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重新發掘香港鬧市的樣子

北巷思嫿雨
香港有著許多的模樣,她可以是急速生活的代表,或是在摩登大樓下的燈紅酒綠,又或是TVB劇集裡的市井。你或許在這城匆匆走過,又或你已經在這城的旅遊名勝反覆走過幾圈,或者甚至已經拜訪過數次,這城對你而言似乎熟悉不過。

你好,我是林扁,這城其實就是我的家。過去的好些日子裡,我拚了命的往外逃,就只是為了看到外面世界的斑駁。但每每自我介紹說到香港時,我總有隱隱感到力不從心的感覺。我想說她的由來,卻又時常不知從何說起。而香港又是怎麼變成了今天我們所看見的街道與那密密麻麻的石屎森林?為什麼街上總是密麻麻的人?當我努力地觀察異地的一切,甚至為此去翻閱當地的史書時,為什麼對自己的家的認識卻是如此的倉白?探索世界的開端,其實可以由自己的家開始。

所以我開始了在自己的家旅行,而我亦想帶上你,去看看這城在購物與美食之外的樣子。

旺角的街道總是攘往熙來,方方正正的街道上總有許多的行人與店鋪,彌敦道與西洋菜街、女人街等行人專用區便是最好的例子。但奇怪的是,在如此熱鬧的地方,身旁的樓宇卻只是十多層,不高不矮的,而樓內又是夾雜著住宅與商戶,是一曖昧的樣子。對比起其它新落成的商業區,好如東涌的東薈城、或是尖沙咀海傍的海港城,她們的光潔明亮與旺角這有機的樣子其實極具反差。

落成的時期不同當然是其實的一套答案,但我並不滿足於此。

旺角彌敦道一帶是二戰後發展起來的,那時候香港還是一座轉口港與工業城市。對於生活,其實就是居住與工作。所以那時候的都市規劃是有工業與住宅共存的地段,又或是工業區總是安插在住宅區的四周,兩者共存。時光荏苒,香港的工業經已在八十年代轉移,而剩下的卻是如此商住混合的模式與軀殼。

大商場的出現是八、九十年代的事,那時所追求的是把不同的功能好好區分,所以把嘈吵的工業區安插在住宅四周成了天荒夜談的事。商場便是商場,住宅便是住宅,清清楚來的。這也是我們走在東薈城、海港城所看到的樣子。

歷史建構了這城的建築,建築影響著城市的肌理,而它們都構建了我們今天所看見的香港。

這就是我想恆常做的事,我想更努力地去認識自己的家。彳亍香港希望帶給你一套閱讀香港這城的方法,用歷史、規劃、建築等去建構出眼前所見的鬧市,以及隨之而成的生活型態。彳,左腳也;亍,右腳也。彳亍香港就是緩步行走香港每一寸土地、細嚼每一刻時光。

FB: www.facebook.com/authentic.hongkong.tour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uthentic.hongkong/
蒝味的薇笑
寫得好好,香港好多地方其實自己都味去過
不壞沒人愛
拍得很有味道呢~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