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的旅遊 每一次的自我檢視

哥不高不帥照樣拽
看這篇文章前,先來解釋一下何謂團體動力。

「團體動力」
源自於團體成員間互動所產生的力量,由於動力的存在,團體的運作才得以開始並持續下去,而團體動力正是在解釋團體內各種行為的變化現象及相互影響。團體動力會影響個別團體成員及整體團體的行為,所以透徹地理解團體動力將有助於工作者有效地面對個各類型的團體。
「團體動力一詞係由盧威(kurt lewin)最早提出,提及團體動力,用來說明團體成員在團體內的一切互動歷程與行為現象,也是團體運作和發展的過程。」

旅行向來都來的很突然,這次臨時的加入男友高中社團旅行團,在團體的形成期可以看到個別成員的參與情形,哪個人樂於討論分享,哪個人就是跟團的在出發前的前2週,我才決定了本次的住宿地點(我非常的愛呀!!!)
重點是4晚每人不到4000元阿阿阿阿是不是波棒便宜的,是日本日本耶!!
京都住宿一房一廳一衛一廚via airbnb,location絕棒大阪住宿三房一廳一衛一廚via expedia.com
到了機場跟不同的人碰了面,此為團體形成期,他們已經熟識,但多了我的加入則又成為了一個新的團體,在團體形成的初期彼此的距離較遠,大多仍是表面的關係,你會無時無刻去檢視你與人互動的過程、方式、技巧,再來做與每個人互動的調整,其實我們每個人生活當中都在做這些事,視乎我們有沒有去覺察罷了。

1.2天過後你會知道哪些成員需要時間及空間、哪些成員獨立較像旁觀者,哪些會自動成員團體的領導者、跟隨者等等,而團體成員的個別行為又是如何影響團體的決策、方向,也會成就團體的氛圍。「不怕神一般的隊手,只怕豬一樣的隊友」在團體旅遊中我們可能都會有過此os,這也是為何我愛獨自旅遊勝過團體旅遊。但當你在心中murmur的時候,請問問你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
榮格(C.Jung,分析心理学的創始者)的陰影(shadow)告訴了我們:
陰影的內容或本質是發展中的自我的一部分,它依然保有個人認同感,只不過是被拒絕而不被接受的那一部分,而且往往伴隨著罪惡感。
其實某些時候往往我們很不想成為或是非常討厭的那種人,卻是我們希望自己可以成為的。或許你非常的討厭只跟團不參與討論、都自己隨便亂走的人,但是不是某些時候你也厭倦了要當領導者要出主意要關注每個人的需要,你也非常羨慕非常想要成為在團體中怡然自得不管團體發展的那個人。

那就分開旅行吧,但你們知道關係是不會變的,你們的爭執並不會影響你們的關係,並不會影響成員還是會幫你煮早餐,等待著你準備好再一起出門(有喜歡下廚的成員是多麼棒的一件事阿,你只需要把食材準備好)
在旅途的過程中我想應該很多人是把時間花在迷途中,看著地圖,也迷惑的看著四週人來人往,有人喜歡迷路的感覺像我,但有些人卻會很焦躁的認為我們浪費了許多的時間。

問問自己是不是在事情脫離自己的掌控時你會感到不習慣,你會開始煩躁、焦慮、生氣等等,也想想你上次靜下心來,緩慢的體會自己、體會空氣、風、雨、自然;是什麼時候,生活的步調太快,我們就連呼吸都快要忘記

1個人有1個人的旅遊方法,4個人就有4個,有人喜歡都市、有人喜歡鄉村,有人喜歡古績,有人是只要有出國就行,每個成員的喜好都會影響團體的走向及聚散
因為頭一個晚上已打佯的萊卡京都旗艦店我們就再一次的來到萊卡看展,很多事是你在原本的生活不會做的,你會在旅途中一一打破,那何不把生活也經營的像每日都在旅遊,每天挑戰一件一認為不會做的事吧
在關係穩固的基礎下,會進行到團體中期,此時會面臨衝突、爭執等等,一般團體會有領導者帶領著成員開始檢視團體衝突,但旅行中是否能有這樣的角色?你該如何去化解團體衝突、帶領團體繼續前進,如果我們連夠穩固、夠信任的關係我們都沒辦法面對衝突、解決衝突,那在大事上,我們又如何能確保我們不會害怕去捍衛你重視的人事物,我相信只有經過衝突的關係才是最真實的當然,動物治療也是一個很不錯緩和氣氛的方式,大家在「卡哇依~」到飽的狀況下就沒空衝突了,
BUT!!(人生就是這個BUT)
從來沒有人/BLOG跟我們說鹿上路上會有這麼多的跳蚤阿阿阿阿阿
團體的結束期基本上你應該已經差不多了解每個成員的狀況、喜惡、相處方式、你們會開始道別、會開始珍惜能夠相處的時光、會開始說好話做好事之類的,然後再期待下一次的旅行。中期的衝突都只是關係上的小插曲,你更容易檢視自己,自己是如何與人相處,與團體相處,如何影響團體、如何影響決策,更是你如何把旅遊中的檢視帶回日常生活,去實踐他,就像實踐每一次的旅行一樣。

VIVA LA VIDA
1542097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