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寫給旅人。

刪除記憶
哪裡是你的家?那個可以感到自在的地方。



  今天,十二月三十一號,一年的最後一天。
  北印喜馬拉亞山腳下的小鎮、,下著大雪,外頭是一群印度年輕人把酒狂歡,而我自己一個人在房間,只有寂寞作伴。

-  還記得旅行前,我總是羨慕那些有嬉皮模樣的旅行者。
  留著長長的頭髮、蓄著耶穌一樣的鬍子、帶著耳環、穿著寬鬆褲子、夾腳拖,偶爾聚再一起吸吸大麻...
  從他們的表情、眼神看來,好像可以不顧社會的規範、不被任何東西給束縛,散發出自在的自信,憂鬱的氣息,享受著生活、交換愛。

  但如今卻...



  Tibet World ,一間位於北印達蘭薩拉的一個非營利組織,現在是由一個藏人及台灣人所共同經營。

  我這在裡做了兩個月的中文志工、服務對象是從西藏來到印度的藏人,但,與其說是做志工、不如說是聽了兩個月的故事。

  我跟我的夥伴擔任中文會話班的老師,我們每天會構思不同的主題,然後與中文程度較好的藏人學生、師傅們討論、練習。
  從一開始最簡單的自我介紹....到後來聊到更內心深處的話題,也因為這中文課、聽了很多從西藏來到印度的故事,和很多藏人成為了朋友。
(此圖為最後一次上課,我送給來上課學生的明信片。)

  也不知是哪天,突然有個想法,想為藏人做一支紀錄片!
  當時我並不知道做這支紀錄片的意義或目的,只是單純有個衝動、想要記錄他們的故事,讓大家知道她們的處境,盡一點微薄之力。

  其實,藏人從西藏離開後,要再回去變得困難許多。於是很多人決定先領難民證,到別的國家生存,然後幾年後再拿該國護照,再利用此返回西藏;也因如此,現今藏人流亡各地,原本少年離家,再回家時,都是幾十年後的事了。

   我特別對他們流亡的故事、心情感到好奇;更想知道這些從小就離開家鄉、不斷移動的藏人,不同環境造成他們內心什麼樣的改變?
   於是我每個人訪談的最後都會問一個問題:
  『你在印度住了很久了,甚至比西藏還久。之後你也會到別的國家去,這些地方,之中你覺得哪裡會是妳的家?』



  十二月三十一號,外頭下著大雪。

  此時是我休學後,獨自旅行的第三個月,一年的最後一天,身邊沒有旅伴、認識的人,我選擇編輯紀錄片、打發打發時間。

  於是我打開這陣子錄下的訪談影片、看著每個藏人的對談....。

  『西藏才是我真正的家阿,家人是我奮鬥的動力。』 一位才剛到印度不久的藏族朋友這樣回答我

  『不管最後我到哪裡、西藏是我唯一的家。我有八個兄弟姊妹、我在印度這邊認真工作、存多一點錢給他們學費,最後我一定還會回到西藏。』我的中文家教學生,這樣告訴我。

  『或許,之後到法國找我西藏的老婆...跟她在一起的話,心裡可能可以感覺自己到有了一個新的家庭、但....還是也永遠不會忘記西藏是我的家。』一位皮膚釉黑的藏人,我們都管他叫黑大哥,訴說著他的心情。

  『我的父母一直問我什麼時候回去西藏,我很想回家,但也真的說不定..只能再等看看吧...』為了讀書來到印度的西藏小哥,這樣回答我。

  檢閱著這些訪談時,看著看著..忽然我意識到一件事。

  影片中的藏人朋友們,翻山越嶺來到印度的目的雖然不同,有的為了讀書、有的為了見達賴喇嬤、有的為了找家人...但每個人都表示對西藏的懷念,以及對西藏的家人思念。

  本來,做這支紀錄片的初衷,是覺得藏人的故事很感人,被迫離開自己所熟悉的地方,散布各地。
  但此時才發現,原來不管在,藏人的但心中一直有歸屬的地方-西藏。

不是沒有家,是無法回家,
但,家一直都在。



  今天早上,訪問了跟我最好的致華師傅,師傅是個出家人,12歲時就來到印度學習佛法,

  『你在印度住那麼久,哪裡是你的家?』就像訪問每個人一樣,我也問了這個問題。

  師傅想了想,然後慢慢低溫柔的說:

  『我在之前、有一個溫暖的家;我的父母很善良、特別是我的母親。

  比如說,每當有糖果吃的時候,你知道藏裝袖子上面,有一個很大的口袋,他會偷偷把糖果藏在那裏,保存著,一天給我一給,讓我天天有糖果吃,他就是那樣的慈母。』

  師傅頓了一下,然後繼續說著:

  『然後,我呢,離開那個溫暖的家、來到印度學習佛法,算一算也有快20年了。
雖然在這邊住的比較久、但,印度不能給我一個家的感覺,我還是感到,一直在流浪、純粹是一個流浪者、行腳僧....一直在行走。印度對我來說,沒有...沒有一個家的感覺。

  畢竟我是一個出家人,在這邊...不能成家立業。
  所以,家,對我來說,是以前的事情。』

  師傅的回答,讓當下的我很震撼。
  其實本來我想聽到的答案是,師傅以出家人的立場,說出對西藏家人的想念,進而可以多一個感人的故事。
  但......或許是為了不再讓自己傷心,身為出家人的他,早就將家的感覺給遺忘了、同時也放棄了尋找家的念頭...。

  影片最後,訪問結束時,師傅看著我,問我說:
  『你問了我這麼多問題,現在換我問妳一個了。
  為什麼要你離開自己住的地方、到處旅行呢?』

  此時此刻我不斷的重播影片中師父問我的話。

  為什麼我要離開呢?

  我不像藏人,是被迫離開的,我是選擇離開的,是自願的。

  也許因為熱愛旅行、想看看這個世界。
  但,更正確地說,當時在台灣時,不論在哪裡,從未感覺到歸屬感,我只感覺我不屬於這裡,但我也不知道我該怎麼做,所以我只好逃離。

  當然,之後我還繼續旅行下去,到了別的地方,非洲、尼泊爾、東南亞...
這些地方也不會可能會是我的家。

  那麼,哪裡是我的家?
  那個可以讓我的心可以暫時休息的地方?

  藏人對家的思念,點醒我正在流浪。(達蘭薩拉大昭寺外環。)



  十二月三十一號,外頭下著大雪。
  這一年只剩最後的一個小時不到,外頭是一群印度年輕人把酒狂歡。
  我一個人坐在房間,點起街上買的印度煙草,吸了幾口,然後吐出,想著師父問我的問題。

  透過煙霧,看著鏡子裡自己,鏡中裡的人,有著長長的頭髮、滿臉的鬍子...還有悲傷的眼神。
  我知道,我已經成為了原本嚮往的流浪者的樣子,但才知道,感覺並沒有想像中的痛快。
  想到這,我慢慢關上燈,只能期待讓黑暗提供給正在落淚的我一點點的溫暖。



  哪裡是你的家?

  獨自流浪的旅人,做了離開的選擇。

  並不是沒有辦法回家,只是不知道該回到哪。
  所以只能繼續尋找、尋找...



。Tibet world 需要更多中文志工 : http://tibetworld.org/

。我的FB頁面: 台灣熊先生。日本人夫。故事。
https://www.facebook.com/kumainustory/

笑襯孤獨
心裏人住的地方就是家。
曲終人散
寂しい旅人の感じがよくでている
長的醜活的久
蘇東坡的《定風波》: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

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   此心安處是吾鄉!

祝您

早日安心
回憶綿長
我也有同感,
我也曾是到處旅行的游子
一直在找尋我心目中的家
其實,家一直都在,只是我感受不到歸屬感
然而這次南極及南美洲的遠行
我已經能感受台灣家的溫暖
即便那個家只有我一個人
曾經我覺得那個一個人的家很寂寞....
在流浪多年行經50個國家後
明白其實家不在於裡面有誰
而是自己有屬於自己安身立命的感覺
2016年年末,我在南極才明白什麼是家
雖然目前還在阿根廷旅行
但回台灣的日子也不遠了
家,在那兒等我...
現在的我其實真的好想念我那溫暖的小窩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