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殺的理由> 瓜地馬拉馬雅探索

來一斤小鮮肉
瓜地馬拉,也許對這國家不很熟悉,但過去在這曾有個強大的帝國你一定聽過,有個家喻戶曉的名字,馬雅。

在這待了兩個半月發現,瓜地馬拉境內,是沒有馬雅人的。當然現存許多西班牙-馬雅混血後裔,但純馬雅血統的傳統馬雅人,幾乎已在境內絕跡。絕大部分的在種族屠殺時被殺害,少部分逃到墨西哥境內,他們拒絕再回瓜地馬拉。現今遊客只能在雄偉的古馬雅遺跡前,默默追思過去的輝煌。

苦思不得無解,一直等到旅行Tikal時由一位馬雅導遊帶路。身為馬雅人的他對馬雅歷史相當了解,便詢問了近代馬雅人的狀況-那是段迫害與屠殺交雜的歷史。

美蘇冷戰時期,雙方籌備軍力外表面不動聲色,私底下暗中鼓動敵對勢力展開革命,雙方角力戰場遍佈世界各地,智利、阿根廷、中國、韓國、非洲乃至世界各地,瓜地馬拉是其中之一。蘇聯暗中鼓動反政府組織武裝革命,與美國支持的瓜國政府相抗數十年,這場角力隨著蘇聯經濟崩盤而解開僵局,瓜國政府開始大肆奪回被占領的地區,反抗軍便躲入邊陲、叢林與小部落中。政府軍開始了前前後後三十餘年的「清理」。

遠離城市的地區有不少馬雅部落,他們居住了好幾世代,仍維持著傳統保守的生活,他們一小部分加入反抗軍,一小部分被反抗軍占領,大部分則不願捲入紛爭。唯一相同的是,他們幾乎都被殺光-種族滅絕式的屠殺。

敘述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紀錄片<Hija De Puma>(中文翻譯:Puma的女兒)中有個片段,政府軍闖入一個與世隔絕的馬雅村落,人們不明就裡的被召集起來並分開,毫無解釋的一聲令下地開槍先殺光所有男子,只留下幾位拷打並逼迫口供。畫面中指揮官命令一名士兵向一對姐弟開槍,那士兵走向前,看著前面年約五、六歲的女童,與她強媬中的弟弟,女童抬頭無辜與無助地望著那士兵,男孩則嚎啕大哭不已,鏡頭拉進瞳孔,只見滿滿的掙扎和罪惡,就這樣遲疑了數秒。三聲槍響,一槍射殺那名士兵,兩槍射殺那對姐弟,指揮官吹滅右手槍口的煙霧。清理完男子、幼童與老人,女人或女孩則留下洩慾。最後將成堆的屍體放在一間茅草屋中,掛上「清除反叛軍」的標語,淋上氣油焚燒整個村莊,政府軍在沖天烈火中前往下一個村落。

射殺、姦殺、拷打、活埋、活活燒死…在這耗時三十年的屠殺中,馬雅後裔在瓜地馬拉境內消失殆盡,文化、語言、傳統、習俗都隨之被掩埋,如今遊客只能看到那死氣沉沉、毫無生機的建築。

為什麼?我問。其實反抗軍中也只占少部分馬雅人罷了,何需近似種族屠殺般的殺光?這無法理解。

因為,有錢拿。殺越多,美國政府補助越多。導遊回答。
美蘇冷戰時,雙方費盡心力提供所需武器與金援,在蘇聯瓦解後美國仍不停止提供。肅清反抗軍,是劃入補助項目內的款項,起初只在各反抗軍據點屠殺,隨著源源不斷的美元匯入,政府驚覺那會是個龐大的財務收入。於是,屠殺擴大:殺越多,領越多。

必須暗中進行,一旦被發覺便前功盡棄,通訊發達的城鎮地區是不行的。馬雅部落往往在交通不發達之處,那個年代連電話都只在大城市才可見,聯絡困難;而反抗軍的認定與否,取決在政府軍。發射子彈、拍照存證、領美元,這項工作很簡單,效益也高。一個又一個馬雅部落逐日消失。

隨著屠殺人口日漸增多,風聲也逐漸走漏,政府廣場前聚集脫逃出的馬雅族人,高聲抗議政府的「合法屠殺」,美國政府也開始得知此消息並展開調查。然而屠殺並未隨著抗議聲浪而停止,而是等到美國金援中斷才停止,輿論壓力仍是比不上金錢誘惑。屠殺停止時,已殺了三十多年,無數馬雅部落被滅族,或逃至墨西哥、或逃至其他國家。村落已看不到,留下來的只是一片片焦黑的廢墟。

龐大的金援皆落入高階將領、政客、或是支配瓜國的龐大企業家族帳戶裡,當然他們不曾沾染鮮血、不需經歷那恐怖過程;而參與屠殺沾滿鮮血的低階士兵們僅得到極其微薄的收入、終身的懺悔與無數的夢靨驚醒。而馬雅族的賠償?都殺光了,也沒得賠;剩下移民至鄰近國家的馬雅族人,移民後他們不再是馬雅公民,也不再與瓜國有關連。

這場屠殺,這場為期三十年的屠殺,是瓜國政客、企業家族、高階將領的完勝屠殺。無數馬雅人的鮮血,化成了一張張百元美鈔存入他們的帳戶。

在歷史中,不是每個故事都有個美好的結局,邪不勝正也並非一概適用。因果報應論,只顯得虛無飄渺,更像是無力改變的小人物的自我安慰。那些當時的腐敗政客,他們的子孫仍保持在政壇不墜;貪污的高階將領們大多都安然退休享受晚年;當時的龐大家族,至今仍掌握著瓜國百分之六十的土地與經濟命脈。瓜國百姓至今仍許多處於貧窮,被政客與財團主宰壓榨,過著身不由己日復一日的勞碌工作生活,移民美國也大多屬於癡心妄想的奢望;馬雅族人後裔,我不知道,因為沒見到了。

現在旅行瓜地馬拉境內,當問起馬雅時,瓜國人們會說他們就是馬雅。是與西班牙混血的馬雅、是不會說馬雅語的馬雅、是信仰天主教的馬雅、是使用西方紀元的馬雅、是過著歐美生活形式的馬雅。要見到真正的馬雅,也許只活在遊客追憶中,在那叢林中高大矗立的遺跡中。

我曾希望這故事會有好收尾,可惜沒有。
-----------------
我是Frank, 流浪世界中的背包客
已經邁入第第三個月, 足跡遍佈20多個國家, 歡迎加入我的臉書 :)
FB: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9%82%A3%E4%BA%9B%E6%B5%81%E6%B5%AA%E9%80%94%E4%B8%AD%E7%9A%84%E6%95%85%E4%BA%8B-Those-days-those-travels/571616926283797?ref=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