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彼得堡輝煌大道】

初吻給了奶瓶
地處波羅的海芬蘭灣的聖彼得堡 (英文 : St. Petersburg,俄文 :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不論在歷史或現代,都是俄羅斯一個重要之都,人口超過520萬成為俄羅斯第二大城,為西北部提供主要海上交通。1703年由俄國沙皇彼得大帝建城,於1712-1918正式封為俄國首都,見証了俄國史上三次重大革命,時至今日仍被國人視為「北方首都」(The Capital of North)。

今次遊聖彼得堡逗留了5天,分別體驗過平民及遊客生活,遊客最常活動的觀光區是由莫斯科火車站開始的涅夫斯基大道一帶,這篇遊記先來順路看看沿途的主要景點。

莫斯科火車站

聖彼得堡對外的交通包括海陸空,貫通東歐的陸路交通以聖彼得堡鐵路為主,無論是從國內還是國外到達都以莫斯科站(英文: Moscow Station,俄文:московский вокзал в санкт петербурге/ 羅馬字:Moskovsky Vokzal )為終點,出口正好鄰近遊客區起點的涅夫斯基大道。

莫斯科站附近不乏不同類型的住宿,由背包旅舍到酒店都有,而4-5星級酒店就集中在涅夫斯基大道的中段。

起義廣場

莫斯科站的主出口就是起義廣場(英文:Vosstaniya Square/ Uprising Square,俄文:Пло́щадь Восста́ния),正是四條大街道的交界十字路口,是聖彼得堡著名的遊行示威廣場,包括多次革命之前都以始為公眾起點,廣場最早在1840年代成形,中央圓環原本擺放了亞歷山大三世的塑像,在1937年被移走,直至1985年紀念蘇聯紅軍戰勝納粹德國四十周年,才在此改設英雄紀念碑(The Hero-City Obelisk of Leningrad (1985))。

最近的地鐵站是起義廣場站(英文:Metro station Ploshchad Vosstaniya,俄文:Плóщадь Восстáния),這也是連接莫斯科火車站的地下鐵轉乘站,四周一帶就是聖彼得堡的主要商業區(CBD)。

涅夫斯基大道

由起義廣場的十字路口向前一望的長長大道就是涅夫斯基大道(英文:Nevsky Prospect,俄文:Не́вский проспе́кт /羅馬字:Nevsky Prospekt),也譯為涅瓦大街,因為這條長長的觀光大道貫通東西直至涅瓦河(英文:Neva River,俄文:Peка Нева́ )。

遊覽聖彼得堡一定要日與夜都各逛一次,才能真正感受到歷史流傳下來的輝煌。以涅夫斯基大道為例,白天雖然人來人往,但除了繁忙之外 ,看不出景點有多燦爛。入夜可以說是燈火通明,整整是一顆夜明珠,越近涅瓦河畔,建築物越覺華麗。

涅夫斯基大道是由俄國沙皇彼得大帝所設計,全長度超過3公里,兩旁分別佈滿不同景點,有教堂、博物館、圖書館、購物中心、食肆及酒店等等,早上跟晚上景色各有美態,由早到晚都走不厭。

如果不想步行,其中也有途經4個地下鐵站,可直接到各主要旅遊點,地下鐵站會於下一篇遊記再作詳細介紹。

馬雅科夫斯基站

離開起義廣場開始進入觀光區域,有大大小小不同主題的博物館及展覽廳,聖彼得堡之所以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展館,因為很多場地都是從前的宮殿,喜歡了解歷史、藝術、傳統、民俗文化... 總之是想吸收西方尤其是俄國知識的人到此都不會失望。

在馬雅科夫斯基站(英文:Mayakovskaya,俄文:Маяко́вская)出口附近已經有幾個宮殿。

阿尼奇科夫橋

繼續往前走會開始經過豐坦卡河(Fontanka River),而橫跨運河的就是全城最古老的橋阿尼奇科夫橋(英文:The Anichkov Bridge,俄文:Аничков мост /羅馬字:Anichkov Most),原址的橋建於1715年,但因毀壞而於1841年重新興建成現今的模樣,後來於1906年也重修過。

橋上左右兩邊的四角都分別有人馬雕像,這四個銅像都有一段傳奇故事,沙皇尼古拉一世最初是將它們分成兩對,分別送贈予波斯國(Prussia)及那不勒斯國(Naple)。後來被發現其中兩個銅像的馬口內都漏了加舌頭,當時的雕刻家因此被處死。亦有另一個傳說,雕刻家的處刑是因為將自己憎恨的敵人面貌雕刻在馬屁股上,現時的4個雕像經過後來改良再次安裝於此。

圈樓站商場

圈樓站(英文:Gostiny Dvor,俄文:Гости́ный двор)是地鐵3號線上最繁忙的一個大站,出口可通往涅夫斯基大道旁的著名購物中心Gostiny Dvor Mall(俄文: Большой Гостиный Двор/ 羅馬字:Great Gostiny Dvor )及 格里博耶多夫運河。

"Gostinyi dvor" (俄文:Гостиный двор)是一個俄羅斯古典詞語,意思是賓客或商人的庭院,這個詞後來被俄羅斯廣泛應用在市集上,泛指一些聚有很多小店的商場。在圈樓站的這間Gostiny Dvor Mall 始建於17世紀中,不單是聖彼得堡最古老及最大型的商場,還是全世界其中一間最早出現的購物商場。發展至20世紀,商場範圍已經擴充至10條室內街,共有178間小店。

格里博耶多夫運河

格里博耶多夫運河(英文:Griboyedov Canal ,俄文:кана́л Грибое́дова/ 羅馬字:Kanal Griboyedova)旁邊就聖彼得堡的著名地標教堂。1881年3月13日,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馬車經過這條運河時,被刺殺流血不止身亡,事發現場的一段路之後被封在教堂牆壁內,因此教堂顯得好像沿河堤而建,稍後再詳細介紹這個教堂。

喀山大教堂

未沿運河走之前,先往前一遊外型很傳統的喀山大教堂(英文:Kazan Cathedral,俄文:Казанский собор),建於1801-1811年,整座建築採用純樸的素色,外形令娃娃聯想起梵諦岡的聖百多祿大教堂,同樣是有正中的主座加上弧形的左右兩冀。

說到這裏也稍微分享一下宗教歷史,俄國的主要宗教是「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 ,由古羅馬拜占庭帝國統治時代傳入,俄羅斯人視之為傳統教派,「東正」的意思原來指「東方正統」。

18世紀時,這裏原本供奉喀山聖母,故取名喀山大教堂,而這聖母像亦曾多次於戰亂時顯靈,最後一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顯靈後就消失了,輾轉被收藏在美國博物館。教堂現被用作戰爭紀念,堂內安葬了俄法戰役中大敗拿破崙的名帥庫圖佐夫(英文名﹕Kutuzov,俄文全名﹕Михаи́л Илларио́нович Голени́щев-Куту),教堂前也設立了他的雕塑。

滴血救世主教堂

從喀山大教堂走回運河方向,轉個街角沿河迎面可見很搶眼的地標洋葱頂教堂。

早在讀書時代已經對洋葱頂教堂有份情意結,覺得這特色很能代表俄羅斯,又帶點介乎東西方之間的神秘。 跟一般西方教堂的素靜不同,洋葱教堂的外型多變及色彩繽紛,這樣鮮艷反而跟東方廟宇有共通,所以主觀感覺這種建築不像來自歐洲。再者,俄羅斯地處東西方之間,接壤中土及歐洲大陸,過去的上世紀,這個國度極為封閉,還是近十年間才對香港人開放免簽証,所以覺得很神秘。

俄羅斯最出名的兩間洋葱教堂頂分別在現今首都及歷史上的北方首都,那些年已在莫斯科見過,今次終於來到聖彼得堡也就十分期待一看。

這間洋葱教堂稱為滴血救世主教堂(英文:The Church of the Savior on Spilled Blood,俄文:Церковь Спаса на Крови ),名字跟神蹟無關,滴血的是皇室歷史,建於1883至1907年間,是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為紀念父親1881年在此地中伏身亡而建。 但自1917經歷俄國大革命到後來的二次世界大戰,這間東正教堂一度被荒廢又被濫用來儲物,破壞及失修不堪,要到1997年才復修完成重開,成為聖彼得堡地標及紀念館。

因為有所期待,所以就很細心欣賞,而且還來了兩晚,從遠至近不名角度,四周走了一圈。晚上的滴血救世主教堂更加神秘,舖滿雪的冷夜很肅殺,有月亮的初夜則很天方夜譚。

彼得夏園

沿豐坦卡運河走,除了滴血救世主教堂外,可以通往格里博耶多夫運河,沿河可到達17世紀初建的彼得大帝夏宮(英文:Summer Palace of Peter the Great,俄文:俄語:Летний дворец),彼得大帝在夏宮渡過了13年,於1725年去世。

環繞四周的法式園林也很值得前來放鬆一下,園林稱為夏園(英文:Summer Garden Park,俄文:Ле́тний сад)建於1712-1725年之間,竣工那年彼得大帝去世。外園屬於巴洛克風格,夾道兩側排滿威大理石雕塑,富有文藝復興的浪漫氣氛。

雖然冬天顯得比較肅條,但仍能感受宮庭式悠閒,不過參觀只能在日落前到來。

涅瓦河

不用走回頭路返涅夫斯基大道,夏園的盡頭也可見涅瓦河(英文:Neva River,俄文:Нева)。 涅瓦河是歐洲的第三大河流,流經俄羅斯西北部一直通向芬蘭灣,長度僅次於伏爾加河及多腦河。

千萬别錯過河畔的黃昏景色,正好跟這個華麗的北方首都互相輝映。不論是從冬宮觀賞對岸的中世紀彼得保羅要塞,還是相反的從要塞回看冬宮一帶,都可見兩岸金碧輝煌。

踏上亮燈有古典雕塑的聖三一大橋( 英文:The Trinity Bridge,俄文:Тро́ицкий мост / 羅馬字:Troitsky Mock) ,燈火燦爛,盡收兩岸景色,也像是提醒你這個皇朝的興盛歷史。

冬宮廣場

沿河畔走穿過隱士盧博物館,也是冬宮廣場的背後。

冬宮廣場 (英文:Palace Square,俄文:Дворцовая площадь) 在俄國歷史上見證了多次革命,廣場之廣闊有兩大代表建築,其中之一是中央的亞歷山大柱有47.5公尺高,為世界最高的紀念柱。

另一個是原為沙皇宮殿的冬宮,建於17世紀中葉屬於18世紀巴洛克風格,最初是女沙皇收藏珍寶的私人博物館,後於1918年起才被納入在旁的隱士盧博物館的一部份。 隱士盧博物館(英文:Hermitage Museum,俄文: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Эрмита́ж)跟巴黎羅浮宮及倫敦大英博物館齊名,門外每天都大排長龍,進內參觀的遊人樂此不疲。

1917年10月25日開始的「十月革命」在史上亦稱「赤色十月」,由列寧領導黨派聯合工人階級及農民一同推行「社會主義革命」,於11月7日成功在冬宮廣場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史上的蘇維埃聯邦 (我們簡稱的「蘇聯」)由此成立而取代俄國沙皇朝。

遊覽那天彷彿時光倒流,與亞歷山大柱高度相約的聖誕樹,為廣場增添節目氣氛, 透著螢光的公主南瓜車,還有幾位俄國傳統宮廷打扮的美女,眼前活像一個時光倒流的宮廷童話。

聖以撒大教堂

從冬宮廣場已可遥遠看到聖以撒大教堂(英文:Saint Isaac's Cathedral,俄文:Исаа́киевский Собо́р),橫過涅夫斯基大道再走不遠就來到這坐巨大教堂的跟前。

這是聖彼得堡最大的教堂,高101.5米,也是俄羅斯最大的主教座堂,由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下令建造,這拜占庭式的十字型教堂採用了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工程歷時40年至1858年竣工。教堂內殿的特色是鮮艷繽紛的玻璃彩繪,攀上300級階梯可達教堂頂,從這裏可以360度腑覽聖彼得堡四周全景。

参觀完聖以撒主教座堂,走回涅夫斯基大道,可到最近的地鐵站海軍部(英文: Admiralty Station,俄文:Адмиралте́йская / 羅馬字:Admiralteyskaya)坐車回程。

完成這段光輝大道的觀光,也可算見證了17-18世紀遺留下來的俄國沙皇朝輝煌縱跡。

❤ ❤ ❤

更多俄羅斯及東歐的遊記與分享,觀迎到我臉書「娃娃看天下.TellMe」 (http://www.facebook.com/TellMeFan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