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命的起源-35億年的疊層石

來不及說再見
看起來毫不起眼的小石頭,居然改變了地球的一生。

從shark bay出來的路上,先是來到了貝殼砂灘,傳說中全部都是貝殼覆蓋滿滿的沙灘。
遠處望去,也像是一般的白沙灘,到近處看,地上滿滿的全都是貝殼。直到我瞧了解說牌後,才了解它真正了不起的地方。這貝殼砂灘全長可是達120公里,深10公尺,全部都是貝殼所堆積的。不遠處還有礦場,繼續開挖著貝殼磚,是專門給養雞場的母雞補充鈣質用的,在復活節前的需求量會大增。

再經過這哈美林池,想說時間還有,就繞進去瞧瞧。看了驚為天人的貝殼砂礦。
真不知前人是怎麼挖的,一塊磚一塊磚的挖起,運送到的小鎮蓋起了房子(可參考貝殼餐廳或教堂 (http://www.wretch.cc/blog/image0101/13236162))。現在這貝殼礦場已停止開挖,但仍保留下來原貌,立了解說牌告訴遊客來龍去脈,也請走在步道上,不要破壞了所保存的遺跡。
往前走去,一樣是覺得又是一個海灣,看看水深,思考著適不適合浮潛?一樣是看了解說小牌後,才對他起了敬意。

看到Stromatolite,我的小哈字典只查的到Stroma-基質,想說這跟基質有什麼關係?再接下去看才知道這是藍綠藻的一部份,在生物課本上出現過多少遍的藍綠藻,在35億年前地球形成時就已經出現的藍綠藻,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使地球氣體成份改變的藍綠藻…之後旅行時看到了一本書-科學家死前要做的100件事情,其一就是到了西澳來看看這Stromatolite。查了維基百科才知道中文該翻做層疊石或是疊層石,因藍綠藻吸收二氧化碳而產生碳酸鈣,一層一層疊了35億年所疊起來的。

解說牌還說,若仔細的看可以看到石頭們吐著泡泡在呼吸呢!我想,要看到這氣泡也許就跟等瀝青滴下來的實驗一樣吧!
步道做的很好,可以走一圈從四面八方看看不同的角度,又不影響藍綠藻的生存。

在澳洲常常被旅遊摺頁給騙去了,寫著世界第一、南半球第一、或是澳洲第一。但疊層石的宣傳卻像著石頭般木訥謙虛,來這的遊客不比蒙其米亞看海豚的多,也不比欣賞波浪岩的人潮多,想必像這種教科書上有名的東西,很難吸引大眾的眼光吧。但我覺得不虛此行,還有99件事情等著我做。

歡迎來逛逛
http://www.wretch.cc/blog/image0101/13242325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