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北京

劇情再美終究是戲
01:前言

早在09年的東北之旅結束後,我就一心想前往中國的首都北京瞧瞧,尤其在我拜讀完二次《明朝那些事兒》,對明清兩朝的定都更是嚮往。朱棣(明成祖)的決心一橫,使北京自此成為中國燦爛歷史中極重要的一環。

雖然抱著瞻仰明朝遺跡心情的我,到了北京一開始是有那麼點失望,因為北京古蹟如今幾乎盡是清代的天下,偏偏我對清歷史實在沒法稱得上喜歡,但看多了看久了,也沒什麼排斥感了。畢竟不管怎麼說,這些古蹟的建立,是踏上前人的肩膀上,如此一想,心情便開闊許多。

北京之旅是我第二次前往大陸,意義卻比前一次的東北跟團更大,因為這是我首次的大陸自助,從機票、住宿到路線,全都得自己來。儘管以前不是沒有經驗,可是內心仍會有所顧忌,會擔心自己能否適應大陸的飲食與風俗民情,以及各種突發狀況自己可否應付等等。

慶幸的是,這八天過得還算平穩,雖然我和朋友腸胃都受到了一些考驗,但沒鬧到醫院吊點滴,真是可喜可賀。

出發前我們就很清楚,北京之大超乎我們的想像,因此並沒有刻意要走透透,能玩多少算多少,一天一個景點也無妨。唯一的原則是:一個景點就徹底地逛得完全,管它時間多寡。反正我們都很清楚:北京,不可能只來一次,更不可能一次就看清它的全貌。

因此,這八天下來,我們逛的景點相當少,不過一個景點一逛五、六小時跑不掉,買的票券絕對值回票價。

北京歷史建築多到一個不行,我在想當地收門票錢一定收到不亦樂乎。我不禁想起我的京都行,五步一廟十步一寺,什麼都要錢。物價上漲大概也反映在票券上,朋友買的08年的旅遊書上面標示的價格,都遠低於我們現場買的。看來保護文物也愈來愈不容易啊(茶)!

來源:http://siedust.pixnet.net/blog/post/29455011
鐵打的心也會生銹
02:入境隨俗

我對北京的第一印象並不好。

之前我曾經提過,既然是天子腳下、國家的首都,理應像個乾乾淨淨、端端正正的大家閨秀才是,但事實上北京卻是個我行我素的刁蠻姑娘。

髒亂暫且不談,大城市難免如此。可是不守交通秩序、無視紅燈的行人與車輛常常嚇得我冷汗直流,觀光區的人們推擠來去也不會說聲「抱歉」或「不好意思」。隨地吐痰的行徑依然可見,聽說有比以前好多了,但我還是受不了,怪只怪我有輕微的潔癖。打噴嚏、咳嗽很少掩住口鼻,我超害怕飛沫往我身上飄。

北方人嗓門特大,我老覺得我好像在挨罵。例如我參加長城一日遊,中飯在某家餐廳解決,負責的服務員在門口「招呼」我們進去用餐,不是用請的,而是拉開嗓門直呼喊,喊到一個地步,好像我們不進去吃就會被她殺了一樣,到現在我仍心有餘悸。

可是啊,我說不清楚自己的心態,即使當下有些不愉快,回到台灣後,卻比我想像的還要懷念這些日子。

雖然有過不舒服,卻也有為我撿起我沒注意掉落的物品,或語氣冷淡仍願意為我們指路的好心人士。在地鐵車廂中,也會看到主動讓座給老年人的年輕人。

因此,即使要我再來一次北京,我也會很樂意地說「好」,但前提千萬不要又是暑假。暑假人之多,彷彿全世界的人潮都湧進了北京。無怪乎人家說北京是人多、車多、橋也多。

我第一個參觀的景點是故宮,一出地鐵站,當場愣住久久無法回神,天安城樓與廣場已經看不見地面。(圖1:天安門城樓;圖2:故宮內部)

508890 508891

蜿蜒雄偉的長城根本沒有爬上去的可能,城上盡是五顏六色的陽傘與帽子,說它「萬」頭鑽動都未免低估。

大概是被一開始的故宮「震撼」到,之後的景點幾乎一馬平川,適應地不得了。因為人再多,都比不過皇帝的家宅。

同樣的,我也逐漸習慣北京的人情文化。嗓門大是種豪爽,冷淡面孔下未必沒有熱情,人多的推擠也沒辦法,至少大家還肯遵守排隊秩序,沒有過份的插隊。唯獨對於吐痰一事,我仍舊沒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想想,大城市的進化是需要時間的,若奧運一事使北京有機會蛻變,並且進步許多,那麼我想再給個五年、十年,它一定能讓我刮目相看。

來源:http://siedust.pixnet.net/blog/post/29499894
以女王的姿態俯視全世界
03:交通

北京是非常適合自助的一個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四通八達,計程車又便宜得出奇(與台灣、日本相比)。

不過前文我提過,北京是標準的「人多、車多、橋也多」,所以在選擇交通工具時,必須考量到地面的交通狀況,否則是光是塞車,就夠你受了。

這次我在北京,除了靠我健壯的兩條腿,最主要使用以下三種交通工具,我分別說明它們的優缺點,供大家參考。

1.地鐵

我去過的城市中,地鐵最發達、線路最密集的莫過於日本東京。但北京的地鐵也算不錯,我想這都要拜奧運所賜。因為08年的奧運,地鐵多出好幾條,尤其是機場快軌,大大縮短機場至市中心的距離與時間,而且價格便宜(25RMB),比搭計程車划算。

不過機場快軌與其它線路的價錢是分開計算的,一般線路無論搭到何處,都是均一價2RMB,買票或搭乘的方式與我們的捷運一樣。

但討厭的是,他們的買票機有時會拒絕紙鈔只收硬幣,此時你還得將紙鈔換成硬幣(地鐵站常有服務員在旁邊等著你跟他換幣)。

說到這個,我真是搞不懂人民幣,同幣值的東西為什麼要同時發行紙條和硬幣?1元以下(含角)的幣值同時存有紙鈔與硬幣,我在商店買東西發現他們都不太喜歡收硬幣,同幣值的他們寧可要紙鈔。更怪的是,我在超市看到還有以「分」計算的價格,可是結帳時店員卻無條件捨去,我也沒看過「分」的實體。那……「分」的存在意義是?

如果想避免零錢在身的麻煩,可以租用「一卡通」進行儲值,使用過悠遊卡的朋友應該不陌生,一卡通差不多是類似的功用。我的一卡通是在民宿租用的,新卡有規定最初儲值額(我記得好像是100RMB),舊卡沒限制,以10RMB為單位儲值即可。儲值後記得要領收據,因為有時儲值機很兩光,沒收據等於沒證明,錢就白花了。

雖然一卡通搭乘地鐵沒有什麼優惠(一趟還是2RMB),可是搭公車就有差了,根據車種的不同,可以折扣的範圍也不一樣。亦即,一卡通是地鐵、公車通用,也可以拿來撥打公用電話。

北京地鐵的優勢在於它絕不會受堵車的影響,對於趕時間或害怕塞車的人而言,方便無比。但北京人多這個事實不會改變,也就是說車廂爆滿到無法搭乘、必須等待下一班的情況並不鮮見。我去故宮那天便如此,當時已經是早上十點,我搭到2號線的建國門站,準備換乘1號線,我發現我根本沒法上車,每個車廂彷彿快爆炸似的,問題當時不是上班的尖峰時間啊!(下圖算是人不多的時候唷,如果人多我根本沒法拍照)

若在日本,還會有鐵路人員負責將擠進車廂的乘客的屁股壓進去,可在北京,你就算被門夾死,也不能有怨言。

此外,北京乘客的習慣不是很好,先下車後上車的禮儀是基本,但多數人似乎害怕搭不上,總不給人先下車就硬要擠上去。難怪車上的螢幕(北京地鐵、公車上都有電視)總在宣導各項禮儀。

北京地鐵另有一項較大的缺點,不少出口沒有電扶梯(通常上樓有,下樓沒有,不過也要看地點)。如果沒啥行李就算了,若是拖著個行李箱,慘況可想而知。或者玩了一天累個半死,還得走段又長又陡的樓梯,任誰也吃不消吧!

2.公車(公交車)

北京的公車路線十分密集,想搞清楚的話,向街上小販買一份地圖便行,裡頭密密麻麻的會告訴你各車經過的地點。

不使用一卡通,公車價格一律1RMB,不過少數路線是依距離算錢,公車站牌上都會註明。若使用一卡通,不同的車種有不同的優惠,最便宜好像可以打到四折。我在北京八天僅儲值20RMB還用不完,就是拜公車所賜。

公車的好處是它線路夠密集,很多地方可以到,也不用爬那一堆要死不活的階梯。若非上下班時間,通常車內不至於滿到坐不下。

北京公車是每站都停,上車付錢,所以車上沒有按鈴,等車時也不用舉手招車。

麻煩的是,即使車內人不多,塞車的情況卻不會因此改善。

最初我搭公車都搭得很開心,加上我住的民宿離公車站牌比較近,不用走一大段到地鐵站,所以我就愛上公車的方便與輕省。

然而從頤和園回來那天後,我便敬公車而遠之。因為我足足搭了一個多小時才來到目的地,偏巧那輛公車沒有冷氣,人又多,空氣超沉悶。雖然我有佔到座位,但歷經一個多小時的折磨,我下車後差點吐出來,超級後悔當時為什麼我不多走幾步路搭地鐵呢?至少不會因為塞車導致我浪費那麼多時間。

不過若夠有閒情,搭到的也是冷氣車,看看沿途的北京街市也未嘗不是好事啦!這是地鐵沒法做到的。

3.計程車(的士)

大陸人稱計程車為「的士」,搭乘計程車為「打的」(很有港味)。

北京的計程車很便宜,我記得我從故宮神武門出來搭回安定門內大街也才14RMB(約65NT)。

但你若以為它超級方便就錯了,北京的計程車本身確實便利,起碼在你逛了一整天腳快要廢掉時它的出現宛如救世主。問題是,它有‧夠‧難‧招!

我這輩子沒有招過這麼難招的計程車,因為它太熱門了。

我從神武門出來,沿著街道走了好一段路,穿過對街,歷經千辛萬苦才招到一輛空計程車。等我到達目的地,錢尚沒付完、尚未下車,已經有一位年輕的小姐砰地一聲坐進副駕駛座。

北京計程車之熱門程度可見一斑。

與公車一樣,計程車當然也會遇到塞車問題,反正這條號稱全世界最長的「車」只要在地面上就無法逃避。

還有,北京人開車都很猛,我遇到的計程車司機簡直當賽車在開。此外,北京的駕駛員不太有耐性,一碰上堵車便猛按喇叭,於是整條路上喇叭聲往往此起彼落,吵得不的了。我心想都堵成這樣了,你喇叭按再頻繁,也無法改變事實啊!

結論:
來源:http://siedust.pixnet.net/blog/post/29502008
愛已欠費
04:住宿

在搜尋北京住宿時,我體驗到一種前所未內的親切感──價格上的親切。

過去我找日本民宿或飯店,四位數(台幣)一晚起跳是基本,但北京居然有三位數這麼可愛的價格,我頓時不知該如何是好(←開心意味)。

原本我相中的是「台灣人之家」,它是類似公寓的隔間,根據房型的不同,客廳、廚房可以單獨或與其它房客一起使用。但麻煩的是,它的床都是雙人床,而且匯款到大陸很不方便,我只好作罷。而後尋尋覓覓下,終於讓我選中網路上評價不錯的「235號旅遊民宿」。

接下來我從各方面來談一下它的優缺點:

1.地理位置&生活機能

235位於安定門內大街上,距地鐵「安定門站」雖有一段距離,但還在我可以接受的範圍內。若搭公車,「方家胡同站」則在不遠處,滿方便的。

它的外表看起來並不起眼,如果不留意走過去可能會忽略,所以初次前去要隨時抬頭看一下招牌XD。

235兩邊的街道。
508901 508902

距離民宿沒幾步路就有超市,這八天以來晚上回家我最期待到這裡報到。無論民生用品或飲食,這間超市一應俱全,價格更是迷人。說實在的,北京的食物我吃不慣,多數時候我都是到超市的泡麵區報到。不過提醒一下,超市一般晚上八點多就關門了。

再往前走幾步,則是到交道口東大街與鼓樓東大街的交集,這兩條路上有不少商店,我早餐賴以為生的麥當勞也在此處。

整體而言,235附近的生活機能相當健全,吃的用的不虞匱乏,價格也十分親切。

2.內部結構

235的外表雖然簡單,內部可是五臟俱全。

住房格局有點像學生宿舍,我們住的雙人房不大但足夠使用,倒是浴室有點小,也因為有點年紀了,所以感覺比較陳舊。

508905 508906 508907

不過放心,舊歸舊,整潔還是有一定的水準。

我最開心的是,235有公共洗衣機,目前是二樓1台、三樓2台,三樓有公共曬衣場並免費提供衣架,實在好方便。像我這種容易流汗不洗衣服會死的人,有洗衣機的民宿是我的最愛。

此外,一樓也有乒乓球桌與腳踏車出借,但我這八天來與它們無緣,每天回來已經累得要死,根本不可能再去打球。去的景點也是腳踏車所不能及的遠處,因此每天我們只是看看它們幾眼,隨即上樓躺平。

508908 508909

一樓後方設有廚房、冰箱與熱水,冰箱與熱水可自由取用,但我不清楚住客能否使用廚房,照常理而言應該可以,因為我瞟到好像有人在用。

如果要挑出住房比較大的缺點的話,我想可能是冷氣機吵了點吧!不過友人說,比起她家的,235已經算安靜了。看來凡事沒有絕對,只有相對XD。

3.服務&價格

這點應該是大家最關心的吧!(笑)

當初我會選擇235,價格與匯款方便其實是原因之一。其它民宿多半都需要匯到大陸,耗時又浪費手續費。但235可以直接匯到他們在台灣的郵局帳戶,全額付清者,還可享有「95折」的優惠,若臨時有事無法前去住宿,還可全額退費呢(限全額付清者)!

再者,近來人民幣雖然漲個不停,但235的台幣訂房價格依然未變,單人房600元,雙人房800元,超便宜。我這八天花的住宿錢,去日本只夠住一晚啊!可見235是「俗擱大碗」。

正因為便宜,如果你想要享受高級飯店般的服務,諸如每天打掃、倒垃圾、換床單、補充衛生紙、衛浴用品之類的,恐怕無法如願。不過因為235周圍的超市相當方便,所以衛生紙、食用水什麼的根本不成問題,況且也花不到幾毛錢。垃圾更好解決,公用洗衣間有大型垃圾桶,房內的小垃圾桶滿了就直接拿到那裡倒即可。

雖然235沒有這些例行服務,可是我們一有問題向他們反映,他們就會立刻解決。像我剛住進去前幾天,一直覺得床單與棉被蓋起來癢癢的(我不確定是我過敏還是床單棉被的問題),於是就向小孫先生說明,當天回來床單棉被簇然一新。服務真的很到位呢!

235 也提供長城包車一日遊的接送服務與一卡通的租用,詳情可以上他們的部落格查詢。

235旅遊民宿‧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beijing-235/

對了,老闆他們還養了一隻小貓咪唷!我第一次看這麼不怕生的貓咪,淨往人身上爬。它超級可愛的,我為牠拍照時牠還擺POSE給我,可惜那時我趕時間,只匆匆拍了幾張角度不佳的照片。

508910 508911

不過牠可愛雖然可愛,可要小心哦,牠老是趁人不備時冒出來,友人在通道上曾被牠嚇過一次,我在晚上的曬衣場也差點因牠而尖叫(因為燈沒亮,又一陀毛球在附近)。

來源:http://siedust.pixnet.net/blog/post/29515781
拽拽的螞蟻
05:飲食&購物

二年前我跟團到大陸東北時,曾對那裡的食物讚不絕口(尤其是餃子與粉條)。每天吃香的、喝辣的,幾乎每樣食物都意外的合我這個南方人的胃口,我以為我吃到的就是北方食物的真實滋味。

然而,這趟北京之旅讓我看清了部分真相,我相信東北的餃子與粉條絕對好吃,但更相信當時東北的地陪肯定花了不少心思與餐廳負責人溝通,要他們味道做淡點,好讓我們不至於有太大的適應困難。

自助旅行不可能有這種高級待遇,因此我第一天的晚餐,就是辣得我直叫慘的羊肉串與乾得我想灌水卻找不到水喝的新疆穰餅(下圖),幸虧還有一盤還算清淡爽口的西紅杮炒飯可以平衡,不然我可能在旅程的第一天就開始與泡麵為伍。

但接下來的日子並沒有更好過。早餐的蘿蔔絲餅既乾澀又無味、小籠包麵皮「堅硬」內餡卻鹹到不行,多數日子的午餐因為沒有胃口(天氣太熱),省了一筆錢,唯一吃到午餐的那天,是享受親切的肯德基。晚餐的選擇性比較多,但無論是價格勉強便宜(20RMB)的老北京炸醬麵,或二人份套餐將近300RMB的東來順涮羊肉,口味都重得我直皺眉。

我想我如果在北京定居,恐怕會活活餓死也不一定。

以前我不信南北的食物會差異到我的腸胃無法接受(我自認腸胃無敵),不過或許年紀大了,嘴巴寧可淡出鳥來,也不願嘗試味道沉重的食物。

既鹹又辣幾乎是北京食物的象徵。我食量一向不小,可是著名的東來順我居然只能勉為其難與友人吃完一盤羊肉,多數時候我只想解決豆腐與香菇。在長城的某餐是合菜,除了白飯與湯,每一道菜都莫名其妙加了辣椒,搞得我只能猛扒白飯。

不過慶幸的是,我這個人對食物要求不是很高,出國沒有吃遍美食的期望,東西不合口味,簡單,換個放諸四海皆準的餐廳或飲食不就得了?於是,自從我發現住宿附近有家麥當勞後,我早餐時間必定準時報到;超市的泡麵成了我晚餐的最愛。

北京的麥當勞與台灣差不多,味道挺不錯的,價格換算成台幣相去不遠。康師傅的泡麵我在台灣常嫌得要死,大陸的我卻覺得好吃極了(笑)。第一次買泡麵我跟超市服務員要免洗筷,她一臉疑惑,原來泡麵裡頭都附有塑膠叉子。

雖然北京的食物多數不合我胃口,不過回國前一天,友人在住宿附近發現一家餃子店,客人多到需要在外頭排隊等待。這次的等待是有價值的,餃子果然十分美味(儘管還是鹹了點,內餡本身居然還加醬油),令我想起當初東北吃的餃子宴。這也算是一個美好回憶的結束吧!

我並不是喜歡出國大肆購物的人,最多是在免稅機場商店幫老爸買幾條菸、幫老媽買條口紅,老弟需要的話,再買幾盒巧克力,真是好解決。

至於自己,我多半不考慮在內,當然這回在北京也差不多,只是逛了趟王府井書店,手上還是不自覺多了幾本書。

我對書店的興趣比小吃濃厚,所以號稱「金街」的王府井我並沒有踏足多少,除了到東來順吃趟昂貴的涮涮鍋,就是王府井書店令我印象深刻,一連還去了兩天。

六層樓高的王府井書店在北京是數一數二的,視為一個小型的百貨公司也不為過,只不過賣的僅有書籍。因為行李空間有限,我不敢太囂張,第一天只搬了幾本台灣沒有翻譯的推理小說。第二天大概是不甘如此怯懦吧,再度前往書店,打算下手歷史類的作品。沒想到我要的書不是沒有,不然就是書籍破爛找不到備用。我忍不住向友人抱怨,偌大的王府井書店,居然如此貧脊。

這也就算了,最令我生氣的是,我因為肚子不舒服跑廁所,想不到這間書店的廁所比裝飾還糟糕,不是門完全關不上,就是鎖根本不起作用。找了N層樓我終於放棄,索性不鎖門死死抓住門鎖,深怕有人進來。

唉,這大概是我這趟旅程中,最驚險的如廁經驗了。

來源:http://siedust.pixnet.net/blog/post/29534296
你的孤城我的荒涼
06:氣候&電視節目

到北京旅遊最好的季節是秋天,氣溫適中,遊客數量不多不少,這是某位友人在十月跟團回來的結論。

同事曾在冬天前往北京,她說為了一嘗古代王公貴族的待遇,特地找了一家高級四合院旅館。旅館本身確實年代久遠,絕對足以遙想當年的富貴風情,但久遠可能也代表一件事實:暖氣設備老舊、不堪使用。於是她在熱水不足、暖氣斷斷續續的冬夜裡,瑟縮地過了一晚。

高級旅館尚且如此,一般商務旅館會不會更嚴重呢?看過網友的一些經驗,確實不免令人擔憂。

但這不是我需要煩惱的,因為我選在比冬天更叫人苦惱的炎炎七月來到北京。幾乎身旁每個人都對我的勇氣抱以敬佩的態度,溫室效應使得地球溫度居高不下,即使緯度甚高的北京也難逃此難,據說高溫達到四十度不是夢想。

所以出發前我被大家的言論搞得有點惶然,心想我該不會還沒玩個痛快便被太陽曬死吧!

第一天,一出北京機場進入機場快軌候車處,我已經開始感受到北方太陽的毒辣。不過,比起台灣的濕熱,北京的炎熱倒沒有成為我的困擾,因為它相當乾燥。我很容易流汗,在北京這幾天卻鮮少滿頭大汗,恐怕在汗水冒出頭時便蒸發了吧!

儘管如此,炙熱的陽光依然不會放過我。帽子或陽傘是必備品,一般來講,帽子會比陽傘來得方便,至少在人潮擁擠處它不會成為另一種「兇器」。不過當我們在長城山腳下排隊準備坐纜車時,一直堅持只戴帽子的友人終於受不了拿出她的陽傘。畢竟暴露在長達一個多小時的刺眼陽光下,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

二年前我抱怨過大陸東北暖氣設施的不足(比起北海道),無論是車上、餐廳或其它商店。今年來到北京,我本以為它是天子腳下、一國之首都,設備應該會好一點。但我發現結果差不多,許多商家或景點處的冷氣微弱得我根本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究竟這是為了環保還是冷氣動線設計有問題便不得而知了,我只知道當我回到桃園機場與高鐵的候車處,舒爽的涼氣吹來真是懷念。

大陸隔絕冷氣(暖氣)的設備向來為我所詬病,一般而言,不是應該以自動門或推拉式的門戶為優嗎?可是他們採用的卻是厚重的透明塑膠布(下圖),每次我通過這些塑膠布,內心總是想冒出幾句髒話,它既笨重又容易打到人,而且因為遊客長期碰觸,感覺不是很乾淨。

晝長夜短是高緯度城市的特色之一,七月的北京往往要到晚上七、八點天色才會轉暗。習慣台灣日夜變化的我,常將尚明亮的天空當做可以遊蕩在外的標誌,殊不知天色已非我所以為的時間。

也因此,我與友人常常會出現「時間已經到了趕快回住處看電視」的倉惶神情。

今年適逢共產黨九十週年,電視裡充斥著軍旅作品,本來我還為此感到無趣,想不到就在我亂轉搖控器時,發現了《士兵突擊》的重播。

友人在三年前被我推進《士兵突擊》的坑,今日再見重播,心情和我一樣激動。我們每天總是盡可能趕在晚上七點半前回到住處,為的就是一睹僅僅二個小時的劇情。

可惜的是,當我們開始觀賞士兵,情節已經演到三多、成才接受A大隊訓練的段落,我多想看七連的幸福時光(淚)。這也就算了,深圳衛視真是有夠沒良心,剪片剪到我多想打電話去抗議啊!

除了《士兵突擊》,輕鬆的《炊事班的故事》也是我晚上必看的作品。雖然在台灣有不少網友向我推薦,可我始終擠不出時間觀賞,結果北京之旅卻成了我接觸它的機緣。偶爾我會看到趙本山的春節小品重播,友人無法理解我為何能笑得這麼開心,她並不覺得這些小品有什麼有趣之處,但對我而言,那可是我二年前東北行的記憶精華之一啊!

來源:http://siedust.pixnet.net/blog/post/29539533
怪我眼瞎
07:天子家宅‧故宮

提及北京景點,躍入我腦海的第一個便是「故宮」。故宮身為皇帝家宅,過往我只能在歷史課本稍稍一睹它部分丰采,自然對它有諸多想像。因此來到北京不踏上故宮怎麼能算是到此一遊呢?

我估計全中國甚至全世界進入北京的人們,大概都與我有類似的想法。因為當我好不容易擠出猶如沙丁魚般的地鐵車廂,爬上天安門城樓前的大道,我整個人都傻了。

一眼看過去,萬頭鑽動,城樓走道全是人群。朝南一望,天安門廣場是無邊無際的人海。

我與友人呆立好幾分鐘,想說要不要先換個景點免得還沒開始遊玩便被人潮嚇死(故宮是我們北京之旅第一站)。友人說:今天是星期一,人都這麼多了,還會有哪一天人是不多的?我悲哀地點頭。

509079 509080

事實確如友人所言,之後幾天我們搭公車經過天安門時,都慶幸自己已經脫離那段「人山人海」的日子。

經過天安門城樓,迎接我們的正是故宮的大門之一:午門。北京在成為中國首都之前,曾經也是各個朝代的重要城市。拜明成祖朱棣(最近我才知道有學生親暱地喚他叫Judy,真是好個記憶法)之賜,它終於有機會一躍成為全中國最受矚目的地標。

進入故宮的入場券為60RMB,若想租導覽機器,價格為10RMB,租金是100RMB。因為沒有導遊,所以我二話不說租下導覽器。在古蹟之前,沒有解說走馬看花不啻為浪費時間。北京景點的導覽器似乎都採GPS定位,走到定點就會自動解說,而且沒有重複鍵(除非你又走回頭路到定點),說實在的一點都不人性化。這尚且不打緊,麻煩的是這個GPS定位感應也太奇怪了,往往我還沒走到該景點,解說便自動開始,搞得我不知道當下到底聽的是哪個地方的解說。加上人群太多,嘈雜的人聲持續干擾著,單耳的導覽器沒有封閉的效果,解說的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自故宮後我再也沒有租過導覽器,寧可當個狡猾的鄉巴佬觀察有無導遊的團體,趁機混進去,也不想再與制式化的解說奮戰。

既然身為皇帝家宅,故宮佔地之廣、房屋之多,自然令人咋舌。據說一個人自出生起,若想睡遍故宮房間,即使一晚只住一間房,全部完成也是27歲之後的事了。

故宮的看點無疑是它的宮殿,可惜洶湧的人潮在前,我連窺見各殿內的景致都沒什麼機會(大部分宮殿均上鎖,只提供觀光客在外照相觀看),只能拍拍外貌聊當慰藉。

雖然我不怎麼收看大陸歷史劇,但多少都看過劇中皇帝登上紫禁城的盛況,所以故宮才會成為我在北京的首站。只是真正踩上故宮的土地,我倒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動,或許是被炎熱的天氣與絡繹不絕的人群熄滅了吧!

比起友人興致勃勃的研究建築,我僅能對著根本分辨不出差異(除了大小)的宮殿大眼瞪小眼。或者聽著友人濤濤不絕敘述北京的石獅子如何雄偉(我根本想不起南方的是啥樣子)、九龍壁具有何等歷史價值……。

509083 509084

故宮的設計正如北京這座城市,有它一定的配置。中軸線的三大殿與御花園連成一線,兩翼則是其它殿宇,不過這些房間很多都沒有對外開放,害我繞了不少遠路。

至於御花園……滿令我失望的,它的佔地雖然廣大,卻不如我想像中的豪邁,尤其看過恭王府後,更加肯定御花園的小格局,不是我的錯覺。御花園內人群密密麻麻,說它坐無虛席絕非誇大,幾乎只要能坐下的地面,人們都不放過。

友人秉持著既然花了門票錢絕不錯過一門一檻的精神,誓要逛遍整座故宮。我精神上支持她的理念,身體卻在逛完右翼的建築後早先跑到神武門處等候她XD。

其實花一整天逛了故宮,我最感興趣的不是三大殿、不是御花園、不是乾隆做太上皇時搞的那堆縮小版仿製殿宇,反而是夾在宮殿間的通道、靜靜流淌在四圍的護城河,或每日俯視人們的四個角樓。

509085 509086

(右上角的建築物即為角樓,故宮四個角均有之)
若問原因為何,大概是因為它們都給我一股置身事外的孤寂感吧!

來源:http://siedust.pixnet.net/blog/post/29606466
我想陪你吹吹風
08:萬園之園的悲劇‧圓明園
(地鐵4號線圓明園站一出來可以看見的雕飾)

前往圓明園當天天氣相當不錯,比起前一天故宮的炎熱,在圓明園待的數個小時簡直愜意的不得了,其舒適度可以排進這八天行程的前三名。

從圓明園被譽為「東方凡爾賽宮」來看,可以想見它曾經多麼美麗。可惜如今它之所以如此受到矚目,多是因為淒慘的悲劇降臨在它身上。

歐洲列強蹂躪得它體無完膚,連我這個毫無先備知識的人站在圓明園的土地上,都可以感受到它被掠奪了多少燦爛。更遑論我逛完頤和園,不得不做出對照後的心情了。

被燒毀之前的圓明園曾被清朝傳教士稱為「萬園之園」,據說園內的造園技巧與成品已經達到巔峰造極的境界。然而我看到的圓明園,除了蓊蓊鬱鬱的樹林、一望無際的湖池與斷垣殘壁的廢墟,什麼也沒有留下,連一座像樣的、可以住人的建築物都沒有。

說我毫無感覺是不可能的,尤其看到重建圓明園的模型,如此宏偉華麗,耗費了多少百姓的血汗,就不得不憤慨歐洲諸國的野蠻人還真下得了手。

雖然缺少亭臺樓閣的妝點,圓明園仍有它可供觀賞的美景,當然我指的不是那些殘存的建築,不過這些近似廢墟的遺留物倒給予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就是建房子還是不要用木頭,一燒就沒了,多可惜。也就是說,殘留下來的建築多以石頭原材建成,例如西洋樓遺址,它也是目前圓明園內比較著名的景點。可是說穿了,就是一堆大小不一的石頭啦,沒有解說真看不出來它的原貌。

509356 509357 509358

有部分建築倒是因為修整過所以外貌保留著,像萬花陣迷宮,在應是中國式建築內看到這種東西,很能感受外來文化的融合呢!

圓明園主要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部分組合而成,範圍之大無庸置疑。各個園內大大小小景點不下數十個,但因為該燒的不該燒的都燒光了,所以如果僅僅想研究建築的朋友大概會感到索然無趣吧!

可若想享受美景,圓明園不會令你失望,這也是我喜歡它勝於故宮最大原因。

比起眼花撩亂的木頭房間,我還是鍾情湖光山色啊!

一踏入圓明園,我立刻感覺到宛如在自家後園漫步的輕鬆自在。園內不時可以看見父母推著尚未學步的孩子散心、或者與老先生老婆婆閒逛的景象,這讓我想起在台北唸書的大安森林公園──規模當然天差地遠。

對我們外地人而言,圓明園是古蹟、是中國列為重點文物保護之處;但對於當地人,或許它就是一個可以放鬆心情閒步的好去處罷了。

這種處處古蹟、處處可以感受文化與歷史的生活,彷彿生命與它們結合於一,說實在的還滿叫人欣羨──我與友人在這趟旅程中,時常會興起如斯感慨。

比起頤和園的錯綜複雜(連有導覽我們都會迷路),圓明園的路線相當好走,不容易有迷路的機會,三大園的設計彼此間均能互通。正如遊逛故宮時友人的堅持,圓明園當然也不能例外。一般遊客多半從綺春園開始,到長春園的西洋樓遺址(重點路線),光走完這大園雙腿就沒啥力氣了。但友人是堅持不懈的觀光客,這次我沒有放棄,與她再前進圓明園四十景。

不過啊,親眼看到四十景,我徹底領悟到,中國文字果然比實際眼見來得有魅力。什麼「九洲清晏」、「洞天深處」……,名字取得很好聽,可是我看不出來它們有何差別。岸邊的荷花也毫無生氣,更別提瞧見的垃圾。

相較之下,圓明園四十景並不受遊客的青睞(我能理解箇中緣由),沿途冷冷清清,景色也顯得孤寂。但對於前一晚飽受人潮折磨(故宮)的我而言,反而竊喜著呢!有趣的是,我們在這兒發現了一間隱埋在叢叢綠林裡的洗手間。從外觀壓根兒判斷不出裡頭有建築物,我還得撥開草叢找出不明顯的小徑,才有辦法解決生理問題。正因如此,這洗手間堪稱八天以來我上過最乾淨的一間(因為根本沒人知道它是洗手間)。

雖然四十景沒什麼特色,但位居其核心的「福海」卻十分吸引人。我說過當天氣溫宜人,坐在湖邊長椅上,眺望遠方湖景,微風輕拂著,我真是捨不得離去,恨不得直接躺在椅子睡覺。當時天色稍暗,照不出漂亮的景象,是個遺憾。

除了圓明園的福海外,綺春園與長春園也都擁有極為漂亮的湖景。福海邊緣的荷花雖然開得不甚精神,但綺春園與長春園可不是。放眼望去,湖面上盡是綠油油的荷葉,間或點綴著精神奕奕的荷花,此景當然得配上划船的人兒才稱得上完美,所以這裡也有付費搭船的服務。不過我與友人堅信兩條腿的功用,省下了20幾塊人民幣。

509362 509363

雖然嚴格講起來,整座圓明園幾乎沒有什麼搬得上檯面的建築,吸引觀光客的可能主要也只有殘垣斷壁與悲劇般的歷史,然而我卻十分懷念它帶給我的滿心滿眼的翠綠,與寧靜舒爽的湖畔休憩。

來源:http://siedust.pixnet.net/blog/post/29608729
正在載入
09:應問蒼天‧天壇&雍和宮
(天壇祈年殿)

前往天壇的日子,空氣頗悶熱。雖然溫度與前兩天差不了多少,但感覺就是沉甸甸的。

這天我們選擇坐公車前往天壇,但沒預料到它竟然這麼大,光公車停靠站就分了好幾站。無論在哪個站下車,似乎都看不到天壇的入口。後來我們選擇停靠南門站,四周放眼望去只有大馬路與冷清的街邊,根本不知道該朝哪個方向前進。我當時心想,平常北京不都一堆人嗎?為什麼現在只看得到小貓兩、三隻?連要跟著人潮走的選項都沒有!

後來拜問路所賜,越過漫長的街道,我們終於來到天壇的門口。

雖說是天壇,其實是個非常~大的公園。進入公園並不需要付費,但進入主要建築──圜丘、皇穹宇、祈年殿,錢就要準備好了。

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雨的場所,有「天」便聯想到「地」,在嘉靖皇帝之後,北京也建造了地壇。不過我們並沒有去地壇,類似建築群我認為看一個就夠了。

天壇的建築物以圓形為主,遵照「天圓地方」的原則設計。既然是為了祭祀,自然非常雄偉。過去只能在明信片看到的景物,出現在我眼前,當下有說不出來的滋味。

不過和北京其它景點一樣,人群依然絡繹不絕。圜丘正中心有個「天心石」,據說站在上面呼喊,會造成回音的效果,可人多到我根本一點排隊大叫的意願都沒有。

(圜丘)
其實天壇最吸引我的並不是這些著名的建築,而是周圍廣大的腹地。就像圓明園,這裡似乎也是北京人們悠閒散心的好去處。幾乎望不到盡頭的步道,過去是皇帝祭天必經的路程,如今卻踩在平凡百姓的腳底下,有種微妙而愉快的感覺。

街道兩旁除了少數的攤販外,還有老爺爺在練習寫書法。第一次看到時我非常興奮,畢竟在台灣我只看過跳土風舞或練太極拳的老爺爺老奶奶。這種富有文學氣質的活動對我這個文學院出身的人是很有吸引力的。

天壇公園之大我深有體會,因為我實際繞了整整四分之一的外牆,就為了找一家老字號的麵店。幸好好心的路人告訴我們麵店已經搬家,否則搞不好這一繞會把腳走斷。

天壇之旅結束後,是我覺得挺乏味的「雍和宮」。該怪我自己,因為我功課沒做足,不知道雍和宮原來是藏傳佛教相關的寺廟。來到的雍和宮的遊客多半是來進香,從售票亭前一台又一台的遊覽車可以印證。

(進入雍和宮主建築物前的街道)
我花了25RMB左右的門票,看了一堆相似的建築卻搞不清楚他們拜的到底是什麼,說不覺得自己蠢是騙人的。

不過雍和宮的門票附有光碟,是我北京之旅中唯一有誠意的景點門票。只是若對佛教沒什麼興趣的朋友,我建議就甭將它排入行程了。我們之所以會到雍和宮,一方面是因為它距離我們住的民宿近,另一方面孔廟與國子監就在另一邊,本著好不容易來一趟別錯過的心態,就這麼排進去了。

事後回顧整趟旅程,對佛教完全沒概念的我發現雍和宮確實是最乏善可陳的啊!

來源:http://siedust.pixnet.net/blog/post/29889705
入夢亂心
10:街衖間的寧謐‧孔廟與國子監

孔廟、國子監與我們住的235民宿僅隔著一條大馬路,越過交道口東大街,看見「成賢街」三個字便到了。

同樣名為「街」,成賢街顯得寧謐許多,不像東大街熱鬧非凡、商店林立。畢竟不管怎麼說,成賢街可是北京古老歷史的一部分、馥郁文化氣息的象徵。

孔廟與國子監便矗立在成賢街上,兩者之間相通,因此門票只要買一份即可。

對於孔廟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因為台灣大大小小的孔廟遍布各城市。但北京孔廟令我驚奇的是,來此參觀的遊客,小學生居然佔了極大的一部分,一團一團的,每團都有一位負責介紹的導覽人員,看起來並非什麼戶外教學,因為除了解說員外,陪在小學生後面的盡是關切不已的家長。這種親子同遊文化聖地的畫面在台灣好像不常見,該說台灣沒這個資本,不如北京處處是古蹟,抑或家長想法的差異所導致?

無論答案為何,我並不像友人那樣篤定台灣的家長不長進,反倒對北京家長似乎個個迫切期盼孩子成龍成鳳的心態感到恐懼。但我沒養兒育女過,這樣評斷好像有些偏頗,只是覺得導覽員在解說時,老是提到北大、海大,彷彿這些小孩子除了名氣甚高的學校、除了成為一個大學生,沒有其它選擇。

雖然解說員部分價值觀我不認同,但幸虧有他們詳細的解說,我才能了解孔廟與國子監的諸多歷史。

北京孔廟一進門便立有一座孔子像(見第一張圖),據說這尊孔子像是由台灣鹿港人所雕成。

孔廟內部建地不大,可是環境相當清幽,即使遊客絡繹不絕,也不至於令人感到煩悶。我很喜歡孔廟裡頭的樹木,生成的模樣相當特別,每一棵可都是百年以上的古樹,用人的形容詞來講,就是非常老成性格呢!

510095 510096

其中還有一棵被譽為「辨奸柏」,意即此樹能夠辨別忠奸。據說明朝嘉靖年間大奸相嚴嵩到此祭孔時,被此樹揭掉了他的帽子,因此便被冠上了這等稱號。

無論辨奸是否真實,我想至少拜這諸多樹木之賜,整座孔廟才充滿清新舒暢的味道。

參觀完孔廟往西邊前進,便是國子監。中途會經過一塊塊碑石,這些碑石是當時每一年科舉的榜單。北京孔廟從元代建立迄今,少說也有七百多年,這些碑石就數量來講似乎少了點。過去沒有電腦足以容納龐大的資料,大概為了空間著想,不少碑石就此神隱了吧!我們眼前所見只是部分,卻也足夠見證輝煌的歷史了。

國子監是古代的大學,亦是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學府,樑柱均為黑色,因為學生最常接觸的就是硯墨嘛!

510098 510099

在這裡最有趣的便是「鯉魚躍龍門」與「獨佔鰲頭」的典故來源。解說員說道古代考生均以走入龍門為榮,因為這表示自己榜上有名,所以她告訴小朋友要一鼓作氣跑過龍門,好祈願將來成就非凡。沒想到小朋友個個躍躍欲試,一跑起來彷彿參加百米賽跑,一溜煙全不見人影,解說員正打算接著「鰲頭」的解釋呢!

(龍門)
所謂的「鰲頭」(見下圖),只有狀元能夠觸碰,因為它代表「第一名」,因此才稱為「獨佔鰲頭」。如今這個鰲頭誰都可以摸,漆也掉得差不多,想來也有些好笑。

與孔廟相同,國子監內部環境也十分舒爽。除了一般學者講學的房間(大部分封閉無法進入),最重要的就是「辟雍」之所,即「皇帝親自講學」的地方。古代皇帝雖然成材的沒幾個,但帝王學還是學得不錯的,多少有點學問可以賣弄。辟雍裡有一幅古代皇帝如何在沒有擴音配備的情況下對著幾百幾千名學生講學的圖畫,讓我不由得佩服皇帝的耐性。

(辟雍內部,皇帝講學之座)
原來因為沒有擴音器,所以皇帝講學是每講一段,就由下面的人一個一個傳出去,直到外面的學生都聽到。老天啊,這是多麼繁瑣而無趣的工作。我想皇帝們多半是以作秀的心態在面對吧!否則認真起來,一天連十則子曰都講不完,還苦了那些傳話者與學生們。

國子監中也立有一座孔子像,雖然和孔廟形容無異,但顯然台灣雕的那座輪廓柔和多了的說。

來源:http://siedust.pixnet.net/blog/post/30040857
你是我此生最美的風景
11:鼓樓、煙袋斜街、胡同、什剎海

如果要我票選北京這八天最愜意的旅程,非逛煙袋斜街、胡同等地莫屬了。

這天,夏陽一點也不炙烈,氣溫意外的舒服。我們搭著公車搖搖晃晃來到煙袋斜街的入口,其實往前幾步路就是鼓樓(下圖),但鼓樓看起來沒啥特別,我們僅僅是拍了幾張照片,便彎進狹窄的煙袋斜街。

煙袋斜街是北京古老的街道之一,光看名稱應該可以猜出它的來源與菸葉脫離不了關係。據說當時的旗人好抽旱煙和水煙,供需法則嘛,斜街便一家家開起煙鋪。再加上煙袋斜街本身長得挺像只煙袋,所以得到此名也算裡外皆實至名歸了。

斜街上多半是賣些小玩意兒,雖然這些玩意兒並沒有特別吸引我,不過古樸的建築倒是別有一番風味。

友人對街上古老的大清郵政的郵筒非常感興趣,我忘記當時是否詢問過這郵筒還能不能使用,不過我看到它的第一個念頭是:這麼小一個,能裝多少信啊?

沿著煙袋斜街一路逛下去,便會到達連接前後海的銀錠橋。前海、後海之美,大概是我這趟旅程下來,僅次於頤和園昆明湖的勝景了。

北京的幾座湖泊,都名為「海」,因為蒙古人未曾見過大海,南下時一遇到湖泊,就誤以為來到了海邊,於是因之為名。北京的前海、後海與西海合稱為「什剎海」,從煙袋斜街出來可以看見的則是前海與後海。

我愛死這裡的景色,感覺站在這裡,無論怎麼拍照、無論照片裡的人物有多醜陋,都抹煞不了這一片大好湖光。

510697 510698

當我們走過銀錠橋,立刻有人力車的師傅上前招呼,在我們還沒回過神之際,已經答應以一人150RMB的價格上車逛胡同了。

來到北京,各處古蹟固然是旅遊重點,胡同裡的風景更是不容錯過。原本我並沒有打算坐人力車,只能說人力師傅的熱情難以招架。幸好師傅的口才也算流利,沿著後海的景色美不勝收,這趟人力車之旅不算浪費。

後海周圍的住家貧富差距似乎頗大,要不是有師傅的解說,我真難想像看似平凡的圍牆之內,竟然有這麼大的差異。明明外貌都長得差不多嘛,想不到開門後的深淺註定富貴與貧窮的雲泥之別。

夏天的後海很美,但師傅說冬天來一片雪白更是怡人,湖面還會結冰。我想起了東北的牡丹江,突然嚮往起後海寒冷季節的湖面。

什剎海的夜晚是著名的酒吧區,十分熱鬧,是北京人夜生活的好去處。不過我們只想享受它白天的光芒,夜晚的燈紅酒綠對於我們疲憊的身軀沒有吸引力啊!

來源:http://siedust.pixnet.net/blog/post/30194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