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 [死谷國家公園]

墨染錦年
今年春假,終於鼓起勇氣,去了 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 或許是名字取得太驚悚又聽到不少謠言,我們對於死谷國家公園有著莫名的戒慎恐懼… 擔心車拋錨沒人來救、擔心油不夠沒加油站加、擔心氣溫過高熱死身亡、擔心飲用水不足渴死荒漠中… 就這樣,每次規劃旅行,它就成為自動忽略的選項。 但當發現加州的九個國家公園中就剩 Death Valley NP 沒去過,加上剛好訂到優惠的 Vegas 飯店,也只好乖乖收拾行曩,準備來場三天兩夜的 Death Valley NP 旅程和一天一夜的 Vegas 享樂行。

http://3.bp.blogspot.com/-mg06XHkClRI/UZ_vcFtRo7I/AAAAAAAABEU/n-jSCre3ZpI/s320/1.JPG

嚇人的話說在前頭,其實只要選對時節和做好事前準備,Death Valley NP 也不是一個如此可畏的國家公園。 需要選對時節是因為氣溫。 「夏季」 的 Death Valley,宛然是個巨型火爐。 從五月開始,白天的平均溫度都在攝氏 35 度以上。 最高溫曾達攝氏 56.7 度 (華氏 134 度),是目前的世界紀錄。 而即便是人不怕熱,也要擔心車子對高溫不耐。 因為引擎過熱而出問題的案例頻傳,所以夏天能避免就別去了。 其他季節相對來說,都比夏季適合。 雖然被定位成一個 「冬季」 公園,最適合拜訪 Death Valley NP 的季節其實是 「春天」。 更具體地說,三月的最後一個禮拜和四月的第一個禮拜是園內氣候最怡人的時候。 如果雨量充足,那時也是野花盛開、谷裡顏色最繽紛的季節。 因此,也是人最多的時節。 不過,只有在訂園內飯店時才會感覺到它的人氣,因為 Death Valley NP 面積很大,排除在阿拉斯加內的四個國家公園,它算是美國境內最大的。 面積大,人就分散。 所以,即便是在熱門景點,也不會覺得車水馬龍。

http://3.bp.blogspot.com/-KzwL5r-Xem4/UZ_wwAep7UI/AAAAAAAABEk/7be2hyThhkM/s320/2-1.JPG

我們剛好春假有空,誤打誤撞在最佳時機去了 Death Valley。 天氣出奇地好,沒覺得沙漠是一個會令人絕望的地方。 不過,今年因為雨量不多,野花倒是沒什麼看到。 除了氣溫,事前如果有好好留意以下三件事, 去 Death Valley NP 應該就能平平安安。 首先, 要了解一下哪些景點需要四輪傳動或是高底盤的車才能到達。 很多時候,危險來自於車子的性能不足。 幾個需要 SUV 車款才能去的景點有:The Racetrack、Eureka Dunes、Titus Canyon 和 Aquereberry Point。 只有普通小客車的我們,避開了這些景點,減低自己因為車子壞掉而受困的危險。 第二個要注意的事項是加油站的位置。 Death Valley 因為面積過大,加油站又少,如果沒有事先規劃加油路線,很有機會落入沒有油又找不到加油站加的窘境。 在 Death Valley NP的四個區域中,特別要注意的是 Scotty’s Castle Area 是沒有加油站的。 所以,如果要到那裡去,記得先將油箱加滿。 最後一個警告是要帶充足的飲用水和乾糧。 在 Death Valley NP,不知道是真的很乾燥,還是心理作祟,一直覺得好渴。 三天兩夜的行程,喝掉了近 20 罐的 Costco 瓶裝水。 這裡賣店不多,價位又高,水和食物多帶一點總是不會錯的。

Death Valley 分四大區域,分別是 Furnace Creek Area、Stovepipe Wells Area、Scotty’s Castle Area 和 Panamint Springs Area。 這四區以 Furnace Creek Area 的景點最多且最著名。 幾個必去的景點有:Badwater Basin、Devil’s Golf Course、Artist’s Palette、Zabriskie Point、Dante’s View、Golden Canyon (Red Cathedral) 和 Natural Bridge。 在 Furnace Creek 的 Visitor Center 也很值得參訪。 在 2012 年整修完畢,這個 Visitor Center 所陳列的展覽資訊豐富、呈現方式也很吸引人。 離 Furnace Creek Area 不遠的 Stovepipe Wells Area 則有 Mesquite Flat Sand Dunes 和 Mosaic Canyon 兩個比較有名的景點。 離這兩個核心地帶有些距離的 Scotty’s Castle Area 則有 Scotty’s Castle 和 Ubehebe Crater 推薦參觀。 最後,因為地處偏遠而較乏人問津的 Panamint Springs Area 如果有機會去,可以探訪 Father Crowley Vista、Darwin Falls 和 Wildrose Charcoal Kilns。

http://4.bp.blogspot.com/-dLBW_B8cmeo/UZ_2G0UUKyI/AAAAAAAABFE/5UDnT1OUvVQ/s320/4-1.JPG

交通方面,國家公園官網提供的路線都是由 Vegas 出發開至 Furnace Creek Area。 最快的路線大概是 2 小時,是由 Death Valley Junction 轉 CA-190 進來。 如果想經鬼城 Rhyolite,可以走到 Beatty 轉 NV-374 入園,歷時 3 小時。 最後,若想邊開車邊欣賞風景而來,可以考慮走 Shoshone 轉 CA -178 (Badwater Road) 的這個 3.5 小時路線。 我們回程因為要去 Vegas,所以反向走了第一個提到的路徑。 去程則因為從 LA 出發,所以走的是 US-395 接 CA-190,花了 3.5 小時到 Panamint Springs Area。 從 LA 去的好處就是會經過比較少人會刻意開來的 Panamint Springs Area。 如果是從 Vegas 去回,這裡就不怎麼順路,加上景點不那麼知名,常常會成為大家忽略不去的區域。 我們從西邊入園,等於是順道經過,就順便玩玩那裡的景點再往東開到 Stovepipe Wells Area。 我們規劃的行程是第一天從 LA 出發,玩 Panamint Springs Area 和 Stovepipe Wells Area。 第二天玩 Scotty’s Castle Area 和 Rhyolite。 第三天玩 Furnace Creek Area,傍晚離開前往 Vegas 去。

http://4.bp.blogspot.com/-4ENQVuv4QTM/UZ_0vYjd_FI/AAAAAAAABE0/Jzh6h0G-izk/s320/3.JPG

住宿方面,選擇不多,園內只有四間旅館,如果再考慮交通的便利性,只有三間地理位置較佳,分別是 Furnace Creek Inn、Furnace Creek Ranch 和 Stovepipe Wells Motel。 Furnace Creek Inn 因為算是歷史遺跡,一晚的住宿費從 $300 到 $500 美金不等。 Furnace Creek Ranch 和 Stovepipe Wells Motel 則價位稍稍可親近一些,約在 $90 到 $200 美金之間。 園外的選擇雖然較多,但將交通因素評估進去後,只有在 Beatty 和 Death Valley Junction 這兩個城鎮裡的旅館是比較理想的。 園外的旅館和園內的相比,輸在位置,贏在價錢。 像是我們最後決定下榻的 Motel 6 Beatty,一晚不到 $60 美金,幾乎是園內最便宜房間的二分之一價位,但交通上就要多開 30 mi 到 40 mi 才會到 Stovepipe Wells Area 和 Furnace Creek Area。 住宿品質而言,聽說園內和園外都差不多爛,所以,想省時就住園內,想省錢就住園外。

http://4.bp.blogspot.com/-m3YbjDygviw/UZ_69EaZ58I/AAAAAAAABF4/6LzdOKw2R-k/s320/6-1.jpg

自然景觀上,Death Valley NP 可說是獨樹一格。 這裡迥異的景觀,或多或少都跟板塊運動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Death Valley 是兩塊被拉開的板塊所形成的盆地。 這個盆地,兩側被隆起的板塊夾擊,左邊是 Panamint Range,右邊是 Amargosa Range。 中間的部分卻又低於海平面 86 m,地勢之地窪,是美國境內的最低點。 因板塊隆起所形成的高山阻擋了四面八方的水氣,加上盆地內低窪的地勢使熱氣不易散去,Death Valley 有的是典型的亞熱帶沙漠型氣候。 伴隨板塊運動和沙漠型氣候而來的奇特地形有: 惡地、沙丘、火山口和乾鹽湖。 這些地形與周遭的高山和峽谷形成一幅既遼闊又蒼涼的景象。

http://3.bp.blogspot.com/-RDp10Wxvjts/UZ_9oj_6LPI/AAAAAAAABGQ/sdtOIiAl32Y/s320/7-1.JPG

http://2.bp.blogspot.com/-k8CdOLWYXKA/UZ_-WMscSyI/AAAAAAAABGY/6jFHzIf3sWE/s320/7-2.JPG

http://4.bp.blogspot.com/-YFCdm4yV5Yw/UZ_-taoYNfI/AAAAAAAABGg/8Z16dgNCfM8/s320/7-3.JPG

人文歷史上,Death Valley 最早的住民是美國印地安人。 Timbisha Shoshone 是現今落腳於此的印地安部落。 在他們的語言裡, Shoshone 的意思是 「住在谷地裡的人」。 而他們居住的這個谷地,他們稱為 Tümpisa,意思是 「顏料之谷」,因為這裡產出的陶土可以提煉紅色染料。 相對照之下,在 1849 年時受困於此,被稱為 ‘49ers 的西部拓荒者可就不是這樣看待這片谷地。 因為想抄捷徑卻迷路於此的他們,在終於找到離開的方式後,回頭吶喊:Goodbye, Death Valley! 使得這片谷地從此惡名昭彰,得到 Death Valley 的稱號。 不過,有名的 ‘49ers 其實不是第一個穿梭於 Death Valley 的非原住民。 在 1830-1870 年間,Death Valley曾經是西班牙盜馬賊的避風港。 為了逃避追緝,盜馬賊會將從加州偷來的馬趕進 Death Valley 南端藏匿。 那時的 Death Valley 雖然還沒有正式的名稱,但通過它的古道因為沿途幾乎沒有飲用水源,被盜馬賊稱為 「jornada del muerto」,意思是 「死亡之路」。

http://3.bp.blogspot.com/-FwW6ZFPvYO0/UZ_3ybwShfI/AAAAAAAABFc/Z8-apF4I0Jo/s320/4-3.jpg

提到 Death Valley,不免會將它跟衰敗與死亡作連結,但它也曾經有過一段短暫的輝煌。 在 Gold Rush 的時候,這裡因為盛傳產金銀銅,吸引大批的掏金客聚集。 隨之興起了不少的採礦小鎮。 在這段期間,約有一萬多個礦坑在採挖,至今都還可以在 Death Valley 的山壁看見那時留下的礦坑洞。 但雷聲大,雨點小,真的有在 Death Valley 一圓發財夢的了了可數,最後在沒利可圖之下,採礦小鎮跟著沒落,紛紛成了被遺棄的鬼城。 最有名的廢棄城鎮大概是 Rhyolite。 雖然 Death Valley 沒有什麼貴重金屬,硼砂這種礦物倒是隨手可得。 在 1881 年首次發現後,硼砂就陸續在 Furnace Creek 被開採,在 1920 年代還成為世界第一的供應地。 Furnace Creek Visitor Center 附近的 Harmony Borax Works 就是一個硼砂精煉廠的遺跡。 這個精煉廠因為用 20 隻驢子的車隊 (twenty-mule team) 運送硼砂到 Death Valley 外而出名。 後來,因為政府有意將 Death Valley 列為國家保護地,這些採礦活動隨著 Death Valley 在 1933 年變成 national monument,又在 1994 年變成 national park 後,漸漸走入歷史。 在 Furnace Creek 的礦場轉型為觀光旅館,是現在著名的 Furnace Creek Inn。 今日的 Death Valley 則因為迥異的自然風景和戲劇性的人文歷史而吸引各地的遊客前來一探究竟。

http://2.bp.blogspot.com/-iH4EMi18-MQ/UaAEC8go8oI/AAAAAAAABHQ/-ujLUM0kbBE/s320/P1500957_NEW.jpg

我們安排的三天兩夜行程,勉勉強強可以把重點景點玩過一遍。 接下來的三篇文章中,我將依據我們的行程表,分別介紹一下每一區的景點。

([)圖文完整版請按此 (http://echinwu.blogspot.com/2013/03/death-valley-Intro.html)(])

(*)歡迎參觀我的部落格 Nightlight's Safari
http://echinwu.blogspot.com
內容以美國西岸國家公園的遊記與資訊為主
老子單身照樣嗨
第一天的行程 [Panamint Springs Area & Stovepipe Wells Area]

LA => Father Crowley Vista Point => Darwin Fall => Mosaic Canyon => Mesquite Flat Sand Dunes => Salt Creek => Beatty: Motel 6

從 LA 開了三個半小時,我們首先到達 Death Valley NP 西端的 Panamint Springs Area。 這一區的主要景點有: Father Crowley Vista、Darwin Falls、Wildrose Charcoal Kilns 和 Aquereberry Point。 第一個來到的是 Father Crowley Vista 這個觀景點。 從這裡可以看到 Rainbow Canyon,是一個由火山岩漿和火山灰構成的峽谷地。 下車走到欄杆邊,迎接我們的不是平常熟悉的那種峽谷,而是一個異次元空間,世界頓時像是被奪去了所有裝飾,只剩下空蕩的大地和單調的三個顏色:紅黃黑。 用荒蕪兩字形容恐怕都還不夠。

http://4.bp.blogspot.com/-cQS0fWMqBME/UaK2KcaS8fI/AAAAAAAABIA/6LqRSUDCOPw/s320/1-2.JPG

這裡還有另一個沒名字的觀景點,從 Father Crowley Vista 停車場內的一條土路可以走過去,不會太遠。 從那個觀景點可以看到 Panamint Valley,是構成 Death Valley NP 的兩個重要谷地之一。 這裡看到的景象是剛剛那裡的加強版。 規模更大更遼闊,Panamint Valley 傳達的荒蕪更是無垠無涯。

http://1.bp.blogspot.com/-iiHOmwz81vg/UZ_41zvhpbI/AAAAAAAABFo/j82baQ0qIoQ/s320/5.JPG

下個來到的景點是 Darwin Falls。 我們的車子在這趟旅行中遇到的最大挑戰就在此,因為開到 Darwin Falls 的停車場需要先從大路 CA-190 轉進一個沒有鋪柏油的礫石路。 雖然僅僅 2.4 mi,但顛頗度高,車子只能低速前進,有一種如履薄冰之感,生怕一個不小心就爆胎。 在這條路上大概有遇到七八部車,每台都好像是巨型烏龜,在路上緩慢爬行,也蔚為一個有趣的景象。

停好車,需要再走 1 mi 的路才能一睹 Darwin Falls 的風采。 剛開始走,一切都還算明確,但後來沒有所謂的步道,沿著小溪逆流而上就對了。 事後諸葛是這樣說,自己走的時候倒是覺得很不安,因為不知道自己走的到底對不對。 沒有路的關係,一下要越過倒下的枯木、 一下又要爬過擋路的石頭、一下又需要橫過分隔兩岸的小溪。 雖然都不是太難,但是給大自然這樣捉弄個幾下,很容易就心生疑問。 記得回程時遇到一個正在努力越過障礙的美國人家庭,媽媽看到我迎向過來就忍不住對我哀嚎: For all the troubles that I have gone through, please tell me that it’s worth it! 她的心情,走過一次方能體會。

http://1.bp.blogspot.com/-4BzhmMRkLHs/UaK4jHU0awI/AAAAAAAABIw/eOIS5z2SJAo/s320/2-2.JPG

至於值不值得則見仁見智。 實際大小而論,Darwin Falls 絕對不是什麼大瀑布,畢竟是在沙漠裡,一開始抱的期望就不高,還覺得瀑布會不會早已乾枯。 沒想到後來看到的比自己預期中的水量還多,就會產生瀑布不算小的錯覺。 可看性而言,Darwin Falls 的樣子相當清純,涓涓細流,給人小而美的印象,可看度倒是挺高的。 心理層面上,因為 Darwin Falls 就是沙漠裡的綠洲,所以,駱駝商隊到達綠洲是怎麼樣的心情,就之乎於我們看到 Darwin Falls 時是一樣的。 另外,因為要費一點工夫才能來到這個瀑布邊,讓人覺得它是隱藏於荒野裡的世外桃源,找到時格外驚喜,靜靜看著又格外清幽。

http://4.bp.blogspot.com/-eQPZalbqMbo/UaK5Cix0UFI/AAAAAAAABJA/suISAbZ9rFU/s320/2-4.JPG

在去完 Darwin Falls 後,我們就直奔 Stovepipe Wells Area,但在 Panamint Springs Area 其實還剩兩個景點。 一個是 Aquereberry Point,因為需要高底盤的車,我們沒去。 據了解,這是一個從西北邊看 Death Valley 盆地的觀景點。 雖然這個觀景點的海拔高於 Dante’s Point 一千英尺,但從網路上搜尋到的照片看來,風景的精彩度似乎沒有與海拔高度成正相關,所以沒有因為沒去到而覺得可惜。 時間的關係,我們也捨棄到 Wildrose Charcoal Kilns。 這裡有十個長得像蜂窩般的石窯,是 1876 年時,為了處理採挖的礦物所建置。 因為堪稱是美國西岸保存最好的石窯群所以被重視。 只是繞道到 Wildrose Charcoal Kilns 需額外花上兩小時四十分,在時間有限又有更想看的東西之下,就沒有去了。

在 Stovepipe Wells Area,我們第一個行程是 Mosaic Canyon。 這個峽谷以兩樣東西著稱:一個是宛如被拋光的大理石牆面,另一個是如馬賽克般,被鑲在峽谷壁中的一塊塊礫石。 Mosaic Canyon 就是因為後項的這種自然形成而得名。 單程走到底大概是 2 mi,但上述的兩種景觀大概在前 1/2 mi 就可以看到。 1/2 mi 後再繼續走,看到的就大多是被風化後的沉積岩,一片片的斜疊,沒有植被,只有裸露的岩塊,清一色呈現大地的色調。 更往深處走去,峽谷漸漸由窄變寬,周遭的景色又頓時轉為較有顏色變化的惡地。 像是夸父追日的我們,在時間的壓力下,走了 1 mi 左右就折回停車場,接著去 Death Valley NP 數一數二有名的 Mesquite Flat Sand Dunes。

http://3.bp.blogspot.com/-RcDnV7cTPqc/UaLHAKxsIrI/AAAAAAAABJw/7rG8AUcUsRs/s320/4-2.JPG

http://4.bp.blogspot.com/-GnV6jISJr9Y/UaLHLTuk6-I/AAAAAAAABJ4/N6j124z06gM/s320/4-3.JPG

講到沙漠,多數人心裡浮現的第一個影像通常是一望無際的黃沙吧? 但在擁有沙漠型氣候的 Death Valley NP 裡,這樣的沙丘地形占總面積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在 Death Valley NP 中,只有五個的地方有典型的沙漠沙丘,分別是 Mesquite Flat Sand Dunes、Eureka Dunes、Saline Valley Dunes、Panamint Dunes 和 Ibex Dunes。 因為 Mesquite Flat Sand Dunes 是裡面最易達的,所以人氣特別旺。 這片沙地雖然不算大,但也足夠滿足我想看看沙漠沙丘、體驗行走於沙丘之上的慾望。

http://3.bp.blogspot.com/-nJh4q4b79Po/UaLTEGiLhII/AAAAAAAABK8/Yo_cOWQi7SI/s320/5-4.JPG

沙丘這裡沒有步道,隨遊客高興,想走到哪裡就走到哪裡,無拘無束的感覺很愜意。 很多人拎著鞋,赤著腳,在沙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我們因為嫌拿鞋子麻煩,就一直穿著,事後鞋子和襪子裡滿滿都是沙,倒了許久還像 Baucis 的酒壺一般,源源不絕。

http://3.bp.blogspot.com/-eZaKs3tL4vc/UaLSwiHTm1I/AAAAAAAABK0/h_MlcnCiRSc/s320/5-3.JPG

沙丘這裡,是闔家歡樂的地方。 許多父母帶著小孩在沙丘上玩耍,大的小的各得其所: 大朋友與爸爸在沙丘與沙丘間穿梭,進行沙漠探險。 而小 baby 則跟媽媽坐在沙丘上,在自己的小天地中玩沙。 看到玩沙孩子的可愛模樣,憶起小時候也是很喜歡到沙灘上堆城堡、挖水道和做烏龜。

http://3.bp.blogspot.com/-HDoCb9yHWTg/UaLTPk6NHyI/AAAAAAAABLE/iziH_JxYaJc/s320/5-7.jpg

傍晚的沙丘上演著一場精彩的燈光秀,光影讓沙丘的明暗對比更加突出,使得沙丘如彎月般的形狀更加明顯。 在沙丘頂,每一個人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塊淨土,坐在上面,靜靜地欣賞沙丘變色、太陽落下和月亮升起的瞬間。

http://2.bp.blogspot.com/-jq2kuNFAbV8/UaLScEmsVtI/AAAAAAAABKs/HQWN2PWdbKY/s320/5-2.JPG

好幾個如詩如畫的霎那都讓我印象深刻:太陽餘暉撒在沙丘使之呈現金黃色的時候、夕陽時天空和浮雲呈現一片淡紫紅的時候和月亮露頭於雲端使天際呈現紫藍色的時候。 月亮探出頭時又是一個意外的驚喜,因為發現那天剛好是滿月,好一個美麗的巧合。

http://2.bp.blogspot.com/-kXOe3lK12lU/UaLU1XtCkGI/AAAAAAAABLw/RVd66q9oHew/s320/5-10.JPG

流戀於沙丘上看夕陽和滿月,加上第一天比預期的晚出發,所以最後安排的 Salt Creek 沒有如預計的在第一天玩到。 不過,由於第三天往 Furnace Creek 去的路上會經過,所以就把 Salt Creek 改到第三天的行程。 順帶一提,在 Stovepipe Wells Area 還有 Titus Canyon 這個景點。 這個 Canyon 以看古代原住民留下的岩石雕刻為主要賣點,只可惜路況不佳,我們的車子無法到達。

([)圖文完整版請按此 (http://echinwu.blogspot.com/2013/03/death-valley-day1.html)(])

(*)歡迎參觀我的部落格 Nightlight's Safari
http://echinwu.blogspot.com
內容以美國西岸國家公園的遊記與資訊為主
一言不合就拔刀
第二天的行程 [Scotty’s Castle Area]

Beatty: Motel 6 => Scotty’s Castle => Lower Vine Ranch Hike => House Tour => Underground Tour => Ubehebe Crater => Rhyolite (Ghost Town) => Beatty: Motel 6

我們第二天的活動範圍主要在 Scotty’s Castle Area。 這裡的景點包含: Scotty’s Castle、Ubehebe Crater、The Racetrack 和 Eureka Dunes。 後兩者因為需要性能好的車子才能去,不在我們的行程裡面,但還是在此稍稍介紹一下。 The Racetrack 是一個乾枯的湖床,因為上面的 「sailing stones」 而聞名。 這些石頭,好像裝了輪胎一樣,在乾枯的湖床上神祕移動,留下一道道滑行的軌跡,看上去好似賽車呼嘯過去後所留下的胎痕,因而被稱為 The Racetrack。 至今還沒有人親眼見過這些石頭正在移動的霎那,也還不清楚造成石頭移動的原因,但就是這樣的未知,讓大家至今看到這等景象還嘖嘖稱奇。 如果車子允許,我想這應該會是一個很值得探訪的景點。 Eureka Dunes 則是 Death Valley NP 裡面,第二有名的沙丘帶。 它值得遊客單趟開 2.5 小時過去是因為它有著全加州最高的沙丘。 比起 Mesquite Flat Sand Dunes 的 100 feet 高度,Eureka Dunes 以傲人的 700 feet 輕鬆打敗敵手,可想像它的沙丘必定是更加的壯觀。

http://2.bp.blogspot.com/-GWZBbkrIk7s/UazK_Wf1B4I/AAAAAAAABME/k1mlOUK2-Wo/s320/S1.JPG

因為 Scotty’s Castle Area 只剩下 Scotty’s Castle 和 Ubehebe Crater 兩個景點,我們決定深入地玩,報名了 Scotty’s Castle 提供的所有導覽,包含了: House Tour、Underground Tour 和 Lower Vine Ranch Hike,希望藉此讓我們對 Death Valley NP 的歷史有更多的了解。 在一一介紹這些導覽之前,先來談談 Scotty’s Castle 本身。 原名為 Death Valley Ranch 的 Scotty’s Castle,因為 Walter Scott 這個傳奇人物而有名。 這間別墅在 1920 年代開始興建時,藝名為 Death Valley Scotty 的 Walter Scott 向外界宣稱這棟別墅是用他在 Death Valley 挖到的金礦蓋的。 但事實上,這棟別墅是芝加哥富豪 Albert Johnson 建給不喜歡露營的妻子住的。

http://3.bp.blogspot.com/-FfOYO_ZDFNw/UazLX4KExBI/AAAAAAAABMM/aisOACaExMk/s320/S2.jpg

當初被 Scotty 騙來投資掏金的 Albert Johnson,因為遲遲不見成果決定親自到 Death Valley 一趟。 Scotty 認為有錢人在都市養尊處優,一定會因為無法忍受 Death Valley 的環境而待不久,也就不太擔心沒有金礦的事實會穿幫。 沒想到 Death Valley 的氣候卻對年輕時於一場火車意外中受重傷的 Albert Johnson 有極正面的影響。 他因而在此待了將近一個月。 在這段期間,他似乎也意識到自己被 Scotty 耍了,但塞翁失馬,焉知禍福,雖然被騙了大筆資金,他也因為來了 Death Valley 而得以改善自己的健康狀況。 況且,天生就是一個開心果的 Scotty,在這段期間也帶給他不少快樂。 漸漸地,富翁居然就跟這個騙子發展出深厚的友誼,並且幾乎每年冬天都來 Death Valley 避寒。 後來陪伴富翁一同前來的富翁妻子 Bessie 因為想要住得舒適一些,要求丈夫給她建一間房子,Death Valley Ranch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誕生。 而總是喜歡對外吹捧的 Scotty 就利用富豪朋友蓋的房子,開始大肆宣張說自己用掏金得到的利潤在 Death Valley 蓋了一座豪華城堡。 富翁還跟他一搭一唱,宣稱自己只是 Scotty 的 banker。 就在不實的謠言下, Scotty’s Castle 聞名遐邇,成了大家爭相拜訪的地方。

http://3.bp.blogspot.com/-k_7RiwRJ-r0/UazLsDBIOWI/AAAAAAAABMU/wbypM7CTFCI/s320/S3.jpg

在 Scotty’s Castle,能做的事情很多,就看自己有多少時間。 最基本的 Self-Guided Ground Tour,就是在 Scotty’s Castle 的周圍繞繞,看看豪宅的外觀和豪宅周遭的建設和展覽。 豪宅是 Spanish Colonial Style,是一種牆壁白白、屋頂紅紅和大量使用瓷磚與鐵製品的建築風格。 除了主要的房屋與添翼 (Main House & Annex),周圍還有 Power House、Chimes Tower、Solar Water Heater、Garage、Bunk House (Long Shed)、Gas Tank House、Guest House、Cook House、Swimming Pool、Stables 和 Scotty's Grave。

http://4.bp.blogspot.com/-iihEeyFsHqk/UazMCS61ksI/AAAAAAAABMc/z2Uw00lObEA/s320/S4-1.JPG

其中,Garage 是現今 Scotty’s Castle Visitor Center 的所在位置。 而 Power House、Cook House 和 Stables 裡面都有一些展覽。 在 Power House 裡可以看到當初提供房子電力的水力發電機。 在 Cook House 則播放著 「Seeing Death Valley」 這個 20 分鐘的介紹影片。 在 Stables 中則展示著當時他們使用的一些車子,比較有名的包括當初拿來載遊客的一台 Packard Touring Car 和 Scotty 私人通勤用的 Dodge Sedan。

http://4.bp.blogspot.com/-pp8bqReuoyI/UazNBNHSG_I/AAAAAAAABM8/-BrUsHqLiz4/s320/S5-2.jpg

http://2.bp.blogspot.com/-nHY07L8QaBk/UazNbWrVwHI/AAAAAAAABNM/9zBIpYUWeSE/s320/S5-5.JPG

其他比較值得一提的是 Solar Water Heater、Swimming Pool 和 Scotty's Grave。 Solar Water Heater 在 Main House 的後方,是一個現在看起來像是廢棄煙囪的太陽能熱水器。 特別提及是因為覺得房子的主人在 1920 年代就使用這樣的科技,真可說是活在時代的尖端。 Swimming Pool 則是房子旁邊看起來像是沒有完工的一個大水泥坑。 看起來像是沒有完成是因為它真的就是沒有完工。 當初因為政府搞烏龍,將土地丈量錯了,使這間豪宅誤蓋於國有地上。 一直停工到土地問題得到解決,這時卻又遇上經濟大蕭條,富翁也受其影響,沒錢將豪宅蓋完,至今 Scotty’s Castle 都還是未完成品,所以留下許多像是游泳池一樣的半成品。

http://4.bp.blogspot.com/-446P0DnLKkQ/UazN5cHSImI/AAAAAAAABNU/O7BQmfUBzAY/s320/S6-1.JPG

最後要提的 Scotty's Grave 則位於豪宅旁邊,被稱為 Windy Point 的山丘上,是 Scotty 死後埋葬的場所。 從 Main House 或是 Chimes Tower 都有路可以走過去。 除了 Scotty 的墳墓,旁邊還有一個小土塚,裡面埋有 Scotty 鍾愛的小狗 Windy。 Scotty 很愛動物,本來還吩咐要跟他養的所有驢子都埋在一起,但因為 Windy Point 的石頭很堅硬很難挖,所以後來就作罷了。 除了看墳墓,Windy Point 也是一個看風景的好地方。 從這裡可以一覽 Scotty’s Castle 所坐落於的 Grapevine Canyon,算是這裡的一個 Vista Point。

http://1.bp.blogspot.com/-ObRv67pAo-M/UazO3KFiW3I/AAAAAAAABNs/cprVEDZFhGA/s320/S7-3.JPG

看完外觀如果還有時間就可以參加 Ranger-Led 的 House Tour 或 Underground Tour,看看 Scotty’s Castle 的內部。 上述的兩個導覽分別要 $15 美金,歷時各約 1 小時,如果兩個導覽一起看,可以買 combo 票,便宜 $5 美金。 這次兩個導覽都有參加,感想是如果不是對機械或水電特別有興趣,參加 House Tour 就好了。

http://2.bp.blogspot.com/-R5ml-JsH_X8/UazPIoiqGGI/AAAAAAAABN0/r8Ewvtgblbc/s320/S8.JPG

House Tour 就是參觀房子內部的房間,看看美麗的裝潢。 在 1 小時的導覽,依序會看到客廳 (Living Hall)、Scotty’s 的房間 (Scotty's Bedroom)、日光室 (Solarium)、一樓的音樂室 (Lower Music Room)、餐廳 (Dining Room)、廚房 (Kitchen)、Johnson 夫婦的房間 (Johnson's Suite)、四間客房 (West Guest Suite、Italian Room、Will Rogers Room 和 Bokhara Room) 和二樓的音樂室 (Upper Music Room)。

http://4.bp.blogspot.com/-tTuLBOkN19E/UazQVad463I/AAAAAAAABOA/EFsEIm2MUZc/s320/S9-1.JPG

其中讓我印象比較深的有: 1) 在客廳裡的 waterfall cooler。 這是 Albert Johnson 設計的美觀冷氣系統,設計原理是利用水的流動降低室內溫度。 2) 在 Scotty 的房間中,假裝位於床下的金礦坑入口。 為了讓自己編造的故事更逼真,Scotty 帶遊客參觀豪宅時,都會跟大家說他的金礦坑入口位於他的床下,讓他隨時隨地都能守著。 雖然又是一個大謊言,但在地下室工作的員工偶爾會發出敲敲打打的聲響讓遊客信以為真。 3) 在 Scotty 的房間中,位於牆上的 shot splitter。 這是一個防強盜小偷的裝置。 根據 Scotty 的說法,強盜或小偷都是出雙入對,一個會來敲門,一個會在窗邊張望,所以需要有像圖裡的預防裝置,可將來福槍從屋內的洞口指向外頭,打出的子彈,因為遇到屋外的鐵照而裂成兩半,分別向左右射去,一個射向在左邊的門,一個射向在右邊的窗,一箭雙鵰將入侵者射死,是一個聽起來有趣,實際想想有一點恐怖的設備。 4) 在餐廳裡的 curved plate。 這又是 scotty 喜歡大作文章的物品。 雖然這個盤子原本就設計成捲曲狀的,但 Scotty 總是跟遊客說那個盤子是因為 Death Valley 天氣過熱所以才變形而彎起來。 5) 在二樓音樂室裡的 ol' piano roll blues。 這是一個電動音樂彈奏器,靠著一些特殊的樂譜和大量的電,使家裡的樂器像是小型樂隊一般,自己奏出動人的旋律,娛樂性滿點。

http://2.bp.blogspot.com/-hQ70dbxxsq8/UazRa-kRv5I/AAAAAAAABOo/xwbyNiYtarU/s320/S10-3.jpg

Underground Tour 則是到房子的地下室,參觀房子使用的水電系統。 考慮到這間豪宅建設的年代和所在的位置,回頭再來看看這間豪宅的水電設施,不免會感到驚艷。 很多人或許會認為有錢就可以買到先進的設施,好像也沒什麼了不起,但那些 80 年前就安裝於此的設施就算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都算是相當的進步,加上 Scotty’s Castle 的許多設施設計都是出自於 Albert Johnson 本人之手,所以更是別具意義。 大學時代唸機械工程的 Albert Johnson 因為年輕時的一場意外,使他無法從事他所熱愛的機械工程工作。 但 Scotty’s Castle 的建造讓他得以重拾初衷,將過去所學加以運用,在這個宛如他實驗室般的場所 try and error,才有今日看到的許多因地制宜的現代設施。

http://3.bp.blogspot.com/-C0vKxLtWmbI/UazSR_MUOiI/AAAAAAAABPA/TPNNXfnJ_UQ/s320/S11-1.JPG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供給電力的水力發電機。 當初因為地處偏遠,無法將電力公司的電傳送到這裡來,Albert Johnson 利用附近的山泉水驅動一個被稱為 Pelton Wheel 的渦輪來產生電。 透過渦輪的轉動,將水力轉成電力,才使 Scotty’s Castle 有電可用。 這個水力發電機位於 Power House 裡面,是 Underground Tour 的最後一站。 不參加 tour 其實也看得到,只是參加 tour 的話,park ranger 會開啟渦輪,示範水力發電機的使用和原理。

http://4.bp.blogspot.com/-qGlFNMQZgRw/UazTBQN8AZI/AAAAAAAABPQ/6_yUMUf1Z1s/s320/S11-4.JPG

Underground Tour 的另一個特點是看 Scotty’s Castle 底下的隧道,是當初為了方便管線的維修所興建的。 隧道裡面還擺著許多未用到的建材。 在旁人眼裡,那些堆積一地的建材有如沒有人要的垃圾一樣,但對國家公園管理局而言,這是非常寶貴的資源,因為房子年久失修時,就有一模一樣的材料可以替換。

http://1.bp.blogspot.com/-LBu8qX4sYVo/UazTbC4TFCI/AAAAAAAABPg/7Ey7sEl841w/s320/S11-6.JPG

對於喜歡人文歷史的人,如果參觀完 Scotty’s Castle 還覺得不夠過癮,那就再去看看 Lower Vine Ranch 吧! Lower Vine Ranch 是 Scotty 真正的家,距離 Scotty’s Castle 大概是 5 分鐘的車程。 這個地方平常不對外開放,只有參加要錢的 tour 才能參觀,一個人 $20 美金。 特別要注意的是 Lower Vine Ranch Hike Tour 不是每天都有,只有每年的十二月到四月期間,每天兩個場次。 我們因為所有導覽都想聽聽看,就安排參加早上九點十五分的 Lower Vine Ranch Hike Tour,接十二點三十分的 House Tour,再接一點四十五分的 Underground Tour。 這樣的時間安排是我認為最理想的,因為 tour 與 tour 之間的等待時間最少,中午又留有時間吃飯,結束後還有時間到 Ubehebe Crater 那邊走走看看。

歷時 2 個半小時的 Lower Vine Ranch Hike Tour,要先到 Scotty’s Castle 拿票,接著到 Scotty’s Castle 的 RV parking lot 與 park ranger 會合。 從那裡再自己開車,跟著 park ranger 的車到 Lower Vine Ranch 的附近。 下車後就隨著 park ranger 走一條土路,先走到圍著 Lower Vine Ranch 的柵門前,由 park ranger 開啟柵門後,繼續走一小段緩坡才會看到樸實的 Lower Vine Ranch。 健行期間,park ranger 會邊走邊講講 Death Valley 的歷史、Lower Vine Ranch 的土地權與水權的爭奪以及 Scotty 的私人生活點滴。

http://1.bp.blogspot.com/-6lQy8b2v8VA/UazYEN_Sx6I/AAAAAAAABQ8/0CSghrJuLnI/s320/R6-1.JPG

從 park ranger 的講解,不難發現 Death Valley 的寶藏不是黃金,而是水。 當初來 Death Valley 開發的人,都想要買有水源的土地, Albert Johnson 也不例外。 他向中了 Grapevine Canyon 這一帶,卻遇上怎麼也不願意賣地的 Beveridge Hunter。 一氣之下,Albert Johnson 把 Beveridge Hunter 土地的周遭全買下來並圍起來,讓 Beveridge Hunter 無法進入自己的土地。 即便如此,Beveridge Hunter 並沒有就此屈服。 沒想到卻因為政府將土地丈量錯誤的關係,原本認為是屬於 Beveridge Hunter 的地方頓時變成沒有主人的國有地。 先發現這個事實的 Albert Johnson 因而得利,馬上將那片他覬覦已久的 Lower Vine 土地買下,讓他掌握了整個 Grapevine Canyon 的水權和土地權。

http://3.bp.blogspot.com/-wvnsY05eu3U/UazU1kf440I/AAAAAAAABQE/GPXDmbPR9yA/s320/R3.JPG

在這片新到手的土地, Albert Johnson 建了 Lower Vine Ranch, 是給 Scotty 的居住所。 當初的構想是把它建得像是縮小版的 Scotty’s Castle。 但不喜歡束縛的 Scotty 不想要如此舖陳的房子。 最後,他要求 Albert Johnson 給他建個簡單的小木屋就好。 於是,Lower Vine Ranch 就呈現了現在看到的樣子。

http://2.bp.blogspot.com/-WdyOVHjmPUs/UazVGUc0bMI/AAAAAAAABQQ/uake5GxLNPY/s320/R4.jpg

屋內的擺設和格局相當簡單,有一個室內陽台、兩個房間、二合一的廚房和餐廳以及一間衛浴。 因為曾經有一度被改成 park ranger 的宿舍,所以受到破壞,但現在國家公園局也正努力的修復,希望將來能以原貌見人。 看到 Scotty 如此不可思議的一生,不免也好奇他的私生活又是如何。 參觀完 Lower Vine Ranch 後,發現 Scotty 的個人生活習慣又是另一個不可思議。

http://1.bp.blogspot.com/-L7UAk643PBE/UazVYsAyLmI/AAAAAAAABQY/X-iH5bbXncU/s320/R5.JPG

首先,他的浴缸不在浴室裡,而是在房子外面,因為他認為牛仔不會在浴室裡洗澡。 要洗澡時,他會用水管將浴缸裝滿水,穿著他紅色的 long johns 進浴缸泡水 (long johns 是一種保暖的長內衣褲… Death Valley 這麼熱,怎麼還穿得住?)。 洗完澡,內衣褲也洗好了,真是名副其實的 「摸蜆仔兼洗褲 (台語)」。 在浴缸後面的石穴則是他的冰箱。 沒錯,不用懷疑,就是冰箱。 姑且不論冰箱置放於室外的古怪,在如此原始的構造中,真不知道他是怎麼讓食物維持冰冷的。 除了浴缸和冰箱,床也是擺在一般人不會想到的地方。 雖然確實有張放在房間裡的床,但 Scotty 幾乎從不睡房間。 過去,浴室內有床,室內陽台上也有,是兩個 Scotty 比較常睡覺的場所,真可說是異乎常人的習慣。

http://4.bp.blogspot.com/-3G8KNOgQba0/UazVnAkpcFI/AAAAAAAABQg/jsD7vKWBoSY/s320/R5-2.JPG

另外, Scotty 從不洗碗。 根據以前到他家作過客的朋友回憶, Scotty 總是用雜誌做 「免洗盤子」,用髒的那頁就撕下來,下面那頁繼續給下個客人使用。 如果覺得這樣是對客人招待不週,那就再提提他是怎麼對家人的。 雖然有老婆小孩,Scotty 向來不聞不問,活像是他們從來就不存在似的,自己的驢子倒是天天跟它們玩耍,連洗澡也一起洗,驢子死了還替它們立墓碑,真可說是一樣命兩樣情。

最後,到 Lower Vine Ranch 記得留意一下構成圍欄的水泥樁。 當初想讓 Beveridge Hunter 不得其門而入的關係,Albert Johnson 要工人在自己的土地邊界建起圍欄,並於圍欄的水泥樁上打上 JS ,是 Johnson 和 Scotty 的名字縮寫,以宣示自己的土地所有權。 愛鬧的 Scotty 對於自己名字縮寫被擺在第二順位感到不滿,偷偷囑咐工人要打 SJ 而不是 JS。 於是,有時候看到圍欄的水泥樁上印著 JS,有時候是 SJ,有時候只有單獨的 J 或 S,算是一件有趣的軼事。 Lower Vine Ranch 雖然普通到不行,但 park ranger 像說書人般滔滔不絕地講了一個又一個的故事,讓整個導覽格外充實有趣。 因此,Lower Vine Ranch Hike Tour 是三個導覽裡面,我最喜歡的一個。

http://2.bp.blogspot.com/-RhGlonsYCVE/UazYUQpOZTI/AAAAAAAABRE/jxn8mVm5Ahs/s320/R6-2.JPG

結束在 Scotty’s Castle 的行程,我們接著到 Ubehebe Crater,是一個位於 Cottonwood Mountains 上的火山口。 根據科學家的估計,它大概是在 1000 年前,因為岩漿向上流竄時,遇到地下水,水受熱變成蒸氣,產生氣爆而形成。 在 Timbisha Shoshone 的語言裡,Ubehebe 是 「土狼的籃子」 的意思。 根據他們代代流傳下來的故事,Timbisha Shoshone 的祖先被裝在一個籃子中,由一隻土狼叼著,到處帶著他們流浪。 有一天晚上紮營時,有人不小心打翻水,碰到了營火,水火兩不相容之下就爆炸了… Ubehebe Crater 就此產生。 從此,Timbisha Shoshone 的祖先就決定落腳於此,而 Ubehebe Crater 因為算是他們的發源地,被視為聖地。

http://1.bp.blogspot.com/-N3AnZ5OkPQc/Uazan8hgqOI/AAAAAAAABRw/CRuiw_MCMCk/s320/P1500803_NEW.jpg

在 Ubehebe Crater,有五種遊玩方式。 一種是直接在停車場邊,觀看 Ubehebe Crater。 一種是走到離停車場不遠的小山丘,約是 0.6 mi 來回,從那裡的至高點看 Ubehebe Crater。 一種是健行於環繞 Ubehebe Crater 一周的 Ubehebe Crater Rim Trail,長 1.5 mi,可以從不同角度欣賞 Ubehebe Crater。 一種則是走到 Ubehebe Crater 的底部,是一個 0.5 mi 的來回路程,體驗四面都被火山包圍的感覺。 最後一種是健行於 Little Hebe Crater Trail,1 mi 來回,看看 Ubehebe Crater 附近的 Little Hebe Crater 和其他的小火山口。

在停車場看 Ubehebe Crater 其實已經是相當的清楚漂亮,如果沒什麼時間,大可以下車看看就走。 本來以為今天時間充足,可以每條步道都走走看,沒想到還是落得要與時間賽跑,最後只挑了小山丘和火山口底部去。 在小山丘上和停車場看到的景色其實沒有差很多,不過,在小山丘上額外可以看到附近的一個小火山口,算是多走些路的 bonus。 從小山丘繼續走就可以通到 Little Hebe Crater Trail,繞繞形狀很美很圓的 Little Hebe Crater,但就連這麼短的 hike 都已經塞不進我們的行程裡,只能遺憾地留到下次。

http://4.bp.blogspot.com/-0c6ZRXBu9Kc/Uazb5fMJ_SI/AAAAAAAABSM/5rg8Y8EqPRM/s320/U3-2.JPG

相較於小山丘上觀景,走到 Ubehebe Crater 底部就好玩的多。 通往 Ubehebe Crater 底部的步道不只一條,最短的應該是由停車場邊下去。 一整條步道都是礫石海,連走帶滑,迅速到達底部。 在底部仰望周遭,才發現這個火山口的岩石構造相當特別。 不同於之前看過的,這個火山口的岩壁似乎由四種岩石構成。 在靠近我們的這邊有一區黑色的礫石和一塊整片都是白色的岩塊。 對面的岩壁則像是沉積岩,一層一層相疊,上端是黑白相間,剩下的部分則紅中帶白。 之前看過的火山口,岩石成分較為單一,都是由黑色的礫石構成,不如 Ubehebe Crater 般的多彩。

http://4.bp.blogspot.com/-dV34tizJY4E/UazcQMQE4-I/AAAAAAAABSU/ZArufcikZ7E/s320/U4-1.jpg

腳下踩的地表也相當特殊,是一片龜裂的火紅,像是卡通裡,被鐵鎚敲過的地面,誇張地向四面八方裂開。 在火山口裡探險完畢,就要回到火山口的上緣。 路程不長,但非常不容易爬。 一方面是因為短短的 0.25 mi 內,攀升高度就達 500 feet 之多,二方面是礫石步道有流沙般的效果,會讓人走一步退半步。 停車場下來的路,因為比較短,所以也較為陡峭,如果覺得原路爬上去有其難度,可以考慮改走其他的步道上去。 那時沒有想太多就原路回去。 這樣做的獎品是一擔的疲憊,加上一雙滿是礫石的鞋。

http://2.bp.blogspot.com/-6HF0HZ7vtes/UazdACi6fmI/AAAAAAAABSs/3Zec9P8DfTQ/s320/U4-4.JPG

在 Scotty Castle 太悠哉的關係,最後的鬼城 Rhyolite 晚上七點多才到。 天空雖然還未全黑,但也不怎麼亮就是了。 只能自我安慰: 這樣的鬼城更有鬼城的氣氛。 Rhyolite 已經不在國家公園的範疇中,但許多人到 Death Valley NP 時會一併前來拜訪。 前面有提及 Rhyolite 是一個因為掏金熱而興起的小城鎮。 隨著採礦業沒落,它也快速式微,成為沒人居住的空城。 Rhyolite 從興起至沒落,短短 12 年的時間 (1905-1916)。 在那之後,它就成為觀光景點。 前來的遊客,藉由殘破的遺跡,遙想掏金時的輝煌過往。 在 Rhyolite, 保存較為完好的兩個建築是 The Bottle House (又稱 Tom Kelly’s House) 和 The Train Depot (又稱 Las Vegas & Tonopah Depot)。

http://2.bp.blogspot.com/-JnDHnLm7jqQ/UazdkziminI/AAAAAAAABS8/KQS1D7G2n3E/s320/P1500946_NEW2.jpg

其他的建築,很多就只剩下骨架,銀行與學校就是如此。 另外還有一些是鐵皮屋,遺留的加油站就是一個例子。 在 The Bottle House 那裡有 Rhyolite 遺跡位置的地圖可供參考,讓遊客知道有什麼可以看並且在哪裡可以看到。 在此的 Visitor Center 應該也有提供類似資訊,只是我們來時,Visitor Center 早已關門。

http://1.bp.blogspot.com/-LRUh8p7ItYo/UazeC8K7FbI/AAAAAAAABTM/5g1CWUJ2uuc/s320/P1500963.JPG

除了城鎮的遺跡,這裡還有一個 Goldwell Open Air Museum,是一個裝置藝術公園。 裡面最有名的一項作品是 Albert Szukalski 創作的 The Last Supper,創作靈感來自達文西的名畫《最後的晚餐》,只是取代耶穌和他十二個門徒的是十三個鬼魂的石膏像。

http://3.bp.blogspot.com/-VSa2oPe2whc/Uazel8Ntj4I/AAAAAAAABTk/lp96pq8M0qY/s320/P1500987.JPG

拜訪完 Rhyolite 其實有一點小失望,因為跟自己預想的樣子有些出入。 本來想像這個廢棄的城鎮會像是西部牛仔片裡看到的,有一整列密集排在一起的木造房子。 卻沒想到建築與建築之間的距離有些稀疏,且很多都已經毀壞,只留下遺址。 不過,早上才從 park ranger 那裡聽來的史事,似乎在這不起眼的廢墟中,找到了與其呼應的證據,有一種不可言喻的奇妙。在 Rhyolite 待到太陽沒入地平線,今天的行程也總算順利跑完。 回到離 Rhyolite 很近的 Beatty 吃飯休息,結束了第二天。

http://1.bp.blogspot.com/-SogC0_a-gWQ/UazeT_-C3cI/AAAAAAAABTc/f_dXps9cIpE/s320/rhyolite+map.jpg

01 Goldwell Open Air Museum
02 The Bottle House
03 Mercantile Store
04 Rhyolite School Ruins
05 Overbury Building Ruins
06 Porter Brothers Store Ruins
07 Cook Bank Building Ruins
08 The Train Depot
09 Residence
10 Jail
11 Cemetery

([)圖文完整版請按此 (http://echinwu.blogspot.com/2013/03/death-valley-day2.html)(])

(*)歡迎參觀我的部落格 Nightlight's Safari
http://echinwu.blogspot.com
內容以美國西岸國家公園的遊記與資訊為主
wifi沒密碼
第三天的行程 [Furnace Creek Area]

Beatty: Motel 6 => Harmony Borax Works => Furnace Creek Visitor Center => Golden Canyon (Red Cathedral & Manly Beacon) => Devil’s Golf Course => Natural Bridge => Badwater Basin => Artist’s Drive (Artist’s Palette) => Zabriskle Point => Dante’s View => Las Vegas: Aria

第三天的重點是 Death Valley NP 核心的 Furnace Creek Area。 這裡有著 Death Valley NP 最著名的幾個景點,包含了 Badwater Basin、Devil’s Golf Course、Artist’s Palette & Artist’s Drive、Zabriskle Point 和 Dante’s View。 剩下還有 Harmony Borax Works、Golden Canyon、Red Cathedral、Natural Bridge 和 Twenty Mule Team Canyon Drive。 除了 Twenty Mule Team Canyon Drive 因為沒有鋪路讓我們望之怯步,其他的景點我們都有去參訪。 此外,早上還補去了第一天漏掉的 Salt Creek,是我們這天行程的第一站。

Salt Creek 不是以美景著稱的地方,而是因為在小溪中的一種稀有魚種而馳名。 這種魚種名為 pupfish。 僅僅 2.5 公分長的它,活在鹽分濃度比海水還要高的 Salt Creek 中,夏季還要忍受死谷的酷熱,生命力之強,不得不令人佩服。 Pupfish 冬天會鑽入泥巴中冬眠,夏天又會因為炎熱的天候而死亡率高,所以只有春天是比較容易見到 pupfish 的時候。 尤其是初春之時,是 pupfish 交配的季節,在 Salt Creek 會看到只有這時候才會變成藍黃色的公 pupfish 向泥巴色的母 pupfish 求愛。 我們來時,交配季節似乎已經結束,沒有看到公魚變色的樣子,但 pupfish 倒是看到不少條。 雖然不以美景著稱,早晨或傍晚來 Salt Creek 還是會給陽光染成金黃的景色吸引。

http://4.bp.blogspot.com/-IbpLHBfBrM0/Ua1Hhhqo3-I/AAAAAAAABTw/sWz-3vGyc_c/s320/P1510009_NEW3.jpg

http://2.bp.blogspot.com/-HvINUfIhC6g/Ua1Ht3EBpHI/AAAAAAAABT4/7XBa4qZXRaw/s320/P1510037_NEW.jpg

Harmony Borax Works 是我們的下一站。 這是一個硼砂精煉廠的遺址。 透過 3/8 mi 長的 interpretive trail,讓遊客得以了解過去在 Death Valley 採集硼砂的一段歷史。 主要會看到硼砂精煉廠本身、附近的硼砂鹽田和運送硼砂用的拖車。而最後的運硼貨車,因為用 20 隻驢子當動力所以特別有名。 這個驢子車隊因為太有名了,後來甚至成了硼砂工業的象徵。 Death Valley NP 的 Twenty Mule Team Canyon 就是以這個驢子車隊命名。

http://2.bp.blogspot.com/-P9WYGcMIlnA/Ua1IhAGEAcI/AAAAAAAABUI/vxDiNGd-OFI/s320/P1510074_NEW.jpg

Furnace Creek Visitor Center 則算是我們到過的遊客中心裡面,比較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個。 不說外觀已經比一般遊客中心有設計感的多,裡面的展覽更是做得相當精緻。 每一個展覽區都有明顯的標題,即便不想逐一將詳細的解說看完,還是可以很快地抓出重點。 有的展覽還設計成互動式的,除了當場給人更深入其境的感覺,還可以幫助遊客理解一些比較難懂的自然現象。 更不用說,小孩最愛這種可以動手動腳的玩意。 展覽的媒體很多元,有時候是用影片。 如果沒有在 Scotty’s Castle 的 Cook House 看 「Seeing Death Valley」 的簡介,這裡的視聽室裡也有上演。 螢幕更大,效果更好。

http://3.bp.blogspot.com/-h27wvGE1gXc/Ua1o2-bpjII/AAAAAAAABUY/aeqyUf3CHdQ/s320/P1510103.JPG

Golden Canyon 是離開 Visitor Center 後,往 Badwater Road 南開第一個遇到的景點。 如其名,主要會看到鵝黃色的惡地。 往裡面走去,還可以看到 Red Cathedral 和 Manly Beacon,是這裡的兩大自然地標。 來 Golden Canyon 健行,多數人會走 1 mi 的 Golden Canyon Trail 接上 3 mi 的 Gower Gulch Loop 形成一個迴圈回到停車場。 如果有更多的時間,這兩條步道之間還可以安插到 Zabriskle Point 的 Badlands Loop Trail, 多走 2.5 mi 再接回來。

http://1.bp.blogspot.com/-by4TZldMEss/Ua1tEBjWMnI/AAAAAAAABVE/9W2MqJW8b7U/s320/P1510281_NEW.jpg

我們時間不多,但又想走到離 Red Cathedral 近一點的地方,所以就選擇一條會走到 Red Cathedral 下面的岔路。 這條路,就是先把 Golden Canyon Trail 走完,再接一條 0.25 mi 的步道到 Red Cathedral 下方。 Red Cathedral 也如其名,就像是哥德式教堂的尖塔一般。 來到它的腳下,只見它筆直地向上延伸,好不壯觀。 如果真的是一座大教堂,信徒大概就拜倒在這樣的莊嚴之下了。 這條到 Red Cathedral 的步道,走到終點會來到一個狹窄的天然石壁龕。 爬進去往上看,彷彿透過捲筒看世界的小孩,雖然視野被侷限,卻使人全心全意地投入那一小塊映入眼簾的風景,好似準確對到焦的相機,成像格外的鉅細靡遺。

http://3.bp.blogspot.com/-0VJ4n0XbXvQ/Ua1uSDJ1OzI/AAAAAAAABVQ/mfPmyUTyqFw/s320/P1510239.JPG

如果走 Golden Canyon Trail 再接 Gower Gulch Loop,接上後不久就可以走到 Manly Beacon 附近。 這個山峰有稜有角,一看就跟周圍的景色有所區別,難怪會特別被冠上一個名字。 我們沒有走過去,而是從 Golden Canyon Trail 望到的。 如果不愛走路,其實不用走完 Golden Canyon Trail 也可以看到 Red Cathedral 和 Manly Beacon,所以就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時間抉擇玩法囉! 不過,特別提醒一下,Golden Canyon 這帶的步道都是沒有遮蔽的,非常日曬。 另外,步道的標示也不甚明確,如果想要規劃較長程的健行,最好還是先看好地圖,以防迷路。

http://3.bp.blogspot.com/-Bu7YezArDqM/Ua1yBGXaG0I/AAAAAAAABV4/NtWPGJrXx7k/s320/P1510198_NEW.jpg

接續,我們來到 Devil’s Golf Course。 這是一個佈滿岩鹽結晶的低地。 幾千年前, Death Valley 曾經注滿了水,形成一個叫 Lake Manly 的湖。 氣候的變遷導致湖水蒸發殆盡,留下沉積於湖底的鹽分。 這些鹽分,除了因為地下水蒸發,帶動鹽分向上堆積,形成岩鹽表面尖尖的紋理,還任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將其刻磨成奇形怪狀的岩鹽雕塑。 由於這裡的地勢稍稍比 Badwater Basin 高,所以下雨也不會積水。 被水侵蝕的少,Devil’s Golf Course 的岩鹽因而得以持續慢慢堆高,不像 Badwater Basin,下雨後就會變成小湖,使得地上的鹽結晶不易累績,較為平坦。 大概也是因為這樣,Devil’s Golf Course 的岩鹽厚度最多可達 2700 公尺之深。 至於 Devil’s Golf Course 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聽說是以前國家公園局出版的響導裡面寫了一句 “Only the devil could play golf on its surface”,所以後來才以此命名。 既然被稱作「高爾夫球場」,愛打小白球的老公,自然要來打上一場。 拿出自備球桿和小白球,就演起打球的戲碼給我拍。 旁邊的外國人覺得有趣,還要花錢跟我們租道具,看來在這裡擺攤出租球具是有「錢」景可圖!

http://2.bp.blogspot.com/-W0d2-EQwhas/Ua11AREDSoI/AAAAAAAABWU/aO2B1bGCkkg/s320/P1510317.JPG

http://4.bp.blogspot.com/-DOLw168Cc30/Ua11zUr-KEI/AAAAAAAABWs/BSMnJE8dDEc/s320/P1510338.JPG

下一個目標是位於 Natural Bridge Canyon 裡的 Natural Bridge,是一個天然石橋。 從 Devil’s Golf Course 繼續往南開,再轉進一條礫石路,不久就會來到它的停車場。 下車後,步入峽谷 0.5 mi 方能看到 Natural Bridge。 Natural Bridge 的形成主要是長期受風蝕而鬆動的石頭,在暴雨來襲時,隨著大量流水的沖刷而被帶走。 沒被侵蝕掉的部分,剛好自成拱狀,如同一座橋梁,因而得名。 天然石橋之外,這裡還可以見到一些其他的地質現象。 其中一個較有趣的是一個看起來像是蠟滴的地貌。 這種地質現象是水在流下峽谷壁時,因為夾帶泥沙又在還沒完全流到地面時就蒸發掉了,所以攜帶的泥沙就附著於峽谷壁面。 長久下來,壁面就留下水滴狀的泥沙,變成現在看到的奇特樣子。

http://3.bp.blogspot.com/-QmmHpM8cjTw/Ua13-0mbqDI/AAAAAAAABW8/OxeKDH1o85k/s320/P1510418_NEW.jpg

http://2.bp.blogspot.com/-kXeyFkkD6Ro/Ua15QVC8HBI/AAAAAAAABXc/whzUoIFDAq0/s320/P1510380_NEW.jpg

Badwater Basin 是往南行駛的最後一站,算是 Death Valley NP 中最有名的景點,因為這裡的高度低於海平面有 282 feet 之多,是北美洲大陸上的最低點。 來到這裡,大家都爭相排隊,要跟步道上一塊寫著 「BADWATER BASIN 282 FEET/85.5 METERS BELOW SEA LEVEL」 的立牌照相留念。 與這個立牌相互遙望的是在停車場對面的山壁上,寫著 「SEA LEVEL」 的牌子。 這個牌子標示著海平面所在的高度,與地面的立牌兩相對照,不難具象化自己所在的位置有多低。

http://2.bp.blogspot.com/-pGzjBCv02Yk/Ua2ckij5x4I/AAAAAAAABXs/75bMuZU90t4/s320/P1510517_NEW.jpg

Badwater Basin 的低漥,使得這裡一旦下雨,就會變成水鄉澤國,形成暫時性的湖泊。 但這些湖泊都不長壽,在高的嚇人的蒸發速率之下,水又馬上回天國的懷抱,讓下面被覆蓋的鹽田露出。 水在蒸發時,會產生一股拉力,將地上的鹽分推擠成規律的六角形框,形成所謂的 Badwater Salt Flat,蔚為一個奇特的景象。 除了下雨產生的暫時性湖泊,這裡其實也有一小片常駐水,就是在木造步道旁邊的那灘。 Badwater Basin 這個地名裡的 badwater 就是在指它。 這攤水的來源是地下水,所以沒下雨也不會乾枯。 只是,因為地表上的鹽份過多,導致地下水一上來就被鹽分「污染」,使得多數生物都無法飲用,所以才被冠上「壞水」的名號。

http://1.bp.blogspot.com/-oQs2Fo7zXiU/Ua2eOp_Qa9I/AAAAAAAABYE/i_ZexB-fkrE/s320/P1510573_NEW.jpg

從木造步道走到有六角形鹽結晶的 Badwater Salt Flat 是 0.5 mi,中間會從木造步道轉換成一條白皚皚的鹽造步道。 如果不是有點溫度,乍看之下還真以為是雪。 說是鹽造的步道其實只是人踩過去久了,上面的鹽礦被踩得很密、很紮實,最後才變得像是一條刻意用鹽舖出來的步道一樣。 但即便如此,還是頭一遭有機會走在材質這麼特別的步道上,新鮮感滿點。 只見還有小孩伸舌去舔地板,看表情推測,應該不甚好吃。

http://2.bp.blogspot.com/-9_ATiIb4i08/Ua4Vnf_0EeI/AAAAAAAABYc/4Z_KILxH3Ec/s320/P1510555.JPG

看完 Badwater Basin 白茫茫的鹽地,接下來則是要到 Artist’s Drive 看五顏六色的惡地。Artist’s Drive是一個長 9 mi 的單行道,因為入口比出口的位置還要靠南,所以去完了 Badwater Basin 後,往回開時再去比較順路。 Artist’s Drive 上,沿路幾乎都有色彩繽紛的惡地可以欣賞,但通常還是會於以下兩個比較精彩的觀景點稍作停留:第一個是一個沒有名字的 overlook,第二個則是 Artist’s Palette。 前者我們是因為看到一堆車子停著才跟著停,下來才發現有一個可以走上去的小山丘。 上去後,看到遠方的山壁上紅紅綠綠的,還誤以為這裡就是 Artist’s Palette。

http://1.bp.blogspot.com/-6exyNJ9otqQ/Ua-Ee-eewwI/AAAAAAAABYs/3ZklgHcN_3s/s320/P1510628_NEW.jpg

不過,再開了一陣子後,來到一個寫著 Artist’s Palette 的立牌前,才發現剛剛停的是另一個觀景點。 Artist’s Palette 大概是因為在小小的一個區塊裡就可以看到許多的顏色,所以才特別出名。 取名「畫家的調色盤」真是再貼切不過! 這些惡地的顏色來至於被氧化的各式礦物。 遠古時,因為火山噴發,使大量的火山殘渣沉積。 由於火山殘渣構成的沉積層含有豐富的礦物,經風化後,礦物裸露,與氧氣接觸,隨之氧化形成現在見到的各種美麗顏色。 這是我頭一次見到如此五彩斑斕的惡地,顛覆我心中的認知: 原來惡地不一定是黑黑灰灰一片。

http://1.bp.blogspot.com/-AEKNc9s7oAY/Ua-OgliEgpI/AAAAAAAABZU/JvIl0ajCkgM/s320/P1510710.JPG

下一個來到的 Zabriskle Point 也是一個看惡地的地方。 這裡與接下來的 Dante’s View 都是絕不容錯過的觀景點。 除了 highlight 出 Death Valley NP 自然景觀上的兩大特色,即惡地和鹽田,還集大成,不論於質於量,都會使人驚艷。 Zabriskle Point 和 Dante’s View 的入口都位於 CA-190 上。 我們因為要從 CA-190 離開 Death Valley 到 Las Vegas 去,所以把這兩個景點安排在最後。

Zabriskle Point 是一個小山丘,要微微地往上爬一下,但不難走而且保證值得,因為迎接你的是幾近 360 度環繞的惡地景觀。 先前於 Golden Canyon 和 Artist’s Drive 看到的,外加附近的 Twenty Mule Team Canyon 裡的惡地,在此不但一次全部盡收眼底,還因為是俯角加上廣角的關係,整個畫面更具深度與廣度,使惡地的怪與美形成一種極具張力的對比。 Zabriskle Point 是根據 Christian Brevoort Zabriskie 這個人的名字來的。 他是前面提到,用二十隻驢子運硼砂的 Pacific Coast Borax Company 的副總裁。 雖然不確定為何要以他的名字命名,但這個名字後來就演變成惡地的代稱,偶爾會見到被用在其他有惡地地形的地方。

http://4.bp.blogspot.com/-jpYaLP1EdKM/Ua-Qs_vZmDI/AAAAAAAABZs/K8d7sVgP5aM/s320/P1510745_NEW.jpg

最後的 Dante’s View 是總結 Death Valley NP 這個旅程再好不過的地方。 位於 Death Valley 東側 Amargosa Range 的山上,這個觀景點的視野只能用無與倫比來形容。 下車來到懸崖邊,真的會倒抽一口氣,因為景色雖然異乎常理的荒涼,卻是美呆了! 站在 Badwater Basin 正上方約 1670 公尺,往右望最遠可達 Grapevine Mountains,往左望則到 Owlshead Mountain,往前眺是連綿不絕的 Panamint Range 和這個山脈帶的最高峰 Telescope Peak,而往下看就是死谷中綿延數里的白色鹽田。

Dante’s View 這個地名,引經據典,有文學上的出處。 "Abandon all hope, ye who enter here." 這是《神曲地獄篇》中,但丁踏進地獄之門前,於門上看到的刻文。 過去,因為環境的嚴苛和人類的不熟悉,使死谷對許多人而言,就像是但丁眼中的地獄,是一個沒有希望的不毛之地。 現在,自然的無情依舊,但人類對環境不再如此無知,Death Valley 也不再是給人全然無望之感。 但有一點始終沒有改變:我們與但丁共享著景象在一瞬間所帶來的那份震撼。 地獄也好,死谷也罷。 地獄之門跨過去,就是萬惡的深淵;Dante’s View 眺下去,就是寥寂的谷地。 是詭譎也是美麗,而心中激起的波瀾,至今想起,都還餘波盪漾。

http://4.bp.blogspot.com/-CpV2calm3-A/Ua_CAtNEgrI/AAAAAAAABaU/IuYYhu5EZeY/s320/P1510864_NEW.jpg

近看過滾滾的黃沙、皚皚的鹽田和濯濯的惡地,詳聽過原住民的傳說、盜馬賊的猖獗、拓荒者的無助和掏金者的大夢,再到 Dante’s View 來看看 Death Valley 的全景,特別有感覺,彷彿之前看到的、聽到的,一切又歷歷在目,原本是一個個獨立的景點或事件,在此卻神奇地產生連結,像是零散的拼圖被拼組起來,構成一幅完整的圖象,讓我又重新地認識 Death Valley NP 一遍。 這趟國家公園之旅,就在 Death Valley 的全景中圓滿落幕。 帶著滿滿的充實感和伴著夕陽的餘暉,我們悄悄地離開。

最後補充一下,沒去到的 Twenty Mule Team Canyon Drive 也位於 CA-190 上,介於 Zabriskle Point 和 Dante’s View 這兩個景點之間,是一個 2.7 mi 的單行道。 開進去看到的景觀是惡地。 因為這條單行道沒鋪柏油較難走,加上我們沒剩下太多時間,最後就選擇過而不入了。 留下幾個沒有去到的景點也好,是以後再來的契機。

([)圖文完整版請按此 (http://echinwu.blogspot.com/2013/03/death-valley-day3.html)(])

(*)歡迎參觀我的部落格 Nightlight's Safari
http://echinwu.blogspot.com
內容以美國西岸國家公園的遊記與資訊為主
吢丕
thnx for sharing (Y)
劈腿年代何為真愛
光看名字還真是驚悚....其實還不錯!
純情小處男
好文, 感謝分享!
有多少愛可以胡來
上星期才路過死谷,熱死人ㄌ,大大分享著粉詳細又精彩,很棒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