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的四季印象

笑敬過往
歐洲古都眾多,但柏林與眾不同。來柏林,彷彿有種魔力,突然間一切歐洲古城之旅的套路都打亂了,好像逛古蹟古城也不盡然、逛百貨精品 outlet 也不是、逛市集小店也未必是重點。很難想像,儘管我去過柏林好多次,彷彿可以來整理個雄心壯志的「柏林完全攻略」,但其實每一次柏林之旅都只是浮光掠影,說不上來遊到了什麼,卻留下了許多不可磨滅的片段印象:
秋天 - 柏林的歷史愁緒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p=7321651#post7321651)
秋天 - 柏林的百年嘆息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p=7321700#post7321700)
冬天 - 柏林的銀色節慶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p=7323610#post7323610)
冬夜 - 柏林的南柯一夢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p=7323610#post7323610)
春天 - 柏林的大街漫遊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p=7338631#post7338631)
夏天 - 柏林的文化殿堂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p=7343332#post7343332)
秋天 - 柏林的歷史愁緒

初次造訪柏林,從火車站出來第一眼,國會大廈 Reichstagsgebäude 就是我對柏林的第一印象,黝黑的厚重石牆、輕盈的玻璃圓頂、一個茶餘飯後的建築競圖小八卦、五面威風凜凜的德國三色旗。這年的國會大廈,還開放遊人當場排隊參觀不用預先訂票,就是這條人龍傳來聲聲笑語,給空曠又冷冽的柏林第一印象添了一絲暖意。
1377183 1377244

秋天的柏林,我也來過兩三回,不過看來遇到晴天並不容易,天空與城市建築總帶著七分蕭瑟,只好讓路樹與落葉填滿剩下三分色彩。有別於所有歐洲古都,柏林的第一印象,是寬敞、極度的寬敞,火車站前過個小橋,一片山坡草地排排路樹,左有老國會大廈、右有梅克爾的總理府 Bundeskanzleramt,居然一出火車站門就是首都核心區,一個在世界各地都是肅殺廣場軸線與紀念碑的地方,在柏林居然只有一片綠意。
1377182 1377405

記得第一次到柏林,像是來到一塊綠色沙漠似地,幾個堪稱柏林地標的重要景點都在眼前,卻像是走巴黎大道一般走了好久才走得到目的地。與巴黎方向清楚的大道不同,這個綠色的柏林荒野一片平坦,儘管地上可能有幾條石頭線指示方向,還不如自己用眼睛定向,看到什麼東西就直線前進,大喇喇地從草皮上走過去就對了。
1377403 1377404

寒風中走向這個東西德分界大門,相當漫長,我們還一路唱著「布 - 藍 - 登 堡 門 -」像軍歌般給自己打打氣才慢慢抵達。我對布藍登堡門 Brandenburger Tor 的印象來自哪裡?有柏林晨報封面的四馬戰車女神 Quadriga、有柏林圍牆倒塌的歷史照片,它看來混合很多歷史,有集體記憶也有國家榮耀、有歷史創傷也有民主希望。過去柏林在此被盟軍諸國瓜分,今日仍然有各國大使館群各據一方,不過今天,這裡非常歡樂,充滿遊客笑語,忘卻這些政治權力景觀,最醒目的是街頭演員穿上英法美蘇四國大兵外套,等著給我們旅行小筆記本蓋上柏林通關戳章。
1377184 1377186

我有點錯愕,原來充滿沈重歷史的布藍登堡門今天是這樣呈現給我們,是否有那麼一點點不敬呢?轉念一想,其實這樣子輕鬆地看待歷史未嘗不好,也許痛苦與榮耀都太沈重,還不如透過一雙輕盈的眼睛面對它,反正該記得的歷史教訓沒有人忘得掉,在這裡,我懷想柏林石頭之重,卻欣賞柏林文化之輕。
柏林的重與輕,從布藍登堡門往外蔓延,重在猶太屠殺紀念碑 Holocaust-Mahnmal 的兩千七百根石柱,輕在石柱上遊走憑弔的年輕人們。矩陣列的石柱群,像我們做數位化地形模型一樣地漸進錯落起伏,的確很像建築師 Peter Eisenman 喜歡的數學概念設計,設計邏輯與身體經驗八竿子打不著,卻是作者最低調的設計意圖,不刻意設計任何直觀的空間感,就讓人們自己進去,自己用自己的方式沉思、漫遊、觸摸、遙想。
新一代的柏林年輕人,果然喜歡這個地方,果然看見了這裡的魅力,也讓自己輕盈地遨遊其中、轉頭慢慢呼吸到了歷史的沈重。一個紀念碑,能讓小朋友們爬上爬下、躺在石柱頂談情說愛或睡個午覺,這樣的歷史教訓多麼自然?可惜,柏林並不總是輕盈的,驀地裡一個遊客厲聲喝斥石柱上的小朋友們,指控他們褻瀆死者,踩在一根根死者的墓碑上,小朋友們嚇了一跳,遠遠地舉手道歉一哄而散。
的確,紀念碑是有規定參觀者「不可踩在石柱上」,儘管這規定只小小地寫在幾個不起眼的角落。不過,這 2711 根石柱真的有象徵 2711 位死者或更多死者嗎?並沒有,設計理念中並沒有任何「墓碑」的指涉,只是部分市民發揮想像力的詮釋而已。這就是紀念碑的魔力:有人起造有人設計丟了個成果出來,原本的紀念意圖與邏輯已經退居幕後,迎面而來的是新一次的公共辯論。有人說它沈重,有人說它輕盈;有人期待參觀者自由徜徉,有人要求參觀者拘謹戒慎;有人嫌它對猶太人不夠尊重,有人嫌它把苦難變成猶太人專利;有人嫌它表達大屠殺不夠清楚,有人嫌它將大屠殺樣版化...
突然間,柏林印象驀地沈重了下來。我們遊人如此舒爽地漫遊任何歐洲城市,遇到羅馬帝國大屠殺或宗教戰爭大屠殺都可以冷靜地閱讀歷史,但談到猶太大屠殺卻戰戰兢兢生怕說錯話、想錯觀念、更生怕隨便一個舉手投足都會踩到紅線。對我們局外的東亞人來說這還只是戰戰兢兢,對猶太人德國人和歐洲各國人來說卻是劍拔弩張充滿怒氣。的確,納粹德國曾經害死這麼多人,為什麼全世界普遍記得的都是猶太人卻說不上來其他人?猶太受難的博物館紀念碑一個個蓋起、猶太大屠殺的電影與文學一部部發行,讓大屠殺這個字眼漸漸與可憐的猶太人畫上等號... 難道,連受難者都有階級區分嗎?
1377191 1377192

離開這塊專屬於「猶太人」的領域,下一塊則是專屬德國人的領域,是自普魯士王國到第三帝國的四朝國家權力中樞 Ministergärten「內閣花園」。光看路旁一棟棟如百花齊放的前衛建築,如果在台灣我還以為這裡是台南或台中的重劃區,各家建商各據一地蓋起豪宅樣品屋準備銷售… 原來,過去帝國的權力中樞,變成今日聯邦的各邦政府代表俱樂部。聯邦,就是今日眾聲喧嘩的德國樣貌,再也沒有帝國堂皇霸氣的永恆之城,只有互不相讓的爭奇鬥妍,每個邦都像個小國家派了大使館進駐柏林。
1377193 1377190

離開布藍登堡門後一路走來,竟然再也沒有一塊老城景觀,全部是平地而起的前衛建築,這就得怪 Ministergärten 這德國權力中樞了,讓這裡成為英美轟炸機與蘇聯坦克的目標,盟軍砲火不像先進德國如此精準,亂槍打鳥把周邊一併炸平。怎奈,市民生活最繁華的波茲坦廣場就與中央政府比鄰而居。
1377197 1377196

如果沒有二次大戰,波茲坦廣場 Potsdamer Platz 本是柏林最繁華的城市生活中心,最大百貨最奢華旅館最時髦夜總會應有盡有。柏林曾是全球僅次於倫敦紐約的第三都,波茲坦廣場更媲美紐約時代廣場或倫敦皮卡地里圓環,連巴黎的奧斯曼或蒙恬大道都難望其項背。怎奈,歐陸最繁華的柏林鬧區,只要一個大戰就能夷為 100% 平地。
1377198 1377194

去過許多歐洲古都,今日的柏林不像倫敦巴黎羅馬維也納馬德里,它只冰冷地像是荷蘭鹿特丹,一個幾乎平地而起的城市,悲傷地說是毀滅了一切,樂觀地說卻是超脫了千年的城市包袱。波茲坦廣場炸得平,但止不住千變萬化的柏林人商業與社交生活,這裡的柏林圍牆像拉鍊一樣推倒又縫合,很快又成為最前衛的商業開發區,這一回是一般歐洲古城想都不敢想的張牙舞爪大計劃,有巨大的 Sony Center & Daimler、有熱鬧的 Arkaden 購物廊、還有英國機械建築師的前衛住宅區。就像鹿特丹一樣,平地起城市的才有萬丈高樓,被鏟平的廢墟才有最遠大的開發前景。
1377203 1377243

這個秋季的柏林漫遊,從大草原綠意開始,以未來科技城作結。綠意與前衛,是初次邂逅柏林的兩個印象,兩者都是今日充滿朝氣的柏林城市特色,卻都是昨日柏林悲慘衝突的結果。柏林,要說是個悲傷的城市,還是個希望的城市呢?五味雜陳,說不上來。
1377199
後來無人像你
秋天 - 柏林的百年嘆息

二度造訪柏林,很高興遇上了難得的晴天,也許讓暖陽一路呵護我們的肌膚後,更能帶著平靜愉悅的心情閱讀柏林的歷史愁緒?上回,也許還算是隨性漫遊柏林遙想一下,這回,可要認真地走訪令人難過的柏林景點了,從柏林圍牆開始。
1377406 1377233

還好,陽光下的柏林輕盈勝過沈重,柏林圍牆最觀光化的一段「東邊畫廊」East Side Gallery,簡直就像都柏林的 U2 牆或布拉格的藍儂牆,已經成為眾多新銳藝術家大放異彩的地方,儘管創作主題沈重,創作手法也可以輕盈。今天那幅最著名的東西陣營兩位領導人接吻壁畫正在整修,也沒關係,其他看得見的每一幅也都具有巧思,而且幾乎全都具有柏林圍牆的「突破」主題。
1377235 1377234

看來,圍牆承載的深厚歷史情感不只是屬於東西柏林、不只是東西德、不只是東西歐陣營、不只是全球第一第二世界、甚至是全人類對人類歷史進程樂觀的「現代性」願景,彷彿只要有人類大愛沒有跨不過的壁壘… 這麼多全球的希望都匯聚在小小柏林薄薄的兩堵牆!記得以前小時後我也畫過學校圍牆壁畫,總是和同學老師絞盡腦汁想主題想不出來。在柏林圍牆作畫,則不需要多想,光是這個地方排山倒海而來的全球情感,就能瞬間激起源源不絕的靈感!
1377232 1377230

當別人都走在圍牆邊近處欣賞時,我更喜歡走到對街遠遠看,把牆邊人們想像成望穿秋水的東西德民眾們。柏林圍牆的藝術主題,不外是「高牆倒下」、「穿破壁壘」、「伸出雙手」或「擁抱天空」這類天下大同四海一家的價值,小朋友可以把圍牆當積木拆來拆去、車子也可以撞牆像撞破一張紙。這樣活潑的柏林圍牆,是我心目中最精采的古蹟保存,儘管它的外貌甚至材料結構早就在這些藝術創作中被點滴破壞得不亦樂乎,但一股屬於柏林圍牆的歷史情感鮮活地留了下來。東西柏林早已不再,甚至當年推倒圍牆後的兩德統一團圓美夢也早已幻滅,但曾經兩德與全球民眾念茲在茲四十年的缺憾與渴望之故事,還是充滿想像力又精準地訴說了下去。
1377231 1377229

這段故事感性的一面,可以看 East Side Gallery 的藝術表現,而理性的一面,可以在熱門景點查理檢查哨找到。圍牆有一大堆檢查哨,位於柏林最熱鬧生活大街 Friedrichstrasse 幹道要衝的查理檢查哨 Checkpoint Charlie,卻是其中地標意象最鮮明、最為人口耳相傳、也見於最多冷戰諜報文學故事中的一個。可想而知,冷戰時的各種冷衝突,既然不是要真打起來而只是給對方一點象徵性的下馬威,當然就要選在最具象徵意義的 Checkpoint Charlie。
1377205 1377208

這段的柏林圍牆,沒有留下任何一截而全部拆掉還給道路,但還是在地上留了一截窄窄的圍牆遺跡,吸引我們遊客故意去跨越一下過過癮。這段圍牆周邊就像個隨性的戶外博物館,只有那麼兩截平平的圍牆遺跡當展品,展品說明卻貼在周邊工地的圍欄上,仔細一看卻充滿血淚:檢查哨旁的圍牆近 30 年來的一次次翻牆、鑽地洞、闖關、偷渡故事,都有多年隱忍的情緒、一往無前的冒險意志、對圍牆另一邊的堅定嚮往、以及各顯神通的驚人技巧,非常戲劇化,令人驚訝也令人敬佩,如果換作我住在東柏林,大概就貪生怕死地努力融入共產生活了吧?
1377207 1377206

看完冷戰,再繼續看更悲慘的猶太。上回造訪的猶太大屠殺紀念碑是由數學概念建築師 Eisenman 操刀,這回猶太博物館 Jüdisches Museum Berlin 則是前衛猶太建築師 Libeskind 的張牙舞爪解構作品。雖然向來我比較欣賞直接呼應人類使用行為與感官的設計取向,但比起低調含蓄給人自由思考空間的猶太屠殺紀念碑,這個霸氣地強勢主導參觀者感知的猶太博物館,實在不是很對我的胃口。曲折的參觀動線,象徵曲折血淚的猶太人歷史命運;高窄的狹谷,象徵猶太人奮鬥歷程的坎坷;一道道刀疤般的狹長開窗,象徵猶太人被鞭笞的傷口…
1377209 1377238

說實話,這種造型對應概念如此鮮明的建築,儘管精采巧妙,卻令我覺得身為使用者的主觀意志受到了制約,彷彿被害的猶太人與加害的德國人(與歐洲人)之兩千年故事只有一種讀法。還好,儘管猶太建築師如此霸道,猶太博物館本身的策展還算是溫和中道,以猶太人的眼光盡量不偏不倚地呈現客觀史料,有猶太文化與生活、有猶太人的歐洲地理分布與遷徙歷史,也綜合回顧了各種猶太人和各地歐洲人的互動,也對各種爭議議題留下了較開放的疑問與思考。
1377226 1377224

當然猶太人與德國人的關係千絲萬縷,但以今日全球被餵養的刻板印象來看,總不免覺得德國是個純粹的日耳曼民族國家。其實,德國也曾經是一盤日耳曼散沙,柏林也一樣曾經兼容並蓄。慢慢走回東柏林市中心,均衡對稱的御林廣場 Gendarmenmarkt 就是個兼容並蓄的好例子。這裡中有音樂廳、左右有兩大主教座堂護法;左邊的法國大教堂 Französischer Dom 安頓了在法國被迫害的胡格諾教派,右邊再加蓋一棟德國大教堂 Deutscher Dom 由德國路德派迎接胡格諾客人們。德法兩大歐洲勢力,兩百多年來彷彿永遠勢不兩立,不過三百年前也曾譜出這個攜手合作的佳話。
也許有過排除與隔離歷史的柏林,今天更能敞開胸懷擁抱異鄉人?就在象徵苦難歧視的猶太博物館與象徵隔離的查理檢查哨旁,這塊格子狀新城是 Friedrichstadt 菲特烈城,是 18 世紀時開放擁抱多元日耳曼與多元歐洲的普魯士新城,南端的圓形集合住宅 Mehringplatz 梅林廣場,則標誌著現代柏林多元文化的驕傲「小伊斯坦堡」 Kreuzberg 十字山區之起點。普魯士,向來給我們紀律嚴明、一絲不苟、如鋼鐵般冷酷的刻板印象,但普魯士皇帝最驕傲最整齊劃一的新城開發,今日居然成為土耳其勞工移民一代代胼手胝足的新家園、成為柏林六十年來經濟復甦與城市再生的基層推手。
1378523 1378522

Kreuzberg 土耳其社群,就在老東柏林的直向生活中心 Friedrichstrasse 菲特烈大街南端,綜合了 1910s 美好年代老柏林風情、1960s 土耳其移民新希望、以及 1990s 統一後柏林新建築氣象。過去,這條屬於所有柏林人共同生活回憶的社交大街,被查理檢查哨一分為二,南邊西德成為幸福的新銳住宅區而坐看北邊東德商業大街日漸灰暗凋零;統一後,兩個柏林共同引頸企盼的老城新資本新活力,水到渠成前還需要巧手推它一把,就要由為老巴黎皇城羅浮宮點石成金的貝聿銘,也來柏林蓋個亮麗的 Art Deco 百貨建築 Quartier 206,為新生的 Friedrichstrasse 畫龍點睛,讓柏林城中區 Mitte 再度登上德國時尚舞台。
1377210 1378524

老東柏林,直的有 Friedrichstrasse,橫的則有 Unter den Linden 菩提樹下大道,柏林的核心歷史文化區,有大教堂、有洪堡大學、有歌劇院、有警衛隊、有日耳曼歷史博物館、有城市宮殿。這一回,且先不停駐,先淺淺聞一下菩提樹下大道的氣味,一路順著走下去到布藍登堡門。
1377252 1377251

柏林,古典的菩提樹下大道配上布藍登堡門已然井然有序、有條不紊,充滿本屬普魯士後來變成日耳曼精神的秩序。這個秩序,在許多柏林新建築中也能看到。走下布藍登堡門地鐵站 Bahnhof Berlin Brandenburger Tor,赫然是電影《惡靈古堡》第一集的保護傘公司地下實驗室入口!一根根巨型混凝土柱伸上天頂,以透光的十字柱頭輕巧收尾,彷彿無所不在的一隻隻天上眼睛無情凝視地上小螞蟻。柏林,也有這象徵機械官僚、崇尚工具理性、貫徹秩序而冷酷無情的一面。
1377228 1377227

秋天,兩度遊柏林,這許多複雜衝突的思緒梗在心理激盪不能自已,那還是總結在柏林之旅的最後一眼吧。搭上火車之前,把握時間登上國會大廈 Reichstagsgebäude 玻璃圓頂,當個柏林市民俯視國會議事堂,當個背包客躺在透空圓頂下仰望柏林星空,一望無際的夜景佔滿 360 度水平線,冷冽的空氣上下環流。登高而望遠,臨行前,深吸一口清冷空氣再輕輕嘆息,把柏林百年的衝突糾結呼出來。
1377240 1377241
此名字尚未被使用
冬天-柏林的銀色節慶

三度造訪柏林,已是二月嚴冬。這個時節的倫敦巴黎兩個大都會,在密集城市的熱島效應下都還帶點暖意,不過柏林,這個歐洲最空曠也最綠的首都,仍然是一片白雪覆蓋的荒野!
秋天的柏林已經如此充滿深深愁緒,冬天再來柏林豈不是更加蕭瑟而鬱悶呢?其實不然,雪天也許讓公共運輸交通打結,也許讓雙足寸步難行,也許讓街道地面充滿骯髒的泥濘,但在柏林這空曠的大都,雪居然可以毫無窒礙地平均覆蓋上大地,可以留下大片大片的白色原野,沒有車流和熱氣破壞它的潔淨。這回,不搭火車來 Hbf,改搭巴士夜車由 Charlottenburg 進入柏林。
無人的清晨,漫遊夏洛騰堡區,最美麗的珍珠當然是同名的夏洛騰城堡 Schloss Charlottenburg,平日陽光燦爛時可能和五彩繽紛的大地景觀融為一體,但在樹葉落盡的深冬銀色雪毯上,夏洛騰堡的黃色這從景觀中醒目地跳出來。在維也納的美泉宮 Schönbrunn 與美景宮 Belvedere 也有這樣的黃,還得到了個「維也納黃」或「瑪莉亞泰瑞莎黃」的暱稱,不過其實這優雅又飽滿的黃才不是奧地利的專利,死對頭普魯士的王宮一樣黃得耀眼。
雪天,最適合往冷冽的市郊走,離開西郊的夏洛騰堡,乾脆先直闖東南郊的 Britz,這裡有馬蹄形集合住宅社區 Hufeisensiedlung,是世界遺產「柏林現代集合住宅」Siedlungen der Berliner Moderne 六塊地產之一,在柏林是個炙手可熱的社會住宅。社會住宅,以我們在台灣的刻板印象來看總是脫不了污名,總令人覺得是鰥寡孤獨城市失敗者居住的地方,但在柏林,未必如此。
1377570 1381397

看看這 Hufeisensiedlung 集合住宅,並沒有二次大戰後預鑄混凝土版大量生產的冰冷面貌,反而處處充滿細緻的磁磚收邊、精巧的開窗比例與立面配色,一整圈大馬蹄型的公寓單元圍著一個大花園,今天則是圍著一個小朋友們最愛的大雪場。外圈磚紅色的連棟透天單元,則住著有車有房的中產階級小家庭,在這裡的社會住宅,從小有閒錢中產階級到領社會補助的低收入戶或失業者,都有,儘管住宅單元有所區分,生活圈倒是都混在一起,而且住宅建築面貌與尺度親切、道路景觀與公共設施品質又好... 威瑪共和時代建築師 Bruno Taut 的低調溫暖規劃作品,比起我從小住的 1980s集合住宅還要迷人。
1377575 1381398

身為遊客我住不到雪地經典集合住宅,總可以住個雪地裡的東德風青年旅館 OSTEL Hostel。上一回,也許我的柏林漫遊太密集地聚焦在猶太與冷戰歷史,關於柏林圍牆與東德的一切沈重席捲而來令人喘不過氣;這一回,反而可以輕鬆地用當代的消費眼光來重新看看它,還沒進門 check-in,就已經有輛復古可愛的東德小汽車 Trabant 給我們進去過過癮!民主德國 GDR 的一切在過去是窒息的壓迫,今天卻是復古的時尚元素,甚至在二十年後連資本主義美夢也幻滅時,更成為一種替代的懷舊想像:如果當年圍牆沒有崩塌,是否東德人還能繼續過著這種簡樸素雅、沒有偉大民主理想卻堪能保障一點小確幸的生活?
1377584 1377577

東德與其它共產國家建築,就是成排地粗率而醜陋,沒有墮落資本主義的裝飾,只有共產社會實用的方盒子平面孔住宅單元。的確,德東處處可見這種共產時代集合住宅,一棟比一棟呆板醜陋,不過進入資本社會後,其平板灰暗的外表反而很有改變的彈性,想漆什麼顏色刷什麼圖案,就算天馬行空地把住宅大樓當壁畫或調色盤都可以,反而比那些老歐洲貴為古蹟不能亂動的古典建築活潑多了!
放下行李箱,這才要開始這趟旅程的重頭戲。為什麼要選在 2 月天來到柏林呢?因為 2 月有柏林影展 Berlinale!歐洲電影節眾多,幾乎都辦在風光明媚的季節,不是坎城的春末夏初就是威尼斯的夏末秋初這種時節,只有柏林,獨樹一格地辦在二月大雪天,使得這裡的電影節風情特別不同。沒有坎城與威尼斯的輕裝薄紗小禮服、沒有夏日豔陽與海灘風情,柏林影展冷颼颼地,大家穿著大衣圍著圍巾捧著杯熱咖啡來參加,在電影院外的雪地中排隊魚貫進場。明星名導當然有,不過穿著大衣戴著墨鏡就跟我們影迷粉絲沒什麼不同,柏林影展少了分貴族味卻多了分平民的熱鬧,這是屬於全體柏林市民的冬季慶典。
1377583 1377741

不論是愛丁堡亞維農還是薩爾茲堡,參加任何城市藝術節,最熱鬧的一定是那個中央資訊中心暨售票處。柏林影展是個電影節,也是一樣,儘管遍佈全市的幾十個電影院都播出一兩個廳來共襄盛舉辦影展,張燈結彩最熱鬧的還是中央資訊中心 Potsdamer Platz Arkaden 波茲坦廣場購物廊,一道道紅色布幕打下來就像中國新年一樣充滿歡欣,大家搶著和一隻隻巨大的柏林影展熊合影留念。
1377581 1377742

已經上網訂好的電影票要來這裡拿,順便看看還有哪些電影廣告打得火熱吸引我們注意,也看看哪些電影上映一場大受好評後準備大賣第二場... 買不到票的,居然也像那些音樂戲劇藝術節一樣有人亮出 Suche Karte 大牌子 XD 不只在資訊中心與各電影院,就連在波茲坦廣場也能強烈感受電影節的氣氛,要參加記者會或首映派對的,這裡設了行動美容沙龍,廣場周邊的高檔旅館甚至常常可以堵到低調出入的明星與導演!
1377744 1381399

柏林影展,在 2010 這年剛好是第 60 屆,在 1949 年兩德分裂後沒多久,就於 1951 年開辦了。影展的宣傳手冊上說明:柏林影展從一開始就是個平民影展,是個雅俗共賞老嫗能解的影展,因為開辦之初就是要帶給市民歡樂的,畢竟柏林經過納粹統治與大戰摧殘、又經過西方與蘇聯兩大陣營的瓜分後,存活下來苦苦支撐著重建柏林社會的市民們,已經苦悶很久了,柏林影展的登場,真的給了市民們一個娛樂放鬆的出口、一股文化的新活力,帶著柏林人辛苦工作年復一年期待著影展生活下去,如今,六十年了!
1377582 1377743

二月,對我們台灣來的異鄉遊子來說,永遠是個重要的時節。紅艷艷的柏林影展,正好一起張燈結彩慶祝中國新年!柏林 Hbf 居然高高掛起了大紅燈籠,還請到了旅歐的絲竹小樂隊一起演奏新春賀歲曲目,令我們又是驚喜又不禁開始想家。柏林,我們還沒聽說有什麼如倫敦華埠或巴黎十三區這樣醒目的中國城,只聽說過小土耳其而已... 不知今日的柏林,有多少中國人與台灣人正在團員慶新年呢?
這趟冬天的柏林之旅,越來越洋溢著熱鬧的節慶喜氣。看完了兩場影展片子,今晚倒是要遠離一下中國風新年,要跟著德國爵士歌手 Roger Cicero 一起舞動身體!雖然對德文一知半解,這種當地客群演唱會也不是我們觀光客的主流選擇,但音樂無國界,過往我對德文歌曲只知道 Nena 的德國新浪潮或 Helene Fischer 的傳統 Schlager 舞曲,但德語音樂一樣博大精深兼容並蓄,德國爵士樂就在 Tempodrom 馬戲團演唱會場帶我們大開眼界。
1377585 1377578

冬夜-柏林的南柯一夢

演唱會夜生活,不到接近午夜是不會停歇的,在這二月雪夜裡散場回家冷颼颼地,要趕快招輛計程車逃回旅館去嗎?不,演唱會的餘韻可別就這麼斷了,儘管身上包著厚厚的大衣圍巾,還是要手牽著手哼著旋律漫步回家。誰知雪夜的柏林,才是驚奇!今天白天還結了厚厚冰層的 Spree 施普雷河,晚上居然漸漸融化碎裂,變成數以千計的碎冰跟著長河順流而下,流過博物館島再流過柏林大教堂!
1377587 1377588 1377603

雪夜,從馬戲團演唱會場出發,再走一次老東柏林,御林廣場 Gendarmentmarkt 的音樂廳也散場了,Bebelplatz 歌劇院廣場也人去樓空,柏林的雪夜真是神奇,明明白天這裡人來人往到處都是腳印,接近午夜再下個一場十分鐘小雪,馬上又變成一片純淨的白色地毯。
1377599 1377598

雪夜,也要再走一次菩提樹下大道 Unter den Linden,戴上白帽子鋪上白地毯的洪堡大學與新警衛隊,這個古典的老柏林彷彿沒有住人、彷彿不曾發生過戰爭隔離與衰敗、彷彿精雕細琢的建築小模型。忘記了柏林人也忘記了柏林歷史,一個我們夢想的、沒有經過苦難的、只是年復一年期待銀色聖誕的幸福柏林,彷彿就活生生地存在於午夜幻想中。
1377607 1377606 1377605

白天的柏林車水馬龍,午夜的柏林夜闌人靜,我們卻更能靜下心來注意到萬物的聲息。夜晚,不只 Spree 河裡的碎冰在偷偷大遷徙,森林裡的兔子也怯生生地探出頭,看看沒有危險呼朋引伴跑出來覓食。白天紀念共產先賢的 Marx-Engels Forum 紀念公園,晚上將對無產階級的關注延伸到普羅小動物。說不定,一年四季每天晚上,柏林的城市森林公園都如此熱鬧?只是平常我們渾然不覺罷了。雪夜一片潔淨的大地,灰毛的都市野兔在我們眼下無所遁形,還是要善用敏銳的兩隻長耳朵與人類保持安全距離。
1377600 1377608

河面的碎冰在跳舞、森林裡的野兔也在跳舞,終於我們來到了午夜的魔幻大舞會:一群雪人也在跳舞!柏林城市宮 Berliner Stadtschloss 正開辦皇家舞會!城市宮,普魯士國王與德意志皇帝們的冬宮,六十年來只剩一片殘磚碎瓦的遺跡,令落寞的東柏林人遙想德國五百年奮鬥、與短短百年鏡花水月般的苦盡甘來。錯落不齊的大雪人小雪人,各個都是柏林人的投射,人人都緬懷那德國覺醒充滿信心的美好年代,多希望穿得漂漂亮亮手牽著手,來參加國王的聖誕舞會。
任誰看到雪人,一顆蟄伏的童心都敞開了,灰姑娘可以牽著掃帚拖把翩翩起舞,我們也能為胖胖雪人勾勒出一個個尊貴優雅的柏林紳士淑女身影,一起加入這個幻想舞會。這群雪人其實是一組裝置藝術,由環保團體與行動藝術家們合作,動員大朋友小朋友堆起一群雪人在廣場上,看看它們即使在嚴冬都會多快速融化,每天看著一隻接一隻雪人越來越矮終於落在地上化為塵土,彷彿全球暖化時代的人類命運。環保運動,在柏林也可以這麼有創意,輕盈的外表帶給大人小孩日常歡樂,歡樂完了思索其中意義卻又怵目驚心,選在這個柏林人既不堪回首又偷偷懷念的柏林城市宮遺址,更是把環保作品與城市記憶完美結合!
柏林,就是需要這麼個「柏林魔幻夜」!就是要讓白天落寞地承擔祖國命運與柴米油鹽的柏林人,在晚上馳騁幻想才能勾勒一片美好樂園,閉上眼睛做個夢,讓一天的奮鬥有個想像在他方的美滿結局,讓明天打起精神面對現實走下去。2013 年的德國小說《柏林魔幻夜》Walpurgistag,終於呼應了我 2010 年這個柏林雪夜的隨想。不論是東德人西德人、老少貧富德國人、日耳曼還是土耳其還是任何族裔德國人,人人有沈重的歷史包袱、也有輕盈的美麗夢想。德國才不只是日耳曼人的,人人都只是德國歷史長河中的一小片碎冰,前仆後繼地從夜晚流到白天,伸個懶腰打起精神,又是柏林新的一天。
1377574 1377610

新的一天,新一場柏林影展,今天要在 Friedrichstadt Palast 菲特列宮首映現代舞紀錄片《碧娜鮑許之青春交際場》。就在八個月前,奠定「舞蹈劇場」表演形式的德國老編舞家 Pina Bausch 才於 2009 年夏天逝世,本片雖然紀錄的是 2009 年她旗下舞團的社區少年舞蹈計畫,但 Pina 亮相指點少年的少數幾個鏡頭,竟意外地成為一代大師最後的電影畫面。
1377602 1377580

參加柏林影展不只是看電影,更要感受現場的魅力、感受群眾千呼萬喚終於等到電影的悸動、聆聽編劇導演在首映會與觀眾影評熱切的對談、更要看電影大明星現場登台!這部 Tanzträume《碧娜鮑許之青春交際場》有什麼大明星呢?除了已經逝世的 Pina Bausch,其他都是河谷工業城 Wuppertal 的平凡高中學生們,平常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慘綠年少的家庭學業交友認同等問題,靠著一次不畏艱難挑戰高峰的舞蹈實驗,重新認識了身體與自我、重新撿回了信心與毅力,即使舞台上表現是素人的笨拙,首映典禮的少年各個洋溢著自信的明星風采!
1378044 1378027

如果沒有柏林影展,如果沒有這場我們拼命搶票也絕不錯過的 Pina Bausch 舞團紀錄片,我們根本不會知道 Friedrichstadt-Palast 菲特烈宮,不論中文英文旅遊書都不寫它,網路上也完全沒有任何中文部落格或遊記提及,只有在柏林街頭的大廣告看板上常常不經意瞧見罷了,能來到這裡真算是有緣。菲特烈宮是個特別的表演場地,要說它屬於哪個類別或哪個客群,也說不太上來,這裡會播放影展電影、會舉辦頒獎典禮、會上演馬戲、會有聖誕佳節兒童節目、還會上演媲美巴黎紅磨坊的歌舞秀... 我也不知該怎麼理解這個地方,也許只能概略地稱它「秀場」?
儘管這秀場建築是 1980s 東德末期的現代共產建築,卻已經隱隱聞到共產末期對資本世界美好生活壓抑不住的渴望。簡單方盒子的外表立面看來平凡無奇,晚上才會透出歡樂的五光十色,那白天呢?就該走進室內,像欣賞大教堂彩窗般坐在中場休息迴廊,在繽紛絢爛的彩色玻璃磚旁喝杯香檳酒!我們觀光客都知道在巴黎怎麼享受夜總會生活、也對倫敦的音樂劇生活如數家珍,那在柏林呢?柏林也曾有過美好年代,也曾有過屬於德國的紳士淑女紙醉金迷。挽著女士的手走下 Art Deco 簡潔版的巴黎歌劇院大階梯,讓紅男綠女一起沐浴在旋轉彩球下,走出大廳走下迴廊,電影散場在 1920s老柏林的菲特烈大街 Friedrichstrasse,大家找間酒吧再續一攤。
多美好的柏林生活?就在美好年代的菲特烈大街、就在德式浪漫夜總會 Friedrichstadt-Palast。雪夜柏林的皇家舞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大雪人們,還是要揉揉眼睛從桃花源裡醒過來,才發現這只是南柯一夢,真實的身體其實醉倒 2010 的柏林馬路上。美好年代菲特烈大街也終於幽幽地走上了北邊盡頭,眼前是柏林的現實:一群群廢棄的辦公室街廓、一個個大片塗鴉的中庭,新藝術的華麗咖啡館夜總會只存在於記憶中,今天已經變成一家家城市邊緣的神祕酒吧,一個個地下樂團嘶吼的叛逆舞台。
1377611 1377612

酒醒了,屬於 21 世紀柏林的新浪漫,竟然在這邊緣廢地 Kunsthaus Tacheles;屬於 21 世紀柏林的新時尚,是年輕人與邊緣藝術家佔屋的「有話直說藝術村」。百年前的柏林是超英趕法的新興富裕商業社會,百年後的柏林則是同志市長口中的「窮而性感」。七十年前的柏林被炸平,柏林中產階級的幸福夢想被毀滅,七十年後風水輪流轉,柏林成為沒沒無聞邊緣平民的應許之地!
1378536 1378538 1378539

遙想 2010 年的 Kunsthaus Tacheles,一片雪白大地,一群廢鐵裝置藝術品平地而起,21 世紀的貧窮藝術家就算一無所有,仍可以一個背包一箱工具來到柏林白手起家。美好年代 1920s 柏林夢醒,打起精神在 2000s 邊緣活力找到新生,怎奈才沒過幾年,到 2014 的今日,柏林敞開雙臂歡迎全球貧窮年輕人的低廉房價已然失守。曾經充滿新希望的 Kunsthaus Tacheles,竟然已經悄悄地被地產業者強勢收回,年輕藝術家再度黯然流散四方。柏林 1920s的南柯一夢,醒來才赫然發現仍然置身另一個美夢中。充滿希望的柏林,一個接一個鏡花水月,柏林人的靈魂化身一個個大雪人,歷盡風霜也要保持可愛笑容,繼續搖搖擺擺走向下一趟冒險。
1378537 1377613
一個帥字貫穿一生
好棒的分享 謝謝
南影傾寒
我也非常喜歡柏林,謝謝你這麼棒的分享!
深知自己不討喜
希望明年能3訪柏林, 也想看四季!
夢醒淚落
好懷念的景象
又讓我回到柏林了!
你的名是我拒絕別人的理由
讓我好懷念柏林阿!!! 感謝分享!
墨城煙柳舊曲絕
現住在柏林已經3年了
是的..
照片上看起來是很美好
但..............
住在這跟來這玩的心情是差很多的
或許.......
我可能剛好是不怎麼快樂的那位吧:-(
人潮擁擠怎麼沒擠死你阿
太強了~感謝分享。
有機會一定要去一趟。
受夠了等待
想去柏林的人看到你的文章及相片
肯定很開心
想想我好多好多年前要去柏林玩
網路上搜尋的相片好少好少
都不知長怎樣
如今看到你介紹的柏林
真的讓想去柏林玩的人
可以好好的一看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