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俄羅斯--戰鬥民族之克里姆林宮

從小立志炸清華
莫斯科克里姆林宮(Moscow Kremlin)是俄國的權力中心。克里姆林(俄:Кремль)一詞原指城鎮中心的堡壘。自十一世紀起斯拉夫人(Slavs)便在此定居,當時只是個小村莊。多爾戈魯基大公(Yuri Dolgorukiy)在1147年爭奪基輔王位的戰爭獲勝後,邀請盟友前來一個叫莫斯科的邊境地慶祝,這是史上第一次提及莫斯科,他也因此被視為莫斯科的奠基者。第六任莫斯科大公頓斯科伊(Dmitry Donskoy)於1366到1368年間將克里姆林宮(Moscow Kremlin)的橡木圍牆改建成白色石灰牆。來到第十八任大公伊凡三世(Ivan III,又稱伊凡大帝)於1502年消滅金帳汗國結束近三百年被蒙古人統治的命運,在完成豐功偉業之際他邀請義大利的建築師前來對克里姆林宮進行大改造,完成今日所見大部分雛型。他的孫子伊凡四世(Ivan IV,又稱恐怖伊凡或伊凡雷帝)建立俄羅斯沙皇國成為首任沙皇(Tsar),此後克里姆林宮一直為歷任沙皇的住所,直到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至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失去皇城光輝的克里姆林宮地位一落千丈漸被忽視。
亞歷山大一世(Alexander I)逝世後因無子嗣其弟尼古拉一世(Nicholas I)接任沙皇,在克里姆林宮(Moscow Kremlin)進行加冕典禮後對原本巴洛克風格的大皇宮不甚滿意,任命建築詩人托恩(Konstantin Thon)著手重建,於1837到1849年完成大克里姆林宮(Grand Kremlin Palace)。1917年爆發兩次革命的俄國最後由布爾什維克(Bolsheviks)奪得政權,隔年將首都遷回莫斯科,各黨政機關隨後在此辦公,列寧(Lenin)選擇元老院(Senate)作為個人住所。在史達林(Stalin)統治時期,克里姆林宮成為蘇維埃的象徵,1935年塔樓上代表沙皇的金色雙頭鷹被五角紅星取代。它於1955年七月向公眾開放。199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1991年蘇聯解體後成為俄羅斯聯邦行政總部。克里姆林宮南面俯瞰莫斯科河(Moscow river),東臨聖瓦西里大教堂與紅場,西接亞歷山大花園與無名烈士墓。紅色圍牆裡由四座宮殿、四座大教堂、十九座塔樓組成,是俄羅斯克里姆林式建築的代表。
早餐後從旅館出發後搭地鐵來到1號紅線的列寧圖書館站(Biblioteka Imeni Lenina),出來就是俄羅斯國立圖書館(Russian State Library),此圖書館成立於1862年,館內收藏1750萬本書,藏書量為世界第四大。
小銘們買的是參加伊凡大帝鐘樓導覽的票(RUB250),如果不打算進克里姆林宮的教堂群裡面參觀(內部不可拍照),這是最便宜進入克里姆林宮的方式。樓梯上即是入口,此地為重要政府機關,會有嚴格的安檢。
第一個碰到的是庫塔菲亞塔(Kutafiya Tower),14公尺高的塔主要用於守衛進入克里姆林宮的聖三一橋(Trinity bridge),跟橋同樣完成於1516年。在過去庫塔菲亞塔四周有河流圍繞,想進入只能經塔垂下的吊橋。
橋連結的高塔是聖三一塔(Trinity Tower),此塔於1495至1499年間建造由義大利建築師所設計,76公尺高的聖三一塔是克里姆林宮諸塔裡最高的。過去有好幾個不同的名字,現今的稱呼來自1658年,當時克里姆林牧首庭內有個聖三一驛站。
聖三一塔南邊是娛樂宮(Amusement palace),建於1651年作為沙皇岳父米洛斯拉夫斯基(Ilya Miloslavsky)及其家族的住所,他去世後收歸國有。自1672年起這裡專為皇族舉行娛樂戲劇演出因而得名。這邊屬禁區遊客不得靠近
聖三一塔北邊的是軍械庫(Arsenal),沙皇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於1702年下令建造,還親自繪製設計圖,但建設過程幾經波折於1828年才完成。目前這裡設有克里姆林宮衛戍司令部的營房以及行政部門。
跟軍械庫相對的是國家大禮堂(State Kremlin Palace),這是蘇聯總書記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為第二十二次蘇聯共產黨代表大會所打造的場所,完成於1961年。現在這裡是俄國舉行重要會議、節日慶典和頒獎授勳的地方。
元老院(Senate)是俄羅斯著名建築家卡札科夫(Matvey Kazakov)於1776至1787年建成。元老院的圓廳是俄羅斯建築藝術的傑作。當時人們稱做『俄羅斯萬神殿』。蘇聯時期元老院為政府所在地。這裡也是禁區,遊客是看不到漂亮的圓廳。
中央執行委員會陸軍大學(Central Executive Committee Military School)於1932-1934年建成。整個建築的高度比例及風格顏色都取自元老院。1950年代被轉交給蘇聯最高蘇維埃。1958年其中的一部分被改建為克里姆林宮劇院。
沙皇炮(Tsar Cannon)是沙皇費奧多爾一世(Feodor I Ioannovich)於1586年下令鑄造。重18公噸,全長5.34公尺,口徑890公厘,外徑1200公厘為金氏世界紀錄上最大的榴彈砲。此砲用於保衛克里姆林宮,不過實際上並未用過,主要拿來炫耀軍事實力與技術。
沙皇鐘(Tsar bell)是世界最大的鐘。重達216噸,高6.14公尺,直徑6.6公尺,嚴格來說這是第三代大鐘,前兩代都毀而火災,這是由女沙皇安娜(Anna Ioannovna)所下令重鑄,不幸在1737年完成前再度毀於火災,從未真正敲響過。
牧首宮與十二使徒教堂(Patriarch's Palace and Twelve Apostles' Church)由俄羅斯東正教最高領袖牧首尼康(Nikon)於1653-1655年在原先都主教宮和牧首宮原址建成。巨大三層建築位於大教堂廣場(Cathedral square)北邊。
大教堂廣場東邊是伊凡大帝鐘樓(Ivan the Great Bell Tower),高81公尺的鐘樓是克里姆林宮最高建築。於1505年開始建造,不過伊凡大帝當年去世,三年後才完工,繼位的瓦西里三世(Vasily III)為紀念父親,以伊凡大帝命名,當時鐘樓高60公尺。
伊凡大帝鐘樓共329階,導覽員會在前頭引導循著螺旋式樓梯往上爬,每到一段落會停留拍照休息,實際沒想像中的累,最上層不對外開放。對所有來克里姆林宮的人來說,往伊凡大帝鐘樓教堂大鐘邁進是段難忘路程。在敲鐘的平台上周圍景色一覽無遺。
大教堂廣場西北邊是聖母升天大教堂(Assumption Cathedral),伊凡一世(Ivan I)將俄羅斯地位最高都主教移座至莫斯科後,1326年建造第一座白石灰岩聖母升天大教堂。1479年伊凡大帝委託建築師菲奧拉萬蒂(Aristotele Fioravanti)建成現存的教堂。
從1326到1700年,俄羅斯教會大部分牧首和莫斯科都主教都安葬于此,沿牆排列著他們的石棺,共有19個聖墓。俄羅斯歷代沙皇也都在聖母升天大教堂舉行加冕,第一位是伊凡四世,最後一位是尼古拉二世(Nicolas II)。
教堂南面華麗的大門被稱為沙皇儀仗行列之門(Royal Procession door)。舉行加冕大典時,沙皇會從多稜宮前的紅色門廊(Red Porch)由32位將軍及儀仗行列陪同出發緩慢地走到此門進入教堂。
1451年夏天蒙古軍隊逼近莫斯科,都主教約拿(Jonah)禱告鼓舞。7月2日聖母法衣存放節這天清晨,蒙古人突然解除包圍撤退。為紀念在此建造聖母法衣存放教堂(Church of laying our lady's holy robe)。1485年重建成這座金色圓頂的雪白小教堂。
多棱宮(Faceted Chamber)由義大利建築家於1487年奠基,伊凡三世(Ivan III)想要能舉行重要會議的地點,宮殿於1491年落成。牆壁由磚塊砌成,朝著大教堂廣場的東面鑲上四面體的白石,多棱宮因此得名。這個石頭加工技術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特點。
聖母領報大教堂(Annunciation Cathedral)起初是大公家族的小禮拜堂。後來小禮拜堂被拆除,大教堂於1489年竣工於4月7日領報節落成。1508年瓦西里三世(Vasily III)下令將教堂的圓頂鍍金,聖像壁上的聖像畫嵌以金、銀、珍珠。
大天使教堂(Archangel's Cathedral)由伊凡一世(Ivan I)於1333年所建,1340年逝世時根據遺囑安葬於此。後來歷任的莫斯科大公和彼得大帝前的沙皇也都埋在這裡。1505年伊凡三世在去世前下令拆除老舊的教堂重建於1508年竣工。
大教堂廣場南邊和東邊廣大的綠地是秘密花園(Secret Garden)。這片綠地因緊鄰秘密塔(Secret Tower)而得名,過去塔內有通往莫斯科河(Moscow river)的密道,在蘇聯時代已被填平。
伊凡大帝鐘樓(Ivan the Great Bell Tower)東邊是伊凡廣場(Ivan square)。廣場到16世紀末沙皇費奧多爾一世(Feodor I Ioannovich)在位時才出現,他在這裡建造統治帝國的政府機關。過去沙皇令慣例會在伊凡廣場昭告,秘書站在臺階上大聲對民眾宣讀。
大克里姆林宮約有700個房間,包括帶有樓梯的主前廳、五個對應五種勳章等級的大廳、豪華的皇后接待室、沙皇家族的內室以及位於一樓的僕人房間。內部裝飾風格五花八門,包括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以及拜占庭俄羅斯式的飾物。
今日的大克里姆林宮是俄羅斯總統最重要的官邸,遊客只能繞著外圍看。建築師托恩讓建築中的一系列大廳都位於一條軸線上,而且是以宮殿長方形建築為中心,建成後出現新的統一性。巨大的建築群相互連接,構成一個平衡如畫的整體。
兵器庫(Armoury Chamber)是根據托恩的構思於1844-1851年在被拆除的十七世紀馬廄上所建成。它是大克里姆林宮的一部分用於收藏和展示沙皇金庫的珍寶,它也是俄羅斯首批用作博物館的建築。

小銘的俄羅斯遊記:http://prokaryotic2004.pixnet.net/blog/category/3307666
你是我此生最美的風景
寫得真詳細阿!
看到你的遊記...覺得慚愧。
同樣買票進去...只簡單地把三個教堂逛逛...走馬看花。
含著奶嘴闖天涯
照片不錯 感謝分享
人不死終究會出頭
俄國斯拉夫族本是在歐洲的一個遊牧民族與(波蘭前南斯拉夫等同一個民族)也因適者生存的草原文化令他們強悍好戰,(日耳曼.蒙古)等情況一樣.當地人較為冷漠有可能受尊制共產統治太耐!
此名字太勁爆系統無法顯示
洋蔥頭建築真漂亮
訫無雜念
好特別的遊記!講得好詳細的歷史, 很少人解說得這麼詳盡!
感謝版主的分享!(H)
無人及你
寫得真詳細阿!
看到你的遊記...覺得慚愧。
同樣買票進去...只簡單地把三個教堂逛逛...走馬看花。
哈哈,背包客大多不會請導遊(怕花錢又怕聽不懂)
所以沒做好功課的話常常會走馬看花
小銘也是這樣,只能拍照回來好好研究當補救
願與時光為敵也決不放棄
好特別的遊記!講得好詳細的歷史, 很少人解說得這麼詳盡!
感謝版主的分享!(H)
謝謝稱讚,小銘認真寫遊記
希望能提供日後想去的背包客有個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