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東歐16國前共產國家探索—立陶宛篇

沒傘的孩子要學會奔跑
上接2012年東歐16國前共產國家探索—波蘭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730059

立陶宛路線圖:
在立陶宛與波蘭中間有一塊領土是屬於俄羅斯的。這也是為什麼從波蘭之Gdansk到立陶宛首都,需要繞行一大圈之原因,如果有船,可以從Gdansk先到 Klaipeda,會較省事。

立陶宛共和國 (立陶宛語:Lietuvos Respublika,英文:Republic of Lithuania)
黃色代表了土地,綠色代表立陶宛綠油油的田野,而紅色則代表了那些曾為立陶宛淌流過的鮮血。

歷史:
立陶宛是一個歷史古國,與俄羅斯一直在北歐及東歐爭雄。昔日曾一度與波蘭合邦為波蘭立陶宛聯邦,後來成為沙俄附庸國並最終遭吞併。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曾一度獨立,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史達林領導下的蘇聯吞併,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1990年再度爭取獨立並成功。

立陶宛人屬遠古印歐語系的一支,於公元前即已來到波羅的海沿岸定居。12世紀起受日耳曼人侵略。1240年立陶宛大公國成立。1370年波蘭王室絕嗣,1386年波蘭公主海德維希嫁給立陶宛大公約蓋拉(Jogaila),兩國的結合使國力倍增,儼然成為歐洲大國。1569年依據盧布林條約正式合併,成立波蘭立陶宛聯邦。由於對外長期戰爭,加上國內動亂不止,國力迅速衰退,最終在1772年、1793年和1795年為俄羅斯、普魯士及奧地利的三次瓜分後滅亡。立陶宛大公國的領土,自此成為沙俄版圖的一部份。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立陶宛被德意志帝國佔領。1917年俄國接連爆發二月革命及十月革命,最後由列寧主導成立蘇維埃政權。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佈獨立。1939年德蘇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立陶宛被劃入蘇聯勢力範圍,1940年6月14日,即德軍進入巴黎的當天,蘇聯指責立陶宛政府破壞《蘇立互助條約》,進行反蘇活動,要求馬上逮捕挑釁禍首,保證蘇軍在立陶宛境內自由通行,在戰略要地駐軍。立陶宛應允,15日,蘇軍佔領立陶宛[1]。1941年德蘇戰事爆發,德軍跨出東普魯士,迅速佔領立陶宛。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立陶宛被蘇聯吞併。1990年3月宣布獨立,1991年6月蘇聯承認其獨立地位。

地理:
位於波羅的海東岸的立陶宛,北接拉脫維亞,南界波蘭,東與俄羅斯相接,為波羅的海三小國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國家。
 立陶宛境內主要的自然景觀以丘陵、平原為主,最高山為朱歐臘派司山,海拔約為292公尺,湖泊多也是立陶宛的特色之一,全境約有三千多座。湖泊、濕地、沼澤孕育出包括哺乳動物六十餘種、鳥類三百餘種等野生動物。

國土面積 : 65,200平方公里(世界第122名)
總人口 : 3,483,972人(世界第125名)
匯率 : Litas 1Euro= 3.45 LTL(Lithuanian litas) , 1LTL=12TWD
旅遊中心 : www.lithuaniatourism.co.u
http://www.tourism.lt
Vilnius Tourism

立陶宛省錢旅遊小TIPS:
立陶宛鐵路
www.litrail.lt

鐵路:
1. 區域性慢車:suburban/commuter trains,行駛在Vilnius附近,列車代號為8開頭之3個數字(例8**)。
2. 慢車:Passenger,(速度低於50km/h)。列車代號為3位數字。
3. 快車 :Fast,(速度高於50km/h)。列車代號為2位數字。

國內路線::
1. 來回票85折。
2. 6人以上團體,9折優惠。
3. ISIC卡5折優惠。

國際路線::
a) 正常折扣:
1)Vilnius-Warsaw之間,立陶宛部分35折,波蘭部分5折。
b) 6人以上團體折扣:
1)從Lithuania 至 Austria, Bulgaria, Poland, Romania, Serbia, Slovakia, Hunagry, Germany. 65折。
2)從Lithuania 至 Czech Republic and Slovenia. 7折。
3)從Lithuania 至 Finland 8折。

BUS:
EUROLINES :www.luxexpress.lt
TOKS :www.toks.lt
KAUTRA :www.kautra.lt
除了以上幾家有名之巴士外,另有一家Simple Express有提供特價車票,其稱每班車均有5張3E之特價票。要好好利用。http://www.simpleexpress.eu/lang/
菊部地區有血
接著來到非常有名之聖安妮教堂(St, Anne’s Church)

聖安妮教堂(St, Anne’s Church):
聖安妮教堂 是一個羅馬天主教在維爾紐斯老城之教會, 在Vilnia河之右岸。 規模很小,高22米,寬10米,是一個非常漂亮的紅磚式哥德式建築,在維爾紐斯可是獨一無二之紅磚式教堂,是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這是這個區域的第一座教堂,最早是木結構,是Vytautas大公為他妻子歐娜(Ona)所建造的記念館,1419年的大火摧毀。 1495年之後以紅磚重建,教堂有一個教堂中殿和兩座塔樓。從正面望去,除了三個尖塔同時指向天空,及多樣式之拱門之圖案之變化。它共使用33種不同粘土磚,並塗以紅色。 有巴洛克風格的內部裝飾。哥德式的鐘樓。被譽為哥德式建築之明珠。

據一個著名的傳說:這一座教堂建於16世紀,拿破崙在1812年法俄戰爭時經過此地時讚嘆此教堂的精緻、美麗,竟說出 ”我真想把她放在手掌上帶回巴黎ㄚ!!”,可惜最後回到巴黎的拿破崙已經戰敗且在柯西嘉島上終其一生。可見此教堂之建築特色,連拿破崙都愛不釋手,想將它帶回巴黎呢!!!

可惜太早,教堂尚未開門,無法一窺內部。

這個畫面頗為有趣。"躲"在St Anne's Church後面的是另一個教堂暨修道院-伯納迪恩教堂(Bernardine Church & Monastery),相異於St Anne's 哥德式的風格,Bernardine的巴洛克風形成了新舊強烈的對比。

伯納迪恩教堂(Bernardine Church & Monastery) 建於1469年中世紀之哥德式教堂,原是防禦城牆之一部分,故現在弓箭手孔和防禦的塔,今天仍清晰可見。

外觀有文藝復興時期的三角楣飾的頂部,內部之特色包括14個華麗的洛可可式祭壇,及全國已知的最古老的十字架,及後方之防禦塔。

地上之浮雕
Church of Blessed Virgin Mary of Consolation
看來已荒廢,沒想到在維爾紐斯會看到2座荒廢之教堂。

723606
千般好也敵不過一次錯
市政廣場,與昨日之熙瑯人潮成強烈之對比。
利用昨日下午與今日之清晨,將維爾紐斯探索了一圈,小小之古城卻有數不盡之教堂,相信我一定沒有全部走訪,維爾紐斯之教堂多到來不及照料,至少看到2做荒廢之教堂沒人管理。這也算是奇觀了,之前在土耳其也見過荒廢之教堂,但畢竟那是伊斯蘭教國家,這裡仍是天主或基督或東正教之國家。

搭0940 –1222 之火車(19)前往Siauliai 十字山(快車, 昨日已買好票,票價34.9LTL),並不像西歐之國家,買完票還要劃位,反而是像台灣一樣,買票時直接就劃位,並沒有另外收取費用。

火車來了,底盤比其他東歐國家還要高,都比腰部還高了,但門一打開,樓梯就自動滑出來,有3節樓梯,我們背背包,問題不大,拿行李箱就較辛苦些,只是想,那老人怎麼辦??

每一車廂都有一位隨車員(跟大陸一樣),我在外面要照車廂高度,想以隨車員當比例,可是她就是不肯入鏡。

上車後是對號入座,出乎意料了是本節車廂竟然客滿。
一曲橫笛
到了Siauliai後,由於火車站與巴士站在不同之位置,加上我們是重裝,故決定從火車站包計程車去十字山,司機等我們一小時候,再回到巴士站轉車。與司機談好價錢60LTL。

十字架山 (Cross Hill/Hryziu Kalnas):
立陶宛最令人震撼、 心生敬畏之景觀就是十字架山了,兩個駝峰的小山丘上佈滿了成千上萬之十字架,每個十字架都代表著不屈之精神、高尚的靈魂默默抗爭的民族特性。

十字架山在立陶宛北部的希奧利艾(Siauliai)市以北12公里處。

其真實之時間已不可考,在1850年才正式有文字記載,在14世紀時期,此山丘有一木制教堂,後被燒毀。

傳說在1850年時,一位Jurgaičių村之病重村民,向上帝承諾說如果他的病能痊癒將設一支十字架。果然他的病痊癒了,因此即設立一十字架,從此以後,村民開始仿效他,於是十字架之丘(The Hill of Crosses)就這麼產生了。

另一種說法則是在蘇聯統治時期傳開的,說1831年沙皇政府統治時期,叛亂之受害者親屬在此地設置十字架,以紀念其受害親屬開始。

基本上第一種說法較為可靠,所以現在到十十字架山丘設置十字架表示祈求健康或是已經健康來還願。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蘇聯統治期間,認為十字架山有敵對之象徵,於是摧毀了所有的十字架,金屬製的則被熔掉了、木頭製的則被燒掉了、石頭製的被打碎並用推土機把山丘夷為平地,後在此處種植樹木。

現在,十字架山已經成為觀光客必遊之地,甚至於在1993年9月7日,教皇約翰•保羅二世也參觀了十字架山丘。

看到這麼多十字架,自然會想這到底有多少個呢?當然不會有人知道,在1990年時估計有55,000各,2006年時估計超十萬個,相信還會持續增加,因為山下就有商家在賣十字架,大、 中、小任君採購,當然價錢有差,那滿了怎麼辦/??放心絕對不會滿,因為商家一定會想辦法去騰出空間讓來此地之觀光客有地方插上自己買的十字架,至於如何做,就自己去猜吧??如同耶路撒冷之哭牆,寫信給上帝之空隙絕對不會滿。否則商家如何賺錢呢??
禁止乞討
之後續搭乘計程回公車站,在車站內吃午餐同時採買。
十字開頭的年齡怎敢說永遠
公車站裡有一shopping mall,內還有一超市,進去採買一些食物,準備明後天享用。

15:35—18:30 到帕蘭加( Palanga),下車後,找到方向,卻發現原來鎮雖小,卻是五臟俱全,傳統市場、 超市等都,我們還傻傻的從Siauliai背食物過來。

民宿主人已經在民宿等我們了,Blatic apartment訂的時候,第一天52E,後兩天38E/天。因為之前訂的時候,都先以一日查詢,直接就下訂,之後才發現說,應該訂三日,在續定兩日時,發現竟然有38E之相同房間,只是之前52E訂的不能退 ,只好變成一天是52E,後2天是38E之奇特現象。

帕蘭加( Palanga)是立陶宛西部之一處波羅底海邊之度假勝地,有長達300公尺之美麗沙灘,民宿超級多,當初在選擇城市時,有三個城市可以選。1是帕蘭加( Palanga)、2是克萊佩達(Klaipėda)、3是奈達(Nida)。
最後選了帕蘭加( Palanga)就是看中它大量又便宜之民宿(淡季時),所以選擇這裡,以此地為根據地,向外延伸出去探索。

帕蘭加 Palanga:
據傳說,在帕蘭加山( Palanga Hill)山腳下有一個異教的神社裡住著一個美麗的女祭司名為Birutė。這是確實記載在立陶宛Bychowiec紀事中的。 人們聽過“Birutė的美麗,立陶宛大公凱斯圖蒂斯(Kęstutis)來到此地,想娶她為妻子。但 Birutė“不同意,並回答說,她曾許諾神,只要她活著就仍然保持是一個處女 。凱斯圖蒂斯(Kęstutis)後來訴諸以武力奪取了她,並大排場將她帶回到他的特拉凱城堡中,他邀請他的親屬舉行一個豪華的婚禮,大公 Kęstutis後來被殺害,Birutė則返回帕蘭加,直到她去世。 傳說聲稱,她現在是埋在一座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山裡。

到達Apartment時,出乎意料之滿意,2樓及3樓,兩層隨我們選,大家都中意三樓,有超級大之客廳及廚房,房間雖不大,但有2臥室,面積共有60平方米,這是公認50幾天以來住的最好之ㄧ次,在這裡總共住3天。
廚房
客廳
臥室
外觀
與屋主在交談。

因之前路過一超市,check in 之後,即刻去買菜,回來煮晚餐 (上網查詢結果確認,其實我們定的兩臥室公寓應是一樓的,三樓之價位是44E,兩天以上不可退之價格)

晚餐後又意外逛到另一超市 MAXIMAX(紅色X是其標示 波蘭之後這是相當常見之超市) 內有熟食區, 立陶宛之特色食物都可以買的到, 雞肉捲、豬排片等,可以回公寓再用烤箱加熱。顯然這幾天之食物嘟有著落了。不用吃餐廳了。

有趣之圍牆。之後去波羅底海海邊欣賞落日,
往海灘之木棧道。
遇到一群年輕人在一活動帳棚內開生日派對,請我進去。他們正在吃飯,當然是請我一起吃飯,但我才剛吃飽,謝謝好意。
其中有一女生竟然曾去過台北,真是巧。對她來說,有點他鄉遇故知之感覺,一直跟我談起台北之生活。

左一是壽星,右一是去過台北之女生。
左邊有一延伸到海中之木棧道,與波蘭Gdansk類似,但此處是免費的。

10:10太陽正式下山,真夠晚,可惜得是,在海天相連之處有一雲層擋住,無法看到真正之落日,但能在波羅底海這不曾想過回來之海欣賞落日,也很滿意了,還有明後天2天之機會。這是目前到過緯度最高之地方,過兩天後還要續往北走, 只是不再是海邊了。
度過第56天,今晚住得非常滿意。

交通資訊:
1.從Vilnius往Siauliai 可搭火車及巴士,火車當然較舒服,但班車較少。
2.十字山丘:
Siauliai從可搭乘巴士,騎單車及計程車。
Siauliai巴士站網址:www:http://www.busturas.lt
巴士時刻表:
─去程7:25(星期日停駛)、8:25、10:25、11:00、12:15、13:10、14:15、15:40、17:05、20:30
─回程7:43、8:50、9:37(星期日停駛)、10:43、12:17、13:03、14:03、15:07、17:32、19:03
方式:於Šiauliai公車站的第十二月台,搭乘前往Joniškis方向的公車,在Domantai站下車,車程約十五分鐘,下車後再走兩公里,便能抵達十字山。
3. 往帕蘭加( Palanga)搭巴士。巴士不算是很多。
抽煙解寂莫
D 57 06/04 Palanga Baltic Apartment 兩臥室公寓 (38E)

早餐則當然是在公寓內吃完才出門。

今天目標NIDA,先從巴士站搭車到Klaipeda ,08:50有班小巴到Klaipeda,可是當地人大家都不坐,都在等旁邊等 08:55之大巴,當時不解,雖然是不解,但還是記著一原則,就是入境隨俗,決定跟當地人一起搭大巴。小巴只好空車開走,當然就上了大巴,但缺點就是人太多,只好站著,(後記:回程時搭小巴就瞭解了,原來大巴是4.6LT(回程搭小巴5.2LT)) 。

由於渡輪一小時一班,從到Klaipeda巴士站走路過去會趕不上10點之渡輪,故從巴士站搭計程車前往渡輪站,計程車開價15LT, 我說要跳表, 他就找了另一輛車, 車才一起動,計程表就開始一直跳, 根本不是計程車是計時車。我知道又上了賊車了。 (上次在匈牙利EGER已經遇到過一次) 所謂計程一定是開開始一公里路是不跳的,之後才開始跳,我就指表有問題,他就說跳表約15 LT,不跳表10LT, 後同意停表,他就將表按停, 以10LT計價。(約2-3公里而已)

結果還帶我們到汽車之渡輪站,還需繞道到行人渡輪站,好在渡輪還沒開。(往Nida有兩個渡輪站)

渡輪時刻表。
在碼頭上,有一行動咖啡屋,小小之車子,行李箱裝的是咖啡機, 後座都是杯子 可愛極了。只是沒看到有人在買就是了。
從碼頭搭渡輪到島上北邊的Smiltynė,渡輪票2.9LT,有人說單程2.9lt,回程免費, 根本是胡說八道, 2.9LT是來回票, 有人坐去不回來的嗎?? 但是回程就有賣單程票1.45LT,應是NIDA島上之當地人出去單次使用, 像極了旗津, 也是一挾長型小島與主島分開。須要靠渡輪接駁。
渡輪上。有趣之大樓建築,只有在這角度才能看到其特殊之處。

724271
墨城煙柳舊曲絕
一趟船只花五分鐘就到了,下船後直接接上巴士,出乎意料了是票價11LT (太貴了吧!!) 難怪有人說搭計程只貴一點點, 但是根本沒看到計程車, 錯過公車就有的等了, (或許是旺季才會有的吧!!)
為何會來NIDA島??? 主要是說這裡有一世界遺產,而島之形狀亦是一狹長型島。

庫羅尼安沙嘴 ( Curonian Spit):
庫爾斯沙嘴有98公里長寬則為400公尺~4公里不等的狹窄的沙灘半島,將波羅的海分離庫羅尼安潟湖。 200年時,它是一個橫跨立陶宛和俄羅斯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庫羅尼安沙嘴從Sambian半島北端,狹窄的往北延伸,跨越海峽,到達立陶宛港口城市克萊佩達。 長長的庫爾斯沙嘴半島北部52公里,屬於立陶宛,而其餘的一部分,則屬於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 。 一不小心就會跑到俄羅斯去了。其中有9個小鎮有人居住,77個在立陶宛境內,2個在俄羅斯。

由於經年累月的遭受潮汐以及海風的侵襲,故預計不久後這處沙丘將會消失,當地居民、政府已意識到此一情況之嚴重性,故在當地利用植樹,希望能減緩此一侵襲的過程 。

夏天時,這裡因為有將近2公里美麗之海灘,故也是一個度假勝地,

根據傳說, 庫爾斯沙嘴之形成,是因為女巨人Neringa在海邊玩沙時,堆積而成的。

開了將近一小時才到達Nida鎮,沿途有經過幾個小鎮,巴士也都會進去繞一下,車上遇到一大陸女士及其小孩,原來她們居住在這兒,並開了間餐廳。

Nida鎮是該島最大之小鎮,約有1,550永久居民生活在那裡的。奈達距克萊佩達48公里,距離俄羅斯聯邦加里寧格勒地區的邊界僅4公里。

先去遊客中心拿些資料,說騎單車可到達較遠之沙丘,走路則只能到達較近之沙丘,這裡之沙丘還不只一個。有好幾個租腳踏車的攤位,但最後決定走路去較近之沙丘,Parnidis沙丘。

在往沙丘之路上會先經過幾處藍白相間之民居,
而這些民居除了屋頂上有一些特殊之裝飾外還有一些豎立在桿子上之風向標稱為” Weathervane”,每家都各有不同之設計花樣,這表明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藝術風格的獨創性,有趣極了,也成為此處之一大特色。

基本上風向標 ( Weathervane )是一個顯示風的方向之工具。 它們通常用於裝飾在建築物的最高點。
在1844年。普魯士政府為了維護漁業之秩序,在Kursiu潟湖區中,設計以風向標 ( Weathervane )裝置於當地漁船的桅杆頂部作為識別系統,來區分他們的捕魚區。
起初風向標由木頭雕刻,後來的風向標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也被用來作為裝飾當地的房屋。

目前風向標成為該地區的景觀、古老的傳統、習俗和歷史。 些老的木結構房屋仍然可以使用這些風向標。現在也是很受遊客歡迎的紀念品。
還有一各特色就是在小山丘上面之燈塔(一般燈塔都是在港口外面引導才對)

NIDA有兩各較有名之沙丘 Vecekrugo Dune 及Parnidio dune 。
Vecekrugo Dune 有點遠需租單車前往 。

Parnidio dune則走路即可到,所以依照自己之時間選擇。

Parnidis 沙丘:
此沙丘因為即將消逝而成為一世界遺產。
有一木棧道通到沙丘頂。

沙丘頂上之雕塑建於1995年,,另一是日晷。
對這世界遺產之沙丘,我要說的是失望極了,一個小小之沙丘,走在木棧道上,連沙都沒碰到,整麼會是世界遺產呢??

難道這些決定此地是世界遺產之專家們,沒去過非洲之撒哈拉沙漠嗎??沒去過新疆塔克拉碼干沙漠嗎?? 在那裡可以盡情的玩沙!!這裡則是。。。。

結論是此處不值得來,56天以來,最為失望之一景點。但如果你從沒看過沙丘, 那就來吧!! (也可到海邊堆一個沙丘放大一下就是)

但如果你去過新疆塔克拉碼干沙漠、非洲撒哈拉沙漠、印度沙漠及越南之沙丘,那就不必來了, 因這兒都比不上前面所題之沙漠。

或許以上說的不太公平,應當說看你來此地之目的,如果是以度假之心情過來,騎騎單車、 吹吹海風,那很棒。
我是以參觀世界遺產之角度來這裡,所以失望較大。
手捧陽光
回程時,或許是因淡季,巴士非常少,14:00有一班,下班則是17:00,旺季或許沒這問題。遇到另一對外國老夫妻,他們事先算好時間,所以除了NIDA外,還多去了其他2個小鎮,我們則打算打道回府。

他們之安排是搭搭九點船進去,先到A點, ㄧ小時後,上到我們十點出發之公車,到NIDA ,三小時之後,搭1400出去之公車,半路在Juodkrante又下車(這裡有許多美麗之木雕,我們只有路過看到,也沒有下車),最後搭五點出發之公車到碼頭。整整在這裡待上一天。

搭巴士再轉渡輪回到克萊佩達(Klaipėd),時間不趕,用步行繞行市區一圈到巴士站去。

克萊佩達(Klaipėd):
克萊佩達是立陶宛的第三大城市,位於該國北部西南角,是境內唯一的海港且是是波羅的海東海岸的主要不凍港。 由條頓騎士團城堡建於1252,從這裡可以搭乘輪船前往瑞典和德國,同時也有貨輪從這裡將貨物運往荷蘭等國。
故在港口可見多種巨型吊桿。

才一下船,立刻給我們一個驚喜,遠遠望去,本以為是有假人掛在大樓外面(在波蘭曾見過),直到走近才發現竟是真人,應該是在洗窗戶吧!!離譜的是並沒見到有安全索掛住,真替他們捏把冷汗!!
這是波蘭牆上掛著之假人
過了河,往古城信步而去,遇到第一個廣場,中間有一奇特之噴泉即是
Simon Dach Fountain
Simon Dach之雕像 及劇院。
沿路有許多我喜歡之街頭藝術。條頓騎士團。
當地之名之帆船之一“Meridianas”。
意外見!到一麵包店兼賣咖啡, 隨坐下喝下午茶, 咖啡只要2.5lt。
入骨情話
搭上小巴 ,票價5.2LT, 這下知道為何大家都等大巴了。

這裡之汽油1L=4.8LT=58NTD,台灣還一直再喊貴!!!

到了Palanga,先去車站買明天到RIGA之巴士票, 59lt, 一天只有一班11;15—15:45 (明明昨天看的是0900發車)
巴士站很特別, 每個月台上都有該月台之班車時刻, 好像彼此獨立作業, 也別以為只看一月台即可, 因同一目的會有兩家以上之巴士公司經營, 會停在不同月台 (羅馬尼亞甚至於在不同巴士站) 所以對於不清楚的還是提前堪察為佳。

這民宿還附有洗衣機,也是第一次使用民宿之洗衣機洗衣(克國需另外付費才能使用), 之前都是到沙發客家立即洗大件衣褲 。

吃完晚飯後專程往海邊棧道前進去賞落日。

棧道前之大道。兩邊以紀念品店及餐廳居多。
這是之前在匈牙利所介紹到的樹花,在這裡竟然是紅色的。
海濱公園時間是晚上21:25分,太陽尚未下海。

深入波羅底海之免費棧道。
兩側之海灘,雖已六月,但還不見有人下海玩水,擬就可以知道氣溫了,再看看我們之穿著,更可確定了。很多當地人也會來此賞落日及釣魚。還真的釣到不少,釣起來之魚以比目魚居多。

海中棧道。
看來今天沒雲層,非常有希望賞到真正之落日。

今日太幸運了!!因為見到難得一見之波羅底海之落日,約22:10—22:20 下海, 老婆這輩子也只看到過第二次,就算是在高雄西子灣去10次也只有一次機會能見到真正之落日,我所謂真正是落日,就是如同今天太陽是從海平面落下的,不是像昨天是落到雲層中。

今天幸運得在遙遠之波羅底海看到落日,雖然很冷,知道要吹風還穿兩條褲子,還是很值得, 就如同棧道上釣魚之民眾, 每人臉頰都凍紅, 但是笑容滿面, 因收穫滿滿。

現在正確時間,晚上10點24分。

海濱公園之雨傘也開始亮燈了。
請注意看,更有趣的是還有雨滴,
度過超級幸運的第57天,今晚肯定是含笑入眠。

交通資訊:
1.從 Palanga往 Klaipeda,有公營之大巴及私營之小巴,票價不同(大巴4.6LT、小巴5.2LT)。
2.從Klaipeda往 Smiltynė之渡輪票來回票2.9LT。
3.從Smiltynė往NIDA之巴士單程11LT,(很貴)。
誓言只是一時的失言
D 58 06/05 Palanga Baltic Apartment 兩臥室公寓 (38E)

昨日才決定將未來幾天住宿下訂,可是柏林原訂住宿點之房間價位卻不見了連房型都沒了, 趕緊查詢VENCE訂房系統, 好在相同價位還有, 趕快下訂,旅遊旺季快開始了,房價也開始上揚了。

事先做功課還是有差的,基本上我訂房是以Booking系統為主。

今天之工作是要認識琥珀(Amber)。
歐洲較重要的琥珀產地,除了波蘭的格但斯克之外,就是立陶宛的Palanga。Palanga在Klaipėda北邊,就在波羅的海沿岸,是個熱鬧的城市,到過Palanga的人,都會對她印象深刻。

琥珀之來源 :
四千萬年來,歐洲北部有大片森林。那時的氣候溫暖,尚無人類,樹脂由今日松杉的祖先植物裏淌下。那些原始森林沒入水下,被泥士沈積物掩埋,樹脂因此得以保存,以迄今天。許多北歐大片的地方變成了海底,這就是何以世上的琥珀大多出產於波羅的海沿岸的原因。

琥珀的售價,因體積大小和品質優劣而異。

對首飾來說,波羅的海和多明尼加的琥珀最為得要。全球最大的琥珀產地是楊塔尼伊。那是在加裏寧格勒附近的一個露天礦區,位於波羅的海海介乎波蘭和立陶宛之間的一塊俄羅斯土內。全世界每年的琥珀產量有百份之八十到九十,源出於此。

琥珀獨有特質 :
琥珀經燃燒或加熱後,會發出松香氣味。
若用力磨擦琥珀,會產生靜電作用,能把細小紙張攝起。英文( Electricity )乃來自( Electron ),就是古希臘時代琥珀( Amber )的稱號。

琥珀的比重很輕,可浮于水上(比例是 4 份水, 1 份鹽)。
琥珀的硬度只有 2-2.5 度,比重 1.05-1.1 之間,略大於水。

琥珀的種類:
血珀:出土年代久遠的透明琥珀,色如高級紅葡萄酒的顏色
金珀:晶瑩如黃水晶,很珍貴
密蠟:不透明的琥珀
花珀:介於透明琥珀和不透明之間的琥珀
蟲珀:包裹有昆蟲的琥珀
骨珀:白色的琥珀

琥珀的誕生:
千百年來,琥珀以其獨特的內涵和繽紛多彩、幻化萬千的面貌,普遍贏得人類的垂青,並賦與它匠心獨運的藝術美學,征服了無數挑剔的收藏家。和寶石家族的其它成員ㄧ樣,琥珀也有ㄧ紙來歷不凡的出生證明。琥珀誕生於四千萬至六千萬年前,屬於地質學上所稱的始新世紀 (Eocene), 是珍貴的松樹脂在歷經地球岩層的高壓、高熱擠壓作用之後,產生質變的化石。琥珀屬於非結晶質的有機物半寶石,玲瓏輕巧,觸感溫潤細緻,斑駁的紋理隱隱訴說 著千萬年前那ㄧ場驚心動魄的蛻變歷程。大部分的琥珀是透明的,顏色種類多而富有變化,以黃色最普遍,也有紅色、紫色和極為罕見的藍色。

琥珀自古就被視為珍貴的寶物,因為琥珀來自松樹脂,而松樹在中國又象徵長壽。此外,中國人喜歡將琥珀雕成魚的造型,期望能帶來長壽富貴。有的琥珀不必點火燃 燒,只需稍加撫摸,即可釋出迷人的松香氣息,具有安神定性的功效,被廣泛做成宗教器物。自古中國人就喜愛松香味,視琥珀和龍涎香 (Ambergris)為珍貴的香料,唐﹝西京雜記﹞記載,漢成帝后趙飛燕就是枕琥珀枕頭以攝取芳香。其實琥珀除了可以加工成飾物或是念珠之外,慧眼獨具的中國人更把琥珀選為ㄧ昧藥材!本草綱目記載:「…安五臟定魂魄,消瘀血療蠱毒,破結痂,生血生肌,安胎…」說的就是琥珀的療效。

琥珀的故鄉:
琥珀最出名的礦源分佈於瑞典、丹麥、德國、波蘭和蘇聯各國的海岸,通稱為波羅的海琥珀。這個地帶的琥珀,掩埋在地表以下一百至三百英呎間的地層中,該地層稱為藍泥 (Blue Earth)。當今全球最大的琥珀礦區要屬波蘭的珊蘭登 (Samland)礦 區,不過,珊蘭登礦區的琥珀礦經去蕪存菁,也只有百分之十五可加工成琥珀飾物。除了藍泥的琥珀礦,波羅的海岸邊的琥珀也是聞名遐邇;這類琥珀因為懸浮於海 水之中,稱為「海珀」,有別於深埋在地層中的曠珀。海珀通常在距離海岸線五十英哩之內的海中漂浮,最遠可在英國和法國發現它的蹤跡。

影響琥珀色彩的原因:
影響琥珀色彩的原因很多,成份、年代、地質和溫度都是重要的因素,整體而言,可歸納為以下幾項:
1、當琥珀受熱,顏色會加深。
2、出土較久的琥珀,往往會因氧化而加深其顏色。
3、含有木屑 (Wood Ash) 的琥珀,顏色多半比較深,譬如「花琥珀」。
4、黃鐵礦 (Iron Pyrites)會形成深色系列的琥珀 (Dark Amber),例如羅馬尼亞琥珀。
5、腐植土的分解,含有大量的硫磺酸,也會加深琥珀顏色。
6、火山附近的琥珀,受到土壤中的硫化物成份影響,帶有螢光性質。例如西西里島靠近埃特納火山 (Mount Etna)的琥珀,即含有螢光的特性,最具有代表性。
7、琥珀酸的含量愈少,琥珀顏色愈顯澄澈透明。
8、石灰的碳酸成分形成了藍色的琥珀。

名稱的由來 :
中文:琥珀
在 中國古代,琥珀曾被稱作“虎魄”、“獸魄”、“育沛”、“頓牟”、“江珠”、“遺玉”等等。早期的文獻多將琥珀寫成“虎魄”,謂“虎死精魄入地化為石”。 或認為琥珀是老虎流下的眼淚,或是老虎臨死前的目光凝聚成的寶石,唐人段成式《酉陽雜言》中則說:“龍血入地為虎魄。”這些奇異的傳說,蘊含著中國古人對 琥珀這種神秘物質的揣測和追尋,暗示人們琥珀有趨吉避凶、鎮宅安神的功能。

英文:Amber
語源自古代阿拉伯語,意為「海上漂流物」。這是因為當時的人認為琥珀是在暴風雨後被海浪打上岸的寶石之故。

關於琥珀的傳說與神話:
“人魚的淚滴” 關於在漂流在海上的琥珀的傳說,海神波賽頓(Poseidon)最小的女兒人魚公主,因嘆息與王子的悲戀所留下來的眼淚凝固後,就成了半透明的琥珀。
“太陽之石”  根據希臘神話的傳說,太陽神阿波羅之子帕耶特(Phaethon)從小看著父親駕著太陽馬車的英姿,覺得十分嚮往。有一天,他終於開口要求父親讓他試試 看,阿波羅勉強答應了。起初非常的順利,但因為帕耶特太得意忘形,技巧也尚未成熟,因此在快要到最高點時,天馬忽然失去控制,載著火熱太陽的馬車偏離了軌 道,衝到地面造成了大災害,全知全能的天神宙斯為挽救一切,只好以雷擊將馬車和帕耶特一起打入水中。帕耶特的妹妹們赫利阿得斯(Heliades) 對他的不幸遭遇萬分悲痛,不久就因受不住打擊而變成了河堤兩岸的白楊樹,她們流下來的悲傷的淚水凝固後,就成了半透明的琥珀。

此外,琥珀還是古代中國佛教七寶之一。

介紹了如此多琥珀之資訊,是否有購買之衝動???哈!!好在我們沒有,最終是琥珀啥嘟沒買!! 真丟台灣人之臉ㄚ!! (因沒有Shopping)
離人不挽
今早去琥珀博物館參觀,整天不見太陽, 好在最精彩之落日昨天已見到,不用擔心受怕天氣不佳了。

公園門口有一行動咖啡廳, 但是不同於昨日之lily 汽車咖啡屋, 這咖啡屋更有趣, 也是一年輕女生經營, 是一台三輪單車咖啡屋, 光注意它卻忘記照像了。

公園門口對於園內景點之介紹。
琥珀博物館位於Palanga南端的公園內,在公園往博物館之途中,會看見一座雕像,有一女子與蛇之雕像,稱為”蛇島女王”(Egle The Queen of Grass- Snakes)。
蛇島皇后”(Eglė The Queen of Grass- Snakes)(from wiki):
這是在立陶宛及波羅底海區域很有名之童話故事。到目前共有100多個故事情節。
據說,在從前的某個夏日,一對三姐妹為了消暑跳到海裡裸泳,上岸後其中一個叫做Eglė的女子發現她的上衣裡藏著一隻蛇,蛇竟然發出人之聲音說 ”除非妳嫁給我”。Eglė只好點頭答應以換取衣物,並沒有意識到可能產生的後果。 三天後,成千上萬的蛇來迎娶新娘,但她的親戚連續三次欺騙蛇群。 一次是鵝、 羊、及 牛 ,而不是Eglė,但杜鵑對每一次的欺騙都發出警告。最後蛇被激怒,最後將Eglė,帶回海底給他們的主人。

當Eglė到達海底時,看到的不是蛇竟然是一位英俊瀟灑的王子Žilvinas ,於是他們結了婚,在海底王宮中過著幸福的日子,並生了4個孩子。

若干年之後,Eglė想帶著孩子回到岸上探望父母親,但她的丈夫拒絕。 除非Eglė完成三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才能被允許回到海上老家。
1. 旋轉一個永無止境的一簇絲 。
2. 穿了一雙鐵鞋。
3. 沒有器皿而烤餡餅 。
之後,她在巫婆的指點下成功了,因此Žilvinas不情願地讓Eglė和孩子們回去。

見到了久違之親人後,Eglė的親戚,並不想讓他們再回到大海,決定要殺死Žilvinas。 他的兒子們被Eglė的兄弟所迫,要求傳訊息給他們的父親。 男孩受到他們的叔叔威脅和毆打,但是他們不為所動,不願辜負他們的父親。 但最後,一個受驚的女兒傳了訊息:
“Žilvinas,親愛的Žilvinas,
如果活著-大海的泡沫牛奶
如果死-大海的泡沫血......“
當Žilvinas,浮出水面時,Eglė的12兄弟趁機使用鐮刀殺了他。
憂心忡忡的Eglė傳訊息給她的丈夫,但令人遺憾的是,只有泡沫從海上血液回流。 ,當Eglė發現她心愛的丈夫以死,要懲罰背叛者。她將她的孩子和她自己變成樹。 兒子們變成強大的樹,如 橡樹、 灰和白之樺樹,而女兒,則變成了一個普通的白楊樹 。而最後,Eglė自己蛻變成一個雲杉 。
又一個羅曼蒂克之故事,每個國家嘟有自己之故事。

The Old Pond琥珀博物館的外觀就像一座皇宮,原址是蒂什凱維奇(Tiškevičiai)宮。前面廣場則是耶穌祝福雕像(The Blessing Christ),像是巴西里約熱內盧耶穌山上之小型版。

博物館前之藝術雕塑。
進入大門買了門票,就可以上二樓開始參觀。每一展覽房間都有一阿婆鎮守著,本以為她是用來監督不能照相,經詢問後是可以的。就想起應是共產國家之關係,讓人人有工作。(早些年去大陸,在一般之住家電梯間還有固定一個小姐幫忙按電梯,像是台灣之百貨公司)又或許是保護這些資產吧!!
博物館的收集,包括琥珀約28000件,其中約15,000包含的昆蟲,蜘蛛,或植物的夾雜物 。有4500件的琥珀被展出,其中許多項目的藝術品和珠寶。的博物館擁有在歐洲的第三大琥珀標本,“太陽石”,重量超過3.5公斤,已被盜兩次。
這些裡面有清楚之昆蟲肯定價值連城。

更多資訊:
The Baltic Amber Road
www.amberroa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