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國“怎麼待啊? 你所知道與不知道的美國.

輕舞飛揚
“米國“怎麼待啊? 你所知道與不知道的美國.

東西文化對隱私敏感度的落差
在中國旅行時,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恐怕是:「在美國教書呀,多少錢一個月?」,「美國買車貴不貴? 你們家有幾輛車?」,老中問起別人這些私事似乎顯得非常自然,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後來觀察到原來台灣人也是這樣。兩地很多人似乎對別人的體重,薪水,年紀,結婚狀況,生兒育女及購物價格等等的事,有著非常高的好奇心,不曉得是否和我們的人口密度高及缺乏個人的空間有關?

對很多老中來說,問陌生人這些問題似乎是一種家常便飯的事,也不覺的有什麼不妥。為什麼老中會有這樣的行為,我想除了天性友善之外,這有可能只是他們對陌生人的一種暗示: 我想要認識你。所以簡單的回答,通常也就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了。

可是老美和我們不同。

幾年前,我的一位美國女性朋友到亞洲去自助旅行,中途停留在台灣拜訪親戚。根據她的個人經驗, 在台灣的期間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 妳結婚了没? 有沒有小孩? 妳幾歲了? 妳怎麼這麼瘦呀? 妳在美國一年賺多少錢?

我想對很多的女性,不管是東西方,都不喜歡被問及歲數乃婚姻狀況。朋友那時己過三十,還是單身,聽到別人問起她結婚了沒,心裡就不舒服。而且天生體形就纖細的她,也不喜歡別人批評她的外表。
所以切記,與美國朋友往來時,問題只要是有關於年齡,婚姻狀況,生兒育女,體重,或衣服尺寸等,就屬於是隱私,千萬不要直接詢問對方。

其它的禁忌,譬如說「你一年的收入多少?」,「你買這個東西花了多少錢?」 , 只要是有牽涉到金錢,對老美來說也是隱私。西方人對自己的財務狀況, 通常是不會隨便對身邊的好友去講的,更別說是對陌生人了! 從問的人的立埸來說,或許他只是好奇的想瞭解一下價位,好做為參考。可是對這一方面比較敏感的老美,會覺得被問這樣的問題是問的人想要知道他的財務情形,有時還可能會引起他對發問人動機上的懷疑。老美碰上不想回答的問题,如果他修養好一點的話,就會左躲右閃的避開話題。修養差一點的人,可能就會回你一句:” 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 , 這不關你的事”,有時會讓問的人很難以下台。所以切記,有關財務的問題,對老美而言就是禁忌問題,千萬別問!

還有,在不熟悉的人面前,也儘量不要去談自己的宗教及政冶立埸,因為有些人可能抱持和你不同的信仰及觀點,有時會因此而爭論,搞得彼此都不愉快。

美國的小費文化
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美國能跟的上歐洲,讓在餐廳工作的侍者,每個人都能拿到合理公平的薪資! 稅及小費都包含在帳單裹!

最近和朋友在 Red Lobster 用餐時,服務我們的女侍者,每隔幾分鐘, 就會主動的走過來問我們 ” Is everything OK? ”, 對喜愛被噓寒問暖的客人,或許這種行為會看做是一種貼心的舉動,可是對只想要安安靜靜與朋友享用晚餐不被打擾的我,卻是很惱人的一種動作。因為當時的我嘴裡充滿著食物, 還不得不假裝的對她微笑,示意一切還好。我真的不明白她為什麼得這麼做? 確定我沒被給錯餐? 確定我對正在吃的食物沒有過敏反應? 說真的,如果缺少什麼東西,我難道不會早就把她叫過來了?

這也是為什麽我在美國不喜歡常常去餐廳用餐的原因之一。在我們旅行過的其它國家,從没見過任何侍者會像美國的 server 這麽頻繁的走向客人詢問 ” Is everything OK? ”。說實在的,每次被問到這句話的時候,內心根本感受不到侍者的誠意,反而老覺的他是在給我 ”暗示”: 別忘了給小費。

我個人認為給予小費的原意是好的。可是當它由一種自願的行為 ,變成一種必須的行為,就變得不合理了。 小費應該是自願給出的 ,如果是必須給出的,就不應該稱做是小費 !有些人爭辯說,這些侍者拿的是最低薪,小費是他們辛苦工作賺來的。那麼其它的人呢? 譬如速食店的工作人員,幫我們處理圾垃的圾垃工人,學校的工友,及護士等等,為什麼不給他們小費? 為什麼小費只給特定的一些人?

美國的小費制度在我看來就是不合理。

我覺得雇主拒絕給予合理的生活工資,而服務員必須依賴小費來做為他生活上的主要收入,真的是很荒謬及不公平。如果顧客被要求付15-20%的小費,那麼為何不效法歐洲的做法把service charge 包括在帳單裹? 這樣一來,顧客就可以免掉給小費的麻煩,也提高了侍者的薪水。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 顧客身上,不是嗎? 至少我可以不被打擾的好好吃一頓飯。

FYI:
美國的小費給予: 帳單的15–20%
1818760

普遍超重的美國人
根據統計,美國人超重的比例約佔人口的67%, 其中的37%被列在肥胖的程度。很多美國大型商店及超市為了體恤這些”超大型顧客”購物的辛苦,特別會在店裹放置一些電動輪椅車來供他們使用。所以下次你在美國的 Walmart 沃爾瑪看到他們時,請別像其他”呆胞”一樣,大驚小怪的瞪著他們看。

一般來說,美國的窮人比富人胖。通常為了埴飽肚子,窮人買的食物會比較傾向於高澱粉及高熱量食物,因為蔬菜及水果在美國並沒有像台灣那麼的便宜。

美國人為什麽會怎麼 ”胖“, 其實原因是很容易追究,譬如說:
開車文化的普偏:在美國, 車子是必備品,不是奢侈品。人人幾乎有車,大家不管到那裡都開車,很多人似乎都忘了怎麼走路或騎單車這回事了!

公共交通設施的缺乏及不便:由於地大及人口不集中,除了幾個大城市,如紐約及舊金山等,有比較完善的公共交通設施外,要去那裡,沒有車,真的可以說是寸步難行。這也是為什麼造成開車文化普偏的原因。

驚人的食物份量:只要問曾在美國的餐廳用過餐或買過食物的外國人,就知道美國人的食物的份量真的是很大,加上幾乎每一道菜都愛放起司及甜死人不償命的點心,美國人怎麼會不胖呢?

熱愛運動的美國人
除了超重的美國人外,也存在著熱愛運動的美國人 ,彼此之間成為明顯的對比。
美國人對運動到底有多著迷? 拿我居住的小城來說,時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在人行道上慢跑,身邊也有不少的朋友及同事參加過長程的馬拉松賽。由於離大學城不遠,經常也可以看到踩著單車的騎士往返兩邊上課或上班。

健身房在美國很普遍,真的找不到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和它相比的。以我的住家為範圍,在不到一公里的方圓內,就開了三家 fitness clubs 健身房。

通常來說住在市內的人(downtowners) 對養生及運動比較注重,普偏上 ,身材都保持得比較好。相對的,住離市內越遠則就越胖。

美國大部份的初高中校園都有很好的運動設施,有的好到幾乎可以跟職業性的水準相比了,而美國的學校也也非常鼓勵運動,因此很多的大學也提供了運動員獎學金 athletic scholarships 。為了進入名校,我的微幾分班的學生也幾乎人人至少參與一種以上的運動項目。而對很多成績中下的學生,運動也給了他們把書讀好的動機,因為成績不好,就不能參加任何學校課外的運動項目。敝病就是等到比賽季節一完,很多學生的成績就一落千丈。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