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閱讀的世界裡旅行,在旅行的世界裡閱讀。(1)

有一種思念叫避而不見
2010 年的夏天我獨自踏上了心中嚮往的那片土地,

在那穿越大陸的臥舖上隨著火車盪入夜色,

在說不出名字的教堂裡將心放在聖殿裡好好地祈禱,

還有那些帶著各式各樣印象的名字與傳說,

怎麼樣都想要用自己的身體去好好體驗。

因為系上國外實習的機會,

終於能夠讓我實現在另一個國度遇見自己,

在對我來說相當陌生的歐洲大陸看見熟悉的人生片段。

三個月的旅程中,我想著去了德國、 比利時、義大利、奧地利與捷克等五個國家,

當中除了旅行中常有的「可以預見 的驚喜」之外,

想要去的城市也都一一的造訪了,以獨身壯遊的姿態。

我不是愛做功課的人,除了幾年前夏天的北海道之外,

我幾乎都是以最捉摸不定的旅行方式在開始一天一天地移動。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流傳千古的俗語,

說的是親躬力行的學習要比單純閱讀書上的知識更重要,

也是要告訴我們單純的閱讀只會給閱讀者無形中設了限,

那些泛出書頁外的「見識」與「體悟」往往才是追求真理必經的道路。

我愛閱讀,我愛旅行。

在一次的自我探險之旅中,我帶了大約佔了我行李三分之二的書籍,

其中不乏我已經讀過兩三遍以上的書,還有關於心靈解套與宗教的新書。

這些書並不像是大多數旅行者帶書旅行只為了解悶的目的那樣滿足我,

而是讓我的旅行邁向另一個沒有這些書,就沒有那樣深刻面對與認識自己機會的面貌。

所以大概可以說,我的自助旅行,可以不用事先規劃,但不可以沒有書籍。

重新回想究竟是怎麼養成攜書旅行的習慣的呢?

Joseph Campbell 的《千面英雄 (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可能就是一個契機。

關於人類世界各國家民族等文化的集體或個人意識,神話學的重要著作,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英雄,

而英雄經歷照 Campbell 所說的「啟程、啟蒙與回歸」三個可能以千變萬化姿態或形式呈現在不同的人生階段,

我們是否接受並好好的回應的這樣的召喚,

把自己的精神重心從原本所在社會的藩籬轉移到未知的領域,

是否依著試驗之路體會那些象徵意義,淨化自我以達到終極,

然後回歸到宇宙相容趨於永恆的那一刻。

也就因為這樣,我在每一次開始旅行時,

或是出發到下一個目的地時,總會無意識的試著在心中歸納這一路上所發生的點點滴滴,

也因此即便是在陌生的街道或人群中,我也總能夠看到部分熟悉的自己,

自主內省以藉由創意精神來達到傳統的實踐方法,

啟動失落的領域,或許這就是所謂的「認識自己」吧。

Hugo Claus 的《比利時的哀愁(The Sorrow of Belgium)》是我 2009 年末曬書節中帶回來的,

懷抱著什麼樣的初衷而買下這一本每一頁都爬滿密密麻麻小字的厚書,我已經有點模糊了,

畢竟光是看這書名與作者也很明顯地知道這不是一本介紹比利時觀光旅遊的書。

「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重要的荷語小說」-副標題用了大膽的肯定句,

而書名更是透露了這令人窒息的巨篇文字所帶給人的憂愁感受。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相繼被德國與法國占領過的比利,有著小國的悲哀,

Bildungsroman 的敘事觀點為這整本書注入了 Hugo 成長過程的自傳色彩,

更透過無限的想像力媒介,將大至國家民族小至個人內心的一切哀愁全都囊括了。

我確實是因為這本書而不是世界聞名的巧克力而選擇到比利時一探究竟的。

從德國的 Aachen,在一個風光明媚的下午穿越邊界抵達比利時首都 Bruxelle,

來自島國的我或許還不太能習慣在這歐陸上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所謂「國界」,

代表的並不是大排長龍等待通過海關的邊哨站,

平常一樣地下了火車出了車,我就在另一個國家了。

比利時,這個歐洲之心,擁有最錯綜複雜的交通轉運系統,

我花了些時間從埋在地底下的車站裡出來已經是下了雨的灰調景色,

下著雨的天空是灰的、街道是灰的、那些功能各異的建築物也是灰的,

這城市還真的是不漂亮。在 pub 中與 bartender 口中知道並不是只有我這樣想的。

而在隨手翻閱的當地旅遊指南中證實了 bartender 的自我介紹-百分之七十的外國居民。

對比利時的認識僅有「哀愁」與巧克力 的我,

490644 490645

於是興高采烈的發現原來某個韓語大聲放送的轉角就是大名鼎鼎的「Menneken Pis (尿尿小童)」、

餐車販賣的薯條是全歐洲最好吃的薯條、各街區突出城市基調的鮮明色彩的塗鴉牆、

490642 490643 490647 490646 490652 490651

種類目不暇給的啤酒、狹窄巷弄中人聲鼎沸的海鮮餐廳街、還有著名的 waffle 鬆餅。

走在 Bruxelle 非觀光區,竟自覺不太像是觀光客,而像是確切生活在這城市的居民,

490648 490653

或許正是因為這容易親近的城市氛圍才能夠讓這麼多衝突與歧異在此兼容並蓄。

其實若要談比利時一路走來的歷史與政治,

在這充滿灰色調的城市裡說不定就會讓我成為下一個被時代哀愁淹沒的犧牲品,

於是當我坐在十五世紀的市政廳建築前的 Grote Markt,

490641 490654

一群群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流入,高聲嚷嚷,

無聲拍照之後又一貫的游入周邊的市街,

「毛毛雨人」原來還是有的,,他們傾巢而出在人們腳步下俏皮地亂竄,

形形色色的觀光客與當地居民讓我把這裡當作是文化民族的大熔爐,

以及荷法德語同時使用的多型社會,

這城市或許有 Hugo 所描寫的封閉修道院中行為舉止幾近病態的修女們、

成年人們喝酒論國事與政治立場角力的小酒館、還有很多冒出蒸氣的窗戶開在地面,

只因為晦暗的廚房藏在低於道路的歪斜帄房中,

但那些錯位的想像與細碎的太小的「哀愁」將僅存在讀過此書的旅人的心中。

「Bruxelle is ugly, and we love it. And if we don’t love it, we live with it.」,

在一扉「Free map for young travellers made by locals」的摺頁中這樣說,

我滿足地這樣告訴自己,還好比利時已經不再是那樣一個令人擔心的國家,

也正因為如此,更是吸引著我。
原諒我盛裝出席只為錯過你
三天後我也去比利時
希望可以發掘到這個小國之美
學會習慣曾不習慣的習慣
能因為閱讀讓旅行的世界更精準
真是美好的事
我也曾經和你一樣
因為閱讀而有了去某些國度的理由
當文字、幻想變成了真實
有美好也有哀愁
能有這樣的方式詮釋旅行的意義
真好
我的blog也和您分享一些旅行的事
http://lifepoem.pixnet.net/blog
有機會也歡迎您來我們讀書會和我們討論閱讀的美好
http://readingroad.pixnet.net/blog
恍若初遇
我想我會好好來閱讀 你的書籍
謝謝(F)
女生微博名字
真正自助旅行過 或待在國外一段時間
才會真正的了解 讀萬卷書 不如 行萬里路
也因為這樣 就會更珍惜身邊所擁有的一切…
吃葡萄不吐西瓜皮
大大真有種 ,背面全都露ㄟ!!!!!(ip) 厲害啦!在這個一秒鐘幾萬人上下的地方!算你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