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旅行中的那些小事

可以讓我哭但別讓我輸
旅途中的美景令人難以忘懷,但真正能讓我們對旅行更有體悟的,其實是這些旅行中的小事。

小事一:那些路人教我的事

在墨爾本住了半年,優雅的維多莉亞式建築、濃醇香的咖啡理所當然讓我對這座城市流連忘返,但最讓我回味再三的風景,是車站裡、大街上往來的人們,在這裡,想穿優雅英式風,還是要滿身刺青搭配龐克頭都可以,不管你如何獨樹一幟,走在路上不會有人對你議論紛紛,因為每個人都是無可取代的。

去澳洲流浪前,我就像大部份城市女孩一樣,是重度流行雜誌閱讀者,每月雜誌上標誌的「每季必買」,我基本上不會錯過,就是深怕跟不上流行,但當時的我總覺得,似乎少了些什麼,但卻又說不上來,隨著住在澳洲日子拉長,每天觀察路人做功課,我才發覺原來先前自己缺少的,是屬於自己的特色、原來我,一點也不了解自己。

小事二:做自己從素顏開始

在台灣,要叫女孩不化妝出門,幾乎就是叫她們不穿衣服出門一樣可怕,但或許是反正在澳洲怎麼樣也不會遇到熟人,反正在西方人眼中東方人有沒有化妝都長得差不多,反正白天街上一堆OZ也是素顏,總之,在澳洲素顏可說是自在又愉快,因為妳不需在意外界的眼光,久而久之就會發現,原來很多外在煩惱都是自找的,只要自在做自己,就是最美。

小事三:吵架不是變潑婦,是自我了解的過程

大部份台灣女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和我一樣,被長輩或整體社會氛圍灌輸,要像Hello Kitty一樣,甜美、安靜、溫柔好相處,但人在江湖走跳,遇到壞人是必然的,可是,爸爸媽媽老師長輩卻也很少告訴我們這些女孩兒們,該如何為自己的主張與人辯論、據理力爭。

但在澳洲打工渡假這段期間,「吵架」卻是必經課題,該如何面對與自己意見相左之人,如何解決衝突,剛開始確實讓我不太習慣。

還記得,初抵達澳洲到語言學校時,走進被分配的班級中赫然發現,只有我一個亞洲人,當我想跟班上歐洲、南美洲的同學交朋友時我就發現,原來過去我們被教導的特質,在他們眼裡「很無聊」,同時我觀察了同班的語校同學,幾乎每個人都有鮮明自我主張及定位,也為自己的想法去捍衛與辯論,雖然那些主張我不見得同意,但讓我留下深刻印象,於是我也開始試著像他們一樣,捍衛自己的想法,為自己辯論,我發現,其實這不僅只於和外界對話,更重要的是,是一種更了解自己的過程。

我想,這些就是為何前輩們,總是鼓勵大家到異鄉生活吧,就是讓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透過生活滲透進我們心中,進而成為更有故事的人。

以我個人來說,確實回台灣後,遇到幾位朋友都說:「妳感覺起來不一樣了」,對我而言,最顯而易見的好處是,少花了許多不必要的錢,因為我發現,開始與自己對話之後,漸漸的自己就能夠分辨,哪些東西能代表自己的想法、主張,進而去告訴別人你是誰,慢慢的,我覺得自己的輪廓開始變得清晰,不容易人云亦云,腳步可以踏得更堅定、更實在。

「老澳客愛碎念粉絲團」http://on.fb.me/1kHItb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