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隆納:高第的傑作-聖家堂Sagrada Familia

沒傘的孩子要學會奔跑
外星人的建築、鐘乳石大洞穴、石筍柱…聖家堂Sagrada Familia堪稱是巴塞隆納最吸睛的地標,多少觀光客專為聖家堂而來到巴塞隆納,每年為巴塞隆納帶來上百萬的遊客,來到這裡沒到聖家堂就像沒到過巴塞隆納一樣…
原本只是一座私人宗教建築,源自一位書店老闆柏卡貝勒Josep Ma Bocabella,他身兼聖約瑟奉獻協會主席,一直希望蓋一座禮拜耶穌一家(耶穌、聖約瑟、聖母瑪麗亞)的教堂。1882年開始委託建築師維拉興建,但後來意見不合,改由年僅31歲的高第接手,而此後的43年,高第一直奉獻他的心力在建造聖家堂,後來更直接搬到工地居住,直到1926年6月7日意外被電車撞到,三天後傷重死亡。
高第設計聖家堂的靈感來自聖山Montserrat,預計共由18根高塔和三座立面組成。外圍的每座立面各有4座高塔,高達94公尺,代表耶穌的12門徒;內圍則有4根高107公尺的塔,代表四位傳福音者;最後是二根位於中央更高的塔,分別代表聖母瑪麗亞,以及至高的耶穌。
立面包括了高第親自建造完成的誕生立面(The Nativity façade),雕刻了關於基督的誕生和幼年生活。描述耶穌受難和死亡的復活立面(The Passion façade),高第只留下草圖,由史巴奇斯接手完成。而尚未完工的光榮立面(The Glory façade),將是聖家堂最大且最豪華的立面,包含死亡、審判、地獄及最後的榮光。已興建超過一世紀的聖家堂,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尚未完工就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建築。建築師團隊希望能在2026年完工,屆時將是再來造訪巴塞隆納的好理由。

行前一週,特地上官網預訂門票,Basilica+Towers+Audioguide:23.8歐,登塔參觀得搭電梯,預訂門票的話需選登塔時間,所以最好提早到場拿audioguide,以免趕不及登塔的時間。強烈建議一定要預訂門票,當天長長的排隊人龍繞了聖家堂一圈,讓我相當慶幸有事先買票。

但當天抵達時,Audioguide前也排了長長的隊伍,眼看快要趕不及9:30的登塔電梯,只好先去登塔再下來領audioguide。
搭電梯到塔頂後,再慢慢走樓梯下來。相較於活潑複雜的立面,我對於登塔反而沒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侷限的視野,只有偶爾竄出的水果塔頂,讓照片多了些生動的意象。

塔尖
鐘樓的最頂端以巴塞隆納的冬季水果來裝飾,像是栗子、石榴、桔子等。充滿童趣的建築師,不忘把教堂的塔尖當作水果盤,盛滿了水果來榮耀並餵飽上帝。
聖家堂比起周圍的建築高上許多。
繞著窄窄的迴旋階梯向下走,走完腳又累了,難怪大家都建議參觀聖家堂前一定要吃飽睡飽養足體力。
快速完成登塔任務,立刻回去排audioguide,長達1小時45分鐘的導覽,目前見過最有誠意的語音導覽。可惜的是,中文導覽速度太慢,我過程中放空了好幾次,也懶得重聽,收獲有限有些可惜…
語音導覽從復活立面(The Passion façade)開始介紹,高第曾說過,如果聖家堂從這個立面開始興建,人們會退卻,因此他先從誕生立面著手,在高第去世前15年(1911年),已經繪製好復活立面的草圖,但來不及動工。
史巴奇斯(Joseph Maria Subirachs)接手了復活立面的興建,他所設計的立面與高第的草圖有約一半以上的相似度,均是六根傾斜的立柱支撐入口的天幕。
史巴奇斯自1989年開始著手復活立面的設計及雕塑,簡單的線條卻表達出悲壯的情懷和生動的人物性格。復活立面面向西邊,因此仍能接受到夜幕降臨前的最後一道陽光,加劇了死亡帶來的黑暗和陰影。和其它的立面一樣,正面有三道門,分別代表信仰faith、希望hope、慈悲charity。很喜歡這線條明確又簡單的雕塑,個個表情沉重又哀傷,將耶穌的苦難形於外,將救贖世人的慈悲由內昇華,充滿戲劇張力。
雕像以倒S形的順序來排列,由左下方最後的晚餐開始,終於右上的耶穌安放於新墓,重現了耶穌到釘十字架處Calvary的12個場景。
仔細看看左下角的雕塑,是不是和米拉之家屋頂上的鐵甲武士有異曲同工之處,據說史巴奇斯就是從米拉之家的屋頂所得來的靈感。
但接在大師之後的工程格外艱辛,必須承受外界用放大鏡檢視,尤其復活立面和誕生立面的風格大不相同,曾遭到外界大力的抨擊。但我反而喜歡復活立面帶來的反差,這才充分展現死亡、苦難和更深層的救贖。

愁眉苦臉的雕塑,無奈地繼續面對遊客的鏡頭。1020380

而在Judas kiss雕像旁的數字板,上頭的數字不管是直的、橫的、斜的,加起來都是33,正是耶穌受難的年齡。(Judas kiss猶大之吻:猶太教長老司祭用30個銀幣收買猶大,要他幫忙在Gethsemane莊園辨認耶穌,當他們抵達時,猶大假裝請安,擁抱並親吻耶穌,耶穌隨即被捕。後來Judas kiss這一詞,便衍伸成可恥的背叛行為。)

門上的希臘字母alpha和omega,象徵的是開始和結束。不過在想像力不夠的我眼中,怎麼看都是正反二個omega啊…
綁在柱上準備行刑的耶穌,為世人的膚淺而哀傷,而死前的掙扎和絕望正是耶穌準備要放下的。
準備入內參觀聖家堂內部,地板的圖畫述說了一段聖經的故事,耶穌受難前一週,民眾手拿棕櫚枝歡迎耶穌進入耶路撒冷,這也是聖枝主日的由來。
進到聖家堂的內部,立刻就會注意到這些向上延伸的柱子,開枝散葉,走進這裡就像是踏進高第腦中的靈感森林,多麼壯觀又特別的教堂。高聳的教堂,大量引進外頭的光線,這些都像是哥德式教堂的特色。但高第崇尚自然的美學素養,讓傳統的教堂顛覆既有的形象,成了一座創新的森林殿堂。
2010年12月,教宗造訪聖家堂,正式將聖家堂提升為Basilica,得以在祭壇上擺設宗座華蓋。華蓋結合了背著十字架仰天而望的耶穌,神聖又隆重。不過猛一看,倒像是個背著降落傘的雕像,有點逗趣。猜想這或許是想表達乘風昇天的耶穌基督。
頂棚上開了許多小洞,讓室外的光線灑落下來,讓金色的葉子隨著陽光而發亮。
柱子是樹幹,拱頂是樹葉,藉由開枝散葉的樹枝支撐起教堂,在樹幹的關節處還設計了很多橢圓形的結構來放置燈光。
官網上的圖片拍得最好,借用一下讓大家看一下完整的內部,超壯觀~
第一次見到色彩如此繽紛的教堂頂棚,可惜沒帶望遠鏡頭來細拍…這是35mm的極限了…
好有趣的樹枝柱子,拍不膩,一直向上分岔,愈來愈細,真的就如同是自然界的樹一樣。而信徒們的祈禱也不斷向上延伸,直達天聽。
室內眩目的彩繪玻璃,陽光透入玻璃,彩色的光線讓聖家堂更為明亮且多彩多姿。
參觀完讓人大為驚奇的聖家堂內部,沿著導覽指標走出大門,來到聖家堂的重點:誕生立面(The Nativity façade)。
複雜的誕生立面遠看像極了一個超大鐘乳石洞,但細細一看上頭的凹凸都是聖經故事的雕刻,高第驚人的創造力和建築格局讓人深深折服。誕生立面的三個門由左至右,分別是:希望之門the portal of hope、慈悲之門the portal of charity、信仰之門the portal of faith。
正中央的慈悲之門,上方三角形洞穴處刻畫的是聖母加冕,聖母瑪利亞升天後,由耶穌為她加冕,提升她在天國的地位。
整理到這裡,終於了解為什麼我聽導覽時一直放空了,因為上頭刻畫的人物場景內容真的太多了,聽的時候累,回來整理更累…但為了以後能再回味旅途的細節,還是辛苦些記錄下來以免淡忘。正中間的柱子上是耶穌誕生的情景,瑪利亞將他抱起,而父親在旁保護他們。四周是聽到彌賽亞誕生而前來祝賀和瞻仰的天使和人們。而右邊的雕刻非常生動,立刻就抓住我的視線。描繪的情景是牧羊人的崇拜,四個不同年紀的牧羊人,聽到一位天使宣告彌賽亞的誕生,他們趕來跪在神的兒子前,獻上崇拜和食物。

另一扇希望之門上,耶穌手裡拿著一隻死掉或受傷的鴿子,而約瑟柔和地看著他,並伸手接住。這也是希望之門上,刻畫耶穌早期生活的最後場景。
信仰之門上的雕刻,Joseph和Mary三天找不到耶穌,後來才在聖殿發現12歲的耶穌,耶穌在聖殿中聆聽講道,而凡是遇見他的人都驚訝於耶穌的智慧和對聖經的領悟。
Ornamented door雕了滿滿玫瑰的禮拜堂,上頭是Lady of Montserrat,奇形怪狀的森林教堂裡竟然藏了座典雅的玫瑰禮拜堂,優雅又細緻,這個禮拜堂我也好喜歡。開放的拱頂讓陽光灑落,讓白色的禮拜堂更顯得白淨聖潔。
側禮拜堂裡則展示了聖家堂的建築工作室,包含了高第的草圖、模型和物品。
這是用來計算懸鏈拱型的懸吊沙袋模型。
參觀完聖家堂後,歸還語音導覽前,別忘了到高第學校看看。起伏的屋頂和波浪的壁面,相當可愛童趣。
好喜歡這棟可愛的紅磚屋,現在是作為陳列室使用。
聖家堂的參觀行程也要告一段落了,經過一上午的洗禮,身心俱疲,但收獲滿滿啊,對於高第和巴塞隆納有了更深的認識。而2026年完工後,有幸的話一定要再來看看完工後的聖家堂,想必會更為壯觀。

最後別忘了走到對面的小湖拍張照,但下午大逆光,整個天空白茫茫的,不是拍照的好時機。
更完整圖文版,請至:http://pssbc10.blogspot.tw/2013/11/blog-post_2.html
十年何止一首歌那麼短
太精采了,實在很想去...
淚の味道
謝謝你的介紹!
明天就要出發到Barcelona
期待親眼見到如此壯觀的建築!
划船不用漿全靠浪
十分難得的好文,對於建築細節描述非常清楚,感覺就像人親自到了現場一樣,實在的上了一課。
差一點成帥哥
(Y)(Y)(Y)(Y)(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