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的精神:我和別人不一樣?]

逆風飛行
我知道,我們都希望我們和別人不一樣。

也許是自尊心使然,也許是想要證明自己存在世界上的意義,所以我們努力活的不同,希望自己真正不同。

也許又因為民族性的自卑感,在不斷被改朝換代統治之下的台灣,我們已學會了”逆來順受”與”知足常樂”的「道理」。

我們給自己很多綁手綁腳的理由:覺得自己語言能力不好無法與當地人溝通、覺得自己不夠獨立無法自己扛起背包說走就走、覺得自己錢賺得不夠沒辦法拋下工作,因為無法想像沒有收入但看著存款直線下滑的結果。

於是我們希望與眾不同,但我們仍然原地踏步。

這天,我在玻利維亞一個人旅行。在背包客棧與各國人隨意聊天與相談甚歡的同時,我深深覺得我和他們其實一樣。

常常身為背包客棧裡唯一的亞洲人,我覺得我與眾不同,我覺得與他們格格不入,不知道要聊什麼。我知道我的英文有基本水平,所以排除語言的問題以後,我很懊惱自己為什麼無法像他們一樣侃侃而談。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我的生活乏味無趣,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值得分享。說真的之前雖然也去過一些國家,但因為功課做得很足,行程排得很滿,去了景點照了相就走,一切都在計劃之中,印象中實在沒什麼特別值得留念的地方。

再者,中西方的觀點不同,我覺得有趣的事情他們又不一定覺得有趣,因為不想被覺得奇怪,所以也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

但我不想成為坐在交誼廳的啞巴,也不想成為他們眼中「只坐在那裡不講話的無趣亞洲人」,更不想錯失收集其他地方資訊的機會,我強迫自己與他們坐在一起,不斷聆聽,學習他們言語中分享的內容,學習該怎麼適時表達自己的觀點卻不突兀,也不無聊。

我刻意只訂shared room,避免自己一人一間房,一開始是為了省錢,再來是不想錯失與其他背包客交談的機會。

沿途下來,我碰到許多國家的人:加拿大、美國、智利、英國、威爾斯(Wales)、德國、羅馬尼亞、義大利、瑞士、法國、西班牙、奧地利、荷蘭、比利時、澳洲、紐西蘭、中國、香港、南韓、日本、以色列、南非,當然還有秘魯與玻利維亞,總共二十四個國家。

換過許多背包客棧,日復一日的和各國背包客聊天。有一天,我突然想通了。

背包客棧所碰到的各種背包客,除了英美與加拿大這些原本就是英語體系的國家,其他人的第一語言都不是英文。

但是為什麼我之前會覺得他們才是一國的,我是不一樣的呢?

這天,我領會了什麼叫做「畫地自限」。

其實每個背包客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背景,都有自己的本國語言,都經歷過不同的事件,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同個體。

而今天我們聚在同一個交誼廳聊天的時候,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每個人都變的一樣了。

那我到底是在怕什麼呢?既然大家都有不同的背景,經歷的事本來就都不同,那為什麼我會覺得自己跟他們格格不入呢?

放下了心中的疑惑,我開始表達自己對不同事件的看法。我開始表達對事件的觀點與情緒,我開始與大家分享我旅途中的經驗與碰到有趣的事情。

而這一天,我覺得我終於成為了真正的背包客。

完整文章收錄於:https://www.facebook.com/confronturself/photos/a.202291203279268.1073741826.202282343280154/494485247393194/?type=1&notif_t=like
嘟著小嘴耍任性
妳很棒!我跟妳有相同的經歷!我旅行遇到不同國家的旅人,常常再交談中發現自己以前所學不足!就有旅人問我有關台灣政治的事情或是時事上的議題,我都很奧腦為什麼自己在這個議題上沒有關心呢!因為旅行有遇到這些旅人,我才領悟到某些事情。不然我也只是喜歡獨自旅行的背包客。
你是我所有的夢
是呀!旅行的過程除了路上的風景,最令我珍惜的是路上碰到的每個背包客分享的經歷。 :)
猥瑣欲為
因為當了背包客,我才知道這世上有可以窩在旅館整天看書放空,哪兒都不去的背包客;
也有70歲卻說只要走得動,他還會繼續旅行的老背包客;
也有在路上跟你打聲早安,然後可以聊到晚上的背包客;
後來發現,打開心窗和話閘子跟身邊的人互動,你也會成為開心走遊的背包客!
老衲法號亂來
同意
我也是從一個人坐在旁邊看書看電視
到能跟每個背包客聊天的那種
有些時候真的是自己想太多
遇過很多歐洲背包客英文比我們亞洲人還差還是可以聊得開懷大笑
現在的我超喜歡跟各國背包客聊天
因為能夠分享彼此不同的人生故事和體驗
聊得來的還能一起走上一段路呢
一個人旅行其實也不孤單呢
正因為一個人才能遇見更多一樣在路上的旅人
一起擁抱全世界吧
伴我久還是棄我走
高興能夠看到這樣的分享文,完全透露了背包成長的點滴。語言一直都是我的障礙,但是其實只要一點點能夠表達,大家也會樂意聆聽。而且,原來和很多外國人的英文也不是很好~~大家開心交流最重要!
你是我此生最美的風景
愛心平常心及活在當下,天下皆然.
暢飲蠻牛
過自己想要的旅行,不要害羞,主動伸出友誼之手,不只背包客是朋友,還有您旅行遇到的當地人,也都可能成為朋友!
墨城煙柳舊曲絕
...也許又因為民族性的自卑感,在不斷被改朝換代統治之下的台灣,我們已學會了”逆來順受”與”知足常樂”的「道理」。

我們給自己很多綁手綁腳的理由:覺得自己語言能力不好無法與當地人溝通、覺得自己不夠獨立無法自己扛起背包說走就走、覺得自己錢賺得不夠沒辦法拋下工作,因為無法想像沒有收入但看著存款直線下滑的結果。

...常常身為背包客棧裡唯一的亞洲人,我覺得我與眾不同,我覺得與他們格格不入,不知道要聊什麼。我知道我的英文有基本水平,所以排除語言的問題以後,我很懊惱自己為什麼無法像他們一樣侃侃而談。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我的生活乏味無趣,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值得分享。說真的之前雖然也去過一些國家,但因為功課做得很足,行程排得很滿,去了景點照了相就走,一切都在計劃之中,印象中實在沒什麼特別值得留念的地方。

再者,中西方的觀點不同,我覺得有趣的事情他們又不一定覺得有趣,因為不想被覺得奇怪,所以也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

由於長年旅居美國,這其中包括了求學,工作及生活的各階段,我也會時常有所謂 the Quiet Asian American moment在我每日的舉止行為中出現。但由於我天性偏向害羞及不善於用語言(任何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緒及情感,所以就容易被認識不深的人歸類(stereotype)為沈默沒有主見的亞洲人。但我知道我不是這樣的,在有必要的時候我也能侃侃而談,只是我選擇及享受沈默的時刻居多。

我個人的經驗告訴我,我們的沈默,害羞及不善於表達的個性,絕對不是因為台灣幾代被統治下的結果所影響的。沈默的亞洲人,這不是只是台灣人的問題,而是全亞洲人的問題。其實問題不是出在政治上而是在我們的教育及文化上。在西方的教育裹非常重視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及表達個人意見,認為這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的一部份,因此對美國孩子來說,在課堂裹發表報告及學科討論實在是稀疏平常的一件事。反觀各位想想我們所經歷過的求學過裎裹,有多少次我們有如此的在課堂上這樣被要求過。大家也知道一個人的思考組織及口條上清晰如被要求在任何場所做立即性的表達則得需經過時間上的訓練,而我們的教育及文化上都沒有鼓勵這樣的一個程序。可是這樣的一個價值觀,對美國人來說不是只用在校園裹,家庭裹及社會上也都在旁並向支持及實行。美國的家庭中對話的次數根據調查就比亞洲家庭多了很的。結論是有練習就會有進步。

閱讀不同種類的書藉及培養對你周遭以外的人事物的好奇心,會讓你成為一個受歡迎的背包客。語言絕對不是一個問題,東西文化的不同更不是一個絆礙,差異至少也偶而可當成笑話用來互相陶侃。

處在任何的一個群體中,自在是最重要的。多說話並不是一定最必要的,一個很好的聽眾在群體中也是很受歡迎的
帳號不存在
因旅行而有所成長 恭喜版大
像我也是英日文中等 出去玩都不怕跟人家聊天
講不好也是大笑一笑
我只怕別人不敢靠近我們 只因為我是外國人=.=
台灣的教育從沒有教我們怎麼去跟人家開口
所以都要到自己出去之後才知道很重要

有時一個笑容+比手劃腳 還有臉皮厚一點
一樣可以玩的盡興 跟滿滿的回憶
這是什麼都比不上的
你是我今生唯一的夢
你真棒!我也還在學習中~
一起擁抱世界,用微笑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