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圍牆的毀滅與重生

十夢九你
第二次造訪德國正值艷夏之際,走出車站便感受到一股蒸騰的熱氣不斷從地面竄升
定居漢堡的朋友告訴我這是他記憶以來溫度最高的一個夏天,彷彿南臺灣惹人厭煩的毒辣太陽也到這裡度假。
我拖著行李搭上地鐵,乾淨明亮一直是我對德國的刻板印象
但確實也是如我想像的那般令人無可挑剔。
青年旅館就位在柏林圍牆遺址旁,櫃檯職員告訴我想要了解柏林的近代史就要從柏林圍牆開始。

絕望與希望之牆

柏林圍牆(Berliner Mauer)建於1961年,全長將近168公里,目的是為了防止東德居民藉由前往西柏林逃亡至西方國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視為蘇聯與美國角力的擂台並見證了德國分裂時期。
圍牆的範圍其實很大,從恐怖地形圖紀念館(Topographie de Terrors)開始步行,高聳厚實的水泥牆並沒有因為炙熱的陽光變得稍有溫度,一如冷戰時期的冰冷堅毅。不遠處即是查理檢查哨(Checkpoint Charlie),這裡是東德與西柏林進出的檢查站,戒備森嚴的景象已不復見,遊客只要花兩歐元便能和身穿軍服的假大兵拍照。
我來到位於地鐵U9線的 Bernauer Straße站,這裡已被改為紀念場所
幾幅大型海報以及文史資料讓人更加了解屬於那個時空背景的故事;
一對新人拿著捧花站在圍牆邊舉行婚禮,滿頭白髮的老太太淚流滿面給予祝福;
年輕的兄弟站在圍牆兩邊簡短談話,表情滿是無奈與悲傷;
還有無法回家探望年邁父母的小孩、希望能到西柏林找份工作養家活口的男人,他們都希望能夠翻越這堵高牆,但絕望往往大過希望···
高牆倒下了

從1961年圍牆始建到1989年倒下為止,試圖逃離東德的居民不計其數
但在東德政府通過<開槍射擊令>法案之後便逐漸減少。
1989年開始不斷地有東德人經過匈牙利以及捷克斯洛伐克逃往西德,這讓新東德政府開始考慮放寬旅遊限制。
同年11月9日東德政府一位名為君特沙柏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的官員因誤解政策宣布邊境及時開放,當晚大量的東德民眾聚集在柏林圍牆前
東德政府知道這天終將來臨,沒有攔阻,沒有射擊,而後這些民眾通過了檢查站進入西柏林,敲響了東西德統一的第一聲也結束了冷戰時期。
毀滅與重生

柏林圍牆有三處保存較長的遺跡,我來到最多人參觀的東邊畫廊(East Side Gallery),在柏林圍牆倒下後大部分的圍牆都已經被拆除,而東邊畫廊是三處遺跡中最長的一處,共計約一 ∙三公里。
下午五點,歐洲的太陽依然倔強地不肯隱退,天空藍得過分完美,我伴著日光緩步行進在喧鬧的大街,只要沿著施普雷河(Spree)尋找,東邊畫廊便能輕易到達。
這裡被認為是紀念自由與流行的象徵地,眾多藝術家以圍牆當畫布彩繪出無數幅經典畫作,無論是嘲諷的、抽象的、感人的亦或是無厘頭都各有其風格。
我找到最受歡迎的一幅,由德米特里∙弗鲁貝爾(Dimitri Vrubel)所繪製的<兄弟之吻>,描繪蘇聯領導人列昂尼德∙勃涅日涅夫(Leonid Brezhnev)和東德領導人埃里西∙昂納克(Erich Honecker)慶祝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三十周年的<社會主義兄弟之吻>。
遊客們的嘻笑聲早已掩蓋了冷戰時期的嘆息聲,見證了那段沉重歷史的施普雷河依舊悠悠的流著,仿佛也一併將淚水帶走。
1975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