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夏 中東六國行 約旦篇

青春荒唐不負你
圖文版網誌請點選以下連接
http://blog.yam.com/yipin/article/39773353

上尼波山, 遙望應許之地

今天是移動日, 從黎巴嫩的貝魯特搭飛機到約旦的首都安曼, 不同於黎巴嫩到處可見的綠地, 約旦與大馬士革相同, 都是一個十分乾燥的城市, 但約旦不同於大馬士革, 是一個由七座山所圍繞而成的山城

在約旦, 反而值得一遊的景點並不集中在安曼, 在我當初計畫這一趟中東的旅程時, 在黎巴嫩及敘利亞, 我將重心放在欣賞希臘,羅馬,阿拉伯帝國, 以及十字軍王國的古建築, 到了約旦和以色列, 重心就轉向朝聖之旅, 尋找聖經上所描述的景點, 最後到了埃及, 才來研究古埃及的歷史墓葬及文化

因此一到了約旦, 我就前往著名的東正教教堂St. George Church的所在地: 馬達巴(Madaba). 東正教堂最為人所知的特點, 就是馬賽克拼貼的壁畫(Mosaic), 在馬達巴的St. George Chuch的中央地板上也有一幅繪出馬達巴的地圖的馬賽克壁畫

在馬賽克拼圖的正中央, 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死海, 海中有兩條船, 船上正在製鹽

而死海的邊緣可以見到約旦河, 而約旦河上正好有兩條魚逆流而上, 因為死海的鹹度太高, 魚類無法生存

在死海的邊緣, 是海拔低於海平面的地方, 在這裡可以見到聖經上提到耶穌傳教顯奇蹟的城市: 耶里哥(Jericho)

馬賽克圖的下方可以見到拼貼出來的耶路撒冷城

而如果近看的話, 可以看到耶路撒冷城的Damasccus Gate, St. Stephen Gate, Golden Gate, 達味王興建的城堡, 以及錫安山

往圖的右邊可以看到埃及的西奈半島, 以及尼羅河

圖的上方則是有著名的十字軍城堡: 克拉克城堡 (這個在敘利亞篇裡有提到)

除了馬達巴的地圖之外, St. George Church裡還有很多其他聖經故事的拼貼

比如圖上這張是十二門徒與耶穌一起吃最後晚餐

稅吏雜凱的故事(這個之後在以色列篇的地方會詳盡說明)

耶穌從十字架上被取下

耶穌顯聖容

耶穌在約旦河受洗

耶穌在馬槽中誕生

天使報喜, 告訴聖母因聖神降孕

另一個聖經記載在約旦的聖地, 是尼波山(Mt. Nebo, 天主教譯為乃波山), 梅瑟當年帶著以色列人出埃及, 已達成上主交付的任務, 於是在將以色列十二部族交由若蘇厄(基督教譯為約書亞)之後, 梅瑟死前跟著上主來到了尼波山, 在聖經舊約的 申命紀第34章1-6節是這樣敘述的

[申34: 1-6]
梅瑟由摩阿布曠野上了乃波山,上到耶里哥對面的丕斯加峰,上主就將全地指給看:即由基肋阿得直到丹, 納斐塔里和厄弗辣因及默納協全地,直達西海的猶大全境, 乃革布和棕櫚城的耶里哥山谷盆地,直到左哈爾。

上主對他說:「這就是我對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誓許說我要給你後裔的土地。我讓你親眼看見,但你不能過去。」 上主的僕人梅瑟遂死在那裏,按上主所預定的,死在摩阿布地。 上主將他葬在摩阿布地,面對貝特培敖爾的一個山谷內;直到今日沒有人知道埋葬他的地方。

這個地方上主對梅瑟提到應許之地的地方, 就是在今天的尼波山上, 今天我也來到這裡, 與當時的梅瑟一起看著這塊應許之地,

但今天的我也許比昨日的梅瑟幸運, 因為再過兩天, 我就將像若蘇厄一般, 穿過約旦河西岸, 到達耶路撒冷

尼波山上並因此建立了梅瑟紀念教堂

這個有名的地方, 不僅是教宗來拜訪

連我們的李登輝總統當年出訪約旦時也來到這裡

尼波山和馬達巴都是高於海平面大約六百公尺, 相對於馬達巴, 死海及約旦河谷地就是低於海平面了, 死海大約是海平面以下四百公尺, 非常炎熱, 因為鹽濃度高達百分之二十, 不僅魚類無法生存, 人在死海上也是完全沉不下去的, 就像我這樣

就算是抱著雙腳也沉不下去, 不過想要像我這樣玩, 千萬要注意身體不能有任何傷口, 不然就會像我這樣, 其實是在苦笑著忍痛(昨天被上被窗戶畫了一大條傷口)
天大地大媽咪最大
圖文版網誌請點選以下連接
http://blog.yam.com/yipin/article/39773503

曠野中的玫瑰 佩特拉

佩特拉(Petra), 世界七大奇景之一, 納巴泰人的建築奇蹟, 古老的羅馬城, 綻放著玫瑰色的光芒,在約旦的第二天, 我利用僅有的完整一天, 花了七個小時走遍這個玫瑰之城: 佩特拉

西元前三世紀, 生活在今天約旦南部的納巴泰人(Nabataeans)在約旦南部的佩特拉修築一個新的城市城市, 建立了城邦, 從西元前三世紀開始到西元一世紀, 納巴泰人的勢力延伸到整個約旦, 直到西元106年納巴泰人被羅馬人所征服為止.

另人好奇的是, 約旦的南部是一大片的沙漠, 納巴泰人如何能在如此一個寸草不生的地方建立一個城市, 要瞭解這個問題, 就必須從佩特拉的建築來研究, 佩特拉基本上是一個希臘羅馬式但融合納巴泰人建築特色的城市,

希臘羅馬的建築特色其中之一, 就是將逝者的墓安排在城外, 同樣的特點在敘利亞的Palmyra也可以見到, 在佩特拉, 要進城之前, 必須先在城外走一長段路, 在這段路上就可以見到幾座墓.

佩特拉的建築特色也受到了鄰近國家的建築特色影響, 最明顯的是鄰國埃及, 在西元前三世紀, 埃及是由希臘化的托勒密王朝統治, 埃及的建築方尖碑也被傳進佩特拉, 底下這張圖片就是在佩特拉城外的方尖碑, 功能也是當做墓葬之用

佩特拉的所在地是一片沙漠, 水源對於城市的建立十分重要, 因此, 納巴泰人將河流截斷形成儲水處, 如下圖

接下來在石頭上鑿出一條水道, 將城外的水引進城內, 底下這個就是幾張水道的照片

為了便於城市的防禦, 納巴泰人在城市的選址下了一番苦功, 佩特拉是建立在一個封閉的谷地上, 納巴泰人在圍繞這塊谷地的一個方向的石頭上, 挖出一條非常窄且十分蜿蜒的通道, 稱為蛇道(Siq). 挾窄且蜿蜒的蛇道, 使得佩特拉成為一個易守難攻的城市

在蛇道上, 除了剛剛提到兩側的引水道之外, 納巴泰人也在周圍的石頭上雕刻, 像底下這兩張照片, 中間被風化之前都是神或是有名的人的雕塑

在蛇道的末段, 突然道路就豁然開朗, 此刻映入眼簾的, 就是佩特拉的Treasury

Treasury的最頂端有兩隻老鷹, 象徵著雄性崇拜.

第二層的三座神像, 中間那一座是納巴泰人的生育之神: El-Uzza

最下層有左右多尊神像, 這些是受希臘文化影響安排的希臘神話中的人物, 包括宙斯兒子, Pollux等等

佩特拉裡的建築主要有包括三種, 分別是早期亞述式建築, 中期希臘化建築, 晚期納巴泰式建築., 這些建築風格, 可以在城外的墓中見到

亞述式建築是建築本體上方的山牆是一個一個的階梯, 階梯數很少, 不同的階梯是分開的, 下面這張佩特拉看到的墓葬便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中期希臘化的建築是: 只有”兩”個多階梯的山牆在建築本體的上方, 這也可以另一個佩特拉的墓中見到.

最後是晚期的納巴泰式的建築, 關於這種建築¸階梯的部份已經消失, 改以斜的梯形來取代, 納巴泰式建築也引入希臘羅馬的特色, 就是有美麗的柱飾, 這部份可以在Treasury見到

進城之前可以看到另一個羅馬對於納巴泰人的影響, 就是佩特拉也具有一個羅馬城市必備的元素, 就是羅馬劇場, 在見過很多的羅馬劇場後, 這個保存不甚完整的劇場已經不大能引起我很大的興趣了

面對路的前方, 若羅馬劇場在左手邊的話, 右手邊就是佩特拉的皇家墓園

佩特拉的皇家墓園主要分成四大部份, 左邊第一個是Palace Tomb, 如此命名是因為這座墓是這四座皇家墓園裡規模最大, 建築最完整的墓園

由左往右的第二個墓園是科林斯式的墓園(Corithian Tomb), 這個墓園的柱飾都是科林斯式的建築方式, 就是有明顯的雕花和草

接下來第三個墓園是The silk Tomb, 有像絲一般的名字是因為納巴泰人用來建築佩特拉的材料, 是易於腐蝕的紅砂岩, 然而, 當紅沙岩府蝕後, 石頭底下的黃, 灰, 粉紅及棕色就會顯現出來, 多樣性的顏色就像一條絲帶一樣, 所以被稱為The silk Tomb

最邊緣的那座墓稱為Urn Tomb Arches, 不同於前面三個皇家墓園的墓, 這座墓像一座塔一樣, 內部同時有很多墓穴

前面提到希臘羅馬的建築風格: 將墓園(Necropolis)和人居住的地方(Acropolis)用圍牆或花園隔開, 這個建築風格也應用到納巴泰的佩特拉, 這許多的墓園當中, 只有上面提到的四座墓是在地勢較高的地方, 用花園與城市隔開, 鳥瞰整個城市, 地勢極佳, 因此考古學家才推測這四座墓的主人擁有不同於一般的地位, 判斷這四座墓是皇家墓園

進到佩特拉的城市中後, 首先可以看到右側有一個噴水池的遺蹟(Nymphaeum), 前面提到由城外引入的水源便是被引到此處

接著左手邊有大小兩個市集, 不過現在只剩下幾塊石頭構成的遺蹟, 值得一看的是市集前, 有幾根殘存的石柱, 這些石柱據判斷是羅馬式的建築風格之一: 列柱大道

經過市集之後左手邊還有一個城市的信仰中心: Great Temple, 羅馬式建築的廟宇特色, 是有一層外牆, 中心獨立的有一棟用來獻祭牲畜的地方, 成為Cella, 佩特拉Great Temple的Cella已經損壞, 只剩下外層的幾根柱子, 柱飾卻以動物為主, 令人意外

接著就正式進入佩特拉城, 城門上石柱的柱飾不同於科林斯式建築的花草, 這裡大門的柱飾主要是以動物為主, 因為這個門是通往廟宇或是祭典的儀式中心, Temenos指得是Holy Place. 所以這個門被稱為Temenos Gate.

佩特拉城市內部保存最完整的建築, 是下面這張照片的主角: Qasr el-blint el-Faroun. 這個名字中文的意思是法老王的女兒, 功能是是用作敬拜當時的多神信仰的神祇

佩特拉這座城市除了在城市內部的神廟和市集, 城市外面的墓園外, 仍有其他部份的建築, 其中最著名的是Monastery. 要前往Monastery必需要走大約四十分鐘, 八百多階梯的路途, 十分遙遠, 因此在佩特拉的驢子小販有提供騎驢上Monastery的服務, 雖然路程遙遠, 但當見到Monastery那一刻, 真的是很值得

Monastery的建築特色是晚期納巴泰人的建築, 可以發現一階一階的階梯已經消失, 改已平滑的梯形替代, 另外, 因為這座建築的內部據說曾有許多基督徒來訪所留下的痕跡, 因此功能被猜測是與Monastery有關

在納巴泰人之後, 羅馬帝國和東羅馬的拜占廷帝國都有統治過這個地方, 羅馬帝國使得其中的羅馬式建築更為完善, 拜占廷帝國則是在山的另一側蓋了一個有馬賽克拼貼的教堂, 之後被伊斯蘭教徒佔領, 但又被十字軍東征時的耶路撒冷王國取得, 為了防衛東方的伊斯 蘭國家(像是阿拉伯帝國), 十字軍在附近的山上蓋了十字軍城堡

在十字軍完全被阿拉伯帝國趕出中東地區後, 佩特拉的軍事地位不再重要, 因此, 佩特拉逐漸被荒廢, 直到Indiana Jones這部電影再度引起大家注意, 才開始興起一股風潮, 一起來參觀這個玫瑰色的城市: 佩特拉
不再奢望
歡迎繼續閱讀我的中東六國行 以色列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51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