些觀光客都提綱挈領地說了說理念,這一天甚至也因為「佔領」所以把這個學生監獄景點給搶下來了,在佔領期間開放所有遊客免費入場!「關我們老學長們的監獄,現在拿來售票營利?這算什麼?」
那年在海德堡主街上還看到其他兩三個不同抗議,彷彿這個 2009 年 6 月是抗議嘉年華季節似地。抗議不只是學生的,也是市民與小朋友的;抗議不只是在街上喊喊,而也同時要向下紮根;抗議才不是要在媒體面前作秀,而是要透過有豐富資訊的攤位、解說、對話、甚至帶小朋友畫畫玩遊戲,讓大家知道這一個小小的大學收學費事件,對德國會有多少衝擊,不論是今天就已經看見的學費問題,還是未來即將慢慢現形的階級問題、學制問題、地方傳統與全球化問題、新自由主義問題等等。一切都是見微知著。
認識 CC 許久,在這次閒聊她的過去之前,我一直沒想到過她會是個「運動學生」。在台灣時,誰是運動學生、誰是聽話乖學生、誰是愛玩打混的學生、誰是死讀書學生、誰是專心用功就能前途光明的既得利益學生,似乎壁壘分明,各自參加各自的活動、各自有各自的結社、甚至各自讀各自不同的書而鮮有交集... 不過 CC 打破了我的這個刻板印象:她喜歡穿套裝又愛 high street 時尚、在學校卻喜歡修哲學與批判媒體研究、課餘喜歡讀羅曼史小說、吃東西強調有機與公平貿易、畢業以後卻想到大企業工作力爭上游… 真是令人錯亂呀,今天又告訴了我她的運動青年歷史,她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海德堡學生呢?
2009 年來海德堡,很遺憾地我沒能認識這裡最重要的景觀:學生,不過等到 2011 再來認識老學生 CC,往前補足一點功課也不嫌晚。海德堡對我來說,向來就不是個充滿「我心遺忘」、「墜入情網」或「海德堡之吻」等種種浪漫符號的城市,而更像是牛津、劍橋、波隆納、帕多瓦、萊登、魯汶、符萊堡、圖賓根、克拉考、烏普薩拉、薩拉曼卡等等這些「中世紀大學城」。中世紀大學裡本來學生從來就不是浪漫的、更絕不會乖乖地,學生面對市民、市政府、甚至城堡裡的貴族,本來就會針鋒相對路見不平甚至大打出手。
中世紀時有沒有今天這種「街頭抗議」?恐怕不見得有,因為往往一上街頭直接就是見血的械鬥,因此才要大學這個有獨立司法權的「城中之城」來管束學生同時也保護學生。大學生很囂張的,不但會對抗城市與貴族,就算在大學老大哥手下也一點都不乖,因此才有學生監獄。學生在監獄裡的生活與藝術創作可自由了,一點真正「被關」或「被迫害」的感覺都沒有,反而很像來這邊走了一遭,很酷,率性地留下一首首詩篇與素描然後時間到了就威風離去。
很高興,那年的海德堡之旅並沒有從一般浪漫景點開始,而是從大學廳前的抗議與學生監獄這些「反叛地景」開始,一開始就戳破了全球許許多多旅遊作家與攝影師們為我們打造的海德堡夢幻泡泡。泡泡破滅後,這個海德堡反而變得更加真實而有趣,我們不見得要來這裡體驗什麼「浪漫」、不見得要在這裡「遺忘我心」,就來這裡看看學生與觀光客混雜交織的真實生活,豈不是更好玩嗎?的確,海德堡大學令人驚訝的一點就是:市中心的商業大街與大學的老城區各校舍都混在一起,同時這還是觀光客絡繹不絕的主要街道。這可樂了:學生老師上課下課穿梭校舍間,就和觀光客們混雜在一起,這和我的中世紀大學那種純樸小鎮生活樣貌截然不同!
1197504 1197530

不過離開主街,往內一層的平行街道走去,突然間一種悠長緩慢的認真學術氣氛就出現了。這裡有大學圖書館,我們也不知道能不能開放參觀,不過想想自己的母校,還不是一樣任何人只要去櫃檯換個證都可以進來?平常我們讀書找書時還不是有零星的遊客帶著相機進來?我們就來大喇喇地當遊客,進入圖書館,看來我們觀光客其實也是很受歡迎的,這裡不只有給學生讀書找書的分類閱覽區、檔案室與自修室,在樓梯大廳旁也有兩三間有英文解說的特展間,展海德堡大學的名人、展他們的諾貝爾獎、展老地圖與文學作品中的海德堡... 任何可以讓我們觀光客找到靈感聯想的豐功偉業或風花雪月,通通都有。
再往內一層,更靜謐的小巷裡,這裡沒有佔滿整個街廓的校舍建築,只剩下一間間安靜的小店,而且是以舊書為主的書店街。大學旁有書店街,聽起來很浪漫,不過也要一間間看才會慢慢發現,哪幾間可能真的是供大學生出來尋訪購買專業書籍的書店、哪幾間則是給市民亂逛的二手書店與古書店、然後哪幾間是針對觀光客擺各種古色古香「海德堡主題」的旅遊書店。
談及我們在海德堡玩了什麼,CC 相當驚訝,本來還以為我們只會去海德堡城堡、聶卡河畔老橋與對岸哲學家小徑這些一級景點,卻沒想到我們把她以前每天去的圖書館與書店街也逛了,也同時對我們這些觀光客的無孔不入甘拜下風。我們甚至還去了馬廄改建的大學餐廳,因為大家都知道,進大學餐廳吃飯就算沒有學生證優惠價,比起外面仍然總是最便宜又大碗,尤其比起海德堡街上等著賺觀光客錢的德式料理餐廳們便宜多了。
1197485 1197521

CC 也說,真的,每次去那學生餐廳吃飯,大概每三四桌就會有一桌是觀光客。我好奇:觀光客會不會打擾他們的學生生活太多呢?那倒也不見得,像 CC 自己大學時代也跑去過劍橋牛津甚至我的鄰國母校當觀光客,反問我會不會覺得自己學校被觀光客入侵?這一想想我就釋懷了,當然也不會!不論是像我這種亞洲來的國際學生,還是像 CC 這樣穿越兩個邦跑到海德堡念書的德國學生,我們或多或少都在過一種 long stay 的觀光客生活呀!我們都在新的花花世界快樂地探索好玩的新地方,當然也歡迎其他只來這裡短暫一兩天的觀光客一起來走馬看花。
的確是這樣,就像我在母校已經不知道帶過多少親友去過我們的大學廳圖書館和城堡, CC 在海德堡也不知道帶人去過了幾次海德堡城堡又走過了多少次哲學家之道 Philosophenweg,反而是她自己一個人時幾乎都沒走過。某種程度上,我們都還蠻感謝那些慕名來到自己大學城的親友們,這些觀光客們把我們從習以為常的學校宿舍與酒吧街餐廳街拉出來,見識各種我們可能在此讀書讀了一兩年都沒想到要去瞧一眼的熱門觀光景點。是呀,就像我住在台北時,什麼龍山寺、孔廟、台北 101、四四南村等等著名景點,要不是有訪客來讓我帶著去,我住了十幾年也從沒提起勁去看一眼。
哲學家小徑,許多旅遊文學與觀光手冊說得天花亂墜地浪漫,彷彿我們來這走一遭就能體會歌德、布倫塔諾、艾辛多夫等人的文思或哲思?彷彿我們來這裡就沈澱了心靈、釋放了想像?我想可能也未必,這裡不過就是條距離市中心不遠、沒有什麼人煙又景色優美的地方罷了,如果吃完午飯想要去散個小步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又沒時間走遠往郊外去爬山,那當然就是來這條小徑囉。
哲學家小徑還是有其無可取代的地形特色,就是它可以眺望海德堡的全景 panorama,如果海德堡市中心是學者日復一日埋首研讀創作討論生活的「日常」,那麼若能有個片刻將自己從日常裡拉出來、甚至完整清楚地回望這個日常,的確是對任何學術思考與人生思考都很有好處的一種「抽離」,而且還這麼直接赤裸地抽離在正對岸,看著一個個學生在對岸穿梭來去糾結焦慮,站在對岸就像看著鏡子裡的自己,一切讓自己沈溺其中走不出來的激烈衝突與枷鎖,突然間都變得清楚而平淡。
可惜聶卡河實在大條了一點,海德堡並沒有發展成一個讓河流流過市中心的雙岸城市,而是在河流一畔依著聖山 Heiligenberg 建起的單岸城市,位於山北水南,以中國風水來說就是絕佳的陰地格局 XD 也讓海德堡這個優美的全景畫面總是無法照到整面燦爛的陽光。這時突然要弔詭地慶幸我們剛好在陰天來訪,陰天的白色天際、綠色山林、紅色城堡、紅白相間的老城、淺藍色的河水,色彩明暗自然而均勻,不用煩惱晴天背光之苦。
對 CC 來說,哲學家小徑並不是她要輕鬆散步或呼吸新鮮空氣時會去的地方,她會去的地方多半都在郊外。至於接近市中心、我們觀光客可以到達的地方呢?CC 會去的是 Königstuhl 王座山丘。如果哲學家小徑能回望 14 世紀起的古代海德堡大學,那麼當代哲學家若要找個地方「回望」20 世紀擴張新校區的當代海德堡大學,就要搭上 Bergbahn 登山火車,一路上到海德堡城堡後方最高的 Königstuhl。
比起有林蔭有山坡的哲學家小徑,這裡的確開闊得多了,近處山腳下的海德堡老城有點渺小地令人認不出來,遠方蜿蜒的河套地則是大學的新校區,工業科技生技等等在當代具有「競爭力」的科系與研究中心在這遠方,在現實的科技掛帥世界裡,還得由他們在功利的當代社會裡攻城掠地,庇佑著老城區裡的人文哲學法律等傳統科系繼續推進思考。也許,這個「王座山丘」可以算是新時代海德堡的「哲學家山丘」?
1197472 1197510

我說道:最後我們不能免俗地去了海德堡城堡,誰知 CC 帶點促狹與驕傲地告訴我:她還去過我讀書工作的那間大學古堡!這下換我要對她刮目相看了,連我那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大學城都可以玩得這麼無孔不入,還潛進了我們系館登堂入室!突然令人覺得相見恨晚,如果早個幾年認識,我們還可以互相給對方來個大學城私房景點導覽行程呢。
1197469 1197470

在海德堡的生活,像是什麼呢?這個問題看來很多人問過她了。對 CC 來說,其實這離她家也不遠,但總是第一次離家獨立,從一個充滿辦公大樓與百貨公司的荷蘭中型城市來到這裡,自己租屋自己打理生活自己讀書,更有一種突然解放出來的自由感。其實這個情緒和我們在台灣,有人從台北去台南讀書或有人從高雄北上,並沒有什麼不同呀?
1197511 1197512

所差者,只是海德堡這個地方,儘管我們再怎麼認真地看待它是個真實生活的學術中心,它依山傍水的地形、它充滿萊茵河支流紅色砂岩的建築表情、它承載的悠遠歷史與校園傳說、甚至它日日夜夜由絡繹不絕的觀光客們帶來的歡樂氣息... 處處提醒著這個「真實生活」中的「浪漫」之存在,它的真實生活絕不是那些大城如柏林科隆法蘭克福裡的真實,因為一個引人自由想像甚至偶爾如痴如醉的「浪漫」就真實地存在於每天呼吸的空氣裡,即使它只是個歷史與文學的建構,這個建構也一樣真實。
1197476 1197507

老實說,2009 年的海德堡之旅一直都只是我平淡的回憶,除了看見平常沒有的學生抗議以外,好像就是把該去的景點去過了、該走的小徑走過了、該拍照的角度拍過了、該吃的餐廳吃過了,就這樣行禮如儀而已。不過兩年後與 CC 的相見恨晚的一席話,突然打開了這個埋藏心底角落的一次旅遊經驗,突然連結起了許多老回憶與新觀感,也帶了點距離 - 就像哲學家小徑帶點距離回望海德堡的自己一般,回望過去自己的旅人身體。
1197477 1197508

這個旅人身體,其實比海德堡週末遊的旅人身體還有更大的脈絡,那是我在歐洲留學居遊的旅人身體。曾經我對深度旅行有所執戀、對走馬看花避之惟恐不及;曾經我對古城歷史之旅努力鑽研、對一般觀光客的好吃好玩之旅卻莫名奇妙地排斥;曾經我對商業媒體一起塑造的虛假「浪漫」嗤之以鼻,而只願意對帶有理性洞見的「真實」生活投以關注;曾經我甚至期待能夠在一個地方 long stay,留得越久認識越多人看見越多不同角落與階層的生活,才覺得自己「真正認識了這個地方」。
1197474 1197509

CC 在海德堡是個在地人,卻也是個待得稍長一點的觀光客;CC 這一年在我的母校帶著相機欣喜獵奇,我下一年也到了她的母校週末小旅行;我們都是某些大學城或是某些工商都會的過客,在人生中的一站又一站、或長或短地待了幾週或幾年;我們都對每一個過站帶著由外建構的浪漫想像、霧裡看花,但哪一朵遠方的花不是從霧裡慢慢接近的呢?哪一個慢慢認識的真實不是從不切實際的浪漫開始的呢?哪一段我們所過的真實生活不是一定階段的想像、哪一個我們所厭棄的虛假浪漫不是另一段真實之旅的開端?
旅行有很多種,生活也有很多種,不論是長是短、是深是淺、是虛是實、是居遊兩個月的深度旅行還是一個下午的走馬看花,都只是我們生命中的浮光掠影,給我們或多或少的愉悅、各式各樣的靈感。也許旅行久了,我也漸漸發展出了屬於自己的一套「旅行正典」,但旅人的身體就像任何人的身體一樣,我們儘管總是汲汲營營地自我鞭策自我規訓,其實放鬆點看,這永遠都是 - 也永遠值得是 - 一具無拘無束、沒有界線的自由身體。
1197466
划船不用漿全靠浪
恩!
我也好喜歡海德堡
每次在那逛街
都會忘掉煩惱
我覺得它是德國最美的地方
墨城煙柳
曾經我對深度旅行有所執戀、對走馬看花避之惟恐不及;曾經我對古城歷史之旅努力鑽研、對一般觀光客的好吃好玩之旅卻莫名奇妙地排斥;曾經我對商業媒體一起塑造的虛假「浪漫」嗤之以鼻,而只願意對帶有理性洞見的「真實」生活投以關注;曾經我甚至期待能夠在一個地方 long stay,留得越久認識越多人看見越多不同角落與階層的生活,才覺得自己「真正認識了這個地方」。

-----
喜歡你的這段話
女漢子也有顆玻璃心
海德堡真的是一個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