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迷城 - Sassi di Matera, Italy

漸行漸遠漸無聲
往義大利的渡輪上睡了一晚,心情非常輕鬆,小房間內設備齊全,有小枱、小櫈、小衣櫃、廁所及浴室,加一個望海的小窗口,既清潔又“的式”!全船有百多房間,可載乘客達600人,但這晚我們目測約百位乘客入住房間,大多數人只買坐位,寧可節省房費去光顧船上美食大餐,反正餐廳內有很多長椅可睡。

渡輪深夜自阿爾巴尼亞都拉斯(Durres)啟程,大清早抵達對岸的義大利巴里(Bari)港。上岸入境手續簡單,很快便到火車站,直接轉車至世界文化遺産,馬泰拉(Matera)洞穴屋群。

這個佔地頗大的洞穴屋城,當地稱 Sassi(義大利文石頭的意思)舊城,而我們亦特意選擇入住洞穴旅舍,嘗試一下洞居的感覺,入住的房間,圓拱形天花,有細窗望向街外地面,內裏清爽透氣,且有暖氣供應,絕不感到幽暗陰深,原來地下洞室,也住得很舒服!

洞穴居室過往的旅程亦曾經看過,土耳奇、格魯吉亞、中國都有很大區域和悠長穴居的歷史。馬特拉洞窟民居(Sassi di Matera)是著名旅遊勝地,是義大利人拍攝婚照、電影、電視的熱門場地,網上更有不少圖片及介紹。中世紀般的圓洞屋及加建的上層、上上層、再上層,層層疊疊,遠看似一堆山寨密集的石體,近看有許多小窄巷、拱形門、左右上下穿插的石階梯,迷路是必然的樂趣,腳累是一定有的副作用,指南針地標是總教堂的鐘樓尖頂,若以走馬看花的速度,旅遊局的常規路線也要兩小時完成。

迷失與遊蕩是家常便飯,如此大形密密麻麻的山寨群古典石屋洞居,專家們考據是遠自史前穴居,可追溯至西元前7000年,一河之隔的東邊,只見一個一個的洞口,是更原始古老的社區。

旅客們多數集中在河西舊城遊覽,亦是較多餐廳、商店和旅館的區域,經過重新裝修設計,洞穴和山寨居所,變身成備受響往的浪漫典雅迷人小城,古樸石質是由於 Tufa 火山石,易於挖掘打磨,翻新後如大型童話世界般的迷城,所有的橫街窄巷都是四通八達,拿著地圖及衛星導航,只看到一堆蛇形彎曲的梯級和通道,街頭看不到街尾,總之是迷人地迷失在迷城,便是這裏的遊戲主題。

著迷過癮、神秘隱蔽,皆因在8至13世紀,這裏是很多宗教修士避難藏匿之地,因為思想、宗教有異見而避難,搵地底 “捐”,可以逃避災刧。當今世代的異見人士,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中世紀之後,洞穴屋城一直發展擴大,架床、疊屋一向是窮人解決居住問題的老方法,層架床,上下隔,下隔家禽畜牲,上隔睡人,再加建僭建石屋層,使山寨式密集形社區如蜂窩蟻穴般,密度增加,黴菌傳染病疫症易生,一窮二白的社區,屬於最低下層農民的居所,貧病交加情況惡化,有增無減。

至1950年代,仍有萬五人口,在冇水冇電、冇透光冇通風的洞室內擠迫貧賤茍活,經作家筆下描述,震驚全國,要臉的上層政客以為 “國恥”,馬上強迫遷走居民往新樓。

洞穴石城旋被空置,直到80年代被 “活化”,陸續增添了精品住宿、餐飲、店鋪、工藝師等行業進駐,1993年更獲聯合國列為文化遺産,又成為大製作巨片(受難曲 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的拍攝場地,馬特拉洞窟民居終於揚名國際,吸引各地遊客慕名前來。

華麗變身成功,貧民窟不再下賤羞恥,而是富於審美、文化、靈氣元素的優雅勝地,入場費更是分文不收,從日到夜,走在每個街角,都有幾條分义路轉彎又轉彎,以為向前行,原來正往後,兜兜轉轉才算有文化,原來此地2019年,將舉辦歐洲文化之都(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盛事,真正配合這樣的文化層次,非她莫屬,這樣的人文社區改造 “升呢”,將國恥變成國寶,才是真正的 “文化革命”!

更多圖片分享: http://mansoelmundo.blogspot.it/2017/12/sassi-di-matera-italy.html
朵朵奇葩跳恰恰
感謝,請問有關於洞穴酒店的資料可分享一下嗎?
寂寞總是如影隨形
感謝,請問有關於洞穴酒店的資料可分享一下嗎?
文明穴居

意大利馬泰拉(Matera)的舊城區南面邊沿,有兩間相鄰的青年旅舍,可從網上預訂,兩者均是由洞穴改裝的住宿,清潔兼有穴居氣氛,其中一間 Ostello de Sassi 稍微便宜,淡季每人約 €15有機會獨佔大房,8人房內圓拱形的洞天花,有小洞口窗透進日光,新裝修設計舒服、通風不侷促,另一邊的接待處入口,有更深層的地穴小廚房,細小精緻,邊煮邊食邊 “品嚐” 洞穴的圓拱形天花,粗糙的手鑿坑紋,親身感受穴居的文化從悠悠的遠古至今,是文明的搖籃。
你與時光皆薄情
文明穴居

意大利馬泰拉(Matera)的舊城區南面邊沿,有兩間相鄰的青年旅舍,可從網上預訂,兩者均是由洞穴改裝的住宿,清潔兼有穴居氣氛,其中一間 Ostello de Sassi 稍微便宜,淡季每人約 €15有機會獨佔大房,8人房內圓拱形的洞天花,有小洞口窗透進日光,新裝修設計舒服、通風不侷促,另一邊的接待處入口,有更深層的地穴小廚房,細小精緻,邊煮邊食邊 “品嚐” 洞穴的圓拱形天花,粗糙的手鑿坑紋,親身感受穴居的文化從悠悠的遠古至今,是文明的搖籃。
謝謝你哦,再去意大利時會安排一下~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