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三日-抒情篇

心涼就在一瞬間
先贴在Krakow的时候写的东西,攻略后面会奉上,不过可能要过几天...

波兰是一个让人忧伤的的地方,而一个人来到这地方,更让人忧伤。

法航晚点半个小时,13日12点20分到达华沙肖邦机场。一如所料,多年的旅行经验已经可以让我几乎不用问人就可以找到目的地。

于是从机场坐公交车到火车站。果然路边的建筑很有我国现代建筑的感觉,宽阔的大路感觉也很像。只是之前在照片上看到过的貌似电报大楼的建筑,风格还要更苏联一些。火车站的地道倒让我想起了伊斯坦布尔的过街地道——充斥着五颜六色的标牌,面包店,还有KABAB。费了点劲找到KASA(ticket office),并不像别的地方是集中售票,而是这里一个,那里一个,倒有点像票贩子的办公室。

搞定了去krakow火车票,差不多已经两点。于是开始捧着LP向老城进发。一路上新房子越来越少,很多像是中国五六十年代修的房子。这种房子在我们小的时候还经常可以看到,现在也已经越来越少了。后来这样的房子也越来越少,转而变成了明显欧洲风格的老房子。当然,说是老房子也并不确切,因为华沙在二战中被夷为平地,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是战后重建的,仿古而已。然而还是令人吃惊。精制的建筑和因缺少维护而显现的破败并存,还有很多摒弃了华丽的细节,只剩下简洁线条的框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是工作日,街上行人很少,因此虽然街道宽阔,阳光灿烂,建筑五颜六色,却只给人一种萧条的感觉。靠近广场有一个老人在风中拉手风琴,到我再次回来的时候他还在拉,只是似乎一直无人问津。

Plat Zamkowy (Castle square)很漂亮,但是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位于老城中心的Ryneck Starego Miasta (Old town square).典型的四方形广场,四面是整齐的彩色的欧洲房子,和看过的很多广场(Brussels,Bruges...)一样。但这里的建筑细节比其他地方有过之而无不及。彩色的房子上精细的描着缠绵的花纹,门口也打满了三角小铜牌,橱窗里的东西处处透着细致和美。然而还是觉得悲凉。诺大的广场,只有零星的游人走来走去,一批被遮起了眼睛,带着花佩的马无聊的站在中间,两个穿着像西伯利亚大伯的人向游人招揽饭店的生意,却此次无功而返。被一阵声音吸引过去,原来是手动放的小电影,大概在解放前后国内也能看到。老人转动发条,发出好听的声音,是从面前一排管子发出的。然而几个游人驻足,却没人肯掏几个钱看,于是响了一会,也不响了。只有中间雕像下面的几排长椅上,坐着几个年轻人,谈着吉他有说有笑。

这感觉在后来在波兰的日子一再发生。波兰像是一个刚从灾难中走过,一蹶不振的中年人。一方面有着悠久的文化,崇尚美,热爱知识。另一方面,经过了那么多的变故,那份骄傲早已千疮百孔,甚至连心底最深处都觅不到。他和他的人民在用低调的行为维护者什么,却又因经济上的萎靡而捉襟见肘。在Krakow的一家偏街上的餐馆吃饭的时候,碰巧遇到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年妇人生日晚餐,请了七八个差不多年纪的朋友。欧洲老人的礼仪在他们身上还很自然地保留着:见面带花问候,男人之间握手,和女人礼貌的贴面三次甚至更多,初次见面的朋友也吻手致意。和在法国看到的感觉不同,他们给人一种特别尊严和体面的感觉。而波兰的年轻人则完全不同,他们年轻,有活力,却更反叛,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在Brussels遇到的一群刚从社会主义阵营逃脱的罗马尼亚年轻人。

其实他们和我们一样,是生活在动荡之后,信仰危机之后,天不怕地不怕,内心却有很脆弱的年轻人。入夜之后,Krakow古老的中世纪广场涌满了成群结队,吵吵闹闹的年轻人,他们然后蜂拥进各种各样的Pub,就是证明。

一方面,我觉得波兰很可爱。文化文明程度高,人们对外国人友好,在warsaw和krakow讲英文都没有遇到什么问题。物价便宜,一顿很好的正餐也只要十多欧。东西好吃,满街还都是精制有情调,适合一个人呆的小咖啡馆(这一点完全超过了巴黎)。书店和museum也很多,文化生活丰富。但另一方面,那种无时无刻不在的破败感和矛盾感,却让我觉得心酸。这和<伊斯坦布尔>一书中写到的“呼愁”颇为相似,都是一种辉煌过后的忆好汉当年勇,不能适应当今的地位。但土耳其之旅,让我觉得土耳其人民其实自有一种大乱过后偏安一隅的智慧,端着小小的郁金香杯,细细的品着cay。每天早拜晚拜。那贫穷,是放在中东部的大漠荒原中间,反有种苍凉的大气。而波兰,更像是被困了手脚的小媳妇,挣扎了数年,还是逃不了才出虎口,又入狼窝的命运,空有一腹诗书,只能学着继续在夹缝中生存,看着描满花纹的墙因无钱维护而渐渐斑驳,再被不羁的年轻人涂画的乱七八糟。

历史和地理无疑造就着国民性。我无法想象波兰人脸上会露出法国人那样傲慢的表情,也无法想像他们像意大利人/美国人那样无时无刻不白痴的滔滔不绝。这让这旅程有些压抑,而一个人的旅程更把自己和年轻躁动的力量隔开,无疑加剧了这压抑的感觉。

这让我格外想念在土耳其的日子

记于2009年3月14日晚

ps, 第二天顺着royal way上了krakow的wawel城堡。城堡本身不能算美,只能说拼凑的痕迹很明显。每一个教堂旁边的chapel都算得上好看,但一个个用泥巴拼在一起,就还是让人觉得那么辛酸。波兰为什么就不能呈现出一种完整的,原始的美感呢?让我更加印象深刻的,倒是一路上看到的6、7个教堂,集中在短短的1、2 公里路上。周日的早上正是弥撒的时候,不开放给游人参观,颇为遗憾。推门进去几个站在门口驻足,居然都是满满的,其中不少是中青年人,完全不同于法国的老年人聚会,还不停的有人推门进来。想起在华沙的前一天,也看到有人在教堂中午休息时间闭门谢客的时候,虔诚的跪在门口祈祷,然后自己取圣水洗脸,亲吻门口十字架上的耶稣的脚。再加上人们对教皇的景仰,天主教在波兰的力量,大到令人吃惊。这样的一个国家,是怎么样被苏联的社会主义统治了几十年的?
呆的二次方
寫得很好 , 觀察入微 ; 請繼續 , 期待中....................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