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 東正教的~謝肉節 Maslenitsa

姑娘你入了我的法眼
俄羅斯的謝肉節(俄語:Ма́сленица,英語:Maslenitsa),又名送冬節。起源於多神教時期的俄羅斯送冬節,即是春耕節的前身。相傳冬去春來是春神和戰爭之神雅麗洛(Jarilo)戰勝了黑暗嚴寒的結果,因此每年二月底三月初都要舉行隆重的送冬迎春儀式。古斯拉夫人以此歡慶經過漫長的嚴冬,明亮的太陽又開始為大地送來溫暖。
東正教傳入俄羅斯後,政府無法取消異教的民間節日,只好把春耕節改稱謝肉節,節期安排在春季大齋前一週。這一週過後,進入四十天的大齋期,期間人們禁止娛樂、吃肉。由於此後整整八個星期不能吃葷,人們便在這一週內隨心所欲地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盡情享受歌舞娛樂和戶外活動,向肉食品告別的日子,因此稱為謝肉節。
在沙皇時期,謝肉節在莫斯科新落成的宮殿舉行,帶領著群眾的「嚴冬老人」以滑稽長老的模樣,到處搖爐散香,並且揮舞著用煙斗製成的十字架,祝福大家。隨後就是一場為期兩天的饗宴,參與者不能回家休息。外國賓客只允許輪流休息,睡醒的人必須集體跳舞。葉卡捷琳娜二世為慶祝加冕,也效仿彼得一世,趁謝肉節期間在莫斯科舉辦了名為「戰勝的彌涅爾瓦」的盛大假面流行。為期三天的假面遊行中,展示了社會的各種陋習:受賄、鯨吞國庫財產、公務手續繁冗等,而這些陋習都被睿智的女沙皇治理好了,來彰顯女皇的聖明。

按照傳統的民間習俗,為期7天的「謝肉節」每天都有不同的慶祝方式:
星期一是迎春日,人們用稻草和布條捆紮象徵冬天的玩偶,並將它們放在家裡,另外要烹製薄餅,傳統上,第一張薄餅會送給窮人以示對死者的紀念。入夜時分,人們燃起篝火,在篝火旁載歌載舞。

第二天是始歡日,未婚的男女青年在這一天互相走動,進行滑雪遊戲,尋找自己的意中人。

週三是美食日,是女婿們到岳母家吃薄餅的日子。

週四是醉酒日,節日在這一天會達到高潮,有錢人舉辦狂歡舞會、假面晚會,民眾則玩化妝集會、鬥拳。每逢晚上,青年男女共處一室,載歌載舞,通宵達旦。

週五是女婿回請岳母吃薄餅的日子。

週六是小姑日,新婚妻子邀請他們丈夫的姐妹到家中吃薄餅。

週日寬恕日,人們在這一天互相請求對方寬恕自己,摒棄前嫌,重歸於好。這天,人們將那些還沒有來得及焚燒的玩偶付之一炬,表示已徹底告別寒冷的冬天,迎來了陽光明媚的春天。
隨著時代變遷,俄羅斯人已不再遵守那些陳舊的清規戒律,但烤薄餅、捆紮並焚燒玩偶的習俗仍然保留了下來。莫斯科市政府於2002年已正式宣佈「謝肉節」為城市節日,各大公園舉辦多樣慶祝活動,招攬攤位進駐,還邀請了各地特色的樂團,演唱傳統民俗歌謠,或者是現代流行歌曲。

並且設置了小型農場,讓住在都市的孩童能有機會近距離接觸牛、羊。或有工作人員穿著傳統服飾,邀請兒童玩無傷大雅的搏擊、擊劍等。另外,邀請俄羅斯各地有名的大力士,與民眾一起比賽拔河,爬天梯等等,相當熱鬧。

在活動中,最常看到的攤位即是烤布林餅(俄文:блин 英文:Bliny)。這種薄餅呈金黃色,烤盤是圓的,類似台灣常吃的可麗餅。它象徵著太陽,表示春天的來臨和白天越來越長。傳統口味是不加任何物品,但是俄國創意十足,現在有甜的、鹹的都有,抹上果醬,巧克力或者包著起司、肉等。

謝肉節的重頭戲就是星期日晚上,象徵冬天的稻草人被放置廣場中央然後焚燒,焚燒之時,民眾圍著唱歌,歡送寒冷的冬天,迎接溫暖的春天。

俄國的謝肉節,讓我覺得很像臺灣的<元宵節>,因為老一輩常講:元宵節過了,春天就來了。可是,在寒冷的俄羅斯,雖然是送走冬天令人愉悅的節慶,可是三月依然寒冷,偶爾還會下雪,戶外舉行的活動,其實相當考驗人的,因為真正的春天要到五月才到來。

原文與更多圖片:Here, I am Travelling (https://travelerleeblog.wordpress.com/2017/02/22/maslenitsa/)
會送俄國禮物的粉絲團喔:底家,在旅行 (https://www.facebook.com/dijiatravelling/)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