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亞爾丁高地,來到盧森堡

wifi沒密碼
荷比盧,歐洲低地三小國,總是被我們亞洲旅人放在一起玩。往往在一趟兩個禮拜的行程裡,旅人們 10 天給了荷蘭、3 天給了比利時、只有 1 天給了盧森堡市。不過盧森堡這個多山多谷的國家,其實與荷比「低地國」的景致截然不同,雖然沒有阿爾卑斯山那種名山大湖風景,但有非常宜人的農村鄉野、也有睥睨群雄的山谷天險。盧森堡本身,就可以玩四五天甚至一個禮拜以上!
盧森堡,不只是那個古城盧森堡市可以玩,還有地形多變森林茂密的盧森堡大公國,甚至還有鄰國比利時的盧森堡省!盧森堡省,顧名思義,就是比利時從盧森堡手上「瓜分」來的土地,就像波蘭有「三次瓜分波蘭」一樣,盧森堡也有「三次瓜分盧森堡」,盧森堡總是被鄰國欺負,不只是強鄰德法,就連比利時這種小國也可以欺負它 XD 每次有任何不順鄰國之意時就被威脅要「併吞」。不過幾百年來,盧森堡這隻歐洲小獅子,在每次「併吞」危機中最後都只是被「瓜分」一小塊而已,卻從來沒有讓這些大國得逞過!
1. 盧森堡省-穿越亞爾丁高地

剛好我就住在比利時,這個一直很擅長販賣弱國悲情形象的歐洲十字路口小國,那就先從比利時從盧森堡手上瓜分來的「盧森堡省」玩起,來看看比利時強取豪奪的另一面形象。盧森堡省,是比利時裡面積最大、人口卻最少的一省,完全就是盧森堡多山特色,和比利時荷蘭的平地特色截然不同。
1220214 1220213

說「盧森堡省」這個行政區名稱,可能聽過的人還不多,但若改以地理名稱叫它「亞爾丁高地」Ardennes/Ardennen,全球的二次世界大戰軍事迷們就無不知曉了。也不用當二戰迷,只要是台灣當過兵的男生都看過(而且可能看過很多遍)HBO 影集 Band of Brothers《諾曼第大空降》,其中被砲轟得最慘烈的「突出部之戰」Battle of Bulge 就發生在這裡!
1220217 1220216 1220215

而且劇迷們一定記得有一集標題就叫做 Bastogne《巴斯通》,在盧森堡省這裡當然就可以造訪真的 Bastogne,這裡還有美國老兵和軍事迷紛紛來朝聖的 101 空降師博物館 101st AIRBORNE MUSEUM。不只是 Bastogne 以二次世界大戰觀光出名,事實上整個亞爾丁高地到處都是戰爭紀念碑、路旁隨時可以看見二戰老大砲坦克飛機等紀念小公園。
1220220 1220218 1220219

亞爾丁高地這種人口密度低、公共運輸選擇有限、市民英語能力又不太行(不好問交通資訊)的地方,還是租車穿越它最容易了。這裡的風景起伏多變,比荷蘭比利時的一片平原漂亮很多,更比比利時其他地方高密度開發處處是房子的景觀富有鄉野魅力;但要說它地形起伏,又不會像阿爾卑斯山那樣險峻,因此開起車來輕鬆舒服。我們在歐洲旅遊多年向來不租車的,只有在這裡開起車來好處多多,不但四通八達,而且風景優美又舒服愜意!
1220222 1220221

比利時的天氣向來很難預測,有時一路冷天微雨就這樣從 4 月一直到暑假過完,不過這年運氣很好,五月天已經春暖花開陽光普照,除了我們要來開車穿越亞爾丁高地森林與花田,歐洲皮衣老人們也紛紛出來練車,而且一台台都是重機,重機上的阿公阿嬤一個比一個老!在台灣對這樣的老人還拍過一部電影《不老騎士》,在盧森堡省這裡連電影都不用拍了,路上到處都是,幾乎每個小鎮廣場旁都是老人重機團。
1220225 1220224 1220223

不只重機,夏日週末的亞爾丁高地什麼交通工具都有,賽車與腳踏車甚至馬兒都出籠了,這也是個比利時家庭帶著小朋友來山上健行的時節。這就是享受陽光的好時機,這趟旅行就不要太知性了,即使到了巴頓將軍與蒙哥馬利會師的 Houffalize 小鎮,在戶外看看坦克大砲就好,不一定要進去看沈重的戰爭紀念博物館們。
1220228 1220227 1220226

像 Houffalize 這些對一般旅人來說名不見經傳的亞爾丁高地小鎮,老實說也不用停留多久,下車看個大砲、隨便逛個半小時、上個廁所再順便喝一杯,剛剛好。這裡的確值得喝一杯,馳名比利時甚至已經紅到全球、連台灣酒吧與超市都有的亞爾丁高地啤酒 La Chouffe「山上小矮人啤酒」,就產在 Houffalize!
1220230 1220229

盧森堡省還有個號稱「全球最小城市」的 Durbuy,號稱最小其實也有一萬居民出頭,可能只是因為它在中世紀儘管人少還是拿到了城市憲章,就這麼以「城市」之名留存至今成為「最小城市」,儘管全世界到處都是比它小的小村小鎮。不論如何,這個最小城市真的很小,觀光娛樂幾乎就是這裡的全部,沒幾條小巷卻有好多餐廳酒吧、還有迷你高爾夫與小火車。
1220232 1220231

Durbuy 這樣的地方,一樣只是個開車路過休息的過站而已,給我們旅人插個旗子打個卡炫耀「我到過全世界最小城市了」。這裡餐廳多、亞爾丁高地特色料理也多,更能品嚐道地的亞爾丁火腿(比利時各地超市都很愛亞爾丁火腿,但這裡的當然最新鮮),還有最小城市也要釀造的比利時啤酒 - 只在此地可以嘗到的 Durbuy 本地啤酒 Durboyse。
1220233 1220234

一路向南,穿越亞爾丁高地的最後關卡,是盧森堡省的首府,年代可上溯至羅馬帝國的古城 Arlon,如果坐火車從布魯塞爾進入盧森堡國,這裡就是比利時國鐵的最後一站。離開了 Arlon,儘管自然景觀沒有什麼差別,街道兩旁的建築卻漸漸換了面貌,從比利時清一色的斑駁質感露明磚牆,變成了整齊明亮的多彩粉刷牆,正式宣告:歡迎來到盧森堡國。
1220236 1220235
夢裡夢外都是他
2. 盧森堡國-天上地下都是城堡

儘管從盧森堡省跨境到盧森堡國,這兩塊過去曾經屬於同一國的地形地貌沒有什麼不同,但已經可以看得出來將近兩百年來分屬兩國的人治痕跡。比利時盧森堡省,像比利時法語區瓦隆尼亞一樣,過往重工業時代努力發展礦業,重工業時代過了改發展農業,舉目所及都是整齊有邊界的農田與防風林,是自然綠意,但已經是人工管制痕跡明顯的自然;盧森堡國,儘管人口密度比比利時盧森堡省還高,卻較少大規模以農業劃分土地的痕跡,也不會每一塊土地都有農場與房舍,而較多仍然看似荒野的森林,偶爾見到一次聚落則是住宅群集。也許這是因為兩國發展的重點產業型態不同?也許這是因為兩國的土地管制型態不同?比利時荷語區最出名的就是 huizen huizen huizen 省道住宅一路蔓延到天邊,盧森堡省儘管已經是比利時最荒野最自然的一省,在盧森堡國面前卻仍然顯得人工了些。
2.1. Clervaux,谷底的白色城堡

盧森堡國景點景點眾多,而且都很小,巴士與火車可及性沒那麼便利… 這些條件加起來真是最適合開車了。第一天,既然從北方南下,就先來玩北方城堡小鎮 Clervaux,造訪白色城堡 Château de Clervaux。開車進入 Clervaux 的過程非常宜人,穿越一片片森林,繞過一圈圈山路,頗有一點在台灣開車上山的感覺,在倒數第二個彎終於柳暗花明又一村,山谷下的白色小鎮 Clervaux 就在樹葉縫隙間隱隱約約映入眼簾。我一般認知的城堡都蓋在制高點上,這個 Château de Clervaux 居然另闢蹊徑地蓋在谷地底端小鎮中央?
1220239 1220241 1220240

Château de Clervaux 的確充滿許多令我感到衝突矛盾的印象,位在小鎮中央被高山環繞,這樣防禦力會大打折扣,那麼我猜它應該不是個以防禦戰略為主的城堡 Castle,而應該是個讓谷地小鎮貴族領主居住統治的領主宮殿?的確,城堡展示的簡單歷史是指出這邊八百多年來陸續住了好幾個來自不同封地的貴族,也陸續加蓋了一大堆不同時代的建築側翼,把今天這個 Château de Clervaux 蓋得很像個小朋友東拼西湊捏出來的陶土城堡,不過這畢竟是貴族城堡耶,外表看起來有點粗糙拼湊,室內也只是一片白色粉刷的地方政府辦公室,任何一點「貴族」的金碧輝煌想像都沒有… 當然啦,有時候「貴族」也說不定是窮哈哈的貴族。
1220242 1220243

無論戰略地勢如何,擁有厚牆小窗的城堡總是有基本的防禦作用。Château de Clervaux 從中世紀開始幾百年來都沒什麼城堡貴族的攻防戰績,卻有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人戰績!我們果然還沒離開亞爾丁高地,不久前在盧森堡省 Bastogne & Houffalize 看到的「突出部戰役」紀念地景,其實還要往前從 Clervaux 算起。雖然 Clervaux 在二戰軍武迷心目中名氣比 Bastogne 小很多,也沒在推二戰觀光,但這裡正是「突出部戰役」第一夜突襲,打響德軍一連串強勢反擊的第一砲。Château de Clervaux 這種地勢真的不太好守城,尤其大群德軍面對少少美軍,Clervaux 很快就淪陷開始打巷戰,極少數美軍鎮守的最後陣地就是 Château de Clervaux,還以寡擊眾硬撐了兩天才投降,因此還有「盧森堡的阿拉莫戰役」之美名。
1220244 1220308

Clervaux 據說一百多年前也有火車站,但並沒有因此帶動什麼經濟起色,幾百年來除了皮革手工業什麼都沒有,人口也一直維持在千人出頭,到這全球旅遊年代才終於竄起了點低成本的觀光與美食經濟,Clervaux 就像它的市徽一樣,三隻小鴨悠哉悠哉地慢慢走。兩個人開車,唯一的麻煩就是只能一個人啤酒,從比利時進入盧森堡,當然要來拋下比利時包袱來嚐嚐盧森堡的啤酒,就先從最流行的國營啤酒廠兩大品牌開始,下午茶時間,你先來喝獅牌 Bofferding,晚餐再論到我品嚐國王牌 Battin。
1220248 1220247

2.2. Vianden,山巔的石頭城堡

花了便宜的 €60 住到小客棧 Auberge Aal Veinen Beim Hunn Sàrl,一個會法語一個會德語的我們,在盧森堡總是覺得這也不對那也不對,連個客棧名字都可以模稜兩可地混合德法文特色,甚至小鎮的市政廳還有個很奇怪的名稱 Stadhous,前半有點像荷蘭文的 Stadhuis 後半又較像德文 Rathaus 的發音。
1220393 1220394

無論如何,住小客棧總是很舒服的經驗,老房子比旅館古色古香又可愛許多,服務接待比起旅館親切隨和,卻又沒有像住民宿般同在一個屋簷下的拘束與磨合問題,更棒的是:晚上不知道怎麼打發時間嗎?當然就直接下樓吃燭光晚餐啦!
1220295 1220368 1220296

Vianden 和 Clervaux 有許許多多地方都好像,兩個都是河谷地,而且流經的還是同一條河流;兩個城市人口都在一千多將近兩千人,兩個城市以前都以皮革手工業出名,今日也都以觀光餐旅為主要經濟,兩者的觀光重點都是它們的城堡。所不同的,是 Clervaux 城堡在谷底,Vianden 城堡則高踞山顛制高點,這才是戰略城堡應有的地形格局呀!Vianden 才比較像一個典型的中世紀小山城,河流兩旁有生活與生產的低地聚落,一條城牆與水門保衛居民安居樂業,而延著城牆爬坡上去,守城的最後關卡就是制高點上的防禦城堡。在整個 Vianden 小鎮,幾乎任何地方的城市風景,通通都是眾星拱月,環環街道與民居,一起拱向尊貴的天上城堡。
1220297 1220298 1220299

Château de Vianden 一樣是個伯爵家族的貴族城堡,但這地理位置過去可是羅馬時代的碉堡遺跡,比起 Clervaux 那棟更易守難攻、固若金湯,更是萊茵河流域以西最大的戰略碉堡之一(至於要跟萊茵河畔古堡們比嘛… 那可能還互有高下)。早上起床吃完早餐,從客棧慢慢爬上山巔城堡,雖然不是段很輕鬆的路途,也可以當做迎接朝氣一天的健行活動。Vianden 城堡不但有優良的防禦地勢、有完整的碉堡格局,就且以一個貴族宮殿來說,它的建築外觀形式完整,有清楚可以辨認的風格如仿羅馬窗、法式古堡圓塔尖頂、法蘭德斯階梯山牆,室內各種房間更是保存完整,充分滿足我們看「貴族」宮殿所抱持的華麗期待。
1220370 1220300 1220395

除了一般城堡的起居、會議、接待、宴會、儀典、後勤工作與軍武室等空間外,還有一個主題展覽有特別吸引到我:有關於 Château de Vianden 的修復歷史,並以重建的模型和 3D 示意圖解說。原來,盧森堡國內幾乎所有的城堡在 19 世紀都遭遇過大危機,在這個時代 ancient regime 已經結束,本來周邊軍事政治的版圖已變,本來盧森堡這身居眾多大國市立中間的緩衝小國諸侯們,雄據一方城堡就有本錢與大國王宮貴族們打好關係,禮尚往來,接受人家資助也投桃報李配合人家的軍事行動或過路安全。然而,19 世紀這個從法國開始人民抬頭、共和流行、工業發展、老貴族紛紛隕落的年代,盧森堡古堡小諸侯的優勢已失,無法再用過去的老方法支撐昂貴的城堡開銷,只好紛紛變賣。這是 19 世紀初的盧森堡貴族末日,看起來,還真有一點點像《唐頓莊園》的 20 世紀初英國貴族末日呀。
1220375 1220301 1220374

Château de Vianden,就這樣變賣給一位富商,富商經營不好也荒廢傾頹了一百多年,直到三十年前左右才又被盧森堡皇室買回,經過大規模修復成為今日的古堡模樣。說「修復」,事實上和老照片和老風景圖裡絕大多數階段的樣貌都不一樣,甚至今日這個樣貌也是個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混血產品。
1220377 1220376

不過不論如何,它終究「完整」了,不只從鎮上可以看到完整古堡,我們還赫然發現可以搭纜車從空中俯瞰,而且纜車可以到的地方比城堡還高!不過搭這纜車有點弔詭:我們是從半山腰小客棧一步一腳印爬上山頂,現在要從山頂坐纜車降到谷底,然後再一步步向上走回客棧?這有點蠢,搭這纜車一點都沒省到力反而更費力… 不過搭纜車本來也不見得是為了輕鬆,也可以純為看風景。
1220303 1220302 1220404

河谷的 Vianden,是個熱鬧的度假小鎮,正逢週末到處是歐洲有錢大爺帶著辣妹開古董車出來兜風。鎮上真的處處都可以看到城堡,不論是從鎮上、再橋上、從河邊看,城堡都如此安穩地坐鎮在天際,庇佑市民也吸引我們遊客的無限浪漫想像。Vianden 和 Clervaux 兩個很類似的觀光小鎮,兩個城堡一個在天上一個在谷底,我是覺得都很漂亮很浪漫,不過似乎 Vianden 的觀光就硬是比 Clervaux 熱鬧很多?有一說認為這是雨果的貢獻。著有《悲慘世界》的法國文豪雨果 Victor Hugo,曾經在得罪巴黎當局流放國外時,好好壯遊了一下歐洲各處,也不吝惜發揮自己的名望大力推薦他喜愛的外國景點,當起 19 世紀的「名人旅遊部落客」 XD 被雨果點石成金的最經典案例就是我家隔壁的布魯塞爾大廣場(詳見拙文《布魯塞爾大廣場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075492)》),雨果稱讚她一句「世界最美的廣場」就被比利時旅遊當局一路引用到今天。
1220378 1220304

雨果對 Vianden 的支持就更具體也更高調了,雖然沒像誇獎布魯塞爾大廣場一樣說出「Vianden 是世界最美的小鎮」這種話,但他為 Vianden 的美景與生活書寫了很多也素描了很多,今日都變成 Musée Littéraire 'Victor Hugo' 雨果文學博物館的館藏了。雨果還真有趣,他的所謂「流亡」也不過就是流亡到鄰國比利時、盧森堡、英倫海峽群島等地方而已,看起來對巴黎恐怕還是念念不忘,而他所感性讚譽的美景如布魯塞爾大廣場和盧森堡 Vianden,似乎也多少呼應了他同情自立小國、支持中立與和平、並心懷「歐羅巴合眾國」的理想?他住過的比利時和盧森堡真的也成為今日歐盟三大總部中的兩個,如果雨果地下有知,說不定還很願意再回來旅遊一次?
1220306 1220305
槍硬情濃
3. 盧森堡鄰居-特里爾,羅馬帝國「高盧比利時」

離開 Vianden,馬上直衝盧森堡國的首都 Ville de Luxembourg 盧森堡市嗎?不!盧森堡市是壓軸,要先忍住,先來逃出盧森堡國界一下下,去我們遊德國一直沒機會造訪的邊界城市 Trier 特里爾。特里爾又是羅馬城市又是馬克思的故鄉,我們想來很久了,但除非玩 Mosel 河谷葡萄園之旅連續幾天,不然特里爾的區位以德國熱門旅遊路線來說實在有點遺世而獨立。總是從布魯塞爾出發的我們,一次次造訪科隆後延著萊茵河谷來到法蘭克福都會區,然後就四通八達地往東南北德跑去了,完全繞過特里爾與 Saarland 這塊德國西南端小角落。不開車過來還沒發現:特里爾與盧森堡市這麼近!火車一個小時不到,開車也不會比火車慢多少,那就先來 Trier 半日遊,最後再朝聖盧森堡大都吧!
1220363 1220292

特里爾,任何網上的部落格遊記文章幾乎都是以「黑門」Porta Nigra 當作第一張照片,就好像德國呂北克遊記幾乎都以 Holstentor「豪斯登門」當第一張、波蘭的威利茨卡集中營遊記都以 "Arbeit Macht Frei" 大門為第一張一樣,有些幾乎已經制約全球旅人旅行順序的「門戶」就大喇喇地站在那裡,像是中世紀收稅的城門一樣想不通過都不可以… 雖然一百個不願意,我們找到最方便的市中心停車場後,還是不免就近從這裡進入了,這些「門戶」看來真的有主宰我們命運而難以抗拒的魔力,何況是將近 2000 歲的羅馬老門?
1220293 1220364

今天來德國還真是來對了!曾經在秋冬密集旅遊德國半年的我們,總是只能體會德國冷冽的銀色大地、或是陰雨綿綿下的多彩秋意,就算偶然運氣好看到太陽,也是從極南方斜斜打上大地的冷色斜陽,卻從來沒有機會見識德國道地的清涼夏日!今天的特里爾,不管有沒有玩到什麼景點,光是走大街、逛市集、坐在廣場邊噴泉上吃冰淇淋,不做什麼,就已經是最舒爽的夏日旅遊。
1220278 1220279 1220280

特里爾看來非常適合短暫的一日遊,因為它的旅遊目標非常明確,就是世界遺產「羅馬古蹟、聖彼得大教堂與聖母教堂」的九個景點,雖然 UNESCO 登錄特里爾為世界遺產的理由是「特里爾羅馬建築在多種層面見證了古羅馬民眾生活」,卻莫名其妙地把兩個好幾百年後的仿羅馬教堂建築一起列入… 別想太多,UNESCO 的世界遺產保存往往充滿偏見而邏輯也不怎麼清楚,但拿來給我們旅人當 Top 10 Guide 這種旅遊路線建議倒是不錯。除了我們已經穿越的「黑門」Porta Nigra 以外,第一個能看見的就是 Trierer Dom 特里爾大教堂,是很漂亮,不過它不太規則的厚重石牆、仿羅馬開窗、有點尖又沒哥德式尖的尖塔們、巴洛克的室內天花裝飾… 和「古羅馬」有什麼關係呢?
要看仿羅馬,德國有趣的仿羅馬大教堂多的是,但這裡更有趣的是它隔壁的小教堂「聖母教堂」Liebfrauenkirche,這可是德國難得的圓形教堂 Rundkirche,主結構仍然有短短的十字架,從高處的量體就看得出來,但十字架四角在低處延伸出的空間越來越大,慢慢就延伸為四個小穹頂,結合成一個圓形平面成為圓形教堂。
這種選擇九個景點重點突擊的旅遊方式,令我想到了另一個羅馬城市 Ravenna 的旅遊方式,它也是一個世界遺產,八個東羅馬拜占庭建築,旅人就按圖索驥攻略八個景點即可(詳見拙文《Ravenna 拉文那 - 古羅馬、東哥德與拜占庭的馬賽克之城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079313)》)。Ravenna 可曾經當了快一世紀的羅馬帝國首都,那 Trier 在當年的羅馬帝國有多重要呢?它也曾經人口將近十萬人、曾經成為羅馬帝國前五大都、是帝國的「高盧比利時」行省首府、也是帝國在阿爾卑斯山以北的最大城市(誰叫帝國基本都在地中海周邊活動呢)。這麼說,若要看「羅馬市民生活」的痕跡,特里爾這個北方大都市應該有其本錢。首先,政治中樞就是 Aula Palatina/Konstantinbasilika「康士坦丁市政宮殿」,這裡的 Basilika 這個字還沒有如今天一樣意指「教堂」,而是一種「室內論壇」的建築形式,本來城市議員們習於在戶外公共論壇高談闊論,後來這個習慣改變了,要拉到門檻更高、可以避免七嘴八舌的、更加私密也更加菁英的室內論壇,才發明了 Basilika,後來很快又運用到法院建築,等基督教漸漸興起後也挪用了這個建築類型蓋了無數大教堂。
1220365 1220283

在義大利首都羅馬有卡拉卡拉大浴場,因為「泡澡」在羅馬時代不但是一種舒服的休閒養身活動,更疊床架屋變成談生意談政治咬耳朵的 lounge,一面洗澡,身體的戒心與拘束都不同了,的確可以在檯面下促成各種檯面上 Basilika 裡面做不到的事。在特里爾也有 Kaiserthermen「帝國浴場」遺跡,一樣有浴場傾頹之後地面上露出來的超先進暖水通道系統。特里爾人,在將近兩千年前可是這裡的老大呢,羅馬人在一般中小型城市的浴場咬耳朵,可能只是談市政與生意問題這些小事;但在特里爾這個「高盧比利時」首府而且還隔著阿爾卑斯山讓羅馬大都鞭長莫及,這裡的浴場也說不定才是招招見血的羅馬政治鬥獸場?
1220284 1220366

羅馬時代的特里爾人一面沐浴一面聊政治,那今天的特里爾人呢?居然就在浴場對面的宮殿花園 Palastgarten 大草地上,自在地脫了衣服晒日光浴,女學生穿著一件件比基尼就嚴肅地看起大學教科書還做筆記… 現在是五月底,看來期末考要到了,特里爾大學應該也在緊鑼密鼓 K 書中,如果遇到豔陽天又要 K 書又覺得關在房間裡太可憐,那就把陽光綠草當作自習室吧,這樣專心 K 書順便曬一曬也可以不知不覺讀完一整個下午... 不過這裡很少有男生,是不是男生知道自己來這裡反而無法專心呢?
1220285 1220286

這塊專屬女學生的「日光浴場」和羅馬一點關係都沒有了,是特里爾選帝侯的選帝侯宮 Kurfürstliches Palais,擁有和奧地利與巴伐利亞一樣漂亮的巴洛克花園、噴泉、迷宮、以及女神和小天使們嬉戲的雕像。看來和天主教息息相關的「選帝侯」們日子過得相當舒服,一點虔誠奉獻宗教的苦行態度都沒有,卻這麼會享受生活。這種快樂的巴洛克花園,就是該趁歐洲的陽光夏日前來,曬曬太陽,曬熱了去噴泉波波水,一家大小或情侶在樹籬迷宮的綠葉陰影中奔跑嬉戲… 這才是快樂的夏日城市生活呀!反正這趟特里爾行程只是半日的快遊,我們也不期待把剩下的羅馬古蹟景點全部收集到,還不如就地坐下曬太陽吃三明治,才是愜意。
1220287 1220367

愜意的德國夏日生活,不想吃油膩厚重的豬腳,甚至連一般正餐也不想吃了,只要 500ml 的大杯德國啤酒與專屬德國的華麗冰淇淋聖代 Eisbecher 就可以!剩下還沒逛到的特里爾景點可多了,有羅馬橋 Römerbrücke、羅馬半圓形劇場 Amphitheater、有另外一間熱水系統更完整的羅馬浴場 Barbarathermen、好幾層樓高的羅馬紀念柱 Igeler Säule、還有中國朋友一定都會去但我這台灣人也很想去的馬克思之家...
1220288 1220289

還是別忘記了:這趟旅行是「盧森堡之旅」,特里爾雖然在羅馬時代的統治範圍也包含過今日的盧森堡,但那時的盧森堡還沒半個影子呢。不過特里爾畢竟是盧森堡的緊密鄰居,不但 19 世紀中特里爾工業化崛起時主要賺的就是盧森堡的錢(靠德國強迫盧森堡加入「德意志關稅同盟」),而 20 世紀裡兩次大戰德國佔領盧森堡時,最就近掌控盧森堡事務的政治與司法中樞就是特里爾!好吧… 我們這趟旅程中就把突然跑出去玩到的特里爾當作「盧森堡鄰居」好了,雖然這個鄰居可未必是什麼好鄰居… 終於到了這趟旅行的壓軸景點 - 盧森堡市,這段盧森堡周旋強鄰的戲劇化歷史,即將在我們面前展開。
1220290 1220291

盧森堡市的住宿,是小規模又高品質的 Hôtel Piemont (http://www.hotelpiemont.com/en/),運氣很好遇到 hot deal 訂了一間 €70 雙人房,誰知抵達後發現雙人房不夠了,旅館就自動給我們升級住進閣樓小公寓!前後兩側通風採光,在炎炎夏日非常涼爽,一邊是臥室一邊是廚房與起居室,以盧森堡國這個在西歐中消費水準都遙遙領先的國家來說實在太物超所值!不過我也很難說這家是值得推薦的價廉物美選擇,因為可能只是我們今天運氣太好而已...
煙花雖美轉瞬即逝
4. 盧森堡市-兵家必爭的大公要塞

盧森堡市 Ville de Luxembourg,玩一天夠不夠?我覺得不夠,我自己三番兩次來盧森堡市總共就玩過了五天,還意猶未盡呢!盧森堡市是個世界文化遺產古城,不過我覺得「古城」還只在盧森堡之美中佔了不到一半的份量,更漂亮的是盧森堡的地形,由 Pétrusse 河流入 Alzette 河谷交織出一個 M 型的雙河套地形,用深谷擋住東方的神聖羅馬帝國敵軍,並且用 M 型河谷劃分出了五塊截然不同的谷地聚落,沿著河谷處處左右逢源,這是自然地形與歷史發展交織的文化景觀!
上面這張盧森堡市旅遊地圖,相當複雜,大體上是平面的但有些地方又要畫成立體的,才能表現許多街道和橋樑的立體交叉關係,如果不這樣畫恐怕我們看了地圖都會走錯路... 不過老實說,它畫得這麼清楚我還是有看沒懂,而且來了兩三次都看不太懂,總是要親自到了現場、看了地形,才會一目了然。無論如何,這地圖畫出了盧森堡兩條河流 M 型河套谷地得地理特徵,盧森堡就是靠這谷地天險加上高超的防禦工事,成為兵家必爭的戰略要點。
1220309 1220310

盧森堡的世界文化遺產官方名稱是 City of Luxembourg: its Old Quarters and Fortifications,那就先從 Old Quarters 這個古城區先開始吧,這是盧森堡天險要保護的大公領域,有市民建築聚落、有市場與廣場、更有盧森堡大公宮殿 Palais grand-ducal。雖說盧森堡的公國貴族歷史可以上溯到第一個千禧年前,但這個當代大公國 Grand-Duché 卻是 1815 年打敗拿破崙後由各強國一起建立的,就像後來 1830 建立的比利時王室一樣,都是普法奧荷眾多虎視眈眈國家之間的緩衝棋子。
1220311 1220382

市中心大廣場 Place d'Arme,名稱是「武裝廣場」,格局也閱兵大廣場。盧森堡靠著它的地形天險,的確一千多年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東有神聖羅馬帝國西有法國北有勃艮地,城牆碉堡與防禦工事一代代地蓋,荷蘭工程師西班牙工程師和法國 Vauban 工程師都在這裡大刀闊斧地動過土,Place d'Arme 也一次又一次改建為更大更堂皇的閱兵廣場。但在今日的軍事科技與政治邏輯下,盧森堡蕞爾小國哪還有什麼「戰略」地位呢?
1220381 1220380 1220379

Place d'Arme 早已變成一個夏日娛樂廣場,有婚禮與派對、有街頭藝人、有爵士音樂節的夏日涼亭、有跟著音樂亂跳的自由小朋友、半個廣場更是包給了數不清的餐廳戶外座。來這裡當然不再喝比利時啤酒,要試試本土釀造的 Diekirch,盧森堡小歸小啤酒廠密度也不輸給比利時。
1220386 1220385 1220384 1220383

盧森堡的魅力,畢竟主要不在市中心,每一次來我都只在市中心轉個一兩小時就膩了,很快就忍不住往城市邊緣走去。盧森堡最神聖的紀念地標,並不是市中心的大公宮殿、大廣場或大教堂,而是在城市邊緣、緊鄰河谷峭壁的「憲法廣場」Place de Constitution。在峭壁對面,屬於盧森堡的國家象徵建築居然是座 19 世紀末的現代大拱橋 Pont Adolphe,因為它「象徵著盧森堡終於完全獨立」。此話怎說呢?
這座現代大橋在 Adolphe 大公任內興建,也以其名命名,這位 Adolphe 就是盧森堡第一任完全獨立的大公。原來,從 1815 年開始就與荷蘭是「共主聯邦」,雖然盧森堡自己有大公作為實質領袖,但在象徵的外交上就像今日的大英國協一體奉英國女王為元首一樣,盧森堡也一直奉荷蘭國王為元首,因為此前就一直依序被勃艮地、西屬低地國、奧地利輪番統治的盧森堡,儘管到了 1815 的後拿破崙新時代,列強仍然不放棄對它的控制,仍然要利用它的戰略地位與固若金湯的碉堡,只是這回換了荷蘭來當新主人而已。
不過在 19 世紀這混亂的年代裡,盧森堡一直聯合遠方的友國(英國和俄國,都不希望歐陸列強勢力出現傾斜)一直努力,直到 1867 終於能夠擺脫列強對它的戰略控制、開始拆除它的中世紀碉堡,而可以像其他所有歐洲城市一樣開始享受現代化都市發展,更在 1890 年終於擺脫荷蘭主人完全獨立。1903 年落成的 Pont Adolphe 不但以第一位完全獨立的大公為名,也是盧森堡終於開始獨立發展的指標性建設!
在盧森堡,河谷橋樑一直是比老市中心還要漂亮的景觀,主要有三座,而且三座都有國家榮耀的時代意義。除了象徵「完全獨立」的 Pont Adophe (1903) 以外,還有較笨重的火車拱橋 Passerelle (1861),人稱「老橋」Vieux pont,是被壓抑很久都不能工業發展的盧森堡,終於可以蓋火車站發展鐵路後的第一座鐵道橋;還有新銳而輕盈的汽車鋼橋 Pont Grande-Duchesse Charlotte (1965),人稱「紅橋」Pont Rouge,從市中心連到了對岸的空地「教堂山」Kirchberg,而成功申請到「歐洲共同體總部」設在盧森堡,這座紅橋也以人人愛戴的女大公夏綠蒂命名。
1220315 1220316

盧森堡原來也有女大公?我一直很喜歡比利時的「西屬低地國」歷史,因為曾經在短短 100 年間出了五位英明的女性統治者(詳見拙文《魅荷倫:母儀天下的低地國首都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126731)》),難道鄰近的盧森堡也有英明的女性領導者故事嗎?看來也是有的,不過有點令人五味雜陳:在兩次世界大戰裡,帶領盧森堡抵禦外敵、熬過佔領的兩任大公,正是盧森堡史上僅有的兩位女大公 Marie-Adélaïde 與 Charlotte 姊妹。不過當 Charlotte 妹妹為人民所愛戴而懷念時,姊姊 Marie-Adélaïde 卻留了一身惡名而黯然遜位,甚至憂病交迫客死異鄉。盧森堡的抗戰紀念碑是同樣位於憲法廣場的 Gëlle Fra/Golden Lady 金色女神像,紀念盧森堡國民在一次大戰法軍中的犧牲,雖然犧牲人數很少卻佔全國國民 1%,比所有一戰交戰國的死亡率都高多了!然而,女大公 Marie-Adélaïde 可沒被列在這個紀念碑裡面。
兩次世界大戰,盧森堡都很快就被德國佔領了,不過佔領的風格截然不同。Marie-Adélaïde 姊姊帶著首相一起長袖善舞,虛與委蛇,雖然對德國皇室和德國政府低聲下氣,卻保住了國家獨立與民生運轉不受干預,也讓盧森堡稀奇地在一次世界大戰中和平無虞過了四年;Charlotte 妹妹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被初期佔領前逃往國外,拒絕德國邀請回到國內繼續當女大公維持國家運作,而選擇流亡英美號召海內外國民奮勇抗德,結果這次的納粹德國佔領中一點政治潤滑劑都沒有,盧森堡國民就過了高壓統治的四年。兩姊妹,兩個不同時代兩種不同風格,委曲求全的姊姊被民眾唾棄,高調抗戰的妹妹被民眾愛戴甚至風靡英美... 也許這就是屬於「盧森堡女英雄」們的不勝唏噓?
1220322 1220321

要瞻仰兩位盧森堡女英雄大公,就要到盧森堡的皇家大教堂「聖母院」Cathédrale Notre-Dame。就像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布拉格聖維塔大教堂、克拉考瓦維爾大教堂一樣,聖母院正是盧森堡各種皇家儀典的場地,也是君主立憲的國家認同象徵,盧森堡大公皇室前兩年的兩次皇家婚禮都在這裡舉辦。小小盧森堡國,皇家大教堂當然也小小地,尺度非常親切,石頭表面的雕刻與材料織理在近距離內都清晰可感,坐在中殿也不感到什麼高聳的聖光降臨,反而是彩窗像萬花筒一般透進多彩的陽光,照在處處刻滿古老花紋的石牆表面上。
1220319 1220320

歷代盧森堡大公只有 Marie-Adélaïde & Charlotte 這兩姊妹葬進了這裡,還有其他幾位大公夫人,看來既然這皇家大教堂是「聖母院」,裡面榮葬的就都要是母儀天下的女性皇室成員?Charlotte 妹妹的確受到萬民擁戴,過完將近 90 年的光榮一生,在地下墓穴得到了大中至正的主位;Marie-Adélaïde 姊姊被民眾唾棄,未滿 30 歲就抑鬱以終,皇家陵寢還留了個邊邊小位置給她已算是不念舊惡… 逛過這麼多歐洲大教堂,這是我第一次這麼認真逛一個陵寢,也是第一次這麼認真閱讀陵寢中的皇家故事。這一趟本來我們還沒想到要走下來逛陵寢,是因為有個美國觀光客是 Charlotte 女大公的粉絲,看她這麼興奮才跟著她跑下來看。這個陵寢雖然小、葬的人不多也沒什麼世界知名度,但比起其他歐洲大都的大教堂陵寢們來說,這個盧森堡皇家陵寢是最漂亮的!
1220387
分手後的思念叫犯賤
5. 盧森堡市-河谷天險桃花源

盧森堡大公國,不論曾經被德法侵來佔去、被列強或統治或保護或佔領,通通都是為了它的戰略地位,包括易守難攻的河谷地形,以及經過多國多次翻修的超完整防禦碉堡系統,而得到「北方直布羅陀」的威名。盧森堡碉堡既然這麼神勇,為什麼還一直被別人佔領呢?事實上盧森堡碉堡系統從未被武力攻下,而只是在每次大戰中圍城久了大勢已去才投降。在 1867 年盧森堡拆除自己的碉堡系統前,整個盧森堡市有環環相扣綿延數里的幾十座碉堡和地下要塞,現在還留存的著名地下要塞還有兩個。
1220323 1220324

身在憲法廣場,可以就近參觀 Pétrusse 河谷峭壁旁的地下要塞 Pétrusse Casemates。地下要塞有厚重的石牆,每隔好一段距離才開個小小的窗眼,窗眼向外放槍放砲,對岸敵軍回敬的砲火又動不了地下要塞分毫,真是易守難攻。一連串的大大砲口用一條暢通的補給通道連結,隨時要送彈藥、傳消息、調派兵力都很迅速又方便,這種長條的地下要塞在 1867 年前可是環繞整個盧森堡的循環系統呀!比起這種砲台,突然想到我們的紅毛城和億載金城砲台,還真是太好挑戰了。
1220325 1220326

另一個更重要的地下要塞是 Bock Casemates,這可有點遠,要穿越市中心再走 Montée de Clausen 往城東走去,不過這景觀可壯觀了:Bock Casemates 就像一堵獨立的城牆一樣,南北兩面都是 Alzette 河谷開闊地,等於把整個河套地都佔據起來蓋成地下要塞;說是「地下要塞」,事實上卻是居高臨下的半人工斷崖,敵軍從河谷前來不知道要先被高空火力擊倒多少人才能碰到碉堡一丁點。
1220346 1220327 1220328

Pétrusse Casemates 還只有一條走廊單邊開火,Bock Casemates 則是一條走廊兩面開窗雙面開火!這個絕佳戰略位置,就是整個盧森堡國的最初始地點:羅馬時代就在這裡蓋了古城要塞 Lucilinburhuc,後來衍深為國名 Lützelburg/Lëtzebuerg,並且在 10 世紀時又被新的盧森堡領主祖先繼承下來,還是在羅馬要塞上繼續發展碉堡。歐洲逛了這麼多城市,我現在想到的類似河套戰略地形只有英國 Durham、瑞士 Bern 與瑞士 Fribourg,他們地勢一樣險要,但河谷之交錯複雜比起盧森堡市還差了一截,它們的碉堡和盧森堡市連續發展九百多年的碉堡更是沒得比!
1220349 1220348 1220347

站在碉堡頂端左右逢源,遍覽盧森堡兩面河谷景致,不禁令人好奇:從河谷底下看上來,這個碉堡又長什麼樣子呢?這時就要再走另外一條 Montée 了。一般在法語國家旅遊,路名種類不外是 rue, boulevard, avenue 等等,很少見到 "montée" 作為一種法文的路名,不過它可是盧森堡的一大特色,因為盧森堡谷地地形高低起伏實在變化太多,往往短距離內就要從谷頂走到谷底,很快又要走上另一個谷頂,於是 montée 這樣的「上坡路」就變成盧森堡谷地街道的基本配備。走下河谷回頭看,Bock Casemates 就像一片自然的山壁,幾乎很難看到人工的砲口痕跡,唯一的一個山壁缺口則被奧地利人蓋了一個大拱門 Pont du château 填滿縫隙,這才讓人驚覺「這個拱門旁邊就是地下要塞」。
1220350 1220351

到了河谷底,這才知道盧森堡市位於高丘上的老城區有多平坦而無聊,居然許多旅人遊完老城區一天就走人了,可是其實盧森堡市的精華完全就在河谷森林的風景呀!南邊這一整塊河套平原是「新修道院」Neumünster Abbey,依山傍水鳥語花香,果然是修道院聚落要從事農耕與磨坊加工的最佳地理位置,當然這裡的軍事防禦就差一截了,不過即使在河谷地,還是處處可以看到 1867 年沒有拆得非常徹底的城牆遺跡。
1220352 1220329 1220355 1220354 1220353

沿著河谷繼續往南的 Gründ 區,是風景如畫的小橋流水區,偶有德式木構架屋,很多河畔谷間的餐廳與酒吧,白天不算太熱鬧,到了晚上才知道有多少年輕人跑來這裡吃吃喝喝。
1220356 1220330 1220331

繼續往南,到了河畔老磨坊 Pulvermuhl 區,這裡最壯麗的景觀是火車大拱橋 Pulvermuhl Viaduct,旁邊的山壁看起來又像自然荒山、又像是有一點點人工加蓋過的樣子,看來儘管已經離老市中心有一點距離了,這裡仍然是盧森堡市的碉堡系統範圍內。
1220357 1220358 1220332

從谷地下的 Gründ 區再延著 Montée du Gründ 向上爬,很快就回到盧森堡市老城中心 Ville Haute。其實這樣走一小圈,爬上爬下,也沒過多久,不知不覺又回到了 Bock Casemates,再次從河谷頂端望著對岸河套平原上的修道院。盧森堡崎嶇的陡坡路線儘管看來很累人,但只要美景當前,這樣爬來爬去其實一點都不累!
1220360 1220333 1220359

從 Bock Casemates 往北面走下去,則是更開闊的谷地社區 Clausen 區,來盧森堡的旅人如果有過夜,可能很多都來過這裡,因為這裡有一間漂亮拱橋旁邊的青年旅館 Jugendherberge Luxemburg。我第一次來盧森堡就是住到這裡來,搭一班巴士 9 或 14 號就可以直達,到了才發現盧森堡的河谷之美,幾乎會令人忘記還要玩谷地頂端的老城區!
1220334 1220749 1220335

Clausen 谷地住宅區,西面山丘上有老城區,東面山丘上是歐洲共同體總部所在的新開發區,末端則以「紅橋」 Pont Grande-Duchesse Charlotte 收尾,整個是一個美麗溫暖的河谷小天地!這個「紅橋」從地面上看覺得好高大遙不可及,但其實不知不覺就可以爬上去,我們可以沿著小溪穿越橋下,也可以沿著山坡慢慢接近一段在盧森堡碉堡殘蹟中相當完整的城牆與城塔,很快就能爬到紅橋上俯瞰河谷。
1220362 1220337 1220361

盧森堡的碉堡遺跡,在城裡處處都有,但就屬這塊山坡上的碉堡公園 Parc des Trois Glands「三橡公園」裡的最多也最完整。這裡是山坡住宅區 Pffafenthal 區,不但擁有可以回望對岸老城區天際線的絕佳視野,更擁有現存最完整的大規模碉堡「三橡堡」Fort Thüngen。身為盧森堡市最重要也最完整的古蹟,這幾年這裡才委託了貝聿銘來設計個現代美術館 Musée d'art moderne Grand-Duc Jean (簡稱 Mudam),作為「三橡堡」的古蹟再利用。就像貝聿銘在羅浮宮做的玻璃金字塔一樣,在這古堡後面也設計了一個前衛的玻璃盒子配大理石建築量體,看起來簡直像是有個外星武士把「三橡堡」當成一輛三匹戰馬的馬車來騎。
1220390 1220389 1220338 1220392

貝聿銘不只是蓋新建築,同時也用非常細緻又清楚的手法將傾頹的牆體修復起來:碉堡大部分的牆都已經倒了至少一半,貝聿銘設計就保留那一半,往上保留一條空的粉刷縫隙後,用新的石材往上面再加蓋,蓋到原來碉堡的高度。就這樣,既恢復了碉堡原有的尺度與格局,也清楚區分了誰是原有的古蹟、誰是現代加蓋的部分,中間那一條縫不但有助新舊的清楚區分,也像一條「時間裂縫」一樣沿著城牆無限綿延。
1220339 1220340 1220341

從山坡上的 Pffafenthal 住宅區走上高原台地,終於就到盧森堡最具現代感的新開發區「教堂山」Kirchberg,這裡除了有歐洲法庭、歐洲議會祕書處、歐洲學校、歐洲投資銀行等等高樓機構外,最可愛的卻是像顆雞蛋一樣白竟無暇的愛樂廳 Philharmonie Luxembourg。這裡就像是倫敦的 Canary Wharf,或是巴黎的 La Défense,更像是布魯塞爾的歐盟特區「盧森堡廣場」,都是位在老市中心外圍的一群高樓大廈,都市的新活力與國際菁英匯聚於此。
1220388 1220343 1220391

不論從哪個角度上來看,今日的盧森堡都令我們非常羨慕,經濟好、教育好、福利好、生活環境好,都市空間還有活力充沛古色古香的老城區、有充滿綠蔭美不勝收的河谷綠地、有高丘上引領盧森堡欣欣向榮的歐盟特區。誰想得到,才兩百年前盧森堡還是個被列強巧取豪奪的小國?才一百五十年前還是個工業化與現代化落後全歐的留級生?才一百年前盧森堡還要虛與委蛇才能夾在德法兩國間走一步算一步地苦苦經營?看見盧森堡的苦澀的小國歷史,再看見今日令人羨慕的榮景,這才令我會心一笑,衷心祝福他們的苦盡甘來。
1220344 1220345
你就是條狗誰騷跟誰走
看此文看得太開心,接下來要去盧森堡,好多地方都好想去啊阿啊啊。
深知自己不討喜
看此文看得太開心,接下來要去盧森堡,好多地方都好想去啊阿啊啊。

看你那串 96 天文章,我更想學你說「看得太開心,接下來要去 xx/xx/xx」 :-D
你們還在旅途中呀?
你溫暖了我旳流年
看你那串 96 天文章,我更想學你說「看得太開心,接下來要去 xx/xx/xx」 :-D
你們還在旅途中呀?

是的,目前在維也納,這邊甜點好甜啊。
離人不挽
很棒的文章 感謝您的分享!
我若不堅強誰替我倡狂
5. 盧森堡市-河谷天險桃花源

盧森堡大公國,不論曾經被德法侵來佔去、被列強或統治或保護或佔領,通通都是為了它的戰略地位,包括易守難攻的河谷地形,以及經過多國多次翻修的超完整防禦碉堡系統,而得到「北方直布羅陀」的威名。盧森堡碉堡既然這麼神勇,為什麼還一直被別人佔領呢?事實上盧森堡碉堡系統從未被武力攻下,而只是在每次大戰中圍城久了大勢已去才投降。在 1867 年盧森堡拆除自己的碉堡系統前,整個盧森堡市有環環相扣綿延數里的幾十座碉堡和地下要塞,現在還留存的著名地下要塞還有兩個。
1220323 1220324

身在憲法廣場,可以就近參觀 Pétrusse 河谷峭壁旁的地下要塞 Pétrusse Casemates。地下要塞有厚重的石牆,每隔好一段距離才開個小小的窗眼,窗眼向外放槍放砲,對岸敵軍回敬的砲火又動不了地下要塞分毫,真是易守難攻。一連串的大大砲口用一條暢通的補給通道連結,隨時要送彈藥、傳消息、調派兵力都很迅速又方便,這種長條的地下要塞在 1867 年前可是環繞整個盧森堡的循環系統呀!比起這種砲台,突然想到我們的紅毛城和億載金城砲台,還真是太好挑戰了。
1220325 1220326

另一個更重要的地下要塞是 Bock Casemates,這可有點遠,要穿越市中心再走 Montée de Clausen 往城東走去,不過這景觀可壯觀了:Bock Casemates 就像一堵獨立的城牆一樣,南北兩面都是 Alzette 河谷開闊地,等於把整個河套地都佔據起來蓋成地下要塞;說是「地下要塞」,事實上卻是居高臨下的半人工斷崖,敵軍從河谷前來不知道要先被高空火力擊倒多少人才能碰到碉堡一丁點。
1220346 1220327 1220328

Pétrusse Casemates 還只有一條走廊單邊開火,Bock Casemates 則是一條走廊兩面開窗雙面開火!這個絕佳戰略位置,就是整個盧森堡國的最初始地點:羅馬時代就在這裡蓋了古城要塞 Lucilinburhuc,後來衍深為國名 Lützelburg/Lëtzebuerg,並且在 10 世紀時又被新的盧森堡領主祖先繼承下來,還是在羅馬要塞上繼續發展碉堡。歐洲逛了這麼多城市,我現在想到的類似河套戰略地形只有英國 Durham、瑞士 Bern 與瑞士 Fribourg,他們地勢一樣險要,但河谷之交錯複雜比起盧森堡市還差了一截,它們的碉堡和盧森堡市連續發展九百多年的碉堡更是沒得比!
1220349 1220348 1220347

站在碉堡頂端左右逢源,遍覽盧森堡兩面河谷景致,不禁令人好奇:從河谷底下看上來,這個碉堡又長什麼樣子呢?這時就要再走另外一條 Montée 了。一般在法語國家旅遊,路名種類不外是 rue, boulevard, avenue 等等,很少見到 "montée" 作為一種法文的路名,不過它可是盧森堡的一大特色,因為盧森堡谷地地形高低起伏實在變化太多,往往短距離內就要從谷頂走到谷底,很快又要走上另一個谷頂,於是 montée 這樣的「上坡路」就變成盧森堡谷地街道的基本配備。走下河谷回頭看,Bock Casemates 就像一片自然的山壁,幾乎很難看到人工的砲口痕跡,唯一的一個山壁缺口則被奧地利人蓋了一個大拱門 Pont du château 填滿縫隙,這才讓人驚覺「這個拱門旁邊就是地下要塞」。
1220350 1220351

到了河谷底,這才知道盧森堡市位於高丘上的老城區有多平坦而無聊,居然許多旅人遊完老城區一天就走人了,可是其實盧森堡市的精華完全就在河谷森林的風景呀!南邊這一整塊河套平原是「新修道院」Neumünster Abbey,依山傍水鳥語花香,果然是修道院聚落要從事農耕與磨坊加工的最佳地理位置,當然這裡的軍事防禦就差一截了,不過即使在河谷地,還是處處可以看到 1867 年沒有拆得非常徹底的城牆遺跡。
1220352 1220329 1220355 1220354 1220353

沿著河谷繼續往南的 Gründ 區,是風景如畫的小橋流水區,偶有德式木構架屋,很多河畔谷間的餐廳與酒吧,白天不算太熱鬧,到了晚上才知道有多少年輕人跑來這裡吃吃喝喝。
1220356 1220330 1220331

繼續往南,到了河畔老磨坊 Pulvermuhl 區,這裡最壯麗的景觀是火車大拱橋 Pulvermuhl Viaduct,旁邊的山壁看起來又像自然荒山、又像是有一點點人工加蓋過的樣子,看來儘管已經離老市中心有一點距離了,這裡仍然是盧森堡市的碉堡系統範圍內。
1220357 1220358 1220332

從谷地下的 Gründ 區再延著 Montée du Gründ 向上爬,很快就回到盧森堡市老城中心 Ville Haute。其實這樣走一小圈,爬上爬下,也沒過多久,不知不覺又回到了 Bock Casemates,再次從河谷頂端望著對岸河套平原上的修道院。盧森堡崎嶇的陡坡路線儘管看來很累人,但只要美景當前,這樣爬來爬去其實一點都不累!
1220360 1220333 1220359

從 Bock Casemates 往北面走下去,則是更開闊的谷地社區 Clausen 區,來盧森堡的旅人如果有過夜,可能很多都來過這裡,因為這裡有一間漂亮拱橋旁邊的青年旅館 Jugendherberge Luxemburg。我第一次來盧森堡就是住到這裡來,搭一班巴士 9 或 14 號就可以直達,到了才發現盧森堡的河谷之美,幾乎會令人忘記還要玩谷地頂端的老城區!
1220334 1220749 1220335

Clausen 谷地住宅區,西面山丘上有老城區,東面山丘上是歐洲共同體總部所在的新開發區,末端則以「紅橋」 Pont Grande-Duchesse Charlotte 收尾,整個是一個美麗溫暖的河谷小天地!這個「紅橋」從地面上看覺得好高大遙不可及,但其實不知不覺就可以爬上去,我們可以沿著小溪穿越橋下,也可以沿著山坡慢慢接近一段在盧森堡碉堡殘蹟中相當完整的城牆與城塔,很快就能爬到紅橋上俯瞰河谷。
1220362 1220337 1220361

盧森堡的碉堡遺跡,在城裡處處都有,但就屬這塊山坡上的碉堡公園 Parc des Trois Glands「三橡公園」裡的最多也最完整。這裡是山坡住宅區 Pffafenthal 區,不但擁有可以回望對岸老城區天際線的絕佳視野,更擁有現存最完整的大規模碉堡「三橡堡」Fort Thüngen。身為盧森堡市最重要也最完整的古蹟,這幾年這裡才委託了貝聿銘來設計個現代美術館 Musée d'art moderne Grand-Duc Jean (簡稱 Mudam),作為「三橡堡」的古蹟再利用。就像貝聿銘在羅浮宮做的玻璃金字塔一樣,在這古堡後面也設計了一個前衛的玻璃盒子配大理石建築量體,看起來簡直像是有個外星武士把「三橡堡」當成一輛三匹戰馬的馬車來騎。
1220390 1220389 1220338 1220392

貝聿銘不只是蓋新建築,同時也用非常細緻又清楚的手法將傾頹的牆體修復起來:碉堡大部分的牆都已經倒了至少一半,貝聿銘設計就保留那一半,往上保留一條空的粉刷縫隙後,用新的石材往上面再加蓋,蓋到原來碉堡的高度。就這樣,既恢復了碉堡原有的尺度與格局,也清楚區分了誰是原有的古蹟、誰是現代加蓋的部分,中間那一條縫不但有助新舊的清楚區分,也像一條「時間裂縫」一樣沿著城牆無限綿延。
1220339 1220340 1220341

從山坡上的 Pffafenthal 住宅區走上高原台地,終於就到盧森堡最具現代感的新開發區「教堂山」Kirchberg,這裡除了有歐洲法庭、歐洲議會祕書處、歐洲學校、歐洲投資銀行等等高樓機構外,最可愛的卻是像顆雞蛋一樣白竟無暇的愛樂廳 Philharmonie Luxembourg。這裡就像是倫敦的 Canary Wharf,或是巴黎的 La Défense,更像是布魯塞爾的歐盟特區「盧森堡廣場」,都是位在老市中心外圍的一群高樓大廈,都市的新活力與國際菁英匯聚於此。
1220388 1220343 1220391

不論從哪個角度上來看,今日的盧森堡都令我們非常羨慕,經濟好、教育好、福利好、生活環境好,都市空間還有活力充沛古色古香的老城區、有充滿綠蔭美不勝收的河谷綠地、有高丘上引領盧森堡欣欣向榮的歐盟特區。誰想得到,才兩百年前盧森堡還是個被列強巧取豪奪的小國?才一百五十年前還是個工業化與現代化落後全歐的留級生?才一百年前盧森堡還要虛與委蛇才能夾在德法兩國間走一步算一步地苦苦經營?看見盧森堡的苦澀的小國歷史,再看見今日令人羨慕的榮景,這才令我會心一笑,衷心祝福他們的苦盡甘來。
1220344 1220345

太精采了!
一般旅客很少留意盧森堡

今日的盧森堡都令我們非常羨慕,經濟好、教育好、福利好、生活環境好,都市空間還有活力充沛古色古香的老城區、有充滿綠蔭美不勝收的河谷綠地
很是, 和瑞士很相似經濟好, 國民收入高, 環境好,低污染
情深致命
很漂亮! 我這次去也是到處都看到城堡! 感謝分享!