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Köln/Cologne/Colonia,不只是大教堂

一笑奈何
科隆,是我在德國去過最多次的城市,居然三年之間去了將近二十次!不過其實大部分只是轉車而已。科隆的確是個轉車大站,從德國不論是要去北法、荷蘭、比利時還是盧森堡,火車多半都會先在科隆轉車,甚至還有火車直達瑞士!光是火車站,就生猛地體會到科隆這德國第四大城的國際都會氣息,擁有十一個月台的科隆火車站,月台下的地下甬道簡直就是個美食大商場,來往的人潮只有一半操著德語,其他英法荷西土耳其阿拉伯不勝枚舉。
1388608 1388609

轉車一小時:科隆大教堂的輕旅行

火車有時候轉十幾分鐘,有時候轉半個多小時,或是有時赫然發現下一班車誤點了,不論轉車時間有多長,總是可以跑出站外看一眼科隆大教堂 Kölner Dom,時間多時就進去教堂裡散散步歇歇腳,時間少時坐在大教堂側邊火車站廣場階梯上吃個三明治,甚至就算只有幾分鐘,也一定要來拍一張大教堂再回去搭車。
科隆大教堂榮登全德參訪人數最多的景點,每天平均有兩萬人進來參觀,我看恐怕其中不少就是像我這種轉車的人 XD 當然,應該也有很多虔誠信徒,是要來參觀科隆大教堂擁有的教會珍寶 Dreikönigsschrein 三王聖龕,瞻仰東方三王聖髑。在歐洲旅遊,不論哪一國的老大師美術館,不論中世紀文藝復興還是巴洛克甚至近代畫家,幾乎人人都要畫東方三王朝聖主題,居然他們就躺在這裡!
1388626 1388627

是呀,很多人來科隆旅遊,就是專程來看大教堂的。科隆大教堂,是德國 19 世紀風起雲湧的「哥德復興運動」Gothic Revival 之先鋒計畫,也是原汁原味中世紀哥德式大教堂 Gothic Survival 最後完工的集大成之作,蓋了六個多世紀才蓋好,像台北 101 一樣蓋好後當了幾年的「世界第一高樓」,至今在教堂建築界仍然保持好幾個第一… 這一切都為全球觀光客津津樂道。我看了科隆大教堂快二十次,總有一次要真的來爬上高塔,俯瞰一下萊茵河畔的老城區 Innenstadt。
1388628 1388612

就算沒有時間細細地遊覽科隆,還是可以在大教堂塔上對科隆的幾種面貌留下第一印象。向東方看,科隆是萊茵河畔的中世紀城市,歷史可以上溯到一世紀的羅馬帝國殖民城市;向北方看,電視塔天際線下的科隆不只是中世紀城市,更是郊區綿延不絕的現代大都會;向南方看,混合了少數幾個中世紀仿羅馬古蹟的現代科隆市中心,遠方郊區是炊煙裊裊的重工業帶,萊茵河並不只是浪漫神話裡的民族長河,更是德國經濟火車頭萊茵工業帶。
1388614 1388615 1388613

半小時轉車時間,當然還可以看看火車站與大教堂周邊,譬如說,如果想朝聖一下科隆的「愛情鎖橋」,就要順著火車站走上 Hohenzollernbrücke 霍亨佐倫橋,最寬廣的萊茵河河面當然需要最先進的鋼構火車橋。象徵工業時代的鋼橋與象徵中世紀教會的哥德式教堂,居然都在 19/20 世紀之交相繼完工,都是新崛起的普魯士/德意志霍亨佐倫家族一手催生,橋頭當然要紀念第一代催生者老國王 König Friedrich Wilhelm IV,以及最後一代開幕者新皇帝 Kaiser Wilhelm I。
1388620 1388619

科隆大教堂周邊這一帶,相當神奇。一般中世紀城市要是有這種歌德大教堂,那一定是位在市中心正中央、一個大廣場、一堆市政廳主教宮、一堆行會建築富商之家、蜿蜒的中谷小巷從廣場伸展出去… 科隆大教堂周邊完全沒有,不但自己是 19 世紀末完工的年輕建築,周邊圍繞著 20 世紀初火車橋、20 世紀初新車站、還有 20 世紀末現代主義博物館 Museum Ludwig 路易博物館、展出從畢卡索到安迪沃荷直到當代整整一百年作品,更神奇的是博物館廣場地下居然還藏著個科隆愛樂廳 Kölner Philharmonie!
1388623 1388621

過個橋到對岸 Deutz 區,也是科隆 20 世紀的百年工商文化縮影 Koelnmesse 科隆博覽會場。老實說,身為觀光客我對科隆的資訊電玩家具糕餅攝影器材等等任一個國際商展主題都沒啥興趣,但博覽會,對我來說就是每個德國工商大城必遊的德國特色。科隆博覽會場開幕九十年,從 1920s 開幕時的 Art Deco 建築、1930s 納粹時期的帝國式樣建築、1950s-70s 的重建期現代建築、一直到 2000s 擴張的前衛建築,百年科隆商業文化建築史都縮影於此。
一個小時轉車,可以迅速玩完大教堂周邊,甚至可以到對岸逛逛。或著如果這一小時剛好在中午,也可以繞到大教堂另外一邊找到家庭啤酒廠 Cölner Hofbräu Früh 暨啤酒餐廳 Früh am Dom,與德國鄉民們吃一頓吵雜的酒樓午餐。菜單上許許多多科隆一帶 NRW 邦傳統菜餚,看不懂就點支簡單的烤豬腳 Schweinshaxe,配上在德國獨門的上層發酵科隆啤酒 Kölsch,清爽不苦澀又用 0.2L 小小杯子,喝完一杯不帶什麼酒氣就可以回到火車上。
1388633 1388634

科隆,對我來說真是最適合「輕旅行」的城市,短短一個小時轉車,信步所之不用帶地圖,各種科隆的城市意象甚至德國意象像是走馬燈一樣盡收眼底。不過,科隆遠遠不只這塊小小的大教堂周邊,它身為德國第四大都會區,甚至號稱德國最老城市,絕非浪得虛名。總有一次,要離開大教堂周邊,開始探索兩千年的羅馬城市,科隆 Colonia Claudia Ara Agrippinensium。
1388635
梨渦少年
科隆,仿羅馬十二金釵

大教堂與大教堂周邊,以科隆的旅遊來說只能算是「轉車一小時」行程而已。真正要開始玩進科隆,就要開始走出大教堂。科隆的旅遊重點,對一般旅客來說當然就是大教堂,但在歷史、考古、建築等各類文化旅遊領域中,更值得一提的是十二間仿羅馬教堂。就像任何歐洲的古羅馬城市一樣,科隆儘管擁有深厚的羅馬歷史,過了 2000 年後的今日在地面上能見到的卻不多;倒是在 1000 年前左右,當年中世紀的科隆人仍然生活在 1000 年的羅馬遺跡當中,一面在這黑暗時期遙想古羅馬的文明,一面有樣學樣試著蓋起了新的建築形式:仿羅馬教堂 Romanische Kirchen。
1388744 1388829
Cäcilienkirche 賽西琳教堂,全部是原有仿羅馬,部分開窗後來改為哥德式

不論在德國還是在歐洲其他國家,到處都是五百年歷史的哥德式教堂,我們遊客總是看多了看到不想看,覺得「教堂都長得一個樣子」,其實很可能我們大部分看到的都是哥德式。但仿羅馬教堂完全不同,因為相較於富裕的盛期中世紀蓋出的哥德式教堂如此樂觀而壯觀,憂鬱的早期中世紀蓋出的仿羅馬教堂卻低調、沈鬱、簡潔、沈重,甚至有點黑暗。
1388745 1388809
St. Andreas 聖安德烈教堂,前半中殿與中央高塔是原有仿羅馬,後半是後來擴建的哥德式聖壇,還擴建了兩個哥德式側翼

由於相較於哥德式教堂,仿羅馬教堂實在不太漂亮,因此在中世紀商業與技術逐漸發展也逐漸富裕起來時,舊的仿羅馬教堂紛紛被改建為新流行的哥德式,甚至很多直接拆光重蓋新教堂。因此,擁有千年歷史的仿羅馬教堂,今日在歐洲已經非常稀有,而在科隆居然就擁有 12 間!我都暱稱它們為「仿羅馬十二金釵」,那這十二金釵要去哪裡找呢?St. Ursula 聖烏蘇拉教堂,前半正殿與塔樓是仿羅馬,後半聖壇與外側門廊加蓋為歌德,塔頂改建為文藝復興

從火車站出來,西面與北面近處就可以找到三間教堂,分別是大教堂西方的 St. Andreas、火車前站廣場北邊的 St. Ursula、以及火車後站北邊河岸旁的 St. Kunibert。光從外型看,這些仿羅馬大教堂比起科隆大教堂 Kölner Dom 當然遜多了,佔地也遠不如大教堂大、高度比起來更像是小孩比巨人、外部造型簡簡單單完全沒有大教堂那一根根哥德式飛扶壁。St. Kunibert 聖庫尼巴教堂,大體上都是原有仿羅馬,只有正門口高塔蓋成了哥德式

不過,仿羅馬自有其造型特色,沒有哥德式的尖拱結構,只有學自羅馬的大圓拱結構;沒有哥德式的尖拱窗尖壁龕,只有學自羅馬的小圓拱窗與圓拱飾帶;沒有哥德式的細柱尖拱筋,只有用粗淺結構技術笨重地堆起來的巨型圓柱或方柱;沒有哥德式的細柱挑高華麗大彩窗採光,只有厚重柱子有限樓高留下的小開窗採光。因此,仿羅馬教堂室內很暗,不像哥德式大教堂那樣明亮,也不像哥德式大教堂室內那麼多漂亮的精雕細琢,仿羅馬教堂能有些簡潔的裝飾就很了不起了,甚至有的還家徒四壁。宗教建築,在哥德式彷彿快樂升天,在仿羅馬則像是負荊苦行。
1388760 1388761
Groß St. Martin 聖馬丁教堂,全部是原有仿羅馬,只有中殿屋頂原來就有哥德式尖拱筋的一點雛形

十二間仿羅馬教堂,不需要全部逛過,只要有逛到一間就能認識仿羅馬之美。出了科隆火車站,若要在近處找到一間仿羅馬教堂,首選當然是老城中心的 Groß St. Martin 聖馬丁教堂。儘管位在科隆的老市中心,聖馬丁教堂卻在重重住宅區之內圍出了一爿小方亭綠意,住宅都是仿中世紀尖頂長條街屋的現代住宅,中庭綠意則呼應了 10 世紀左右在此的本篤會修道院歷史… 科隆的老城儘管被炸平了,還是很認真地想用現代建築元素重現中世紀仿羅馬格局。而這裡,唯一原汁原味的仿羅馬建築就是 Groß St. Martin。
1388748 1388749

仿羅馬 12 金釵當中如果只逛一間,聖馬丁教堂應該就是首選。後世哥德式教堂把羅馬法院的 Basilica 形式發展出了中殿側殿與十字側翼的複雜平面,10 世紀仿羅馬教堂 Groß St. Martin 卻只保留簡單的長方形 Basilica,在末端聖壇向四邊均等地伸出小小的半圓形祭壇,這樣的祭壇與其說是有單一指向的鏡框式舞台,不如說是一個向心的芎頂,正上方是高聳的塔頂四周則是四片半圓天頂,正是希臘古典傳統的 Tetraconch「四片扇貝」建築。仿羅馬,仿的也不只是羅馬,還包括羅馬曾經學習的更早期希臘傳統。
1388754 1388759

仿羅馬 12 金釵當中如果要逛第二間,首選則是 St. Maria im Kapitol 卡比托山聖瑪麗教堂,它只是區位比起聖馬丁來得遠了些,要走到老市中心南邊,不過它的仿羅馬格局甚至比聖馬丁教堂還要精采!像 Groß St. Martin 一樣,St. Maria im Kapitol 的聖殿一樣有希臘傳統的 Tetraconch「四片扇貝」造型,卻比單一正殿的 Groß St. Martin 更多了一圈側殿,而且不只是聖壇前方的正殿有側殿,連聖壇左右後方的三片半圓祭壇都有柱廊切分出祭壇與祭壇後廊!
1388780 1388781

這種祭壇後廊,其實我們在各種哥德式大教堂裡都很熟,我們都知道正殿末端的聖壇後面還有些東西,從側邊走就可以把聖壇後方的半圓走廊給繞過一圈,看看後面的一個個教會領袖或王宮貴族的小祭壇... 這種在哥德式裡已經運用得滾瓜爛熟的格局,在 St. Maria im Kapitol 我們就可以見到雛形,也能理解建築史的傳承,看見仿羅馬教堂如何從羅馬法院與浴場等公共建築裡面得來了這種拱頂的運用與空間的區隔,然後哥德式教堂又如何學得了仿羅馬教堂的手法,在這基礎上把厚重的仿羅馬變成輕盈光明的哥德式。
比起周邊修道院中庭已經被炸光拆光的 Groß St. Martin 來說,逛 St. Maria im Kapitol 更棒的是,它還在教堂正門口留有一個完整的方形中庭迴廊!一根根厚重的方柱,中間留下四個連續汞圈用小圓柱支撐,看得出來仿羅馬時代的結構技術還很落後,只能從平地的羅馬遺跡斷垣殘壁中,土法煉鋼學習一點羅馬知識,就連屋頂輕巧的戶外迴廊,蓋柱子都戰戰兢兢地不敢蓋細而寧可蓋粗,以今天的土木工程用語來說就是「提高安全係數」 XD
1388783 1388779

難怪,中世紀中期 10 世紀左右的仿羅馬建築,就在這個戰戰兢兢寧可蓋粗的營建考量下,很自然地把教堂設計成了厚重、黑暗、靜謐的神聖所在,的確也和中世紀於 12 世紀左右城市與市民崛起之前、教會獨大深入民間時的宗教規訓策略不謀而合。教堂是神聖的,神的訓示是要無條件遵守的,如果在生活中有違神的教誨,教會作為神的使者可是嚴肅而陰沈,絕不寬待。
當然,仿羅馬不會一直都如此陰沈,也會漸漸明亮起來。比起 10 世紀格局的 Groß St. Martin,11 世紀的 St. Maria im Kapitol 在平面上向外增加了一圈側殿,然後 12 世紀更後進的另一間 Basilika St. Aposteln 十二使徒教堂則在立體上增加了樓層數與挑高,也把柱子做得更細、小圓拱做得更精巧而更富有裝飾,甚至還蓋出三根漸漸有點哥德式飛升味道的細長高塔。這間 Basilika St. Aposteln 仍然堅守了仿羅馬教堂那希臘式的 Tetraconch「四片扇貝」造型,但做得越大越高越細,就越是明亮快樂,剛好與今日該區 Neumarkt 時尚購物區的歡樂性格不謀而合。
仿羅馬在科隆一路走到了 12 世紀,這時鄰國巴黎都已經開始蓋最早期的哥德式教堂始祖了,漸漸地,盛期中世紀知識分子崛起了,市民力量抬頭了,營建知識技術與管理也更進步了,仿羅馬早已脫離黑暗時代充滿未知恐懼只能乖乖遵從教會的沈鬱苦悶,而漸漸成為一個建築風格、一種有趣的空間形式或裝飾手法、一種後人帶著浪漫眼光恣意拼貼挪用的復古時尚。
1388814
尾戒
科隆,從羅馬到中世紀古城

散見老城各處的十二間仿羅馬教堂,只是科隆古城歷史兩大階段的橋樑而已,科隆真正在歐洲舞台上大放異彩的時間並不是仿羅馬建築的 9-12 世紀,而是古羅馬時代 1-4 世紀,以及 13 世紀以後的盛期中世紀。正是在 13 世紀,擁有三王遺骨而成為重要朝聖地的科隆開始興建大教堂 (1248),貿易也越來越興盛而加入了漢薩同盟 (1260) 成為少數的「河港」會員,政治勢力也愈發強大而成為了帝國自由城 (1288)。
1388994 1389094

雖然二次世界大戰被炸得平平地,但科隆老城的城市格局仍然是看得見中世紀城市的影子,即使今日道路與綠帶仍能看得出內環與外環城牆的痕跡,像是兩個同心圓一樣,把大部分的萊茵河左岸 Innenstadt 與小部分的萊茵河右岸 Deutz 區給包在裡面。不過,即使外環是圓形中世紀城市,科隆的老城核心卻不是一個中央大教堂大廣場向外伸展出道路的放射狀,而是沿著萊茵河畔向內一層層展開的長方形格子狀。
1391931 1391930

可見,科隆即使到了中世紀,城市都仍然承繼著古羅馬格局。萊茵河這麼長一段,為什麼羅馬帝國設立殖民城市 Colonia Claudia Ara Agrippinensium 時,不選擇北邊一點或南邊一點,而偏偏要選這一段呢?光看地理就可以理解:這一小段的萊茵河流向剛好是正南北向,因此正方格子狀的典型古羅馬城市,每一個街廓都可以呈正南北座向,從河岸邊第一排開始,一排一排向內展開;也因此科隆的每一棟古教堂不論是仿羅馬還是哥德式,全部都不偏不倚地座東朝西,全是正東正西一度不差!當然,今天在科隆的地面要看到羅馬古城遺跡,已是緣木求魚,不過地面下可能還有,其中一小塊考古挖到的羅馬住宅,今天就原地保存在大教堂東南方的 Römisch-Germanisches Museum 日耳曼羅馬博物館的地下展廳中。
1390241 1389093

羅馬遺跡只剩這一小塊嗎?那可不一定,地圖上羅馬古城的範圍內,仍然處處可能有地下羅馬遺跡,任何市政工程建設都可能開挖到。不過,考古當然也不只是開挖而已,根據歷史文獻與地圖,其實已經多多少少可以推測每塊地方可以挖到什麼東西。譬如市中心這幾年最大的考古遺址就在市政廳廣場 Rathausplatz 上,這裡從羅馬帝國時代就已經是科隆猶太人社區,甚至還有皇帝特許的猶太教堂!就在這最古老猶太教堂遺址上,科隆準備蓋新的猶太博物館 Jüdisches Museum,結果往下一挖果然驚喜連連,不但真的有老猶太教堂遺址,還有完整的洗禮浴池,甚至羅馬時代城市與房屋的格子狀模式也一清二楚。
預計 2015 年開幕的猶太博物館,其實仍在考古開挖與建造的時候,就已經分階段部分開放民眾參觀了,當然有個精采的新景點絕對是觀光客的福音,不過對市民來說卻是損失了一個廣大的市民廣場。市政廳廣場上的焦點當然就是全德國最老的市政廳 Kölner Rathaus,因為科隆什麼都領德國之先,不但羅馬帝國在日耳曼領土建立城市就先建在科隆,連中世紀市民群起組織行會與貴族教會分庭抗禮爭取自治權,科隆都在 12 世紀出拔得頭籌,也率先蓋了 12 世紀的仿羅馬市政廳。可惜今日市政廳只剩下 14 世紀的哥德式大廳、15 世紀的哥德式高塔、以及 16 世紀的文藝復興大門門廊。
1388993 1388992

科隆老城生活核心,竟然不是市政廳前門的 Rathausplatz 而是後門的 Alter Markt 老市場廣場,早在建城的第一世紀就是科隆的市場廣場,中世紀時市民自然就繼續接手使用下來。老城今日的第二生活核心,則是再往南走一點的 Heumarkt 牧草廣場,本來和老市場廣場是同一個大廣場,直到 13 世紀貿易越來越大量產品也越來越多樣後,才另外分出南邊的 Heumarkt,在北邊 Alter Markt 交易加工後的工藝產品,南邊 Heumarkt 則交易量大而不精緻的原始材料與農產品,譬如牧草。
1389064 1389065

兩個市場廣場周邊,中世紀當然也都排滿了行會建築,而且為了擠最多行會建築還蓋又高又狹長的四層樓街屋,就像北海荷蘭比利時那些中世紀商業城市一樣。科隆街屋本來也像荷蘭比利時一樣,對街屋立面的山牆精雕細琢,不過由於 19 世紀初科隆被拿破崙的法國短暫卻強勢地統治了二十年,街屋都被改成法國的四坡屋頂了。當然,這些老街屋在二次大戰中幾乎被炸了個平,戰後重建的現代街屋仍然細心地試圖保持原有寬度、原有立面開窗、也仍然保持四坡屋頂,勉強讓我們站在廣場上可以想像中世紀時長什麼樣。
1389062 1389063

除了兩個主要市場外,老城的第三大市場在岸邊,就是最需要接近萊茵河水資源的 Fischmarkt 魚市場。還好魚市場臨萊茵河,可以迅速把魚貨的腥臭味順流排掉,不然隔壁的 Groß St. Martin 教堂與本篤會修道院豈不是臭氣薰天?當然今日魚市場已經不直接臨河,萊茵河畔已經修建了河濱步道公園與遊船碼頭。二次世界大戰一樣把魚市場幾乎炸了個平,老魚市場街屋建築也如同科隆其他廣場的作法,試著模仿原有建築的樓高、開窗、屋頂形式而蓋出現代街屋建築,還把表面漆得五顏六色。
1388982 1389095

河邊的魚市場,與市中心兩個老市場,則有兩條中世紀石板小路連接,而且兩條各司其職。北邊的 Lintgasse 菩提樹小巷連接老市場 Alter Markt 與魚市場,其名得自沿路商家的編籃子手工業,用老市場購得的菩提樹皮編織魚簍,從老市場帶到魚市場去賣;南邊的 Salzgasse 鹽小巷則連接牧草市場 Heumarkt 與魚市場,將牧草市場的鹽一箱箱送到魚市場給魚販們保鮮。這些狹窄小巷道,今日當然沒在繼續做這些補給生意了,今天這裡可都是一家家啤酒館,到處都可以喝不同家釀酒廠的 Kölsch 科隆啤酒!
1388979 1388981

科隆在萊茵左岸、大教堂南邊這小小一條老城區,有點看不出來羅馬城市馬路大條街廓四方的感覺,反而充滿一般中世紀石板小巷風情,卻又不是一般中世紀城市蜿蜒曲折的小巷,而跟著羅馬城市的棋盤格模式布局,這個混血的樣貌真令人有一點摸不著頭腦… 不過只要打開歷史地圖,就會赫然發現:原來這一塊河濱地其實是羅馬城牆外!甚至羅馬時代就存在的老市場 Alter Markt 也在羅馬城牆外!看來,羅馬城牆內井然有序,有帝國軍營、商賈大宅、以及市民住宅和公共設施;而城市的生命泉源萊茵河畔被劃在城牆外,這裡販夫走卒往來交易,有一車車的牧草牲口和一船船腥臭魚貨,儘管供應著城市的每日生活,卻被眼不見為淨地隔絕在城牆外。
1388980 1389184

不論是老市場、牧草市場還是魚市場,中世紀科隆最熱鬧的市場們,其實都還是奠基在羅馬科隆城牆外萊茵河畔的這塊老商業區。真正在中世紀科隆於 11 世紀崛起後新開辦的市場,是全城最大的 Neumarkt 新市場,接著還蓋了 12 間仿羅馬教堂中較晚期又較亮麗的 Basilika St. Aposteln 作為市場背景,很快地,中世紀科隆熱鬧的商業新活力都轉移到了這裡,甚至到今天的現代科隆,這裡也是百貨精品林立的購物街區,每隔幾分鐘電車就帶來一群群男女老少紛紛提著包包,如潮水般匆忙下車穿過新市場廣場,準備大殺四方!
1389347
農夫三拳有點疼
科隆,兩千年的生命泉源

從新市場廣場 Neumarkt 出發,科隆的歷史從羅馬帝國、仿羅馬教堂、中世紀城市、一路看到蓋了六百年的歌德大教堂,終於在這裡要看見一個現代的科隆了:光看看 Cologne shopping guide,有列出科隆的六大市中心購物街,除了在大教堂南邊的 Hohe Straße 之外,其他五條全在 Neumarkt 周邊!從廣場出發,也別先急著走上大街,先走進迎面的新市場拱廊街 Neumarkt Passage 更有氣氛。
這一區的「現代」也不全是 20 世紀的現代,而更多是 19 世紀下半德意志帝國建國時那充滿強國美好信心的 Gründerzeit「開基時代」式樣建設。這個年代在歐洲各國,都充滿了充滿異國浪漫想像的新古典建築,只有剛剛成為帝國的德國雄心壯志地繼續蓋厚重石頭與結構、雄偉建築與雕像、以及充滿霸氣的帝國立面造型、連立面都要帶點崎嶇坎坷的粗糙表面質感。就是這「開基時代」式樣,完成了德國最多最廣的 19 世紀末建設,也成為今日科隆 Neumarkt 周邊購物區的百貨建築街道景觀。
以今日我們這個充滿個人主義的消費社會眼光來看,有點難想像 19 世紀末時德國人蓋百貨,真的就蓋得這麼厚重又嚴肅嗎?不論如何,這已經成為德國人百年來的購物印象了,畢竟德國時尚本來也不是走華麗繽紛路線的,實用清楚簡單大方不只在家飾衣服還是生活用品設計上都一以貫之,一個個方盒子厚石牆的百貨公司,何嘗不能逛個過癮呢?
1389500 1389503

其中一間我最愛的石頭方盒子,是 Globetrotter 運動百貨,外表是個土裡土氣的老實頭,裡面卻別有洞天,一個巨大的橢圓形挑空從地下室直通玻璃屋頂,格局和天母大葉高島屋一樣卻亮麗多了,每一層樓的人可以互相看見其他樓層的專櫃與產品,大家更可以一起看下面的水池,有些地方逛累了可以脫下鞋子踩踩水清涼一下,當然也可以在這裡當場背起氧氣筒試穿潛水裝。
1389502 1389528

萊茵河畔的科隆,就該如此清涼呀!我最後一次造訪科隆是 2012 年的夏天,那年夏天台式珍珠奶茶正如旋風般掃蕩德國,夏日裡的年輕人人手一杯才算跟上流行。不過科隆的清涼,才不需要珍珠奶茶這種高熱量飲料,寬廣的萊茵河就是科隆兩千年如一日的清涼,這正是聽著水聲躺在河畔綠蔭下的好時機。
1389506 1389507

萊茵河,正是科隆的生命泉源,不但羅馬時代給了科隆地下水道與浴場、黑暗時代給了科隆城市生活物資、中世紀帶來了貿易榮景、工業時代更承載著貨輪送往迎來… 在科隆的城市廣場上,萊茵河仍化身為噴泉無所不在!典故最悠久的噴泉位在大教堂南側的 Am Hof,是科隆建城之初即流傳至今的兩千年神話精靈噴泉 Heinzelmännchenbrunnen,與家喻戶曉的小精靈修鞋匠故事很類似,一天晚上人人都睡著後,小精靈就悄悄出來幫助城市裡的懶骨頭們。
1389509 1389513

科隆的這些廣場噴泉們,未必古老,畢竟中世紀時噴泉是有錢貴族賞心悅目的玩意兒,一般市民的生活廣場上還不如鑿井裝個幫浦給人打水。今日看得見的科隆噴泉,全都是 19 世紀時跟著科隆現代化地下水管舖設工程的地上雕刻作品,甚至不乏 20 世紀新作,每每將科隆的神話、傳說、或是市民津津樂道的歷史人物與故事化為噴泉主題。譬如老市場廣場上的 Jan-von-Werth-Denkmal 紀念噴泉,紀念的就是家住老市場廣場上的騎兵大將軍,他帶著日耳曼諸邦於 17 世紀初三十年戰爭抵禦外侮,不但是科隆英雄更是日耳曼英雄。
真要走訪科隆噴泉,還有很多很多,古羅馬城牆有兩位羅馬祖先喝狼媽媽奶的羅馬人噴泉 Römerbrunnen、魚市場上賣魚女子們捧著大缸沿街叫賣的魚販噴泉 Fischweiberbrunnen… 不勝枚舉,每個都很有故事。每個歐洲古城都會說故事,保存好的用古蹟說故事、有的用解說牌說故事、有的用雕像與紀念碑說故事;老城古蹟被炸得七零八落的科隆,也算是用雕像與紀念碑說故事,只是他訴說的不只大歷史,更有地方精神與常民記憶,而且在科隆,當然就要用噴泉流水來訴說。
從第一次來科隆轉車起,我就對科隆留下了一個「水」的印象,因為火車站的月台大棚架就掛著巨大的 4711 Echt Kölnisch Wasser 大廣告。原來,Kölnisch Wasser 古龍水就是產自科隆的「科隆水」Eau de Cologne!在台灣小時候,總有一種印象覺得香水是女生用的,古龍水是男生用的,不過其實這只是個誤會而已,古龍水就是一種科隆獨門配方的香水,人人可用女生當然也可用,只是剛好 18 世紀末拿破崙法軍佔領統治的 20 年間,駐地男性官員士兵紛紛買回家鄉給老婆當禮物,讓古龍水擁有一種深受男性消費者歡迎的想像。
古龍水為什麼在科隆走紅?是因為萊茵河水質純淨嗎?不知道在 18 世紀初是不是這樣,只知道今日 21 世紀萊茵河沿岸早已變成德國產能最高的萊茵工業帶,就讓萊茵河美好純淨民族泉源的浪漫想像留在過去吧… 要看古龍水,在科隆有兩間博物館可看,首先當然要來 Glockengasse 4 參觀 Dufthaus 4711 香水總店暨博物館。至今仍在不停製造香水的 4711,今日已是現存仍在生產線上的最老香水製造廠。
1389515 http://static.panoramio.com/photos/large/15441558.jpg

第二間,雖然不是科隆最大的古龍水品牌,卻是發明科隆水的 Duftmuseum im Farina-Haus 法琳娜之家博物館。從義大利來的 Farina 家族正是古龍水的始祖,於 1709 年就調配出了古龍水的原始配方,就以家族新遷居的科隆命名為 Eau de Cologne,算是在歐洲的香水史上第一次將香水近代化工業生產,因此還紅回香水祖國法國。
1389514 1389530

還有科隆啤酒 Kölsch,可以在老城區任何一條小巷子喝到,往往看著服務生拿出一個小圓盤裝著一整圈科隆啤酒圓管子,點菜前先不問你要喝什麼飲料,先問大家是否一人一杯啤酒,酒過一輪慢慢點餐不遲,少少的 0.2L 沒兩口就喝完了,每每一杯接一杯不知不覺喝得比南德 0.5L 大杯啤酒還瘋狂。
1389517 1389516

噴泉、香水、啤酒,這就是我心目中三個科隆「水」的意象,它們不是觀光景點,卻是生活中如空氣一樣自然的背景與趣味。萊茵河畔的科隆水文化,紮紮實實地流傳了兩千年,走遍城市大街小巷與廣場,我們看見的也不一定只有 19-20 世紀噴泉雕塑,也不時能看見零碎的羅馬地下水道的痕跡,小小一個兩千年歷史的石頭拱圈,就是 19 世紀科隆人才終於重新發明的淨水污水下水道、或著是到 20 世紀才發明的地下熱水暖氣系統!
1390215 1390214

萊茵河,是日耳曼民族神話的起源,若用去神話的眼光來看,就當是德國最古老城市 Colonia Agrippina 的兩千年歷史吧。儘管兩千年前的科隆是羅馬城市,奠基於此的日耳曼蠻族也很可能是最早建立日耳曼文化的部落之一。年復一年,科隆的冬天去了春天又來,不論是豔陽高照還是大雪紛飛,萊茵河總是從阿爾卑斯山遠道而來,從不止息地流經萊茵諸城之首科隆。
1390196 1390197

冬去春來,中世紀科隆的市民們辛苦了一年、努力胼手胝足生產貿易過了四季,終於要來迎接放縱狂歡的第五季 Kölner Karneval 科隆嘉年華!嘉年華,本就是屬於草民的活動,不只科隆城牆裡的市民、還有城牆外田野間補給科隆市民每日所需的鄉民,平常在貴族領主與市政廳的規訓管教下乖了整整四季,第五季當然要來放浪形骸一下,把一年裡積壓的委屈苦悶都歡樂地發洩出來!貴族領主與市政廳當然也樂觀其成,寧可看市民與鄉民們上街喝酒開趴搞化妝舞會,也不要他們上街搞械鬥鬧革命。
1390200 1390202 1390199

今日的科隆,一年一度的重頭戲當然還是嘉年華,每年從 11/11 11:11 就開始,一路小歡樂小活動等待 2 月雪融後的大高潮:Rosenmontag 玫瑰星期一。今日,嘉年華仍然是科隆各級學校、各同業商會、各個民間社團爭奇鬥妍的場合,與全歐嘉年華包括威尼斯嘉年華的高潮辦在同一天,卻不像威尼斯那樣尊貴奢華高不可攀,而有德國大叔大嬸的鼓號樂隊、有德國少男少女的競技啦啦隊、還有各種諷刺政治時事的大蛋糕花車。參加科隆嘉年華,不需要像在威尼斯一樣花大錢買面具租禮服,只要在街口的派對服裝店便宜租一件搞笑可愛的服裝就好,要扮小熊小狗青蛙乳牛統統都可以,越是荒唐滑稽越好,這才是屬於鄉民的歡樂嘉年華!
1390198 1390201 1390213

過了嘉年華進入春天夏天,科隆又變回日復一日的繁忙工商城市,就像中世紀科隆人一樣辛勤工作,也許,科隆的旅客的確就是以商務客居多?許多人都是來科隆轉車或來科隆參展,才撥出了短短一天迅速逛一下科隆?是呀,不論在巴黎布魯塞爾還是阿姆斯特丹,處處都能見到 Thalys 火車 "€29 to Cologne" 的紫紅色大廣告,科隆就是這麼個德法與低地國交接處的國際城市,許許多多年輕人的歐陸壯遊也要經過科隆,轉車時在大教堂階梯上吃個午餐寫個日記,對這個羅馬時代流傳至今的「德國第一城」留下一點浮光掠影的印象。
萊茵河水流過辛勤的一年,科隆的冬日又在德國最歡樂的聖誕市集 Kölner Weihnachtsmarkt 隆重登場,給小家庭們一個採買聖誕裝飾的大賣場、給小朋友們一個美夢成真的 Winter Wunderland、也給上班族一個下班後喝小酒聊天放鬆的地方。歡樂的夏天也許人人只想去海濱度假,懶得多看科隆一眼,但事實上科隆一年四季都是生活城市,同時也是繽紛的旅遊城市。未來的許多年裡,不論四季,我們都可能還會在各種商展或轉車場合造訪科隆,未必要給科隆排上兩三天的深度旅遊,就算是每次淺嘗即止玩個兩三小時,科隆的百變面貌,永遠給我們新的驚喜!
1391322 1391323
愚人節表白一律當真
哇, 您寫的好詳細好棒喔! 我去過柯隆很多次, 可是只對Koelnmesse 科隆博覽會場比較熟而已. 經過大教堂無數次, 可是都是晚上了. 真後悔沒多留幾天好好看看這個城市.
怪我眼瞎分不清人狗
哇, 您寫的好詳細好棒喔! 我去過柯隆很多次, 可是只對Koelnmesse 科隆博覽會場比較熟而已. 經過大教堂無數次, 可是都是晚上了. 真後悔沒多留幾天好好看看這個城市.

哈哈那你一定是參展的商務旅客對吧?相信你一定還有很多機會再到科隆的 :-D
奈何橋上唱國歌
寫得很棒呢!!(Y)
去到"科隆",有些景點自己沒有注意到~
謝謝樓主的分享:-D
一米陽光三寸暖
謝謝大大的分享,小編曾經造訪過科隆2次,今日看了您的分享後,才知道科隆還有那麼多的景點與歷史~~非常感謝您一貫的詳細介紹,與精準構圖的美圖~~~
委拉茲奎茲
讉莣
我真的錯怪科隆了!!!!!!!!!!!!!
我到科隆時,竟然還覺得它只有大教堂和瑞士蓮巧克力而已...
有你任性沒你認命
我真的錯怪科隆了!!!!!!!!!!!!!
我到科隆時,竟然還覺得它只有大教堂和瑞士蓮巧克力而已...

我也要承認,我前十幾次去科隆時都只覺得有大教堂和 Früh am Dom 啤酒和豬腳而已 XD 後來才覺得來這麼多次總要進去多看幾眼。
當風箏遇上風
very good!
I will visit it at least once in my life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