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曙光村「義遊」

向日葵開在舊夏天
“曙光村其中一個大原則是以「可持續發展」模式運作,而環保森林是一個生態村,就是以此去善用地球的資源。對於在大城市長大的我來說,上厠所、洗手、洗澡、洗碗,這些日常生活中平常不過的小事情,在這裏體驗過後原來可以有很不一樣的體會。”

---------------------------------------------------------

Ochivaye Dreams 中東空姐 繼續流浪+尋夢去
https://www.facebook.com/ochivayedreams

----------------------------------------------------------

在印度南部Tamil Nadu邦內,有一個國際社區「曙光村」,由一位印度聖人和一位法國女士於1968成立,以實現「人類團結」為目的。在那裏,人們不分彼此,不分種族國籍,只按著自己的能力和才幹工作。當年,來自124個國家五千名代表,把自己地區的泥土放入曙光村中心的大甕中,象徵著「人類合一」。直至目前為止,曙光村更是唯一一個國際上認可,試驗以「人類團結」的地方,而這個計劃亦得到了印度政府,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認可和支持。現時, 曙光村裏已經有二千多名來自世界各地五十多個國家的永久居民。

在曙光村,其中一個大原則是以「可持續發展」模式運作,像能源、生態、生活方式等。因此,曙光村居民成立了大大少少的社會企業和合作社,並歡迎外人去了解曙光村的成立理念,村內更設有遊客中心。不過,曙光村始終不是一個觀光勝地,若要深入了解這個地方,最好的方法還是到屬下的組織做義工。於是,我選擇了其中一個環保森林生態村,並且逗留了兩星期。

義工服務 就是不求任何回報的工作
曙光村其中一個理念是人們按著自己的能力和才幹工作。來自世界各地的義工,除了獻出自己寶貴的時間外,帶來的還有各種知識、經驗、才能和技術。在環保森林生活,義工每星期必須參與大約二十小時的服務,他們稱作“Seva”,是梵語不帶期望、無私奉獻的意思。

環保森林的目標是復育雨林和保護水土,然而,義工除了要在森林各處植樹、澆水和除雜草外,日常運作之中還有很多不同種類的工作的,譬如負責烹調全部義工每天三餐的膳食、洗滌碗碟、處理廚餘、製作有機堆肥、回收垃圾,以及各種維修工作等。義工除了可按自己的興趣選擇服務外,也會輪更工作的。我逗留的期間,除了超出我體力範圍的「斬柴」工作外,其他項目都一一有機會嘗試過。

國際化社區生活
曙光村是一個國際社區,屬下的義工組織同樣是「聯合國」,環保森林每年便有一千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義工到訪。

和我同時期一起逗留的義工便有六十多人,年齡由十多歲到六十多歲都有,國籍除了歐美澳紐等西方國家外,還有中東的以色列,亞洲的韓國,當然,還有本土的印度。要跟不同文化、背景、年齡的義工相處和合作絕對是一門學問,所以,機構鼓勵大家只用英語溝通,希望義工不會有被忽略的感覺,大家就像是生活在一個大家庭當中。

除了義工服務外,每天下午的時段義工均可根據自己的才能舉行活動,如帶領工作坊或分享等。我逗留的兩星期便分別參與過瑜伽、冥想、功夫工作坊,還有旅行和素食分享。為了跟其他外國義工分享中式手工藝,我也帶領了一節摺紙工作坊。

重過原始生活 學習善用資源
曙光村其中一個大原則是以「可持續發展」模式運作,而環保森林是一個生態村,就是以此去善用地球的資源。對於在大城市長大的我來說,上厠所、洗手、洗澡、洗碗,這些日常生活中平常不過的小事情,在這裏體驗過後原來可以有很不一樣的體會。

機構主張一種「零廢物」的理念,世界上每一樣東西其實都是有用的資源。污水、廚餘、排泄物,每一樣東西原來都可「再生」,成為有價值的資源。

機構的洗手間設計是有機堆肥廁所,意思是把大小二便直接分開處理,以用作不同植物的肥料。尿液會直接收集到水池,糞便混雜木屑後經過分解,亦會變成肥沃鬆軟的肥料。

為了讓義工們體驗水源的重要性,機構內不設置水龍頭,要提水的話必須自己到廚房用泵水器提取井水。洗手區有一個大水桶盛載著清水,要洗手的話自行用裝水杯裝水,再把水倒入懸掛著的洗手杯,洗手杯底部設有小孔,清水會沿著小孔徐徐流出,旁邊還放有有機草本肥皂液,能夠天然分解,不會污染水源。最後,污水還會沿著引水道流到附近的植物讓它們直接吸收,非常省水及環保。我自問一向是一個很省水的人,第一次洗手便只裝了三份一杯水,最後,原來三份一杯也是過多, 六份一杯水其實便足夠有餘了。

洗澡,另一樣可以很浪費食水的事情。於是,機構刻意把洗澡間的位置設在另一端,要洗澡的話義工必須先從洗澡間拿取水桶,然後走到廚房泵水,再把水桶提回洗澡間,用小水杯幫自己淋浴。跟大部份義工一樣,初到埗時都會覺得要把水桶打滿水才足夠自己洗澡,結果,卻發現提著滿滿的水桶走那一小段平路時原來是一件十分艱辛的事情,往後的日子大家都自動自覺減少自己的提水量了!機構就是藉此希望義工體驗貧困山區的村民每天從遠方提水返家的刻苦,和反思自己日常生活的用水量。

機構每天供應三餐膳食,義工食用完畢後需自行處理廚餘和洗滌餐具。就算只是素食,原來也可細分成三種廚餘,分別是烹調過的食物和新鮮蔬果,新鮮蔬果會再細分為柑橘類和非柑橘類,不同廚餘會製作成不同的堆肥。至於洗碗的方法也很環保,百潔布以椰子殼取代,洗潔精則是柴火灰燼,幾十人的餐具只需要四大桶水就能沖洗乾淨了。

結語
現在世界各地都主張「可持續發展」,假若,大家都從自身的生活習慣開始作出改變,一個真正全球性的曙光村也就出現了。

曙光村網站
http://www.auroville.org/

曙光村義工資訊
http://www.aurovilleguestservice.org/

環保森林生態村網站
http://sadhanaforest.org/en/

----------------------------------------------------------

原文刊於 信報副刊旅遊版
http://chomelodie.blogspot.com/2014/06/blog-post_14.html
不想活又不敢死
確實我們生活中太多資源都隨手可得
就會忽略真正需要的是否要那麼多了
離人心愁
感謝分享,希望有機會去,
重新體認自然…
是藥三分毒是愛三分傷
好棒的體驗,借分享(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