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無垠的大地-格勞→茵萊湖三天兩夜健行

老子單身照樣嗨
格勞→茵萊湖健行第一天-山頂上的洽帕提

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5LEaHVhBK6k/UXJKik6hTRI/AAAAAAAAEuI/Zs5Lhn50PP4/s533/IMG_2650.JPG

一早八點,剛用完早餐,我們的年輕健行嚮導,小名叫做Nay Linn,頭戴著緬式風格的斗笠、穿著淡褐色撣族傳統長褲、揹著已經用針線修補過好幾個地方的舊背包、黝黑的臉龐上帶著青澀的微笑,準時出現在我們所住的Hotel門口。

確認一切都準備好之後,我們戴上前幾天才在市場買的斗笠、揹上背包,跟隨嚮導的腳步,開始了我們這趟徒步從格勞(Kalaw)到茵萊湖(Inle Lake),為期三天兩夜,穿梭在緬甸最大邦-撣邦(San State)山林田野間的健行。

這趟健行總共約六十公里,第一天我們大約要走上二十二公里,路程不算艱難,但在緬甸的大太陽底下走個一整天也是需要一些耐力。

格勞附近山區,是一片被松樹所覆蓋的大地。所以在格勞鎮上,到處都可以看見用松樹(Pine)命名的旅館、餐館、商店…等。

我們往南走出了格勞小鎮之後,開始鑽進了松樹林中的小徑。一路上,常常可以看見某些地方正冒著煙、松樹的樹幹正著火延燒著,這都是當地人放火燒的。

這片松林對當地人而言相當重要,是生活當中的一部份,燒完了的松樹是為了讓這片滋養他們的土地更肥沃。在緬甸瓦斯普遍還不普及,更別說是住在偏遠山區部落裡的人們,根本沒有瓦斯。家中煮飯通常都要燒柴的他們來說,松樹的枝葉便成了生活當中的必需品。

嚮導Nay Linn是從小在格勞長大的在地人,即使他還很年輕,不過他認真好學,對於家鄉這片土地上的一切種種都有研究,不僅告訴了許多我們不懂的知識,往往也可以回答我們好奇所問的問題。一路上,我們也互相學習對方的語言,一邊講、一邊問、一邊慢慢往前走……

走出了松林,沿著山谷間梯田旁的小徑越過了一片綠油油的梯田之後,我們來到了另一個對當地人而言相當重要的山中湖泊。

這個湖泊是格勞和附近許多小鎮及村子的水源來源,是生活的命脈。我們一行人,席地而坐在湖邊休息,看著湖裡藍色天空和松樹林的倒影,吃著零食補充體力、吹著從湖面另一頭飄過來的微風,衣服上原本濕透的汗水不知不覺就被吹乾了。

https://lh6.googleusercontent.com/-WO8wEIrnv7k/UXJKfpmr9eI/AAAAAAAAEt4/qc3LYLD3LOw/s600/IMG_2610.JPG

休息過後,我們繼續上路,再度進到四周都是松林的小徑裡穿梭。

翻過了一座小山丘,小徑漸漸變寬,我們走到了一條會有摩托車出現,然後揚起塵塵沙土的的沙石路上,然後,眼前的視野開始越來越廣、可以看得越來越遠,我們正往一座小山的山頂上走去。

這座山的山頂是我們今天吃中餐的地方,山頂上有一間餐廳,名副其實名字就叫做View Point。

https://lh6.googleusercontent.com/-Mf3m-vuctrI/UXJKgOe9vuI/AAAAAAAAEuA/YG0H867GDC4/s600/IMG_2625.JPG

緬甸的族群很多元,至今仍有許多早期因為戰亂或其他因素遷徙而來的印度及尼泊爾後裔,而這間餐廳的主人即是印度與尼泊爾裔。

山頂上的餐廳其實很簡陋,或者說其實只是他們的住家,住家旁有幾個簡單用木頭和茅草搭起來的小涼亭,也就是招待客人用餐的地方。不管坐在哪一個涼亭,眼前居高臨下的景色都令人心曠神怡。

吹著涼風、望著山巒的同時,女主人端上了用鐵盤裝著的印度烤餅-洽帕提(Chapati)。用手撕開、沾上咖哩直接送進嘴裡真是過癮,就像在台灣早餐店裡,用手撕著饅頭、沾豆漿吃那種享受簡單食物美味的滿足感,這才是真正的人間美味。

尼泊爾裔主人在我們吃飯時和我們聊天,知道我們從台灣來,笑說他們目前在用的太陽能板是Made in Taiwan,而且還堅固又耐用。

他們在山頂上養著牛、羊、雞,住著簡陋的小屋子,電力靠小小的太陽能板發電,裝幫浦從湖裡打水取用,過著自給自足的簡單生活。
東京的櫻花落滿巴黎的街頭
格勞→茵萊湖健行第一天-熱鬧又寧靜的鐵道市集

https://lh4.googleusercontent.com/-sbxfGc6gZIk/UXJMyNevw5I/AAAAAAAAEug/U3wYMRda6ok/s600/IMG_2669.JPG

中午休息過後,我們向View Point的這戶人家道別,然後上路。

我們沿著原本的沙石路往回走,沿著這座種滿茶的山巒繼續向前進。接著,我們切進了旁邊的小徑,翻過的山丘,走進了一個少數民族的小村落。

這些小村子裡的房子大部分是就地取材、用木頭搭起來的小木屋。屋外養著黃牛或水牛、曬著茶葉、堆著木柴…特別的是,這個村子家家戶戶門前都掛了用保特瓶或朔膠袋,裡頭裝著水。「這些東西是幹什麼用的?」我好奇地問了Nay Linn。

他說因為這裡氣候乾燥,萬一發生火災,拿來滅火用的,是這個村子的消防設備。   接著說:「其實我也滿懷疑這到底有沒有用。」因為這些保特瓶或朔膠袋裡裝的水都只有一點點,感覺上不大夠力。

村子的小孩往往熱情地與我們用力揮手,大聲地用他們的語言大喊著我們都聽不懂的話語或者一直重複大聲喊著:「Bye Bye!」有些更瘋狂的,會跑過來跟我握手,甚至還有跑來給我屁股一記右鉤拳的。

https://lh4.googleusercontent.com/-PHHrprz3qgA/UXJMwhUlB4I/AAAAAAAAEuY/HQg2ydrCPrE/s600/IMG_2655.JPG

穿過這個村子之後,開始下山一直到鐵支路上。我們沿著這條來往北部大城市曼德勒(Mandalay)和南部大城市仰光(Yangon)的超慢速火車的鐵支路開始往東走。

一趟要跑十五個小時的超慢速火車途中會經過這個在山中的小火車站,停靠約十分鐘,因此在這裡形成了一個小型市集。

非常幸運地,每天只有六班車在這裡停靠剛好被我們遇上了。

火車還沒停妥,早就在鐵路旁準備的小販們爭先恐後、蜂擁而上,賣力地向火車上的乘客兜售他們所販賣的物品。有的人手上拿著鮮花、有的頭上頂著橘子或便當、有的背後的竹簍裡裝著蔬菜…

十分鐘過後,火車緩慢地起步、左搖右晃地消失在山的另一頭。

我們坐在一旁的茶店裡,喝著茶,看著外頭繁忙吵雜的火車站又回到了原本緩慢安靜的面貌。

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O-bQ9z7EUpM/UXJM1baPrLI/AAAAAAAAEuo/Uxwylw_ZntI/s600/IMG_2685.JPG

沿著鐵支路繼續向東邊走,這時候的大太陽已經在我們的背後,準備西下。穿越了一片像是巨人階梯般的梯田之後,終於到了第一天落腳的村子-幸磊(Sin Le)。

今晚我們睡在村子裡的寺廟裡,廟裡的住持很有趣,我們在準備進入村子之前剛好遇到他要去別的村子參加寺廟的慶典,然後就在路邊聊了幾句。「Taiwan!? Bruce Lee, Bruce Lee!!」「Welcome!Welcome!」他用破英語熱情地說著,嘴上的牙齒掉了幾顆微笑起來的感染力特別強烈。

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QyC9jCbbREg/UXJM-CucYRI/AAAAAAAAEu8/jh2koQ13jd0/s600/IMG_2713.JPG

晚餐Nay Linn幫我們準備了幾道青菜和白飯,配上一壺熱茶,雖然只是簡單的粗茶淡飯,但在走了一整天之後,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睡,一頓熱食和熱茶可以享用,已經令人非常非常滿足了。

山裡面的夜空總是滿天星斗,我們在寺廟裡的木頭地板上打地鋪,廟裡的僧侶也為我們鋪好床墊和毯子,入夜之後的山裡氣溫越來越低,本來就預期沒有熱水可用,所以乾脆就不洗澡了。

健行第一天的二十二公里,從格勞到幸磊村,走入了松林、梯田、湖泊,翻越了幾座山丘、穿越了幾個小村落和山中的鐵道市集,最後借宿在木頭建的寺廟中,這一天雖然有些疲累,但是心中感到相當充實又富足。

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NMbGY7Zg7uE/UXJM-IGrOqI/AAAAAAAAEvA/5oUhww-YrCI/s533/IMG_2706.JPG
(Sin Le Village)
贈我空歡喜
格勞→茵萊湖健行第二天-染紅雙腳的紅土大地

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tWYbZcAksLU/UXJRU-GlboI/AAAAAAAAEvg/00FKMMVTnj8/s600/IMG_2741.JPG

昨晚睡廟裡並沒有睡得很好,睡睡醒醒的,但一早醒來卻一點都不感覺疲累,精神還算不錯。

我們和笑起來討喜、光著頭、赤著腳的僧侶道別,僧侶他不通英語,但我竟然搞懂了用緬甸話問我們些什麼,最後還跟我們留了資料,說以後可能會去國外。

然後,繼續跟著Nay Linn的腳步,走出了幸磊村,切進了一條陡上的小徑,我們準備向上爬升,翻越幸磊村背後的這座山丘。

氣喘吁吁地翻越過這座山丘,接著走在一處廣闊的陵線之上,儘管頭頂上的太陽仍然強烈,不過從山谷和田野間吹過來的風非常涼爽,每走一段路,我們就坐在大到有點不可思議的菩提樹下休息,有時候聊天、有時候看著遠方、有時候放空到想睡覺。

走過了陵線之後,我們接上了一條有車子跑的道路,然後就在路旁的一間小雜貨店休息、吃中餐。因為接下來的路都是廣闊無垠的田野,沒有半間商店,所以我們必須提前在這裡休息。

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K4ldj0EeRHo/UXJRTYorlhI/AAAAAAAAEvQ/1DS9hkg0ibA/s600/IMG_2723.JPG

雜貨店裡的牆上,掛著翁山蘇姬的照片,貼著投票就要投民主聯盟(NLD)政黨。這些照片和宣傳品在兩年前、尚未開放的緬甸就像毒品一樣,是無法光明正大放在檯面上的,是碰不得的東西,如果敢碰,就得冒著被抓去關的風險。

如今已經開放的緬甸,家家戶戶都可以看見翁山蘇姬的照片或者民主聯盟的旗幟,即使是在這荒煙蔓草、看不見盡頭的田野大地當中的小雜貨店都有。

與外界隔絕、封閉了六十多年,在軍政府極權統治下的緬甸人,對翁山蘇姬的期望、對民主的嚮往、對自由的渴望,沒有身處在這種環境底下是很難去體會的。

我們一邊往東走在田野間,一邊和Nay Linn稍稍談起了一點點緬甸的政治,我不敢講太多,就像觸碰一片容易破碎的玻璃一樣小心翼翼。從他身上和口中感受到他談起這話題時,不像他和我們聊其他事情時那麼地暢所欲言,對緬甸人而言,談政治在緬甸還是太過於敏感,因此我們也不再聊得更深入,造成他的困擾。

然後,踩在這片尚未民主的緬甸土地上,我開始思考著戒嚴時期的台灣,雖然解嚴那一年我才剛出生,無法體會,但我還是嘗試用所接收到資訊和想像力,試著去理解民主和非民主社會是怎麼一回事。

台灣人或許和緬甸人都一樣,為了爭取民主與自由,不知道流了多少的血汗,我一邊走著一邊繼續思考著,然後,原本沾滿黃土的鞋子,逐漸被這片土地染紅…….

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AWSuqnYIClw/UXJRaJAYSoI/AAAAAAAAEvo/61wvbVSmFVk/s600/IMG_2747.JPG
入骨情話
格勞→茵萊湖健行第二天-帕歐族與巴度包村

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KLThwdCcZVs/UXJM8LHwVYI/AAAAAAAAEuw/0T4WumEJabA/s600/IMG_2703.JPG

穿越了很多水牛的梯田區,經過了採煤礦、深不見底的井,看見了山頭上正在採石頭的工人,跨過一條清涼的小溪、洗一把臉,我們來到了今晚落腳的村子外的小雜貨店,坐下來喝杯茶、休息。

走了兩天的路,在這裡遇上了另一位嚮導帶的健行團,六個歐洲白人,一同與我們坐在雜貨店前,休息、吃零食、喝茶、聊天。他們今晚一樣和我們落腳在同一個村莊,只不過他們借宿在佛寺裡,而我們則借宿在一戶當地人的家中。

Nay Linn說,他找的這戶人家因為有人可以講緬甸話,有辦法溝通,否則在這個帕歐族(Pa-O)的村子裡,他們有著自己的語言,使用自己的文字,就算是緬甸人也無法溝通。

滿嘴檳榔、頭上纏著頭巾、身穿隆基(Longgyi)和草鞋、揹著竹簍或挑著扁擔的帕歐族人,看在我們眼中風格強烈的他們,是多麼樣的美麗和特別,不曉得我們在他們眼中,看起來是什麼樣子?

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YDfbvtwU-IE/UXJUt_E7J2I/AAAAAAAAEwA/XDFYiuIcX08/s600/IMG_2827.JPG

滿布黃土路的村子裡,家家戶戶都養著牛,主要的交通工具是牛車,我們借宿的房子門口外堆著南瓜和玉米,然後再往前就是一堆牛糞山。牛糞山的旁邊堆著生火用的乾柴,還有一處簡單用木頭搭起來的小屋,屋子裡堆滿了稻草,這些稻草則是牛兒們的精神糧食。

用稻草和木屋圍起來,然後中間挖一個坑就是上廁所的地方,一個大一些的儲水桶,就是洗澡的澡堂。沖水馬桶、熱水器和蓮蓬頭這些東西出現在這裡,就跟在台北街頭出現一台牛車一樣莫名其妙、無法理解和引人注目。

https://lh6.googleusercontent.com/-TetUoy5Ifr4/UXJUwklPsaI/AAAAAAAAEwI/lvlPfqcPOdE/s600/IMG_2834.JPG

我們借宿的這戶人家是少數村子裡有電力的人家,晚上吃飽飯後,Nay Linn、借宿的主人和我們在房子裡聊天,拿出紙和筆互相交流緬甸文和中文、緬甸和台灣。

躺在床上準備入睡之前,我還是幾乎不敢相信竟然身處在這神奇的村子裡。就像坐了一趟時光機,從資訊時代的社會回到了農業時代,穿越了任意門,從水泥叢林的世界回到了茅草木屋。

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GIhYaTeGFjk/UXJUrVVR0gI/AAAAAAAAEvw/UwHbrwL3pZg/s600/IMG_2820.JPG

這裡的生活,有沒有電都沒關係,因為大家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有沒有錢也不重要,因為大家都能自給自足,餐餐溫飽,有沒有學歷更沒關係,因為說不定這裡連張白紙都找不到。

看著台灣炒得沸沸揚揚的核四、22K和碩不碩士博不博士的。或許,我們都應該和帕歐族人學習簡單與平凡的快樂。

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dMEHE5vSaCw/UXJU0R5dkFI/AAAAAAAAEwQ/Ga5PKoK2YNE/s600/IMG_2844.JPG
(Ba Du Bau Village)
時光荒老了我們的青春
格勞→茵萊湖健行第三天-年紀輕輕的痞子嚮導

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yA1GS0aM2lk/UXJRU_J94wI/AAAAAAAAEvc/VXzEmIIduiQ/s600/IMG_2725.JPG

帶領我們連續走三天兩夜健行的嚮導,是個年紀僅僅十七歲,在曼德勒(Mandalay)念書的大學生,小名Nay Linn。

正值學生放暑假的緬甸,嚮導的這份工作是Nay Linn暑假的打工。這一趟是他帶的第二十幾趟健行,比起許多年紀稍長的嚮導,他還算是個菜鳥嚮導。

他們家就住在格勞(Kalaw),以在緬甸而言,算是經濟能力不錯的家庭,父母是老師,有能力提供他到大城市讀大學,每天父母也會給他五千緬幣(約台幣兩百元,在緬甸餐廳服務生月薪約台幣一千多元)當零用錢。

Nay Linn帶我們健行時,穿著的是簡樸的緬甸風,頭戴著斗笠、穿著淡褐色撣族傳統長褲、揹著已經用針線修補過好幾個地方的舊背包。但他在平常的穿著,就是個時髦的年輕人,棒球帽戴歪一邊、流行T-Shirt、牛仔褲、球鞋,手裡還拿著觸碰式螢幕的手機,完完全全就是個痞子男。

他和我們印象當中,正值血氣方剛的年輕人都一樣,喜歡彈吉他耍耍帥,在學校交了一個女朋友,他女朋友是東枝華人後裔,他說和緬人比起來皮膚比較白,所以比較漂亮。Nay Linn也一樣談論妹正不正的話題,他說東枝正妹多,因為華人多、妹皮膚白,又是個城市,穿得比較流行一些,所以他喜歡東枝。

嚮往出國念書或工作也是他的夢想,他有個親戚的小孩在新加坡工作,過著不錯的生活,他說了畢業後希望也可以到新加坡看一看、闖一闖。

https://lh6.googleusercontent.com/-TJZzzTvxjWY/UXJW1F3FFAI/AAAAAAAAEwY/E-WD0C9Qp74/s600/IMG_2621.JPG

父母反對他做嚮導這份辛苦的打工,但他卻不想成天待在家,正值叛逆期的他,最受不了的就是待在家被父母碎碎念。

雖然有很大的一部份Nay Linn是為了逃避家人的碎碎念才做這份工作,但他工作的態度是很值得讚賞的。他非常願意學習,英語都是從他帶的老外身上學來的,甚至會講一點簡單的法語,一路上也都在跟我們學中文,而我們也從他身上學了不少緬甸話。

他除了帶路之外,還得幫我們準備吃的和揹食材,晚上我們已經在休息了他還得燒柴煮飯,隔天一早還要準備早餐,雖然都只是簡單的粗茶淡飯,但我們吃得非常滿足,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感激。

在這種鄉下地方長大的人,本來就比較吃苦耐勞,即使這份打工不輕鬆,他也是歡喜做、甘願受。

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OuqkGx8VQ0M/UXJW3xk2R2I/AAAAAAAAEwg/av4Pyk9aVCc/s533/IMG_2842.JPG
(Nay Linn為我們準備的晚餐)

這次帶我們健行的嚮導Nay Linn就是個年輕氣盛的痞子男,討厭父母碎碎念、穿著要帥、喜歡看正妹、對未來有無限的憧憬。但他認真工作時,那黝黑臉龐上真誠的微笑、處處為我們著想,一有機會就從我們身上多學一點中文,渴望學習的態度,其實一點都不痞。

這三天能與他一起健行,我們非常信任他,和他處得很愉快。而他也讓我們有了一段非常難忘的旅程。
握不住的沙不如揚了它
格勞→茵萊湖健行第三天-最後一哩路

https://lh6.googleusercontent.com/-5wpSO1rF7t0/UXJNrzsKuDI/AAAAAAAAEvI/bi6xVvzazHk/s600/IMG_2864.JPG

第三天,也是這一趟健行的最後一天,我們必須在中午之前,步行十七公里抵達茵萊湖畔,然後在湖畔吃完午餐後,搭船到茵萊湖北邊的娘水鎮(Nyaung Shwe)。

天才微微亮,我們提早了一個小時出發,走出了在山腰的巴度包村。

我們沿著帕歐族人的牛車高速公路走,不時會聽到鈴鐺聲從後方傳過來,然後就得從路上跳到一旁的田裡或草推中,讓牛車先過,偶爾,看著兩台叮叮噹噹的牛車會車,又或者,幫忙卡在泥土裡的牛車推車。

這一片滋養帕歐族人的土地非常遼闊,如果不是遠方還有一座座連綿的山巒,根本看不到盡頭。放眼望去,田野間隱約還可以看見駕著牛車或耕著田的帕歐族人在勞動著,不曉得他們已經和這片土地相處幾個世代了?

https://lh4.googleusercontent.com/-dX8mR3R1myI/UXJZj3RsjuI/AAAAAAAAEwo/1PYSLgwogGg/s600/IMG_2734.JPG

漸漸遠離了屬於帕歐族的土地,再度進入了一片迷霧松林,接著是一條廣闊的大馬路,充滿沙石的大馬路筆直、看不見盡頭,路旁不時出現和大馬路相呼應的大菩提樹。

馬路上並沒有遇上半台車,出現在馬路上的,除了我們之外,還有生活在這座山頭,隨著青草和綠葉移動的牛兒們,這群牛兒們有的害羞,有的好奇,有的也喜歡陪著我們走上一小段路。

https://lh4.googleusercontent.com/-jO9gz_g0Kx8/UXJZl7IcLCI/AAAAAAAAEw0/qpIzv3ERQHI/s600/IMG_2874.JPG
(路旁的雜貨店)

不知道沿著這條大馬路走了多遠,Nay Linn說:「這條馬路繞過這座山就是通往茵萊湖,我們已經離目的地不遠了。」接著,手指著有些模糊的山頭說:「茵萊湖就在那座山後面。」

看著那座有些遙遠、迷濛的山頭,感覺還要走好遠。但又抬起頭看著那座山頭,心裡跟自己說:「就快到了,至少已經看得到了。」

我們開始切進了森林裡的小徑當中,一個多小時過後,終於從山頂上看見了遠在山腳下的茵萊湖。

https://lh4.googleusercontent.com/-o0tr8_apQPc/UXJZo8kkoDI/AAAAAAAAExA/4LHzxTA-sCU/s600/IMG_2891.JPG

這一趟我們走過了許多人賴以維生的水源地湖泊,在山頂上望著山巒吃洽帕提,遇上了熱鬧又寧靜的鐵道市集,睡在寺廟裡的地板上,從黃土大地走到紅土大地,踏上了滋養帕歐族人的田野,借宿在不同時空的帕歐族村子裡,越過了層層的松樹林,在不曉得多少顆的菩提樹下乘涼休息,跟著未滿十八歲的痞子嚮導的腳步,最後,來到了跟大海一樣廣闊的茵萊湖。

終於,沿著這最後一哩路下山,這趟三天兩夜、六十公里、從格勞到茵萊湖的健行落幕了。

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qqsTcnqgZIE/UXJZqHcxykI/AAAAAAAAExI/XEO3aTwdNzs/s533/IMG_2907.JPG
(最後一哩路)

三天兩夜,或許在人生當中短暫到微不足道,就像大樹上的其中一片樹葉一樣,但因為親自用雙腳在緬甸大地上走過這一遭,這三天兩夜在我的人生就像這棵大樹上結了一顆美麗的果食一般,看起來美麗,嚐起來酸甜,回味起來無窮。

原文出處:
格勞→茵萊湖健行第一天-山頂上的洽帕提 (http://dwhy0929.blogspot.com/2013/04/blog-post_20.html)
格勞→茵萊湖健行第一天-熱鬧又寧靜的鐵道市集 (http://dwhy0929.blogspot.com/2013/04/blog-post_2692.html)
格勞→茵萊湖健行第二天-染紅雙腳的紅土大地 (http://dwhy0929.blogspot.com/2013/04/blog-post_1281.html)
格勞→茵萊湖健行第二天-帕歐族與巴度包村 (http://dwhy0929.blogspot.com/2013/04/blog-post_2717.html)
格勞→茵萊湖健行第三天-年紀輕輕的痞子嚮導 (http://dwhy0929.blogspot.com/2013/04/blog-post_8659.html)
格勞→茵萊湖健行第三天-最後一哩路 (http://dwhy0929.blogspot.com/2013/04/blog-post_5883.html)
舊言虐心
真的是了不起的行程,加油,繼續行走
宅若久時天然呆
茵萊湖三天兩夜健行,也可以這麼的有意思~這麼精彩的文筆紀錄
不壞沒人愛
緬甸是個有趣的國家 可惜相關的資料很少 很感謝你帶來第一手資訊
淺綠少年薄荷涼
緬甸是個有趣的國家 可惜相關的資料很少 很感謝你帶來第一手資訊

謝謝...緬甸是我目前在東南亞旅行過最喜歡的國家,最近我們一直在整裡關於緬甸的資訊,不管是旅行還是緬甸的歷史、人文...如果有興趣可以到我們的臉書粉絲團上瞧瞧。
時光是把飼料
我也很想到緬甸旅遊
但是聽說現在機票一票難求
住宿的費用也一再攀升...

緬甸民風純樸最為人所樂道
但是聽說消費分成外國人和本國人
也因此往往超出旅遊所計畫的支出

不過緬甸還是可愛的國度!!令人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