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拱廊街,兩百年的城市漫遊

願此生與你再無瓜葛
上個月讀了 wilhelm 棧友的文章《巴黎室內廊街之旅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156866)》,非常精采,讓在巴黎的美好回憶又悄悄湧上我心頭。來巴黎逛大街、漫步香榭麗舍大道,是屬於 18 世紀末到 19 中世紀末新興中產階級的浪漫,新消費社會崛起的風情。其中,栱廊街不但是這個消費社會城市空間的始祖,更是這個消費社會風情集大成的舞台!它是不怕雨又有陽光的明亮街道、它是城市大道之間的橫向捷徑、它是安穩舒適沒有馬車喧嘩的徒步區、它是雅緻氣派精品店琳琅滿目的總匯、更是見識咖啡館餐飲座上人生百態的大舞台。
巴黎,無疑是全世界栱廊街最多的代表城市,但要說它是最漂亮的栱廊街城市?那也未必,整個歐洲還有很多其它大都會與中小城市的栱廊街,各有不同出生年代與產生脈絡、象徵不同地方的中產階級與消費社會興起、其建築形式也擁有各地不同的獨特品味與特色。
1. 巴黎 (18 世紀中後期):創始,原型

無法定義的城市研究先驅班雅明 Walter Benjamin 執筆的《拱廊街計畫》Das Passagen-Werk,帶我們見識了栱廊街的魅力與巴黎時代交替下的空間感知,這是全方位城市研究的始祖,從社會從心理從政治從商業從身體多角度切入,是後世專業壁壘分明的城市研究者再也無法超越的眼光,也只有拱廊街這個美麗舞台能夠激發如此深刻的全心閱讀。巴黎栱廊街在 19 世紀中黯然沒落,卻在班雅明的造訪書寫後重新吸引世人的注目!
拱廊街的魅力在哪裡?在於它提供了另類的行人路途,打破了堂皇的建築表面、穿越了神祕街廓、聚集了各色各樣的商業活動、排列了最新時尚與科技發展的櫥窗、也匯聚了上至貴族下至小資產階級甚至一點點流浪漢的人生百態。對傳統城市中刻苦認真過著無聊日常生活的人們來說,打通街廓的拱廊街是打開花花世界的一扇心靈之窗,打開了眼界、釋放了想像、點燃了另類的身體韻律之火花。這個新的身體韻律就是「漫遊」flânner,就像無拘無束甚至偶爾無所事事的班雅明這種「漫遊者」flâneur 一樣,讓拱廊街開啟的大舞台解放他的觀察與想像,當個現代社會全新的都市觀察者。
巴黎的栱廊街,大部分集中在堂皇的、富裕的賽納河右岸。巴黎栱廊街興起於 18 世紀中後期,是漸漸衰落的貴族要加入漸漸崛起的新興資本主義社會之途徑,將自己土地上的宮殿打通廊道、招商出租、吸引逛選人潮進入駐足。巴黎栱廊街曾經有上百條,是 18 世紀中後期的購物集中區,算是現代百貨公司的前身,但自 Le Bon Marché 的開幕引起現代「百貨公司」風潮後,以傳統獨立零售店為組成元素的栱廊街就漸漸為世人所遺忘了。這在左拉的《婦女樂園》Au bonheur des dames 當中有令人雀躍興奮但也念念不捨的五味雜陳之描繪,也被改編拍成了英國影集《彼岸是天堂》The Paradise。
無獨有偶,1850 百貨開幕 1869 年蓋百貨大樓的 Le Bon Marché 只是推走巴黎拱廊街的後浪之一,更大的一股後浪就是 1853-1870 奧斯曼的都市更新計畫;與整個巴黎都市更新同時開始同時完成的 Le Bon Marché,就是奧斯曼計畫的百貨公司之隱喻。於是栱廊街沒落了,大規模地被拆除了,只剩下二十條左右在巴黎右岸存活至今,還未必是格局最雄偉完整的,許多條都頗有草創期樸素拼湊的樣子,維護得也未必都很光鮮明亮。拱廊街旁的店鋪雖然五花八門爭奇鬥妍,但放在一起莫名地有一種不整齊缺乏秩序的感覺,就算是走進單間,也往往不再能看見真正細緻典雅的特色小店、就不用說氣派的高檔名店了,而往往只有小成本、經營未必上軌道、或是草創初期的小店,頗有篳路藍縷做作小生意的打拼精神與樸素特色。
1189526 1189710

正如 wilhelm 棧友在其文《巴黎室內廊街之旅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156866)》中所說的:「隨著百貨公司的興起,這些廊街也逐漸沒落,不復往日榮景。跟一級景點如羅浮宮、凱旋門與艾菲爾鐵塔相較之下,也比較不熱門」。的確,拱廊街儘管在巴黎創始、也在巴黎風起雲湧地遍地開花,但在今日的花都旅遊景觀中,它已經是邊緣、落寞、懷舊的代表了。不過這一點也不減拱廊街之美,甚至從熱門觀光地圖中下台一鞠躬的拱廊街們,反而可以讓我們在擁擠躁動的巴黎觀光城市中找到一片靜謐的綠洲,讓我們放慢腳步輕鬆地逛街、睜大眼睛打開耳朵在拱廊街細細品味人生百態。
1189524 1189712

關於巴黎的拱廊街,《巴黎室內廊街之旅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156866)》一文已經介紹得很精采,本文就不再聚焦於巴黎,而要將眼光轉移到歐洲其它大都會與小城市。是地,拱廊街不是巴黎或法國的專利,它也化身為英國的 arcade, 德國的 passage, 義大利的 galleria, 比利時的 galerie... 當 19 世紀中巴黎的拱廊街漸漸走下時尚舞台時,拱廊街的歐洲兄弟姊妹們正在其它國家中悄悄崛起。
1189523 1189711

待續

倫敦 - 發展,進化型,伯靈頓栱廊
布魯塞爾 - 集大成,交叉型,聖雨蓓栱廊
米蘭 - 大規模,玻璃圓頂,伊曼紐二世栱廊
英國 - 多彩栱廊街,維多利亞工業城
里茲 - 新世紀,四通八達栱廊街區
卡爾地夫 - 威爾斯首府,拱廊街之城
萊比錫 - 德式傳統,商展建築的遺續
漢堡 - 德式復古,拱廊街的文藝復興
間歇性精神病人
2. 倫敦 (19 世紀初):發展,進化型,伯靈頓栱廊

海峽對岸的倫敦,是個玩一年也不膩的花花世界,也是綜合歷史遺產與前衛生活絕不輸給巴黎的歐洲第一大都會。不過倫敦的文化觀光或購物之旅從來不以拱廊街為焦點,倫敦的拱廊街也沒有如 Walter Benjamin 一般的文壇巨匠書寫它們的美好。不過,在歐洲拱廊街發展的歷史上,倫敦的地位不可忽視,因為倫敦第一次學得了巴黎拱廊街的原型,並且運用巴黎尚未發展的最先進技術,將這個原型進化得更完整。Burlington Arcade (1819)

倫敦第一條栱廊街由 19 世紀初倫敦大更新時代的天之驕子建築師 John Nash 向巴黎學來,作為他在倫敦集英國喬治亞都市更新之大成的倫敦都市更新計畫(以 Piccadilly & Regent Street 為中心的這一帶,是大都會都市更新的濫觴,1860s 奧斯曼的巴黎都市更新計畫還是取材於倫敦呢)之一部分。首先,他蓋了一條比較樸素的 Royal Opera Arcade 皇家歌劇院拱廊,其實只有低矮的兩層樓,打通了一棟建築穿越了一個街廓,甚至還沒有玻璃頂蓋呢。Royal Opera Arcade 建於 1815 年,工程並不複雜,起造的同年就完成了。為什麼是 1815?有一種說法認為是歐陸在法國大革命戰爭與拿破崙戰爭讓倫敦巴黎兩大都斷絕了文化交流二十年,等 1815 拿破崙被徹底擊敗後終於恢復交流,John Nash 終於看見夢寐以求的巴黎拱廊街,打鐵趁熱馬上學來應用在倫敦。
1189435 1189433
Royal Opera Arcade (1815), 倫敦第一個栱廊街

不過倫敦真正具有革命性的成熟拱廊街是第二條:Burlington Arcade 伯靈頓拱廊,就位在今日皮卡地里大道上最堂皇的 Royal Academy of Arts 旁邊,是這棟 Burlington House 大廈旁邊附屬的小街,作為那時已經算是流行商業街區的 Old Bond Street/New Bond Street/Piccadilly 之跨街廓連結徒步街。Burlington Arcade (1819) 鑄鐵玻璃頂的進化型原型

Burlington Arcade 地面上用傳統英式店鋪的木造表面,古色古香,少了巴黎的石造質感卻多了一分英式特色;天上則用英國最先進的鑄鐵與玻璃工業技術做了形制、造型、以及細部收邊面面俱到地完整的玻璃頂,這是玻璃屋頂技術的一大革新!日後才在英國孕育了 1851 年倫敦水晶宮的出現,也成為後來比利時與義大利一間比一間華麗氣派的後進拱廊街之始祖。
1189415 1189438
Burlington Arcade (1819)

倫敦幾乎所有栱廊街都集中在 Piccadilly 大街上與周邊的高檔購物區 Mayfair,是縱貫 19 世紀的富裕倫敦消費生活景觀。儘管巴黎在 1860 前後栱廊街就開始衰敗了,栱廊街在倫敦仍然從未在中產與上流消費社會中缺席。倫敦這些栱廊街,比起巴黎來說都不大,寬度可能和巴黎的差不多,但高度差很多,比較小巧,也往往不會像巴黎一樣像山谷一樣狹長。
1189419 1189420
Piccadilly Arcade (1909)

譬如只有一層樓還只有一明一暗圓頂天窗韻律的 Piccadilly Arcade 皮卡地里拱廊,還有儘管有一層半卻連天窗都沒有的 Princes Arcade 王子公主拱廊,它們形式很簡單、格局並不雄偉、甚至牆面只是簡單的白漆底色,卻能用最精緻的鐵件與木材雕琢出漂亮的店面、招牌、燈飾,甚至各種折扣季與聖誕購物季節時,白色的背景更能讓張燈結彩的裝飾充滿繽紛的佳節氣氛。只要精品店們集中在此認真經營,這個拱廊街風情一點都不輸給黃金年代的巴黎。
1189436 1189437
Princes Arcade (1883)

倫敦的小拱廊街們,也並不都是那麼樸素,譬如 Mayfair 最短小的一條拱廊街 Royal Arcade 皇家拱廊,儘管在整個街廓中只有很可憐的小小一綜狹長土地而沒有其他拱廊街如城市大宅一般的廣大腹地,卻擁有最華麗建築裝飾、最高彩度面貌、以及最完整的拱廊街立面與天窗結構。拱廊街不用擁有廣大腹地,它只要有長長的一條過道就是時尚氣氛與商業活動的焦點。
1189445 1189439
Royal Arcade (1879)

最小的拱廊街 Royal Arcade 是倫敦最多彩,而倫敦另一處規模最大的也一樣多彩,就是在 City of London 這個老中心蓋的「市場」Leadenhall Market 利德賀市場,嚴格說來不算是穿越單街廓的拱廊街,但它利用 City of London 幾個街廓之間的既有通道,重新整修表面並加上頂蓋,把車行道路改造成行人徒步的半戶外購物街,形制和購物血拼的栱廊街一模一樣。
1189432 1189418
Leadenhall Market (1881)

Leadenhall Market 不但街道表面最寬、店面單位最大,它十字交叉的形制也是倫敦格局最大,兩條栱頂交疊出一個浮在天空的玻璃圓頂,一樣是倫敦最先進。我們可以把它當個市場,上班族可以來這裡吃午餐喝咖啡,甚至路中央還隨時有舊書攤古董攤與美食市集;我們也可以把它當成倫敦拱廊街集大成,徜徉在天光下欣賞多彩精緻的建築表面,順著好奇的眼光瀏覽一間間有趣的店面,穿透 City of London 的古雅與浮華。Leadenhall Market (1881)
和寂寞分手
3. 布魯塞爾 (19 世紀中):集大成,交叉型,聖雨蓓栱廊

身為西歐法語社群中僅次於巴黎的第二大都,布魯塞爾在拱廊街的發展上卻比巴黎晚了半個世紀,因為在巴黎拱廊街興盛的 18 世紀末時,布魯塞爾還是奧數低地國的地盤。布魯塞爾的拱廊街與其說向巴黎學習,不如說是站在倫敦的基礎上,等待倫敦從 Burlington Arcade 開始發展了更先進玻璃頂技術、設計方法以及完整形制後,由布魯塞爾集大成蓋出連倫敦無法企及的大規模拱廊街。
1189790 1189791
Galeries Royales Saint-Hubert (1847), Bruxelles

布魯塞爾最出名的指標性拱廊街開發案,當然就是被列為世界遺產的 Galeries Royales Saint-Hubert 聖雨蓓皇家栱廊,一樣是十字型,它比倫敦 Mayfair 的所有拱廊街都雄偉很多,甚至比起三十幾年後倫敦的後進拱廊街 Leadenhall Market 來說,這個 1847 年就已落成的聖雨蓓拱廊街都還要更堂皇、玻璃拱頂更精緻明亮、店鋪規模與數量也大很多,琳瑯滿目美不勝收!三條不同的栱廊街包括主翼南段的國王拱廊 Galerie du Roi、北段的皇后拱廊 Galerie de la Reine 以及側翼的王子公主拱廊 Galerie des Princes,都被完整的古典立面、厚重的大理石材與比倫敦 Burlington Arcade 再先進了三十年的鑄鐵玻璃拱頂完美包覆。
1189787 1189789 1189788
Galeries Royales Saint-Hubert (1847), Bruxelles

聖雨蓓拱廊街的開發概念早在比利時建國後不久的 1836 年就已經成形,但是拱廊街建築最困難的從來都不是建築設計與營建工程,而是開發概念的突破,當倫敦都已經一條條小拱廊街如雨後春筍般興建起來時,布魯塞爾這個雄心壯志大計畫一直按兵不動,花了整整十年奔走商界政界多方串連、也花了十年與在地商家與市場喬攏利益分配、這才一點一滴地把布魯塞爾市中心既有的零碎土地成功整合,並成立了「聖雨蓓拱廊商會」Societe des Galeries Saint-Hubert,終於定案開工後僅僅一年半就把這個革命性的大拱廊街蓋好了。
1189786 1189785
Galeries Royales Saint-Hubert (1847), Bruxelles

因此,比利時第一個栱廊街還不是布魯塞爾的聖雨蓓拱廊,而是列日的 Passage Lemonnier 鑄幣者拱廊,其實已經用了相當細緻的玻璃頂技術,儘管入口小巧低矮,但室內已經有十字型雙廊道,也有地面層店鋪與一樓的商家工作空間,已經可比擬巴黎 18 世紀末的拱廊街之規模甚至更精緻,比起倫敦 19 世紀初的拱廊街更是大得多了。這是比利時建國以來第一次,野心勃勃地要向巴黎與倫敦大都們學習,建設列日的消費社會地景。
1189730 1189731
Passage Lemonnier (1838), Liège

有了列日的實驗先驅,才能開始累積經驗讓布魯塞爾蓋出雄偉的聖雨蓓栱廊街傑作。同年在布魯塞爾還有另一個小巧可愛型的,連接布魯塞爾大廣場與東邊高地上的藝術丘,這就是充滿漂亮小書店與古玩店的 Galerie Borthier 波蒂耶拱廊,是布魯塞爾市中心舊書與古玩街區的起點。
1189723 1189736
Galerie Bortier (1847), Bruxelles

其他布魯塞爾更後進的栱廊街,還有折衷主義的 Passage du Nord 北方拱廊,將市中心西邊的購物大道與東邊老城徒步區橫向連結。到 19 世紀末,這些栱廊街越蓋越精緻,儘管是負責空間連接的橋樑作用,其建築形式卻獨立而完整。北方拱廊街雖然不比聖雨蓓拱廊街那種世界遺產級的雄偉,卻已經比巴黎現存大多數的拱廊街還要精采。
1189784 1189727 1189729
Passage du Nord (1882), Bruxelles

拱廊街透過布魯塞爾流行到荷蘭,在海牙也有折衷主義式的 Haagse Passage 海牙拱廊,形制並不輸給布魯塞爾,可惜拱廊街在荷蘭並沒有傳開來,畢竟荷蘭的城市紋理與城市建築形式與比利時與北法實在差太遠。不過 Haagse Passage 還是在紅磚建築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荷蘭城市景觀中,加入了這一個白色磚石厚重充滿古典裝飾的拱廊街,這裡儘管是荷蘭,卻更像巴黎與布魯塞爾。
1189734 1189735
Haagse Passage (1885), Den Haag

布魯塞爾除了幾個華麗的 19 世紀歷史拱廊街之外,拱廊街傳統也延續了下來,應用在 20 世紀其他新建築上,其中最接近火車站的是 1958 年落成的 Galeries Ravenstein 烏鴉堡拱廊,是因應 1958 年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時大規模都市更新的一部分,也開啟了 20 世紀後半布魯塞爾的現代拱廊街計畫。在巴黎,拱廊街在 19 世紀中就已衰落;在倫敦,拱廊街大致是 19 世紀初到 20 世紀初這一百年間的產物,儘管老拱廊街仍然是商業區的焦點,新建築卻漸漸走向百貨公司形式;只有在布魯塞爾,從 19 世紀中一直到 20 世紀後期,各個不同時代的拱廊街仍然運用不同階段的建築技術與設計,將這個都市傳統一代代地延續下來。
1189725 1189726
Galeries Ravenstein (1958), Bruxelles
朝我開槍請對準心臟
6. 英國里茲 Leeds (19-20 世紀之交):新世紀,四通八達栱廊街區

英國一眾工業城市,許多都有一個漂亮的拱廊街成為市民的時尚購物中心,有的則可以有三四個。但真正能有五花八門拱廊街群集的「拱廊街之城」,只有約克夏的里茲 Leeds 與威爾斯首府卡爾地夫 Cardiff。
1191072
Queen's Arcade (1889), Leeds

里茲身為今日英國第六大城,其實它在英國的工業革命發展歷史上算是個後進。儘管沒有趕上伯明罕與曼徹斯特的第一波工業、也不能像利物浦與格拉斯哥那樣有大港與加工出口,但里茲很快速地利用他們在工業革命前本來就很蓬勃的羊毛貿易與紡織業,迅速重組轉型走上機械化與工廠化,很快就迎頭趕上成為英國第六大城,而且有別於「北方城市」以粗礦工人文化為特色的曼徹斯特與利物浦,里茲除了工業之外更厲害的是文化與設計。
1191075
Thornton's Arcade (1878), Leeds

同樣地,在拱廊街的發展上里茲也是個後進的小弟,第一個拱廊街直到 1878 年才蓋起來,而且只是一個輕薄短小的初試啼聲,用很有限的土地先蓋了一個兩層樓狹長的 Thornton's Arcade 松頓拱廊,地面層是深黑色的木造店面與招牌、上層是白色的歌德尖拱窗牆面,玻璃拱頂底端還有羅賓漢主題雕像。里茲的第一次嘗試,表面配色有點像倫敦,狹長空間感更像巴黎,但尺度又比巴黎小很多。沒關係,這只是初次練習而已。Thornton's Arcade (1878), Leeds

過了十年左右,終於在 Thornton's Arcade 旁邊不遠蓋起第二條 Queen's Arcade 女王拱廊。同樣是二層樓高,Queen's Arcade 這次走完全不一樣的風格,不做狹長挑高也不做尖拱窗或尖拱頂,而讓一切都比較平順親切,也用鈍角三角形的和緩玻璃頂蓋,讓整個拱廊截面接近 1:1 減少壓迫感;除了玻璃頂與高寬比例讓光線更充足更明亮外,還放棄了傳統英國的暗木頭色店面而改漆高明度的各種粉色,把整條拱廊街變得五彩繽紛。甚至我來過兩次,兩次的室內配色都不一樣呢!Queen's Arcade (1889), Leeds

再隔十年左右,雄心壯志的里茲市政府與開發商越做越大,在核心商業區北邊稍遠處蓋了有兩條橫廊一條縱廊的 H 型「大拱廊街」Grand Arcade(可惜今日有一條橫廊已經變成要收門票的夜店了),高寬比例大致類似 Queen's Arcade,屋頂則更大、立面上層也更加精雕細琢,重點是練習了十字拱廊交叉處的玻璃圓頂設計與施工,圓滿達陣!這才摩拳擦掌準備一舉完成里茲二十年磨一劍的終極拱廊街計畫:Victoria Quarter。Grand Arcade (1897), Leeds

以女王為名的 Victoria Quarter 購物街區經過了多年規劃與施工,並借鏡了里茲前三條拱廊街的開發與設計經驗,萬事具備就等著要在 1900 年新世紀隆重開幕,也請到了晚年幾乎不問國事的維多利亞女王來主持開幕。可以說,英國在維多利亞年代國力鼎盛、充滿無比信心的美好年代,就化身在 Victoria Quarter 這個最新商業區建築上,達到最高峰。
1191076
Victoria Quarter (1900), Leeds

Victoria Quarter 裡面最美的焦點,就是 1900 年開幕的 County Arcade 郡拱廊,我個人認為這是英國拱廊街中最美!沒有任何 19-21 世紀的英國商業空間能出其右!County Arcade 以圓滿地充滿彈性的半圓拱頂大量採天光之餘,也用黃、綠、橘等多種自然明亮色彩搭配的金工,將支撐拱頂的屋架、窗框與結構材料雕琢得美輪美奐;十字拱頂交叉處則是英國最漂亮的玻璃圓頂,雖然尺度比米蘭與拿坡里的巨大拱廊街都小了很多,但格局完全相同,更有具體而微的親切尺度;米蘭拱廊街在支撐圓頂的半圓面上描繪了義大利三大都與第四都米蘭,這個 County Arcade 則不去歌頌什麼帝國與權力,而專心刻劃 19-20 世紀之交的勞工男女們。
1191074 1191082
County Arcade (1900), Leeds

Victoria Quarter 整體格局類似里茲前一個拱廊街 Grand Arcade,呈 H 型兩條橫廊發展,除了北側的 County Arcade 外還有南側的 Cross Arcade 十字拱廊,它沒趕上新世紀維多利亞女王大駕親臨的開幕典禮,拖到了 1904 年才落成,擁有同樣精雕細琢的拱頂,商店立面則稍微低調一點。
1191080 1191073
Cross Arcade (1904), Leeds

Victoria Quarter 商業區的建築街面,不是用英國本土的石材,而是用一批一批從義大利進口的深紅色大理石,因此里茲的商業區建築擁有英國的古典表面、卻有英國其他地方見不到的紅色情調。北邊的 County Arcade 與南邊的 Cross Arcade 兩排店面,中間卻還是有一條橫的戶外商業大街,從北往南走拱廊還要跨過一小段斑馬線,總是讓這個 H 型的拱廊街不是那麼完美。Victoria Quarter (1900), Leeds

終於,1990s 年代為迎接 Victoria Quarter 落成一百週年的世紀大整修中,蓋起了里茲最新的一條玻璃頂,將這條商業大街變為第三條拱廊 Queen Victoria Street 維多利亞女王街!主要的精品商店仍然留在南北兩側的舊拱廊街旁,這條新拱廊街則是舒適寬敞的休憩空間,有花園有噴泉還有各種給人歇腳的餐飲座位,讓購物客坐下來休息一下再出發。里茲花了一百二十年、一條接著一條慢慢經營起來的市中心商業區拱廊街系統,終於大功告成!
1191078 1191083
Queen Victoria Street (1996), Leeds
夢裡夢外都是他
7. 英國卡爾地夫 Cardiff (19-20 世紀之交):威爾斯首府,栱廊街之城

里茲有六條拱廊街和一整個 Victoria Quarter 商業區,讓里茲從 19 世紀末起就是「北英格蘭血拼之都」。儘管有這麼多漂亮拱廊街,里茲卻也還沒有自稱「拱廊街之城」呢,只是我自己這樣稱呼它而已;而威爾斯首府卡爾地夫,也擁有六條古雅的歷史拱廊街,市中心的拱廊街密度號稱英國之冠(不知道里茲對這點有沒有意見?),因此卡爾地夫非常自信地明文喊出口號:"City of Cardiff, City of Arcades!"
1191258 1191232
於 1858 年落成開幕的 Royal Arcade 皇家拱廊,位在鄰近卡爾地夫城堡的 Castle Quarter,是卡爾地夫最老拱廊街,有點點雜亂,天窗與狹長格局類似巴黎,很多獨立小店,賣手工藝品、服飾配件、家飾用品還有食品,包括有名的零食甜品店 Wally's Delicatessen,算是基本生活五應俱全的的「生活拱廊街」。在 Royal Arcade 開幕前,這個威爾斯首府還只是個沒有什麼零售業的小地方,人們只有上市場趕市集,而幾乎沒有「逛街購物」的消費行為;第一間拱廊街開幕後,很快地改變了卡爾地夫的消費型態,零售業開始如雨後春筍般急速成長。
1191230 1191231
Royal Arcade (1858), Cardiff

於 1886 年落成開幕的 High Street Arcade 商業大街拱廊,充滿獨立的另類服飾與時尚商品店,還有全市最集中的古董古玩店,也許可以算是一條「Vintage 拱廊街」吧?它負責連通卡爾地夫城堡、商業大街 High Street、卡爾地夫中央市場... 整個 Castle Quarter 都以這個 High Street Arcade 為中心展開,四通八達。
1191240 1191241
High Street Arcade (1886), Cardiff

於 1887 年落成開幕的 Castle Arcade 城堡拱廊,最多彩、進深最長、最曲折幽深、空間層次變化最多。狹長如天井的拱廊上層,許多走廊與樓梯步道交錯,所有木構件細部都被塗上多種彩色,這是維多利亞時代建築中我最喜歡的輕構造與裝飾手法,雖然以建築來說這一點都不雄偉、甚至有點臨時而廉價,但它看起來多舒服多歡樂呀?我就把這條就叫作「彩色拱廊街」吧!
1191242 1191243
Castle Arcade (1887), Cardiff

同樣在 1887 年落成開幕的 Wyndham Arcade 溫丹拱廊,位在市中心商業區外圍,距離火車站反而還比較近,不過這邊同時是晚間吃飯的熱門餐廳區,因此 Wyndham Arcade 也一樣是擁有多種餐廳、咖啡館、酒吧的「美食拱廊街」,晚上當然是比白天熱鬧的,早上去甚至會覺得有點冷清。
1191244 1191245
Wyndham Arcade (1887), Cardiff

1896 年落成開幕的 Morgan Arcade 摩根拱廊也位在 Castle Quarter,平行於 Royal Arcade,是卡爾地夫保存最好的一條拱廊街,色彩搭配較簡單、立面設計較低調,不過令人驚艷的特色是:它有可以彎曲的蛇形拱廊設計,地面層商家也擁有非常大的玻璃窗店面與「威尼斯式」立面窗戶。Morgan Arcade 的商家特色是有各種獨立小咖啡廳與輕食店,還有公平貿易與有機食品店,以及賣健康保養品的獨立商店與連鎖店如 Neal's Yards Remedies... 綜合這些,我就算它是條「健康拱廊街」。另外它還有號稱「全世界最老唱片行」的 Spillers Records。
1191249 1191250
Morgan Arcade (1896), Cardiff

美好年代裡,卡爾地夫的六條維多利亞與愛德華式樣拱廊街,最後一條就是 1902 落成開幕的 Duke Street Arcade 公爵街拱廊,算是 High Street Arcade 的延伸,讓 Castle Quarter 的街廓內商業空間更高度利用、也讓街廓內的動線更加四通八達。與 High Street Arcade 同氣連枝,Duke Street Arcade 也一樣是以古董古玩和另類服飾店為主的「Vintage 拱廊街」。Duke Street Arcade (1902), Cardiff

除了六條拱廊街之外,來卡爾地夫也不能錯過拱廊街的表兄弟:Cardiff Central Market 卡爾地夫中央市場。以建築類型來說,這種頂蓋市場 (covered market) 與拱廊街 (arcade) 截然不同,它不是零售業林立的、給人逛街選購工業產品與時尚商品的大道,而是給各類城市基本生活所需如柴米油鹽等物資的交易場所;不過以建築型態來說,卡爾地夫這個頂蓋市場 Central Market 和拱廊街就是有許多異曲同工之妙,他們同樣位於街廓中心、同樣有多入口讓人四通八達穿越街廓、同樣有一條條狹長廊道兩旁有店鋪、同樣可以爬樓梯逛二樓店面、而且同樣用維多利亞式樣多彩精緻的木造工法設計而成,和卡爾地夫的拱廊街們一樣精采!
1191252 1191253
Central Market (1891), Cardiff

關於卡爾地夫這個威爾斯首府、英國第十大城,有一個數據相當嚇人:卡爾地夫在 1800 年人口只有 1,900 人左右,到 1900 年已經超過 160,000 人!19 世紀這個工業快速發展的年代,對南威爾斯包括卡爾地夫來說是歷史賜與的良機,靠豐富的鐵礦礦藏與新興鋼鐵工業,讓威爾斯從沒沒無聞小地方快速成為重工業區;經濟快速發展,也讓卡爾地夫在經濟成長下由兩千人小鎮變成十幾萬人的大城。拱廊街對巴黎、倫敦、布魯塞爾、米蘭這些歷史大都會來說只是城市消費生活的一個新型態而已;而對卡爾地夫來說,拱廊街從無到有的開發,幾乎就是威爾斯首府從無到有的城市中產階級文化發展。Dewi Sant (1981), Cardiff

難怪,飲水思源,卡爾地夫的確值得自稱一聲「拱廊街之城」,因為這個城市第一次有中產階級、第一次有市集以外的聚集商業活動,就是拱廊街;一開始是卡爾地夫建造了幾條拱廊街的建築,到後來更是由這些拱廊街吸引了商業行為塑造了城市文化,誇張一點地說反而更像是「拱廊街建造了卡爾地夫」。的確,除了這六條拱廊街,卡爾地夫在 20-21 世紀這一百多年間仍然繼續在發展新的拱廊街,譬如 1921 年的新拱廊街 Dominions Arcade 領地拱廊、譬如 1994 年的 Queen's Arcade 皇后拱廊;另外當英國城市都在開發市中心購物區時,卡爾地夫的新購物區開發仍然堅守拱廊街格局,開發了 1981 的 Dewi Sant 聖大衛購物中心與 1990 的 Capitol Centre 國會購物中心,全部都以拱廊街的格局組織商業空間動線,而從不走 19 世紀巴黎或 20 世紀流行全球各大都會的「百貨公司」路線。Queen's Arcade (1994), Cardiff

這串文章寫到這裡,已經看過了巴黎、倫敦、布魯塞爾、米蘭與義大利、還有北英格蘭里茲的拱廊街,真要看豪華氣派的華麗拱廊街,這些大都會到處都是,無論如何是輪不到卡爾地夫這個小地方的... 在世界拱廊街的地理景觀裡,卡爾地夫也許不怎麼重要,但在卡爾地夫的歷史景觀裡,拱廊街像是城市命脈一般地不可或缺;19 世紀拱廊街,在今日歐洲各大城市幾乎都是當作重要文化遺產與觀光資源,但在卡爾地夫仍有許許多多大小計畫,要利用不論新或舊的拱廊街群來提振經濟、獎勵創業、改善生活、豐富日常的城市文化。城市與拱廊街一起成長一起繁榮的卡爾地夫,就是獨一無二、名符其實的「拱廊街之城」。Dewi Sant (1981), Cardiff
早熟只因肥料太好
原來學的是古建築保存,難怪可以這麼深入討論,好像上了一課
該名字無法顯示刷新也沒用
以前看了只覺得在逛街,原來還有這麼多可以欣賞的角度啊
活得像個女王才會吸引國王
8. 萊比錫 (16 世紀初至今):德式傳統,商展建築的遺續

把焦點拉到遙遠的歐陸中心、德國東部,另一個有本錢自稱「拱廊街之城」的是德東商展大城萊比錫。萊比錫除了以巴哈和布商大廈樂團、萊比錫書展、以及東德極權紀念景觀(詳見我的另一篇文章《萊比錫:古典樂、博覽會、戰爭與和平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821642)》)聞名外,鮮為人知的 hidden gem 是它的城市漫遊路線:萊比錫這個城市,幾乎是用一張「拱廊街網」串連起來的!
在萊比錫旅遊局印行的拱廊街地圖上,居然就列了三十幾條拱廊街!這樣豈不是把英國的里茲和卡爾地夫都比下去了?當然啦,這三十幾條並不是每一條都像里茲與卡爾地夫的那樣漂亮,當然更無法比擬巴黎、倫敦、布魯塞爾與米蘭的那些大拱廊街。在萊比錫,也許無法像在那些西歐大都會裡一般地逛「華麗拱廊街」,這裡的拱廊街與其說是明亮堂皇的購物大道,不如說是一條條曲徑通幽的購物小巷;這裡沒有什麼堂皇的景觀給大批觀光團客拍照,卻在街廓中任漫遊者左右逢源、在許多轉彎處發現亮麗的特色小店、在許多內庭發現靜謐宜人的私密角落。Barthels Hof (1750), Leipzig

萊比錫的拱廊街 Passagen 的確不像上述提到的那種典型拱廊街,沒有典型的「筆直大道、兩牌店面、長條玻璃天窗」,但與一般拱廊街一樣是「穿越街廓的步行商業街」,只是在這裡拱廊街會到處轉彎穿梭,有收有放、有小巷也有轉角、有通道也有中庭、有明亮天窗也有陰暗天花板... 比起上述西歐與南歐城市中直挺挺一路到底的拱廊街,這裡有更豐富的「拱廊街韻律」。Jägershof (1914), Leipzig

萊比錫的拱廊街,其實是一個完全獨立於巴黎拱廊街風潮的土生土長傳統,主要由兩種城市空間元素融合而成:(1) 萊比錫這個商展大城特有的「商展宮」Messepalast/Hof; (2) 連接商展宮與戶外街道的「通道」Passage。這個獨特的城市空間形式早在 16 世紀之前就發展出來了,因為萊比錫身為歐洲幾百年首屈一指的商展城市,在現代的倉庫型「商展會場」建築群蓋起來之前,是利用城市裡一間間各自獨立的商業大樓來辦商展;由於希望將商展面積極大化,萊比錫於是發展了 Passage 深入建築街廓內各角落、也讓「商展宮」Hof 建築沿著 Passage 往街廓內伸展,要讓每一吋土地都能拿來展!
過道 Passage 與中庭 Hof 既然要辦展,當然希望能夠避免風吹雨打,因此很早就發明了玻璃屋頂把它們蓋住,等鋼鐵工業技術發達後更是發展出各種奇形怪狀的玻璃屋頂。於是,萊比錫的拱廊街很少一條大長廊與天窗,而主要都是一個個街廓內中庭 Hof 有天窗,而有一層樓無天窗的小拱廊 Passage 通進街廓內一個一個中庭 Hof,以此串連起曲折又柳暗花明的街廓內商業空間。這種有韻律感的拱廊街,在萊比錫從五百多年前開始一條條蓋到今天,有的倒閉了有的被拆除了,但很多存活了下來,新的拱廊街更是一條接一條蓋到 21 世紀還不停止... 可以說,拱廊街就是萊比錫橫跨傳統、現代、直到未來的日常生活場景,每年甚至在九月第一個星期五還會在全市幾十條拱廊街舉辦「拱廊街節慶」Leipziger Passagenfest!
整個萊比錫裡最堂皇的一條、也是最「典型」地擁有筆直華麗長廊的一條拱廊街,是觀光客一定會去的 Mädlerpassage。事實上,就連鼎鼎大名的歌德也曾經是這裡的觀光客 (?),因為這裡有 Auerbachs Keller 小酒館,歌德書寫《浮士德》時有一個與魔鬼交易的段落就寫在這裡。Auerbachs Keller 這個名字暗示的是另一個重要的歷史地名:Auerbachs Hof,前面提到的萊比錫 500 年「商展宮」建築傳統,就是從這個 Auerbachs Hof 創造出來的新流行,可惜這個萊比錫最老商展宮早就被拆掉了,在 1914 年被 Mädlerpassage 取代。
1191952 1191961
Mädlerpassage (1914), Leipzig

萊比錫儘管商展宮與拱廊街傳統生生不息,但大部分拱廊街都不是非常老,現存最老的一個是 Barthels Hof,還留有 18 世紀初巴洛克商展宮建築與中庭。要能夠找到這個中庭其實也不是那麼容易,首先要在大街上找到寫了 "Barthels Hof" 的大門,走進去試著找找看、繞繞看,運氣好一下子就會找到 Barthels Hof,運氣不好的話,一不小心就走岔路走到了另一個 Webers Hof。不過走錯路也不要緊,這樣子的 Passage 才真的是四通八達、曲徑通幽,好好享受在都市街廓中央迷路的感覺也不錯!Barthels Hof (1750), LeipzigWebers Hof (1872), Leipzig

其他萊比錫的拱廊街建築,則大部分都是 19 世紀末「德意志帝國開基時代」Gründerzeit 形式的產物,也有很多 20 世紀初期甚至中期的產物,儘管這個時代的建築不再華麗、充滿陽剛健壯的簡潔美感,但也不見得一直都那麼硬梆梆地,還是可以在很多中庭看見比例優雅的室內立面設計、以及金工與照明細部的小小巧思,譬如這個擁有中庭也有筆直購物街的 Dresdner Hof。Dresdner Hof (1913), Leipzig

或是去位於粗礦建築表面之後、擁有溫暖的磁磚中庭、天窗撒下明亮陽光的 Jägershof。這種中庭為主的拱廊街開窗並不大,乍看之下不會覺得四周有很多店家,但其實只是店家們比較低調一點罷了,只留個小招牌、留下一點點窗景讓你透過玻璃窺探一下,帶點神祕感,要等你自己進來發掘。Jägershof (1914), Leipzig

由萊比錫獨創的德式拱廊街,當然不能用巴黎倫敦布魯塞爾米蘭這些筆直華麗拱廊街的角度來欣賞,而要體驗轉彎、由過道到中庭、由暗到明、由窄到寬的多種韻律感。不過 20 世紀德式拱廊街的表面也是有獨特的美感,譬如在 König-Albert-Haus 的中庭,這種磁磚表面建築不玩西歐拱廊街百轉千迴的華麗雕飾,而都在玩四方形的幾何圖樣裝飾組合,帶點德式新藝術「青年風格」的味道。König-Albert-Haus (1913), Leipzig

這種德式磁磚裝飾中庭,我在萊比錫最喜歡的是相連的兩條拱廊街 Specks Hof 與 Hansa Haus。從街上進入 Specks Hof 的大門,穿過一條散發神祕金光的小商店街,第一個中庭一樣是磁磚一路鋪到底,但非常多彩、可愛、用磁磚圖畫講了好多充滿童趣的故事;第二個中庭則從電梯、窗框、吊飾到玻璃天頂都充滿簡單的現代科技感,當然要有陽光照耀的時候比較漂亮。
1191942 1191943
Specks Hof (1929), Leipzig

從 Specks Hof 繞個彎不知不覺就到了另一條拱廊街 Hansa Haus 的地盤,這個玻璃天頂中庭算是萊比錫最寬廣明亮的一個了,擁有最對稱中庭格局、最大玻璃櫥窗的店面、最具科技感像是太空船一樣的玻璃頂蓋、地面上最多四通八達的入口,而且周邊商家還會把商品拿出來中庭展示,甚至還在這裡開起時尚舞台,在大白天居然有聖光降臨的神祕感。Hansa-Haus (1906/1997), Leipzig

沿著大街一條條逛拱廊與中庭,接近火車站處有另一個一樣漂亮但比較杳無人煙的 Steibs Hof/Dussmann-Passage,入口擁有德式拱廊街少見的活潑線條宛若西歐新藝術風格,中庭內雖然沒什麼人但是窗明几淨,只有一家賣派對與嘉年華服裝的小店、與另一家歌德風小店遙遙相望,這裡一定是只有年輕人愛來的拱廊街 XD。不用期待在這邊熱鬧逛大街,就當作帶點好奇心地尋幽訪勝,也可以是一種別有風味的「漫遊」flânner。Steibs Hof/Dussmann-Passage (1907/1996), Leipzig

也有些顯然是 20 世紀中後期才蓋的拱廊街,有一種屬於 1970s 左右的「老派前衛」感,或是有點 Star Trek 或 Dr. Who 的復古科幻感,以前可能是個創新突破,今天回頭看看令人不禁莞爾。譬如 Strohsackpassage 裡還有這種柱版金屬結構,這片森林是雨傘還是香菇?如果今天有人做出這種室內設計一定會讓人捧腹大笑,但今天的滑稽在我們上一代年輕時可能正是最酷炫的新潮?Strohsackpassage (1997), Leipzig

19-20 世紀的萊比錫拱廊街,那種以西歐眼光來看非常另類的德式古典、德式新藝術與復古科幻風,今天看來也都是有趣的歷史一部分,絕不輸給擁有五百年歷史的老拱廊街與商展宮。如今到了 21 世紀,萊比錫與卡爾地夫一樣,在新世紀裡仍然繼續用拱廊街的老方法蓋新的商場、規劃新的都市更新。譬如火車站前的百貨+旅館+辦公室複合大樓,就留了一條 Brühl arkaden 給人直接穿越明亮的美食購物街,一路熱鬧愉快地進入市中心商業區。Brühl Arkaden (1998), Leipzig

市中心最新銳的兩個購物空間,一個是在 2000s 以「德式新古典」地重新運用德國 1920s 青年風格裝飾手法的 Marktgalerie、另一個是完全走 21 世紀解構風彎來彎去像個大峽谷的 Petersbogen,兩個大百貨公司一個優雅一個張狂,都堅持萊比錫最優良傳統以拱廊街展開空間布局。萊比錫當然也有百貨公司,但真正道地的萊比錫血拼還是要鑽進建築表面、穿越街廓、有明暗韻律的走廊與中庭、有左右逢源林立在兩旁的商店、還有拱廊街天天上演的人生百態。
1191963 1191945
Marktgalerie (2005), LeipzigPetersbogen (2001), Leipzig

還有一個任何人來萊比錫都不會錯過的、尺度可以媲美米蘭的巨大拱廊街,就是萊比錫的門戶 Leipzig Hauptbahnhof 中央火車站。這是全歐洲最大的終端 (Terminal) 火車站,24 個月台與鐵軌並排走向長條的巨大火車站站體,這樣的火車站當然要是人潮川流不息的社交中心呀!1997 年的火車站大整修中,就真的把這個長條火車站大廳往下開挖、打通成垂直的三層樓大商場 Promenaden。原來驀然回首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萊比錫最漂亮的拱廊街就在萊比錫火車站裡!Promenaden/Leipzig Hauptbahnhof (1915/1997)
痞性不改
光是照片就讓人看的目不暇給了@@(Y)
因為心浪所以微勃
Wow! You went our of your way to pretend you made all these pictures yourself, even streamlining the names and everything. However, ofe of the pictures from the Galleria Alberto Sordi in Rome was taken from my webite http://www.panoramio.com/photo/15003113 where it was posted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Please remove immediatly!!!!
千般好也敵不過一次錯
謝謝你的提醒!照片已移除,我在此引用不慎,僅向您致上最深歉意。
Thank you for reminding me for the mistake! I have removed this picture. Please accept my deepest apology for the illegitimate use of the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