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2萬次轉動] 單車環遊世界攻略-以魯夫找船員的角度來解析應該帶什麼、學什麼

長得醜照樣傲
《單車環遊世界攻略》前言:你要找哪些夥伴上船?

遙想當時計畫這趟旅程時,時間花得最多的就是準備裝備和學習相關技能了。

一般人可能會先看看前人的遊記,他們到底帶了哪些東西?好不好用?需要會什麼技能?然後把這些分門別類,做成一張 check-list。其實我也差不多,不過身為魯夫的信徒,我的 check-list 不只是用一般的食、衣、住、行來分類,而是以要找哪些航海夥伴為主。

魯夫說他找的船員裡,其中包括船長(就是本人我),戰鬥員索隆(我去練了自由搏擊和三鐵,還帶了防狼噴霧),領航員娜美(GPS 車表以及安裝各式各樣的手機 app),廚師香吉士(齊全的鍋具爐具,甚至還有咖啡研磨沖煮器材),船醫喬巴(基本急救和必備藥物),船工佛朗基(腳踏車和修車技巧),音樂家布魯克(我真的帶了吉他和攜帶式音箱及麥克風),考古學家羅賓(到處探訪各地博物館和歷史遺跡),想想好像只有狙擊手騙人布沒上身而已。
偉大航道上的夥伴,你找到了幾個?

全部列出來之後,接下來就是無止境的做功課地獄……從腳踏車、帳棚、貨架等等,每一件物品似乎都有深厚的學問和沒完沒了的使用心得與評價,找到了屬意的裝備後,接下來就是看看在哪裡買得到,價格比較便宜,有時候還會發現台灣買不到或太貴,得拜託朋友從美國帶回來。

除了裝備以外,如果去的地方衛生環境不好,像是非洲,就得先施打黃熱病疫苗,還得從台灣帶齊足夠天數的瘧疾藥。千萬別小看一隻小小的蚊子,它們一年取走的人命超過五十萬人啊。
帶在身上的藥可以開個小藥局了

上班就已經夠累了,下班後還得研究裝備到半夜,每每看得我頭暈腦脹、老眼昏花,恨不得想向天大喊:「林北信用卡給你,請你直接幫我弄一組最適合我的裝備來吧啊啊啊……」

活著回來,也出了書之後,常常會有車友問我如何準備,路線如何規畫,裝備如何挑,體力要不要很好,要不要練 XX 技能,有沒有艷遇(真的沒有!)等等問題,每次都要重新說一次,我想,不如來寫「如何準備一場腳踏車環遊世界之旅」的系列文章來分享給大家吧!

內容保證水份超多,含金量超少,看完之後除了科科笑,覺得我很北藍以外,有可能一點收獲都沒有!
準備一場單車環遊世界之旅千頭萬緒,到底從哪裡開始好呢?

《單車環遊世界攻略 01》如何挑一台屬於你的千陽號(上)

系列文的第一篇要介紹的非腳踏車莫屬啦!

我從小就超級愛騎腳踏車,覺得一跨上我的腳踏車就自由了,想要去哪裡都行。人生第一台比較好的腳踏車是紫色的捷安特 R1000,從高中就開始騎著它趴趴走,騎進中央大學校園,隔年就到成大去陪我吃遍府城小吃,之後再一起進中正大學,每天爬那個要命的好漢坡去上課,結果有天滑到最底以時速超過三十摔車,把手摔斷,車子也摔爛,連前叉都摔彎了。

後來我爸把整台車拿去鐵工廠,把彎掉的前叉敲回來,結果又能繼續騎了!只是車的重心整個偏掉,再也不能表演放手騎的絕技。但平常代步還是可以的,它又陪了我度過好幾年。

當我有了「騎腳踏車環遊世界」這個念頭時,心裡想的並不是真的從頭到尾都騎腳踏車,而是帶著一台折疊式腳踏車,以火車或巴士移動到一個地方後,用這台小折來探索周邊區域,但我又不想騎太慢,所以挑了捷安特 MR4-SE 這台「大折」,想說既能享受摺疊車方便攜帶的特性,又能飆車。我還真的用這台車完成了好幾場鐵人三項,包括 226km 的超級鐵人比賽。(工作人員看我騎這台都傻眼)
騎捷安特 MR4 參加 Challenge 226 超級鐵人的英姿

但老實說,這台折起來並不小,重量也不輕,背在身上很折騰人,帶著它參加幾次比賽後,我就放棄了和他一起環遊世界的念頭。那怎麼辦?不如玩大一點,就直接騎車環遊世界吧!

但怎樣的車才適合環遊世界?一開始我一點概念都沒有,很多前輩都說,其實騎什麼車不是重點,有些人騎台爛登山車就可以繞個地球幾圈,最有名的就是這位德國老兄 Heinz Stück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inz_St%C3%BCcke),他是腳踏車旅行的金氏世界紀錄保持人,已經騎了超過六十萬公里,今年 77 歲還在路上。他在 1962 年出發的時候,騎的只是一台三段變速的車。

但小弟我只是個小肉腳,還是認真挑台好一點的車好了。我在網路上爬了一堆文章,知道除了登山車(mountain bike)、公路車(road bike)以外,還有一種類型的車叫做旅行車(touring bike)。什麼樣的車才算旅行車呢?我自己歸納成以下四點:舒適、耐操、載卡多、會爬牆。

1. 舒適

開玩笑,你一天要騎這台車六七個小時,騎上好幾個月甚至超過一年,你們黏在一起的總時數動不動就會超過上千小時,如果騎起來不舒服,你絕對會生不如死。

一台車騎起來要舒服,我個人認為「座墊」的選擇有決定性的差別。有長途騎車經驗的人都知道,最先開始痛的一定不是腳,而是屁股。我第一個座墊是社團好友介紹的牌子:德國的 SQlab 人體工學座墊。

聽說是一群德國的科學家和醫生一起開公司研發的產品,不但可解決屁股疼,還可消除「蛋疼」。因為小弟某部位異於常人(羞),所以就鎖定了這張座墊。

但這個牌子在台灣不好買,我需要的適合 touring 的型號 602 active (http://shop.sq-lab.com/en/Saddles/Tour/SQlab-bike-saddle-602-active.html) 在台灣根本買不到,我還請在德國工作的表弟幫我帶回來。出發後,一開始不太習慣,屁股蠻痛的,覺得座墊還是太硬。

過了一陣子後……竟然越來越痛!我屁股的肉已經算很多了,竟然還脫皮瘀青,後來痛到受不了,還到藥局買了個酸痛貼布來貼。我簡直大受打擊:大費周章、花了大把鈔票請回來的座墊,竟然讓我用了兩個月就決定換掉。
只用了兩個月的 SQLab 602 Active

好吧,只好接受這個事實吧。趕緊依照另一位前輩的推薦,在淘寶上入手了 Selle Royal LookIN (http://www.selleroyal.com/en/lookin-moderate) 這款座墊,結果屁股疼沒有任何緩減就算了,蛋蛋竟然也開始哀號了起來,每次騎個一小時,下車後總是會覺得蛋蛋那裏一陣蘇麻……

阿~嘶~好舒爽……個頭啦!想到那些自行車手常常不孕的傳聞,我嚇都嚇壞了,一個禮拜後又去淘了一個同樣是 Selle Royal 的 Respiro (http://www.selleroyal.com/en/respiro-soft-moderate-0),大家注意到這座墊中間被挖了一個大洞吧,而且底下還是網狀通風的,一邊騎,蛋蛋還能感受到徐徐微風,成功把蛋疼狀態轉為蛋定。於是這個座墊就陪我度過了絲路+環繞歐洲總計超過一萬兩千公里的旅程。
這個 Selle Royal LookIN 只撐一個禮拜
在蘭州換上 Selle Royal Respiro,它陪我騎中國和歐洲,就功成身退了

經過長時間使用,在歐洲旅程的尾聲時,座墊右邊的表皮破掉了,矽膠也慢慢跑出來,支撐力大幅降低,騎一下子屁股就會開始痠。好不容易撐到土耳其,心想,又要開始物色新座墊了。

在土耳其遇到然後一起共騎一陣子的德國車友 Lukas,強力推薦我試試看 Brooks 的座墊,說這個座墊雖然一開始可能會有點硬,但當座墊的皮革變成你屁股的形狀後……那就爽翻天啦!你看我都不用穿車褲,屁股還是好得很。

我聽得心癢癢,心想 Brooks 的座墊既然廣受騎行者的喜愛,一定有它的道理,就來買一個試試看吧。上網找了款式,我還特意挑了中間有挖洞的(羞)這款 B17 Imperial (http://www.brooksengland.com/en_uk/saddles/b17-imperial-3.html)。拿到的時候,先用手去戳戳看,媽呀實在有夠硬,跟前幾款矽膠的座墊觸感實在差太多,這坐起來真的會舒服嗎?沒辦法,買都買了,就試試看吧。

我從埃及出發那天就換上這個座墊,想先試用幾天,稍有不適就換回舊的。騎了幾天,沒有想像中的難過,初始狀態的座墊皮雖硬,但也因此提供了足夠的支撐力,座墊的兩側修整成一種很滑順的角度,讓我的該邊幾乎沒有摩擦的感覺,一百五十年歷史的座墊果然厲害。

騎了一兩週之後,這座墊終於變成我的形狀啦哈哈哈,此時它的價值完全發揮得淋漓盡致,我的屁股和蛋蛋竟然再也沒有痛過啦!我實在不知道怎麼形容這種感覺,之前要跨上車時,屁股總是會不甘願地抽一下筋以示抗議,稍微騎一段就酸得開始鬧著要下車,而現在我真的可以感受到屁股對這座墊的喜愛,恨不得黏在上面一整天都不要下來(然後換大腿不爽)!是真愛,這是真愛啊!

所以以後有人要我推薦長途旅行車的座墊,我都直接推 Brooks,結案,沒什麼好說的。只是因為它是真皮的,下雨一定要把整個座墊用塑膠袋包起來,要不然泡水後整個皮革會軟掉,支撐力會大幅下降,切記切記。
用 Brooks B17 Imperial 騎完非洲

影響到舒適度的另外一個因素,就是車架的材質和尺寸。在材質方面,最普遍的鋼管和比較貴的鈦合金騎起來路感都不錯,而車架的尺寸就相對重要很多,太大或太小不但會讓你騎起來不舒服,久了還會造成運動傷害,所以到合格的店家挑台最符合人體工學的車是必須的。

和我一起騎非洲的夥伴 Neil,因為他手長腳長,身高接近 190,他騎的車就是台灣雲豹公司特地為他量身打造的。

在手把方面,有的人裝蝴蝶把,比較多人用的是彎把,我用的是 Ergon 的 GP5 (http://www.ergon-bike.com/en/product.html?a=griffe#gptouring-42410075),就是平把加個牛角,蠻舒服的,也可以變換許多姿勢。

光”舒適”這點就寫了一大篇,可見它有多重要,下一篇再和大家聊聊其他幾個因素。

文章連結:
http://travelforce.earth/article/how-to-prepare-round-world-cycling-trip-preface/
http://travelforce.earth/article/how-to-prepare-round-world-cycling-trip-bicycle-1/
怕冷卻愛上了冰
謝謝分享,期待精彩繼續
喜歡就甘願
《單車環遊世界攻略 02》如何挑一台屬於你的千陽號(下)

大家久等啦!(謎之音:有人在等嗎?)

前情提要,我個人認為一台好的旅行車,必須具備舒適、耐操、載卡多、會爬牆四個要素,上一篇花了好大篇幅介紹了”舒適”,接下來講講其他三個。

2. 耐操

長途旅行有時必須要上山下海,騎在一些在台灣想像不到的爛路上,整台車的負重隨便都超過一百二十公斤,有時甚至會逼近一百五十公斤。這樣的重量騎在爛路上抖抖抖,一般的車抖沒多久,有可能輪子就歪掉或是鋼絲斷掉,要不然就是車架裂掉整台解體。

一台車耐不耐操,要看兩個地方,一是車架,二是輪組。市面上拿來做旅行車架的材質有兩種:鋼和鈦合金。(鋁合金也有,但是比較少見)

[鋼管 VS 鈦合金]

鋼是旅行車最普遍的管材,像是最廣為人知的 Surly Long Haul Trucker (http://surlybikes.com/bikes/long_haul_trucker/) 用的就是 4130 鉻鉬鋼。鋼管價格適中,也不易累積金屬疲勞,可以騎很久。如果發生什麼意外,像是被撞到或摔下山谷(呸呸呸!),車架歪掉或斷了,比較容易找到人焊接或修理。

如果是鋁車或碳纖那應該就直接報廢了。缺點就是會生鏽,要細心保養。但是光這點就讓我興趣缺缺了,我這人的習慣就是東西拿來就隨便用,手機從來不貼保護貼,用到壽終正寢就換一支。一台鋼管車拿來給我騎,大概沒幾年就爛掉了吧。

鈦合金是另一個常見的旅行車管材,這聽起來就超酷的啊!一直以來都覺得鈦合金是用在太空梭這種尖端科技上,拿來做成腳踏車,那豈不是騎一騎就飛天了!?想太多,它的優點就是幾乎不會累積金屬疲勞,而且不會生鏽!壽命超長,正常騎的話搞不好還可以給兒子或孫子當傳家之寶。

只是因為製作不易,而且成本較高,所以就是貴啊……但當你騎著原始鈦色、其貌不揚的車,在路邊被內行的車友認出來,他吹了聲口哨對你說:「好車喔,鈦的吼?」那種爽感是錢也買不到的。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猜得出來,最後我選的是鈦合金的車子,而且是台灣做鈦合金腳踏車的專家──台灣雲豹公司所研發的旅行車。
衣索比亞鄉民們圍觀我的台灣雲豹鈦合金旅行車

第二個關鍵性因素就是輪組。旅行車輪組的輪框都是加厚的,幅條的數目會在 32 根以上,36 根的也很常見。台灣雲豹配的是國內品牌 Orbit Design 的輪組,我騎了這趟回來,總距離超過兩萬五千公里,也騎過了不少爛路,但這組輪組竟然一根幅條都沒斷過(害我帶了一大堆),偏擺幅度也在正常範圍內,實在太令我驚豔。

我相信這台雲豹真的可以算是地表最強了,而且騎著這個台灣已經絕種的特有物種去全世界啪啪走,真的覺得特別有意義。
可愛的貓咪正在觀察我的輪組,伺機跳上來玩

3. 載卡多

要把食衣住行育樂全部家當都放在車上,普通的車子是辦不到的。旅行車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預留可以裝貨架的螺絲孔。至於要裝哪一牌的貨架?裝後面還是裝前面就好?關於這點我倒是很快就決定了──就買最大的牌子的最強的貨架,前後都買,結案。

實在聽說太多騎到一半貨架斷裂的悲慘例子了,你想想看,如果你騎到荒郊野外,或者正在翻一座三四千公尺的荒山,然後你右邊的貨架斷了。

你罵了一聲髒話,好吧,把右邊袋子的東西放到左邊好了,然後過了不久,因為受力不均,本來就已經快爛掉的貨架就整個解體了,你三四十公斤的行李就這樣平躺在地上……你這時候罵再多髒話也沒人理你啊!如果你有攜帶俗稱大力膠帶的 Duct Tape,搞不好還可以撐一下(但也撐不了太久)。

上網做一下功課,很快發現了 Tubus 這個德國品牌(德國貨聽起來就很可靠),挑了最高檔的後貨架:不鏽鋼材質的 Cosmo,最大負重 40 公斤,配對的也是不鏽鋼的前貨架 Nova,負重 15 公斤,加起來可以載 55 公斤的行李!(後來其實都超過)

這種好貨在台灣很難找,因為一點市場也沒有,環島一趟用不了這麼好的貨架。我是在英國的網站 wiggle 買到的,超過 125 英鎊就免運費。我甚至連車衣和一些零件都一起在這網站上買了,愛騎車的要小心,不小心就會在這裡大失血。
堅固又好看的 tubus 不鏽鋼貨架,和我的鈦合金車架超配!香蕉捲進去只有爛掉的份

貨架有了,那車袋呢?我一開始就決定要買全防水的,如果突然下大雨,還要停下車來先幫包包穿雨衣,實在太折騰人了。物色了許久,先入手的是 Deuter 的全防水車袋。

我剛拿到時,摸了摸材質,心裡 OS:這麼薄,這真的可以防水嗎?在德國的官網也找不到這個產品,是不是台灣廠商貼牌的啊?在中國騎車時,只要雨下得大一點,袋子裡面好像就會有點潮溼,也不知道是我自己沒把袋子綁緊還是怎樣,總之用得很不愉快。

悲劇發生了,其中一個前袋在我翻完秦嶺就破了。啊啊啊我的旅程才完成不到三十分之一啊啊啊!寄 email 跟台灣山野倉庫的老闆聯絡,他很快地回覆我說可能是貼膠的老化,廠商願意退款,建議我拿到款項後換 Ortlieb 的袋子。

問題是我現在要怎麼辦啊?只好把那個袋子裡的東西平均分配到其他袋子,先撐到新疆吧。一路上老是提心吊膽,如果另外一個袋子又爆了要怎辦?(後來另一個真的也爆了)
爆掉的 Deuter 車袋,很令人崩潰

好不容易撐到烏魯木齊後,我回台灣過冬兼辦俄羅斯簽證,趁這個機會買了整套的 Front-Roller Plus 和 Back-Roller Plus,加上手把袋也是 Ortlieb 的 Ultimate6 Plus,除了座墊包和上管包是 Topeak 的以外(後來這兩個也爛了,我以後非 Ortlieb 不買!),整套都是 Ortlieb 的。德國第一品牌果然有它的道理,設計和用料實在沒話講,用起來實在爽。

結論:貨架用 tubus,車袋用 Ortlieb,沒啥好討論的。雖然價格貴了一點點,但絕對會讓你省很多事,否則其中一個東西出了問題,在路上要多花的錢只有更多。

喔對了,有人可能想裝個拖車,想載多一點東西,並且減少車子的負重。我的建議是:如果你去的地方大多是平路,而且路上車子不會太擠,再考慮拖車吧。如果你會爬一些大山或經過一些蠻荒之地,或是需要在車陣中鑽來鑽去,你絕對會想把那台拖油瓶直接丟在路邊。
換了整套 Ortlieb 後,快樂似神仙,在路上撞包率八成,果然有他的道理

4. 會爬牆

意思就是,不管路多爛,坡多陡,都能如履平地一樣輾過去。

要辦到這兩點,傳動系統和輪胎都要和一般車子不一樣。旅行車的大盤通常是三盤,配置為 28/36/48t,飛輪有九速也有十速的,最大齒至少是 32,也有到 34 的。我的齒比最輕就是 28 比 32,俗稱阿嬤檔(Granny Gear),顧名思義,就是連阿嬤都騎得動啦!但如果你是載著 70 公斤的行李爬 15% 的坡,就算換到阿嬤檔,還是會喘得像阿嬤一樣。
雖然飛輪齒數很多,但是騎到結冰不能變速也是枉然

為了應付各種奇怪的路面,旅行車的輪胎通常比公路車寬,但又會比登山車窄,算是地形適應力和速度的折衷。我一開始騎的是 35mm 寬的,但到了非洲後,多帶了 38mm 的外胎備用,有時候路實在太爛,換上 38mm 的胎,氣不要充太飽,震動程度會大為減弱。輪胎品牌大家都推德國的 Schwalbe(又是德國),我也花大錢買了聽說是頂級的 Schwalbe Marathon Mondial,但用起來沒有台灣正新輪胎的 Maxxis Overdrive 防刺胎好用。

不管用再好的輪胎,路上一定會不斷破胎,所以內胎記得多帶幾條,外胎也多帶一條備用。然後記得規格要買對!要不然等你在深山裡爆胎,發現帶的內胎沒有一條能用的時候,就不要來怪我沒有提醒你嘿。(這種 9487 的事情應該只會發生在我身上吧)
在四千公尺高的山上爆胎,才發現帶的內胎規格不符,沒有一條能用

文章連結:http://travelforce.earth/article/how-to-prepare-round-world-cycling-trip-bicycle-2/
伴久見人心
《單車環遊世界攻略 03》全世界都是你的五星級飯店(上)

腳踏車旅行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可以帶著帳棚,騎到哪裡睡到哪裡!

在長途自助旅行中,「尋找住的地方」這件事情,常常會花掉很多時間和金錢。住一般旅館或 B&B 太貴,AirBnB 不是到處都有,上 warmshower 或 couchsurfing 要靠運氣,被路人撿回家這種事情又可遇不可求。

找到住的地方之後,我們通常會以這個地方為據點向外延伸,去周邊的景點玩,太遠的地方去不了,因為晚上還要回來睡。常常會為了趕最後一班大眾運輸工具回住處,得提早結束行程,或是錯過拍夕陽的最佳時機。

如果你把飯店就帶在身上呢?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啦!你愛睡哪就睡哪,愛玩多晚就玩多晚,最棒的是完全不用錢啊啊啊!但要睡晚好覺,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叔叔練了好久啊),接下來就以露營裝備和挑選露營地點兩個主題來談吧。

露營裝備的學問實在太大了,我做功課的時候狂爬各大露營論壇,還買了一本裝門講輕量化裝備的書,從帳棚、睡袋、睡墊等必要裝備開始一樣一樣研究,把屬意的品牌型號列出來之後,才發現:怎麼有的台灣連賣都沒賣,要不然就是價錢貴到下不了手,之後又是一連串的上國外網站比價,下單,然後拜託朋友幫我帶回台灣……(光回想就又開始頭痛了)

睡個好覺這件事情,對腳踏車旅行來說實在至關重要,這會直接影響你隔天有沒有精神騎一整天的車,所以多花點時間把裝備買好買滿,還是必須的。
在帳棚裡一邊喝啤酒吃洋芋片一邊看 Hero2

帳棚

一頂好的帳棚是所有露營裝備裡最重要的,雖然有些強者為了追求輕量到了極致,用一塊布或天幕帳檔在頭頂上就可以睡,但就隱蔽性和安全感來說,帳棚還是必要的。

我在歐洲騎車時,一天之中最開心的一刻,就是在騎了一整天車之後,躲進帳棚裡,把路上買的啤酒和零食拿出來,一邊吃一邊看下載好的影片(那一陣子我在追 Hero 2,在非洲時則是冰與火之歌第五季)。總覺得窩在這個小小的空間裡,會有一種安心滿足的感覺,幸福度遠勝過高級飯店。

我挑帳棚的準則很簡單:第一,重量大概要一公斤左右;第二,因為要把行李都放進來,所以空間要夠大,最好是兩人帳;第三,要是自立帳,不需釘營釘就會自己站起來。

講到輕量化帳棚,最有名的應該是 Big Agnes 這個牌子,它的 Fly Creek UL 2 是一款得過美國 Backpacker 雜誌 Editor Choice 的帳棚,備受好評。雙人帳的重量做到竟然只有一公斤,真的是很厲害啊,於是託好友從美國幫我帶了一頂回來。

使用上的感覺其實還不錯,容易搭設,空間也算充裕,只是因為要省重量的關係,省了些營柱,讓側面在受風的時候特別脆弱。我的夥伴 Neil 用的是 REI 的 Quarter Dome 2,雖然比我的重了 600 克,但是既堅固空間又大,而且騎腳踏車旅行不像登山,對重量必須斤斤計較,所以如果要我推薦,我會選 REI 的這款。
第一次搭起這個帳棚!裡面的空間算大,可以把所有行李丟進去
旁邊是夥伴 Neil 的 REI quarter dome,結構堅固許多

睡袋

這也是另一個大坑。帳棚要看的是重量和舒適溫度兩個數值,越高級的睡袋,當然是又輕又暖(廢話)。影響這兩個數值的關鍵因素就是羽絨的填充量和蓬鬆係數,蓬鬆係數越高的越貴也越暖。我不想再詳述當時是如何在重量、舒適溫度、和價格中間天人交戰了幾百回。

最後咬著牙,買了美國知名小廠 Western Mountaineering 的 UltraLite,用的是最高等級 850+FP 的羽絨,舒適溫度可以到-7度。我只能說,這投資真的是划算的,就算外面已經結霜下雪,我只要躲進這顆睡袋裡,馬上睡得跟小孩一樣,一覺到天亮,從來沒有著涼。

睡墊

既然睡袋都買頂級的,睡墊我也不掙扎了,直接攻頂吧。睡墊要看的數值是 R 值,數值越高越能阻隔地表傳來的低溫。我買了美國大廠 Therm-A-Rest 的 NeoAir XTherm,R 值高達 5.7,據說可以用在零下 30 度,當然價格也是……很可怕,不要問。

以上這三樣東西就噴掉我三萬多塊台幣,但我的心得是,絕對值得啦!出去騎腳踏車旅行,再也沒有比吃飽睡好更重要的事情。
一次攻頂的睡袋和睡墊,讓我在沙漠中也能睡得像小孩一樣

再列有一些不是絕對必要,但是有了它們,會讓生活更加愜意的小東西:

● LED 營燈:如果你想在入夜之後能夠煮東西或再做些事情的話,還是帶一個吧。我買了一個可以用USB 充電的,急用時還可以把它拿來當行動電源。
● 頭燈:不要以為有了營燈或手機就不需要頭燈了,有了它後你的雙手都能空出來做事情,超爽。
● 充氣枕頭:本來想說用衣服墊一墊充當枕頭就好,但常常睡一睡就得重「鋪」一次枕頭,後來買了一個,超級後悔沒有一開始就買。

以上,希望大家都能打造出屬於自己的五星級飯店。下一篇來講講應該要如何挑選適合的露營地點。

文章連結:http://travelforce.earth/article/how-to-prepare-round-world-cycling-trip-camping-equipments-1/
宅若久時天然呆
《單車環遊世界攻略 04》全世界都是你的五星級飯店(下)

身為露營菜鳥,又超級懶的我,在我的旅行一開始,幾乎忘了自己有帶露營裝備。在中國常常可以找到二三十塊人民幣的青年旅舍或招待所,有電源供應又不會遭到風吹雨打,也不用擔心受怕,何樂而不為?所以在中國的四個月,我只把帳棚拿出來一次。

但是進了歐洲,狀況就不一樣──住宿越來越貴了!在俄羅斯,隨便一個破旅館都要超過台幣一千,我完全花不下去。於是我在從莫斯科前往聖彼得堡的這七天裡,雖然不甘願,但還是不得不把露營裝備拿出來了。

第一天晚上我騎到一間加油站,先在附設的便利商店裡休息,我喝了杯咖啡後,出門看看環境,在加油站的後方有塊草皮,似乎蠻適合紮營,但這是戰鬥國家耶,第一天野營不敢太造次,跟店員打聲招呼好了。有位老先生似乎是加油站的警衛,不會講英文,我跟他比手畫腳,問他能不能在外面搭帳棚。

他一臉驚恐,眼睛瞪得老大,問我從哪裡來,要去哪裡,我把手機地圖拿出來,跟他指了台灣的位置,然後說我下一站是聖彼得堡。他眼睛張得更大了,用手指比了比自己的腦袋,似乎在說我腦袋有問題,又指了自己的大腿,做了一個膨脹的手勢,應該是說我會變強壯吧?我對他傻笑了一下,比個睡覺的姿勢,再指指外面,最後比一個三角形當做帳棚。

他搖了搖頭,先比了很冷的姿勢,再用手掌畫了自己脖子一下,然後口中一直重複著:”bad people, bad people…..”,我聽了一驚,問他:”is it dangerous to camp out there?”,他說:”yes, yes, dangerous……”,然後作手勢要我趴在店裡的桌子睡,天亮再走,我只好照做,過了超痛苦的一晚。

隔天騎在路上跟遊魂一樣,心裡想著一定要好好睡一覺。這天晚上又來到一個加油站,我心想,和荒郊野外比起來,人來人往的加油站應該比較安全吧?於是我又在周圍探勘地形,看到一個鐵皮棚子,裡面放著一個烤肉架,一些瓶瓶罐罐散落在各地。我想,這裡位置算蠻隱蔽的,除非半夜有人要來開趴,應該不會被發現才對。

於是我把車牽到棚內,睡墊拿出來充氣鋪在地上,先試躺看看,一躺下就聞到一股尿騷味,幹,一定是屁孩們就直接尿在牆上,管他的,過一下就習慣了吧,我真的不想再移動了,於是就這樣又過了一晚,到目前為止還是沒把帳棚拿出來過。
鐵皮棚子外觀,看起來還頗隱密
鐵皮棚子裡面有烤肉架和很重的尿騷味

過幾天開始下雨,一下雨我又更不想搭帳棚啦!

記得有天下著小雨,我延著 M10 號公路騎啊騎,一直都沒有在路邊看到合適的紮營點,天又快黑了,怎麼辦?我遠遠地看到一個公車亭,想說也騎了一陣子,有點累,坐下來休息一下好了。坐著坐著,我暗忖,在這裡淋不到雨,乾脆在這裡將就一晚?

我的如意算盤是這樣打的:第一,這裡淋不到雨,又不用拿帳棚出來。第二,這條是大馬路,車來攘往,如果有歹徒想對我怎樣,應該也會有所忌諱吧?(我那時真的腦子有洞)總之,我真的把睡墊拿出來,氣充飽,睡袋拿出來,就這樣躺平睡了!

其實真的蠻吵的,我睡得不是很安穩,就在半夢半醒之間,我隱約看到一台車停了下來,雙黃燈閃著,從前座下來兩個壯漢,往我這裡看,似乎還互相交談打量著我。我半坐起來,看著他們,不知道要怎麼辦,心裡想,不知道手裡握著的防狼噴霧對戰鬥民族有沒有用,搞不好很快就可以知道了。

不知道僵持了多久,他們啥都沒做就上車走了。可能他們看我一副流浪漢的樣子,也挺可憐的,應該也沒啥錢,所以放我一馬。我看狀況解除,就倒頭繼續睡了。(到底心臟有多大顆啊)
腦袋有洞竟然在公車候車亭睡了一晚

這件事情讓我學到野營最重要的三條準則:

1.躲起來
2.躲得離馬路遠遠的
3.最好躲得你隔天早上起床都不知道身在何方

很明顯的我三條都違反了,沒有被那幾個戰鬥民族OOXX只是我運氣好。接下來我就學乖啦,野營時一定想辦法把自己藏得好好的,能不開營燈就不開,盡量低調過一晚。

在俄羅斯我還睡過一個像命案現場的廢棄屋子、路邊的涼亭旁邊、到處可見的陣亡將士紀念碑後面,嚴格上來說都不是太理想的地點,只是可能身上還殘留一些新手運氣,什麼事情都沒發生。
疑似命案現場空屋的外觀
真的有夠像是命案現場,花了很久才把地上的玻璃碎片撿乾淨
一直想像這個大坑裡會有棄屍

進了東歐後,常常可以找到便宜的露營區,大概十歐元以內,就可以找到能洗澡的營區,很多還附設酒吧,騎了一整天之後,來一杯冰涼的啤酒,是再舒服不過的事情啦!但經過柏林繼續往西後,就連露營地都貴了起來,動不動都會超過二十歐,這時候我又開始野營了。

這一陣子我還蠻常睡公園的(依然是個爛選擇,這是酒醉屁孩的聚集地啊),有次在一個供奉著聖母的小禮拜堂後面(在聖母的地盤應該沒有人會亂來吧),不小心闖入了某人的農地(還被警察盤查),河邊、湖邊、海邊也不少(傍水而居好像是人類的天性?),最多則是草叢中、森林裡。
德國的營地,常常可以看到一家人出來騎車露營
法國某個小鎮的一條小溪旁邊
蘇格蘭的海邊。聽說蘇格蘭只要沒有標示禁止露營的地方都是可以野營的
在一個小教堂後面過了一晚,那天霧超大

一開始野營一定會緊張兮兮、怕怕的,但是久了之後也就習慣了,但我還是會把防狼噴霧和瑞士刀放在固定、容易取得的地方,以備不時之需。

進了非洲之後,城鎮到城鎮之間動不動就是幾百公里,中間很可能只有空無一人的沙漠,野營就變成必須的選項了,但我實在太享受在非洲野營的日子了。如果是在沙漠公路上騎車,騎累了,隨時可以把車推離馬路,往一望無際的沙漠中走個幾百公尺,一下子就與世隔絕了。我在這裡感受到無比的自由,彷彿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我還曾經把藍牙喇叭拿出來,把 Queen 的 <Bohemian Rhapsody> 放到最大聲,然後一個人在沙漠中間大叫:”媽媽咪呀媽媽咪呀勒密狗”,說有多爽就有多爽!而沙漠中的日出、夕陽、和星空,則是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的。
埃及一望無際的沙漠讓我感受到無比的自由
衣索比亞的尼羅河大峽谷懸崖邊,景色無敵壯觀
在蘇丹的世界遺產金字塔旁邊野營,很害怕睡到一半有木乃伊跑出來

很多人都問我,在非洲野營會不會遇到野獸?其實你要站在野獸的角度想,牠們晚上出來覓食,突然看到一坨從來沒見過的怪東西,也是會怕的好不好!除非你在帳棚裡面烤肉,要不然牠們大多不會理你。

對了,如果真的在熊或其他野獸出沒的地方露營,一定要把食物拿到帳棚外,不想一早起床存糧被吃光的話,就用繩子吊在樹上(我是從來沒這麼幹過),有朋友說,熊很喜歡牙膏的味道,所以牙膏這種比較有刺激性味道或香味的東西也不要放在帳棚裡。

這些準則在非洲其實也適用,但如果你真的跑到獅子的地盤去露營(人生很美好的你為什麼不愛惜),記得把你的帳棚周圍佈滿樹枝、荊棘等障礙物,讓牠覺得靠近會很麻煩,然後晚上不管聽到什麼聲音,切記,千萬不要出帳棚!(你為什麼不愛惜生命)幸好我是沒遇到獅子王辛巴啦,倒是在衣索比亞的時候,他的好朋友彭彭帶著妻小來玩,還差點把我帳棚拆了。
在有野生動物出沒的地方野營,記得四周要佈置荊棘樹幹等障礙物,能再生個火就更安全了
彭彭和他的家人來找我玩,差點把我帳棚拆了

在納米比亞的沙漠,我看著頭上數不清的星星,跟 Neil 說:我們以後應該會很懷念在野外露營的日子吧,他說:可不是嗎,我說:以後五星級飯店應該滿足不了我了,我們這是五十億星級的飯店哪!
橋墩底下是很多人的選擇
住過這樣的五十億星級飯店,五星級飯店算得了什麼

文章連結:http://travelforce.earth/article/how-to-prepare-round-world-cycling-trip-camping-location/
明人不放暗屁
就上下集了嗎? 還有沒有可以期待的? :-P

樓主下筆詼諧, 就是我這種不騎腳踏車, roadtrip僅限於四輪的人拜讀起來都覺得好有趣. 謝謝分享.
別來無恙你還狗模狗樣
謝謝版大的分享。
要不是 fou 大對此文的上推,我可能就錯過版大這篇精彩的好文章。
看完之後,讓我對你的冒險之旅的精神及你在荒野中所享受到的 solitude 充滿了景仰及羨慕。雖然我也很愛跟,可是我怕黑,怕熊,怕壞人也怕鬼,所以我想我還是留在家裹讀你的續集好了!

充滿了期待!
歡迎調戲
就上下集了嗎? 還有沒有可以期待的? :-P

樓主下筆詼諧, 就是我這種不騎腳踏車, roadtrip僅限於四輪的人拜讀起來都覺得好有趣. 謝謝分享.

還有的!謝謝您的支持!
希望越來越多朋友能體會到騎腳踏車旅行的自在和快樂:-D:-D:-D
沒藥就別說爺有病
謝射版大的分享。
要不是 fou 大對此文的上推,我可能就錯過版大這篇精彩的好文章。
看完之後,讓我對你的冒險之旅的精神及你在荒野中所享受到的 solitude 充滿了景仰及羨慕。雖然我也很愛跟,可是我怕黑,怕熊,怕壞人也怕鬼,所以我想我還是留在家裹讀你的續集好了!

充滿了期待!

謝謝您的鼓勵,
我會繼續用我青春的肉體寫出有趣的故事的(握拳)8o|8o|8o|
安素之年
《單車環遊世界攻略 05》偉大航道上不可或缺的燃料──食物

廚師香吉士是魯夫找的第二個夥伴,可見食物的地位有多重要。大家出去旅行,除了看美景以外,各地的美食絕對是一大重點。

尤其是對於腳踏車騎士來說,食物除了是維持生命的必需品之外,還是持續前進的燃料,只要有食物,全世界都去得了。前幾篇有提到,出來旅行,住宿和交通費花費最大,而排名第三的就是伙食費了。

為了能夠持續旅行,有時不得不把省錢的念頭動到餐費上。有時候為了吃上一頓大餐,得一連吃好幾天超市的麵包,這種事情也是經常發生的。

但是除了省錢以外,也要顧到營養的均衡。每天都能吃到青菜水果是最好,如果沒辦法,至少一定要注意蛋白質的攝取,千萬不要為了省錢,只吃澱粉類的食物。

我們一天花七八個小時騎腳踏車,肌肉的耗損極大,如果不適時補充蛋白質來修補肌肉組織,騎到鐵腿,肌肉痠痛消除不了,算是事小,嚴重一點弄到運動傷害,提前 GG,那就得不償失了。
在蘭州吃到的烤全羊,讓我的肌肉酸痛一夜全消

以下針對:吃什麼、怎麼吃、何時吃這三點來討論吃這件事情在腳踏車旅行中要如何解決。

1. 吃什麼

答案是:當地的人吃什麼你就吃什麼!這不就是旅行最大的目的嗎?到世界各地去吃吃看當地人都吃什麼好料的。通常在地的食材一定是最新鮮的,料理的方式也是最符合當地的生活型態。

到了西藏的山區,不來碗熱騰騰的酥油茶,腦子裡想的卻是台灣的珍珠奶茶(說的是我),到了德國不去品嚐最道地的德國香腸和啤酒,老是想要吃台灣的牛肉麵(還是我),那你待在台灣就好了啊幹嘛出來玩?

成都的川味麻辣鍋就是比其他地方的還香、還麻, 蘭州的牛肉拉麵,美味的程度和其他地方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法國路邊隨便一家麵包店烤出來的法棍,都屌打台北任何一家高級麵包店。

可能是食材,可能是水,可能是廚師的技巧,甚至或者是當地的磁場,反正那裡的人吃什麼,跟著吃就對啦!
藏區的酥油湯曾救過我一命
在藏區就是要吃氂牛火鍋
成都的麻辣火鍋,又香又麻過癮極了
西安的肉夾糢又香又酥
蘭州的牛肉拉麵實在是人間美味
法國的法棍就是世界第一

我跑了那麼多個國家,就只有衣索比亞的傳統食物 Injera 我無法接受,外表看起來像是一大張酸掉的抹布,吃起來真的是如此!那種酸真的很難形容,不是食物腐敗的那種臭酸,但是也沒有好到哪去。

但是在歐洲的時候,就不能每餐都上餐廳了,只要屁股一坐下來,那就二三十歐元起跳,一餐就會花掉我整整兩天的餐費!這時候超市就變成我的最愛了。在德國,我看到 ALDI、PENNY、REWE 的招牌就開心,法國當然就是我們最熟悉的家樂福啦!

還有一間叫做 Auchan 的,我曾在裡面買到一大盒特價 2.5 歐元的可頌,好吃得我眼淚都快掉下來了。英國當然就是大名鼎鼎的 TESCO,我最喜歡買一包一英鎊的烤雞腿加柳橙汁。這些歐洲超市在打烊前常常都會有一些快過期的食物在特價,當然都成了我鎖定的目標。

歐洲雖然餐廳貴,但食材卻相當便宜,尤其是奶、蛋、起司、肉類,價格都比台灣便宜超多!我只要住到有附廚房的青年旅舍,一定會去超市買肉回來煎,再配上洋蔥、青花菜、甜椒等配菜,加上比水還便宜又好喝的啤酒,在餐廳至少要三十歐的一餐,自己做只要不到五歐元。於是這裡就要帶到下一個主題:怎麼吃?
只要 2.5 歐元,讓我感動得快哭出來的超好吃可頌
在德國這樣五瓶不到台幣一百,比水還便宜

2. 怎麼吃

去超市買食材固然便宜,但如果住的地方沒有廚房,或者是露營,那要怎麼辦?於是當初準備裝備的時候,爐具和鍋具就變成一個必備品。做了一下功課,發現爐具有分吃瓦斯罐的、吃酒精的、還有吃去漬油或汽油的。

瓦斯罐和酒精的先被我剔除,這些東西在蠻荒之地根本不知道上哪找。剩下來的選擇似乎只有吃油的汽化爐了。

我最後選擇了 Coleman Feather 442 這款去漬油/汽油兩用的爐,要價快要五千塊,其實蠻貴的,鍋具我則是買了 snowpeak 的鈦合金鍋組,一組兩千多也不便宜,光煮東西的器具就花了我八千塊,算是一筆大開銷,收納時我就直接把爐子放進鍋子裡,也不太佔空間,就這樣我一路到了英國,騎了一萬多公里,才拿出來用第一次──實在是因為懶啊!

剛剛說到,在歐洲的時候我都會挑有附廚房的青年旅舍,如果不得不野營,我都會事先在超市買好麵包、水果、牛奶、(和啤酒)等不用料理的食物將就一下,只要有超市我就活得下去,不用擔心。
這樣一堆在波蘭不到台幣一百
在德國成本只有一百初頭台幣的牛排大餐
超市買的食材做成的豐富早餐

但是到了非洲,狀況就不一樣了,離開了開羅,到了肯亞之前,我就再也沒有看過像樣的超市了。我們身上得一直準備米、義大利麵、麥片、蔬菜、油、調味料等食材,晚上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中露營,開伙自己煮是唯一的選擇。

我的夥伴尼爾用的是 MSR 經典的兩用汽化爐,也是我在路上看過最多人用的,它有個缺點,就是使用上比較不直覺,一開始必須先預熱,要先讓一些汽油流出來然後點燃,之後才能有穩定的藍色火焰,要練習好一陣子才能熟練。

在蘇丹首都喀土穆的青年旅舍,英國的小夥伴甲許就是因為不熟練,在預熱時汽油流出來太多,結果把整個汽油瓶都點燃了!那時候大家嚇得逃得遠遠的,不知道瓶子什麼時候會爆炸,就看威爾很冷靜地拿出滅火器噴了幾下,警報解除。

我的就沒有這種困擾,氣打一打,一點火,稍微等一下就有漂亮的火了。所以煮早餐或燒水泡下午茶時,通常都用我的爐,晚餐時再雙爐齊下,配合得相當好。

在非洲露營的那段日子,我都是用現磨的咖啡喚醒自己,當做一天的開始,早餐通常是煮麥片,如果有買到奶粉和糖的話就加進去,相當好吃。午餐就看路邊有什麼可以吃,有時候真的找不到東西,就煮泡麵。下午找到露營地點後是我們的 Tea Time,一邊喝茶一邊看日落,說有多愜意就有多愜意。

晚上時間比較充裕,當然就煮好一點啦!其實也只不過是把米和義大利麵輪流替換,然後淋上番茄洋蔥蔬菜醬汁,只有加上湯塊稍微調味,常常吃還是會膩。

有次在蘇丹的肉鋪買了一些羊肉,當天晚上加菜,大概是吃得最好的幾次了。過了衣索比亞,物資比較充裕了,我們在一間超級齊全的超市,看到了各式各樣的調味料、湯包、和義大利麵醬,幾乎喜極而泣,從此餐餐都可以換不同口味。
騎了一整天紮好營開始準備晚餐
在沙漠露營的小確幸,一邊喝茶一邊看日落
加了羊肉的番茄燉飯

之後和「Team Good Shout」一起行動後,有了保母車,花樣就更多啦。威爾喜歡做麵包,把麵粉、發粉、酵母和水揉成麵團,等發酵後,放在鑄鐵鍋裡再用木炭在外面加熱,不久就有現烤的香噴噴麵包可吃。

豆子則擅長做比薩皮,有時候我們心血來潮,去超市買起司和快過期的香腸回來,光用平底鍋,做出來的比薩真的不輸餐廳裡的。最棒的是,這裡不管麵粉或木炭都便宜到像是不用錢,煮一餐的的成本算起來不到台幣十塊。

我們常常一邊吃一邊感嘆,阿,連這麼克難做出來的食物都這麼好吃,想像一下我們結束旅程回家後,使用設備齊全的廚房,可以做出多麼美味的料理阿!

我們每天做的事情,基本上就是討論晚餐要吃什麼,然後去買材料,之後邊喝啤酒邊煮東西,吃完之後沒事就睡了。隔天起得來的人就看看日出,睡個回籠覺之後再起來吃早餐,吃完後跳進馬拉威湖小游一下。

吃完午餐休息一下,當然就是下午茶時間囉,除了茶和咖啡以外,我們會做些小點心,有次還把整顆馬鈴薯切片油炸,做成洋芋片來吃。

那段不是騎車就是睡要不然就是吃的日子,應該是我人生中最純粹的幾段時光之一吧。
自製比薩準備中
“狗”視眈眈
自己烤的麵包和自製蔬菜沙拉
牛排、德國香腸、沙拉都是超市的即期品
現切現炸馬鈴薯

3. 何時吃

這個問題的解答也很簡單,除了早餐是起床後,晚餐是睡覺前以外(廢話),就是隨時吃!停下來就吃!因為那是我們的燃料!我們在車上隨時都會準備兩三天份的乾糧,餅乾、巧克力、堅果、花生、水果等等,尼爾很喜歡小熊軟糖,他看到一定會買,我則是對
OREO 情有獨鍾,一邊騎一邊來一片真的很爽。

有些地方會有該地區的行動補給聖品,像是在新疆,我一定隨時帶一大包葡萄乾邊騎邊嚼,在中東或埃及的沙漠地區,會有一種叫做椰棗或伊拉克蜜棗的乾燥果實,含有豐富的糖分和蛋白質,靠近南非時可以在超市買到叫做 Biltong 的牛肉乾,這東西實在太好吃啦!而且又可以補充大量蛋白質,對腳踏車騎士來說再適合不過啦!它是我個人認為這趟旅途中吃到最棒的補給品!
衣索比亞路邊吃到的甜甜圈,配杯超甜的紅茶,休息一下又可以騎個 50 公里
在烏干達我最喜歡的當地美食 Chapati,吃起來像蛋餅皮,甜鹹皆宜
坦桑尼亞吃到的馬鈴薯煎蛋,加上一點牛肉,給我滿滿的燃料

如果計畫今天總騎乘時間定在六個小時,我們大概會抓一個小時半休息一次,第二次休息久一點,只要停下來,不管肚子餓不餓,一定就是往嘴巴裡狂塞東西。你要是不吃,騎到一半血糖耗盡,那種頭暈、發抖、冒冷汗的感覺,體驗一次後絕對不會想再來第二次。(對我來說是家常便飯)

「隨時吃、盡量吃、吃免驚」這件事情,是我覺得腳踏車旅行最吸引我的地方啦!(參考閱讀:腳踏車旅行如此令我著迷的五個原因 (http://travelforce.earth/article/5-reasons-of-bicycle-touring/))因為我們每天都得消耗五六千大卡的熱量,所以怎麼吃都吃不胖!要注意的反而是吃不夠多!所以我在歐洲一逮到機會,就會去找吃到飽的 buffet,常常吃到服務員一臉賽樣,不斷來幫我收盤子暗示我趕快滾,但我哪那麼容易被打發,哈!
比利時的諸肋排吃到飽餐廳
我小試身手加點了三份

以上就是我在旅途中怎麼解決「吃」這件事情的所有撇步,歡迎在留言區寫下任何問題或想和大家分享的,我這個小嫩嫩會很開心和大家交流的!

文章連結:http://travelforce.earth/article/how-to-prepare-round-world-cycling-trip-food/
落花雨紛飛
真的只有深入才能吃的這麼道地... 我也有一次心血來潮, 跟老公在家裡惡搞, 拿馬鈴薯來炸薯條. 並且做大蒜口味的薯條. 非常好吃, 但是, 你看炸薯條的油消失的那麼快(都被馬鈴薯吸走了)就知道為什麼洋芋片熱量高. 難怪會炸薯條, 做PIZZA, 全是高熱量啊.

開個玩笑, 我本來以為騎車應該很累很累很累. 原來你們花很多時間吃東西啊... :-P

這種玩法, 真的很迷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